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抗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抗原

第一节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抗原(antigen, 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原一般具备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二是抗原性(antigenicity)。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免疫原(immunogen),又称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即通常所称的抗原;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又称半抗原(hapten)。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又称为变应原(aller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又称为耐受原(tolerogen)。

一、异物性

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异物性是抗原的重要性质。异物即非己的物质。一般来说,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就越强。

二、特异性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的抗原表位。

1.抗原表位的概念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表位(antigen 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一个半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表位。天然抗原一般是大分子,含多种、多个抗原表位。

2.抗原表位的类型根据抗原表位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和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图3-1)。前者是由连续性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又称为线性表位(linear epitope);后者指短肽或多糖残基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又称为非线形表位(non-linear epitope)。

根据T细胞、B细胞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T细胞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表3-1是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特性之比较。

表3-1 T 细胞表位与B 细胞表位的特性比较

MHC 分子参与 表位性质

表位大小

表位类型 表位位置 必需

主要是线性短肽 8-12个氨基酸(CD8+T 细胞) 12-17个氨基酸(CD4+T 细胞) 线性表位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无需 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有机化合物 5-15个氨基酸,或5-7个单糖、核苷酸

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 抗原分子表面

3.影响抗原特异性的因素 抗原表位的性质、数目、位置和空间构象决定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表

3-2和表3-3)。

表3-2 化学基团的性质对抗原表位特异性的影响

半抗原

反应强度

氨苯磺酸

+++

氨苯砷酸

氨苯甲酸 +/

反应强度是指针对氨苯磺酸的免疫血清与不同半抗原的反应强度

3H

SO 3H

表3-3 化学基团的位置对抗原表位特异性的影响 半抗原

反应强度

间位氨苯磺酸

+++

对位氨苯磺酸 +/

邻位氨苯磺酸 ++

反应强度是指针对间位氨苯磺酸的免疫血清与不同半抗原的反应强度

4.表位-载体作用 在人工抗原中,表位(半抗原)为简单的有机化学分子,与蛋白质载体偶联后,可诱导出抗半抗原抗体。在免疫应答中,B 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中的抗原表位给CD4+ T 细胞,Th 细胞识别载体表位,这样载体就可把特异T 细胞和B 细胞连接起来(T -B 桥联),T 细胞才能激活B 细胞。

5.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 ), 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 )。

第二节 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有多种因素影响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强度,但主要取决于抗原物质本身的性质及其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可概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1.化学性质 天然抗原多为大分子有机物。一般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糖

3SO 3H SO 3H

蛋白、脂蛋白和多糖类、脂多糖都有免疫原性。脂类和哺乳动物的细胞核成分如DNA、组蛋白一般难以诱导免疫应答。但细胞在某些状态下如肿瘤或过活化时,其染色质、DNA和组蛋白都具有免疫原性,能诱导相应的自身抗体生成。

2.分子量大小抗原的分子量一般在10千道尔顿(kD)以上,一般来说,抗原的分子量越大,含有抗原表位越多,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大于100kD 的为强抗原,小于10kD的通常免疫原性较弱,甚至无免疫原性。

3.结构的复杂性分子量大小并非决定免疫原性的绝对因素。明胶分子量为100kD,但免疫原性却很弱,原因在于明胶是由直链氨基酸组成,缺乏含苯环的氨基酸,稳定性差。如在明胶分子中接上2%的酪氨酸后,其免疫原性大大增强。胰岛素分子量仅5.7kD,但其序列中含芳香族氨基酸,其免疫原性较强。

4.分子构象(conformation)某些抗原分子在天然状态下可诱生特异性抗体,但经变性改变构象后,却失去了诱生同样抗体的能力。这是由于其构象表位改变的缘故。因此,抗原分子的空间构象很大程度上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

5.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是指抗原表位能否被淋巴细胞抗原受体所接近的程度。抗原分子中氨基酸残基所处侧链位置的不同可影响抗原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结合, 从而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如图3-2所示,氨基酸残基在侧链的位置不同(A与B相比),其免疫原性也不同;B与C相比,因侧链间距不同,使BCR可接近性不同,故免疫原性也不同。

6.物理状态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有更强的免疫原性;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因此常将免疫原性弱的物质吸附在某些大颗粒表面,可增强其免疫原性。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

1.遗传因素机体对抗原的应答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研究发现,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鼠对特定抗原的应答能力不同,对某一抗原呈高反应的小鼠品系对其他抗原可能呈低反应性。不同遗传背景的豚鼠对白喉杆菌的抵抗力各异,且有遗传性。多糖抗原对人和小鼠具有免疫原性,而对豚鼠则无免疫原性。个体遗传基因不同,对同一抗原的免疫应答与否及应答的程度不同。在诸多遗传因素中,MHC是控制个体免疫应答质和量的关键因素。

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一般说青壮年动物比幼年和老年动物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强;新生动物或婴儿对多糖类抗原不应答,故易引起细菌感染。雌性比雄性动物抗体生成高,但怀孕动物的应答能力受到显著抑制。感染或免疫抑制剂

都能干扰和抑制机体对抗原的应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