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精品
适合初中生诵读的国学经典

适合初中生诵读的国学经典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经、史、子、集诸类传世典籍为载体,由孔盂、老庄等诸子百家传承下来,这是华夏儿女成长所必需的营养,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
我们唯有阅读、传诵国学经典,才能更好地秉承炎黄子孙的血脉,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喧置与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坚守住自己的心灵家园。
适合初中生诵读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1.《龙文鞭影》《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名称,它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
作者的寓意是,看了这本《龙文鞭影》,青少年就有可能成为“千里马”。
《龙文鞭影》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它问世后,影响极大,成为最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
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
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
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国学经典2.《声律启蒙》《声律启蒙》为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
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诗词和对联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国学经典3.《菜根潭》《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
似语录,似随笔,似训诫,又似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完整版)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朗诵前言中华文化广博精深,积厚流光,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培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诗经》、《楚辞》、先秦诸子、唐诗、宋词、元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论语》等诸多国学经典,荟萃和浓缩了一个民族最难得的精神记忆,能够告诉我们好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广博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纵使天才也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和时间统统读完。
为此,我校依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精心编写了该校本教材,并开发为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的出发点是朗诵经典和语文学科学习相结合,和深入课堂改革相结合,和提升学生文史知识相结合,和学生做人教育提升学生涵养相结合。
我们的目标是:一、传承中华美德。
经过学习,让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系统指导青少年办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健全人格。
让同学们从青少年时期接受熏陶,经典文化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如影随行,对他们的一世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现在,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生不仅在文化涵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相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攀比、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学习经典让他们在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中成长,健全学生人格,培育民族精神。
三、陶冶情操。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能够培育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
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孩子,给同学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铸造精神。
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让学生徜徉于经典文化之中,感觉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逐渐培育其人文精神。
五、提升智力。
让同学们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
办优秀教育、育栋梁人才是我们的目标,我校将永远向上,永远登攀,为培育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而倾尽全力专注研究、躬身实践,奋然前行,希望学校和学生家长共同努力,积极引导学生品味经典、传承文化,激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读经典,增添这方面的知识,使青少年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达者!我们坚信:当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秀于中华大地,横卧成梁、矗立成柱的时候,当国家和民族十分兴隆发达,矗立于世界东方的时候,我们教育人的幸福将是充分而又崇敬的!《经典朗诵》校本课程编写组目录一、爱国篇满江红 /8示儿 /9过零丁洋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2 二、劝学篇劝学(孟郊) /14劝学(荀子) /15三、励志篇草屋为秋风所破歌/29少年中国说 /30《岳阳楼记》 /34《诫子书》 /37《前出师表》 /37《兰亭集序》 /39《爱莲说》 /41《师说》 /42四、感恩篇《游子吟》 /463《纸船——寄母亲》/48《再别康桥》 /49《我爱这土地》/51《乡愁》 /52五、红色经典《贺新郎》 /53《忆秦娥娄山关》/53《长征》 /54《沁园春·雪》 /54《人民解放军占有南京》/55《西江月·井冈山》/55《七律·长征》/58《卜算子·咏梅》/59《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59一、【爱国篇】满江红岳飞怒气冲天,凭阑处,潇潇雨歇。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之孝悌篇》优秀教案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之孝悌篇孝悌篇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劝孝歌》国学经典校本教材之孝悌友爱篇《孝经》二章《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全书共分18章。
这里节选两章,以资诵读。
选文导读孝为人伦之基,作为一个伦理概念,孝来自于自然关系的自然感情,并在其基础上产生的伦理和文化规范。
但作为社会自然人在血缘关系上的“亲亲之爱”所体现的能力和行为本身并不构成真正的孝。
使孝真正有别于天然亲情的是“爱亲敬长”的感情。
这种爱敬已经大大超越了“父母给了我生命”等仅仅出于自然的血缘关系,而上升为以爱敬为标志和本质的伦理要求,让人在其中学习普遍意义上的如何做真正爱敬他人的人。
广要道章第十二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1]。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礼者,敬而已矣。
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注解:[1]悌tì:敬爱兄长参考译文孔子说∶“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
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
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
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
所谓的礼,也就是敬爱而已。
所以尊敬他人的父亲,其儿子就会喜悦;尊敬他人的兄长,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兴。
敬爱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人高兴愉快。
所尊敬的对象虽然只是少数,为之喜悦的人却有千千万万,这就是礼敬作为要道的意义之所在啊。
”广至德章第十三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1]者也。
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初中语文《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初中语文《国学经典》校本教材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返首诗兯分三章,每章八行。
采用重叓选迕廽癿咏唱,表现了十分强烈癿抒情怅。
第一章,首事取是对“硕鼠”癿希求,希求孟“斸食我黍”。
再下两取,挃责“硕鼠”癿刻薄。
三岁,挃夗年。
夗年来我用粮食养活佝,佝即变管自巪不顼我癿死活。
下四取,表示不能再忇叐下去了,我収誓要离廹佝,到那安乐癿地斱去,寺找自巪癿安身乀处。
感情有三次发化,一次比一次强烈!各节乀间,由“硕鼠硕鼠,斸食我黍!”到“硕鼠硕鼠,斸食我麦!”再到“硕鼠硕鼠,斸食我苗!”象彾奴隶主癿硕鼠,由食黍、食麦到食苗,一局比一局残酷,因老,奴隶们反抗奴隶主癿怃想感情也一局比一局选迕,一章比一章更为强烈!各章均重叓“硕鼠”,对剥削阶级贪婪、残酷癿朓怅揓露斸余,也强烈地抒収了被剥削耀切齿痛恨癿仇规情绪不反抗行动。
令后世读耀为乀叹息捧泥。
孟癿怃想怅、戓斗怅都是十分强烈癿。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返首诗意在表达亰寿几何,及斿行乐,圣耀寂寞,饮耀留名癿虚斸消沉怃想,愿在长醉中了即一切。
诗癿廹头六取,写亰生寿命奷黄河乀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迒,奷此,应及斿行乐,莫负光阴。
“夛生”十六取,写亰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老“千釐散尽”“且为乐”。
初中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3.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4.十五从军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⑪。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⑫,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归园田。
方⑺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⑻后檐,桃李罗⑼堂前。
暧暧⑽远人村,依依⑾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⒁里,复得返自然⒂。
7.杂诗(其五)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国学教育专题——七年级国学经典读本(72页)

《国学经典读本》初中第一册先秦部分一、《诗经》四首1、鹤鸣《诗经·小雅》[正文]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3],其下维萚[4]。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5]。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1 ]皋(gāo):沼泽。
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
[ 2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 3 ]爰: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檀:紫檀树。
[ 4 ]萚(tuï):落下的树叶。
[ 5 ]错:磨玉的石块。
[ 6 ]榖:楮树。
[导读]《诗经·小雅·鹤鸣》可以看作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
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
向前走,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残枝枯叶。
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用作磨砺玉器的工具。
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进而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从而形成一幅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
图画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充满诗意。
读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2、伐木诗经·小雅[正文]伐木丁丁[1],鸟鸣嘤嘤[2]。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3]。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4]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5]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注释][ 1 ]丁丁:伐木的声音。
[ 2 ]嘤嘤:鸟和鸣的声音。
[ 3 ]幽谷:深谷。
乔木:高树。
[ 4 ]相:视,看。
[ 5 ]矧:况且。
伊:这。
[导读]诗章以鸟鸣求伴为喻,说明人不能没有朋友,表现了古人对待友情的真诚态度。
3、楚茨诗经·小雅[正文]为宾为客,献[1]酬[2]交错。
礼仪卒[3]度[4],笑语卒获[5]。
[注释][ 1 ]献:主任劝宾客饮酒。
[ 2 ]酬:宾客向主人回敬。
[ 3 ]卒:尽,完全。
[ 4 ]度:适度。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德育经典校本教材齐铁锋区第五十二中学校本教材编写组编写说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在各个领域创作出惊世之作的伟人,他们所留下的一份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像星斗辉煌于当时,也像阳光灿烂于今天。
在人类历史上,这是为数不多的一群人,但也是值得关注、值得崇拜、值得追随的一批人。
他们用真理的力量涤荡我们的灵魂。
他们所留下的杰作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供我们一代一代分享下去。
这些人,我们称之为大师,这些伟大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经典。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真正的经典都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的为人处世。
站在大师的肩上,我们能够看得更远;沿着他们开拓的道路,我们能够前进得更快。
阅读经典,了解大师,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干百年来,大师们的经典著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
我们跨越时空地域的界限,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采撷菁华,在参考诸多名家推荐的必读书目的基础上,组织我校十余位优秀教师编写了这套《德育经典校本教材》。
本书从爱国报国、道德修养、勤学励志等领域中各选取了这些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它们曾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路标,了解并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本书用最浅显的文字诠释大师们的深邃思想,用最易懂的字句传递原著中绞尽脑汁才能读懂的理论,以最简洁的话语阐述伟大作品的精华,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汲取大师身上沉淀出的宝贵经验与智慧,走进一个神圣的精神殿堂。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
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本好书是一个由优美语言与闪光思想所构成的独特的世界,选择一本好书,不仅可以品味一时,更可以受益一生。
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学精华读本霍州市向阳学校校本教材编写组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学精华读本编委:顾问:主编:副主编:编者:校对:封面设计:学校校本教材编写组二○一五年三月读国学,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学校也需要一种精神。
学校精神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特色和精神面貌,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校开发了以国学精华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国学精华读本》,正是为了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并通过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来凝练我校的一种精神——向阳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铸就一个民族的灵魂。
“以和为贵,以善为本,以孝为先”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明。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不归功于我们的中华经典所孕育的民族精神,这精神是由我们祖国的博大精深的经史子集作为载体传承下来的孔孟之道、老庄之学、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学”。
中华民族子孙的国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学的人文内涵对于造就中华民族精神的深远影响,而且还在于它是提升一个民族的科学素养的前提;不仅是每一位国民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建构未来“学习型”人才的社会基础。
因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极大地提升每位学生的国学素养,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
因此,作为中国人,要从小接受一定的经典教育,“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通过读经,诵经,规范言行,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道和谐”的民族精神。
特别是初中学生,是处于“智”和“慧”的可塑期,通过诵读经典,能够开启先天的慧性;通过诵读经典,能够弥补五德之不足。
诵读经典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诵读经典不仅会为我国创建和谐社会引来清新的源头活水,也将会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大有裨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篇一:中学生国学经典教育校本课程教材中学生国学经典教育校本课程教材《水浒英雄正义考》第29章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第一节人物简介阮小五,绰号“短命二郎”,梁山排行中第二十九位,梁山八大水军头领第五位。
阮小五在阮氏三兄弟中排行第二。
他从小生长在石碣村,打渔谋生,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因官军追捕逃回梁山泊,与兄弟一起打败何涛。
高俅率大军围断梁山,阮小五水中奋勇杀敌。
他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
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做细作,却被娄丞相所杀。
是梁山战死的最后一条好汉。
第二节人物故事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当八人上梁山后,当时山寨主王伦却怕晁盖势力和能力太大,要他们下山投靠别处,阮小五便同众人杀了王伦,助晁盖坐上山寨主位置,自己坐上第八把交椅。
上山后官兵再来追众人,阮小五便和两兄弟于梁山水道把济州官兵引到一艘船,烧了敌船,帮助梁山好汉打败官兵。
上山安定之后阮小五立功亦不少,其中就在青州官兵攻梁山时亦帮助一众水军将领捉了敌军的凌振,最后在聚义时成为第二十九头领。
招安后阮小五随梁山人征方腊,一路战功甚多,最后一战他与李俊等水军头领扮做艄公带梁山好汉入城,与宋军里应外合,在城内放火,帮助宋军破了清溪,生擒方腊。
阮小五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
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随李俊去诈降,但阮小五却在混战之中被方军的娄丞相所杀。
第三节精彩片段且说晁盖,公孙胜,自从把火烧了庄阮,带同十数个庄客来到石碣村,半路上撞见三阮弟兄各执器械,却来接应到家。
七个人都在阮小五庄上。
那时阮小二已把老小搬入湖泊里,七人商议要去投梁山泊一事。
吴用道"见今李家道口有那旱地忽律朱贵在那里开酒店,招接四方好汉。
但要入伙的,须是先投奔他。
我们如今安排了船支,把一应的物件装在船里,将些人情送与他引进。
"大家正在那里商议投奔梁山泊,只见几个打渔的来报道"官军人马飞奔村里来也!"晁盖便起身叫道"这厮们赶来,我等休走!"阮小二道"不妨!我自对付他!叫那厮大半下水里***,小半都搠杀他!"公孙胜道"休慌!且看贫道的本事!"晁盖道"刘唐兄弟,你和学究先生且把财赋老小装载船里迳撑去李家道口左侧相等;我们看些头势,随后便到!"阮小二选两支棹船,把娘和老小,家中财赋,都装下船里。
吴用,刘唐,各押着一支,叫七八个伴当摇了船,先到李家道口去等;又分付阮小五,阮小七,撑驾小船,如此迎敌。
两个各棹船去了。
会水的官兵下船里进发岸上的骑马。
到阮小二家一齐呐喊,人兵并起扑将入去。
早是一所空房里面只有些粗重家火何涛道:“且去拿几家附近渔户。
”问时说道“他的两个兄弟——阮小五阮小七——都在湖泊里住非船不能去。
”拔涛与巡检商议道:“这湖泊里港济又多,路径甚杂抑且水荡陂塘不知深浅若是四纷五落去捉时又怕中了这贼人奸计∶我们把马匹都教人看守在这村里一发都下船里去。
当时捕盗巡检并何观察一同做公的人等都下了船。
那时捉的船非止百十支也有撑的亦有摇的,一齐都望阮小五打渔庄上来。
众人且住了船听时那歌道∶打鱼一世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拔观察并众人听了尽吃一惊。
只见远远地一个人独棹一支小船儿唱将来。
有认得的指道:“这个便是阮小五”。
第三节人物评价他虽没有武松、林冲令人印象深刻,但他的武艺出众、不畏生死、敢于赴汤蹈火的性格十分令人敬仰。
在智取生辰纲中吴用的计谋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必须有阮小五等好汉的帮衬才能完成的十分顺利。
当时晁盖、吴用和阮氏三兄弟麻倒杨志,抢夺生辰纲,后被官兵追捕,正是阮氏三兄弟奋勇杀敌,逃脱了官兵的追捕,这也表现出阮小五不惧生死,敢于杀敌的无畏的性格。
阮小五性格同样在高俅率领大军围攻梁山时体现,身为水军将里的阮小五挺身而出,率领习水性的众弟兄在水中奋勇杀敌,结果不言而喻,出身渔民的阮小五,从小打渔为生,是难得的水中好汉、浪里英雄,自然获胜,守住了梁山泊的西北水寨,立了一大功。
这也说明了阮小五有勇有谋,善于在水中作战,有着令人钦佩的勇敢。
阮小五这些令人称赞的事迹,使他成为《水浒传》108名好汉中的一员猛将,他做事精明,干脆利落。
更是率领水军打了不少胜仗,他有勇有谋,为梁山起义赴汤蹈火,不畏生死,令人十分敬仰,也为人们所传诵,阮小五性格也深入人心。
第30章天损星浪里白跳张顺第一节人物简介张顺,《水浒传》中的人物,在梁山排第三十位,水寨八员头领第三位,因为水性极好所以外号“浪里白跳”,金圣叹本改作“浪里白条”,星号为天损星。
在对抗朝廷的几次围剿里,张顺活捉高俅,威名大振。
最后随宋江征讨方腊,在涌金门被乱箭射死,之后被追封为金华将军。
第二节人物故事张顺有一身好水功,人称“浪里白条”。
宋江发配江州,李逵为找下酒鱼大闹渔牙,放跑了渔户的鱼,没料到渔牙的主人张顺赶来,和李逵打了起来,陆地上张顺打不过黑旋风,就到水里打。
李逵不知张顺是水中英雄,被浪里白条用水灌了个饱。
幸亏戴宗制止,才救了李逵一条性命。
梁山英雄劫法场时,张顺和混江龙李俊在江中捉住宋江的仇人黄文炳。
高俅攻打梁山,水军头领刘梦龙、牛邦喜分别被李俊、张顺所捉,最后连高俅也被张顺捉拿。
顿时张顺名声大振。
张顺和胞兄张横分别驻守梁山西南水寨。
跟随宋江攻打方腊时,兵马杀到杭州城下,张顺想孤身一人作内应,就潜水向水门游去,不料碰响水帘上挂着的铜铃,惊动南军,从城上把滚石和擂木一齐往下砸,可怜一世水中豪杰,竟被砸死在湖底。
第三节精彩片段宋江在酒楼吃饭喝酒,买鱼辣汤醒酒。
可是鱼乃是前一日的,不鲜,不甚好喝。
李逵就下楼去湖边找船家要买鱼,奈何李逵不懂行,本要抓船里的鱼,却拔下楔子,把鱼都放走了。
拔了楔子,鱼不见了,又到另一艘船上拔楔子。
船夫大骂他,李逵反倒拿着扁担、把船家一个个都打到水里去了。
张顺见了大怒,抢上来打李逵,被李逵揪着衣襟,狠狠揍了几拳,丢到一旁。
张顺脱下衣服,露出一身白肉,大喝道:“小子现在敢来打我吗?”李逵也不怕他,走到他身边就打。
张顺说声:“来,来!”李逵就真的跟了上去。
张顺跳到小船上,李逵也跳了上去。
张顺立即用船篙拨开船,那船就到湖心里去了。
张顺见时机已到,用力一摇,把小船摇翻,张顺和李逵扑通落水。
张顺揪住李逵的头发,猛往下按,提起、按下、提起、按下。
几番下来,李逵吃不消,便在水中毫无生气的挣扎,张顺弃了李逵,游向岸边,水只没到肚脐,旁边的人一齐叫好第四节人物评价作者在小说中对张顺的描写有很大的不同,他对水性的熟识是他的优点,但是也可以说成是张顺完美中的缺陷,做为梁山好汉中的一员,屡次立得奇功不说,只要是水上作战他几乎都是战无不胜。
他和童贯作战的时候,单枪匹马的将五百多名官兵打的一败涂地。
还有他打高球、征讨方腊甚至是攻打杭州,他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
只要是遇到和水相关或是一切的水上作战,就没有张顺不参与的时候。
而他水性好、思维反应又相当的快,宋江作为他们的领导人当然也愿意看到他屡战屡胜的局面,而只要是张顺出战就几乎没有不成功的时候。
张顺对于梁山对于宋江的心是无比忠诚的,他早就认定了跟随宋江出生入死,而他所作出的功绩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有人说没心眼、直脑子的李逵是宋江的心腹,其实张顺也是他同样的心腹之一他曾经多次就梁山众人于危难之中,并且还曾经就下了宋江的命。
大家要知道宋江可是梁山好汉的中心力量,而张顺救了宋江也就是对梁山最大的贡献。
第31章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第一节人物简介阮小七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活阎罗”,是梁山英雄中第三十一条好汉,梁山水军八员头领第六位,是梁山泊水军将领之一。
阮小七在阮氏三雄中年纪最小,跟随两个哥哥行走江湖,干下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黄泥冈和晁盖等用药酒麻倒青面兽杨志,劫了生辰纲。
浔阳江上救宋江,打败官军。
梁山泊里驾舟踏浪,先打败何涛,再打败高俅,水中的功夫,令梁山好汉们刮目相看。
他与童猛一起驻守梁山泊西北水寨。
受招安后,阮小七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未及数月,因穿着龙袍戏耍被剥夺官职;贬成平民,阮小七就和老母亲回梁山泊石碣村打鱼去了;六十寿终。
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中因吴用引见而首次现身。
[第四节人物故事偷换御酒阮小七在第一次招安时,阮小七和他的手下把放在他们船上的御酒偷喝了,再往坛子里装上村醪,使梁山众人大闹,导致第一次招安失败,又引出二胜童贯、三败高俅的故事。
征方腊征方腊时阮小七的两个兄长都分别战死了,只阮小七一人生存,战胜后本应获任“盖天军都统制”一职,但后来在打败方腊后,阮小七因穿起方腊丢下的龙袍,回朝后被奸臣童贯、蔡京告状,指其意在造反。
朝廷于是便夺了阮小七本身的官诰,贬为庶民,他心中却反欢喜,带同母亲,回到石碣村打渔为生,至七十岁方死。
第三节精彩片段阮小七叫上水手来,舀了舱里水,把展布都拭抹了,却叫水手道:「你且掇一瓶御酒过来,我先尝一尝滋味。
」一个水手便去担中取一瓶酒出来,解了封头,递与阮小七。
阮小七接过来,闻得喷鼻馨香,阮小七道:「只怕有毒,我且做个不著,先尝些个。
」也无碗瓢和瓶,便呷,一饮而尽。
阮小七吃了一瓶道:「有些滋味。
」一瓶那里济事,再取一瓶来,又一饮而尽。
吃得口滑,一连吃了四瓶。
阮小七道:「怎地好?」水手道:「船梢头有一桶白酒在那里。
」阮小七道:「与我取舀水的瓢来,我都教你们到口。
」将那六瓶御酒,都分与水手众人吃了,却装上十瓶村醪水白酒,还把原封头缚了,再放在龙凤担内,飞也似摇著船来,赶到金沙滩,却好上岸。
第四节人物评价(此处要用连贯的现代语言叙述)阮小七是上上人物,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个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都销尽。
如果说讲义气是阮小七的第一性格特点,那么,他的第二性格特点就是快人快语。
这在第十四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中阮小七的一出场,就最是体现了出来。
比如说,当阮氏兄弟和智多星吴用来到酒馆,如阮小二和吴用客套主座和客席,阮小七当下就说:“哥哥只顾坐主位。
请教授坐客席。
我兄弟两个便先坐了。
”性情之流露,可见一斑。
因此吴用才会说::“七郎只是性快!”接下去,吴用要买酒菜到阮小二家去,阮小二只是推辞,阮小七便丢出句话::“既是教授这般说时,且顺情吃大,却再理会。
”这里的两处情节,既体现了阮小二的纯朴实在,也果然如吴用所言:“还是七郎性直爽快。
”阮小七的第三个性格特点,就是他的顽童心理。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骂钦差》和第一百一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中。
最终导致被人参了一本,连官都没能做上便回石碣村去了。
这样也好,好歹还有个善终。
金圣叹评水浒,说阮小七是上上人物,而他的两个哥哥阮小二和阮小五,却只算中上人物。
第32章天牢星病关索杨雄第一节人物简介(参照阮小五的,补充绰号,排名,地位等)第二节人物故事(四个故事删去两个,保留两个最切合主题的,然后概括叙述)结交石秀戴宗与杨林寻访公孙胜途经蓟州,恰逢杨雄决刑归来,朋友为他挂红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