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政治学基础真题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政治学基础真题答案

1, 名词解释(每题8分)

1、政治表达

政治表达是公民行使政治表达和诉愿权利的行为。公民通过法定

的途径和方式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决

策和行为。这些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政治

言论等等。公民以政治表达影响政府,主要是汇成一种集体效

应,使政府明确感受到某些利益要求和支持意向。

2、政治监督

政治监督是政治权力在政治管理过程中对于公职人员和社会成员

的监督和规范行为。政治监督具有维护社会成员利益,维护政治

决策和组织规则,防止、纠正和处罚公职人员和社会成员逾矩行

为的功能。政治监督行为的特点是:权力性;合法性;监控性;

追究性。政治监督包含两个方面的监督,一是对于公职人员行为

的监督和监控,一是对于社会成员行为的督导和规范。

3、中央权力

中央权力是国家权力的一种,它是相对于地方权力而言的,指在全国范围内受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服从和认可,从而具有了合法性的公共权力。中央权力具有最高性,唯一性,和不可侵犯性,它统领着地方权力,制约着地方权力。中央权力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维护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即为全国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安全。

4、德治方式

即通过社会道德和伦理建构、维护政治统治的方式。政治权力以道德伦理建构和维护政治统治,必须确立特定社会的公共伦理,同时,必须使其政治统治在价值和规范意义上具有与公共伦理的高度吻合性,以此确立政治统治的道德合法性和正当性

5、 政治态度

政治态度是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实际形态相对稳定

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

政治态度的特点包括:其一,政治态度是特殊的心理要素,它不是心里反应本身,而是对心里反应的一种规定;其二他是综合性心理要素。即政治态度既不是与其他心理要素并列存在的,也不是在其他心理形成时形成的,而是其他心理要素形成以后的心理结果。

政治态度在政治心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心理转换为政治行为的毕经环节,政治态度的倾向性决定了政治行为的选择指向。

2、 简答(每题15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

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其客观内容,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

点,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政党的特点是什么

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政党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政党是阶级的组织,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党的建立基础是阶级的利益。政党产生的条件包括:阶级成员统一联系的技术可能;阶级整体意识的形成;阶级成员进行组织活动的政治可能

第二,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体现在:从政党的成员构成来看,政党成员一般是由本阶级政治上最活跃、最积极和最具有政治能力的人们组成;从思想特征来看,政党集中反映着本阶级的利益,代表本阶级的意志;从政党对于本阶级的政治作用方面来看,政党通常是本阶级的政治领导者和组织者,又是本阶级成员的政治代表。

第三,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纲领。政党的政治目标一般包括一是政权目标,即夺取或巩固社会公共权力;二是社会目标,即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目标。党的政治纲领一般包括党对于政治局势、社会状况及其发展方向的分析判断,党的政治社会目标和主张,党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第四,政党具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为了发挥政党作为阶级的政治领导力量的作用,切实实现党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政党必须具有特定的组织原则、组织形式和组织纪律。

3、简述政治改革方式和政治革命方式的不同特点

1.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政治改革的发生原因是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性。一方面,利益关系中的纵向矛盾和横向矛盾,都会反映到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层面,从而要求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并且进而发展为对

于政治生活其他方面的调整。另一方面,政治改革通常只发生在社会利益关系的利益矛盾处于可协调和可调整范围之内。

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的调整。

2.政治改革是对于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社会利益关系中利益矛盾的协调解决,在政治生活中,必然要求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构成了社会政治改革的基本内容。

3.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力主体发起和领导。

政治改革是政治权力主体所推行的政治革新运动。改革的内容与方式、深度与广度、进程和步骤,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政治领导层对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利益矛盾的认识、进行改革的意向以及推动改革的能力。

4.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政治变革

政治改革是由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地有意识的推进的政治变革的活动,整个变革的进程一般都被置于较为严密的计划和组织之下。在改革过程中,改革者有计划地选择改革时机,确定改革目标,制定改革策略,有步骤地推进改革进程,并随时调控改革的规模和速度,力求避免任何突发的和不可控的事件和行为。

5.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进程。

政治改革是量变的过程。政治改革是政治领导集团进行的一种有计划的尝试,它需要在不断的实验和调适的过程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改革者总是在不危及其政治统治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完成改革的任务。

6.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政治改革是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关系的有计划的调试,这种调试基本上是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展开的。这与政治革命不同,政治改革是按照统治者的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进行,以具体的和局部的改革作为自己发展的阶梯,因此,他从根本上排斥大规模的政治暴力。

1.政治革命是不同利益的冲突和对立。

政治革命发生的社会原因是利益的冲突和对立。政治革命表明社会利益关系不可能维持,革命的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与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呈现水火不容的激烈对抗状态,从而促使政治革命发生。

2.政治革命是政治力量的对抗和角逐

政治革命是政治力量的对抗,政治革命是在利益对立的基础上发生的,同时,政治革命关系到政治权力的归属,因此,政治革命呈现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