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辅导资料(培训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新课程辅导

六年级上册语文新课程辅导一、字词积累。
1. 生字词。
- 多音字:如“蒙”(mēng、méng、měng),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读音,像“蒙骗”(mēng)、“启蒙”(méng)、“蒙古包”(měng)。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和记忆多音字的读音。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这是最基本的方法。
比如“静谧”这个词,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是安静。
- 联系上下文:在课文中,像“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里的“回味”就要联系上下文理解为对草原乐趣的回想。
- 词语的运用:积累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运用。
如在描写景色时,可以运用“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来形容草原的美景;在描写人物时,“饱经风霜”可以用来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的人。
二、句子学习。
1. 修辞手法。
- 比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 拟人:“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赋予兴安岭以人的行为“打扮”,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 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虽然不是本册教材原文,但可作为拓展)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瀑布的雄伟壮观。
2. 句子转换。
- 把字句与被字句:例如“我把那幅画挂在了墙上。
”改为被字句就是“那幅画被我挂在了墙上。
”通过这种转换练习,能更好地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关系。
- 陈述句与反问句:“这是伟大的奇观。
”改为反问句是“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句的语气更加强烈,表达的情感更鲜明。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课文内容理解。
1. 重点课文解读。
- 中心思想:这篇课文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 段落结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草原的美景,然后写迎客、联欢、话别等情节。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件: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 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 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 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教师基本功的强 弱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完成教学全程教师需要的基本功:解读文 本——研读文本——使用文本。加强学习,进 一步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
理解教材的具体做法:
(五年级) 7、快速阅读。 8.写好自读笔记。心得笔记。 9、运用列数字斟句和作比较的方法有利于把事情说明得更清楚 。
10.收集资料的方法——注意使用目录。 11.整体把握单元的方法。
12.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写提纲笔记帮助阅读的 方法。快速阅读的方法。 13.分号的用法。 14.举实例和打比方是说明事物的好方法。 15.把作品放在社会背景中理解,通过阅读认识社会。 16.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17.自测阅读质量。 18.古诗文阅读。 19.学习记叙的顺序,学习几种人称。 20.与作者对话。 21.搞好读书活动。 22. 自测阅读质量。
每个主题单元是开放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可 以自由调整、选择和补充。
如:第二单元,把《有些人》做精读课文,略 读《做一个最好的你》;选学教材之外的有关美丑 的文章
(三)灵活性的整合
每个主题单元,强调整体和综合,强调综合 性语文学习。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或情境,安排 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既突出一定的主题, 又体现出整体性和综合性。
(10)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尝试续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了解英雄事迹, 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11)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积累成语,展开合理想象并尝试扩写寓言故 事,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12)学习古诗,了解作者及诗词大意,结合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对比学习,根据古诗词
含义及插图展开合理想象,提高学习古文的兴趣,熟读并背诵古文,通过表演故事,了 解其中的道理,积累优秀古诗文60篇(段)。
2020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前预习辅导(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前预习辅导2ο2ο年2 月━、诵读课文第━单元1. 北京的春节默读两遍朗诵≡遍,读通、读顺课文。
ニ、识记字词1. 认读的生字词语:大蒜祝贺白醋骆驼杂拌ㄦ饺子摊贩彼此眨眼通宵恰好燃放小贩2. 认读多音字:铺3. 容易读错的词语:大蒜米醋眨眼4.容易写错的词语:白醋燃放5. 难理解的词语:萬象更新6. 可积累的词语:萬象更新截然 同萬 得己悬灯结彩截然 同悬灯结彩≡、知识链接1. 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2. 诵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四、理解课文1. 为什么第━自然段末尾说“这 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农业产品展览会"指腊ハ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起开展览会。
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ハ粥这━民俗特点。
2. 第ハ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除夕真热闹"的?〔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写。
“家家赶做年菜"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萬 得己,必定赶回家来" ,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 , 足以看出人们差 多仝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灯火通宵"“鞭炮声曰夜 绝" ,从香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足见作者描写的细腻。
五、思考拓展1. 从第ハ自然段后≡句中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民俗文化内涵?ⓛ这几句充分展示了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韵味。
从“灯火通宵"“曰夜 绝" 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除夕之夜的热闹;通过“萬 得己"“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非常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 ,这里饱含着浓浓的亲情②除夕夜的“守岁" ,体现厂人们对时光的珍惜和对长翠安康,长寿的企盼,浸润着得以代代相传的原因。
小学生六年级作文辅导(精选多篇)

小学生六年级作文辅导(精选多篇)第一篇:六年级作文辅导课六年级作文辅导课(2课时)肖志辉教学目的:1、让学生能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写一个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2、让学生所写的文章内容具体,叙述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重难点:怎样将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写好,并能同时给读者也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安排:一、游戏:1、教师先讲明游戏规则,全班同学分三组抢答,请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出所描述的人物身份。
如:老师、医生、作家、警察、男同学、老爷爷等,竞猜之后老师将手中的卡片随意飞向教室的任意角落。
例(1)周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
她中等个子,身材略胖,40岁模样。
和蔼可亲的面庞,一双大大的眼睛里盛满了笑意,从那眼镜后透出的目光,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那么和善。
她声音特别好听,清脆响亮,那张小巧的嘴巴能将分数、小数讲得那么生动有趣,能将批评劝诫说得那么真诚亲切,她的语言让人听起来总是那么舒服。
每次看到她,看到她的笑意盈盈的眼睛,总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
例(2)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
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
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
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
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
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
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
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例(3)班上张明同学、在体育运动会上100米短跑项目中飞快地冲过终点,获得了第一名)。
请用一段话,对张明冲过终点后的外貌进行描写,注意表情要写生动。
例(4)一会儿,英语早读开始了。
英语课代表胡珂在前面领读。
我偷偷瞥了张老师一眼,只见张老师慢慢踱到教室后面的板报前。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资料完整版(,13页,(有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资料完整版(,13页,(有答案))小学六年级毕业复习重点内容姓名得分A、字、词一.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直接了当(截)焕然一新(焕)道貌暗然(岸)既往不究(咎)别出心栽(裁)礼上往来(尚)难以名壮(状)色厉内茬(荏)如火如茶(荼)因地治宜(制)推心至腹(置)纷至踏来(沓)原形必露(毕)谈笑风声(生)委屈求全(曲)金壁辉煌(碧)二.直写出下面代称的含义“杏林”指医生“桃李”指学生(指自己所教的学生)“肝胆”指真心“千金”指女儿(敬称别人的女儿)“高足”指学生(敬称别人的学生)“汗青”指史册“杜康”指美酒“红豆”指相思“手足”指弟兄三.巧填成语。
1.填叠词。
威风凛凛忠心耿耿风尘仆仆千里迢迢衣冠楚楚大名鼎鼎文质彬彬人才济济2.“如”字的词语。
一贫如洗视死如归对答如流倒背如流巧舌如簧度日如年心急如焚守口如瓶胆小如鼠3.填上表示动物名称的字,组成成语。
亡(羊)补牢飞(蛾)扑火(牛)刀小试童颜(鹤)发金(蝉)脱壳门可罗(雀)(马)到成功浑水摸(鱼)4.填上与人体有关的字,组成成语。
尖(嘴)猴(腮)(皮)开(肉)绽(唇)枪(舌)剑千钧一(发)劈(头)盖(脸)(肝)(胆)相照扬(眉)吐气(趾)高气扬5.填颜色,组成语。
(银)装素裹(绿)树成荫万古长(青)(紫)气东来(白)纸(黑)字灯(红)酒(绿)半(青)半(黄)面(红)耳(赤)姹(紫)嫣(红)(青)山(绿)水(青)(黄)不接(黑)(白)分明6.“然"字组合。
(潸)然泪下(勃)然大怒(油)然而生(轩)然大波(截)然不同(庞)然大物(泰)然处之(寂)然无声(愤)然不顾(蔚)然成风7.在下面括号内填上一个数,组成成语,并使各等式成立。
(一)步登天+(八)面玲珑﹦(九)霄云外(一)触即发+(六)亲不认﹦(七)窍生烟(五)体投地-(一)毛不拔﹦(四)通八达(五)花(八)门-(两)面(三)刀﹦(三)令(五)申四.看图猜成语。
颠三倒四网开一面迫在眉睫蒸蒸日上点到为止五.补充句子1.失之毫厘,谬之千里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前人栽树,后人乘凉4.兼听则明,偏听则暗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7.乘兴而来,败兴而归8.远在天边,近在眼前9.不鸣则已,一鸣惊人10.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11.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六.下面是广告中运用的成语,你能写出正确的成语吗?百衣百顺(百依百顺)闲妻良母(贤妻良母) 默默无蚊(默默无闻)乐在骑中(乐在其中)语过添情(雨过天晴)牙口无炎(哑口无言)无胃不至(无微不至)食全食美(十全十美)天尝地酒(天长地久)饮以为荣(引以为荣)触幕惊新(触目惊心)诗情花艺(诗情画意)七.成语对对子。
小学六年级语文怎么辅导

小学六年级语文怎么辅导小学六年级语文怎么辅导一、爱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动力小学六年级是即将结束小学学习生涯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也意味着教师要肩负更大的责任,需要完成的任务会更多,教师不仅要对学校有一个工作的交代,也要对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负责,同时还要对学生在毕业关键时期的健康成长与学业发展负责。
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就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拿出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做好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
要做好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就要求教师做到将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从时间上保障教学的开展。
要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毕业班自身的情况,以及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六年级语文教学实施的内容,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爱”作为教学工作实施的根本原则,以爱的力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真诚的心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爱的话语,体会到老师发自心灵深处的爱,以爱为动力的教学工作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用爱作为学生在学习上不断前行的动力,用爱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语文学习的更多胜利。
二、要以语文学习的不断积累作为创造的基础要做好一件事情,往往需要进行长时期的积累才能取得成效,语文学习也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取得实效。
要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几种基本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在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施中要重视读的作用,读可以采用大声的朗读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出声的默读,还可以采用微声的轻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所读的内容也要力求丰富,既可以是对课文的背诵与朗读,也可以是对诗词的朗读,还可以针对大量的成语进行长期的积累与朗读,对一些充满启发的名人名言也要展开大量日积月累的阅读。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多动笔,引导学生经常把一些自己喜欢的词句记在固定的笔记本上,在需要的时候经常翻看,在这样的过程中做到生活化语文知识的积累。
并且,作为老师,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老师为了鼓励六年级的学生勤于动笔,也应该在平时树立一个多动笔的榜样,要以促进学生的动笔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动笔,积累自身的写作经验,以教师的榜样树立调动学生动笔的热情,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不断积累。
六年级下册语文新课程学习辅导电子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新课程学习辅导电子版1、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和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匪我愆期(读音:yǎn)女也不爽(注释:过失,差错)B、将子无怒(读音:qiāng)以我贿迁(注释:贿赂)C、淇水汤汤(读音:tāng)体无咎言(注释:怪罪)D、渐车帷裳(读音:jiān)自我徂尔(注释:到,往)(正确答案)2、下面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 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B.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
曹家曾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家遭败落。
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表达了自己的民主思想和新的朦胧的理想。
C.《红楼梦》在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又流露了惋惜和感伤的情绪。
此外,还有宿命论、虚无主义、恋爱至上等消极思想倾向。
D.《红楼梦》共100 回,前60 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 回为高鹗所续,使小说成为首尾齐全的文学巨著。
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正确答案)3、1公司号召大家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作为公司秘书的你说:“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你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含情脉脉中的脉读作()[单选题] *māimǎimǒmò(正确答案)5、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徘徊(huái)嗔怪(chēn)炽热(chì)拈轻怕重(niān)B.吞噬(shì)屏息(píng)狩猎(shòu)振聋发聩(kuì)(正确答案)C.恪守(kè)栈桥(zhàn)诓骗(kuāng)戛然而止(jiá)D.稽首(qǐ)荣膺(yīng)龟裂(jūn)吹毛求疵(cī)6、下面对有关名著《红楼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分别写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作文辅导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作文辅导《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在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的启示。
教学目标:①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挖掘学生内心真实的独特的东西。
②引导学生将故事写具体完整,并表达出真情实感。
③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掌握如何写好作文。
教学重难点:①引导学生将“难忘”之处写具体详细,突出“第一次”;②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珍视自己独特的感悟。
教学准备:教师:①利用同学们的童年照片制作一份动画相册。
②PPT课件(图片,文字说明)学生:①收集自己童年难忘的“第一次”的照片。
教学活动流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
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二、充分准备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六语文资料语文阅读理解题考察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包括语言观察能力、评判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考察的内容一般是:理清文章思路、线索,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词句,理解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掌握文体知识等,既考察读,又考察写。
从语文改革发展的趋势看,阅读理解题的比重在逐渐加大,其中主观测试题的题量呈上升趋势。
而学生在中该题项失分较多。
碰到阅读题型,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畏难情绪,不知该从什么地方入手,乱了方寸,稀里糊涂答题,做题不完整,答题答不到点子上,本来会做的题也往往丢分,导致成绩不理想。
其实,阅读理解题并不像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明确解题要求,遵循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一些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大部分题还是能够正确解答的。
如果掌握了阅读理解的解题要求和做题思路,就会消除畏难情绪,所谓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先谈一谈阅读理解试题的解题要求。
一、基本要求1、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一般情况下,阅读理解中的说明文较容易,议论文次之,记叙文较难。
因此在答题的时候,同学们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
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
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理科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
例如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有的同学反而把加点的字给解释了;要求回答的是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可有的同学却看成了论证方法。
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2、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原文内容。
阅读完文段后,记叙文要能明确主题,作者的爱憎感情;说明文要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性质,是用什么方法说明的;议论文要把握作者所持的态度和观点,是采用什么方法论证的。
只有“纲举”,才能“目张”;只有整体感知,才能把握文段要领。
此外,还要根据人类思维的特点,讲究研读过程的有序性,即整体感知—思考检择—排除筛选—组织概括。
切忌把选文搞的支离破碎,断章取义,否则将会顾此失彼,似是而非,问题答不到点子上,或者回答不完整。
3、回答问题时,要密切联系记叙文的主题思想、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性质或特点、议论文的三要素。
不能离开文段,要知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即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文段以外的信息强加于文中。
(主观发挥性试题除外)4、回答问题时,尽量使用原文中的具有概括性、典型性、能说明问题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
做完题后应检查答案是否合题意,有没有与上下文相矛盾冲突的地方,如果有以上情况,要重新思考,务求准确。
5、语文试题的开放性要求试题答案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答案最佳。
汉语词汇如此丰富,感情色彩如此浓烈,因此在阅读的时候,要仔细认真、深入分析,回答问题时,对于遣词造句要仔细揣摩、反复推敲,根据不同体裁的特点,不同的语境,要准确的使用词语。
如分析词语的具体生动形象性;用在说明表达方式的句子中,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的科学准确性;用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中时,则体现的是议论文语言的逻辑严密性。
了解了阅读理解的解题要求,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就知道了该从什么地方入手,用什么方法,就不会出现盲目和不着边际的情况,但仅此还不够,要想完整准确的回答问题,还应掌握一些题型的解题思路。
二、解题思路⒈划分层次题。
划分层次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语段的划分,一种是对整篇文章的划分。
对语段的划分,首先要理清段落中有几个句群。
解题思路是概括每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把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合并在一起,直到不能合并为止,这样所得到的几块内容就是几层。
在概括句意时,可采用找主干的方法,也可采用找中心句或主要词的方法。
对整篇文章的划分,首先要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表达或分析相同(或相类、相近)意思的段落合并在一起,最后形成意思段,这就是划分得到的层次。
对整篇文章的划分有的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议论文有其固有的结构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可参考说明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参考说明顺序进行层次划分;记叙文可依据故事情节来划分层次。
⒉概括段意和中心。
概括段意时,先找文中有无中心句,在没有中心句情况下,分析每一句话的意思,找出共同点,加以合并,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概括时最好能用原文中的词语。
总结中心时,方法和概括段相似,在概括出每一自然段段意的基础上,加以合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一般情况下,总结记叙文中心时有一个固定格式,即通过……事,表现(歌颂、赞美、揭露、批判等)……精神(品质、风格、现象、面目)。
⒊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结合词义理解该词在文句中意思;分析该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是修饰、限制还是强调,修饰、限制或强调的是什么内容;如果去掉或换调该词,句意有什么变化,前后文是否一致;分析该词在句意表达上起什么作用,体现在语言表达上是记叙文的生动形象性,还是说明文的科学准确性,或是议论文的逻辑严密性。
⒋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结构方面,二是内容表达方面。
要审清问题要求的是从哪个方面回答,是一个方面,还是两个方面。
结构方面,根据句子在不同体裁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处在文章的开头,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引出说明对象提出全文论点等作用。
处在文章或段落中间有总结上文;照应上文;为下文作铺垫;领起下文;承上启下的过渡等作用。
处在文章或段落最后有总结全文、归纳论点等作用。
内容方面,有些句子起深化中心、强调突出、发出号召、点题等作用。
分析内容方面作用时,如果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从修辞作用角度阐述其表达作用,如反复是为了强调,对比是为了突出,排比是为了增强语言气势等,也要联系句子在前后文中的地位和影响,从反面阐述句子的表达作用。
⒌议论文找论点。
可从位置上去找,首先看题目是不是中心论点,其次在从文章或语段的开头、中间、结尾去找。
对找出的论点要检验一下与整篇文章或段落是否一致。
如出现论点大于或小于论据所论证的内容,应重新找。
(一)父爱深秋的月光斜照在小床卜,孩子正睡得香甜。
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和以往—样,他下班回家。
孩子也放学了。
晚饭后,孩子照例要求听他讲故事。
“爸爸,讲你的‘拇指’故事嘛!”孩子撒娇地抬起晶亮的眼,极可爱的模样。
他最是不能拒绝这种惹人怜惜的撒娇口吻,尽管他已将这个故事说了不下数十遍,但孩子爱听嘛,在她的心目中,它正可证明她爸爸的英雄形象。
“那是小琪琪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一天晚上,小偷进入我们的家……爸爸为了保护妈妈,和小偷打起来……小偷走了,但是爸爸右手的大拇指被小偷拿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
”他随着孩子的目光也瞧了瞧右手大拇指。
“痛不痛痛?”孩子照例问,关切地。
“不痛不痛,爸爸保护妈妈和小琪琪是应该的。
”孩子得到她心中满意的回答,再次高兴地笑了。
但是,只有他心里明白,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
那拇指伤痕,只是他—个爱心的表露罢了,那算不了什么的。
他结婚得很迟,而可怜的小琪琪,一生下来就成了没***孩子。
两年前的一个夜晚:就是孩子刚满六岁的那晚她发高烧,口里吐着白沫。
他本该在她嘴里放只汤匙防她啮咬,但又怕伤了她稚搬的舌头,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指放入孩子的嘴。
那夜过后,小琪琪的烧退了,但也咬掉了他指端的肉块。
小床上,月光下的孩子正唾得香甜。
他擦干了泪水,嘴角隐约地浮起了笑意。
偶然,睡梦中的孩子翻了翻身。
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口吻——决然——表露——2.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带点词的不同意思,并造句。
(1)A.家乡的黄余瓜味道香甜..,远近闻名。
香甜————B.月光下的孩子睡得正香甜..。
香甜————(2) A.猪八戒那长长的口吻..是化妆师的杰作。
口吻——B.他最是不能拒绝这种惹人怜惜的撤娇口吻..。
口吻——(3) A.在她的心目中,它正可证明..她爸爸的英雄形象。
证明——B、校长给她写了一个学历证明..。
证明——3、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
(1) 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 )(2) 和以往—样,他下班回家,孩子也放学了。
( )(3) 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指放入孩子的嘴。
( )(4) 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
( )4.造句。
只是——于是——尽管……但……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阿久后手指上有伤痕。
他对女儿说这伤痕是:(2)事实上,阿久伯手指的伤痕是这样造成的:(3)他之所以不愿意对女儿说实放,是因为:6、阿久伯十分疼爱他的女儿琪琪,人物的哪些言行最能表现人物的这一特点?请你在文中画出来。
(二)看螳螂捕蝉下课的铃声刚刚响过,教室里就沸腾了,同学们笑着、跳着,三三两两地议论着,那喜悦和激动之情,是开学以来从未有过的。
原来。
老师宣布:下午组织我们毕业班的同学到龙潭湖畔,进行一次采集动物标本的活动。
下午,活动开始了,树林里,草地上湖岸旁,处处闪动着同学们的身影。
有的在粘知了,有的在捉蛐蛐,有的在逮蜻蜒,有的在捕蝴蝶,还有的在拾蝉蜕、捞小鱼……突然,一位同学气喘吁吁地向老师跑来,兴奋地喊道:“老师,—只螳螂要吃知了!”顺着那个同学指的方向,我们和老师来到了一棵小树下。
这棵小树不高。
一只绿色的螳螂正沿着树枝向上爬。
正前方八棕黑色的知了在高叫,显然,知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
一个“冒失鬼”伸早正要去抓。
被老师及时制止了:“不要动!快叫同学们来看。
不一会儿,树下围了不少同学。
老师压低了声音捉醒道:“大家安静!千载难逢!看看螳螂是怎么捕蝉的!”同学们都屏住呼吸,好奇地睁大厂眼睛。
只见螳螂继续向上爬去,动作是那样轻,那样慢,好像唯恐惊动了知了似的。
知了却依然没有觉察,还在叫着。
突然,螳螂猛地向上一扑,举起那镰刀般的前腿,一下把知了按在下面。
知了突然停住了叫声,拼命挣扎着,翅膀发出扑扑棱棱的响声。
然而螳螂哪里肯放手,一对前爪把知了死死地钩住。
不一会儿,知了丧失了反抗能力,一动也不动了。
“抓住了,抓住了!”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
忽然,知了又发出一阵凄厉的尖叫,拼命地拍打着翅膀:然而它已经肚皮朝天了。
螳螂那双锋利的“镰刀”刺进了它的肚子,嘴像是咀嚼着什么,看来一顿美餐已经开始了。
每当螳螂把前爪伸进去的时候,知了就是一阵乱动乱叫,它恐怕是疼痛难忍吧。
渐渐地,它的动作越来越小,叫声也越来越微弱,最后干脆没有任何反应了。
这时,老师叫我把两个小东西从树上捉下来,同学们一齐围上来争着看。
知了的肚皮上打个大洞,里面空空的,只剩一个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