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勤奋读书的历史典故
有关刻苦读书的历史典故

古人勤奋苦读的事例有:1、囊萤映雪晋代的车胤和孙康为了学习,夜晚点不起灯,车胤夏日里就捉萤火虫装在绢袋中照明,而孙康则在冬夜下大雪时,映着雪光读书。
2、悬梁刺股汉代孙敬读书非常勤奋,他拿一根绳子系在头顶上,绳子另一端挂在屋梁上,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
最终成为当世大学者。
战国时苏秦出身寒微,但他读书非常勤奋,如果昏昏欲睡,就自己拿一把锥子来刺击大腿,最后苏秦终于学成满腹经纶,挂六国相印。
3、凿壁偷光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
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
当地一个大户人家有许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不要报酬。
主人很惊奇,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得到主人的书,全部读完它。
主人很受感动,就用书作报酬资助他。
后来,匡衡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
4、焚膏继晷韩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尚儒术,以提倡古文为职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年少时便中进士第,但因个性不适官场,一辈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颇有失志之感,《进学解》这篇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
5、孙康映雪孙康年轻的时候家中贫穷,但是非常喜欢读书。
有一天晚上下雪了,酷爱读书的孙康当时就想:既然这么亮,能不能看书呢?他回屋取出书来一试,果然能看得清。
于是,孙康顾不上屋外的寒冷,天天晚上坚持在雪地里看书,后来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大学问家。
6、以荻画地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
太夫人用芦苇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致力读书。
7、负薪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8、手不释卷三国时代,东吴大将吕蒙,因家境贫困,无法读书。
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
古人勤奋读书故事20则

古人勤奋读书故事20则1、温舒编蒲形容勤学的典故。
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
父为里监门。
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
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2、负薪读书形容勤学的典故。
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
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带经而锄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4、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
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5、十年窗下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
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
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
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
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6。
韦编三绝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
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表示古人勤学的典故

表示古人勤学的典故在古代,有着很多勤学的典故,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表示古人勤学的典故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表示古人勤学的典故1:凿壁借光东晋时期的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托汉代刘歆之名撰写了《西京杂记》一书。
书中记载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
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
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
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表示古人勤学的典故2:高凤流麦后汉时,南阳有一书生名叫高凤,少时,“家以农亩为业”,他却“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有一次,高凤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凉晒着小麦。
为了防止鸡、豚糟蹋粮食,妻子让高凤在家看护。
突然,天降暴雨。
此时的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呢。
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
一会儿,高凤的妻子从地里赶回来了,一看,啊呀!简直是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却悄然不知,仍在书中神游。
在妻子的责问声中,高凤才恍如从梦中醒来。
后来,人们用“流麦、中庭麦”等称美读书专致,用“流麦士”称书呆子。
表示古人勤学的典故3:苏秦刺股战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故里。
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亲和他连话都不说。
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表示古人勤学的典故4:截蒲为牒汉代有一位名叫路温舒的人,小时候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羊。
路温舒在放羊的同时,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用蒲草编成蒲简,用蒲简来写字,后人用“截蒲、削蒲、编蒲、题蒲”等指苦学。
表示古人勤学的典故5:三余读书三国时,有个名叫董遇的人,常常教育他的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
国学典故之勤学篇,30个古人刻苦求学典故,分分钟提高文学修养!

国学典故之勤学篇,30个古人刻苦求学典故,分分钟提高文学修养!1.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负薪读书形容勤学的典故。
出自《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
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带经而锄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4.挟策读书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策,写书的竹简。
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
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高凤流麦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古人勤奋读书的典故

古人勤奋读书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1. 孙敬悬梁挂席:孙敬悬梁挂席的典故是指,古代贤士孙敬悬梁挂席,以此来激励自己勤奋读书,不断上进。
这个典故也常被用来启示人们要刻苦自勉,奋发图强。
2. 苏秦刺股:苏秦刺股的典故是指,战国时期著名策士苏秦为了勤奋读书,每当读书困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以此警醒自己继续刻苦攻读。
这个典故也常被用来激励人们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3. 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凿壁借光的典故是指,汉代著名学者匡衡为了在夜晚读书,在墙上凿开一个小洞,借助邻居的灯光来照明。
这个典故也常被用来形容勤奋好学的精神。
4. 车胤囊萤照读:车胤囊萤照读的典故是指,晋代学者车胤为了在夜晚读书,用萤火虫的亮光照明。
这个典故形容了勤奋好学的精神。
这些典故都强调了古人对勤奋学习的重视,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
5.杜甫草堂映雪:杜甫草堂映雪的典故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在生活贫困、居无定所的情况下,杜甫仍坚持用雪的反光来照明,勤奋读书。
这个典故展现了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古人依然不忘追求学问,用勤奋弥补生活的不足。
6.范仲淹划粥割齑:北宋名臣范仲淹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刻苦,用自己的粥和齑(碎米粒)来勉励自己努力学习。
他曾在墙壁上写下“粥齑帖”,用以自警,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勤奋读书。
这个典故教育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点滴时光,用心去学习。
7.司马光警枕励志: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为了勉励自己勤奋学习,发明了警枕。
这种特殊的枕头让他能够在夜晚入睡后,一旦翻身,就会发出声响,提醒自己要及时起床继续读书。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有毅力,始终保持警惕,不懈地追求知识。
8.颜真卿习书临池: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了练习书法,每天都坚持在池塘边临摹古人的字帖。
他刻苦钻研,勤奋练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这个典故强调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启示我们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
这些典故展示了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珍惜时光,刻苦学习。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7篇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7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的导航灯,不断指引我们前进,那么从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中,大家读懂了什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大全7篇,以供大家参考!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一)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夫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由于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力量。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特别珍贵的,有书的人不愿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季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经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焦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方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二)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宋代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慧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很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17个古人刻苦学习,励志读书的典故,我辈真要好好学学!

17个古人刻苦学习,励志读书的典故,我辈真要好好学学!1.苏秦刺股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外交家,在他成功之前,有一回,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家乡。
回家后,他的妻子不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吃,父母亲连话都不跟他说,大家还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
苏秦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耻辱,决心发奋读书。
每当读书犯困的时候,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都流出来了,真疼啊,疼得他睡意全无,接着认真读书。
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2.韦编三绝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作品解说《周易》。
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竹简的熟牛皮绳多次断开。
后人常用这个典故形容勤奋读书。
3.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却没有蜡烛照明。
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就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匡衡的屋里。
怎么办呢?匡衡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把邻居家的烛光引进来读书。
后人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表示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向别人请教而得到好处。
4.买臣负薪朱买臣家境贫寒,靠上山砍柴、卖柴度日。
每次上山砍柴,他就把书摊开,放在树下,一边砍柴一边读书。
砍好柴,挑柴回家时,他就把书放在柴担的前头,边走边读。
汉武帝时期,他凭借自己的学识、才能得到了严助的推荐,做了大官。
5.带经而锄倪宽小时候聪明好学,但家中贫穷,上不起学。
他就在一个学校的伙房里帮忙烧饭,以此求得学习的机会。
他还时常被人家雇用做短工。
每当下地干活的时候,他总是把经书挂在锄把上,休息时就认真诵读,细心研究。
由于他勤学好问,得到了西汉著名学者欧阳生的身传亲授。
后来,他又拜孔子后裔、西汉经学博士孔安国为师。
所以,他在经学、特别是《尚书》研究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
6.临池学书张芝是东汉时期的一位书法家。
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

古人勤奋读书典故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古国浩瀚文化中,流传不少经典读书名句及历史典故,激励世代人发奋图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欢迎大家阅读!1.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勤奋读书的历史典故
导读: 1.枕中秘宝
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
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
”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2.开卷有益
勉励人读书的典故。
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
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3.读书种子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
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
’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
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
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
种”。
4.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
5.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6.韦编三绝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
’”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
韦编”、“三绝韦编”等。
7.下帷读书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8.三余读书
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
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9.挟策读书
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策,写书的竹简。
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
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10.高凤流麦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11.温舒编蒲
形容勤学的典故。
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
父为里监门。
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
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12.负薪读书
形容勤学的典故。
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
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13. 带经而锄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
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14.焚膏继晷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
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
15.十年窗下
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
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
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
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
’”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16.学富五车
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
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
”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
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17.三十乘书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
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
尝徙居,载书三十乘。
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
”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
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18.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19.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20.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
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古人勤奋读书的历史典故大全】
1.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
2.关于古人智慧的19个历史典故
3.古人智慧的19个历史典故
4.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5.历史典故大全
6.历史成语典故大全
7.经典历史典故大全
8.历史典故大全:请君入瓮
上文是关于古人勤奋读书的历史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