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前言、

合集下载

一年级校本课程正文

一年级校本课程正文

一、国学经典————启蒙尚德篇1、《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2、《弟子规》节选【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二、国学经典————经典诗词篇1、江南(江南可采莲)2、咏鹅(鹅鹅鹅)3、敕勒歌(敕勒川)4、逢雪送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5、绝句(迟日江山丽)6、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7、鹿柴(空山不见人)8、春晓(春眠不觉晓)9、静夜思(床前明月光)10、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1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12、池上(小娃撑小艇)13、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14、悯农(锄禾日当午)(春种一粒粟)15、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16、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17、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18、所见(牧童骑黄牛)19、相思(红豆生南国)20、风(解落三秋叶)21、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2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23、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24、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25、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26、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27、山居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28、马(大漠沙如雪)29、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30、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三、美文诵读1、春笋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序言

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序言

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序言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序言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它是古代先哲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立世之本。

诵读经典,可以修养身心,丰富学识,使我们获得无限的智慧;诵读经典,可以引领我们去认识美、感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诵读经典,可以提升我们的境界,净化我们的心灵,锻造我们高尚的人格。

“富润屋,德润身”。

经典嘉言,是滋润心灵的甘泉,如丝丝春雨般不知不觉浸润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更丰富、更完美。

经典的育德价值自不待言,经典的学魅力更是历久弥香。

在当下络学、快餐学大行于世的社会背景下,引领孩子们多读经典,不仅为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字、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修养奠定了基石,更可以让他们强根固本,趋正避邪,从而使典的、权威的、意蕴深远的学语言成为他们一生中最本真的语言。

因此,传承中国经典化,在小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是十分必要的。

古代经典学作品言简义丰、意蕴深远,加之年代久远,背景丰富,对于小学生来讲,要做到“求甚解”,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鉴于此,我们提倡,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广泛撷取、海量诵读、积累沉淀,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与认知,成为自身化与精神的一部分,就如同河流带来的种子,最终会在远处开出芬芳的花朵。

为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认识中华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化智慧的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语素养的理念,致力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用,我们选编了这套《经典诵读》读本,作为校本教材,供师生使用。

本书根据不同年段的年龄特点,在教材内容的组织编排上,层层深入、循序渐进;题材广泛,丰富多彩。

每个年段的内容按类别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圣贤书”: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百家姓》;三年级《弟子规》;四年级《增广贤》;五年级《论语》;六年级《诗经》。

第二部分“古诗词”:一、二、三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5+80首》;四、五、六年级《毛泽东诗词》《宋词元曲》。

《国学》校本课程编写前言

《国学》校本课程编写前言

(国学)校本课程编写前言为配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实验,致力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用,我们编选了这套(国学)读本,作为白果小学、曙光学校校本教材,供小学师生使用。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文化造就着一个民族的灵魂。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尽天灾人祸而不被打垮,能越挫越奋,能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不归功于我们的中华经典所孕育的民族精神,这精神是由我们祖国的博大精深的经史子集作为载体传承下来的孔孟之道、老庄之学、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学〞。

中华民族子孙的国语素养,在肯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养。

这不仅仅是因为国语的人文内涵对于造就中华民族精神的深远影响,而且还在于它是提升一个民族的科学素养的前提;不仅是每一位国民的生存与开展的根底,更是建构未来“学习型〞人才的社会根底。

因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极大地提升每位学生的“国语素养〞,是时代给予语文教学的历史性任务。

因此,作为中国人,要从小接受肯定的经典教育,“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通过读经,诵经,标准言行,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道和谐〞的民族精神。

特别是小学生,是处于“智〞和“慧〞的可塑期,通过诵读经典,能够开启先天的慧性;通过诵读经典,能够弥补五德之缺乏。

诵读经典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和终生开展;诵读经典不仅会为我国创立和谐社会引来清新的源头活水,也将会对世界的和平开展大有裨益。

阅读经典,重在“读〞。

默读、诵读、朗读,略读、详读、扫瞄等各种读法都很重要,但强调背诵,更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也是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这是一种读写的综合训练。

著名文学家巴金曾说过:他之所以成为巴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古文观止)中220余篇古文一背如流水。

前言(校本教材)

前言(校本教材)

前言
校本教材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教材,是依据孩子的成长规律与学校的办学优势自主开发的课程系统,教学内容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是学生最愿学而又学习难度最大的学科。

在语文这道丰富多彩的“大餐”中,“成语接龙”、“诗词积累”、“经典诵读”、“美文欣赏”等版块,无疑是这道大餐中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

编写这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

用“零敲碎打”方法,使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的事情。

“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聚腋成裘”就是这个道理。

微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

只有知识广博的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本教材的编写特点在于以古诗、儿歌、童谣吟唱为主,巧妙地与国学经典融合在一起,重在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及对诗歌等的感悟;广泛阅读经典,重在积累经典语言,掌握阅读技巧。

校本教材的内容,适合各个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发展,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难易的练习题。

将听,说,读,写,唱,编,演巧妙的融为一体。

教材语言优美,内容凝炼,概括性强,可以引领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走进古诗吟唱、经典名著的世界。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材计划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材计划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材计划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国学经典教材计划。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品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地研究国学经典,一年级学生可以在认知、语言、道德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目标通过该教材计划,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识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知和尊重。

4.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其品德发展。

内容安排该教材计划将涵盖以下国学经典内容:1. 《三字经》《三字经》是一本以三个字为一句的经典启蒙读物。

通过研究《三字经》,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文字和语法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百家姓》《百家姓》是一本用来记姓氏的经典读物。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百家姓》来了解不同姓氏的由来,并加深对家族和人际关系的认识。

3. 《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读物。

通过研究《弟子规》,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做一个有礼貌、懂感恩、懂得尊重他人的好学生。

4. 《论语》选读《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孔子的言行和思想。

通过选读《论语》,学生可以了解孔子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判断力。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与活动相结合:教师将适当结合讲授和学生参与的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

3. 互动讨论: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互动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评估方法为了了解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研究情况,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法:1. 课堂表现:教师将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估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研究情况。

2. 小测验:定期进行国学经典的小测验,以检查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情况。

3.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创作与国学经典相关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选。

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校长寄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诵读不衰。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通过诵读经典,我们可以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腹有诗书气自华”。

开展好古诗文诵读活动,可以加厚和刷新人生底色,提升文化品位,为人生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经典同行,和圣贤对话,为民族增辉!我们创办这本教材,希望能以此为媒,面向师生,服务教学,记录我们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新的成绩加油鼓劲,成为学校架设的心桥、沟通的平台和求知的乐园。

我们相信这本教材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茁壮成长,从稚嫩、蹒跚走向稳重、成熟!目录1.寻隐者不遇此诗讲述了一个诗人寻找隐士的经历,但最终未能找到。

这是一首典型的唐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我认知的思考。

2.古原草这首诗描述了一片草原的美景,描绘了草原上的草、花、鸟和天空。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3.登乐游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乐游原上的游历经历,包括山、水、云和花草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鹿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遇到的一只鹿,以及他对鹿的观察和感悟。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5.XXX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雪的美景,包括江水、雪花和树木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6.江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景,包括江水、山峦和花草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江南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7.敕勒歌这首诗描绘了敕勒人的生活和传统文化,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战争等方面。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敕勒人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8.梅花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景,包括花朵、枝条和芳香等方面。

校本课程标准

校本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天津市静海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国学经典、中华历史文化和乡土教育资源为蓝本,以培养品德高尚、习惯良好、有文化、有教养、热爱生活、身心健康的合格小学生为总目标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特征:本课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国学经典、中华历史文化、乡土教育资源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诗歌、典故、史实、传说、古迹等为载体,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基本理念(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道德教育的好教材传统启蒙读物《弟子规》、《千字文》等都是中华传统道德和文化的优秀载体。

尤其是《三字经》,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既讲教与学,又讲礼仪规范和名物,还讲中国历史和发愤求知的典故,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自古被称为“袖里通鉴纲目”,有“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的说法,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学生启蒙读物,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学生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校本课程的核心天津市静海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让学生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使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设计思路(一)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位置本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形态、实施方式等方面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密切相关,同时又为以后学习中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语文”等课程打下基础。

2024年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2024年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2024年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第一册,具体内容包括《三字经》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以及《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一章及《弟子规》相关内容,感受国学经典的韵律美。

2.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孝顺长辈的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和《弟子规》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孝顺长辈的传统美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国学经典教材、《三字经》和《弟子规》字帖、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三字经》第一章及《弟子规》相关内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3. 范读: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国学经典的韵律美。

4. 互动: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并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尊重父母、孝顺长辈的重要性。

5. 练习:学生用字帖练习书写《三字经》和《弟子规》相关内容,巩固记忆。

6.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重父母、孝顺长辈的美德。

六、板书设计1. 《国学经典》第一课2. 内容:a. 《三字经》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b. 《弟子规》相关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c. 课后作业:背诵《三字经》第一章及《弟子规》相关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三字经》第一章及《弟子规》相关内容。

b. 家长监督并签字,确认孩子完成作业。

2. 答案:a. 《三字经》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b. 《弟子规》相关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朗读、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学经典,培养尊重父母、孝顺长辈的美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前言、
长春市九台区卡伦中心小学校本教材 CHANG CHUN SHI JIU TAI QU KA LUN ZHONG XIN XIAO XUE 前言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包含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内容。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国学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国学积累的要求,精心选编了这套《国学校本教材》,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经典诗词篇目、《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经典国学著作的部分内容、歇后语、成语积累等,编入本套校本教材。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课内外阅读量的要求,每个月还推荐学生阅读一本优秀书目。

希望通过这套校本教材的学习,让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各学科知识的宝库。

朱建国
目录
第一课风——————————————————————————1 一开头成语瓦匠歇后语三字经推荐书目——————————2 第二课赠汪伦—————————————————————————3 一开头成语鸭子歇后语三字经———————————————4 第三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5 第四课早发白帝城———————————————————————7 一开头成语鸭子歇后语三字经———————————————6 一开头成语鸭子歇后语三字经———————————————8 第五课望天门上———————————————————
—————9 一开头成语鸭子歇后语三字经推荐书目——————————10 第六课别董大————————————————————————11 第七课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13 第八课春夜喜雨———————————————————————15 第九课绝句(迟日江山丽)———————————————————17 第十课江畔独步寻花—————————————————————19 第十一课游子吟————————————————————————21 第十二课江雪—————————————————————————23 第十三课寻隐者不遇—————————————————————25 第十四课枫桥夜泊——————————————————————27 第十五课渔歌子———————————————————————29 第十六课塞下曲————————————————————————31 二开头成语耗子歇后语三字经——————————————12 三开头成语歇后语三字经————————————————14 三开头成语歇后语三字经————————————————16 三开头成语歇后语三字经推荐书目————————————18 三开头成语歇后语三字经————————————————20 三开头成语歇后语三字经————————————————22 四开头成语歇后语三字经————————————————24 五开头的词语歇后语三字经推荐书目——————————26 六开头的成语名言三字经——————————————28 七开头的成语名言三字经———————————————30 八开头的成语名言三字经———————————————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