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

《圆利针疗法》注:以下内容,是圆利针疗法和超微针刀疗法培训讲义斜体字:为我的学习总结斜体黑字:为我的学习总结中的重点关于学习此疗法的方法:以此讲义,再配合光碟中的录音/视频,详细学习一至二遍即可学会当然能把此讲义完全背会,学透。
此为极好。
对于进针点与刀口线,请详见此疗法的《进针点与刀口线表》一:概要:1、圆利针疗法的发明。
(1)痛点斜刺法——卢鼎厚教授(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学教授)。
疗法特点:痛点斜刺后,疼痛立即消失。
疗法缺点:多数疼痛点针刺后没有减轻。
机理:粗针对软组织进行有效的挤压,使肌细胞内部结构迅速地排列组合。
所谓痛点:沿受伤肌肉的长轴触诊,在受伤肌肉的最硬点,就是最痛点斜刺劳损肌束的最硬,最痛点2.反阿是穴疗法——张文兵老师。
疗法特点:不在痛点斜刺,在痛点的两端针刺,比如说疼痛在肌肉的中点,反阿是穴在肌肉的两侧。
疗法的缺点:反阿是穴不好找。
起点,止点,中点(肌腹最高点)3.古代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形的启发。
古代圆利针形类似一支毛笔,前端尖中间膨大、尾部小,长1.6寸。
总结:1、通过以上1、2点我们知道肌肉软组织在起点、中点、止点上针刺均有效。
2、古代圆利针针形,其实就是对肌肉软组织进行挤压(挤压被卢教授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3、古代圆利针针刺出针后,针刺部位可以留下一个空洞,空洞可以释放软组织内部压力。
二:圆利针疗法的主要思路:1、卢教授痛点斜刺法中只有50%的有效率,为什么?这是因为有多数的痛点并不是原发部位,它是一种牵涉痛。
2、张文兵的思路很好,但治疗点不好找。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要求寻找更好、更快的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我们根据患者的运动解剖方向或动作找出参与其中的肌肉,根据肌肉的解剖、肌力的大小、肌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特点以及肌肉的功能来判定易损的肌肉。
比如:上肢外展的动作,参与的肌肉为冈上肌与三角肌中部的肌纤维,三角肌肌块肥厚、肌力大;冈上肌肌块小、肌力弱。
那么冈上肌则是我们要求治疗的肌肉。
圆利针60°锥度钝针尖改良及聚刺针法的疗效观察

圆利针60°锥度钝针尖改良及聚刺针法的疗效观察史海峰【摘要】目的:减小不良刺激、尤其要增加操作中的可感可控性确定为针具的选择要求和改良目的。
方法分析圆利针针尖力学特征,明确60°锥度的改良设计优势,并小圆角化其尖端,形成松解专用钝尖圆针;制定、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聚刺筋结操作方法及步骤。
结果对颈椎病、肩周炎、膝骨关节炎总计226例患者作临床观察,验证了针具优良操控性和聚刺的高疗效。
结论带有60°锥度和小圆角尖端的钝圆针能指导对靶点筋结的针刺方向和治疗剂量,疗效佳。
%ObjectiveTo reduce the adverse stimulations especially to increase the sensibility and controllability in the operation the selection requirements and improvement purposes of the therapeutic needle were identified.Methods The round sharp needle was applied and further modifi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mechanical features and design advantages, the needle tip was blunted by taking 60° taper, then by shaping a small fillet at its end. So the dedicated blunt tip round needle was got. Subsequently the adaptive poly-acupuncture therapy on tendon knots was eventually developed alongwith the formula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operating methods and steps.Results The excellent handling of the modified needle and the high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herapy were both verified finally after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226 cases in total, and of three kinds of diseases includ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shoulder periarthritis and kneeosteoarthritis.Conclusion The modified blunt tip round needle with 60°taper and a small fillet end own the function guiding both direction and frequency of acupuncture on the targeted tendon nodules.【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4(000)028【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钝尖圆针;60°锥度;小圆角;聚刺针法;筋结【作者】史海峰【作者单位】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顽痹证采用粗针具对经筋“结”“聚”处软组织减压[1]治疗,疗效明显。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精编版

古代圆利针针具
改进型圆利针针具
“圆利针,取法于氂针,微 小号圆利针:
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 针 体 长 50mm , 针 柄 长
长一寸六分。”其针形为一未开
35mm,针体直径0.7mm。
的荷花形。
中号圆利针:
古代圆利针针具的缺点
第一,因针尖部位大针刺时
不易进针,难于操作。
4、定都可造成正 中神经卡压。
旋前圆肌的诊断
1.缓慢起病,症状常在反复用手抓握或旋前活动后发作。 2.肘部疼痛不适,并感拇、食指麻木。 3.手屈肌力量减弱,主要是屈指及对掌无力。 4.抗阻屈腕时,手会向尺侧偏斜。这是因为桡侧腕屈肌麻痹而尺
圆利针针刺点的选择
1、明确引起疼痛或运动障碍的参与肌肉或肌 群,或维持某一姿势发生疼痛的参与肌肉或肌 群
2、根据力学分布原理和运动学原理找出最易 劳损的肌块小、肌力弱的肌肉
3、确定肌肉的起点、中点和止点做为治疗点
临床各论
1、头夹肌损伤 2、肩周炎 3、旋前圆肌综合征 4、腰三横突综合征 5、梨状肌炎 6、膝后疼痛综合征 7、中风后遗症
与韧带的力量来维持。
2.由于肌腱的血液供应较差,肩关节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活动频繁,周围
软组织经常受到各方面的摩擦挤压,易产生慢性劳损。
3.关节的硬化和挛缩,使关节及周围组织内力改变,张力增加,从而导致运 动障碍,代谢受到影响,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
4.外力的损伤、风寒湿等环境的影响,依然会使关节囊、滑囊、韧带充血水
后上方有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
骨大结节最下面的中部的平面;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止点和中点即可。 3、针刺不论补泻。 4、留针期间不做行针手法。
针刺时医患双方的感觉及处理方法
*部位
医者感觉
患者感觉 处理
皮肤 肌肉
轻微抵触感 无特殊感觉
微痛或不痛 疼痛时应加强进针手法 的练习
无特殊感觉 无需处理
b 点:肩关节搭肩活动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 短头、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的功能为前臂屈曲、前举并内旋, 喙肱肌的作用为臂前举并内收。根据以上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 头肌短头起点及喙肱肌的起点喙突点。
c点:肩关节后伸摸背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长 头、大圆肌、肱二头肌长头的功能为后伸肩关节。大圆肌的作用 为臂内收、内旋、后伸、根据以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头肌长头 起点、盂下结节点和大圆肌止点、肱骨小结节点。
尺侧腕屈肌人仍正常之故。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平面受压时,前 臂旋前,运动肌力不减,但旋前及屈腕时疼痛加重;在肱二头肌 腱膜处卡压时,前臂旋后和屈肘时疼痛加重;在指浅屈肌腱弓处 卡压时,中指屈曲会引起前臂疼痛加重。 5.旋前圆肌起点近端,可扪及痛性结节。 6.肌电图检查可示异常。
旋前圆肌的选点
a点:旋前圆肌的起点,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点。 b点:旋前圆肌腱弓点,该点位于肱骨内外髁连线中点
肩周炎的选点原则
1、根据肩周炎功能受限的动作,参照与肩关节相联肌 肉的功能,以及参照软组织损伤的二大临床特点选取 治疗点。
2、根据同一动作的参与肌肉,力量小、肌块小的肌肉 易于劳损的特点,对受限动作的参与肌群中选择力量 小的肌肉作为治疗肌肉。
肩周炎的治疗点的选择
a点:肩关节上举功能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冈上肌、 三角肌,根据以上选点原则,我们选定冈上肌止点、肱骨大结节 点。
至阳穴埋元利针法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技术

• ※ 如果出现了晕针等不良反应,应按常规及时处 置。
15
总结
至阳穴埋圆利针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方法 简单、操作方便,疗程短,见效快,疗效 稳定,无副作用又非常经济,是一种值得 推广的中医临床实用技术。
16
带状疱疹临床治法
17
药物疗法
• ※ 抗病毒药物:针对病因治疗选用,如利巴韦林、 Ara-A、干扰素、AMP和口服中、西药物能不同 程度抑制病毒,促进病人的康复,及时、有效、 足量用药有时能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 ※ 增强免疫力药物:强的松、聚肌胞、核苷酸等。 • ※ 促进神经修复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
3
• ※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 疹出现。儿童患者往往较轻或无痛,老年患者则 疼痛剧烈,且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长时间的神经 痛。
• ※ 发病迅速,病情急剧,全程约2周。愈后可留 有暂时性色素沉着,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不留疤痕。
• ※ 根据簇集性水疱,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伴有 明显的神经痛等临床表现,易于诊断。
12
• ※ 留针期间注意拍打埋针处,拍打力度要适宜, 在病人非睡眠的状态下,每隔2~3小时用手掌以 病人能耐受的适当力量拍击埋针处10~20余次, 保持适当刺激量,直到取出针为止。
• ※ 出针时,用力柔和,不可过猛,首先轻轻捻转 针具,用干棉球按住针孔,慢慢把针拔出,针眼 再用0.5%碘伏进行消毒。
4
至阳穴埋圆利针法定义
• 至阳穴埋圆利针法属于中医外治的针法, 是在至阳穴埋圆利针并通过拍打该穴位的 一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并伴有疼 痛者。 2)证候分类属肝经郁热证或以肝经郁 热证为主。 3)疼痛为中度痛、持续1小时以上。
程-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最重要

《圆利针疗法》注:以下容,是圆利针疗法和超微针刀疗法培训讲义斜体字:为我的学习总结斜体黑字:为我的学习总结中的重点关于学习此疗法的方法:以此讲义,再配合光碟中的录音/视频,详细学习一至二遍即可学会当然能把此讲义完全背会,学透。
此为极好。
对于进针点与刀口线,请详见此疗法的《进针点与刀口线表》一:概要:1、圆利针疗法的发明。
(1)痛点斜刺法——卢鼎厚教授(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学教授)。
疗法特点:痛点斜刺后,疼痛立即消失。
疗法缺点:多数疼痛点针刺后没有减轻。
机理:粗针对软组织进行有效的挤压,使肌细胞部结构迅速地排列组合。
所谓痛点:沿受伤肌肉的长轴触诊,在受伤肌肉的最硬点,就是最痛点斜刺劳损肌束的最硬,最痛点2.反阿是穴疗法——文兵老师。
疗法特点:不在痛点斜刺,在痛点的两端针刺,比如说疼痛在肌肉的中点,反阿是穴在肌肉的两侧。
疗法的缺点:反阿是穴不好找。
起点,止点,中点(肌腹最高点)3.古代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形的启发。
古代圆利针形类似一支毛笔,前端尖中间膨大、尾部小,长1.6寸。
总结:1、通过以上1、2点我们知道肌肉软组织在起点、中点、止点上针刺均有效。
2、古代圆利针针形,其实就是对肌肉软组织进行挤压(挤压被卢教授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3、古代圆利针针刺出针后,针刺部位可以留下一个空洞,空洞可以释放软组织部压力。
二:圆利针疗法的主要思路:1、卢教授痛点斜刺法中只有50%的有效率,为什么?这是因为有多数的痛点并不是原发部位,它是一种牵涉痛。
2、文兵的思路很好,但治疗点不好找。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要求寻找更好、更快的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我们根据患者的运动解剖方向或动作找出参与其中的肌肉,根据肌肉的解剖、肌力的大小、肌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特点以及肌肉的功能来判定易损的肌肉。
比如:上肢外展的动作,参与的肌肉为冈上肌与三角肌中部的肌纤维,三角肌肌块肥厚、肌力大;冈上肌肌块小、肌力弱。
那么冈上肌则是我们要求治疗的肌肉。
其疗法结合了解剖医学和运动医学的相关知识,解剖医学只能知道肌肉的结构,运动医学才能知道肌肉的功能,因此,软组织损伤我们结合疼痛部位、肌肉的功能、神经的走向来诊断和治疗软组织损伤。
针灸:圆利针疗法

• c点:肩关节后伸摸背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长头、 大圆肌、肱二头肌长头的功能为后伸肩关节。大圆肌的作用为臂内 收、内旋、后伸、根据以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头肌长头起点、盂 下结节点和大圆肌止点、肱骨小结节点。
会。 • 7、在辅助检查方面,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对软组织引起疼痛
的确诊及排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常规的检查手段 。 • 8、不应轻视心理性疼痛病因的可能 。
圆利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
• 1、恢复肌细胞的内部平衡 • 2、解除高应力纤维 • 3、减轻骨纤维管的高压 • 4、减轻组织内压 • 5、解除组织间的粘连 • 6、改善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 7、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
概论
•
• 圆利针疗法是通过对引起疼痛或功能受限的 动作或姿势进行分析,结合人体解剖、生理、病 理、生物力学来确定参与该动作或维持该姿势的 肌肉或肌群,然后根据软组织损伤的三大特点 (如压痛、结节、病变肌肉被动牵拉、主动或抗 阻收缩产生疼痛)来确定受损的肌肉进行圆利针 治疗的一种针灸疗法。
圆利针的针具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
• 1.疼痛 • 2.功能障碍 • 3.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特点
• 1、压痛。 • 2、结节。 • 3、病变软组织被动牵拉和主动收缩或抗阻收 缩产生疼痛 。
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原则
• 1、对临床无明显外伤史而出现的剧烈疼痛,以及疑难痛症,应先将 各种可能的所有器质性疾病排除之后,方可考虑软组织损伤。
聚菁阁精华版1000G目录

中医特色疗法学习资料大全(目录)第一部份:特色针法技术培训资料(327G):一、董氏奇穴针灸:2020年5月3-5号杨维杰济南董氏针灸培训讲课全程录音及部份视频()(其出版多本电子版书籍:针灸宝典--杨维杰、董氏奇穴讲座穴位学-杨维杰著、杨维杰--董氏奇穴医治学、董氏奇穴针灸学--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发挥--杨维杰、针灸经伟杨维杰、针灸经穴学杨维杰、针灸五腧穴应用杨维杰.PDF)。
中医特色疗法医学视频(1000G)目录—联系左常波董氏奇穴董氏针灸妇科美容刺血放血疼痛视频录音07年12月左常波济南讲课录音及视频、08年4月左常波讲医治疼痛08左常波济南讲妇科美容、09年8月左常波讲课录音及视频09年4月左常波董氏特效刺血绝技及针法精进班及视频、左常波讲放血视频09年元旦董氏年会左教师的发言录音、09年左常波妇科美容班讲课视频(全)10年3月左常波基础班全集视频、10年3月左氏基础班及疼痛班录音11-05左长波-董氏奇穴针灸实战技术培训班(妇科疾病及针灸美容全攻略)王全民郑州董针推行会视频08年5月王全民中山讲课录音 09年5月王全民中山讲课录音2020-08郑全雄讲课全国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高级培训班视频郑全雄第七届全国董氏奇穴针灸特效提高培训班第二期-胡光医案特色针灸班讲课视频08年胡光门生刘凤江中科院培训讲课录音和视频刘凤江--董氏针灸美容李國政教授董氏针灸--台灣董氏針灸培訓(其出版多本电子版书籍:董氏针灸放血疗法(李国政).pdf台湾董氏特效手足对应针法(李国政).pdf台湾董氏针灸经穴学(李国政).pdf 台湾董氏针灸手针疗法(李国政).pdf)08年刘毅--金谷子解语石潍坊讲课10年4月刘毅-明医网第五界培训班录音和录像2020年11月青岛董氏顶峰论坛资料2020年董氏年会录音2020-董氏奇穴--邱雅昌培训视频(27集)董氏奇穴资料大全(其多本精品电子版书籍:针灸宝典杨维杰 .pdf杨维杰--董氏奇穴医治学.pdf针灸经伟杨维杰针灸经穴学杨维杰针灸五腧穴应用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发挥杨维杰 .pdf董氏奇穴针灸学杨维杰 .pdf董氏五行刺络针法胡丙权 .pdf董氏针灸全集验证(上下册)胡丙权 .pdf董氏针灸放血疗法(李国政).pdf台湾董氏特效手足对应针法(李国政).pdf台湾董氏针灸经穴学(李国政).pdf.台湾董氏针灸手针疗法(李国政).pdf、董事针灸注疏(解语石--刘毅)pdf、针灸断病法那么(周左宇)pdf、针灸快针医治法那么(周左宇)pdf、针灸配穴思路(周左宇)pdf、针灸重点释义(周左宇)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前圆肌的诊断
1.缓慢起病,症状常在反复用手抓握或旋前活动后发作。 2.肘部疼痛不适,并感拇、食指麻木。 3.手屈肌力量减弱,主要是屈指及对掌无力。 4.抗阻屈腕时,手会向尺侧偏斜。这是因为桡侧腕屈肌麻痹而尺
侧腕屈肌人仍正常之故。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平面受压时,前臂 旋前,运动肌力不减,但旋前及屈腕时疼痛加重;在肱二头肌腱 膜处卡压时,前臂旋后和屈肘时疼痛加重;在指浅屈肌腱弓处卡 压时,中指屈曲会引起前臂疼痛加重。
汇合在肱桡肌深面,止于桡骨中下1/3外侧。当两头汇合时,形成一个旋
前圆肌的腱弓。该弓位于Hueter线(Hueter线是通过肱骨内外髁的连线) 以下3~7.5cm,长约4.5cm。可因尺骨头的构成不同而形成不同形态的腱 弓。尺骨头是肌性的,腱弓偏正中神经的桡侧;尺骨头为腱性的,其本 身就形成腱弓;尺骨头缺如,腱弓也就不存在。旋前圆肌受正中神经支 配,其作用是使前臂旋前,并屈肘。
肩周炎
局部解剖
肩关节肌肉韧带较多,分两层。前面有肱二头肌,其长头起自肩胛 骨关节盂的下方,通过关节囊,沿肱骨结节间沟下行。短头起自肩胛骨 喙突。两头合成一个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喙肱肌起于 喙突尖,沿肱二头肌内侧肌纤维向下,止于肱骨内侧缘中点,肩胛下肌 止于肱骨小结节。肩关节上面有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面的小面; 后上方有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 骨大结节最下面的中部的平面;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 峰尖与其外侧缘及肩胛冈嵴包绕肩关节的上、前、后和外面,向下收缩 成一窄腱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组 成肩袖。最外层为三角肌和胸大肌覆盖于整个肩部。 肩关节属球窝关节,运动范围最广,有三个运动轴。如冠状轴上有 前屈、后伸、上举功能;在矢状轴上有内收、外展功能;在垂直轴上有 内旋、外旋功能。还可以做各个方向的旋转或环转联合运动。
圆利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
1、恢复肌细胞的内部平衡 2、解除高应力纤维 3、减轻骨纤维管的高压 4、减轻组织内压 5、解除组织间的粘连 6、改善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7、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
圆利针针刺点的选择
1、明确引起疼痛或运动障碍的参与肌肉或肌
群,或维持某一姿势发生疼痛的参与肌肉或肌 群 劳损的肌块小、肌力弱的肌肉
肩周炎的选点原则
1、根据肩周炎功能受限的动作,参照与肩关节相联肌
肉的功能,以及参照软组织损伤的二大临床特点选取 治疗点。
2、根据同一动作的参与肌肉,力量小、肌块小的肌肉
易于劳损的特点,对受限动作的参与肌群中选择力量
小的肌肉作为治疗肌肉。
肩周炎的治疗点的选择
a点:肩关节上举功能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冈上肌、
三角肌,根据以上选点原则,我们选定冈上肌止点、肱骨大结节 点。
b 点:肩关节搭肩活动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
短头、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的功能为前臂屈曲、前举并内旋, 喙肱肌的作用为臂前举并内收。根据以上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 头肌短头起点及喙肱肌的起点喙突点。
c点:肩关节后伸摸背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长
古代圆利针针具
改进型圆利针针具
小号圆利针: “圆利针,取法于氂针,微 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 针 体 长 50mm , 针 柄 长 长一寸六分。”其针形为一未开 35mm,针体直径0.7mm。 的荷花形。 中号圆利针: 针 体 长 75mm , 针 柄 长 古代圆利针针具的缺点 35mm,针体直径0.7mm。 第一,因针尖部位大针刺时 大号圆利针: 不易进针,难于操作。 针 体 长 100mm , 针 柄 长 第二,针刺时疼痛厉害,患 50mm,针体直径0.7mm。 者不易接受。
强烈的酸痛 将针退出少许或停止行 针手法
酸胀感 无特殊感觉 减轻进针力量防止针尖 倒钩 将针退出
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
1、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失调理论。 2、化学因素变化对感觉器的刺激。 3、组织内压的增高对感受器的刺激。
4、类瘢痕化、纤维化、类骨刺增生对感觉神
经的刺激与压迫 。 5、痹症学说 。
头夹肌损伤的诊断和选点
诊断
头夹肌起点C7棘突旁可扪及痛性结节,止点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可扪 及痛性结节及条索状劳损,低头伴牵拉时,其起止点时有牵拉痛及不适 感,抬头抗阻试验阳性。
选点
a点:患侧C7棘突阳性点。 b点:头夹肌起止点中间,项韧带旁开1~2cm处。 c点:颈上项线外侧阳性点。
酮减少10%。雌、雄激素都具有蛋白合成作用,雄激素能使肌肉肥大,减少时则出 现肌肉萎缩。雌激素对运动系统的再生及代谢有协同作用,当其下降时,出现肌 肉萎缩,关节及韧带、纤维体积变小,质变致密,弹性变差、硬化、挛缩,关节 活动被“冻结”。临床许多患者无明显诱因而发病,所以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有 关。
肩关节运动轴的参与肌肉
改进型圆利针针具的特点
1、保持了古九针中圆利针粗大特点。 2、进针时的疼痛感明显比古圆利针减轻。 3、手法操作较古圆利针方便。 4、治疗面较古圆利针多。
圆利针针刺手法
1、采用近似于针灸“合谷刺”的三点三通法 2、针刺时只需将针刺入要求达到肌肉或肌腱的起点、
止点和中点即可。 3、针刺不论补泻。 4、留针期间不做行针手法。
针刺时医患双方的感觉及处理方法
*
部位 皮肤 肌肉 血管 神经
医者感觉 轻微抵触感 无特殊感觉 微抵触感或无感觉 无特殊感觉
患者感觉 微痛或不痛 无特殊感觉 刺痛 电麻感
处理 疼痛时应加强进针手法 的练习 无需处理 将针退出少许 停止针刺或将针退出 1—2mm
骨膜
骨头 空腔脏 器
沉紧感
抵触感 落空感
《圆利针疗法》
作者
胡超伟
作者简介
胡超伟 男 1971年生 ,康复专业, 从事针灸临 床工作14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中西医结 合治疗疾病,从业针具达60多种,对临床多种慢性常 见病及疑难病有独到见解,治疗方法独具一格,遵古 而不泥古,崇今而不废古,“辨症施治,因病施针”, 充分发挥各种针具的特性,疗效神速。日门诊量达90 人次左右,在全国各大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2003年被中华传统医学会授予“中华名医”称号。
肩周炎的病因病理
1.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因解剖“头大盂浅”,即肱骨头关节
面只有1/3—1/4与肩胛盂接触,该关节囊松弛,其稳定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
与韧带的力量来维持。
2.由于肌腱的血液供应较差,肩关节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活动频繁,周围 软组织经常受到各方面的摩擦挤压,易产生慢性劳损。
病因病理
1.头颈部大幅度的频繁活动及肩部负重时,易引起该肌肉产 生水肿及慢性劳损,导致临床症状。 2 .第 7 颈椎为颈胸交界处,胸椎因肋骨的支撑活动范围小而 颈椎的活动以第一胸椎为支点,因此颈部活动时所产生的应力集 中于第 7 颈椎的附着点,所以该处易反复的积累性劳损从而形成 纤维增生,形成一个圆形的病性结节点,即俗称“扁坦疙瘩”。
前锯肌旋转肩胛骨完成。 8、联合运动需多块肌肉的协同作用方可完成。
肩周炎的诊断
1.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非体力劳动者好发。 2.肩部有外伤史或劳损,以及感受风寒湿邪病史。 3.疼痛开始是阵发性钝痛,呈持续性加重,以夜间为甚,得热时 痛减,患者常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 4.喙突、肱骨大小结节、肩胛骨内侧缘上2/3、肩峰下结节间沟 以及桡骨粗隆处压痛。 5.肌肉萎缩常见于三角肌、冈上肌等。腋窝的前后壁、胸大肌筋 膜,背阔肌筋膜均呈挛缩僵硬状态。 6.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三个运动轴方向运动均不同程度受限, 肩关节周围炎最为常见的三个受限动作为:上举受限、搭肩受限 和后伸摸背受限。 7.内旋抗阻试验阳性(提示肩胛下肌、胸大肌病变);外展抗阻 试验阳性(提示三角肌病变)。 8.X线拍片一般无变化,后期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或增 宽,以及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等。
2、根据力学分布原理和运动学原理找出最易 3、确定肌肉的起点、中点和止点做为治疗点
临 床 各 论
1、头夹肌损伤
2、肩周炎 3、旋前圆肌综合征
4、腰三横突综合征
5、梨状肌炎
6、膝后疼痛综合征
7、中风后遗症
头夹肌损伤
局部解剖
头夹肌起自上部胸椎和C7的棘突及项韧带,止于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 及乳突的后外侧,其浅层有斜方肌,深层有竖脊肌。其作用单侧收缩使 头转向同侧,双侧收缩使头后仰。
旋前圆肌的病因病理
1、肘部的慢性劳损:前臂的反复旋前运动,和手指 的屈曲活动的慢性劳损,可导致旋前圆肌肥大及指浅 屈肌紧张而压迫正中神经。 2、肱二头肌腱膜扩张部增厚,桡侧腕屈肌的副腱组 织水肿等,都可导致正中神经在此处受压。 3、旋前圆肌、指浅屈肌弓之间形成异常纤维束带, 在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指浅屈肌起点边缘处,常有腱 性硬韧组织,局部瘢痕形成,局部肿物等,压迫神经 而发病。 4、创伤:肘关节脱位、前臂、肱骨下段骨折,室筋 膜室综合征,痉挛性脑瘫长期旋后位固定都可造成正 中神经卡压。
1、前屈有喙肱肌、肱二头肌。
2、后伸有背阔肌、大圆肌。 4、外展有冈上肌、三角肌。 5、内旋有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 6、外旋有冈下肌、小圆肌。 7、外展高举时,前90º 由冈上肌、三角肌完成,后90º 由斜方肌、
3、内收有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
头、大圆肌、肱二头肌长头的功能为后伸肩关节。大圆肌的作用 为臂内收、内旋、后伸、根据以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头肌长头 起点、盂下结节点和大圆肌止点、肱骨小结节点。
旋前圆肌综合征
局部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