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福利国家的政治经济分析(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模拟题合集及答案解析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北京大学公共管理
行政学原理
一、辨析题
1.有人说,“混合经济”、“福利国家”、“行政国家”是同一意义的概念,你认同吗?为什么?
2.有人说,现代行政现象主要指上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些列不良行政现象和行政职能扩展现象,你认同吗?为什么?
3.有人说,行政国家是一种国家公共行政职能扩展现象,也是一种国家公共权力扩展现象,你认同吗?为什么?
4.有人说,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和模式引入公共部门是很难的,因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存在很大的差异。
你认同吗?为什么?
5.有人说,人力资源是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脑力和心力的总和,你认同吗?为什么?
6.有人说,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是同一概念,不存在实质区别,你认同吗?为什么?
二、简答题
1.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类型及其作用。
2.简述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谈谈对人力资源建设的启示。
三、论述题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的报告中,全面阐述了自十七大以来我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客观总结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科学指出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未来前景。
《报告》中谈反腐败,高屋建瓴、切中要害、态度坚决,特别是提出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建设新目标,前景令人振奋,更让人充满希望和期待。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与政治清明,三者相辅相成。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是实现政治清明的前提和基础,反过来,唯有清明政治的根本机制、体制,才会造就清正干部,打造清廉政府。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公共行政学和人力资源的相关知识,评析“官员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战略构想。
高三政治经济学常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政治经济学常识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
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是()A.4元B.8元C.400元D.200元【答案】C【解析】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那么一个工人一天创造的剩余价值为:8*2-8=8元;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是50*8=400元,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剩余价值的计算2.(8分)【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老字号”和其他餐饮形态一样,都是社会性的、受价值规律约束的经济实体。
“老字号”如果一味倚老卖老,不思进取,它的无形资产就会慢慢贬值,甚至被社会无情淘汰。
运用经济学常识中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论证上述观点的合理性。
(8分)【答案】(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对所有市场主体具有制约作用。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才能提高企业效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老字号”如果不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品牌优势会逐渐减弱,在市场竞争中终将被淘汰。
【解析】本题以“老字号”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论证题,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的考查。
本题从经济学常识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的角度考查,需要展开其相关的知识点,即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对所有市场主体具有制约作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才能提高企业效益。
【考点】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3.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之所以属于流动资本是因为()A.它和其他流动资本一样,会转移价值B.它和其他流动资本一样,会创造新价值C.它是可变的,会带剩余价值D.它的价值周转方式和流动资本的其他部分相同【答案】D【解析】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政治经济学课件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经济危机和周期性
波动
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内在的不稳定 性和周期性波动,导致经济危机 和资源浪费。
社会不平等和两极
分化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加剧了社会财 富的不平等分配,导致贫富差距 扩大和社会两极分化。
环境破坏和资源枯
竭
资本主义经济追求短期利润最大 化,往往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 持续利用。
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与特征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生产资料和资本集中在少数人 手中,形成垄断和寡头。
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
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细 胞,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 段。
本质
以私有制为基础,追求利润最 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雇佣劳动制度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成 为雇佣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 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在资本主 义社会,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 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级革命是推翻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01
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列宁和斯大林的发展 列宁和斯大林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帝国主义论、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劳动价值论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是价 值的唯一源泉。
剩余价值论
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取剩余价值,实现 资本增殖。
福利国家的变迁_政治学视角下的解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 ormal University2009年第2期(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总第187期)专题研究福利国家的变迁———政治学视角下的解析 杨山鸽摘 要: 福利一直以来主要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探讨了前福利国家、福利国家以及后福利国家三个时期的福利体制中社会、国家、市场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角色和相互关系的变迁,分析了不同时期福利国家的形态。
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将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前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后福利国家;社会;市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图分类号:D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9)02-0132-09收稿日期:2008203226作者简介:杨山鸽,女,河南延津县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系讲师,法学博士。
(北京 100089) 西方主要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纷纷建成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的形成导致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干预,以特别显著的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随着福利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危机,各国纷纷进行了改革,福利国家的转型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它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
西方主要福利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将为我国制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社会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福利一直以来主要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本文试图从政治学的视角来分析前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和后福利国家三个时期中国家与社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迁。
其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变化可分为不干预———全面干预———减少干预三个阶段;在福利国家的发展中,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的过程,呈现出从相对分离、相互依赖到改革和加强地方政府作用的特点;在福利国家遭遇危机之后,社会和市场在福利提供中的作用得以增强。
一、前福利国家时代的福利提供与国家的关系 作为一种国家形态,福利国家意味着对社会的重建。
经济理论中的福利国家

经济理论中的福利国家本文旨在探讨经济理论中福利国家这一主题。
我们将首先明确福利国家的定义,然后搜索并整理相关关键词。
接着,我们将分段并以逻辑性方式展开文章,每个段落从不同角度探讨主题。
最后,我们将引用权威资料来支持观点,并得出结论。
一、福利国家的定义与模式福利国家是指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手段,为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健、教育和住房等福利服务的国家形态。
福利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全民基本福利,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提高社会整体福祉。
福利国家的模式多种多样,包括贝弗里奇模式、俾斯麦模式、美国模式等。
这些模式在提供福利的方式、覆盖范围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贝弗里奇模式主张通过全面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民福利,而美国模式则更注重市场机制和个人责任。
二、福利国家的优点福利国家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福利国家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平性和包容性,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其次,福利国家能够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减少失业现象,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福利国家还为公民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生活保障,有助于提高国民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三、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然而,福利国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福利国家的成本较高,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来实现全民福利。
这可能导致政府债务的积累和财政赤字的增加。
其次,福利国家可能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和活力,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就业机会减少。
此外,福利国家也可能出现社会保障制度滥用和腐败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四、权威资料与观点引用针对福利国家的优点和挑战,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米德在其著作《社会公正与经济增长》中指出,福利国家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实现社会公正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他主张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等手段,为贫困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教育等福利服务,同时鼓励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创新。
政治经济学--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中文名称:福利国家英文名称:welfare state定义:由国家提供公益事业和救济保险等福利的国家。
相关书籍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次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
在施瓦茨的《美国法律史》一书中,福利国家是指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历史阶段。
福利国家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
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加总。
社会保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出现了,但是却没有人会把最先推行了社会保险制度的“铁血首相”俾斯麦称为“福利首相”。
希特勒曾经为了发动侵略战争而大搞民族社会主义,当然也不会有人认为,那种口称“人民国家”,实则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第三帝国”就是“福利帝国”。
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实行社会政策,这些政策彼此之间相差万里,所以不能说实行某种社会政策的政府都是“福利政府”,它们所代表的国家都是“福利国家”。
概念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而社会福利则是社会学概念。
福利本身更是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环境是国家决策的条件和基础,而社会福利则是国家决策的结果。
理论起源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福利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个报告主张的社会福利可以被概括为“3U”思想: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论其职业为何,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统一性原则(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均一性原则(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
由来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孕育了世界大战,但也催生了英国的“人民预算”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2014年北大行政管理专业专业课考研真题解析及出题老师的介绍

1 / 9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育明教育官方网址: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专业课考研重点2014年考研复试保过班正式启动,9800元保过,不过全退比较政治经济学第一部分(选择一题回答)1、简述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这两个领域的区别与联系。
2、为什么理论是不完善的?理论的作用是什么?第二部分(选择一题回答)1、为什么在现代国家和市场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2、简析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第三部分(选择一题回答)1、在四大范式中选择三个范式简单比较它们对政治经济关系的看法。
2、用不同的理论视角简析国际经济合作的可能性。
第四部分(选择一题回答)1、为什么一个霸主支撑下的国际金融体系不可避免的会面临衰落?2、全球化是不是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什么?第五部分(选择一题回答)1、简析资本主义的多样性。
2、根据转型国家的经验简析民主化与经济改革的关系。
1.自由市场式经济和协作市场式经济哪个更适应全球化2.简述后发展国家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俄罗斯转型初期为什么国家自主性降低了,国家能力却没有提高?2 / 9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育明教育官方网址: 2.中国既是转型国家又是后发展国家,二者有没有矛盾1.用双重运动解释嵌入性自由主义2.解释英国汇率体系下为什么有通货紧缩的趋势1.区域化对维持国家在国际层次上的重要性有利还是有弊2.为什么有的国家在军事竞争中经济发展起来了,有的却没有1.新葛兰西主义和建构主义同样都是关于理念的,二者有什么区别?2.新制度主义和女性主义都是对主流的挑战,为什么前者被主流容纳了,后者却没有第一组1、比较英国体系自由主义和嵌入性自由主义实践2、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三大传统理论分析国际投资的不同第二组1、为什么一战前的英国和二战后的美国都面临着发展国内经济和维持国际金融体系的矛盾2、什么政治经济环境造成了长期债务危机和短期金融动荡第三组1、为什么说全球化并非不可逆转2、为什么拉美区域化不如西欧稳定第四组。
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教案-2024鲜版

科技创新与产业 升级
分析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 推动作用,探讨科技创新与 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
人才培养与激励 机制
强调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中 的重要性,提出人才培养和 激励机制的完善建议。
创新环境营造与 政策保障
分析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的 影响,阐述政府在营造创新 环境、提供政策保障方面的 作用。
2024/3/28
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教案
2024/3/28
1
目
CONTENCT
录
2024/3/28
•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分析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 • 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应用前景展
望 • 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技巧分享 • 政治经济学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构
建
2
0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3/28
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方式。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商品的价值 和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如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周期性爆发和社会问题的不断加剧。
2024/3/28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分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提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 措施。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
探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举措, 包括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等。
16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分析
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的内涵与目标
解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概 念,明确其在国家发展全局 中的核心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国家的生产系统
美国自由市场(free market)体系 日本发展型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
体系 德国“社会市场”(social market)体系 欧洲小国的民主统合主义(democratic
表3:西方国家社会开支的增长
社会开支占国内总产值的 百分比开始高于三的年份
1923 1920 1921 1923 1900 1905 1905 1908 1917 1905 1926 1926 到1900 1922 1911 1921 1920
社会开支占国内总产值的百 分比开始高于五的年份 1933 1934 1931 1940 1915 1920 1920 1918 1926 1921 1947 1932 1920 1932 1920 1931 1931
统合主义体制(corporatist regime) 自由主义体制(liberal regime) 社会民主主义体制(social-democratic
regime)
福利国家的起源
福利政策起源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意志帝国在首 相俾斯麦(Bismarck)治下分别于1882年、1884年和 1889年颁布法令,对工人的病、老、工伤等实行强制 性保险,欧洲其他国家如丹麦、比利时和瑞士等相继 效仿 。
以结构、职能为中心的解释
“工业化的逻辑”(the logic of industrialism) “资本主义的逻辑”(the logic of capitalism) “民主制度的逻辑” (the logic of democratic
institutionalism)
以政治运作为中心的解释 :阶级力量、政党、 政治家等政治行为者(political agents)在福 利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的决定性作用。
健康保险
1894 1929 1898 1886 1883 1911 1911 1892 1909 1891 1963 1888 1911 1945 1938 1971
-
老年保险
1900 1913 1895 1898 1889 1908 1908 1891 1936 1913 1937 1927 1946 1909 1898 1927 1935
探讨福利国家起源的三个衡量标准: 第一个是社会保险开始实施的时间; 第二个标准是从公共福利到公民权的延伸,推动福利
的目的逐渐从保持社会安定转到促进公民的社会、政 治权利; 第三个判断福利国家起源的标准是社会开支的增长, 高社会开支(即福利开支)是福利国家的主要特征。
比利时 荷兰 法国
corporatism)体系
经济挑战与调整
经济调整的基础:国家-社会关系 国家、商业集团、劳工集团的互动
日本模式的危机 发展到前沿的“烦恼” “瞻前顾后”的改革 启示:发展与创新
总结
双重运动与福利国家 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多样性(varieties of
capitalism)
第三,保证所有公民享有能够提供的最好的社 会服务,提供服务的对象和所商定的一定服务 范围不以公民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归属而定。
福利国家的内涵
市场、社会与国家 非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 非阶层化(de-stratification) 福利(welfare)
福利国家的类型
意大利 德国
爱尔兰 英国 丹麦 挪威 瑞典 芬兰
奥地利 瑞士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加拿大
美国
表1:西方国家社会保险的最早实施时间(年)
工伤保险
1903 1901 1898 1898 1871 1897 1897 1898 1894 1901 1895 1887 1881 1902 1900 1930 1930
所有公民获得选举权时间
1948 1922 1945 1946 1919 1923 1928 1918 1915 1921 1907 1919 1971 1902* 1893** 1920 1920
比利时 荷兰 法国 意大利 德国 爱尔兰 英国 丹麦 挪威 瑞典 芬兰 奥地利 瑞士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 美国
福利国家的概念(2)
定义3:福利国家是那些直接运用有组织的力 量(通过政治运作和行政手段)对市场力量的 运作进行以下三个方面修正的国家:
第一,保证个人和家庭一定的基本收入,而不 以他们的工作和财产的市场价值为决定因素;
第二,控制“社会偶然事故”(social contingencies)(如病、老、失业等)给个人 和家庭带来的不安全性的范围;
失业保险
1920 1916 1905 1919 1927 1911 1911 1907 1906 1934 1917 1920 1924 1945 1938 1940 1935
家庭津贴
1930 1940 1932 1936 1954 1944 1945 1952 1946 1947 1948 1921 1952 1941 1926 1944
表4:主要发达国家社会开支占国内总产值的百分比(%)
加拿大 法国 西德 意大利 日本 英国 美国 权重平均值
1960
11.2 14.4 17.1 13.7 7.6 12.4 9.9 12.3
1975
20.1 26.3 27.8 20.6 19.7 19.6 18.7 21.9
对福利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解释
福利国家的政治经济分析
《政治经济导论》第十四周
福利国家的概念(1)
出处: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 定义1:那些把保证其公民一些基本的福
利作为责任的国家 。 定义2:福利国家包含一系列将货币和必
须物品、服务分配给公民的制度和政策, 而这个分配不建立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上 。
-
表2:西方国家公民获得选举权的时间(年)
比利时 荷兰 法国 意大利 德国 爱尔兰 英国 丹麦 挪威 瑞典 芬兰 奥地利 瑞士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加拿大 美国
* 含有很强的限制。 ** 主要局限于欧洲人/白人。
男性公民获得选举权时间
1894 1918 1848 1913 1871 1918 1918 1849* 1900 1909 1907 1907 1848 1902* 1879** 1920 1860**
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
福利的需求和供给的矛盾 所谓“冲向谷底的竞赛”(race to the
bottom) 福利国家的新政治(the new politics of
the welfare state) 对社会民主体制的反思 :“第三条道路”
(the third way)
关于福利国家 形成和发展的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