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歌赋 针灸治证大全歌赋,学针灸必收藏背诵

合集下载

针灸大成歌赋

针灸大成歌赋

针灸大成歌赋手之太阴经属肺,尺泽肘中约纹是,列缺侧腕寸有半,经渠寸口陷脉记,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寻,爪甲如韭此为的。

手阳明经属大肠,食指内侧号商阳,本节前取二间定,本节后勿三间忘,歧骨陷中寻合谷,阳溪腕中上侧详,三里曲池下二寸,曲池曲肘外辅当,肩髃肩端两骨觅,五分侠孔取迎香。

足阳明兮胃之经,头维本神寸五分,颊车耳下八分是,地仓侠吻四分临,伏兔阴市上三寸,阴市膝上三寸针,三里膝下三寸取,上廉里下三寸主,下廉上廉下三寸,解溪腕上系鞋处,冲阳陷谷上二寸,陷谷庭后二寸举,内庭次指外间求,厉兑如韭足次指。

足之太阴经属脾,隐白大指内侧宜,大都节后白肉际,太白核骨下陷为,公孙节后一寸得,商丘踝下前取之,内踝三寸阴交穴,阴陵膝内辅下施。

手少阴兮心之经,少海肘内节后明,通里掌后才一寸,神门掌后锐骨精。

手太阳兮小肠索,小指之端取少泽,前谷外侧本节前,后溪节后仍外侧,腕骨腕前起骨下,阳谷锐下腕中得,小海肘端去五分,听宫耳珠如菽侧。

太阳膀胱何处看,睛明目眦内角畔,攒竹两眉头陷中,络却后发四寸半,肺俞三椎膈俞七,肝俞九椎之下按,肾俞十四椎下旁,膏肓四五三分算,委中膝腘约纹中,承山腨下分肉断,昆仑踝下后五分,金门踝下陷中撰,申脉踝下筋骨间,可容爪甲慎勿乱。

少阴肾兮安所觅? 然骨踝前骨下识,太溪内踝后五分,照海踝下四分的,复溜内踝上三寸,向后五分太溪直。

手厥阴兮心包络,曲泽肘内横纹作,间使掌后三寸求,内关二寸始无错,大陵掌后两筋间,中冲中指之端度。

手少阳兮三焦论,小次指间名液门,中渚次指本指后,阳池表腕有穴存,腕后二寸外关络,支沟腕后三寸间,天井肘上一寸许,角孙耳廓开口分,丝竹眉后陷中按,耳门耳缺非虚文。

足少阳胆取听会,耳前陷中分明揣,目上入发际五分,临泣之穴于斯在,目窗泣上寸半存,风池发后际中论,肩井骨前看寸半,带脉肘下寸八分,环跳髀枢寻宛宛,风市髀外两筋显,阳陵膝下一寸求,阳辅踝上四寸远,绝骨踝上三寸从,丘墟踝前有陷中,临泣侠溪后半寸,侠溪小次歧骨间。

针灸歌赋

针灸歌赋

一、经络1、十二经脉歌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臑中行,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喘与咳,肺胀膨膨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

所生病者为气咳,喘渴烦心胸满结。

臑臂之内前廉痛,小便频数掌中热。

气虚肩背痛而寒,气盛亦疼风汗出。

欠伸少气不足息,遗矢无度溺变别。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廉出合谷,两筋歧骨循臂膀,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柱骨旁,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颊前下齿当,环出人中交左右,上侠鼻孔注迎香。

此经气盛血亦盛,是动颈肿并齿痛。

所生病者为鼻衄,目黄口干喉痹生。

大指次指难为用,肩前臑外痛相仍。

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齿,还出侠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耳前发际至额颅,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络脾宫,直者缺盆下乳内;一支幽门循腹中,下行直合气冲逢,遂由髀关抵膝膑,胻跗中指内关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关通;一支别走足跗指,大指之端经尽矣。

此经多气复多血,是动欠伸面颜黑,悽悽恶寒畏见人,忽闻木声心振慑,登高而歌弃衣走,甚则腹胀仍贲响。

凡此诸疾皆骭厥,所生病者为狂疟。

湿淫汗出鼻流血,口喎唇裂又喉痹。

膝膑疼痛腹胀结,气膺伏兔胻外廉。

足跗中指俱痛彻,有余消谷溺色黄。

不足身前寒振栗,胃房胀满食不消。

气盛身前皆有热。

太阴脾起足大趾,上循内侧白肉际,核骨之后内踝前,上腨循胻膝里胫,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与膈通,侠喉连舌散舌下,支络从胃注心宫。

此经气盛而血衰,是动其病气所为。

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体痛难移。

腹胀善噫舌本强,得后余气快然衰。

所生病者舌亦痛,体重不食亦如之。

烦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疟随。

不卧强立股膝肿,疽发身黄大指痿。

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与小肠通;支者还从肺系走,直上喉咙系目瞳;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后肘内少海从。

臂内后廉抵掌中,兑骨之端注少冲。

多气少血属此经,是动心脾痛难任。

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歌赋大全

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歌赋大全

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歌赋大全1腕痛太溪肘阴陵手腕痛:针刺太溪穴(手腕与脚踝相应)手肘部痛:针刺阴陵泉(肘部与膝部相对应)2肩刺条口中渚颈肩部疼痛:针刺条口穴颈部疼痛:针刺中渚3手麻后溪透劳宫劳宫分内、外劳宫,内外相对。

外劳宫在手背侧,又称落枕穴,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

手掌发麻:针刺后溪穴,朝劳宫穴方向透刺4颞颌关节手三里颞颌部关节疼痛:针刺手三里穴5髋求合谷跟大陵虎口,合谷穴髋部疼痛:针刺合谷和大陵穴6肋间丘墟膝曲池肋部疼痛:针刺丘墟和曲池穴7踝痛合谷泻无踪踝关节部位疼痛:针刺合谷,上下交叉取穴。

8头痛前针中脘穴前额头痛:针刺中脘穴9后寻至阴偏太冲后脑头痛:针刺至阴穴偏头痛:针刺太冲穴10胃痛中脘胆胆囊胃痛:针刺中脘胆囊部疼痛,针刺胆囊穴11急腹三里肾精灵腹痛:针刺足三里肾绞痛:针刺精灵穴12上牙下关下合谷上牙痛:针刺下关穴下牙痛:针刺合谷穴13咽痛廉泉目光明咽喉部疼痛:针刺廉泉穴眼睛痛:针刺光明穴14网球肘泻冲阳轻网球肘痛:刺冲阳穴15痛经十七椎下刺痛经:针刺第五腰椎下16口疮玉枕不留情口疮:针刺玉枕穴17乳痛肩井痔支沟乳房痛:针刺肩井穴痔疮痛:针刺支沟穴18休厥失语刺人中晕厥:针刺人中(老百姓直接掐人中)19扁桃体炎二商血扁桃体发炎:针刺少商、商阳穴。

少商穴,在前面日志提过,在这不解释。

20心胸内关加膻中取穴一般健侧刺疾重双痛双穴攻内关穴胸部疼痛:取穴内左右交叉取穴,双侧疼痛取两侧穴。

针灸必背歌赋之百症赋(3)

针灸必背歌赋之百症赋(3)

针灸必背歌赋之百症赋(3)接上一篇文章【原文】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郄暗[61];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62]。

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63];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64]。

痨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65];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66]。

治疸消黄,谐后溪、劳宫而看[67];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68]。

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穴[69]。

小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70]。

刺长强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71];针三阴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72]。

且如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73];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74]。

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觅[75];胃冷食而难化,魂门、胃俞堪责[76]。

鼻痔必取龈交[77],瘿气须求浮白[78]。

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79];五里、臂臑,生疬疮而能治[80]。

至阴、屋翳,疗痒疾之疼多[81];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82]。

【注释发挥】[61]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郄暗:寒栗恶寒,为表邪未解,或阳微阴盛,或阳气内陷所致,多表现为自觉周身寒冷,且躯体震颤,乃因里热炽盛,阳气不得外越所致。

二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荥水穴,具有宣发腠理的作用。

阴郄,为手少阴心经的郄穴,可清除内热壅遏,以治其本。

暗指外表虽显露寒象,病的本质是真热隐伏在内。

取二间疏通,是治表象之假寒,而针灸阴郄穴,是治其暗藏在里的真热。

二穴配伍治疗真热假寒的怕冷寒战有较好的效果。

[62]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幽门穴位于上腹部,为肾经和冲脉的交会穴,可治疗气逆上冲及胃部疾患,对呕吐吞酸、吐涎及心下烦闷等症,尤有良效。

玉堂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三肋间隙,属于任脉,为治疗喘息、咳逆、胸膺满痛、呕吐烦心等症的常用穴。

玉堂穴和幽门穴相配,以清热、祛寒而止吐。

玉堂明意为掌握玉堂穴运用的规律,寒宜灸,热宜针。

明,明白,懂得。

[63]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竭,意为水干涸。

肾竭,即为下消,症见渴饮不绝,饮一溲一,小便增多,而混浊如膏,多为肾阳虚衰所致。

历代针灸歌赋整理

历代针灸歌赋整理

历代针灸歌赋整理【标幽赋】详载针灸之全体大用,须深入研究,各名家均有注解可参考,以下整理历代针灸歌赋,可供参考。

一、头面部五官疾患头面头风__葱页会、玉枕。

上星、神庭。

头痛__强间、丰隆。

丝竹空。

丝竹空、风池。

头风头痛__风池。

申脉、金门。

头痛眩晕__百会。

头风眼痛__上星。

撰竹、头维。

头痛面肿__合谷。

正偏头痛__列缺、太渊泻。

偏头痛__列缺。

头腮面颊红__通里。

面肿虚浮__水沟、前顶。

面上虫行__迎香。

目眩__支正、飞扬。

风池。

风池、合谷。

头昏目赤__撰竹。

眼睛眼痛__清冷渊。

合谷。

合谷、睛明。

眼痒、眼痛__光明、地五会。

瞽目__肝俞、命门。

目疼血翳__太阳。

眼昏、目赤__撰竹、太阳。

目内红肿__丝竹空、撰竹。

眼目似云朦__太冲。

目疾【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变宽】__三里。

睛明、太阳、鱼尾。

行间。

行间、睛明。

睛明、合谷、光明。

目黄__阳纲、胆俞。

弩肉攀睛__少泽、肝俞。

泪出__临泣、头维。

目中漠漠__撰竹、三间。

目视流流__养老、天柱。

目视不见__二间。

二间、太阳。

雀目肝气__睛明、行间。

目润动__颧骨翏、大迎。

目眩__承山。

眼热之红__内迎香。

目昏血溢__肝俞。

眼烂冷泪__大小骨空。

月多目蔑冷泪__头临泣。

临泣、撰竹。

耳病耳聋气闭__听会。

听会、翳风。

听会。

听会、阳池。

听会、翳风。

耳聋气痞__听会、迎香。

耳聋腮肿__听会。

伤寒耳聋__金门、听会。

肾虚耳鸣腰痛__足三里、地五会。

鼻病鼻渊__上星。

鼻窒__迎香。

迎香。

鼻衄血__合谷。

天府、合谷。

鼻内无闻__通天。

迎香、上星。

鼻痔___齗交。

口齿舌心热口臭__大陵。

大陵、人中。

口干舌燥__复溜。

牙腮疼紧__大迎。

口噤__合谷。

阳谷、夹蹊。

痰涎频涌上、口噤不开牙__列缺。

牙疼__内庭。

耳门、丝竹空。

二间。

太谿。

太谿、二间。

太谿、二间。

牙痛、咽痹__二间、阳谿。

齿疼__承浆。

龋齿__合谷。

口喎__颊车、地仓。

地仓、夹车。

唇喎__太冲。

舌下肿痛__廉泉、中冲。

裕编针灸基本功必背歌赋(依谢锡亮)

裕编针灸基本功必背歌赋(依谢锡亮)

針灸基本功必背歌賦(依謝錫亮)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乳上三肋間中府,上行雲門一寸許。

雲在璿璣旁六寸,天府腋三動脈求,俠白肘上五寸主。

尺澤肘中約紋是,孔最腕後七寸擬。

列缺腕上一寸半,經渠寸口陷中取。

太淵掌後橫紋頭,魚際節後散脈裡,少商大指內側端,鼻衂喉痺刺可已。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寸歌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来寻本节前。

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开。

阳溪腕上筋間是,偏历腕后三寸安。

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四寸下廉看。

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

曲池屈肘纹头尽,肘膠大骨处廉近。

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

臂臑肘上七寸量,肩膠肩端举臂取。

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扶下一寸真。

扶突人迎後寸五,禾膠水沟旁五分。

鼻翼中點外迎香,大肠经穴是分明。

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寸歌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

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

地仓夹吻四分迎,大迎颔下寸三分。

颊車耳下曲頰陷,下关耳前顴弓下。

(頷音翰) 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真。

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乘。

缺盆舍外鎖骨上,相去中線四寸明。

气户鎖骨下緣取,库房屋翳膺窗近,均隔寸六到乳頭,乳中正在乳头心。

次有乳根出乳下,第五肋間細捫循,不容巨阙旁二寸,以下諸穴與君陳。

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

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兩寸寻。

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外陵安。

枢下二寸大巨穴,枢下三寸水道全。

水下一寸归来好,共去中行二寸边。

气冲歸來下一寸,髀关髂下對承扶。

伏兔膝上六寸是。

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记。

膝膑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至。

脛外一指須細溫,膝下六寸上廉穴,膝下八寸条口位。

膝下九寸下廉看,條口之旁丰隆系。

却是踝上八寸量,解溪跗上繫鞋處,冲阳跗上五寸换。

陷谷跖趾關節後,(跗音膚) 内庭次指外间陷。

厉兑大次指外端。

足太阴脾经穴位分寸歌大指内侧起隐白,节前陷中求大都。

太白節後白肉際,节后一寸公孙呼。

商丘踝前下陷逢,踝上三寸三阴交。

踝上六寸漏谷是,陰陵下三地机朝。

百家针灸歌赋

百家针灸歌赋

百家针灸歌赋1、百家针灸歌赋[举拙修订版]百症赋《大成》引《聚英》百症俞穴,再三用心。

囱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

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

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目觉目荒目荒,急取养老、天柱。

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

廉泉、中冲,舌下肿疼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直追。

耳门、丝竹空,住牙疼于顷刻;颊车、地仓穴,正口哨于片时。

喉痛兮,液门、鱼际去疗,转筋兮,金门、丘墟来医。

阳谷、侠溪、颔肿口噤并治;少商、曲泽,血虚口渴同施。

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

哑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天鼎、间使,失音嗫嚅而休迟。

太冲泻唇哨以速愈,承浆泻牙疼而即移。

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

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

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

久知胁肋疼痛,气户、华盖有灵;腹内肠鸣,下脘、陷谷能平。

胸胁支满何疗,章门不容细寻。

膈疼饮蓄难禁,膻中、巨阙便针。

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胸膈停留瘀血,肾俞、巨髅宜征。

胸满项强,神藏、璇矶已试;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

脊强兮水道、筋缩,目眩兮颧髅、大迎。

痉病非颅息而不愈,脐风须然谷而易醒。

委阳、天池,腋肿针而速散;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

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发狂奔走,上脘同起于神门。

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反张悲哭,仗天冲、大横须精。

癫疾必身柱、本神之令,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

岁热时行,陶道复求肺俞理;风痫常发,神道须还心俞宁。

湿寒湿热下髅定,厥寒厥热涌泉清。

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郄暗;烦心呕吐,幽门闭彻玉堂明。

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

针灸歌赋大全详解

针灸歌赋大全详解

针灸歌赋大全详解如下:1. 肚腹三里留,小腹三阴谋,心胸取内关,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外伤阳陵泉,腿痛阳陵透。

这个歌诀描述了针灸治疗常见疾病和症状的取穴方法。

其中,“肚腹三里留”指的是在肚腹部疾病的治疗中,足三里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小腹三阴谋”则指的是在小腹部的疾病治疗中,可以选用三阴交这个穴位。

“心胸取内关”指的是在治疗心胸疾病时,内关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腰背委中求”则指的是在治疗腰背部疾病时,委中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头项寻列缺”指的是在治疗头颈部疾病时,列缺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面口合谷收”指的是在治疗面部和口腔疾病时,合谷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外伤阳陵泉”指的是在治疗外伤性疾病时,阳陵泉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腿痛阳陵透”则指的是在治疗腿部疼痛时,可以选用阳陵泉透刺的方法。

2.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这个歌诀描述了回阳九针的取穴方法。

其中,“哑门劳宫三阴交”指的是在哑门、劳宫、三阴交三个穴位上进行针灸治疗。

“涌泉太溪中脘接”指的是在涌泉、太溪、中脘三个穴位上进行针灸治疗。

“环跳三里合谷并”指的是在环跳、足三里、合谷三个穴位上进行针灸治疗。

这九个穴位合称为“回阳九针”,主要用于治疗阳气虚脱、寒凝气滞等病症。

3.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这个歌诀描述了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取穴方法及其主治病症。

这十二个穴位包括: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昆仑、飞扬、承山、承筋、足临泣、丘墟、太溪。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主治病症,如申脉主治目疾、金门主治胁痛、足通谷主治头痛等。

通过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治疗各种杂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歌赋针灸治证大全歌赋,学针灸必收藏背诵针灸歌赋针灸治证大全歌赋,学针灸必收藏背诵遇秋按:这个歌赋是集中国历代有名针灸歌赋而成的,所以只需要记住这个歌赋,针灸学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如果你想下载这个歌赋到自己手机或电脑上方便查看,可回复“下载”自行下载~先贤秘传针灸经,妙用通玄法最灵。

字字言词多妙典,万两黄金学也轻。

每每不忘多效验,治疗如神记在心。

【头面五官喉舌病】【治则一首】头面之疾针至阴,曲池合谷法可循。

【头痛十首】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疼发热外关起。

一切内伤内关穴,痰火积块退烦潮。

身热头疼攒竹穴,大陵神门与少泽。

合谷鱼际中诸间,液门委中与太白。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妨。

若是眼花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攒竹丝竹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更去大都徐泻动,风池针刺三分深。

曲池合谷先浅泻,祛疼除疴自安神。

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

更向大都针眼痛,太渊穴内用针行。

牙疼三分针吕细,齿疼依前指上面,更推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细迎。

【眼病九首】两眼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肝家血少眼昏花,宜补肝俞力便加,更把三里同泻动,还光益血自无差。

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

翳障先针小骨空,睛明合谷太阳中,后溪主穴休忘却,攒竹风池尽可通。

目生翳者治肝俞,命门瞳子髎穴宜,外眦五分得气泻,再兼合谷商阳医。

凡人目赤目窗针,大陵合谷液门临。

上星丝竹空攒竹,七穴治之病根绝。

眼睑瞤动治头维,再兼一穴攒竹医。

眼痒眼疼光明泻,兼治五会痛痒休。

小儿雀目不见物,手拇指甲后一寸,穴在内廉横纹头,白肉际各一壮稳。

【耳病九首】听会兼之与听宫,七分针泻耳中聋,耳门又泻三分许,更加七壮灸听宫。

大肠经内将针泻,曲池合谷七分中。

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项上生瘰疬,下针泻动自然安。

耳聋侠溪与金门,合谷针之能听语。

重听无所闻耳门,翳风风池侠溪焚,听会听宫通六穴,治之此患定不存。

聘耳生疮有脓汁,耳门翳风合谷窟。

耳聋气否听会针,迎香穴泻功如神。

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若能补泻五会间,且莫向人容易说。

【口病七首】口眼斜最可差,地仓妙穴连颊车,左泻右依师正,右泻左莫令斜。

口臭之疾最堪憎,劳心只为苦多情,大陵穴内人中泻,心气清凉气自平。

口干尺泽与曲泽,大陵二间少商穴,再兼一穴是商阳,仔细治之效自获。

口噤颊车与支沟,外关列缺内庭头,再兼厉兑通六穴,次第治之病自瘳。

口噤先须申脉详,颊车合谷与承浆,斜添入地仓穴,不效翳风听会良。

牙疼腰痛并咽痹,二阳阳溪疾怎逃。

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浮风劳。

牙风面肿颊车神,合谷临泣泻不数。

【鼻病四首】鼻流清涕名鼻渊,上星穴内刺无偏,若是头风并眼痛,先补后泻疾可痊。

鼻塞鼻渊与鼻痔,合谷太冲随手取。

鼻流清涕治人中,上星风府三穴攻。

脑漏鼻中臭涕出,曲差上星治有功。

鼽衄风府与二间,再兼一穴是迎香。

【喉病三首】假如鼓颔治少商,咽中如梗间使当,再兼一穴三间穴,咽肿中渚太溪详。

咽喉肿痛又闭塞,水粒不下合谷得,少商兼以三棱针,刺手大指背后吉,节上甲根不可差,排刺三针斯为毕。

咽喉肿痛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

【舌病五首】偶尔失音言语难,哑门一穴两筋间,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获安。

喑哑间使与支沟,合谷鱼际并复溜,灵道阴谷然谷穴,兼治通谷疾即瘳。

舌缓太渊合谷中,冲阳内庭风府同,通前通后共七穴,三阴交穴昆仑攻。

舌强哑门少商穴,鱼际二间与中冲,再兼阴谷然谷等,七穴治之为有功。

舌上生苔合谷当,手三里治知风舞。

舌裂出血刺内关,太冲三阴交可取。

【上焦胸胁病】【治则一首】心胸有病少府泻,胁肋疼痛后溪寻。

【胸胁三首】胁疼肋痛针飞虎,胁下肋边刺阳陵。

胸胁痛者天井穴,支沟间使太白连。

三里大陵丘墟等,阳辅八穴实为便。

胸满经渠与阳溪,后溪三间间使宜,阳陵三里曲泉穴,足临泣等九穴医。

【咳喘九首】气逆商丘与尺泽,三阴交兮与太白。

喘逆神门足临泣,阴陵昆仑不可失。

胸中膨胀气又喘,合谷期门乳根善。

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

久病咳兮少商穴,天柱三壮病即康。

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三阴交。

哮喘发来寝不得,丰隆刺入三分深。

喘息列缺足三里,吐血尺泽功无比。

气喘急急不可眠,何当日夜苦忧煎,若得璇玑针泻动,更取气海定安然。

哮喘先教中脘寻,肺俞天突中府临,气海三里俱称妙,列缺针之病不侵。

【肺痨二首】传尸痨病最难医,涌泉出血消病势,痰多须向丰隆泻,气喘丹田亦可施。

痨瘵传尸灸四花,膏肓肺俞实堪夸,大椎穴并三椎骨,鬼眼功多用勿差。

【心烦一首】心烦阳溪与神门,鱼际腕骨少商焚,解溪穴与太白穴,更兼至阴与公孙。

【中焦肚腹病】【治则一首】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

【食不下一首】食不下兮治内关,鱼际三里三穴间。

【呕哕二首】呕噎阴交不可少,脐腹有病曲泉针。

呕哕百会曲池中,间使劳宫商丘底。

【翻胃二首】心痛翻胃治劳宫,少泽上中二脘侣。

【中满二首】胸肋满兮治阳陵,三里上廉三穴精。

中满如何去得根,阴包如泻效如神。

不论老幼依法用,管教患者便抬身。

【腹胀四首】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

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

心腹胀满绝骨上,更兼一穴是内庭。

【脾病一首】脾虚腹胀谷不消,只治三里最为高。

脾病溏泄若不愈,此病须治三阴交。

【噫气一首】噫气劳宫与大敦,少商太渊与神门,太溪陷谷与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

【霍乱一首】霍乱中脘可刺深,三里内庭泻几许。

【痢疾一首】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匹。

【蛊胀一首】蛊胀应知照海灵,行间气海与三阴,水沟三里内庭稳,水分多针病转深。

【水胀二首】水病之疾最难熬,腹满虚胀不肯消,先针水分并水道,后针三里及阴交。

四肢浮肿阴陵泉,合谷中都中渚先,行间内庭曲池穴,三阴交与液门走。

【下焦前后阴病】【治则二首】小肠气结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再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

若逢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仍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

【淋病一首】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

【尿闭一首】小便不通阴陵泉,三里泻下尿如注。

【尿赤一首】小便赤如血大陵,兼治关元病始轻。

【遗尿一首】遗尿神门鱼际穴,太冲大敦及关元。

【便秘一首】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

【大便失禁一首】大便不禁丹田穴,兼治大肠俞即瘳。

【大便下重一首】大便下重治承山,解溪太白带脉间。

【便血一首】便血承山并复溜,太冲太白四穴求。

【阴茎痛一首】阴茎痛兮阴汗出,太溪鱼际与中极,更治一穴三阴交,四穴治之多有力。

【阴核一首】阴核发来如头大,百会妙穴真可骇。

【难产四首】横生难产灸奇穴,妇人右脚小趾尖,炷如小麦一壮灸,下火立产效通仙。

横生死胎治太冲,合谷三阴交穴同。

妇人临产若艰难,一演三阴交即安,合谷独阴挨次取,胜教方术服仙丹。

死胎胞衣不得下,阴交照海内关寻。

【血崩一首】血崩气海与大敦,阴谷太冲然谷焚,三阴交穴与中极,七穴治之病不存。

【月经过多一首】月经过多通里高,行间穴与三阴交。

【阴挺一首】阴挺出兮治太冲,少府照海曲泉同。

【四肢关节病】【治则六首】膝以上病灸环跳,再兼一穴风市疗膝以下病灸犊鼻,膝关三里阳陵效足踝上灸三阴交,绝骨昆仑三穴高,足踝以下灸照海,再兼申脉病绝苗。

风痹痿厥如何治,大杼曲泉真是妙。

腿脚有病寻风府,股膝肿起泻太冲。

肩背诸疾中渚下,腰脊强痛交信凭。

湿寒湿热下髎定,厥寒厥热涌泉清。

二陵二跷阴阳交,头项手足互相与。

【肩背痛四首】肩背俱疼针肩井,不泻三里令人闷。

手连肩背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

臂寒曲泽与神门,手腕动摇曲泽存。

肩背酸疼治风门,肩井中渚支沟焚,后溪腕骨委中穴,九穴治之病不存。

【腋下肿一首】腋下肿者阳辅宜,足临泣穴与丘墟。

【腰腿脚膝十三首】腰背伛偻风池穴,并治肺俞病即瘳。

久患腰疼肩背劳,但寻中注穴中调。

髋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

委中腰痛脚挛急,取得其经血自调。

腰软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见效。

两足难移衔悬钟,条口针后能步履。

腰疼腿痛十年春,应针不了便惺惺(风府),大都引气探根本,服药寻方枉费金。

环跳能除腿股风,冷风湿痹疟疾同,最好风池寻的穴,间使双刺有神功。

脚疼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更向太冲须引气,指头麻木自轻飘。

(指=趾) 脚筋短急足沉重,鹤膝历节风肿侵,恶发不能起床枕,此等宜于风市寻。

脚膝经年痛不休,内外踝边着意求,穴号昆仑并吕细,应时消散即时瘳。

鹤膝肿痛难移步,心泽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寻源流可调停,其患若要便安愈,加以风府可用针。

更有手臂拘挛急,尺泽深刺去不仁。

腰背若患挛急风,曲池一寸五分攻。

肩背并和肩膊疼,曲池合谷七分深,未愈心泽加一寸,更于三间次第行,各入七分于穴内,少风二府刺心经。

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两相宜,左病针右右针左,依此三分泻气奇。

【手热一首】手热曲池与内关,曲泽列缺经渠间,太渊中冲少冲等,劳宫九穴病必安。

【杂病】【治则一首】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疼发热外关起,一切内伤内关穴,痰火积块退烦潮。

【中风三首】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

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池。

半身不遂云中风,七处各灸三壮同,如风在左灸在右,患右灸左艾气通。

寻穴须从百会起,次及耳前之发际,条三肩井四风市,六是六绝骨五三里,若乃曲池居第七,灸之神效无可比。

中风之症症非轻,中冲二穴可安宁,先补后泻如无应,再刺人中立便轻。

【癫狂症二首】五痫百会内关稽,鬼腿神门与后溪,鸠尾心腧刺灸得,上星通里愈疾迷。

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死。

【惊风五首】惊痫神庭与百会,前顶涌泉丝竹类,神阙一壮鸠尾三,七穴治之斯为贵。

狂言盗汗如见鬼,惺惺间使便下针。

发狂间使与百劳,合谷复溜四穴焦。

小儿惊风少商穴,人中涌泉莫刺深。

孩小慢惊何可怕,印堂刺入艾还加。

【健忘一首】思虑过多无心绪,少力忘前失后起,寻穴须从百会中,患者灸之病自除。

【失眠一首】不得卧兮治太渊,公孙隐白阴陵泉,并治三阴交一穴,通宵得寝定安然。

【伤寒七首】风池风府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伤寒汗不出风池,鱼际二间兼经渠。

或患伤寒热未休,牙关风壅药难投,项强反张目直视,金针用意列缺求。

伤寒痞气结胸中,两目昏黄汗不通,涌泉妙穴三分许,速使周身汗自通。

伤寒四肢厥逆冷,脉气无时仔细看,神奇妙穴真有二,复溜半寸顺骨行。

四肢回还脉气浮,须晓阴阳倒换求,寒则须补绝骨是,热则绝骨泻无忧,脉若浮洪当泻解,沉细之时补便瘳。

伤寒痞结胁积痛,宜用期门见功深。

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

【大热一首】大热曲池及三里,复溜不失患者起。

【丹毒一首】痈疽发背肩井攻,再兼一穴是委中。

【中暑一首】中暑人中百会搜,阳明合谷内庭求,热伤肺气胸膈满,列缺气海中极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