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儿童神经与心理发育评定

儿童神经与心理发育评定?
答:儿童神经与心理发育评定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过程,旨在了解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心理发育情况。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完成,包括观察、测试、问卷调查等。
在神经发育方面,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和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这些量表可以评估儿童的运动、语言、适应行为和个人-社会性行为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了解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这些测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问题,还可以用于监测儿童的发育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在心理发育方面,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儿童智力测验、儿童发展问卷等。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评估儿童的智力水平、情绪状态、社交技能、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了解儿童的心理发育情况。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发展水平,以便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神经与心理发育评定应该由专业的医疗或心理专业人士进行。
同时,评估结果应该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以便为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和干预计划。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是指通过对儿童智力、语言、感知、动作、社交情绪等方面的发育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测试,以确定儿童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潜能。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儿童的发展状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幼儿提供个体化的教育和康复干预。
1.智力评估:通过测量儿童智力水平,了解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状况。
最常用的智力评估工具是韦氏智力量表和贝尔斯顿儿童智力量表。
2.语言评估:评估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语言发展状况,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理解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常用的语言评估工具有雷维尔语言发展评定量表和儿童语言发展检查表。
3.感知评估:评估儿童感觉器官的功能和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等。
常用的感知评估工具有儿童视觉感知评估、听觉感知评估和儿童运动感觉评估等。
4.动作评估:评估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发展水平,包括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
常用的运动评估工具有布伦克西儿童适应性测验和经典动作发展评定。
5.社交情绪评估:评估儿童的社交交往能力和情绪发展状况,包括社交技能、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等方面。
常用的社交情绪评估工具有儿童社交能力评估和贝尔斯顿儿童情绪行为量表。
评估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信息收集:通过观察和与家长、教师的沟通,了解儿童的背景、成长环境和家庭情况等信息。
2.测试评估:根据评估的目的选择相应的测试工具,并进行测试和记录评估结果。
3.结果分析:将测试结果与正常发育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儿童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4.结果解释:向家长、教师解释评估结果,讨论儿童的发展问题和干预措施。
5.干预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个体化的康复和教育建议,帮助儿童克服发展问题,促进全面发展。
评价的过程需要专业的评估师进行操作,他们具备丰富的儿童发育理论知识和评估技能,并且能够与儿童良好互动,建立信任关系。
综上所述,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发展评估和个体化的教育干预措施,帮助他们实现潜能发展。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能区别各种形状,喜看图画; 两眼协调好,视力0.5;可区别垂直线和横线
能区别颜色 视力1.0
〔附〕视力发育与心理发育的关系
意义: 可疑症状 高危因素
母孕期感染史 对物体注视短暂 视力不足导致视感知以至 对细小物体没兴趣 阅读能力的缺陷,并影响 遗传代谢性疾病 不辨认亲人与家常事务 患者与外界环境的互相作 早产(缺氧并吸氧过度史) 眼球震颤、斜视 用和社会性、情感性发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颅脑损伤史
切勿打骂、讽刺或手指涂药
儿童擦腿综合征
原因:不明 表现:小儿双腿伸直交叉夹紧,手握拳或抓住 东西使劲,女孩喜坐硬物手按腿或下腹 部,男孩多俯卧在床上、来回蹭,多在 入睡前、睡醒后或独自玩耍时发生。发 方法: 作后,女孩外阴充血,分泌物增多;男 保持会阴部清洁;转移注意力;睡前 孩阴茎勃起、尿道口充血 使之疲劳,睡后立即起床
30
一岁乱画 二岁折纸 三岁搭桥
语言的发育
31
四、语言的发育 护理应着重于为儿童提 181~2月发喉音 12个月能叫常用物品的 个月认识和叫出身 1、语言准备阶段(出生~1岁) 供是与语言发展的环境, 体身体各部位名称 名字 月 发 “ 啊 ” 、 “ 2个 鼓励家长与儿童进行交 15 个月能叫自己的名 伊”、“呜” 2、理解语言阶段(1岁半~3岁) 2岁会说2~3个字构成的 流,向儿童提供多听、 字7~8 个 月 是 无 意 识 的 句子 多说的机会。 叫爸爸、妈妈 3、表达语言阶段(3岁以上) 10个月有意识的叫
建立早期行为保健网 改善后天教育环境
46
50
五、心理活动的发展 注意力 识记、保持和回忆。回忆可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记忆力 分为再认和重现 自婴儿期应及时培养注意力 思维 想象 情绪、情感 意志 个性、性格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是指通过对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社交和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测试,以评估其神经心理行为的发育水平和个体差异。
这种评价方法对于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发现潜在问题以及制定干预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评价的目的、常用方法和工具以及发育评价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常用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其中包括定性观察、定量评估和标准化测试等。
定性观察主要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来了解其发展情况,如观察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互动和注意力集中情况等。
而定量评估则利用各种评估量表和问卷等工具,对儿童进行多个方面的测量和评估,如儿童认知水平、动作能力和社交技能等。
此外,标准化测试还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程序和测试工具,对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和分类。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评价结果受到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如儿童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
其次,评价结果受到儿童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儿童的发育速度和方向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评价过程中还容易受到评价者主观判断的影响,如评估者对儿童行为的解读存在个人偏见。
因此,在进行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评估,尽量减少评估的偏见和缺陷,并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是了解儿童发展情况、发现潜在问题和制定干预计划的重要手段。
评价方法和工具包括定性观察、定量评估和标准化测试等,但评价结果受到环境、个体差异和评价者主观判断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判断,以提供准确可靠的评估结果。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是一种旨在了解儿童智力、情绪、社会交往、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测试方法。
通过评估可以帮助了解儿童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并为儿童发展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支持。
评估的内容包括智力测试、行为观察、发育问卷调查和家长访谈等多个方面。
智力测试主要衡量儿童的智商水平,如语言理解、思维能力、记忆力等。
行为观察主要观察儿童的社交行为、情绪反应、注意力和活动水平等。
发育问卷调查则根据家长或者老师的观察和反馈,评估儿童在不同发展领域的表现。
而家长访谈则是了解儿童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评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了解儿童的发展阶段: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了解儿童在智力、语言、社交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是否相符合同龄儿童的水平。
2.发现潜在问题和困难:评估可以帮助发现儿童在心理、情绪
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例如,是否存在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问题等。
3.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评估结果可以为儿童提供相应的干
预和支持。
例如,对于存在学习困难的儿童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可以提供专门的训练方法。
4.监测干预效果:评估可以帮助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了解干
预后儿童的发展情况是否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对于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发现问题和困难、制定干预计划和监测干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评估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其学习和生活质量。
0一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得分

0一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得分
对于0一6岁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得分,一般会使用一些常见的评估工具,如贝氏发育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and Toddler Development)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分为不同的发育阶段,如智力发育、语言发展、精细运动和粗大运动等方面。
具体得分范围会因评估工具和具体标准而有所不同。
在贝氏发育量表中,总分通常在85-115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范围,超过或低于该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或干预。
需要注意的是,评估得分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家长和医生可以综合考虑儿童的发育历史、环境背景等因素来做出综合判断。
如果您有确切的评估得分,建议咨询专业的儿科医生或心理学家以获取更准确的解释和建议。
[儿保]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估
![[儿保]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7857ed6ea417866fb84a8e93.png)
儿童心理发育的评价
智商 (Intelligence Quotient,IQ)
IQ=MA(mental age)/ CA(chronololical age) × 100 IQ=100+15×(得分-均值/得分标准差)
发育商
DQ=DA/CA×100
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一)筛查性测验
1.丹佛发育筛查法
神经系统发育
一、解剖生理特点
1.大脑
脑重:
年龄
出生 6月 9月 2.5-3岁 6-7岁 9岁 12岁
脑重(克)
350 600 700 900-1010 1280 1350 1400
神经元的发育
出生时
6个月
2岁
神经元的发育 从出生到2岁,神经纤维组织快速发育
神经系统发育
2.小脑:出生时发育差,6个月达生长高峰,6岁达成人 水平
感知觉的发展
(三)嗅觉 (四)味觉
出生时已发育完善,对甜、酸、苦味已有不同反应, 因此应适时添加辅食。
(五)皮肤感觉 触觉:良好,触唇周──觅食,触唇──吸吮,触掌── 握持; 痛觉:较迟钝,2月完善; 温度觉:灵敏,受冷即哭; 2~3岁知软、硬、冷、热。
(六)知觉(perception) 对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反映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估
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科 张颖
目的要求
掌握大运动发育; 熟悉细运动和语言的发育; 了解神经系统的发育; 了解小儿心理活动的发育; 了解运动发育规律,影响心理 发育因素; 了解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神经系统发育
9 Months 5 Months 14 Weeks 7 Weeks
语言的发育
1. 婴儿期(语言前期) 0月新生儿第一声啼哭; 1月 发出不规则的音节,主要是元音; 3月 发咕咕声和咯咯声,对说话者报以微笑; 5月 呀呀学语阶段,单音节唇音如ba,ma; 8月 发辅音和元音的组合,连续地模仿声音四声; 11月 词和动作条件反射形成的快速期,用姿势表示意识; “一哭二喉三咿呀,四笑五单发bama,周岁理解会叫人 (物)”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讲课人:李磊)一、感知觉发育感知(sensation and perception)在婴儿神经心理发育过程中感知是一个基本的心理过程。
照顾婴儿的行为本身就对婴儿的视、听、嗅、味和触觉提供了刺激,所有这些刺激在婴儿的认知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视觉刺激在儿童与其环境联系中可提供重要信息,学习过程中约70%的信息来源于视觉。
因此视感知的发展在婴儿早期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新生儿出生时鼓室没有空气,所以听力低下,听觉阈限高于成人10~20分贝。
生后3~7天听觉敏锐度有很大提高。
婴儿视听感知发展程序见表2-2-1。
正常儿童的听觉强度为0~20分贝。
如果听觉强度在20~40分贝为轻度听觉障碍,40~60分贝为中度听觉障碍,60~80分贝为重度听觉障碍,大于80分贝为极重度听觉障碍。
应早期发现儿童先天和后天性听觉障碍,并及时进行听力语言康复。
表1 婴儿视听感知发展程序月龄视感知发展听感知发展1月2月4月6月9月12月短暂注视目光跟随物体移动90°目光跟随物体移动180°目光跟随落地物体长时间看远处人物的移动偏爱注视小物品对铃声有反应区别笛声和铃声听悦耳声音时微笑对母亲语音有反应可迅速、直接地寻找声源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声音的反应可以控制新生儿的触觉有高度灵敏性,小婴儿就能对接触身体的襁褓或被褥任何不舒服的刺激表示强烈反应。
特别敏感的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眼帘等处。
例如物体接触嘴唇时,会引起新生儿口部动作;物体接触手掌时,他立刻就会抓握。
大腿、前臂、躯干则比较迟钝。
随动作发育,婴儿的手逐渐在触觉发育中占主导地位。
二、运动发育运动(motor)在儿童早期神经心理发育过程中,运动发育也是婴儿心理发育的重要基础。
儿童运动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即不同年龄阶段出现不同的运动行为,而且运动的发育还遵循着如下规律:(1)从泛化到集中:婴儿最初的动作为全身性、且欠精确,以后逐步分化为局部、精确动作,也由不协调到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讲课人:李磊)
一、感知觉发育
感知(sensation and perception)在婴儿神经心理发育过程中感知是一个基本的心理过程。
照顾婴儿的行为本身就对婴儿的视、听、嗅、味和触觉提供了刺激,所有这些刺激在婴儿的认知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视觉刺激在儿童与其环境联系中可提供重要信息,学习过程中约70%的信息来源于视觉。
因此视感知的发展在婴儿早期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新生儿出生时鼓室没有空气,所以听力低下,听觉阈限高于成人10~20分贝。
生后3~7天听觉敏锐度有很大提高。
婴儿视听感知发展程序见表2-2-1。
正常儿童的听觉强度为0~20分贝。
如果听觉强度在20~40分贝为轻度听觉障碍,40~60分贝为中度听觉障碍,60~80分贝为重度听觉障碍,大于80分贝为极重度听觉障碍。
应早期发现儿童先天和后天性听觉障碍,并及时进行听力语言康复。
表1 婴儿视听感知发展程序
月龄视感知发展听感知发展
1月2月4月6月9月12月短暂注视
目光跟随物体移动90°
目光跟随物体移动180°
目光跟随落地物体
长时间看远处人物的移动
偏爱注视小物品
对铃声有反应
区别笛声和铃声
听悦耳声音时微笑
对母亲语音有反应
可迅速、直接地寻找声源
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声音的
反
应可以控制
新生儿的触觉有高度灵敏性,小婴儿就能对接触身体的襁褓或被褥任何不舒服的刺激表示强烈反应。
特别敏感的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眼帘等处。
例如物体接触嘴唇时,会引起新生儿口部动作;物体接触手掌时,他立刻就会抓握。
大腿、前臂、躯干则比较迟钝。
随动作发育,婴儿的手逐渐在触觉发育中占主导地位。
二、运动发育
运动(motor)在儿童早期神经心理发育过程中,运动发育也是婴儿心理发育的重要基础。
儿童运动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即不同年龄阶段出现不同的运动行为,而且运动的发育还遵循着如下规律:
(1)从泛化到集中:婴儿最初的动作为全身性、且欠精确,以后逐步分化为局部、精确动作,也由不协调到协调。
(2)从上到下:儿童动作发育是自头端向足端。
(3)从近到远:即儿童动作发育是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育越早,然后逐渐向远端发育。
(4)先正后反:即儿童正面动作先于反面动作。
大运动(gross motor) 儿童的姿势或全身活动称大运动,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跃等。
婴儿2~3个月俯卧抬头45°~90°,4个月俯卧抬胸,竖头稳定。
4~6个月会翻身,拉坐时头不滞后,扶站自动跳跃。
8个月独坐稳,会爬行。
10个月会扶栏杆横走, 12个月从一个物体到另一物体能走几步。
12~15个月的幼儿学习独自走路,练习爬上台阶,15个月应该走得稳。
18~24个月的幼儿会拉玩具倒退行走,自己扶栏上、下台阶。
2岁会跑、双脚跳、扔球和踢球。
3 岁能两脚交替上下楼梯,会骑小三轮车。
精细动作(fine motor) 儿童手和手指的运动和手眼协调操作物体的能力称为精细动作。
如抓饼干、捏小米花、握笔绘画、使用剪子等。
精细动作多为小肌肉运动,在全身大肌肉发育后迅速发育。
而且随着精细动作水平的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愈来愈占重要地位,并贯穿于精细动作中。
新生婴儿不会主动抓握,4~5个月的婴儿开始伸出双臂抓取面前的物品。
最初用手掌尺侧,6个月用全掌,8个月发展到桡掌或桡指抓握,10个月为拇食指对指抓握,12个月能灵巧地捏起小丸,并且会轻轻地抛球。
精细动作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双侧肢体的配合性动作愈来愈多。
如:1~2岁儿童可一手扶瓶子,一手捡豆粒放入瓶中,双手折纸、玩橡皮泥;2~3岁儿童会画画、穿珠子、系纽扣等。
而且,随着精细动作水平的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愈来愈占重要地位。
应给儿童提供各种活动机会,帮助提高儿童精细动作技能,开发其创造性潜能。
三、语言发育
语言(language)为人类所特有。
正常儿童语言发育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述三方面。
1岁以前的婴儿主要是咿呀作声和初步理解,4个月会出声笑,大声叫,6~8个月叫名字开始有反应,10个月会招手“再见”或拍手“欢迎”,12个月能听懂几样物品的名称。
1岁以后幼儿开始学说话,18个月能说10~20个词,21~24个月能将2~3个词组合起来。
2岁会用代词“我”、“你”,2岁半能说歌谣,3岁会回答简单问题。
1~3岁是口语发育的关键期,先说单词,然后组成句子,逐步完善。
表2 儿童发育简明程序表
年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
2月抬头45°两手轻握拳发出元音
4月抬胸两手胸前相握大声笑
6月坐伸手够物发唇音
8月爬两手传递模仿拍手
10月扶站拇食指捏小丸咿呀学语
12月扶走轻抛球有意识叫人
15月走得好放小丸入瓶指身体部位
2岁跑、双脚跳正确握笔用代词
“我”
3岁上下楼梯一步一级穿珠子回答简单问
题
4岁独脚跳使用剪子会讲小故事
四、神经心理发育的测量与评价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表现在感知、运动、语言、能力、性格等方面,对这些能力及特征的检查统称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即用一定的实验手段,用量化的方法,观察人的心理发育。
儿童心理测验主要用于检查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情绪紊乱,可协助临床判断是否有心理障碍,并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
(一)智力测验的目的
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发育上有问题的儿童,以便早期矫治;
2.评价儿童智力低下的程度;
3.对一些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患是否伴有心理发育异常提供依据;
4.在治疗疾病或智力发育干预过程中进行效果评价;
5.为科研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手段;
6.发现和确定超常儿。
(二)智力测验的分类
1.按年龄分:新生儿测验、婴幼儿测验、学龄前儿童测验、学龄儿童测验;
2.按测验对象分:个别测验与集体测验;
3.按测验范围分:单项能力测验与综合能力测验;
4.按测验精度分:筛查性测验与诊断性测验。
智力测验的种类较多,目前从儿科实用角度多采用筛查法与诊断法的分类。
表4 筛查法与诊断法比较
(三)儿童智力测验
1.筛查测验
(1)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该量表是由美国丹佛学者Frankenberg和Dodds为0~6岁儿童设计的。
DDST筛查量表由104个项目组成,分布在个人-社交能区、精细动作-适应性能区、语言能区和大运动四个能区。
结果异常和可疑者应进一步作诊断性测验。
(2)绘人试验适用于4~12岁。
测验时只需让小儿画一个人,无需任何指导语言,然后根据评分标准对儿童所画的小人进行评价。
儿童在绘画中表现出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空间知觉和方位知觉,体现出儿童的智力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亦可看出儿童绘画技能和手眼协调等精细动作的能力。
2.诊断测验
(1)Gesell发展诊断测验是美国儿科医生格塞尔为4周~6岁儿童设计的,
为国际公认的经典发展诊断量表。
该量表共有588个检测项目,测验内容分五个领域:①适应性行为;②大运动;③精细动作;④语言;⑤个人-社交。
量表0~3岁部分有18个年龄组,其中4周、16周、28周、52周、18月、24月和36月为关键年龄。
量表4~6岁部分为42月、48月、54月、60月和72月5个年龄组。
测验结果以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表示。
Gesell发展诊断量表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制定一个新的婴幼儿智力量表经常以它作为效标量表。
(2)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测验(WPPSI)适用于4~岁儿童。
韦氏智力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制定的。
量表分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两部分,每部分有5~6个分测验。
每一分测验从规定的起点开始,详细记录项目得分,并记录项目完成时间。
测验采用的是离差智商,测验完毕后将每一分测验的分值输入计算机,即可按实际年龄得到言语、操作和总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
可客观地反映儿童智力水平。
(3)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WISC)适用于6~16岁的儿童。
内容与评分方法同WPPSI。
(四)适应性行为测验
儿童智力低下的诊断必须结合适应性行为测验结果。
目前国内常采用日本“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儿童进行适应性行为评定。
该方法适用于6个月至15的岁儿童,包括6种行为能力:①独立生活能力;②运动能力;③作业;
④交往;⑤参加集体活动;⑥自我管理。
该量表既可用于儿童智力低下的诊断,又可用于儿童社会能力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