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 06泌尿系统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ppt课件泌尿系统

纤维囊 肾筋膜 脂肪囊
横断面(经第2腰椎)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五)肾段血管和肾段
上段 上前段
前支
肾 动 脉
后支
后段下前段 下段来自前面后面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腹膜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四、尿道
女性尿道 长约3-5cm 直径约0.6cm 尿道阴道括约肌
特点:短、宽、直
尿道
尿生殖隔
狭窄部位
1、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2、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入小骨盆上口处) 3、穿膀胱壁处
狭窄处口径0.2~0.3cm
输尿管
子宫 动脉
膀胱 子宫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左肾
第12肋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四)肾的被膜
由内向外 1、纤维囊 2、脂肪囊 3、肾筋膜
纤维囊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横断面(经第2腰椎)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五)肾段血管和肾段
上段 上前段
前支
肾 动 脉
后支
后段下前段 下段来自前面后面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腹膜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四、尿道
女性尿道 长约3-5cm 直径约0.6cm 尿道阴道括约肌
特点:短、宽、直
尿道
尿生殖隔
狭窄部位
1、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2、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入小骨盆上口处) 3、穿膀胱壁处
狭窄处口径0.2~0.3cm
输尿管
子宫 动脉
膀胱 子宫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左肾
第12肋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四)肾的被膜
由内向外 1、纤维囊 2、脂肪囊 3、肾筋膜
纤维囊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系统解剖学泌尿系统PPT课件

上、下两端 内、外两缘 前、后两面
内缘中部凹陷,称肾门 Renal Hilum,是
肾血管和肾盂等结构出入的部位。
出入肾门的结构合称肾蒂Renal Pedicle。
右肾蒂较短牵拉受限
2.肾的位置和毗邻
成年人的两肾位于腹膜后间隙、脊 柱两旁,呈“八”字形排列,通常 为左高右低。
左肾上、下端分别对应于T12和L3的椎体上缘 水平,右肾上、下端则分别对应于该两椎体的下缘 水平。肾门约在L1椎体平面距正中线外侧5cm。
尖 体底 颈
2.膀胱的内面结构
输尿管口
输尿管间襞 尿道内口
膀胱三角 Trigone Of Bladder
①位置:膀胱底腔内面,双输尿管口
与尿道内口之间的平滑三角区。
②特点:缺乏粘膜下层,无论充盈和
空虚状态,始终保持平滑。
③临床意义:肿瘤、结核和炎症的
好发部位,镜检时应特别注意。
3.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复习思考题】
1.尿液从肾乳头孔流出后依次经哪些结构排出? 2.男性患者肾结石由肾性管道, 全长20~30cm。
起点与肾盂相移行, 贴腰大肌前面下行,入盆 腔后向内下方穿入膀胱, 末端开口于膀胱底壁。
腹段 1.依其行程可分为: 盆段
壁内段
2.毗邻: 盆段 男性有输精管越过
女性有子宫动脉越过
(距子宫颈约1.5cm处)
“桥下流水”
3.输尿管的三个狭窄
上狭窄: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起始部) 中狭窄:骨盆上口越过髂血管处 下狭窄:壁内部
肾的毗邻
上方:肾上腺 右肾前方:肝、结肠右曲 右肾内侧:十二指肠降部
左肾前方:
胃底、胰尾 和结肠左曲及 空肠
后方: 膈、肋膈隐窝、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 第12肋越过左肾中部,右肾上部。
内缘中部凹陷,称肾门 Renal Hilum,是
肾血管和肾盂等结构出入的部位。
出入肾门的结构合称肾蒂Renal Pedicle。
右肾蒂较短牵拉受限
2.肾的位置和毗邻
成年人的两肾位于腹膜后间隙、脊 柱两旁,呈“八”字形排列,通常 为左高右低。
左肾上、下端分别对应于T12和L3的椎体上缘 水平,右肾上、下端则分别对应于该两椎体的下缘 水平。肾门约在L1椎体平面距正中线外侧5cm。
尖 体底 颈
2.膀胱的内面结构
输尿管口
输尿管间襞 尿道内口
膀胱三角 Trigone Of Bladder
①位置:膀胱底腔内面,双输尿管口
与尿道内口之间的平滑三角区。
②特点:缺乏粘膜下层,无论充盈和
空虚状态,始终保持平滑。
③临床意义:肿瘤、结核和炎症的
好发部位,镜检时应特别注意。
3.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复习思考题】
1.尿液从肾乳头孔流出后依次经哪些结构排出? 2.男性患者肾结石由肾性管道, 全长20~30cm。
起点与肾盂相移行, 贴腰大肌前面下行,入盆 腔后向内下方穿入膀胱, 末端开口于膀胱底壁。
腹段 1.依其行程可分为: 盆段
壁内段
2.毗邻: 盆段 男性有输精管越过
女性有子宫动脉越过
(距子宫颈约1.5cm处)
“桥下流水”
3.输尿管的三个狭窄
上狭窄: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起始部) 中狭窄:骨盆上口越过髂血管处 下狭窄:壁内部
肾的毗邻
上方:肾上腺 右肾前方:肝、结肠右曲 右肾内侧:十二指肠降部
左肾前方:
胃底、胰尾 和结肠左曲及 空肠
后方: 膈、肋膈隐窝、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 第12肋越过左肾中部,右肾上部。
泌尿系统PowerPoint演示文稿

肾盂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的结构。
3
❖ 肾窦:肾门深入 肾窦
到肾实质之间的较大 腔隙。内有肾动、静 脉的主要分支和属支、 肾小盏、肾大盏、肾 盂、脂肪组织等。
4
二、肾的位置
❖ 肾位于腹后壁上 部,脊柱的两侧。右 肾略低于左肾半个椎 体的高度。肾的位置 存在个体差异。女性 一般低于男性,儿童 低于成人。
5
肾区
❖ 肾区(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 之间的区域。
6
三、肾的内部结构
7
肾的内部结构图
8
四、肾的被膜
❖ 肾的表面自内向外有三 层被膜即纤维囊、脂肪囊和 肾筋膜。 纤维囊由致密结缔组织 和少量弹力纤维构成。脂肪 囊为肾周围呈多囊状的脂肪 层,在肾的边缘处脂肪较多, 并与肾窦内脂肪组织相续。 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 肾和肾上腺。
9
第二节 输尿管
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左、右 各一,长约0-30cm,起于肾盂,止于膀胱.
❖ 一、输尿管的位置和毗邻 ❖ 二、输尿管的分段及狭窄
10
一、输尿管的位置和毗邻
输尿管属于腹膜外位 器官。在女性,输尿管 入盆腔后经过子宫颈外 侧而至膀胱底,在子宫 颈外侧约2cm处,有子 宫动脉从外侧向内侧越 过输尿管前方。
19
第四节 尿道
❖ 一、女性尿道 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
短、宽和直,长约5cm。 易发生逆行性感染。 ❖ 二、男性尿道
见生殖系统
20
❖ 一、膀胱的形态 ❖ 二、膀胱的位置 ❖ 三、膀胱三角
14
一、膀胱的形态
❖ 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充盈时卵圆形。 膀胱分为四部:
❖ 膀胱尖:朝向前上方 ❖ 膀胱底:呈三角形,朝向后下方 ❖ 膀胱体:尖和底之间 ❖ 膀胱颈:有尿道内口,与前列腺相接。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ppt课件

分泌: 指上皮细胞将本身产 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 运到肾小管腔中的过程
精选
① H+的分泌:
意义: 排酸保碱 维持酸碱平衡 (2)NH3 的分泌 (3)K+ 的分泌
精选
原尿(滤液)与终尿有何质与量区别
原尿 数量 125mlx60x24=180L/天
质量 去蛋白的血浆 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
99%被重吸收
◆ 概念: 滤液与血浆的区别?
肾小球的滤过: 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 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进入肾小囊的囊腔 形成超滤液的过程
◆衡量肾小球滤过的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滤过分数(FF): 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入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肾血浆流量660ml/min
第三节 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1、肾小球功能调节: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2、肾小管功能调节:抗利尿素:血浆渗透压改变、循环血量改变
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K+、血Na+改变 心钠素:排纳利尿
精选
二、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兴奋时的作用: 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下降,GFR下降。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促进肾小管对
NaCL和水的重吸收
增加肾素的分泌 增加RAAS的活动
精选
二、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ADH) 1.来源
精选
第四节 排尿及调节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
二、排尿反射: S:膀胱内压力
感受器:膀胱牵张感受器
传入N:盆N(+)
中 枢:脊髓骶段
大脑皮质(高级)
传出N:盆N(+)
阴部N(-)
效应器:逼尿肌收
精选
① H+的分泌:
意义: 排酸保碱 维持酸碱平衡 (2)NH3 的分泌 (3)K+ 的分泌
精选
原尿(滤液)与终尿有何质与量区别
原尿 数量 125mlx60x24=180L/天
质量 去蛋白的血浆 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
99%被重吸收
◆ 概念: 滤液与血浆的区别?
肾小球的滤过: 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 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进入肾小囊的囊腔 形成超滤液的过程
◆衡量肾小球滤过的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滤过分数(FF): 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入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肾血浆流量660ml/min
第三节 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1、肾小球功能调节: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2、肾小管功能调节:抗利尿素:血浆渗透压改变、循环血量改变
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K+、血Na+改变 心钠素:排纳利尿
精选
二、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兴奋时的作用: 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下降,GFR下降。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促进肾小管对
NaCL和水的重吸收
增加肾素的分泌 增加RAAS的活动
精选
二、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ADH) 1.来源
精选
第四节 排尿及调节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
二、排尿反射: S:膀胱内压力
感受器:膀胱牵张感受器
传入N:盆N(+)
中 枢:脊髓骶段
大脑皮质(高级)
传出N:盆N(+)
阴部N(-)
效应器:逼尿肌收
系统解剖学泌尿系统ppt课件

2.输尿管 Ureter
为成对肌性管道,长约25-30cm,约平 第2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行程可分三 部,有三个生理狭窄,末端开口于膀胱 底壁。 腹部:自肾盂下端起始至小骨盆入 口处,左右输尿管分别越过左髂总 动脉的末端和右髂外动脉起始部前 面 盆部:进入盆腔后沿盆侧壁向下向 后,然后前内侧至膀胱底。 壁内部:斜穿膀胱壁内的一段,此 段有括约作用
肾的结构
肾皮质 肾小体 肾小管 肾锥体 肾乳头 肾髓质
肾小盏
肾大盏 肾柱:伸入到肾 椎体之间的皮质
肾段 renal segment
肾动脉 前、后支 肾段动脉
肾段动脉:肾动脉的5个二级分支在肾内 呈阶段性分部 肾段:每支肾段动脉分部到一定区域的肾 实质 上段、下段、上前段、下前段、后段
肾的畸形与异常
系统解剖学泌 尿系统
二、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1.肾 Kidney
2.输尿管 Ureter
3.膀胱 Urinary Bladder 4.尿道 Urethra
功能:
排出机体新成代谢中产生的废 物和多余的水分,保持机体内
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内分泌功能
1.肾 Kidney ( renes or nephros, renal)
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与
尿道内口连线的三角形区域。
无论是膀胱空虚或充盈时,都 保持平滑状态。是由于缺少粘
膜下层,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
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输尿管间襞: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
行皱襞,在膀胱镜下,呈苍白色, 是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位置:成人的膀胱位于小骨盆的前部,新生儿位置略高,尿
道内口在耻骨联合上缘水平,老年人位置略低
肾门约在第1腰椎体平面,相 当于第9肋软骨前端高度
(可直接使用)系统解剖学之泌尿系统.ppt

较男性宽、短、直,易患逆行尿路感染
阴道口
尿道内口 尿道外口
181;.h; ,
25
小结
1.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根本功能 2. 肾的位置、形态和构造 3. 输尿管的分部、狭窄 4. 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粘膜特点 5. 女性尿道的特点
181;.h; ,
26
生殖系统
Reproductive System
181;.h; ,
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
5
肾
〔二〕肾的位置
上 腺
1.肾位于腹膜后隙内,脊柱
两侧
2.左肾高于右肾半个椎体。 左肾:T11-L2-3椎间盘 右肾: T12-L3上缘
3.肾门约平L1,距正中线
5cm 4.肾区:竖脊肌的外缘与
第12肋之间的夹角,又称 脊肋角。
181;.h; ,
6腰大肌 腹横肌18 Nhomakorabea;.h; ,
18
〔二〕、形态:尖、底、体、颈
膀胱尖
膀胱体
膀胱颈
膀胱底
181;.h; ,
膀胱 输尿管
19
〔三〕、内面构造
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
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 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 之间的三角区域。此区 粘膜光滑无皱襞,是肿 瘤和结核好发部位。
输尿管间襞Interureteric fold
前列腺
181;.h; ,
34
形态 前列腺底 前列腺体 前列腺尖
分叶 前叶 侧叶 中叶 后叶
前列腺底 前列腺体 前列腺尖
前叶 侧叶 中叶 后叶
181;.h; ,
35
6.尿道球腺
尿道球腺
181;.h; ,
36
阴道口
尿道内口 尿道外口
181;.h; ,
25
小结
1.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根本功能 2. 肾的位置、形态和构造 3. 输尿管的分部、狭窄 4. 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粘膜特点 5. 女性尿道的特点
181;.h; ,
26
生殖系统
Reproductive System
181;.h; ,
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
5
肾
〔二〕肾的位置
上 腺
1.肾位于腹膜后隙内,脊柱
两侧
2.左肾高于右肾半个椎体。 左肾:T11-L2-3椎间盘 右肾: T12-L3上缘
3.肾门约平L1,距正中线
5cm 4.肾区:竖脊肌的外缘与
第12肋之间的夹角,又称 脊肋角。
181;.h; ,
6腰大肌 腹横肌18 Nhomakorabea;.h; ,
18
〔二〕、形态:尖、底、体、颈
膀胱尖
膀胱体
膀胱颈
膀胱底
181;.h; ,
膀胱 输尿管
19
〔三〕、内面构造
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
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 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 之间的三角区域。此区 粘膜光滑无皱襞,是肿 瘤和结核好发部位。
输尿管间襞Interureteric fold
前列腺
181;.h; ,
34
形态 前列腺底 前列腺体 前列腺尖
分叶 前叶 侧叶 中叶 后叶
前列腺底 前列腺体 前列腺尖
前叶 侧叶 中叶 后叶
181;.h; ,
35
6.尿道球腺
尿道球腺
181;.h; ,
36
《系统解剖学》泌尿系统共32页PPT资料

不发达
微绒毛
( 2)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 远直小管
功能 分泌K+、H+
重吸收水、钠
H2 O Na+ K+ H+
A.远直小管
细胞色浅
光镜
界限较清 表面无刷状缘
基部纵纹明显
微绒毛少
电镜 质膜内褶发达
基部质膜上有丰富Na+K +-ATP酶 胞膜上含不透水的酸性糖蛋白质
B.远曲小管
超微结构与直部相似 质膜内褶不如直部发达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肾
组成 泌尿器官 排尿器官
输尿管 膀胱和尿道
功能 排泄 分泌作用
一、 肾
kidney
一般结构 实质 间质
血循环
一般结构
被膜 实质 间质
(一)肾单位(nephron)
肾小体 肾小管
1、肾小体(renal corpuscle)
血管球 肾小囊
1、肾小体(renal corpuscle)
远端小管与近端小管的比较 远端小管
近端小管
远端小管与近端小管的比较
细胞体 细胞界限 基部 游离面 胞质染色 细胞核
近端小管
管径大腔小 高大 不清 有纵纹 刷状缘明显 嗜酸性强 近基底染色深
远端小管
管径小腔大 矮小 界限稍清 纵纹明显 无刷状缘 胞质嗜酸性弱 近腔面染色浅
(3)细段
管径细 管腔小 为单层扁平上皮 胞质着色浅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1)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近直小管
功能
重吸收小分子物 水 分泌H+、NH4+等
糖 H 2O 氨基酸等
H+ NH4 +
人体解剖学:泌尿系统PPT课件

泌尿系统:水、无机盐、尿素、尿酸→尿
粪便是代谢产物吗?
泌尿系统
XXX教研室
XXX
电话:……
微信:……
泌尿系统组成
• 肾——— 生成尿液
• 输尿管— 输送尿液
• 膀胱—— 储存尿液
• 尿道—— 排出尿液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泌尿系统的功能
• 人体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系统
•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肾功能衰竭
第四节 尿道
“排水管”
女性尿道
• 起于膀胱的尿道内口,末端开口
于阴道前庭。在尿道下端有尿道
旁腺,其导管开口于尿道周围,
发生感染时可形成囊肿压迫尿道
• 特点:较男性尿道短、宽、直,
仅有排尿功能
如果肾功能衰
竭,出现少尿
或无尿,代谢
产物和有害物
质积聚于体内,
导致尿毒症
案 例
患者男,29岁。 间断性恶
心伴双下肢浮肿两月
实验室检查: 尿素氮
55.99(2.5-7.14)、肌酐
1749(70-106)、尿酸541
(200-400)、尿常规尿蛋白
++、红细胞++
入院诊断:尿毒症(晚期)
你认识的人中有尿毒症患者吗?
肾周间隙:肾前、后筋膜之间
✓ 肾周间隙积液时,可向下流到盆
腔,也可扩散至对侧
✓ 肾下垂、游走肾
五、肾的异常与畸形
马蹄肾
多囊肾
交叉异位肾
异位肾
了解尿毒症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
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
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
粪便是代谢产物吗?
泌尿系统
XXX教研室
XXX
电话:……
微信:……
泌尿系统组成
• 肾——— 生成尿液
• 输尿管— 输送尿液
• 膀胱—— 储存尿液
• 尿道—— 排出尿液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泌尿系统的功能
• 人体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系统
•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肾功能衰竭
第四节 尿道
“排水管”
女性尿道
• 起于膀胱的尿道内口,末端开口
于阴道前庭。在尿道下端有尿道
旁腺,其导管开口于尿道周围,
发生感染时可形成囊肿压迫尿道
• 特点:较男性尿道短、宽、直,
仅有排尿功能
如果肾功能衰
竭,出现少尿
或无尿,代谢
产物和有害物
质积聚于体内,
导致尿毒症
案 例
患者男,29岁。 间断性恶
心伴双下肢浮肿两月
实验室检查: 尿素氮
55.99(2.5-7.14)、肌酐
1749(70-106)、尿酸541
(200-400)、尿常规尿蛋白
++、红细胞++
入院诊断:尿毒症(晚期)
你认识的人中有尿毒症患者吗?
肾周间隙:肾前、后筋膜之间
✓ 肾周间隙积液时,可向下流到盆
腔,也可扩散至对侧
✓ 肾下垂、游走肾
五、肾的异常与畸形
马蹄肾
多囊肾
交叉异位肾
异位肾
了解尿毒症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
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
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肾的位置、形态和内部结构。
2.试述输尿管的形态结构特点、分部及 其狭窄处的临床意义?
3.不同年龄和充盈状态下膀胱的形态位 置对临床操作会有什么影响?
4.比较男、女性尿道结构的异同点及各 自的临床(应用)意义。
制作:温广明 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肾盂离开肾门下行并变细,约在第2腰椎 上缘处移行为输尿管。
上 上前
五.肾的血管与肾段 下前 后
下
肾动脉
肾段动脉及肾段
肾静脉
第二节
输尿管ureter
为一肌性管状 结构,全长20~30cm。 贴腰大肌前面下行, 入盆腔后向内下方 穿入膀胱。
依其行程可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
其盆段前方,在 男性有输精管越过, 在女性有子宫动脉 越过(距子宫颈约 1.5cm处)。
第四节
尿道urethra
男性尿道 全长约16~22cm,
分3部: 前列腺部 膜部
特点: 海绵体部 3个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 3个扩张:前列腺部、尿道壶腹和舟状窝 2个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
女性尿道 全长约4~6cm,
以尿道外口开口于 阴道前庭。
特点: 短、宽、直。
小结及复习思考题
urinary system
组成: 1.肾 2.输尿管 3.膀胱 4.尿道
主要功能:形成并排出尿液
urinary system
泌尿器官——1.肾 输尿管道——2.输尿管
3.膀胱 4.尿道
第一节 肾kidney
一、肾的形态 实质性器官,
形似蚕豆,左右 各一。
位于脊柱两 侧贴于腹后壁。 可内分缘上中、部下凹两陷端,,称肾门,是肾血管和肾盂 等内结外构两出缘入,的前部后位。 两出面入。肾门的结构合称肾蒂。
四.肾内部结构
肾皮质 renal cortex 在表肾层实,质其分伸为入肾肾皮锥质体之 间和的肾部髓分质称。肾柱。
肾髓质renal medulla 形成15~20个肾锥体,顶端 为乳头孔。
由肾门往内, 肾实质围成肾窦,
内有7~8个肾小盏, 2~3个肾大盏和由
肾大盏合成的前后
扁平、漏斗状的肾 盂(等结构)。
膀胱底内面,两侧 输尿管口与尿道内 口之间的平滑三角 区称之。
输尿管间襞、膀胱垂
三、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在成人,空虚 的膀胱居小骨盆内, 上方有腹膜覆盖, 为腹膜间位器官。
★膀胱充盈时, 膀胱尖及腹膜返折பைடு நூலகம்线可上升至耻骨联 合以上。
三、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前方—耻骨联合,
后方(男女有别) ◆女性—子宫和阴道; ◆男性—精囊腺、 输精管壶腹和直肠。
输尿管有3个狭窄:
①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②骨盆上口跨越髂血管交叉处; ③壁内段。
第三节 膀胱urinary bladder
一、膀胱的形态
肌性囊状器官, 成人的平均容积约 300~500ml。
空虚时呈三棱椎 形,分膀胱尖、膀 胱体、膀胱底和膀 胱颈4部分。
二、膀胱的内部结构
☆膀胱三角
trigone of bladder
2.试述输尿管的形态结构特点、分部及 其狭窄处的临床意义?
3.不同年龄和充盈状态下膀胱的形态位 置对临床操作会有什么影响?
4.比较男、女性尿道结构的异同点及各 自的临床(应用)意义。
制作:温广明 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肾盂离开肾门下行并变细,约在第2腰椎 上缘处移行为输尿管。
上 上前
五.肾的血管与肾段 下前 后
下
肾动脉
肾段动脉及肾段
肾静脉
第二节
输尿管ureter
为一肌性管状 结构,全长20~30cm。 贴腰大肌前面下行, 入盆腔后向内下方 穿入膀胱。
依其行程可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
其盆段前方,在 男性有输精管越过, 在女性有子宫动脉 越过(距子宫颈约 1.5cm处)。
第四节
尿道urethra
男性尿道 全长约16~22cm,
分3部: 前列腺部 膜部
特点: 海绵体部 3个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 3个扩张:前列腺部、尿道壶腹和舟状窝 2个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
女性尿道 全长约4~6cm,
以尿道外口开口于 阴道前庭。
特点: 短、宽、直。
小结及复习思考题
urinary system
组成: 1.肾 2.输尿管 3.膀胱 4.尿道
主要功能:形成并排出尿液
urinary system
泌尿器官——1.肾 输尿管道——2.输尿管
3.膀胱 4.尿道
第一节 肾kidney
一、肾的形态 实质性器官,
形似蚕豆,左右 各一。
位于脊柱两 侧贴于腹后壁。 可内分缘上中、部下凹两陷端,,称肾门,是肾血管和肾盂 等内结外构两出缘入,的前部后位。 两出面入。肾门的结构合称肾蒂。
四.肾内部结构
肾皮质 renal cortex 在表肾层实,质其分伸为入肾肾皮锥质体之 间和的肾部髓分质称。肾柱。
肾髓质renal medulla 形成15~20个肾锥体,顶端 为乳头孔。
由肾门往内, 肾实质围成肾窦,
内有7~8个肾小盏, 2~3个肾大盏和由
肾大盏合成的前后
扁平、漏斗状的肾 盂(等结构)。
膀胱底内面,两侧 输尿管口与尿道内 口之间的平滑三角 区称之。
输尿管间襞、膀胱垂
三、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在成人,空虚 的膀胱居小骨盆内, 上方有腹膜覆盖, 为腹膜间位器官。
★膀胱充盈时, 膀胱尖及腹膜返折பைடு நூலகம்线可上升至耻骨联 合以上。
三、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前方—耻骨联合,
后方(男女有别) ◆女性—子宫和阴道; ◆男性—精囊腺、 输精管壶腹和直肠。
输尿管有3个狭窄:
①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②骨盆上口跨越髂血管交叉处; ③壁内段。
第三节 膀胱urinary bladder
一、膀胱的形态
肌性囊状器官, 成人的平均容积约 300~500ml。
空虚时呈三棱椎 形,分膀胱尖、膀 胱体、膀胱底和膀 胱颈4部分。
二、膀胱的内部结构
☆膀胱三角
trigone of blad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