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永远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合集下载

教育家陶行知的经典名言语录

教育家陶行知的经典名言语录

教育家陶行知的经典名言语录1、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3、科学的使命,是要造福社会,而不是造福个人。

4、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

5、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6、社会即学校。

7、我希望大家把儿童健康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健康之神。

8、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9、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0、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11、我们必定要努力把年富力强的人民赶紧的培植起,使他们个个读书明理.并愿为国鞠躬尽瘁。

12、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假使理想社会里有不好的东西,我们就要运用教育力量去变化它;至于优良的虽在这社会之外,也要把它吸进来。

13、把公民和读书的精神,化合在一处,以培植其做国民的能力。

1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5、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16、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17、纸上的教育改造有多大效力!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

18、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

19、破即补。

污即洗。

劳即谦。

乱即理。

债即还。

病即医。

过即改。

善即喜。

行即思。

倦即息。

信即复。

帐即记。

20、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

重视教育的名人名言_名人名言精选

重视教育的名人名言_名人名言精选

重视教育的名人名言教育是很重要的,下面小编整理了重视教育的,欢迎阅读!1.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作者:马卡连柯2. 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

作者:爱比克泰德3.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4.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作者:陶行知5.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作者:《》6. 妇女教育的不可动摇的目的就是养育子女。

作者:希特勒7. 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

作者:列宁8. 教育植根于爱。

作者:9.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

作者:柏拉图10. 父善教子,教于孩裼。

作者:(宋)林逋11. 欲得儿孙贤,无过教及身。

一朝千度打,有过更须嗔。

作者:(唐)王梵志12.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作者:(元)佚名13.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作者:孟子14.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作者:赫尔巴特15.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作者:马卡连柯16. 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作者:加里宁17. 传家有道惟存厚;教子无方只求严。

作者:《格言》18. 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

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作者:马克思19. 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

(维吾尔族) 作者:20. 成家勿谓当家易;养子应知教子难。

作者:《格言对联》21.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作者:叶圣陶22. 有天赋的人不受教育也可获得荣誉和美德,但只受过教育而无天赋人却难做到这一点作者:西塞罗23.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浅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论文(1)

浅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论文(1)

浅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论文(1)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这是毫无争议的。

在当今世界,科技越发达,经济越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教育不仅能够传授知识,更能够培养人的素质,提升人的内涵,提高人的能力。

只有通过优质的教育,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竞争环境,更好地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来。

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民族振兴是广大爱国人士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民族振兴,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后盾。

这个基础和后盾就是教育。

只有通过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和大众教育,我们才能够真正达到民族振兴的目的。

二、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与其说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如说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最重要的财富,而教育就是人才的孵化器。

只有通过优质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人才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人才的支撑,我们才有足够的力量推动民族振兴的进程。

三、教育质量是民族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当今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在人才方面的竞争亦越发剧烈。

只有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教育质量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民族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只有通过加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的质量,我们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更具有竞争优势。

四、教育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是民族文化的传承。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传承。

只有通过传承文化,我们才能够继承祖先的精神财富,发掘民族文化瑰宝,弘扬民族精神文明。

只有做到文化的传承,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作为民族的滋养剂的作用,推动民族文化的蓬勃发展。

总而言之,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只有通过加强教育的力量,我们才能够在人才培养、竞争力提升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更好地推动民族的发展进程。

我们需要关注教育的各个环节,才能够夯实民族振兴的基石。

“一腔热血温故土,四季甘霖润嘉禾”新教师上岗演讲

“一腔热血温故土,四季甘霖润嘉禾”新教师上岗演讲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工资待遇,大大鼓舞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教师强则民族强,教育兴则国家兴。
回首往昔,教师地位逐步提高,展望未来,教师使命任重道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当我在课堂上倾心投入和孩子们教学相长的时候,当我和孩子们在办公室敞开思想促膝谈心的时候,当我在节日里收到学生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的时候,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付出后的欢乐,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快乐。拥有这些,我并不艳羡万贯钱财,因为这是很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灯如豆,四壁青辉。在物欲横飞的年代,我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用爱写好“师德”。
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再到“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对教师的关爱和厚望。
枝头堆硕果,满园桃李香。沐浴着9月的金风,今年第二十五个教师节到来了,千万园丁幸福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节日。此时此刻,广大教师忘不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明确提出要“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一支宏大的人民教师队伍。时序更替,改革开放的大潮把新中国引向新的天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关心教育,尊重教师。“我们不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他的话语振聋发聩!体现了整个社会对中小学教师长期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充分肯定。它意味着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提高,待遇的改善。”
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实质。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的眼光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出几许平淡,原本就与世风格格不入。有人这样形容教师的生活:吃的清淡,穿的素淡,出去办事遭人冷淡,就象蜡烛,一生半明半暗。

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交融教育的误区

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交融教育的误区

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交融教育的误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交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
有些教育者在开展此类教育时,会存在一些误区。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
见的误区:
1. 过分强调民族融合,而不重视民族多样性。

有些教育者为了
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念,往往会滥调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交融,而忽略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丰富性。

2. 偏重汉族文化。

在讲授民族交融时,有些教育者往往会过分
强调汉族文化对于其他民族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

这种偏爱汉族文化的想法不仅对其他民族可能不公平,也可能对学生
形成一种错误的思想。

3. 忽视历史较晚的民族。

在中国的历史中,汉族文化占据了主
导地位,但也有许多历史较晚的民族,例如满族、蒙古族等等。

然而,在讲授民族交融时,有些教育者可能会忽视这些历史较晚的民族,并
没有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民族的文化、历史、习俗等等。

为了有效的推行民族交融教育,我们需要在教育中保持中立的态度,不偏不倚的展示每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接
受每个民族。

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多元文化的活动、长期志愿活动和
实践活动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接触。

我国的教育现状800字议论文5篇

我国的教育现状800字议论文5篇

我国的教育现状800字议论文5篇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的教育现状800字议论文5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国的教育现状800字(一)二十一世纪悄然翻开行的篇章,中国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早在1977年9月,邓小平刚刚复出就深谋远虑地把教育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国全党人民面前,语重心长地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1 到1985年5月,又提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

2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政治,明天的经济。

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

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

然而今天的中国,高考已经俨然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仪式,每年的高考新闻总是饶有趣味地制造着新的舆论场。

家长孔庙烧香祈求孩子高分,高三女生喊楼“邀睡”减压,衡水二中“高考誓师大会”激情上演,为让迟到女儿进场考试母亲甘愿下跪……在现实环境下,这些新闻迫使人们去反思些什么,但似乎又有其合理的一部分,因为高考为大,一切逻辑为高考让路。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3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

”4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依然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必经之路。

高考创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特殊情景,因为那里安放着难以抹去的故事和细节,而且浓缩了“中国式奋斗”的全部精髓和灵魂。

十年磨一剑,只为在这个六月“一考定乾坤”。

在由“竞争”二字所诠释的逻辑体系中,高考是举起生命重托的最佳路径,“黑色六月”成为一种恒定而牢固的社会现象。

浅谈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我国的民族教育,是遵照国家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根据各民族的特点,采取的特殊形式教育。

这种教育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少数民族培养出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我们说它是整个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在国家和党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取得了巨大成就。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8个百万以上少数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为朝鲜族10.32年;其次为蒙古族9.25年、满族9.13年。

目前,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大学生,维吾尔、回、朝鲜、纳西等十几个少数民族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大学生人数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民族教育的水平同全国普通教育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严重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民族教育的快速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一、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这种变化、发展对民族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体制结构一直是沿用普通教育和先进教育地区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民族初等教育,只注重基础教育的普及,不重视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在中等教育中,与社会生产直接挂钩的理工、农林牧职业技术教育很少,尤其是针对农牧民的职业教育、培训极少。

少数民族地区实际需要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限制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例如从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少牧民到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生活环境的变化对牧民的生产生活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因没有完善的技能培训机构,他们无法掌握一技之长,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活来谋生。

这不仅影响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对社会稳定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民族教育师资队伍人员不足,质量偏低,教师待遇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民族教育的发展。

尊师重道 铭记师恩

尊师重道 铭记师恩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传的黄帝尊拜广成子为师开始,中国就打开了尊师 重道的大门,定了坚实的基础。古 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有师在, 才能助人成就大器。
教师用岁月编撰人生,用热情浇灌花朵,用无私铸就精彩,用奉献燃烧生命,两袖清风,不 畏清贫,不惜付出,历经四季晴雨,不畏风霜严寒,只为满园芬芳,桃李天下。教师所映照出的平 凡人的伟大品格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尊师重道不仅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关乎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求学之根本,是一种最 基本的做人道理。因此,今天的我们仍然要尊师重道,铭记师恩,并将尊师重道的精神薪火相 传,使其生生不息。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教育心语
尊师重道 铭记师恩
韩梁彦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身的奠基性事业。一个不以教育强国 的民族是难以想象的,定必然是一个愚昧落后的民族,甚至会走向衰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若想使教育这棵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进而成长为参天大树, 就离不开日日夜夜浇灌它,给予其滋养、呵护的园丁— ——教师。
人无论是成长还是成才,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导,一个没有教师的社会,必然是一片荒漠。因 为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 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优良品格中起关键作用;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的发展 起促进作用;教师是人类发展的航标灯,屹立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时时刻刻为人们指引前进 的方向。教师的工作是伟大的,但同时教师的工作也是平凡而艰辛的,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在小 小的三尺讲台上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用一支粉笔,指点知识的迷津;执三尺教鞭,引导学生通 向理想的彼岸。他们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发出全部的光、全部的热,点燃希望的光芒,照亮学 生前进的方向,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永远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国家,永远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
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永远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国家,永远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美国极度震惊,他们认识到,如果掉以轻心,美苏军备竞争的成败将不取决于洲际导弹的多少,而取决于中小学教师和试验室的多少。

美国立即实行了教育十年大发展,美国的经验就在眼前,一个国家如果不重视教育,不发展教育,这个国家无论经济多发达,都是泡沫经济。

就像一个吃了激素药长大的胖子,再胖再胖,也是虚胖!转载——
教师现状
早起是教书和收破烂的;
晚睡是教书和按摩院的;
担惊受怕是教书和犯案的;
没饭点儿是教书和要饭的;
男人不着家是教书和花天酒地的;
女人不顾娃是教书和搞婚外恋的;
随叫随到是教书和发快件儿的;
加班不补休是教书和摆地摊儿的;
24小时接客是教书和天上人间的;
周末节日不休是教书和淘宝开店的;
不能说错话是教书和当播音员的;
不能出丝毫差错是教书和发射宇宙飞船的;
打不能还手是教书和做拳击陪练的;
骂不能还口是教书和开挨骂网店的;
以考试为生是教书和上了高三的;
活到老学到老是教书和搞科学实验的;
接受五花八门检查是教书和当上准妈妈的;
别人睡着你站着是教书和看守八宝山的;
入了行就很难退出是教书和黑社会的;
入了行就发誓再也不让下辈沾是教书和贩白面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