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积累的意义和原则

浅谈语文教学中积累的意义和原则《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都提到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
但目前语文教学由于受“超越文本,超越教材”的影响,淡化教材本身,忽略语文积累的现象很普遍,直接导致了母语教学质量的滑坡。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的问题。
一、语文积累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重视语文积累对于清除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课堂上充斥着乏味的提问、繁琐的内容情节分析,一节课表面上热热闹闹,课后冷静地想想学生得到了什么时,教师往往难以说清楚。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言积累,这对于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重视语文积累是对我国语文学习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历史上许多大文豪和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在他们的儿时,在汉语的学习上,下过一番积累的功夫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要多读,熟读,多积累。
二、语文积累的原则1、兴趣性原则。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兴趣在各项实践中的重要性。
语文积累更是如此。
教师应该在阅读中。
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
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
如果硬让学生“积累”,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崔峦同志在《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与课,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积累语言是提高语文的关键和根本,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浅谈词汇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词汇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浅谈词汇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词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特别在小学阶段,词语的积累对一个人终生的学习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而恰恰是这样的基础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却呈现出这样那样的不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
就这一方面,笔者尝试从灵活多变的教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在读书中学习,积累词汇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词汇;积累;兴趣词汇的认识和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词语的认识和积累,语文教学根本无从谈起。
正是因为在小学六年的学习和积累,使受教育者在词汇的认识、理解和扩大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是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语文词汇量小,可以产生如下几方面的弊端。
首先,语文成绩难以提高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词汇的识记和积累,以及相关技能的训练。
肯定的是,一个学生如果词语的认识达不到他所在年级的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程度,那他的语文成绩自然不好,由此产生的直接效应就是写作水平上不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建筑师,哪怕是梁思成之类,如果不给他一砖一瓦,让他建造一座万丈高楼也是不行的,同样道理,在写作中,即便心有千千结,但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把个中块垒表示出来,那也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说不出。
如果在写作中真要做到“下笔如有神”,首首先词汇量的积累必须达标,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其次,影响到数学等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这很容易理解,一个学生如果词汇量太小,对词语不理解,那么在数学学习中,有关的术语和应用题就理解不到位,甚至根本没办法理解。
如小学数学中的距离问题应用题,有些学生就根本不明白“相向而行”是一种什么样的行走,如此之类,不可胜数。
英语方面也是如此,因为不理解什么是主格,什么是宾格而让教学者和受教者都感到非常吃力,以致影响到学习的兴趣。
那么,更进一步说,如果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词汇量的积累就十分贫乏,很难想像该生在中学阶段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式的学好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从而产生一些列连锁反应。
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浅谈语文教育之积累的重要性及途径

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浅谈语文教育之积累的重要性及途径发布时间:2021-11-01T13:35:29.522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1月作者:唐丽娟[导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是“根”在肥沃的泥土里被很好的保护起来,它不断吸收泥土中的营养,积蓄能量,耐心地等待春天的到来。
它厚积薄发,机会一旦来临,它的生命将再次绽放夺目光彩。
文章重点探讨了语文教育之积累的重要性及途径。
唐丽娟自贡市沿滩区龙湖中学校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是“根”在肥沃的泥土里被很好的保护起来,它不断吸收泥土中的营养,积蓄能量,耐心地等待春天的到来。
它厚积薄发,机会一旦来临,它的生命将再次绽放夺目光彩。
文章重点探讨了语文教育之积累的重要性及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育;积累;重要性;实施路径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11-110-01一、语文教育之积累的重要性“根”的本义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要想植物长得好,就得从“根”上下功夫;反之,也要从“根”上找原因。
教育就如同养育一棵苗,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有言“养其根而俟其实”。
这句话用在教育教学中是非常恰当的。
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养”,是针对学生而做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精养,再静静等待。
那根“根”其实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知识、方法、情感等。
当积累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结出果实。
语文教育在积累方面的要求更高,也可以说,有积累的同学在语文学科学习上会更轻松。
不重视积累的语文教学,即便是在统一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会比那些考得不怎么样的平时重视积累的学生高出多少。
这种教学就如吹出的泡泡,一开始看起来增长很快,而且五光十色。
但是它全身都又薄又脆,一旦遇到外界刺激,有可能只是微风的到来,它也会崩溃!语文教学应该从哪里起步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构建语文素养。
浅谈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浅谈语言积累的重要性⑯李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非常重视学生 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提出让学生在实践 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然而,在很多时候,学生的阅读始 终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以看热闹的姿态,不痛不痒地在 文字的表面滑行,机械地积累着语言。
笔者认为,教师只 有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深度体验,在对语言的感悟中,才 能真正让学生积累鲜活的语言,促进他们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 提取信息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形成、语言文字的累积,离不开实 实在在的学习实践。
当教师局限于“读了课文,你知道了 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 读到的等等这类发问时,其实就已经将信息视作了固定 的知识,因为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或有过类似的体验,根 本无从体会言语背后的力量。
维特根斯坦说:“只有在生命之流中文字才有意义。
”当文本信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时,其字里行间涌动更多的 是情感的承载。
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纸的发 明》一课,开头就向我们传递了造纸术这一伟大的贡献,作 者通过纸还没有发明之前,文字只能记载在龟甲、兽骨、竹 片、木片上,给阅读、保存、携带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如果教学仅仅满足于学生知道这样的信息,那是远远不够 的,因为他们对“伟大的贡献”"极不方便”"学富五车”等概 念化知识没有真正的体验,所以这些词语根本不会走进他 们的生命。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教学时,笔者故意这样说:小小 的一张纸,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太微不足道了!作者说 它伟大,太夸张了吧?"学生的好胜心理一下子被调动了起 来,迅速站到作者的立场,有的抓住“刻",说明没有纸之前 写起来不容易;有的通过龟甲、兽骨清洁、磨平整很费力;有的通过铸刻在青铜器上工序非常复杂;有的通过写一段 文字要耗费很多的材料……如此等等,在积极的生活经验 的调动中,据理力争,体会到了纸代替那些笨重之物的重 大意义,学会了在比较中表达的重要性。
浅谈学生阅读积累的意义

浅谈学生阅读积累的意义重视引导学生阅读积累,不仅对于学好语文、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业负担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亦是不可或缺的新课标要求,小语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
标签:阅读积累减轻负担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力一、首先,把语言的丰富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是从形成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的角度提出的。
其次,在教学内容与要求中以两条款较多叙述来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在150篇以上(含课文),并在课标后附有古诗词推荐篇目80首;明确规定课外阅读量在100万字以上,六年制最少为150万字,具体而明确。
再次,课标还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几处强调,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读中培养语感”,从而开发潜能,培养个性,“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样的叙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同时对教学实际有极强的针对性。
关于积累的途径与方式之一阅读积累于教育教学及学生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阅读积累是促成感悟、形成语感的基础语言学习也同任何学习一样是需要以积累为基础的。
正如著名学人邓拓所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的。
”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学习之规律,如孔子主張“博学于文”;荀子叙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南北朝学者刘昼以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喻此理。
这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之一。
二、语言的学习需要学习主体对其理解和内化,即感悟,从而形成一种面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或文字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地整体地感知和把握,这就是语感,或语言心理直觉。
这样的境界的达到,是需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
朱熹说:“看文字,且自用功夫……久之自得,盖蓄积多者,忽然爆开,便自然通。
”古人还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其“爆开”、“见”、“作”、“吟”均是感悟的表现,也是鱼竿的初步生成。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字词积累的重要性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字词积累的重要性摘要语文的学习是整个学生阶段贯穿始终的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刚刚步入小学学习的孩子,学习语文要经历几个重要的阶段。
识字,阅读,词语,句子,段落,听力,朗诵,写作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关于字词积累这一项在语文学习当中的重要性。
关键字:语文字词积累;低年级;重要性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没有字词积累,就不会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必然是学不好语文。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字词积累,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
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而在这个问题里,特别提出“有效”两个字,是需要我们动脑筋的话题。
语文学习的目标就是“胸藏万汇”,只有把大量的词汇熟记于心,才能运用自如,可见字词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就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一、认识字词积累的必要性人要想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要不断地积累字词。
学生从幼儿园升到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字词难度增大,不仅仅是字型笔画变得复杂了,读音和意思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加的多样性。
多积累对于刚步入学堂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对于语文的理解,大多数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应该利用生动的教课模式,诙谐幽默的语言把小学生快速的引入正轨,从多听,多读,多背诵入手大量积累字词。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词语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长久的学习和积累。
二、字语积累的方法字词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必经阶段,那么,除了课本里面的字词之外,怎么还能更有效的积累呢?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其一,倡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包括一些教育意义非常好的绘本,漫画,都是很好的积累途经。
光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阅读、观看、视听等方法,积累才会快速进步而且不容易忘记。
新《大纲》规定,“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并列出了2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词语的有效积累和运用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词语的有效积累和运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也在蓬勃发展。
小学低段学生词汇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之一,通过有效的词汇积累和应用,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语文基础。
一、词汇积累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以文字和语言为基础的学科,而词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基础单元,任何一门语言的掌握都离不开词汇的积累。
尤其是在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阶段,词汇积累是他们学好语文的前提。
而有效的词汇积累是将词汇内化为语言的关键,在语言表达中,大量或高水平的词汇可以使人的思维表达更加准确、清晰、具体、生动,也可以扩展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其语文水平。
二、有效的词汇积累方法1. 阅读:阅读是词汇积累的最佳方式之一。
孩子可以在看书中积累新词汇并加深对已知词汇的理解。
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孩子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如《三字经》、《弟子规》、《格林童话》等,同时要鼓励孩子读一些文化课外的书籍。
2. 记忆:在积累新词汇时,记忆是关键的一步。
家长和老师可以用卡片或抽屉来帮助孩子学习新单词,让孩子在记忆新词汇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分类,便于归纳总结。
3. 单词游戏:单词游戏既可增加孩子们学习词汇的乐趣,又可使孩子们通过有趣的学习方式更快和更好地掌握词汇。
三、如何有效运用所学词汇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以阅读和写作为主要内容,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应着重实践所学词汇。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有效应用所学词汇:1. 阅读: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文学书籍,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点出、联想、想象等能力,让孩子在阅读中巩固所学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写作:写作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写作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话题和素材,引导孩子运用所学词汇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注重语言、语法、逻辑等方面的培养。
3. 讨论: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讨论作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法,提高孩子的语文表达能力,同时应注意在讨论中引导孩子运用所学词汇,提高词汇应用水平。
浅谈初中语文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语文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的确,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甚至学生的终身发展。
然而语文知识繁杂细碎、博大精深,注定语文成绩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具备,都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学习语文一定要注重积累。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学习语文,就要如“海纳百川”般地注重积累,才能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关于字词的积累我们都知道,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就如同我们修建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
我们从小开始的语文学习,就是从一笔一划、横竖撇捺的字词学习起步的。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的识字量不断加大。
《语文课程标准》也对我们的识字量进行了量化规定,比如七年级至九年级,我们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要求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书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我们对于识字的积累,通过比较分析同音异形字、多音字,还有易错字的不同。
另外,识字的积累,不能仅仅停留在常用字的层面上,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还会接触到很多的生僻字,这就要我们在平时注重积累,运用起来才能够得心应手。
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都要有学习积累本,随时做到手持字典,随时查阅,随时整理积累。
二、关于阅读的积累阅读能力的考查是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阅读能力也是一个人终身成长中最重要的能力,所以,一定要重视学生阅读的积累。
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并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和文本直接对话,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重在积累,所以,语文学习的过程离不开积累。
在古人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关于积累的经验总结。
既有“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的正面引导,又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的殷切劝说;既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形象比喻,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亲身体会。
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学生“下笔如有神”,就必须有“读书破万卷”的积累,这样,才能在点滴的日积月累中,让语文世界真正丰富起来。
而关于语文学习的积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1、摘抄。
积累语言材料的方法之一是摘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古人又云:“不动笔墨不看书。
”摘记的意义,一在过程,二在于储存备用,因为抄摘的过程就是一个熟悉的过程、记忆的过程。
“书到用时方恨少”,若有一个储备仓库可以随时取用,也就不怕临时不够用。
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制订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计划,特别是初中生,作文尚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
各级语言材料、名言警句、格言俗语仍然是作文所欠缺的基本材料,对他们的写作来说,积累是很重要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初一阶段积累成语、名言、警句、格言、歇后语等,在初二阶段积累古诗词、现代文中的好词好句或优美片段,在初三阶段积累文言名篇、中外名著中的经典文段等,让学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每周利用阅读课集中摘抄一次,主要摘录一些名言警句以及生动优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和段落,让学生积累阅读中的鲜活素材。
有关课文中涉及到的名著,如《鲁宾逊漂流记》、《童年》、《水浒传》等,让学生利用假期去阅读,同样要求有笔记、有心得体会。
2、背诵。
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义教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并在附录中推荐了古诗文120篇(段)。
教师应根据教科书进度对优秀诗文的诵读作系统指导,让学生形成习惯;并定期举行诵读辅导讲座,对学生难以把握的语调和句读、难以理解的作品、难以领悟的艺术境界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不断提高诵读水平和艺术品味能力,最终形成积累。
课文中的经典篇目,可采用每篇必背的方式,进行积累。
3、感悟。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来自书本和生活,思想亦然。
真正意义的积累是用生命、用心灵来完成的,所以我更注重让学生通过感悟来沉淀语文学习的内蕴。
有时候,学生在写作前总是喜欢和我一起交流,把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和构思全盘托出,而我也会从我理解的角度和他们进行思想碰撞。
我还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点点滴滴,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写作也会变得轻松。
以一些名家为例,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我告诉学生:生活中很少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写作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平凡小事。
让学生利用日记的形式,自觉地积累身边的小事,积累情感,多观察、多留意、多思考,品味出它不平凡的地方,认识到事情的本质。
在《春》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思想深处对春的诗意的感受,让他们的经验能变成体验。
除了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春天的图景外,我也设置了这样的谈话题目:“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如果你可以选择做春天里的一个事物,你愿意做什么?为什么?”这样让学生有忘我体验的机会,同时也是对我们熟悉的春天的反刍式体验。
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我愿意作一只蜜蜂,可以在百花丛中去采集甜甜的花蜜。
”“我要作回一个五六岁的娃娃,这样就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在草地上去打滚玩耍了。
”“我要作春风,我轻轻一吹,花就开了,树也绿了,还可以去周游世界。
”“我要做天上的风筝……”“我要作地下的老鼠……”“我要作河里的青蛙……”这是学生眼中属于自己的春天,整个课堂亦如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把这样的想象和体验与课文中作者对景物的体验、描写做比较,学生自然就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情感、景物的特征和写法的妙处了。
4、鼓励学生多说。
在我的课堂上,我尤其喜欢学生的说,只要发言,我就高兴。
好的回答,我一句“太酷了”,学生乐得手舞足蹈;不够水平,说一声“是不是你想说……”,学生也受宠若惊地坐下,
然后等着回答下一个问题。
总之,我的语文课上,没有“不乐意”,没有“不正确”,有的是喝彩,有的是肯定,有的是赏识。
一学年下来,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断高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二、抓好积累的落实
1、检查。
每个周的周一,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检查评比。
发现好的典型,利用班会或墙报予以表彰;发现差的予以谈话教育,并限期改正。
2、比赛。
组织多种多样的诗词背诵比赛,例如个人赛、小组赛、诗歌配画比赛等。
3、运用。
让学生经常回读自己的积累,以便消化吸收,并要求尽量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有意识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大力表扬,使之形成习惯。
总之,语言材料的积累,光靠二、三十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光靠五、六篇作文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必须大大地向课外延伸。
只要我们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与规律,方法得当,坚持积累,并持之以恒,那我们的语文学习就一定能水到渠成。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