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模拟精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广东专用)

考点六文言文阅读之课外阅读(2023·广东茂名·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蹴.尔而与之()【答案】苟且同“德”,感恩,感激踩踏【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苟:苟且。
(2)句意: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
(3)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
蹴:踩踏。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答案】(1)由此可见(因此),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
(2)(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5—9题(16分)(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或王命急宣②水皆缥碧6.下列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互相轩邈舍其文轩B.春冬之时不能称前时之闻C.其间千二百里其真不知马也D.不以疾也不以物喜7.解释加点词。
(3分)①夏水襄陵襄:②属引凄异引:③千转不穷转:8.翻译句子。
(5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分)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分)9.甲乙两文都写了“猿鸣”,其用处有何异同?(3分)阅读答案:5.(2分)①或/王命急宣②水/皆缥碧6. (3分)B7. (3分)上,漫上延长通“啭”,鸟叫声8.(5分)①(2分)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趣味无穷。
②(3分)横斜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9.(3分,每点1分)同:两文都以“猿鸣”反衬山林寂静;异:甲文侧重烘托三峡秋天的悲凉凄清;乙文则侧重表现富春江的生机勃勃。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世说新语》比较阅读训练【甲】《咏雪》【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同“蚀”,侵蚀。
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⑥诏:皇帝的命令。
⑦初:一开始,刚刚。
黄琬虽然年幼但聪明。
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
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于是特别喜爱这小孙子并认为他与众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A.俄而雪骤.急B.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C.为.魏郡太守担任D.即以其言应.诏应该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A.俄而雪骤B.黄琬幼而慧(表递进)C.学而不思则罔(转折、但是)D.而深奇爱之(并列,并且)3.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
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
4.给下面句子划分节拍。
(划两处)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中考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中考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
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
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苏轼《养生》)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
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
爵,古代的酒器。
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
③奉传:恭敬地传播。
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
⑤佚(yì):安逸,舒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分以.养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不闻.机杼声C.夫已饥而食.虽有嘉肴,弗食.D.晚食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3.【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精品】中考语文九下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九下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①又何间.焉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①忠之属.也②属.引凄异C.①战则请.从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D.①故.逐之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①肉食者谋之.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可以.一成②以.君之力C.①战于.长勺②所患有甚于.死者D.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用现代双悟写出下面甸子的意思。
(4分)(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盖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1)宜乎众矣宜:(2)无案牍之劳形劳: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可爱者甚蕃可以调素琴B.陶后鲜有闻何陋之有C.无丝竹之乱耳水陆草木之花D.可以调素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甲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常用来象征的高贵品质。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分)5.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2分)答案:(1)应当(2)使……劳累15.C16.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8.高洁傲岸。
(二)【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列子汤问》《梦溪笔谈》

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列子汤问》《梦溪笔谈》(2018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鲜明。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卒.逢暴雨卒:________________(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舍:________________(3)皆宜.远观宜:________________(4)悉.是晚景悉: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分)(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2分)4. 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初三九年级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

初三文言汇编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2)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3)小信未孚.(_____________)(4)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也显示出他的自信。
B.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护,显示出他的“鄙”。
C.曹刿是一个既普通又平凡的老百姓,但正是有了他,才会有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的奇迹。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4.根据下文(链接材料)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
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赵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
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
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苏轼《养生》)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
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
爵,古代的酒器。
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
③奉传:恭敬地传播。
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
⑤佚(yì):安逸,舒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分以.养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不闻.机杼声C.夫已饥而食.虽有嘉肴,弗食.D.晚食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3.【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活板》) 【乙】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
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长其尾②而锐其剽③,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
无知无巧,善治衣裳。
不盗不窃,穿洞而行。
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
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
既以缝表,又以连里。
既能合纵,又善连横。
无羽无翼,反复甚急。
日夜合离,以成文章。
下覆百姓,上饰帝王。
功业甚博,不显贤良。
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
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节选自《荀子·赋篇》,有删改) 【注释】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
②尾:线。
③剽(piāo):针尖。
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阻。
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
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
⑦簪以为父:簪,大针。
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
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持就火..炀之:(3)则第二板已具.:(4)长其尾而锐其剽...:(5)以成文章..: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3.【甲】文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B.【乙】文从多方面介绍针,尤其是运用多种修辞,生动展示了小小缝衣针上下穿梭,默默无闻为人们赶制衣裳的可爱特点。
C.“铁范置铁板上”和“上饰帝王”中的“上”意思不相同;“不用,则以纸帖之”和“不用则藏”中的“不用”意思相同。
D.【甲】文语言平实,【乙】文语言华丽,但都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乙】文多用四字句式,因而科学严谨,表意清晰。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①邓益遁去,唐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
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②,众遂溃。
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③出犹可免。
”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
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有删改) 【乙】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④。
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
此必行贿者也。
如此安得不乱⑤!”言未竟,阍者报寿州⑥崔使君⑦候谒。
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
良久,束带强出。
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
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
”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⑧千匹。
(选自李肇《唐国史补》) 【注释】①都大提举:官名。
②陴:城头上的箭垛。
③亟:立即,马上。
④雅望:品行清高的声望。
⑤乱:指败坏朝政。
⑥寿州:今安徽寿县一带,当时崔昭任寿州刺史。
⑦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⑧官絁(shì):絁是官绸,官絁可以当货币使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我何面目生邪.其真无马邪.B.左右不敢言.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寿州崔使君候谒.生以乡人子谒.余D.良久,束带强.出赏赐百千强.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六处)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
(2)崔昭何人,众口称美。
此必行贿者也。
4.请简要分析唐震和裴佶姑父的不同之处。
四、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节选自《列子·纪昌学射》) 【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
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刘基《郁离子·常羊学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必.学视而后可:(2)旬日之间,浸.大也:(3)王引.弓欲射:(4)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巧过.其师有鹄拂王旃而过.C.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十发而.十中D.朔蓬之竿射.之使虞人起禽而射.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昌以牦悬虱于牖。
(2)若欲闻射道乎?4.【乙】文中楚王“不知其所射”的原因是什么?5.【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事说理的写法,但两文说理各有侧重,【甲】文侧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侧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
时岁饥民馁①,有盗夜入其室,栖②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③罪。
实徐谕④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节选自《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有删改) 【乙】许昌⑤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注释】①馁:闹饥荒。
②栖:躲藏。
③归:承认。
④谕:告诫。
⑤许昌:古地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时.岁饥民馁:(2)实阴.见之:(3)富人病且.死:(4)孝基怪.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时.岁饥民馁四时.俱备B.自是一县无复.盗者不敢出一言以复.C.孝基使.管库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D.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遂.许先帝以驱驰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2)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5.结合【甲】文,说说此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从【乙】文中可以看出张孝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①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②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节选自《墨子·公输》) 【乙】巫马子③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④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⑤也。
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
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
”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节选自《墨子喻巫马子》) 【注释】①犀兕(sì):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