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戏剧冲突

合集下载

分析戏剧冲突教学设计教案

分析戏剧冲突教学设计教案

分析戏剧冲突教学设计教案戏剧冲突是指戏剧作品中表现角色之间矛盾、冲突和对立的情节要素。

戏剧冲突是戏剧作品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升戏剧的张力和吸引力,并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戏剧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因此,深入理解戏剧冲突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戏剧教育和表演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戏剧冲突教学设计的教案,分为三个阶段:引导学生认识戏剧冲突、分析戏剧冲突要素、实践表演戏剧冲突。

这一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戏剧冲突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并通过实践表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戏剧能力和创造力。

一、引导学生认识戏剧冲突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戏剧冲突的概念和作用。

例如:你们在看戏剧时,有没有发现人物之间有矛盾和冲突的情节?这些冲突对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2. 介绍:向学生介绍戏剧冲突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它在戏剧作品中的作用。

可以通过演示短剧或观看戏剧片段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

3. 讲解:通过讲解戏剧冲突的表达方式和手法,如对话、对峙、争吵等,帮助学生认识并分析戏剧冲突的要素。

二、分析戏剧冲突要素1. 观看示范表演:教师或学生上台进行示范表演,展示戏剧冲突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可以选择一段经典的戏剧场景,让学生观看并分析。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段场景,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戏剧冲突的要素,如人物、目标、矛盾、对立等。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3. 全班共同分析:在展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每个小组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重点强调戏剧冲突要素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和比较不同场景的戏剧冲突。

三、实践表演戏剧冲突1.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段场景,并分配角色。

要求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并注重人物之间的对立、矛盾和解决方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表演技巧和指导,如情绪表达、语言技巧等。

2. 观摩与评估:让每个小组上台表演,全班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估。

戏剧冲突相关知识点总结

戏剧冲突相关知识点总结

戏剧冲突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戏剧冲突的概念戏剧冲突是指在戏剧作品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矛盾、利益冲突、情感冲突等因素所引发的矛盾冲突。

它是戏剧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作品。

戏剧冲突的产生是由于人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引发了各种冲突。

冲突的存在使得戏剧更加生动、丰富多彩,也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产生对人物和故事的情感投入。

因此,戏剧冲突在戏剧作品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二、戏剧冲突的分类1. 内在冲突和外在冲突内在冲突是指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纠结,通常表现为人物内心对自己的选择、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挣扎。

外在冲突则是指人物之间因为利益、观念等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

在戏剧中,内在冲突和外在冲突往往交织在一起,突显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2. 人物冲突和环境冲突人物冲突是指在戏剧中,人物之间因为个人利益、感情、性格等方面的矛盾而产生的冲突,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朋友之间的矛盾等。

环境冲突则是指人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例如社会制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矛盾。

3. 物理冲突和精神冲突物理冲突是指在戏剧中人物之间因为利益、地位、权力等方面的矛盾而引发的身体上的冲突,例如打斗、争斗等。

精神冲突则是指人物内心对自我的挣扎和矛盾,通常表现为情感的纠结、道德的挣扎等。

三、戏剧冲突的作用1. 推动剧情发展戏剧冲突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

冲突的存在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样化,增加了观众的观赏和阅读的兴趣,也使得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2. 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戏剧冲突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有效手段,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特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3. 引发观众共鸣戏剧冲突的存在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入,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同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加深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情感联系。

4. 扩大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戏剧冲突通过对人物和故事的矛盾冲突的展现,扩大了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使得作品更加丰富、深刻,也加深了对人性、社会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戏剧鉴赏题专练之戏剧冲突作用-高考语文复习

戏剧鉴赏题专练之戏剧冲突作用-高考语文复习

戏剧鉴赏题专练之戏剧冲突作用一、戏剧冲突冲突(矛盾):是指剧中人物的情感、意志、主张、行为等受到外在因素的阻挠而无法实现的现象,也可能是人物内在前后不同的矛盾。

冲突是戏剧的核心,也是戏剧的灵魂,其作用:即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冲突中推进情节,在冲突中彰显人物,在冲突中展现主旨。

(作用)二、冲突分类依据阻碍剧中人物意志行为等无法实现的因素不同,可以细分为:人与人的冲突:这是所有冲突的基础;人与环境的冲突:特别是社会环境,大的社会背景中人物的命运;人物内在矛盾:人物前后意志、想法等出现了变化、转折等;三、作用:分析戏剧结构,把握其情节,概括其主题戏剧结构是由情节、幕场等戏剧要素构成的戏剧存在形态。

主要包括情节的安排、分幕分场的处理等内容。

戏剧由于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所以剧本的艺术结构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尤显得重要。

戏剧结构类型分为回顾式、开放式、人像展览式三种。

戏剧情节,一般是指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各种关系所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戏剧情节是由一个个场面连贯而成的。

场面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单位,情节随着场面的次第转移而不断发展。

根据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进程,一个剧本情节的构成可分为矛盾的开端、矛盾的发展、矛盾的激化(高潮)和矛盾的解决四个部分。

戏剧主题就是通过情节和矛盾冲突所表现出的戏剧的中心思想和灵魂。

阅读戏剧文学,首先要分析其结构,把握其情节,在此基础上要对其主题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概括,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四、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先生与方女士戴涛不知道哪位名人说过,人与人的关系,距离远了太冷,靠得太近又有刺。

夫妻之间,可谓是最接近的,自然就容易生出些“刺”来。

比如这一对,女的姓方,当然是方女士;男的姓万,该称万先生。

方女士是某医院的麻醉师,因为她聪明好学,年轻轻的就在医院里有了名气。

于是,她就有种青年得志的感觉,手术后回到家里总喜欢在万先生面前畅谈今天又采用了什么什么麻醉新方法,效果又是如何如何的好。

关于戏剧冲突

关于戏剧冲突

关于“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在戏剧中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因此单独的讲述并不符合文艺创作的规律。

因此我们要注意一点,理论的划分都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艺术是一种活的生命体,我们对局部理论的理解,总要还原到活的整体中去。

一,戏剧冲突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中国的传统戏剧理论讲结构、讲主脑、讲意境、讲情趣、讲本色、是不讲冲突的。

因为中国的戏剧理论讲究戏剧的"浑然天成",它不把戏剧的要素分解得七零八落。

中国的戏剧冲突理论是包含在"主脑"之中的。

有一个词与"戏剧冲突"很有关联,叫"关目"。

李渔在《闲情偶寄·立主脑》中说道:"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

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

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quot;这里的"无穷关目"就是指无数回合的戏剧冲突。

然而,什么叫关目,也没有人对它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当然,就更不会系统的理论了。

西方的戏剧理论本来也不讲什么"戏剧冲突"的。

只是到了工业革命时代,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机器大量涌现,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工业文明也诞生了。

理论,包括文艺理论都有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代,人们最先是重新发现了亚里斯多德;接着戏剧评论也蓬勃发展;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戏剧理论进入了真正的理论阶段。

这个时代,艺术与科学,在十分广阔的领域内相结合:建筑设计师开始向工程师方向发展;印象派画家把每一幅画都当作是一次实验;文学家们更注重创作的技巧;音乐家们都非常关注音乐作品的解析。

人们看到机器是各种各样的零件组合而成的,它可以组合,也可以拆分;于是,人们发现很多艺术的很多东西也可以拆分。

美术理论家把光学物理中的光和色彩的秘密原理运用到了美术理论当中;德彪西等作曲家也对音乐乐曲的基音与泛音,协和音与不协和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戏剧理论家们也开始拆分戏剧:柏格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笑--滑稽的根源;萨塞、布伦退尔、阿契尔等一些戏剧理论开始剖析戏剧。

浅析话剧《原野》中的戏剧冲突

浅析话剧《原野》中的戏剧冲突

浅析话剧《原野》中的戏剧冲突话剧《原野》是一部由鲁迅先生创作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一。

该剧以封建社会最后的抗争为背景,通过描绘农民对抗地主的斗争,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农民解放的觉醒。

在《原野》中,戏剧冲突是贯穿始终的,它不仅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也是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矛盾的关键元素。

话剧《原野》中的戏剧冲突主要体现在主要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上。

剧中地主刘贵儿和农民领袖李顺、李逵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最为突出的。

刘贵儿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他贪婪自私,残忍无情,对待农民就像对待奴隶一般,使他们生不如死。

而李顺和李逵则是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他们勇敢坚韧,不畏强暴,不惧牺牲,为了农民的解放不惜与刘贵儿展开顽强的斗争。

两方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对立,为整部戏剧注入了紧张的氛围,也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

剧中的戏剧冲突还体现在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上。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地主剥削农民,农民受尽压迫,两者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剧。

剧中表现了农民在地主的压迫下不得不奋起反抗,地主则对农民进行镇压和迫害。

这种阶级矛盾冲突的激烈对立,使得整个剧情充满了紧张和冲突。

剧中的戏剧冲突还体现在传统与现代、封建与民主的矛盾冲突上。

《原野》以封建社会末期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统治下的黑暗和农民解放的觉醒。

剧中所描绘的传统封建的统治体制与现代民主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剧情更加扣人心弦。

在剧中,农民们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冲突也反映了传统与现代、封建与民主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充分彰显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矛盾的焦点。

《原野》中的戏剧冲突是贯穿始终的,它既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也是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矛盾的关键元素。

通过这些冲突,观众可以深入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农民解放的觉醒,感受到封建统治下的压迫和农民的坚韧不屈。

这种冲突的展现不仅使剧情更加扣人心弦,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罪恶和农民阶级的解放,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启示。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而概括的反映。

戏剧冲突即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

戏剧冲突在戏剧作品中的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伏尔泰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黑格尔把“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看作是戏剧的“中心问题”;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在《戏剧的规律》中,则明确把冲突作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此后很多理论家同意布伦退尔的观点,遂形成了解释“戏剧的本质”这一命题的一种观念──冲突说。

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长时间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表现方式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淡定重要手段。

①外部冲突。

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

②内部冲突。

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

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③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

④有些剧本在表现主人公同社会环境的冲突时,往往把环境“人化”,即把它戏剧化为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

如《哈姆雷特》中主人公面对的社会环境是一座“牢狱”,而克劳迪斯及其周围的朝臣恰恰是社会环境的人化。

另外在有些剧作中,社会环境往往成为对人物发生影响的背景,给主人公造成一种外在的压迫感,象《琼斯皇帝》中准备造反的土人群众。

在荒诞派戏剧中,有时又把社会环境“物化”,即化为具有象征性的道具,造成“场面直喻”的效果,象《椅子》中堆满舞台的椅子,《阿麦迪或脱身术》中那具无限膨胀的尸体,等等。

在当代戏剧中,有人提出用“抵触”取代“冲突”的主张。

所谓“抵触”,指的是某一人物在处理同其他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时,并不采取断然对抗的行动,而是采取和平的方式,如退让、妥协、容忍等,因而就使矛盾不爆发为冲突。

二、 关于戏剧冲突

二、 关于戏剧冲突

⼆、 关于戏剧冲突 ⽂学作品中的冲突,是⽣活⽭盾的艺术反映。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这句话关系着戏剧艺术的特性。

1、动作与冲突 贝克《戏剧技巧》中说:“外部动作或者内⼼活动,其本⾝并⾮‘戏剧性的’,必须看它是否能⾃然地激动观众的感情,或者通过作者的处理⽽达到这个效果。

”威廉*阿瑟尔则认为:“能使聚集在剧场⾥的观众发⽣兴趣的东西,是‘戏剧性的’。

”真正称得上戏剧性的动作,应该具有什么条件呢? 戏剧艺术的法则要求⼈物的动作要⽬的明确,要集中统⼀,要能迅速发展直到顶点。

意⼤利未来派的剧作《你看‘死’那么样的顽固》,动作的重复,似乎并不体现情节的发展(这⾥并没有完整的情节),可是剧作者正是在四个场⾯⼏乎完全重复的动作中,使全剧的思想⼀步步深化的。

这正说明,动作可以重复,但每⼀次重复必须有质的变化。

在荒诞派戏剧中,很多⼈物的动作看起来是下意识的,但是,剧作者正是通过这些荒诞不经的动作揭⽰⼈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理状态。

我们只要把这些⼈物的动作和⼈物的处境联系起来,就能看清⼈物潜在的意向、愿望和⼼理状态。

(《⽣⽇晚会》)剧作者通过这些动作表现了外在环境对⼈的威胁,表现了那神秘笼罩在⼈们头顶的⽆法抗拒的命运。

集中的冲突,可以帮助作家从⼈物杂乱的动作线索中理出头绪,确⽴主脑。

在剧本中,冲突不仅决定着动作的内容和⽅向,⽽且只有冲突充分展开,才能使参与冲突的各个⼈物的动作不断地发展下去,因果相承,⾸尾相贯。

冲突使⼈物的动作具有明确的⽬的,集中统⼀,不断发展;动作使冲突及其发展进程具体、直观地体现出来。

这是动作和冲突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两者的辨证统⼀,构成了戏剧艺术特有的魅⼒。

使戏剧能够直观再现冲突的唯⼀⼿段,只能是动作。

2、观众关注的是“⼈” 有了冲突,是不是就有了“戏”? 戏剧冲突指的就是活⽣⽣的⼈物之间的性格冲突。

要构成真正的性格冲突,⾸先应该写出活⽣⽣的⼈物形象。

把⽣活⽭盾典型化成戏剧冲突的正确途径。

关于电视剧的戏剧冲突

关于电视剧的戏剧冲突

关于电视剧的戏剧冲突电视剧是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戏剧冲突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戏剧冲突是电视剧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让观众对电视剧产生兴趣。

本文将探讨电视剧中戏剧冲突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首先,戏剧冲突是电视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电视剧中,戏剧冲突是指两个或多个角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这种冲突可以是情感上的、道德上的、物理上的,甚至是心理上的。

戏剧冲突是剧情发展的驱动力,它推动着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果没有戏剧冲突,剧情就会变得单调乏味,观众也不会产生兴趣。

其次,戏剧冲突在电视剧中有很多作用。

首先,它可以让观众对电视剧产生兴趣。

当观众看到角色之间发生冲突时,他们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想要知道冲突的结果。

其次,戏剧冲突可以塑造角色的性格和特点。

在电视剧中,角色之间的冲突可以表现出他们的价值观、信仰、动机等等。

最后,戏剧冲突可以深化剧情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角色之间的冲突,可以探讨一些社会问题、道德问题等等,让观众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在电视剧中,戏剧冲突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

首先,创作者可以通过增加情节的紧张感和悬念来强化戏剧冲突。

这可以通过使用剪辑、音乐、灯光等手段来实现。

其次,创作者可以通过角色的互动来强化戏剧冲突。

这可以通过让角色采取行动、做出决策、表达情感等方式来实现。

最后,创作者可以通过引入新角色或事件来强化戏剧冲突。

这可以通过增加剧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来实现。

总之,戏剧冲突是电视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让观众对电视剧产生兴趣,同时深化了剧情的主题和意义。

在处理戏剧冲突时,创作者可以通过增加紧张感和悬念、强化角色互动、引入新角色或事件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通过合理运用戏剧冲突,创作者可以创造出更加吸引人的电视剧作品。

论《茶馆》戏剧结构及戏剧冲突《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社单行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在戏剧中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因此单独的讲述并不符合文艺创作的规律。

因此我们要注意一点,理论的划分都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艺术是一种活的生命体,我们对局部理论的理解,总要还原到活的整体中去。

一,戏剧冲突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中国的传统戏剧理论讲结构、讲主脑、讲意境、讲情趣、讲本色、是不讲冲突的。

因为中国的戏剧理论讲究戏剧的"浑然天成",它不把戏剧的要素分解得七零八落。

中国的戏剧冲突理论是包含在"主脑"之中的。

有一个词与"戏剧冲突"很有关联,叫"关目"。

李渔在《闲情偶寄·立主脑》中说道:"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

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

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quot;这里的"无穷关目"就是指无数回合的戏剧冲突。

然而,什么叫关目,也没有人对它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当然,就更不会系统的理论了。

西方的戏剧理论本来也不讲什么"戏剧冲突"的。

只是到了工业革命时代,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机器大量涌现,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工业文明也诞生了。

理论,包括文艺理论都有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代,人们最先是重新发现了亚里斯多德;接着戏剧评论也蓬勃发展;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戏剧理论进入了真正的理论阶段。

这个时代,艺术与科学,在十分广阔的领域内相结合:建筑设计师开始向工程师方向发展;印象派画家把每一幅画都当作是一次实验;文学家们更注重创作的技巧;音乐家们都非常关注音乐作品的解析。

人们看到机器是各种各样的零件组合而成的,它可以组合,也可以拆分;于是,人们发现很多艺术的很多东西也可以拆分。

美术理论家把光学物理中的光和色彩的秘密原理运用到了美术理论当中;德彪西等作曲家也对音乐乐曲的基音与泛音,协和音与不协和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戏剧理论家们也开始拆分戏剧:柏格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笑--滑稽的根源;萨塞、布伦退尔、阿契尔等一些戏剧理论开始剖析戏剧。

最早注意到戏剧冲突的人是十九世纪的布伦退尔。

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1827-1906)著有《戏剧规律》一书,他认为:"戏剧的一般规律是由意识到自己意志的行动来界定,戏剧的种类也由这种意志所遇到的阻力的性质而加以区别。

"这种有意识的行动和它的阻力,就构成了冲突。

后来的理论家就称之为布伦退尔的"意志冲突"。

布伦退尔的另一段话被后人常常引用:"戏剧是表现凡人同那些限制我们的神秘力量或自然力量斗争时的意志。

我们之中的一个人活活地被推上舞台,去同命运、同社会法律、同一个和他自己一样的凡人进行斗争;如果必要的话,还要同自己斗争;同野心、权力、偏见、愚蠢以及周围人的一切恶毒的行为进行斗争。

"这段话概括了戏剧冲突的几种类型。

以后,我们还要详细讲述。

布伦退尔的冲突理论并不完善,为他的《戏剧规律》一书写序的英国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亨利·阿瑟·琼斯更明确地指出:"当剧中一个人或几个人物,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起来对抗’某个敌对的人,或敌对的环境,或敌对的命运的时候,便产生了戏剧。

"他明确地把"对抗"当成了戏剧的本质规律。

人们谈到戏剧冲突时总要说到阿契尔。

英国戏剧理论家威廉·阿契尔(1856-1924,亦译亚却)在《剧作法》一书中写道:"冲突乃是生活中最富于戏剧性的成份之一,因而许多剧本--也许大多数剧本--事实上的确都以某一种冲晃韵蟆?quot;(P28)但他不认为冲突是戏剧的本质规律,而"戏剧的实质是’激变’",或者译为"危机"。

实际上,阿契尔在《剧作法》中并没有系统地论述戏剧冲突。

英国的戏剧教育家阿·尼柯尔教授(1894-1976)的《戏剧理论》一书系统地讲述过戏剧冲突。

他认为"所有的戏剧基本上都产生于冲突。

"(《西欧戏剧理论》P108)但他所分析的主要是悲剧冲突和喜剧冲突。

中国的戏剧理论家、教育家顾仲彝(1903-1965),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后来又到中央戏剧学院讲学。

他编的教材《编剧理论与技巧》,在他去世之后,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

在他的这部著作中,有一章专门讲述戏剧冲突,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戏剧冲突。

他认为:戏剧冲突是戏剧创作的基本特征;谈到了生活矛盾与戏剧冲突的关系和区别;以及戏剧冲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他的编剧理论与技巧,教育和影响了新中国几代编剧。

美国当代戏剧理论家L·埃格里所著的《编剧艺术》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编剧理论著作。

埃格里说:"建筑师不了解他所使用的材料,必然导致惨败;对于编剧来说,材料便是’前提’、’人物’和’冲突’"。

(P6)他的著作,就是以这三大"材料"的运用为全书的结构,介绍了编剧的方法。

(前提:指构思和写作时,剧作的主题、立意、结构、基本风格等等。

类似于李渔所说的"主脑"。

)他在戏剧冲突这一章中,主要讲到了动作、冲突的运动形式、冲突的发展,危机、高潮和结局等等。

这本书,有实用价值,值得一读。

1987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印数不到三千册。

约翰·霍华德·劳逊(1894~1978)《戏剧与电影的剧作与技巧》。

1961年12月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到1979年第四次印刷,共出版了68700册。

理论家们谈得很多,但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一出好戏必须有合适的题材和结构,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和语言,但最好的戏必然有强烈的戏剧冲突。

冲突,是戏剧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在戏剧学院的教材中,在戏剧刊物的论文中,不少人都谈过戏剧冲突。

但理论毕竟只是理论,剧作家编写剧本,更多地应该在实践中去体会、领悟戏剧冲突的要义和技巧,让戏写得更为激动人心。

让戏剧冲突隐蔽在戏剧当中,不要让人感觉到这是作家的精心雕作。

二,戏剧冲突与戏剧动作1,戏剧冲突的本源:作为生命体的戏剧。

①戏剧人类学认为:戏剧不仅仅只是审美,它被人类创造出来时,首先是为了自己生命的需要。

发生戏剧的古希腊《酒神祭》,它就是为了人的生产和农作物的生产丰收,才举行祭祀仪式,才有我们的戏剧。

这就是一种生活和生命的需要。

②人类的情感要表达、要宣泄,也就需要艺术。

这也是一种生命的需要。

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

动作是运动的表现形式。

动作通过符号的形式体现出来:①形体;②语言;③情感。

(人类文化的两大符号系统:一,语言、文字;二,艺术。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对立的动作即构成冲突。

2,什么是戏剧动作?戏剧动作是戏剧人物的活动形式。

"能把个人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 quot;。

(黑格尔《美学》P278)戏剧动作的特征:(讲述《欲望城国》打印资料)①"动作出自于心灵,也只有在心灵的表现中才获得最大限度的清晰和明确。

"即动作的动因(黑格尔同上)②必须有特定的形体运动,即直观性。

(包括语言),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表现力度。

演员是通过富有意义和活生生的运动来创造性格的。

③戏剧动作必须有流动性,必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即戏剧动作的贯穿性。

可理解为做什么(目的),为什么做(动机),怎样做(过程)。

戏剧动作的几种类型:①纯粹外部动作:如情节剧中的许多动作,是为动作而动作,能引起观众兴趣,但不能激发观众的情感。

表现行为的过程,如程式动作中的趟马、圆场等等。

②性格化动作:即能说明人物性格的动作,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激发观众对人物的爱憎。

(话剧《母亲》中的葛健豪的小脚女人舞步。

)③推动剧情的戏剧动作。

(《秋天的花鼓》李向阳来请戏班子。

)④心理动作。

话剧通过语言和激烈的形体使它显现出来;戏曲通过唱做念舞表现出来。

在戏曲中,戏剧动作包括唱做念舞,要使人物行动起来,就要尽量地让人物唱做念舞。

3,什么是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包含戏剧动作、反动作和矛盾解决的一种完整的运动形式。

劳逊说?quot;一出戏就是一个动作系列。

"一些没有构成真正冲突的"戏剧"例子:①两人打乒乓球、冲突没有社会意义;②单纯的自然灾害;③主人公毫无阻力,所向披靡地达到目的。

④现代戏剧中的经浠牡上肪纭兜却甓唷贰#ㄗ柿螾31)三,戏剧冲突的三种类型:(黑格尔P275)1,自然情况下造成的(灾难、命运)。

《战洪图》、《水下村庄》2,自然情况下心灵方面所引起的(社会、文化)。

劳逊说:"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

" 《雷雨》、《赵氏孤儿》他谈到了一?quot;冲突律":1,冲突的社会性;2,冲突的自觉意志;3,意志的强度。

(《英台抗婚》)3,心灵本身的分裂和矛盾(个体心灵)。

(《推销员之死》资料P33)四,戏剧冲突的环境(条件):1,戏剧情境。

戏剧的情势与境况。

情势,戏剧冲突的时间状况;境况,戏剧冲突的空间状况。

我们来通过京剧《红灯记》第一场来理解何谓戏剧情境:第一场接应交通员剧本提示:"抗日战争时期。

初冬之夜。

"--通过幻灯字幕和前奏音乐交待时代背景。

幕布打开:通过布景来描写环境(空间状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北方某地隆滩火车站附近。

铁道路基可见。

远处山峦起伏。

"幕启:北风凛冽。

四个日寇宪兵巡哨过场。

李玉和手提号志灯,朝气蓬勃,从容镇定,健步走上。

李玉和(唱)【西皮散板】手提红灯四下看……/上级派人到隆滩。

/时间约好七点半,等车就在这一班。

戏剧情境构成了戏剧人物(李玉和)行动(接交通员)的外因。

(效果:风声。

)铁梅挎货篮迎风而上。

铁梅爹。

李玉和哦。

铁梅!(觉得孩子冷,摘下围巾给她围上)今天买卖怎么样?铁梅哼!宪兵和狗腿子,借检查故意刁难人,闹得人心惶惶,谁还顾得上买东西。

李玉和这一群强盗!铁梅爹,您也得多留点神哪!李玉和好。

铁梅,你回去告诉奶奶,说表叔就要来了。

铁梅表叔?李玉和对。

铁梅爹,今儿这个表叔是个什么样儿呀?李玉和小孩子,别老问这个啊。

铁梅回去问奶奶。

李玉和这孩子!(铁梅下。

)李玉和(望着铁梅背影,高兴地)好闺女!(唱)【西皮原板】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这里,李玉和与铁梅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了三代人、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造成了一个特殊的戏剧情境,这一情境,为后来的"痛诉革命家?quot;、"铁梅前赴后继"等情节做出了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