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三年级)教学纪实
笠翁对韵 一东教学实录

《笠翁对韵一东》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笠翁对韵》。
你们知道笠翁是什么意思吗?生:戴着斗笠的老翁。
师:说得没错。
不过,这里的老翁指的是作者李渔。
大家知道吗?在古代,学者、诗人,不仅有自己的姓和名,还有名号呢!你们知道大诗人李白的号是什么吗?生:香山居士。
师: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号是什么呢?生:卧龙。
师:对呀!作者李渔的号就是笠翁。
他是明末清初时期非常杰出的作家。
那对韵是什么呢?生:我认为“对韵”就是对对子。
师:是的,作者李渔写了很多精彩的对子。
并把他们编成了一本书。
这本书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笠翁对韵》。
师:(出示幻灯片)看,这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请大家借助字典,自由读第1段。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生朗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最想表扬他的什么?生:声音响亮,有节奏!师:是的,我们要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
老师还发现: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这几个字:霁曜飒戍朔(打出读音)斗读“dou”,第三声,你知道为什么吗?生:这里指北斗七星。
师:对!根据意思读准字音,也是一种方法。
把这句话读一读:参商两曜斗西东。
师:幻灯出示:参、商指的是星宿中的两个星座。
看:在北斗七星的东西两边有参、商两颗星。
这两颗星在东西两边,谁也见不着谁。
哪一句与它相对应,也写出了其他两颗星的位置。
生:牛女二星河左右。
师:把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这是一个七字对。
你还能找出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等等吗?你们找一找,这段中有几个对子?生:我找的是一字对。
读一读。
生:我找的是二字对。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里,找到了这么多的对子。
现在,请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第一段。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通顺。
像这样,把句子读通,就达到了朗读的第一层要求。
这就是——通读。
(板书)就是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板书:字句)师:朗读的第二层要求啊,就是熟读!(板书:熟读)你知道熟读是什么意思呢?生:就是流利地读,就是熟练地读。
笠翁对韵 教案

笠翁对韵教案教案标题:《笠翁对韵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笠翁对韵》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感情。
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古诗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合适的语言和表情朗读和演绎《笠翁对韵》。
教学准备:1.课本材料:包括《笠翁对韵》的原文和注释。
2.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和演绎视频。
3.小组讨论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的内容,和学生互动讨论有关古诗的主题和元素。
提问如下:你还记得上一课我们学了哪些古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背景介绍和诗歌分析(15分钟)通过展示《笠翁对韵》的作者和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出自明代著名诗人于谦之手。
向学生解释这首诗的意义和情感,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然后,通过分析诗歌的词句、形象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3.朗读和演绎(15分钟)播放相关的朗读和演绎视频,让学生听到不同版本的朗读和演绎。
鼓励学生跟随朗读,注意语音语调,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分小组让学生模仿演绎诗歌,发挥创造力,用合适的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诗歌的情感。
4.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鼓励学生参考课堂讨论和个人感受,以及分析诗歌的词句和修辞手法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5.总结和展示(5分钟)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让其他学生对这首诗有更多的了解。
总结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体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笠翁对韵》的读后感,表达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讨论和个人观点,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笠翁对韵》阅读教案

《笠翁对韵》阅读教案《笠翁对韵》教学内容:《笠翁对韵》五微第一阙。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语句,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诵读《笠翁对韵》的兴趣,继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
3.继续使学生初步体会对韵中句子的骈偶相对,声调的平仄交替,朗读的琅琅上口,体会其中的节奏美,音律美。
4.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使他们体会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意韵美。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经典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经典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出经典语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继续学习《笠翁对韵》,并向学生提出三个要求。
(板书)二、初读,扫除阅读障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三组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同时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
3.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享自己理解的词语。
4.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组成了《笠翁对韵》五微的第一阙。
(板书课题)5.了解五微押什么韵。
6.根据注释读韵文。
7.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三、精读经典,理解其意。
1.采用多种形式读韵文。
(指名读、教师领读、男女生读或分组读、拍手读等)2.过渡语。
3.理解重点语句。
4、解决初读留下不明白的。
5.过渡语。
6.分字对诵读。
(喜欢诵几字对就诵几字对)7.理解重点语句。
8.解决初读留下不明白的。
9.指导学生诵读。
10.请一对学生上台诵读五微。
(配乐)11.全班齐诵。
(配乐)五、拓展。
1、小试身手。
(简单的一字对)2、大显身手。
(出示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是学生熟知的词语、事物。
)六、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增广贤文》等都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我们都要熟读成诵。
请大家记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七、布置作业。
笠翁对韵教案范文

笠翁对韵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本教案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围绕“笠翁对韵”展开教学。
《笠翁对韵》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著的一本韵书,被誉为“儿童韵脉之祖”。
本教案将通过对《笠翁对韵》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韵脚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的韵律感和语感,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笠翁对韵》的起源和作用;(2)认识与掌握《笠翁对韵》中的韵脚变化规律;(3)通过对《笠翁对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和运用汉字的能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音韵感和语感,提高学生的韵律感知能力;(2)通过学习韵脚变化规律,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笠翁对韵》;(2)理解与掌握韵脚变化的规律;(3)提高学生的识字和运用汉字的能力。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韵律感知能力;(2)解读难度较大的韵脚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与步骤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2.教学步骤:(1)导入: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通过提问导入《笠翁对韵》的学习。
(2)学习过程:①讲解《笠翁对韵》的起源和作用。
②介绍《笠翁对韵》的编排和结构。
③示范解读《笠翁对韵》中的一首对联,引导学生理解韵脚的变化规律。
④讨论与合作。
学生分组进行识字和造句练习,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运用能力。
(3)巩固与拓展:①学生进行小组赛,比赛写出韵脚变化的词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②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
(4)总结与评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突出韵脚变化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用具:课本、黑板、粉笔、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教学资源:《笠翁对韵》文本、课堂讲义、课后练习题等。
六、教学评价1.通过教师观察和听说练习,评价学生对韵脚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掌握一些生字的写法和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的写法和含义。
(2)对仗句式的运用和创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笠翁对韵》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生字的讲解和示范。
2. 学生准备:(1)预习《笠翁对韵》。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笠翁对韵》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笠翁对韵》的韵律特点。
2. 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笠翁对韵》。
(2)挑选学生上台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3.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
(2)分组讨论,分析对仗句式的特点和作用。
4. 字词讲解(1)讲解《笠翁对韵》中的生字。
(2)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朗读和背诵,巩固所学。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笠翁对韵》的朗读和背诵。
2. 运用所学的对仗句式,创作一句诗句。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对《笠翁对韵》的朗读、背诵和对仗句式的理解情况。
(2)课后收集学生的诗句创作,评价其对仗句式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2. 终结性评价:(1)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笠翁对韵》的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笠翁对韵》教案

《笠翁对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掌握一些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笠翁对韵》的朗读和背诵。
2. 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 学习《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及其正确书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掌握《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笠翁对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 分析法: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笠翁对韵》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笠翁对韵》,让学生感受其韵律美。
3. 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讲解其特点和用法。
4. 学习《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讲解其正确书写和用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仗句式的应用和对生字词的掌握。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掌握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笠翁对韵》是清代李渔所著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以对仗、押韵的形式,介绍了汉字的音韵美。
2.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笠翁对韵》,使学生了解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笠翁对韵》,感受文字的音韵美,培养语感。
3.2 讲解法对文中的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3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笠翁对韵》的作者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笠翁对韵》,感受文字的音韵美。
4.3 讲解分析对文中的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4.4 实践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对仗、押韵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5 总结反馈让学生谈谈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课后反馈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困惑,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对仗、押韵佳作,如《声律启蒙》、《对韵歌》等,拓宽视野。
6.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对仗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7.1 教材《笠翁对韵》原著及相关辅导资料。
7.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教学视频、文章,为教学提供丰富资源。
7.3 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古代文学著作,加深对《笠翁对韵》的理解。
《笠翁对韵》教案
一、教案概述《笠翁对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以韵文的形式,介绍了汉字的韵律美。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笠翁对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韵文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对汉字韵律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笠翁对韵》中的韵文;(2)理解韵文中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特点;(3)学会运用韵文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解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韵文的阅读方法;(2)采用对仗、填空、创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汉字韵律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笠翁对韵》中的韵文;2. 理解韵文中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特点。
难点:1. 韵文中一些生僻字的认读和书写;2. 运用韵文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笠翁对韵》教材、PPT、教学音频等;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学习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笠翁对韵》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韵文的朗读节奏;(2)引导学生关注韵文中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特点。
2. 学习韵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笠翁对韵》,注意指导生僻字的读音;(2)解析韵文中的对仗结构和音韵规律;(3)学生自主实践,尝试朗读和背诵韵文。
3. 互动环节:(1)学生相互问答,运用韵文进行交流;(2)教师组织对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 创作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韵文进行创作,如填空、写诗句等;(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韵文的阅读方法和创作技巧;(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的韵文作品,激发他们对汉字韵律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对仗工整和音韵和谐的掌握情况;结果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笠翁对韵》内容的掌握、创作练习的完成情况以及韵文的朗读和背诵效果。
三年级教案(第四周)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对国学的喜爱。
2.初步了解《笠翁对韵》的内涵及其朗朗上口的感觉。
3.学会背诵经典内容。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多媒体播放《笠翁对韵》,让学生谈感觉并交流。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教师解释含义,学生一起说文意并交流。
三、朗读十二文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收集对联。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笠翁对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此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在竞争中,孩子们注意力很集中。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学生同桌讨论,寻找文中的多音字:华、当、禁、扇、曝、省、塞。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教师出示多音字学生齐读,加深印象,并要求学生课下写到书上。
7、学生朗读三遍。
(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此环节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
8、学生同桌共同讨论寻找韵脚(公、龙、红、熊、烘、风。
)9、教师讲华对嵩引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由世界闻名的嵩山少林寺引出河南,教育学生爱家乡,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进一步引出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送杨山人归嵩山》: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启发学生寻找古诗中的韵脚。
加强学生对韵脚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写诗打下基础(本环节培养了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感受了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提高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粹。同时赋予了古典文化新的时代思维, 涉及各类国学知识、 国学故事, 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 , 培育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会上还展 示了两节同主题、 不同年级的《 笠翁对韵》 课 堂教学, 通过比较研究, 突显该套丛书 对学生素养培育的作用。本刊- F I J 发两节课的教学纪实, 展现国学魅力的同时, 以期给予更 多 读者启发。
( 生再读韵 文 . .)
生: ( 齐) 。
师: 我 “ 红 化” , 你们对— —
生: ( 齐) 绿 草
师: 我 们 刚刚 把这 个韵 史凑准 r, 也 读通 _ r, 我 们还 可 以用不 同的形式 来读 这个韵 文 。小 组 同学 先商量 一 下 你们想 怎 么来 渎这个 韵义 , 再练 习一 下。
一
师: 哪一 组先来展 示一下 ?
( 生分 组展 示 . .)
说? 生: 我发 现~ I 联 巾的 “ 东、 两” 和 下联 中 的“ 横、 竖” 说
的都足 方向或者足 方佗 的浏 。 师: 你 已经 离答 案很近 r, 我f f f 找最后 一个 同学 说一 20 黑龙江教育・ 小学 I 2 0 1 7 9
1 . 读准 、 读通 、 读熟《 笠翁对 韵》 ( 节选 ) 。 通过 注释读懂 内容 , 通过情 感 朗读 读 出韵文 的韵 律美 , 实现学生 “ 对韵” 语 言 的摹本建构 。 2 . 交流分享 韵 文巾有 关“ 广寒宫 ” 的传说故 事 , 了解韵 文 中的同学经典 , 感受语 言文字背 后 的传 统文化 。 3 . 尝试运用 积 累的语 言对对 子 , 自学第二篇 节选 的韵 文, 激 发学生 r解传 统经典 的兴趣 , 感 受 中国语言 文字 的
( 生分小组进行 练 习, )
师: 不错 啊 !刚才我们 就是在对 字和词 。上课前 老师 给大 家带来一个 对对子 的故 事 , 让我们 一起来 听一听 。 播 放故事《 切瓜分 客》 。 师: 蒋焘 这对联对 得妙在 哪里?谁发现 了? 生: 我发 现上联 “ 冻、 洒” 对应 着下联 的 “ 切、 分” 。 师: 你发 现了 I 联 和下联之 间的关 系了 。 还有谁再 说
( 生 齐读 课 题 。 )
师: 今天 我们要 节选哪 一部份 来学 习呢 ?同学们 , 请 看 屏幕 , 我先找 同学读一读 , 看看 你能 不能把字 音读准 。
( 生读韵 文。 )
师: 有 两处 没 读 7 隹, 这两 处 的字 不难 渎 , 多 渎就 能 读 准了 。另外这个 “ 穹” 字是 生字 , 这位 同学 读得 很准 。接 下 来, 老 师给你们点 儿时 问 , 自己练习读一 读 。 我们 比一 ・ 比, 在 有限 的时 间 内, 谁读得遍 数最 多。开始 !
( 生 自主 练 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 。 )
师: 同学们 了解“ 对 对子 ” 吗? 师: 古代 义人在 茶余 饭后 非 常喜欢 做 的事 情 就是 对 对 子 ,我们 妨 也来 试着 对 一下 。我 出 “ 花” ,你们 会
对 ——
师: 在 规定时 间 内读五遍 以上 的同学请举 手 。 你们很 有效率 哦 !我再 找 同学 渎一读这个 韵 文 , 谁来读 ?
本
读韵文 。 ( 生合作读 韵文 。 ) 第二板块 品韵 文 , 品 出韵律 美
划重点课题“ 中华国学经典课程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 究” 开题培训会。全省共有 8 5 所学校, 1 5 o 余人参 加 了会议. 会上重点解读了课题组编写的《 中华国学经典小学生学本》 系列丛书。该套丛书作为课题研究
的依 托课 程 , 内容 涵盖广 泛 , 上至诗 经 、 论语、 先秦 文学 , 下 至唐 诗 、 宋词 、 童 蒙雅韵 的众 多中华传 统文 化精
师: 我 们还 町以把 这个 韵 义凄 节奏 , 怎 么能 做到 渎 节 奏呢 ? 生: 拍 手读 。 师: 好的, 我 们一起拍 手读一读 。 ( 生拍 手 齐读 . .) 师: 还 可以怎样读 呢? 生: 男女生合作 读 , 师乍合作读 , 小组 轮 渎……
师: 接 下来我 们全 班 同学 合作 , 用你 们说 的方式 一起
魅力 。 教学过 程 : 课前 交流 , 激 发 学 习 兴 趣
生: 同学 们看上 联 “ 东两 点” 正 好是 上半句 的“ 冻” 字, “ 两 点” 正好是上半 句 的“ 洒” 字。 下联也是 这样 , 后半 句 组 成 了前半 句 的第 一 、 三两个字 。 师: 老师 看到 同学们频 频点头 , 是 觉得对 联对 得真妙 吧? 这节 课你也 有对对子 的机会 , 老 师期待你也 能对 } H这 么妙 的对子 第一板 块 读韵 文 , 读 出节奏 感 师: 今天 我们 学习 的内容就跟 对对 子有关 , 我们一起 来 学习一篇 节选 白《 笠翁 对韵》 的小韵 文 。
《 笠翁对韵》 ( 三年级 ) 教学纪实
刘 碍
教 学 内容 : 节选 一 说。
天对地 , 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 , 赤 日对苍穹。 河 对汉 , 绿对红。 雨伯 对 雷公 。 烟楼 对 雪 洞 , 月殿 对 天 宫 节 选 二 晨对午 , 夏对冬。 仙鹤对神龙 。 青春对 白昼 , 古柏对苍松 。 清对淡, 薄对浓 . 暮鼓对晨钟 。 山茶对石菊 , 烟锁对云封。 教 学年级 : i年 级 教 学 目标 :
刊 特 别 报 道 ——“ 中华图学经典课程与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开题培训会课例展示
§ 甍 鼍 § t 蘩 警 y‘ 戳 弋E B 悒l | BA oD A (
编者 按 : 2 0 1 7 年 6月 3 0日, 在哈 尔滨市花 园 小学召开 了黑龙 江省教 育 学会“ 十三五 ” 教 育科 学研 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