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地理 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件: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一
二
知识架构
知识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应用
思路分析:第(1)题,据图可知,①②③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南移,对 北半球而言是冬季。第(2)题,①带是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③带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在其控制下,气候温暖湿润,该风为西 北风。第(3)题,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的, 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关系密切。 答案:(1)D (2)B (3)C
一
二
知识架构
知识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应用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1.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球面上运动且地球不自转,在单一的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的闭合环流圈。
一
二
知识架构
知识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应用
2.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 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副热带高气压 地转偏向力迫使气流下沉,动力原因 带
一
二
知识架构
知识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应用
气压带或风带 性质与成因 东北信风 干热,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 向右偏转
赤道低气压带 终年受热,气流上升,热力原因
一
二
知识架构
知识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应用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引起气压 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
一
二
知识架构
知识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应用
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件(12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1-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1.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及意义。 2.识记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及分布。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3-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知识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季节移动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如果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则极地与赤道 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北半球的热力环流分布情况如右图所示。
-4-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如果考虑地转偏向力,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大气在气压梯度力和地 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 会形成全球性三圈环流, 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12-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3)关于②③带的正确叙述是( ) A.受②影响,终年多雨 B.受②影响,终年干冷 C.受③影响,终年干燥 D.受③影响,终年温和多雨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②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位置偏向 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第(2)题,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 气候炎热干燥。第(3)题,③为西风带,受其控制的地区,气候温和多 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干燥天气。 答案:(1)B (2)A (3)D Nhomakorabea-13-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4-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1-
-1-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1.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及意义。 2.识记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及分布。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3-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知识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季节移动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如果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则极地与赤道 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北半球的热力环流分布情况如右图所示。
-4-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如果考虑地转偏向力,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大气在气压梯度力和地 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 会形成全球性三圈环流, 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12-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3)关于②③带的正确叙述是( ) A.受②影响,终年多雨 B.受②影响,终年干冷 C.受③影响,终年干燥 D.受③影响,终年温和多雨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②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位置偏向 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第(2)题,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 气候炎热干燥。第(3)题,③为西风带,受其控制的地区,气候温和多 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干燥天气。 答案:(1)B (2)A (3)D Nhomakorabea-13-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4-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1-
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的回归运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8.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 (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 (4)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_(季节)。
(3)结合材料二,麦哲伦航行过程中,③④⑤分别借助了什么风带?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马纬度”地处纬度30°,常年受副热带高 压控制所以形成无风带;而南北纬60°海区常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所以也形成无风带。第(2)题,“贸易风”在“马纬度”和赤道之间,所以 “贸易风”应该是低纬度信风,在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 除此之外地球上还有中纬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第(3)题,由图可知③借助 了东南信风,④借助了东北信风,⑤借助了东南信风。
【解析】4选B,5选A。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位于30°N附近,应为北 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D带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应为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7.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解析】6选A,7选D。由图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 带,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燥。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故日期 可能是12月22日前后。
【规律方法】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季节移动的分析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移动时,要注意季节的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 射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春分和秋分时, 赤道低气压带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8.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 (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 (4)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_(季节)。
(3)结合材料二,麦哲伦航行过程中,③④⑤分别借助了什么风带?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马纬度”地处纬度30°,常年受副热带高 压控制所以形成无风带;而南北纬60°海区常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所以也形成无风带。第(2)题,“贸易风”在“马纬度”和赤道之间,所以 “贸易风”应该是低纬度信风,在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 除此之外地球上还有中纬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第(3)题,由图可知③借助 了东南信风,④借助了东北信风,⑤借助了东南信风。
【解析】4选B,5选A。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位于30°N附近,应为北 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D带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应为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7.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解析】6选A,7选D。由图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 带,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燥。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故日期 可能是12月22日前后。
【规律方法】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季节移动的分析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移动时,要注意季节的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 射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春分和秋分时, 赤道低气压带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一 新人教版必修1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和雨期长 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北、西 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 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 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 熟。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 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 主,其次使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 等。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 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 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严寒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完成教材P40活动
气候类型
4 2 1
3
气候类型的判断
以“温”定带
终年高温:热带 冷季最低温高于零度: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冷季最低温低于零度:温带
地球表面均匀的情况下: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北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中
南 纬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副极地低压
高压 低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副极地低压
低压 高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 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共34张PPT)

极地高气压带
爬 升 6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上 升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向
0°
二、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成因和意义 2、单圈环流的形成——全球性的热力环流 (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3、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思考:在热力环流的原理中,引起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什么?
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 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大气环流会驱使大气不断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一、单圈环流
低压
假设:
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地球不自转 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三、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春分日-夏至日)
90 极地高压带 °
二、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应用闯一关]
3、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D)
二、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应用闯一关]
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图例所示的气 压带名称是( B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 风带在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目录
1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2.2气压带和风带(1)(共19张PPT)

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 和 副热带高气压带 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
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 因形成的。
课堂小结寻规律
形成降水的条件是 空气在运动过程中 遇冷。那么,在这 些气压带风带里, 哪些会形成降雨呢?
赤道低气压,副 极地低气压带和 盛行西风带控制 地区会形成降水, 较为湿润。
。
b、e
d、f
b.中纬环流_____和高纬环流______:B向高
纬度流西出南的风气流在地砖盛偏行向西力风的带作用下偏
转极成_地__高__气__压,带称为I____________;它与 D______________向低纬流动极并地受东地风转带偏
向力影响形成的东北风,即J___________
气流副相极遇地之低后气上压升带,在近地面形成了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在此 堆积下沉
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北纬30度
a.低纬环流_a_、__d_:在赤道附近,近地面受热
气流上升形成A__赤__道__气__压__带____,并在 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副B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 。A与B之间的近地面形成东H_北__信__风__带_____
2.写出A、B、C风带名称。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地东风带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__阳__直__射__点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副极地低气压带 和 副热带高气压带 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
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 因形成的。
课堂小结寻规律
形成降水的条件是 空气在运动过程中 遇冷。那么,在这 些气压带风带里, 哪些会形成降雨呢?
赤道低气压,副 极地低气压带和 盛行西风带控制 地区会形成降水, 较为湿润。
。
b、e
d、f
b.中纬环流_____和高纬环流______:B向高
纬度流西出南的风气流在地砖盛偏行向西力风的带作用下偏
转极成_地__高__气__压,带称为I____________;它与 D______________向低纬流动极并地受东地风转带偏
向力影响形成的东北风,即J___________
气流副相极遇地之低后气上压升带,在近地面形成了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在此 堆积下沉
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北纬30度
a.低纬环流_a_、__d_:在赤道附近,近地面受热
气流上升形成A__赤__道__气__压__带____,并在 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副B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 。A与B之间的近地面形成东H_北__信__风__带_____
2.写出A、B、C风带名称。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地东风带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__阳__直__射__点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

点。
02
极地高气压带
由于空气下沉,温度较低,因此该地区多为极地气候,具有寒冷特点。
03
西风带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的空气,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
形成西风,带来较暖和的气候。因此,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温度较为温
和。
对季风气候的影响
季风的形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压和风向出现季 节性变化,从而形成季风气候。
在地球表面由气压差异引起的空 气流动,表现为风向和风速的规 律分布。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
由于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不同纬 度地区受到太阳辐射的热量分布不均 ,进而形成气压带。
地球公转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不同地区之间 的大气流动,包括热力环流和动力环 流,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变化产 生重要影响。
随季节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影响,气 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会随季节变化
而移动。
受太阳辐射影响
太阳辐射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 间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地转偏向力导致风向发生改变,从 而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
0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
由于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 大量降水。因此,赤道附近的热
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深入研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机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探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中,各种物理过程的作用机 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探索气压带和风带的动态变化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研究气压带和风带的长期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对全球气候 变化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共18张PPT)

66°34´S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的规律(北半球)
66°34´N
夏
季
气压带和风带
北
23°26´N
移
0°
冬 23°26´S 季
南 移
66°34´S
小结:
1、假设一: 单圈环流 地表均一、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假设二:三圈环流 地表均一、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直射赤道) 3、假设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地表均一、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条件更换为: 考虑地表海陆性质的差异、自转和公转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 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
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假设三:地表性质均一
考虑地球自转 考虑太阳不只直射赤道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结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66°34´N
气压带和风带
23°26´N 0° 23°26´S
A、赤道地区上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分别指南北两极 B、南北纬30°附近上空,空气堆积下沉 C、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D、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
4.关于高纬环流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地附近有上升气流 B. 60°纬度附近有下沉气流 C. 近地面形成极地东风带 D. 高空中形成极地东风带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假设一: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自转 太阳直射赤道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结论:单圈环流
北极 高压
赤道 低压
低压 赤道
高压 南极
假设二: 地表性质均一
太阳直射赤道 考虑地球自转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的规律(北半球)
66°34´N
夏
季
气压带和风带
北
23°26´N
移
0°
冬 23°26´S 季
南 移
66°34´S
小结:
1、假设一: 单圈环流 地表均一、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假设二:三圈环流 地表均一、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直射赤道) 3、假设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地表均一、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条件更换为: 考虑地表海陆性质的差异、自转和公转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 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
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假设三:地表性质均一
考虑地球自转 考虑太阳不只直射赤道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结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66°34´N
气压带和风带
23°26´N 0° 23°26´S
A、赤道地区上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分别指南北两极 B、南北纬30°附近上空,空气堆积下沉 C、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D、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
4.关于高纬环流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地附近有上升气流 B. 60°纬度附近有下沉气流 C. 近地面形成极地东风带 D. 高空中形成极地东风带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假设一: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自转 太阳直射赤道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结论:单圈环流
北极 高压
赤道 低压
低压 赤道
高压 南极
假设二: 地表性质均一
太阳直射赤道 考虑地球自转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下面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压带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C.全球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解析】选B。全球气压带具有高低相间分布的特征,其中的低压带气流 都呈现上升状态,并伴有阴雨天气,而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气 压带的形成原因有热力和动力两种,所以并不一定热的地方都形成低气压, 冷的地方都形成高气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由图中的各气压 带分布的纬度可知,A为赤道低气压带,B是副热带高气压带,C为副极地 低气压带,D是极地高气压带。由图上可以看出,此时赤道低气压带全部 在赤道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的位臵移至一年中的最南部,正值北半球 的冬季。
答案:(1)
(2)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见上图 (4)冬季
6.以下各项的一组风带中,风向相同的有( ) A.南半球的信风带与北半球的信风带 B.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C.南半球的信风带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D.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与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 【解析】选C。全球共有六个风带,其中相同半球的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的风向都是相同的,而与中纬西风带风向是相反的。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半球。由图中可以
看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所以该图是北极上空的俯视图。图例所示的 气压带位于30°N附近,应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P风带为北半球 西风带,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北半球是西南风, 在南半球是西北风。 【规范解答】(1)B (2)B
(2)中高纬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 向力影响下,风向偏转成西南风,又叫盛行西风;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 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与极地 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西风气流被抬升,形成上升气流,致 使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 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从而形成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如果下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G处因遇冷形成高压
【解析】选B。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中,近地面气流上升的H处为赤道低 气压带,气流上升后到达高空E处向极地方向运动,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 下,在30°纬线附近F处偏转为高空西风,后堆积下沉形成G处的副热带高 气压带,在近地面处又形成了由G流向H处的信风带,其方向大致为偏东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绘制技巧 (1)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位臵,根 据七个气压带高低气压相间分布的规律,进行绘制。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 可以画出近地面的六个风带。
判断大气环流的方法 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征是判断某种大气运动是不是属于大气环流的主要依 据。具有全球性、长期性和规律性的大气运动属于大气环流,即空间分布 范围广(跨大洲、大洋)、变化周期长、运动特征明显具有稳定性的大气运 动形式,属于大气环流,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反之,空间分布范围 有限,运动变化周期短或无一定变化周期,都不是大气环流,如海陆风、 山谷风、城市风、气旋和反气旋等。
1.受信风影响的地区不总是干旱 风是湿润还是干燥,主要是看风从哪里吹来。信风在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 向赤道低气压带的过程中,由于是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 水汽不易凝结,在其影响下气候一般比较干旱,但是如果信风在经过海域 增温增湿后,在迎风坡也能形成大量降水。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 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等受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形成了热带 雨林气候。从陆地上吹来的风是比较干燥的,如形成热带草原的信风。
1.能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并 学会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分布、移动规律。 2.六个风带的风向。
1.假设地球是均匀的球体,且地球不自转,请思考赤道和极地之间会形成 怎样的大气环流。 提示:如下图所示,形成单圈闭合环流。
2.高压都是冷却下沉,低压都是受热膨胀上升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近地面七个气压带中赤道低气压带是受热膨胀上升, 极地高气压带是冷却收缩下沉,可以看做是热力原因;而副极地低气压带 则是因为冷暖气流相遇,受极锋影响,气流被迫抬升形成;副热带高气压 带是因为南北纬30°附近上空气流堆积被迫下沉形成,可以看做是动力原 因。
【解析】结合图中纬度数可以判断A为赤道低气压带;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为极地高气压带。其中A、D是因为受热不均引起的, B、C则是因为动力作用引起的。A、C两处气流上升,降水较多,A多对流 雨,C多锋面雨。A为南半球的信风带,为东南风;b为西风带,为西北风。 答案:(1)√ (2)× (3)√ (4)×
【解析】选B。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确定冰岛位于北大西洋极圈附近,从而 知道所处气压带和风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
下图为北半球夏季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4、 5题。
4.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5.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带风向的是( )
4.(2011· 贵州高一检测)下列四副图中正确反映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两侧 大气运动的是( )
【解析】选D。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侧应为西南风,南侧为东北信风, 故选D。
5.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北风 【解析】选A。60°附近冷暖空气相遇形成极锋。①气流被抬升,所以应 该为暖而轻的暖空气,②为冷空气,应该为来自于高纬度的极地东风,所 以甲地纬度较低,为30°N附近,乙地为90°N。
3.结合地球上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试分析地球上多雨带和少雨带的分 布地区。 提示: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 因此南北纬90°附近和南北纬30°附近形成少雨带;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 地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因此南北纬60°附近和赤 道地区形成多雨带。
3.(2010· 江苏地理)2010年3月以来, 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 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 蒙受重大损失。右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运动 (1)概念 (2)意义 2.三圈环流
(1)低纬度环流
(2)中纬度环流 (3)高纬度环流 3.气压带和风带 (1)分布 (2)季节移动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 回答(1)、(2)题。
(1)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中信息,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 打“√”,错误的打“×”。
(1)图中字母A表示赤道低气压带,D表示极地高气压带,两者都是因为受热 不均造成的( ) (2)图中字母B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C表示副极地低气压带,两者都是因为 受热不均造成的( ) (3)图中A、C两处气流上升,降水较多,其中A处多对流雨,C处多锋面雨( ) (4)图中a为东南风,b为西南风( )
【解析】4选B,5选A。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位于30°N附近,应为北半 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D带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应 为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7.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解析】6选A,7选D。由图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燥。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故日期可能 是12月22日前后。
【规律方法】气压带和风带位臵季节移动的分析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臵移动时,要注意季节的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臵: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臵偏北;太阳直 射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臵偏南。春分和秋分时, 赤道低气压带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2.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 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结合教材P34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以 北半球为例探讨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
(1)低纬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赤道上空大气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到北纬30°附近上空 时,风向偏转成西风,不能继续北进。从赤道源源不断流来的空气,在北 纬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 高气压带。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偏转成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从而在赤道与30°N之 间形成低纬度环流圈。
2.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解析】选C。从题干中可知,甲地纬度较乙地低,且该大气环流为南半 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所以,图中从甲地向乙地的空气运动,应是从低纬 流向高纬,故应为西风带。因此,该环流应为中纬环流, 近地面风向应 为西北风,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