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秘传针灸妙诀

道门秘传针灸妙诀
道门秘传针灸妙诀

道门秘传针灸妙诀

针灸秘诀是历代医家临床实践和心血凝结的精华,历来被医家和武医名手所珍藏,宋元以后渐散见于各种医书之中,其妙法非心传口授难明其旨。我曾随先师郝文圣老先生习傅山(道家龙门派第六代“真”字辈)医学、针灸、导引按摩诸法。为使广大读者能对此秘法有所了解与认识,本人将陆续整理以飨读者,不妥之处,请名家里手多加斧正。一、寻穴歌金针奥妙素称奇,按经详推复何疑;十二经中十五络,金水木火土不移;奇经八脉阴阳(足乔),冲任督带阴阳维;五募五俞并八会,经外奇穴悉载之;九气所致宜早遏,六滛客邪莫迟时;虚用补法指里转,实行泄法指外施;或补真阳元气后,或泄余邪病即离;诚能晓得个中妙,天下归仁称上医。二、针法歌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指故教深,将针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三、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门气海中。或针水,水分夹脐脐边找。或针结,针著大肠泄水分(“分”为“穴”之误)。或针劳,须向风门及膏盲。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翻胃吐食一般针,针中有妙少人知。四、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并合谷,此是回阳九针穴。五、禁针穴歌脑户囟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颅囟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水分

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无妊娠,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时人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灵,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手鱼际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六、禁灸穴歌禁灸之穴四十五,承光哑门及风府,天柱素髎临泣上,睛明攒竹迎香数,禾髎颧髎丝竹空,头维下关与脊中,肩贞心俞白环俞,天牖人迎共乳中,周荣渊液并鸠尾,腹哀少商鱼际位,经渠天府及中冲,阳关阳池地五会,隐白漏谷阴陵泉,伏兔脾关委中穴,殷门申脉承扶忌,阴市下行寻犊鼻,灸而勿针针勿灸,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用,徒使患者炮烙刑。附注:禁灸穴歌,我曾查阅许多古籍,各版本所述不同,虽然穴位相差不多,但书写却差别很大,故而读者应有所选择。七、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如中鬼邪先间使,手臂挛痹取肩髑,脚若转筋并眼花,先针承山次内踝,脚气酸痛肩井先,次寻三里阴陵泉,如是小肠连脐痛,先刺阴陵后涌泉,耳鸣腰痛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小肠气痛先长强,后刺大敦不要忙,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阴,牙痛头痛及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胸膈痞满先阴交,针到承山饮食喜,肚腹浮肿胀膨膨,先针水分泻建里,伤寒过经不出汗,期门通里先后看,寒疟面肿及肠鸣,先取后谷后内庭,冷风湿痹针何处,先取环跳次

阳陵,指痛挛急少商好,依法施之无不灵,此是桑君真口诀,时医莫作等闲轻。附注:长桑君名氏待考,相传为扁鹊之师,事见《史记》扁鹊仓公传,然扁鹊无针书传世,想来是后人托词,应用效果颇佳。八、四总穴歌肚腹三里求,腰背委中留,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疫痛取阿是,胸胁内关谋。附注:后两句为后人所增,亦属经验之谈。此诀本人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述秘》中有记载,其后本人将此总诀详细阐述了其体用要义。九、通玄指要赋必欲治病,莫如用针,巧使神机之妙,工开圣理之深,外取砭针,能蠲邪而辅正。中含水火,善回阳而倒阴。原夫络别支殊,经交错综,或沟池溪谷以岐异,或山海丘陵而隙共。斯流派以难揆,在条纲而有统。理繁而昧,纵补泻以何功。法捷而明,日迎随而得用。且如行步难移,太冲最奇;人中除脊膂之强痛,神门去心性之呆痴。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耳闭须听会而治也,眼痛则合谷以推之。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脑昏目赤,泻攒竹以偏宜。但见两肘之拘挛,仗曲池而平扫。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牙齿痛,吕细堪治。头项强,承浆可保。太白宜导于气冲,阴陵开通于水道。腹膨而胀,夺内庭兮休迟。筋转而痛,泻承山而在早。大抵脚腕痛,昆仑解愈。股膝痛,阴市能医。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疟生寒热兮,仗间使以扶持。期门罢胸满血膨而可已,劳宫退胃翻心痛亦可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坠,王公谓此。三里却五劳之羸瘦,华陀言斯。固知腕骨祛黄,然骨(注:应为“谷”)泻肾,行间治膝肿目疾,尺泽去肘疼筋紧。目昏不见,

二间宜取,鼻窒无闻,迎香可引,肩井除两臂难任,丝竹疗头痛不忍。咳嗽寒痰,列缺矣。夫用针之士,于此理苟能明焉,收祛邪之功,而在乎拈指。附注:此文乃窦汉卿所著,其后明代凌云(字汉章,号卧岩)先生在此基础上又进行推衍,使其疗效更佳,取名《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奈其文颇长,限于篇幅,容留后论。

80个常用穴位

中医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与操作 1.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可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急性腹痛吐泻;肘臂挛痛 2. 孔最: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直刺0.5~l寸肘臂挛痛,痔疾,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3.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向上斜刺0.3-0.5寸可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痛;口眼歪斜,牙痛 4.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直刺0.2~0.5寸,禁灸。咽干,咽喉肿痛,失音。咳嗽,咳血,小儿疳积。 5. 少商: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咽喉肿痛,发热,咳嗽,失音,鼻衄;昏迷,癫狂;指肿,麻木手阳明大肠经 6. 商阳: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咽喉肿痛,齿痛,耳聋;热病,昏迷;手指麻木 7.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直刺0.5-1.0寸可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鼻衄,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经闭,滞产,腹痛,便秘;上肢疼痛,不遂 8.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直刺0.8-1.2寸可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腹胀,吐泻;齿痛颊 肿9. 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直刺1.0-1.5寸可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头痛,眩晕,癫狂;上肢不遂,手臂肿痛,瘰疬;瘾疹;月经不调,腹痛吐泻 10.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平举肩部前方的凹陷直刺0.8-1.5寸可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瘾疹 11.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鼻唇沟中平刺或斜刺0.3-0.5寸不鼻塞,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胆道蛔虫症足阳明胃经 12. 地仓: 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水平交界处直刺0.5寸或向颊车方向透刺1.0-2.0寸可眼睑瞤动,口角歪斜,流涎 13. 下关:闭口取穴,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前方直刺0.5-1.0寸可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眼歪斜,面痛 14. 头维: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向下或向后平刺0.5-0.8寸不可眩晕,头痛;目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 15. 天枢:脐中旁开2寸直刺1.0-1.5寸可绕脐腹痛,腹胀肠鸣,痢疾,泄泻,便秘;癥瘕,痛经,月经不调 16. 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直刺1~1.2寸。 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 17. 犊鼻: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斜刺1.0-1.5寸可膝肿痛 18.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1横指直刺1.0-2.0寸可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乳痈;疳疾,喘咳痰多,头晕,心悸气短;癫狂,失眠;膝痛,下肢痿痹,脚气,水肿 19. 条口: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8寸,犊鼻与下巨虚的连线上取穴。直刺l~1.5寸。肩周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胃痉挛,肠炎,扁桃体炎。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 20.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直刺1.0-1.5寸可咳嗽,痰多,哮喘;头痛眩晕,癫狂;下肢痿痹

中医针灸穴位治疗

中医针灸穴位治疗 中医针灸从古至今发展起来,也解决了人们身上的不少疾病,由此可以看出中医针灸的科学性,中医针灸穴位讲究的是精准度,只有穴位搞清楚了才能更好的进行中医针灸,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患上哪方面的疾病的时候,可以进行中医针灸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针灸穴位。 其实找穴位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困难,因为穴位好比我们身体的报警器,如果我们生病了,经络、脏腑出现了问题,身体上特定的部位就会变得敏感,轻轻按压就会非常酸胀,就像报警器亮起了红灯、拉响了警笛一样。这些特定的部位,多在重点穴位或是经络循行部位上,还有一部分在一些特定的反射点或反射区上,比如足底按摩反射区。所以,找不到穴位的标准位置没有关系,找到您自己的反应点,才更具意义。因为这些反应点不但是“报警器”,还是“调节器”。经常按揉这些反应点,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告别亚健康,调理好体质,从而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循经定位:这是比较专业的一种方法。比如说拉肚子了,就重点在脾经寻找压痛点,进行按压或艾灸。这种方法不需要特意记穴位,但还是要知道经络的大体循行路线。 如果不知道经络走行怎么办?下面介绍更简单的方法。 脏腑体表投影区:脏腑有直接对应的体表位置,比如胃痛就在胃部的体表投影区找,腹痛就在腹部的投影区找。 例如,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常常在左侧背部心脏投影区的位置有一个痛点,按下去酸胀感很强,甚至不按时都会觉得很不舒服。有人描述为“像是一根生锈的钉子钉在背上一样”,多么形象。这种感觉在休息好时会消失,劳累、生气、受冷时会加重,它能十分敏感地预测出病情变化。临床上嘱患者家属每天帮助按摩,或有虚寒表现时用艾灸,多可起到缓解冠心病症状的作用。有的朋友可能不是冠心病,而是工作压力大或情绪不稳定,也常常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取此部位也多有良效。 四肢交叉部位取穴:先定位好病灶,以脐为参照点,左右、上下交叉取穴。比如左侧踝关节扭伤,可在右侧手腕关节处找到痛点,按压这个痛点可以缓解扭伤症状。再比如坐骨神经痛,一般是从臀部开始并向腿部放射,所以在对侧的肩关节可以找到一

一针一德

贺普仁:字师牛,号空水,首届国医大师。1926年5月出生,自幼师从京城针灸名家牛泽华,22岁悬壶应诊,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任针灸科主任30年之久,1990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名老中医”。贺老德艺双馨,一生以“以医治人,以义正己”为座右铭,在5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学说和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体系一贺氏三通法。著有《针灸治痛》、《针具针法》、《针灸歌赋临床应用》、《毫针疗法图解》、《火针疗法图解》、《三棱针疗法图解》等书。 主编推荐:《“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是中医书友会继“彭静山先生针灸秘传十八绝招”之后的又一针灸雄文,可以说是贺普仁先生一生的干货,称之为“秘籍”一点都不夸张。贺老在第一秘手抄本第81条结尾处做了专门备注:“以上为第一秘。共计捌拾壹症。不轻传。诚者主动传。”科技时代,秘籍得之太易,特别希望诸君珍惜。能看到这篇文章,相信您是诚者,主动传之。 贺普仁从医七十年首度公开秘籍:不轻传,诚者主动传!一、针灸界的“九阴真经” 第一眼看到《“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以下简称《一针一得》,全书同),我们很惊讶,竟然是“手抄本”,而且是毛笔字! 流利有力的行书,写在一叠空白的“北京市中医医院门诊初诊病人统计表”背后,一字一字,集腋成裘。稿纸已经发黄,这是一叠年深月久的记忆,令人想起金庸小说里威力无比的武林秘籍“九阴真经”。翻开《一针一得》,一页页,一行行,一条条,记录了针灸治疗300多种病症最简易的独穴秘法! 1979年6月贺普仁在第一秘第81条结尾处做了专门备注:“以上为第一秘。共计捌拾壹症。不轻传。诚者主动传。” 秘法,贺普仁的秘法,岂非中国针灸界的秘籍?当然,“九阴真经”是虚构的杀人秘籍,“针灸临证秘法”却是真实的救人秘术! 贺普仁的孩子没有见过。贺普仁的弟子也没有见过。 正值贺普仁87华诞、从医70载之际,他给大家呈上一份非比寻常的大礼。 哪年完成的?为什么愿意公开?贺普仁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过了一会儿才说:“积了50年了,这是我一生用针的心血结晶。一针一得,就是一个穴位治一个病。要给大家实惠,就给这个。”贺普仁秘藏的《一针一得》原稿,其实有两个版本,1965年的钢笔字版和1979年的毛笔字版。1979年的毛笔字版全本分四大秘,每一秘81病症,共约324个病症(有部分重复),每种病症都有特定的穴位治疗。因此,本书副题《“一针一得”治百病》,是指手稿中的几百个病症,而不是包治百病。 二、针穴不在多,而在于精准 1965年5月1日贺普仁完成的钢笔字版《一针一得》时,“文革”的气氛已经弥漫,贺普仁1965年的手稿中也留下了历史痕迹,他在阐述《一针一得》的意义时这么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在各项工作中,都应当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特别是针灸这门独特技术,尤为必要。因为针的刺激都要通过皮肤,穿过筋骨的间隙,不管多么高超的手法,对机体也要有些损伤。虽然针刺是一种良性刺激,但对患者来说,不必要的刺激总是个额外的负担。因此,造成病人惧怕针灸,非逼不得已,不求治于针灸。这是值得吸取,必须加以改进的教训。 “我们认为在保证临床有效基础上,尽量少‘配穴’,这就相对减少了患者痛苦,另外在进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一、身柱妙用 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1.5寸28号针(长4.5cm,直径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20分钟至30分钟。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 (一)增加强壮 1.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 2.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 3.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 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 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 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 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 1.感冒高烧至39℃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 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次。连续3—7天。 病例举要: 1、高烧 1984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感冒

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位教师,经常感冒。每人针身柱3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 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 王XX,女,50岁,家庭妇女 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曾去询问原治疗医生,无法解决。针处既无红肿,医生也无责任,但其疼不止,服药无效。我试用相对缪刺而愈。类似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 三、大接经 《内经◎海论》中叙述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分布周身各处,上悬贯于脑,内联于脏腑,畅气血往来,各经保持相对的平衡,自然无病。经络不平衡,人就会生病,经过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经的针刺方法。 具体做法是,只用一根l寸长的28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依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共针4次,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 (一)由原穴到络穴 肺原[太渊]——大肠络[偏历]——胃原[冲阳]——脾络[公孙]——心原[神门]——小肠络[支正]——膀胱原[京骨]——肾络[大钟]——心包络[大陵]——三焦络[外关]——胆原[丘墟]——肝络[蠡沟]。 (二)由络穴到原穴 肺络[列缺]——大肠原[合谷]——胃络[丰隆]——脾原[太白]——心络[通里]——小肠原[腕骨]——膀胱络[飞扬]——肾原[太溪]——心包络[内关]——三焦原[阳池]——胆络[光明]——肝原[太冲]。 案例举要: 刘X,男,40岁,某设计院会计师

常用针灸穴位80个

常用针灸穴位80 个 1.尺泽(ch iz e, LU 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 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 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cngzu i, LU 6) 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 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 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 寸。 3.列缺(L ieque, LU 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 寸,当肱桡肌腱与拇 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 寸。 4.鱼际(丫^ i, LU 10) 荥穴 【定位】第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 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 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Shdosh eng, LU 11) 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 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操作】浅刺0.1 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sh engy eng, LI 1 ) 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 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 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egU, LI 4 )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 、2 掌骨间,当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 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 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直刺0.5~1 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8.手三里(Shfius el LI 10 )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 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 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 寸。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 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整理)快速记忆-执医实践技能80个针灸穴位主治定位

20130419整理考研者 手太阴肺经穴: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穴: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手少阴心经穴通里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穴后溪天宗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穴外关支沟翳风 足少阳胆经穴风池肩井环跳阳陵泉悬钟 足厥阴肝经穴行间太冲期门 督脉穴: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任脉穴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 常用针灸穴位 手太阴肺经穴: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联系脏腑器官:肺、胃、大肠、肺系、喉咙。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2.孔最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4.鱼际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肺癌病人针灸治疗常用穴位

肺癌是呼吸道的常见肿瘤,其病因有吸烟、酗酒、化学因素及遗传等方面。近年来针灸来辅助治疗肺癌取得了不错疗效,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患者可详细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相关治疗。 针刺和穴位注射 选穴:内关、胸区、风门、肺俞、定喘、百会及丰隆突,足三里,大椎。 操作:针灸师针刺百会、内关、胸区、风门、肺俞、定喘及丰隆突,并以 20%~50%紫河车注射液14~16ml分别注入足三里及大椎穴。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治疗15天为1疗程,休息3天,再开始下一疗程。 功效:适用于肺癌晚期疼痛、咳嗽、咳痰、胸闷等症。 关于肺癌患者进行针灸的相关论述 第一,用于改善病人的症状,如用于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 第二,对肺癌患者,常用瘢痕灸的方法,可见病人一般状况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第三,正在进行放疗或化疗的病人,使用针灸可改善血象,减少胃肠道的反应。 针灸治疗取得疗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选穴及手法。选穴原则是循经取穴,远隔当先,以调理为主,选择针与灸的原则是实证多用针刺,虚证多用灸法。对于肺癌患者来着来说放化疗同时服用清肺散结丸在以针灸辅助治疗,可使病人更快的恢复身体、改善各种症状。

艾灸可否使用呢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如果条件允许,做段时间艾灸也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的,艾灸的穴位有:列缺,合谷,膏肓,肺俞,大肠俞,章门。 哪些肿瘤病人不适合扎针灸 1、不建议对孕妇针刺。 2、器官移植后禁用。 3、脏器衰竭者禁用。 4、血压≥150/95mmHg禁用。 5、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禁用或慎用。 6、面神经炎发病7日内不可针刺面部。 7、痉挛瘫,肌肉抽搐,以及躁动不安者,不宜针刺。 8、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白血病或血友病等,不宜针刺。 9、皮肤感染,穴位皮肤破损,溃疡,以及瘢痕和肿瘤部位禁针。 10、尿潴留患者的小腹部禁刺。 11、过度疲劳,饥饱,喜怒,悲伤,以及惊恐时禁针。 12、惊恐者待其气定方可针刺。 13、针刺前患者应静息片刻,待气血平和后再针刺。 14、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15、腹痛原因未明或肠梗阻患者的腹部禁刺。 16、糖尿病人禁针(尤其下肢和足部)。 17、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等使用大量抗凝剂者(如华法令、波立维等)禁针。 18、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燥;病泄,脉洪大;着痹不移,身热,脉偏绝;热病夺形,身热,色白及下血;寒热夺形,脉坚盛。此谓五逆,禁止针刺。 针灸对于一般的上面所说的禁忌虽多,但大部分肿瘤人群用针灸都没问题的。

道门秘传针灸妙诀

道门秘传针灸妙诀 针灸秘诀是历代医家临床实践和心血凝结的精华,历来被医家和武医名手所珍藏,宋元以后渐散见于各种医书之中,其妙法非心传口授难明其旨。我曾随先师郝文圣老先生习傅山(道家龙门派第六代“真”字辈)医学、针灸、导引按摩诸法。为使广大读者能对此秘法有所了解与认识,本人将陆续整理以飨读者,不妥之处,请名家里手多加斧正。一、寻穴歌金针奥妙素称奇,按经详推复何疑;十二经中十五络,金水木火土不移;奇经八脉阴阳(足乔),冲任督带阴阳维;五募五俞并八会,经外奇穴悉载之;九气所致宜早遏,六滛客邪莫迟时;虚用补法指里转,实行泄法指外施;或补真阳元气后,或泄余邪病即离;诚能晓得个中妙,天下归仁称上医。二、针法歌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指故教深,将针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三、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门气海中。或针水,水分夹脐脐边找。或针结,针著大肠泄水分(“分”为“穴”之误)。或针劳,须向风门及膏盲。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翻胃吐食一般针,针中有妙少人知。四、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并合谷,此是回阳九针穴。五、禁针穴歌脑户囟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颅囟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水分

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无妊娠,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时人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灵,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手鱼际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六、禁灸穴歌禁灸之穴四十五,承光哑门及风府,天柱素髎临泣上,睛明攒竹迎香数,禾髎颧髎丝竹空,头维下关与脊中,肩贞心俞白环俞,天牖人迎共乳中,周荣渊液并鸠尾,腹哀少商鱼际位,经渠天府及中冲,阳关阳池地五会,隐白漏谷阴陵泉,伏兔脾关委中穴,殷门申脉承扶忌,阴市下行寻犊鼻,灸而勿针针勿灸,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用,徒使患者炮烙刑。附注:禁灸穴歌,我曾查阅许多古籍,各版本所述不同,虽然穴位相差不多,但书写却差别很大,故而读者应有所选择。七、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如中鬼邪先间使,手臂挛痹取肩髑,脚若转筋并眼花,先针承山次内踝,脚气酸痛肩井先,次寻三里阴陵泉,如是小肠连脐痛,先刺阴陵后涌泉,耳鸣腰痛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小肠气痛先长强,后刺大敦不要忙,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阴,牙痛头痛及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胸膈痞满先阴交,针到承山饮食喜,肚腹浮肿胀膨膨,先针水分泻建里,伤寒过经不出汗,期门通里先后看,寒疟面肿及肠鸣,先取后谷后内庭,冷风湿痹针何处,先取环跳次

治疗颈肩腰腿痛针灸绝技

治疗颈肩腰腿痛针灸绝技 运用足三里穴交替加“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学员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因此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并希望让本法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足三里 (三里是强壮要穴·若要安,三足常不断。)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 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中渚

解秘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解秘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解秘彭静山针灸秘传十八绝招一、身柱妙用 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1.5寸28号针(长4.5cm~直径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20分钟至30分钟。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 ,一,增加强壮 1.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 2.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 3.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 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 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 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 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 1.感冒高烧至39?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

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次。连续3—7天。 病例举要: 1、高烧 1984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感冒 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位教师~经常感冒。每人针身柱3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 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 王XX~女~50岁~家庭妇女 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曾去询问原治疗医生~无法解决。针处既无红肿~医生也无责任~但其疼不止~服药无效。我试用相对缪刺而愈。类似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 三、大接经

2-1、80个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 手太阴肺经穴 联系脏腑器官:肺、胃、大肠、肺系、喉咙。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鱼际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穴 联系脏腑器官:大肠、肺、口、面颊、下齿、鼻。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目、鼻、齿、咽喉病,胃肠疾病,神志病,皮肤病,发热病。 6.商阳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8.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9.曲池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热病;③高血压;④癫狂;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操作】直刺0.5~1寸。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 全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

针灸治慢性腰痛案

博粹堂名医经典医案荟萃100期针灸治慢性腰痛案 导读:重庆博粹堂中医专家周泽绪老师介绍:针灸治疗时,选经取穴要灵活。例如:经筋病,若察经发现有相应的结络或其他经络异常即可取该部位(阿是穴);若没有相应的阿是穴只能依靠经络理论来取穴。 病案 王先生,61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重庆江北大石坝人,2013年4月22日初诊。 患者主诉:腰痛1年。患者病起于骑车摔伤腰部,致腰2~3椎体轻度滑脱。感腰痛,起坐困难,累及左胯及下肢痛。到大医院做X线检查示:腰1~5椎体明显骨质增生,腰1~3椎盘隙略狭窄; 接诊专家周泽绪 刻诊:患者就诊时下蹲、向前弯腰困难,苔白少津、脉滑。此属老年性病变。另见右手发抖,再行诊治。 经络诊察:左阳池有结络、压痛。少阳经异常。 辨经:病在手少阳经筋与督脉。 选经:少阳经、督脉。 选穴:针刺后顶、阳池(左)、会宗(左)、阳交(左)。 二诊:症已减,但未尽除。经络诊察发现左阳交有结节,左会宗发涩,原先左阳池的结络已消失,少阳经仍发涩。取会宗、阳交、后顶。 针刺治疗2次,症状缓解,属显效。1周后电话追访已无不适。 医案解读: 本案一诊时即取显效,具体治疗操作方法是:取左阳池平刺往上透,并在手臂往上叩击手少阳经。透针后让患者来回走;患者立即能反复地完成坐起动作。继而针刺后顶,并让患者配合活动,腰痛明显好转。再次刺激后顶,让患者活动腰部,疼痛已消失。说明后顶穴对于腰背部的经筋病变有显著的针对性疗效。 二诊选穴会宗为手少阳三焦经郄穴,阳交为阳维脉郄穴,阳经的郄穴皆有止痛的作用,而这两个郄穴又是阿是穴,取阿是穴为治疗经筋病常用的取穴方法。 中医专家周泽绪说,腰扭伤常涉及太阳经和少阳经,一般以太阳经为主。故

针灸歌赋 针灸治证大全歌赋,学针灸必收藏背诵

针灸歌赋针灸治证大全歌赋,学针灸必收藏背诵针灸歌赋针灸治证大全歌赋,学针灸必 收藏背诵 遇秋按:这个歌赋是集中国历代有名针灸歌赋而成的,所以只需要记住这个歌赋,针灸学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如果你想下载这个歌赋到自己手机或电脑上方便查看,可回复“下载”自行下载~ 先贤秘传针灸经,妙用通玄法最灵。 字字言词多妙典,万两黄金学也轻。 每每不忘多效验,治疗如神记在心。 【头面五官喉舌病】 【治则一首】 头面之疾针至阴,曲池合谷法可循。 【头痛十首】 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 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疼发热外关起。 一切内伤内关穴,痰火积块退烦潮。 身热头疼攒竹穴,大陵神门与少泽。

合谷鱼际中诸间,液门委中与太白。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眼花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攒竹丝竹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更去大都徐泻动,风池针刺三分深。曲池合谷先浅泻,祛疼除疴自安神。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更向大都针眼痛,太渊穴内用针行。牙疼三分针吕细,齿疼依前指上面,更推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细迎。【眼病九首】 两眼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肝家血少眼昏花,宜补肝俞力便加,更把三里同泻动,还光益血自无差。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翳障先针小骨空,睛明合谷太阳中,后溪主穴休忘却,攒竹风池尽可通。目生翳者治肝俞,命门瞳子髎穴宜,外眦五分得气泻,再兼合谷商阳医。凡人目赤目窗针,大陵合谷液门临。上星丝竹空攒竹,七穴治之病根绝。眼睑瞤动治头维,再兼一穴攒竹医。眼痒眼疼光明泻,兼治五会痛痒休。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 应“大椎”)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 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 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腧穴的治疗规律按照传统的描述是“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经络所通”是指穴位主治会涉及到所在经脉循行的不同部位,也就是归经作用;“腧穴所在”是指其能治疗穴位所在位置附近的病症,也就是局部作用;“脏腑所属”是指穴位治疗所在经脉对应的脏腑的病症,比如肺经的穴位治疗肺系病症,也就是脏腑作用。从这几方面入手,再看一个穴位的主治,或许就不是那么纷乱无序了。 腧穴的主治规律基本可以被下面五点涵盖。这里要注意实践技能考试和笔试的区别:实践考试基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 凹陷处 1肺系实热证2肘臂挛痛 3急证(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直刺0.8-1.2寸 或点刺出血 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 腕横纹上7寸处 1肺系病证 2肘臂挛痛。直刺0.5~l寸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纺上1.5寸 1肺系病证 2头项部疾患(头、牙、项部、口眼)向上斜刺0.5-0.8寸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 赤折肉际处 1肺系热性病(失音) 2小儿疳积 直刺0.5~0.8寸 小儿疳积用割治法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1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 2昏迷、癫狂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1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 2急证(热病、昏迷)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合谷手背第1、2间, 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1头面五官诸疾 2外感 3热病(无汗或有汗) 4妇产科病(经闭、滞产) 直刺0.5-1.0寸 半握拳 孕妇不宜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肘横纹下2寸 1上肢病证 2腹痛、腹泻3齿痛,颊肿直刺0.8-1.2寸 曲池屈肘成直角,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 上髁连线中点 1上肢病证 2热病3高血压 4癫狂5肠胃病 5五官热性病 6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 直刺0.5-1.0寸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三角肌肉上部中央, 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凹陷 处 1上肢病证 2瘾疹直刺0.8-1.5寸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 鼻唇沟中 1局部病证(鼻塞,鼻衄,口歪) 2胆道蛔虫症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 刺0.3-0.5寸 地仓口角旁约0.4寸, 上直对瞳孔 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 刺或平刺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下关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前方, 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 陷中, 闭口取穴 1面口病 2耳部疾病 直刺0.5-1.0寸, 留针时不可张口 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4.5寸 头目病(头痛,目眩,目痛)平刺0.5-1.0寸 天枢脐中旁开2寸1胃肠病 2妇科病 直刺1.0-1.5寸 孕妇不可灸 梁丘屈膝, 在客前上棘与髌骨上缘连 1急性胃病 2下肢病直刺1.0-1.2寸

国医大师贺普仁首度公开秘籍《“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

国医大师贺普仁首度公开秘籍《“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 作者钟健夫 贺普仁:字师牛,号空水,首届国医大师。1926年5月出生,自幼师从京城针灸名家牛泽华,22岁悬壶应诊,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任针灸科主任30年之久,1990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名老中医”。贺老德艺双馨,一生以“以医治人,以义正己”为座右铭,在5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学说和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体系一贺氏三通法。著有《针灸治痛》、《针具针法》、《针灸歌赋临床应用》、《毫针疗法图解》、《火针疗法图解》、《三棱针疗法图解》等书。 主编推荐:《“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是中医书友会继“彭静山先生针灸秘传十八绝招”之后的又一针灸雄文,可以说是贺普仁先生一生的干货,称之为“秘籍”一点都不夸张。贺老在第一秘手抄本第81条结尾处做了专门备注:“以上为第一秘。共计捌拾壹症。不轻传。诚者主动传。”科技时代,秘籍得之太易,特别希望诸君珍惜。能看到这篇文章,相信您是诚者,主动传之。 贺普仁从医七十年首度公开秘籍:不轻传,诚者主动传! 一、针灸界的“九阴真经” 第一眼看到《“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以下简称《一针一得》,全书同),我们很惊讶,竟然是“手抄本”,而且是毛笔字! 流利有力的行书,写在一叠空白的“北京市中医医院门诊初诊病人统计表”背后,一字一字,集腋成裘。稿纸已经发黄,这是一叠年深月久的记忆,令人想起金庸小说里威力无比的武林秘籍“九阴真经”。翻开《一针一得》,一页页,一行行,一条条,记录了针灸治疗300多种病症最简易的独穴秘法! 1979年6月贺普仁在第一秘第81条结尾处做了专门备注:“以上为第一秘。共计捌拾壹症。不轻传。诚者主动传。” 秘法,贺普仁的秘法,岂非中国针灸界的秘籍?当然,“九阴真经”是虚构的杀人秘籍,“针灸临证秘法”却是真实的救人秘术! 贺普仁的孩子没有见过。贺普仁的弟子也没有见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