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

《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在某种意义上,使虚构的东西看起来真实,可能被看做是一切艺术中最伟大、最高级的艺术。
”①《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乃全剧的高潮部分,所有的戏剧冲突最后都集中在这场戏里。
作者别具艺术匠心,精心安排情节,故事充满悬念,十分紧张,环环相扣,使人深为吸引。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们不难认识到:“冲突是否合理、是否紧张有序往往衡量着一部戏的精彩与否。
”②双方的矛盾是逐渐积淀起来的。
安东尼奥向来不喜欢放高利贷者,贱视夏洛克,并当众辱骂过夏洛克,并且借钱给别人从不收取利息,这就对犹太人夏洛克放债敛利的生意构成威胁,损害了其利益。
夏洛克不断窥测时机,冀图报复。
青年巴萨尼奥为了向鲍西娅求婚而向好友安东尼奥借钱。
但此时安东尼奥的海上投资并未收回,手中拮据,他无奈之际决定向夏洛克借三千块钱。
夏洛克规定如果安东尼奥不能如期还款,就要从他身上割下一磅肉。
夏洛克要安东尼奥立下契约时说“只要威尼斯没有他,生意买卖全凭我一句话了”,就已经暗藏杀机。
当得知安东尼奥的商船在海上失事,投资无法收回时,夏洛克窃喜,遂找安东尼奥讨债。
矛盾骤然尖锐起来。
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恩怨由来已久,而且事出有因。
安东尼奥是16 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经商有道,有巨舸从事海外贸易,生意网点遍布各地。
他又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仗义疏财,重视友情。
而夏洛克却代表原始资本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形象,在安东尼奥看来,此人老于世故,唯利是图,凶残冷酷。
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恩怨也与宗教矛盾有关。
安东尼奥是一个基督教徒,夏洛克是犹太人,而基督教徒和犹太人互相视对方为“异教徒”,势不两立。
双方的矛盾只能对簿公堂了。
夏洛克因为与安东尼奥积怨太深,在复仇心理驱使下,他有着“铁石一样的心肠”,变得十分固执,随你舌灿莲花,他就是油盐不进。
威尼斯公爵立足于调解,曾一再劝告夏洛克作一些让步,“显出你的仁慈恻隐来”,希望夏洛克作出“温和的回答”,诱使夏洛克“不但愿意放弃这一种处罚,而且因为受到良心上的感动,说不定还会豁免他一部分的欠款”。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从戏剧艺术诞生时起,剧作家就用多种方式表现人所面临的各种矛盾。戏剧冲突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都有不同。人们可以感受到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某些本质方面。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一出好戏,有了好的戏剧冲突,就有了精彩的剧情,也成就了独特的人物形象,因此,鉴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冲突在鉴赏时我们只有把握剧中的矛盾冲突,才能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从而全面准确地分析戏剧人物的典型性格。
表现方式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淡定重要手段。
1外部冲突。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
2内部冲突。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3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
戏剧冲突与戏剧动作
1,戏剧冲突的本源:作为生命体的戏剧。①戏剧人类学认为:戏剧不仅仅只是审美,它被人类创造出来时,首先是为了自己生命的需要②人类的情感要表达、要宣泄,也就需要艺术。这也是一种生命的需要。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动作是运动的表现形式。动作通过符号的形式体现出来:①形体;②语言;③情感。(人类文化的两大符号系统:一,语言、文字;二,艺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对立的动作即构成冲突。
在当代戏剧中,有人提出用“抵触”取代“冲突”的主张。所谓“抵触”,指的是某一人物在处理同其他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时,并不采取断然对抗的行动,而是采取和平的方式,如退让、妥协、容忍等,因而就使矛盾不爆发为冲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冲突只是矛盾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并不是唯一的形态,因此,提醒剧作家注意“抵触”这种形态,有助于表现各种矛盾发展的复杂多样性。
萧伯纳的戏剧名言

萧伯纳的戏剧名言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萧伯纳的戏剧名言,欢迎阅读。
萧伯纳的戏剧名言戏剧应该是思想的工厂,良心的提示者,社会品德的说明人,驱逐绝望和沉闷的武器,歌颂人类上进的庙堂。
出处:《萧伯纳的戏剧理论》在新的剧本中,戏剧通过一些不安定的理想与另一些不安定的理想之间的冲突而产生,而不是通过庸俗的爱情、贪婪、慷慨、怨恨、野心、误解、怪诞行为之类不提出任何道德问题的东西。
出处:《萧伯纳的戏剧理论》如果仅仅“为艺术”,那我是连写一句话的劳力也不肯花的。
出处:《萧伯纳的戏剧理论》如果这问题不能引起兴趣,或是陈腐的,或处理不当,或显然是假造的,那么剧本也就是坏的;如果问题重要、新鲜、富于说服力,或至少叫人感到不安,则剧本就是好的。
出处:《萧伯纳的戏剧理论》戏剧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教育与宣传。
出处:《萧伯纳的戏剧理论》“为艺术而艺术”,这口号实行起来就变成:“为金钱而成功”。
出处:《萧伯纳的戏剧理论》新的思想造成新的技巧,犹如流水造成河道一般。
出处:《萧伯纳的戏剧理论》伟大的艺术的产生从来不是为了艺术本身。
出处:《萧伯纳的戏剧理论》一切以真诚的态度讨论人类问题的戏剧都会“伤害一种荒谬可笑的骄傲自满;而这种荒谬可笑的骄傲自满是应该由传奇小说去阿谀奉承的”出处:《萧伯纳传》始终有一些东西在后面;我并不感觉到这些东西的存在,可是它最后却成为整个创作的真正主题。
出处:《萧伯纳传》戏剧家写戏剧的目的不是要让被奉承的观众观看一场巧妙有趣的、只供消遣的文娱表演来消磨时光,而是使观众感到内疚,感到问心有愧。
出处:《萧伯纳的戏剧理论及其实践》没有说教的必要就不可能产生艺术。
出处:《萧伯纳的戏剧理论及其实践》一个具有思想和生命力的剧本是本身独自构成的。
那种由没有思想的戏剧技术员写成的“结构谨严剧”是一个显眼的、没有婴儿的摇篮,这个摇篮由于是空虚的,没有生命的,因此终于变得和去年的帽子那样陈旧过时。
戏剧理论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说“戏剧乃一剧之本”?你对这种说法怎么看?答:剧本是戏剧发生之后才有的产物,它是演出的一种记录本,或者只是戏剧排演的一句,剧本发展到第四个阶段,导演成为戏剧的决定性因素,由剧作家的核心地位为导演所取代,说明剧本的一元性已经动摇,而进入多元化的舞台重构阶段,由此看来,以剧本作为戏剧的根本,即所谓的剧本乃一剧之本的观念虽然由来已久且广有影响,其实却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戏剧观念。
2、分析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①大多数戏剧都离不开戏剧冲突,戏剧冲突行动通常都是在把握各种戏剧线索的的基础上来加以组织的,剧情发展也随着各种矛盾冲突的展开和解决走向终点②事实上,戏剧艺术并非在诞生之初就依赖于冲突,亚里士多德强调事件是悲剧六要素之一的时候。
并没有将头身尾这三段式划分原则明确归结为戏剧冲突,欧洲18世纪中期之前,无论是文艺复兴戏剧还是古典主义都没有明确地论述过冲突在戏剧中的作用。
③在戏剧形式上,荒诞派不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相互关系,不强调戏剧剧情的故事情节,不要求在舞台上展开尖锐的矛盾冲突。
3、戏剧情境的品类:①莎士比亚戏剧的情景设置,不注重环境,在情节环境中表现人物关系和情节背景②易仆生、契柯夫戏剧情景环境设置,注重人物关系和环境,但介绍简略。
③中国话剧的情景设置注重人物关系和环境,有极其细致的介绍如《龙须沟》④中国戏曲的情景设置以自报家门的形式介绍人物关系和人生境况。
4、冲突率:冲突不仅在戏剧中普遍存在,而且被视为戏剧表现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种所谓戏剧表现的“冲突率”,所谓冲突率就是指以冲突为核心的创作规律。
5、剧场—综合性艺术:剧场,原本是指戏剧的演出场所,是戏剧艺术得以体现的具体的物质载体,既包括演员的表演区,也包括观众的观赏区,剧场的意义是指舞台上下所有艺术形式的综合表现,既为表演艺术提供了直接展示的场所,也为戏剧作家提供了呈现人生感悟的机会,它既包括舞台设计、道具、灯光、音响、动作与服装等,更包括台上与台下的互动关系。
戏剧冲突相关知识点总结

戏剧冲突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戏剧冲突的概念戏剧冲突是指在戏剧作品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矛盾、利益冲突、情感冲突等因素所引发的矛盾冲突。
它是戏剧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作品。
戏剧冲突的产生是由于人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引发了各种冲突。
冲突的存在使得戏剧更加生动、丰富多彩,也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产生对人物和故事的情感投入。
因此,戏剧冲突在戏剧作品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二、戏剧冲突的分类1. 内在冲突和外在冲突内在冲突是指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纠结,通常表现为人物内心对自己的选择、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挣扎。
外在冲突则是指人物之间因为利益、观念等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
在戏剧中,内在冲突和外在冲突往往交织在一起,突显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2. 人物冲突和环境冲突人物冲突是指在戏剧中,人物之间因为个人利益、感情、性格等方面的矛盾而产生的冲突,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朋友之间的矛盾等。
环境冲突则是指人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例如社会制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矛盾。
3. 物理冲突和精神冲突物理冲突是指在戏剧中人物之间因为利益、地位、权力等方面的矛盾而引发的身体上的冲突,例如打斗、争斗等。
精神冲突则是指人物内心对自我的挣扎和矛盾,通常表现为情感的纠结、道德的挣扎等。
三、戏剧冲突的作用1. 推动剧情发展戏剧冲突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
冲突的存在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样化,增加了观众的观赏和阅读的兴趣,也使得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2. 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戏剧冲突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有效手段,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特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3. 引发观众共鸣戏剧冲突的存在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入,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同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加深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情感联系。
4. 扩大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戏剧冲突通过对人物和故事的矛盾冲突的展现,扩大了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使得作品更加丰富、深刻,也加深了对人性、社会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1.1 知识点——把握戏剧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父归(节选)
[日本]菊池宽
(因篇幅限制,此处省略文章正文部分内容) 1.贤一郎说:“我们根本没有父亲!”这句话的潜 台词是什么?(4分) 2.请简要分析舞台说明“色厉内荏地”的作用。 (4分) 3.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请简要概括。(4分) 4.结尾部分贤一郎的转变是否显得突然?请结合剧 情进行探究。(6分)
习惯、教养、兴趣和爱好等特点的语言。
把握戏剧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知识点解析】
B、通过富有动作性的语言,揭示人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心活动。
人物的动作有外在的和内在的。所谓外在的动作是指人物外表 的声容笑貌、神态举止;所谓内在的动作是指人物的内心活动、 感情意向。这两种动作,内在的动作是主要的。人物的内心活 动、感情意向是人物的声容笑貌、神态举止的依据;外在动作 有内心活动的依据,它才是有生命的,而不是孤立的、外加的。 在戏剧文学中,这两种动作都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而不 能用叙述人的语言来表现。每个人物只有处于一定的矛盾冲突 之中,才能产生一系列的内心活动,才能由内心活动而导致一 定的外部动作。
把握戏剧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知识点解析】
3、用人物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 戏剧文学的人物语言是剧作家塑造艺术形象、揭示 人物性格、表现矛盾冲突、反映生活内容的根本手段。 因此,戏剧文学的人物语言就比其他文学形式显得更加
重要,有着特殊的要求,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A、通过充分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 关系。 个性化的语言,就是既要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阶级特征, 又要表现出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年龄、职业、经历、
5.文章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对这
个结尾,萧伯纳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 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2分)
简析《西厢记》的戏剧性

简析《西厢记》的戏剧性摘要:所谓戏剧,一种是西方人所说的drama,在中国被称为“话剧”,它以语言艺术为载体,主要通过演员的对话、形体动作,辅以道具、布景等,当众创造真实的视觉效果;另一种是中国传统的、载歌载舞的“戏曲”。
戏剧艺术本身有双重性,或者说,戏剧有两个生命。
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它的另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
[1]好的戏剧作品是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舞台性。
戏剧的文学性在戏剧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读者可以直接阅读剧本来获得文学艺术上的审美感受,本文就从文学构成的角度来分析《西厢记》的戏剧性。
关键词:戏剧《西厢记》戏剧性戏剧性,就像一个魔力无边的“精灵”,不仅使戏剧作品具有摄人心魄之力,而且也使非戏剧的作品(如史诗、小说)更加吸引人。
所谓戏剧性就是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剧情,刻画人物,由此吸引观众。
因此戏剧性就称为戏剧艺术的首要特征,也是戏剧作品获得生命的主要因素,戏剧故事就是以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为结构线索的。
[2]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西厢记》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戏剧性。
在这部完整的戏剧作品的文学构成中,戏剧性又具体表现为集中性、紧张性和曲折性。
剧情一开始,是崔莺莺的父亲去世,要回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前进,来到河中府,让灵柩寄在普救寺内。
时值暮春天气,好生困人,老夫人生慈爱之心,看前边庭院无人,让丫环红娘陪莺莺去散散心。
恰巧张珙本进京赶考,路经河中府。
也是巧得很,他有一个八拜之交的同学作了征西大元帅,就镇守河中府附近的蒲关。
张生就在此地停留几日,准备看望一下同学再走。
听说此地普救寺很有名,便前去瞻仰游玩一番。
不料在院中惊见绝色美人崔莺莺,心生爱慕,于是想尽办法搬到寺中来住。
接着,郑夫人请寺中和尚为老相公摆道场超度,并布施行善。
在摆道场中,莺莺见着张生,也一见钟情。
两人都彼此相悦,剧情将会向前发展。
契机是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便兵围普救寺要抢莺莺为妻。
艺术教育02-【教学文档】《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概要_17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概要
1.有人说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戏剧冲突的概念。
戏剧冲突的概念:戏剧冲突就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一种不同欲望、不同激情
的冲突,其特点是尖锐的、激烈的、有声有色触目惊心的,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
2.理解《雷雨》中的典型的戏剧冲突。
3. 文学也依靠矛盾冲突来组织情节,但戏剧的矛盾冲突与文学(比如小说)有着很大不同。
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时间上:因为一场戏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演完,这种时间上的限制使戏剧
的故事情节在时间上必须环环紧扣,冲突必须集中,紧凑而不拖拉,这样才能
大大强化戏剧的吸引力。
空间上:要求高度集中,戏剧场景不能太多。
因此,戏剧在情节安排上是环环紧扣的。
戏剧是由一连串前后呼应、环环
紧扣的矛盾组成的,一个矛盾解决了一个矛盾马上又出现了,故事情节总是在
复杂的曲折的矛盾中不断推进。
戏剧冲突必须扣人心弦,波澜起伏,使观众一
直处于紧张和期待之中。
4.了解“戏剧冲突”理论是在西方“三一律”法则基础上形成的,是由西
方尚摹仿、写实的再现戏剧观所决定,属于西方戏剧的范畴,对于中国戏曲并
不完全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而概括的反映。
戏剧冲突即表现人与人之间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
来。
戏剧冲突在戏剧作品中的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把“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看作是戏剧的“中心问题”;理论家布伦退尔在《戏剧的规律》中,则明确把冲突作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此后很多理论家同意布伦退尔的观点,遂形成了解释“戏剧的本质”这一命题的一种观念──冲突说。
在理论和批评中长时间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表现方式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淡定重要手段。
①外部冲突。
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
②内部冲突。
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
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
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③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
④有些剧本在表现主人公同社会环境的冲突时,往往把环境“人化”,即把它戏剧化为主人
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
如《》中主人公面对的社会环境是一座“牢狱”,而克劳及其周围的朝臣恰恰是社会环境的人化。
另外在有些剧作中,社会环境往往成为对人物发生影响的背景,给主人公造成一种外在的压迫感,象《琼斯皇帝》中准备造反的土人群众。
在中,有时又把社会环境“物化”,即化为具有象征性的道具,造成“场面直喻”的效果,象《椅子》中堆满舞台的椅子,《阿麦迪或脱身术》中那具无限膨胀的尸体,等等。
在当代戏剧中,有人提出用“抵触”取代“冲突”的主张。
所谓“抵触”,指的是某一人物在处理同其他人物之间的时,并不采取断然对抗的行动,而是采取和平的方式,如退让、妥协、容忍等,因而就使矛盾不爆发为冲突。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冲突只是矛盾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并不是唯一的形态,因此,提醒剧作家注意“抵触”这种形态,有助于表现各种矛盾发展的复杂多样性。
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
1.尖锐激烈:在戏剧中,一些平淡的矛盾往往被组成有声有色的冲突,由于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冲突的最后爆发时格外强烈的。
2.高度集中:戏剧的冲突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社会矛盾。
3.进展紧张:戏剧冲突必须是扣人心弦,波澜起伏的,使观众一直处于紧张和期待之中。
4.曲折多变:戏剧冲突往往是曲折复杂,变化多姿的。
戏剧冲突与戏剧动作
1,戏剧冲突的本源:作为生命体的戏剧。
①戏剧人类学认为:戏剧不仅仅只是审美,它被人类创造出来时,首先是为了自己生命的需要②人类的情感要表达、要宣泄,也就需要艺术。
这也是一种生命的需要。
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
动作是运动的表现形式。
动作通过符号的形式
体现出来:①形体;②语言;③情感。
(人类文化的两大符号系统:一,语言、文字;二,艺术。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对立的动作即构成冲突。
2,戏剧动作是戏剧人物的活动形式。
①"动作出自于心灵,也只有在心灵的表现中才获得最大限度的清晰和明确。
"即动作的动因(黑格尔同上)②必须有特定的形体运动,即直观性。
(包括语言),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表现力度。
演员是通过富有意义和活生生的运动来创造性格的。
③戏剧动作必须有流动性,必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即戏剧动作的贯穿性。
可理解为做什么(目的),为什么做(动机),怎样做(过程)。
戏剧动作的几种类型
①纯粹外部动作:如情节剧中的许多动作,是为动作而动作,能引起观众兴趣,但不能激发观众的情感。
表现行为的过程,如程式动作中的趟马、圆场等等。
②性格化动作:即能说明人物性格的动作,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激发观众对人物的爱憎。
③推动剧情的戏剧动作。
(《秋天的花鼓》来请戏班子。
)④心理动作。
话剧通过语言和激烈的形体使它显现出来;戏曲通过唱做念舞表现出来。
在戏曲中,戏剧动作包括唱做念舞,要使人物行动起来,就要尽量地让人物唱做念舞。
戏剧冲突的三种类型
1,自然情况下造成的(灾难、命运)。
《战洪图》、《水下村庄》
2,自然情况下心灵方面所引起的(社会、文化)。
劳逊说:"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
" 《雷雨》、《》他谈到了一?quot;冲突律":1,冲突的社会性;2,冲突的自觉意志;3,意志的强度。
()
3,心灵本身的分裂和矛盾(个体心灵)。
(《》资料P33)
戏剧冲突的结束
矛盾的解决,两种力量的调和。
寻找冲突解决的正确途径:
1,事件为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2,人物为性格发展的必然归宿。
3,出人意料。
4,向深层开掘。
冲突的表面张力戏剧冲突的即紧张场面。
怎样创造戏剧的紧张场面?
1,让观众知道一些秘密而剧中的角色并不知道。
2,让观众感到角色是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
3,设置时间的紧近感。
从戏剧艺术诞生时起,就用多种方式表现人所面临的各种矛盾。
戏剧冲突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都有不同。
人们可以感受到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某些本质方面。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一出好戏,有了好的戏剧冲突,就有了精彩的剧情,也成就了独特的人物形象,因此,鉴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冲突在鉴赏时我们只有把握剧中的矛盾冲突,才能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从而全面准确地分析戏剧人物的典型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