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南京路四大百货公司【图文】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广告

中国近代广告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POP彩旗广告
•传统彩牌坊 • 小彩旗广告
尾声
• 1840-1949新中国近代广告时期最主要的变 化是报刊广告的出现,规模化的报刊业使 中国近代广告活动逐渐实现大众化,广告 业初具规模。中国近代成为中国广告快速 发展的过渡时期。 • 中国近代的广告,是资本主义商业发展的 产物,它不仅是近代新式商业经营方式演 变趋新的具体反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 促进了近代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近代广告的发展阶段
1.近代广告的萌生期
从鸦片战争前后到 19 世纪中期,是中国近代广告的萌生期。
2.近代广告的发展繁荣期
从 19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 30 年代,是中国近代广告的发展 繁荣期。尤其是 1872 年《申报》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 广告逐步走向它的发展繁荣期。
3.近代广告的沉寂衰退期
• 许多国人开办的工厂也成立了广告部,特 聘专业画家设计广告。
中国化学工业社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信宜药厂
广告组织
广告学研究
中国近代标志性广告形式
• • • • (1)月份牌、香烟牌 (2)报刊纸质广告 (3)路牌、车体及站牌广告 (4)广播广告
• (5)霓虹灯广告 • (6)大橱窗广告 • (7)电影广告、招贴广告 • (8)空中广告
中国近代广告
1840 — 1949
社会历史背景
• 1840年以后,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 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成 为西方资本主义倾销商品的基地。为了促 销商品,西方广告宣传模式也被植入到中 国。 •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为了与外商企业竞争, 也开始重视商品的广告宣传。
与古代相比的进步
从 30 年代中后期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 中国近代广告的沉寂衰退期。

四大百货的百年传奇

四大百货的百年传奇

四大百货的百年传奇作者:潮墨来源:《人民周刊》2017年第11期谈起老上海,聊到当年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准会津津乐道南京路上的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

在那个提倡“实业救国”的年代,四大百货公司成为华人资本的一个典范。

先施公司先人一步1914年8月,在澳洲通过做香蕉生意淘得第一桶金,并在香港率先创办了先施百货公司的广东华侨马应彪来到了上海,开始筹建上海先施百货公司。

1917年10月20日,经过三年施工建设,先施公司的六层大楼掀开了神秘面纱。

这是当时南京路最高的建筑,也是上海第一家由华人开办的大型百货公司。

公司开业那天,上海市民蜂拥而至,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了传统老店无法提供的消费快感。

先施公司不单纯是一个购物的场所,开业当日,其附设的先施乐园、东亚旅馆、先施浴德池、先施理发厅等也开张,杂耍、绍兴戏、京戏、变魔术的、吃点心的,一时间人山人海,甚至有人流连忘返,数日不归。

上海先施开业以后,为了方便女顾客,先施公司决定招聘女售货员。

无奈由于中国传统观念中女子应该在家伺候丈夫,不得抛头露面,因此招聘启事贴出一个多月,却没有人敢来应聘,老板娘霍庆棠一不做二不休,亲自披挂上阵做起了公司化妆品部的售货员,还带动两个小姑和她一起来售货。

她不但仪态端庄,而且善于辞令,熟识货品性能,周旋于顾客之间,深受男女顾客欢迎,一时间“三个女人同台站”的佳话传遍上海、香港和澳门,社会人士纷纷来到先施公司购物娱乐,都想亲眼看看这位勇气可嘉的老板娘,也想见识女售货员的服务是怎样吸引人的,公司生意倍增。

1937年8月中旬开始,侵华日军的飞机轰炸上海,战时艰难度日的上海先施公司在1954年结束,1956年上海时装公司进驻先施公司旧址,随后先施在大陆消失了40年,1993年先施公司重返上海南京路,新址在南京東路479号。

永安效仿斗先施正因为先施的成功,也引来了激烈的竞争。

1916年,正当马应彪建造上海先施公司大楼的时候,马应彪的老同乡、老对手也是老伙伴的郭乐、郭泉兄弟一路跟踪追击,跟到了上海滩、跟进了南京路。

第二章 民国广告史

第二章 民国广告史

(3)交通工具广告
20世纪30年代,上海南东路街景。一辆双层无轨电车周身涂满广告。 车身的“光施牙膏千里香”要比车尾的“老品牌海香烟”醒目得多。
(4)路牌广告
•路牌广告发展历程 路牌广告一般竖立在街边要 道口、房屋墙上及屋顶、铁 路沿线及车站周围和风景区。 早在辛亥革命以前,我国就 出现了路牌广告,内容大多 为香烟、药品及日用百货等。 其中,最早出现的路牌广告 是车站路牌广告。民国成立 前,铁路沿线每一车站周围 都有路牌广告,宣传、推销 诸如狮子牙粉、仁丹、大学 眼药、美孚煤油、白礼氏洋 烛之类的商品。这些路牌广 告大都是由外商广告公司承 包装置的。
(2)、国民政府的报刊
《辽宁省政府公报》封面封底 民国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赵琛珍藏
(3)革命报刊也进行广告宣传。
代表刊物
《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天津学 生联合会报》、《向导》 为政治斗争服务的同时,刊登中国 厂商广告, 提倡国民买国货,以抵制洋货,反对帝国主义 的经济侵略 进步书刊、国产商品
到1921年,上海原又新广告社的一位工人王万 荣,创办了‚荣昌祥广告社‛,专门为商家及 别人的广告公司代漆路牌广告。
平襟亚、陈子谦的《上海广告史话》指出: “到1927年,美灵登广告公司及陈泰兴广 告社委托荣昌祥广告社代做路牌广告,于 是发展到在上海任何一条马路上,以及沪 宁、沪杭两路沿线的所有路牌广告,几乎 全是荣昌祥所包办。”
广告内容
广告产品
2、其他多样化的广告媒介 广播 广告
其他 广告 形式 连环 画广 告
路牌 广告
广告媒介 形式 霓虹 灯广 告
橱窗 广告
电影 广告
月份 牌广 告
(1)旗臶广告、招牌广告
天津精益眼镜店橱窗广告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历史变迁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历史变迁

正因为生活在那个屈辱的年代,他们在历史的夹缝中筚路蓝缕,打破技术封锁,竭尽全力兴办实业。

同时,还要忍辱负重,竭尽所能为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这样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工商业者敬仰与传承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历史变迁上世纪20至30年代,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历史上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互相厮杀无暇东顾,这恰好给了中国工商业一次有利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当时政府放松了对民间兴办实业的限制,允许私人开设工厂,许多怀揣“实业救国”理想的有识之士,开始筹资兴办工厂。

在民国成立以后,民族工商业者逐渐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主体,自由主义经济有了广泛的市场,中国的民间资本开始活跃,在1936年达到了一个巅峰。

这一时期的工商业者,作为中国第一代的民族资本家,与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联系并不密切,思想较为开放,特别是长期从事经商活动,视野宽阔,为人精明,对开办实业雄心勃勃。

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也有所耳闻, 像荣德生年轻时就曾读过“美国十大富豪传”,十分仰慕他们的商业成就。

此时,实业救国论已经成为一种流传于资产阶级上层人物间的普遍论调。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大批民族资本家投身于创办各种企业机构,兴办学校,以实业资助教育,又以教育改进实业,以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是当之无愧的实业大王。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1901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二人在无锡开办了保兴面粉厂,1905年,荣氏兄弟又在无锡创办了振新纱厂。

1912年后,荣氏兄弟将事业重心转往上海,他们先后在上海创办了福新面粉厂、申新纺织厂。

到1922年,荣氏兄弟已经拥有12家面粉厂和4家纱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被誉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民族对外战争期间,荣氏沿海的产业大多没能逃脱被摧毁和劫掠的命运。

可即便压力重重,荣氏兄弟不变初衷,坚决不肯出卖工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荣德生曾一度深居简出,搜购古籍字画,直到时局好转。

大兴

大兴

■▲在繁华的旧上海商业街道,鳞次栉比的店铺、花枝招展的招牌和广告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这是旧上海的城市缩影,也是那时候的人们对旧上海最深刻的记忆。

垃自迪饶埠琳,就一繁华 的商业都市。

其兴旺的商业活动使得很多商业词口口 “肆“融(ftJL )”等,SA 到了上海百姓大众的日常口语里。

这里要说 的“大兴”,也同样与旧上海的商业有关。

说S 商业,过去上海南京路有所谓“四 大百货公司”之说。

其中,澳大利亚华侨蔡昌于1936年创办的大新百货公司成立 最晚,但却后来居上,解放后成为了 “上 海市第一百货商店”。

但此“大新”,非彼“大 兴”。

“新” “兴”两字,现在的上海话读音一样。

保留老上海话特征的电台广播《阿 福根》节目,则与周边的苏州话和无锡话一样分“尖团音”,要把“新”念作“亦”, 跟“兴(xing )”的读音泾渭分明。

因此上海方言里的“大兴”与南京路上的“大 新百货公司”没有关系,而是来自另一条 马一“大兴街”。

“大兴街”位于现在的上海市黄浦区。

过去这里是上海老城厢(旧南市区)一条 传统的商业街,街上餐饮、月良饰、小百货等店铺鳞次栉比,相当热闹。

大兴街的南 段,叫做南车站路。

这里曾经是上海南火 车站的旧址所在(1937 W 沪会战被日寇炸毁),而人们若要到南火车站乘坐杭州 方向的列车,大兴街便是必经之路。

搭乘 火车赶路的旅客经常会在此买点上海货回家送人。

时间长了,大兴街上的无良商家 便发现了商机:反正在这里买东西的客人马上要赶火车回浙江,即使是冒牌货,他 们也来不及赶回来退货论理,那何必再卖什么正品呢?于是乎,大兴街就成为了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

只不过,顾客一次两次会上当,但久 而久之,上当的人多了,在众人的口耳相 传之下,“大兴街”这个名字也就逐渐臭名昭著起来。

即使是在别的路段,要是商铺 贩售商品的质量不佳,往往也会被扣上“大 兴街”的帽子。

譬如旧上海有个说法,上海时装店分三个等级,高等在南京路,其 次在临近重庆路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 最差的便是“大兴街”。

推崇国货的永安公司及二代掌门

推崇国货的永安公司及二代掌门

71人与事往事钩沉1918年新开业的永安公司推崇国货的永安公司及二代掌门文·图/陆其国投资百货业。

于是就有了1907年8月28日坐落于香港中环皇后大道、注册为私家有限公司的永安公司的开业。

该公司两年后迁至上环德辅道,规模日渐扩大;1916年改为公共有限公司。

就在此前一年,郭氏昆仲已将拓展事业的目光瞄向了上海,并亲赴上海选址、洽谈落实等事宜。

当时,他俩选中的就是今天上海南京东路浙江中路口,当时属于地产商哈同的地块。

租下此地块后,1916年4月开始动工兴建六层营业大楼。

1918年9月5日,落成后的上海永安公司于上午9时正式开张。

第二天出版的上海《申报》曾报道其盛况:当时由总督理(即经理)郭乐协同各司理启门开幕。

政界、商界(包括总商会、贸易公司)等,暨各团体代表五六百人先后莅临。

郭乐在开幕式讲话中,讲到在上海创设永安公司的原因和经过时说道:“前四年鄙人道经上海,见沪滨乃中国口岸通商之中枢、环球货品转输之孔道,殷商巨贾咸集其间,南北菁华荟萃于此,诚我中国一最盛繁华之商埠也,故鄙人回港与同人会议,即提倡集资开办,购地建筑。

斯言一出,认股者纷至沓来,争先恐后,数月之间股本已达二百万元之数,居然满额。

惟购地维艰,迁延岁月,又值欧战,材料短少,采办尤难,以至工程愆期悠悠两载,今始造成。

”对于公司经营内容,郭乐讲道:“惟洋货部与大东旅社颇觉完备,若屋顶花园仅可筑成一部分,尚多缺点,须待来年夏间,将后面地方再加建筑,俟一切布置周密,斯时可为游人消遣怡情之地,待工程完竣,进行有序,厥后乃酌量扩充工程。

”原来上海永安公司除了百货商场外,后来还相继办有大东旅社、大东酒楼、大东舞厅、天韵楼游乐场、永安天韵戏院、永安剧上海永安公司大凡对上海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上海著名的四大公司: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也称“四大百货公司”)。

这四大百货公司有个共同点,即主要投资人和经营管理者多是香港华人和海外广东籍华侨,创始人最初都在澳洲积累了财富,有着家族企业性质。

盘点魔都12家序号百货公司

盘点魔都12家序号百货公司

盘点魔都12家序号百货公司你知道上海以序号命名的百货公司吗?不知道就不敢说自己是上海人了!从第一百货到第十二百货,每个百货公司附近皆是当地的商业中心,你家附近是第几百货?一起看一下吧~上海老百货曾经在历史的画卷上书写过辉煌,然而如今多数因为些许原因关门歇业,仍有一些始终矗立着。

如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从建国后的第一家国有百货零售企业,已悄然转变成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西藏中路东北角。

有八个楼面,21400平方米营业面积,是建国后的第一家国有百货零售企业。

第一百货商店所在地解放前原名大新公司设计者是留学美国的华人建筑家关颁声先生,参与建造的是基泰工程公司,1936年1月10日,正式开张营业。

当时的大新有限公司是远东最大百货商店,大楼曾获得亚洲最佳建筑设计奖。

上海市第二百货商店上海市第二百货商店,位于淮海中路903号。

最初成立于1951年,是淮海路上第一家国营百货。

1996年4月,第二百货商店和香港永新百货有限公司合作投资成立了二百永新。

2013年,商场整体转型为优衣库全球最大旗舰店。

上海市第三百货商店位于平凉路1489号,沪东工人文化宫对面。

创办于1953年3月,营业面积15,000平方米。

市百三店开在大杨浦的热闹地段,那里集聚众多产业工人,每临厂休或节假日,去“杨百”(杨浦人对三百的昵称)转转,挑选喜欢的商品,是他们不二选择。

所以,“杨百”几乎天天宾客盈门,煞是忙碌。

当五角场还是一片农田的时候,市百三店已成杨浦区商业地标。

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位于长寿路155号近陕西北路口,创办于1951年12月,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

劳勃生路今长寿路155号,原为顺昌祥兴记绸布莊,解放后四百迁入营业。

与“三店”相似,“四百”开在纺织工厂相对集中的普陀区商业街上。

如今市百四店变成了“亚新生活广场”,它的别名是“新四百广场”。

上海市第五百货商店原名市百货公司第五门市部,1951年12月开设于复兴东路。

旧中国最早的百货公司:上海先施百货

旧中国最早的百货公司:上海先施百货

旧中国最早的百货公司:上海先施百货旧中国最早的百货公司:上海先施百货关键字:上海先施百货先施百货的旧址1917年10月20日,中国第一家自建百货大楼先施公司在上海南京路正式开业。

当时由于到商场的人太多,整个南京路都堵塞了。

先施公司不单纯是一个购物的场所,开业当日,其附设的屋顶戏院、东亚旅馆和豪华餐厅也开张,杂耍、宁波滩簧、绍兴戏、京戏、变魔术的、吃点心的,一时间人山人海,甚至有人流连忘返,数日不归。

南京路上好开张宽不过十几米,长不过两公里的上海南京东路,是在近代历史的风雨动荡中成长起来的。

1850年麟瑞洋行的大班霍克等人疏通了一条用碎石覆盖的小路,年轻人经常在上面骑马奔驰。

于是这条路就开始被称为“马路”或者由英文Parklane直译为“派克弄”,零星的洋行分布其中。

随着英租界的扩张,它又渐渐有了“大马路”的名号。

1862年派克弄第三次跟随跑马厅延伸后,“中华第一街”——南京路的大概面貌就成形了。

到1914年,这条路已经成了远东最大的商业购物中心,外商经营,外侨购买,中国的民族资本家们也无日不梦想着能在这里创造中国的商业神话。

8月份的一天,澳大利亚华侨商人马应彪坐着自己的高级轿车来到了这里。

虽然已经派人来这里实地考察了两次,但是他的目光中仍然透射出一种焦急,心里不断地盘算着究竟这条已经商铺云集的路上哪里还适合建一座百货大楼。

最后,他看中了日升楼易安茶社旁边的地段,尽管这里市面清淡,有人告诉他财神爷不喜欢,但地价却比较便宜,更重要的,这里还有直达上海北火车站的电车,足以带来大量的外地旅客。

于是马应彪很爽快地买下了这块地,准备建造上海最大的百货公司——先施百货。

三年后,人们终于见到了这座大楼,它不仅成为上海第一商业高楼,也是第一家由华人自建的综合百货公司。

两大公司拼高先施公司开业第二年,营业额已达439万元,马应彪乐呵呵地拿到了相当于投资两倍的回收。

然而,商业时代的竞争是无处不在的,就在他准备开展周年店庆活动的时候,广东老乡郭乐、郭泉兄弟在他对面建立起了一个与先施经营范围相当的永安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圖說南京路四大百貨公司【圖文】1918年8、9月间,上海《申报》上连续刊登了一条“永安公司、大东旅社开幕广告”,广告词称:即将在南京路西段、浙江路中心开设的永安公司,“建筑既极精良,楼阁则九层云拥,而搜采亦臻美富,物品则万国星杂,各公司苟有所需,本公司实无不置备”,大东旅社则“一尘不到,定为高士之居,四季皆春,能夺天公之巧”。

9月5日,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欧洲古典风格的六层大楼横空出世,政界、商界等各界来宾五六百人齐聚六层楼上的倚云阁予以祝贺。

与此相对应的,是马路对面开业一年旗鼓相当的先施公司则在进行“大减价”销售,两大百货公司在南京路上比肩而立,是祸是福?后来人们发现,永安公司的开幕,宣告了上海“摩登”时代的到来。

永安公司永安公司是由旅居澳洲的华侨郭乐、郭泉、郭顺等兄弟合资创办的。

郭氏兄弟原籍广东中山县,排名第二的郭乐(1874—1956)在澳洲经营果栏发了财,于是模仿澳洲英国人开的“英地海登公司”,于1907年8月在香港皇后大道开設了永安环球百货公司,与同样来自澳洲的华侨马应彪等开设的香港先施公司对垒。

民国成立后,上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人口众多,富豪巨贾云集,已是一个具有宠大购买力的消费市场。

差不多同时,郭乐与马应彪都觉察到了上海具有的商机,决定向上海拓展百货经营。

此时的上海,南京路已是客流最多的商业街,从外滩到今山西南路一带,布满了商店,其中有亨达利钟表店、老凤祥银楼、邵万生南货店及福利、泰兴、惠罗等外商开设的百货公司,而南京路西段颇为冷清,多为中式店铺和茶楼,地价也相对便宜,于是马应彪和郭乐分别选定南京路浙江路口的西北与西南两侧作为上海百货公司的新址。

清末民初的南京路上中式店铺据说当时郭泉、郭葵两兄弟住在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的四川路上,每天乘车去上海各个路段考察,这天来到南京路上,他们坐在南京路浙江路口的日升楼上佯装喝茶,秘密的指派了两个伙计站在南京路的两边,从早到晚用取豆的方法计算过往的人流,结果发现路南人流更多,大约路南是富人集居地,他们购物总是先逛路南,最后他们看中了易安茶社旁边的地段,也就是现南京路浙江路口的西北角,可巧的正与正在建造的先施公司大楼相对。

郭泉永安公司以每年5万两白银的代价,从大地产商哈同手中租下了8.51亩土地,租期25年,期满后连同土地和房屋全部归还土地业主。

当时悉尼的华侨纷纷踊跃投资,结果集资200万港元。

但不巧此时殴战爆发,建筑材料不易采购,工程延至1916年开工,让先施公司抢了先机。

先施公司创办人马应彪永安公司创办人郭乐1917年10月20日建成开业的先施公司,是幢高5层的骑楼式钢筋混凝土建筑,进门的店面依照广东人喜欢喝茶的习惯设为茶室,商场设在里面,搬用澳洲百货公司的样式,1至3层都是宽阔商场,设有24个商场部门,各层有巨大的楼梯相连接。

公司在商场内安置了大玻璃橱柜,兼具陈列及收纳功能,让顾客可以自由参观商品,减少了压迫感。

大楼的四、五层附设东亚旅馆、豪华的东亚又一楼酒店,后来又在屋顶设游乐场,是当时上海由华人开办的第一家集百货、酒楼、旅馆和娱乐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商店。

进入百货公司大楼的顾客最初仅打算买衣料、日用品的,却不料进入了吃、喝、玩、乐都齐全的场所,这是上海从来没有过的商店形式,大楼这样的设计,连外国人也叹为观止,称其为世界的市场。

先施公司近景黄焕南以香港总行监督名衔兼上海先施公司分行总司理,由董事局派来上海,主持业务及一切行政事宜,刘锡基为副手司理。

黄焕南乃澳洲华侨,早年与马应彪同甘共苦,共同开创了先施事业,他们为上海先施百货公司带来了全新的经营方法。

同当时中国人见惯了的百货店有很大不同,细心的人们发现,原先福利、惠罗等外商百货公司不售中国货和小商品,并由印度巡捕管门,购物需讲外语,令人望而怯步,而到先施公司来,在高档的舶来品洋货中,也能找到品质好但价格相对便宜的国产品。

公司还把一些残次和被挤压的商品搭配成价值一元的商品包,任人选购。

在那之前,中国人已经习惯了“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传统,百货店里的商品从不明码标价,大多数商店里都没有专为顾客设置的柜台、货架,货物直接堆在店门口和仓库里。

但这个公司在在商场正面的高柱上大书:始创不二价,诚信名远扬。

公司又在上海滩率先招聘女售货员。

据说,马应彪思想开放,当年香港先施公司开业时,因人手不够,他贴出招聘女店员启事,但清末民初时女性受“三从四德”影响,不愿抛头露面,结果一个多月都无人应聘,于是马应彪的原配夫人霍庆棠女士亲自做起了化妆品部的售货员,她是一位牧师的女儿,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喜欢追赶时代思想新潮,她不但自己抛头露面,还还带动了两个小姑和她一起站柜台。

在当日的中国,这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于是人们纷纷来到先施公司一探究竟,而霍庆棠仪态端庄,善于辞令,介绍起货品来头头是道,很快赢得男女顾客欢迎,她直到生下自己的第五个儿子才辞掉售货员之职。

上海先施百货公司开业后,马应彪认为当代女性消费时代即将出现,为了更好地为女性顾客服务,也招聘了一些女售货员站柜台,她们个个长相标致,服饰统一,面含微笑,这在当时的上海也炸开了锅。

黄焕南先施又故意压低外国人常购的罐头等商品,向外国人挨户散发价目单,在外文报纸上刊登广告,逐渐拉了些外国顾客。

它的经营方法是全新的,因而成为南京路商业改革的先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此后几十年里,说它引发了中国商业及消费方式的一场革命,也不为过,有钱人为了能买到与世界潮流同步的各种商品纷纷而来,而钱包瘪瘪的普通市民,一样能从先施购得自己心仪的商品。

开业第二年,马应彪已乐呵呵地拿到了相当于投资两倍的回收。

先施公司时装部先施公司家具部先施公司店堂照相机柜台在上海人眼中,大型百货公司到底还是新鲜事物,于是永安公司开业后,仍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到南京路,亲眼看看这家新开公司的还能为上海人带来什么时新的东西。

永安公司永安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辛和记营造厂承包建造。

大楼平面为长方形,东北部外延呈狐形,沿南京路有三座圆柱拱形大门和大片橱窗,大门入口用爱奥尼式双柱,沿浙江路和金华路共有5道侧门,南面九江路有一道后门,大楼二层及六层楼面各挑出一条长廊,装饰有铸铁栏杆,东北角大门上每层都挑有带铸铁栏杆的大阳台作为装饰,长廊和阳台都用柱子上的双牛腿支承,西北屋顶转角有三层巴洛克式塔楼倚云阁。

永安公司规模更大,营业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分成44个部门,布局也搬用澳洲百货公司的样式。

为了与几家外国大公司和先施公司竞争,并后来居上,永安公司老板郭乐考虑了很多。

他们首先在商场设计上就借鉴先施公司的经验作了些许修正。

在一层临南京路的地方装饰了10个大型橱窗服饰模特儿,首开了上海大商场以沿街面橱窗陈列商品的先河。

铺面商场全部为马赛克地坪,楼上均铺打蜡地板,在明晃晃的日光灯照耀下,声势、气派比先施更为显赫。

考虑到顾客的心理和方便,将商场设计安排成一进门就能看见琳琅满目的日用品,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二楼为呢绒绸缎,柜台设计的阔绰有余,能使商品摊开便于顾客尤其是女顾客从容挑选;三楼和四楼经营珠宝、钟表、家具等贵重和大件商品,因为属于奢侈品,有心购买的人不在乎多爬几层楼梯,何况公司有代送大件货品业务。

五楼为办公场所、样子货间和食堂。

从第5层可通往西边的大东旅社。

旅社设有142间客房,比先施的东亚饭店多一间,内部装饰考究,设备齐全,设有大东酒楼、酒吧和弹子房。

一楼有饮冰室,当年冷饮在上海还是希奇的东西。

二楼开设大东茶室,茶室内宁静、舒适,可以在此看书、写稿,约友聚首。

三楼设有中菜、西菜间,每天有菜单送至旅客房间,顾客可以随意点菜,服务员也可把酒菜送至房间。

后来又开设了上海第一家对外营业的舞厅——大东跳舞场,这可是先施所没有的,于是成为“上、中流人士的休闲旅馆”,与当时上海最大的旅馆东亚、远东、一品香齐名,很多政客、高官、商家、绅士及富裕家庭的子弟们住宿的目的是“寻求快悦的游戏”,买什么东西,自然就近在永安公司买。

先施公司楼顶设有先施乐园,有茶座、影戏场、弹子房、练身机等,园中布置有花卉盆景,顾客逛累了商场可乘电梯上到屋顶花园游乐。

先施公司屋顶花园之一先施公司屋顶花园之二先施公司屋顶花园之三永安公司也在楼顶开辟了天韵楼游乐场,公司开幕时,天韵楼尚未营业,当时放置了600多株松树,后来应的顾客的要求供应茶点,供人登楼远眺风景,以后天韵楼增添电影院、剧场,经常演出海外电影、京戏、宁波滩簧、滑稽、中外戏法、杂技等节目,并设有健力打球磅、拳击磅、拎灯桩、高尔夫球场、射击等游戏,还有小吃部,游客在这里可以各取所好,尽情玩耍。

1927年江笑笑、鲍乐乐从杭州初到上海,就在天韵楼演出四簧,爱看独脚戏的观众特别多,常常是里三层、外三层的,挤得水泄不通。

倚云阁则经常陈列希奇古怪的东西等,于是两个功能不相上下、但又各具千秋的大百货公司,没有两败俱伤,而是相得益彰,就象两朵亭亭玉立的姐妹花,并肩屹立在南京路长街两旁。

永安公司天韵楼花样百出的竞争手段永安公司能够顺利发展,主要是总监督郭乐的功劳,郭乐从一开始就打出了“统办环球货品发售,输出中华诸般土产”的口号,公司销售的上万种商品中80%以上是英国毛织物、法国化妆品、美国电气制品、瑞士的钟表等进口品牌商品。

经营商业最忌讳压本,郭乐确定了一个原则,叫作“货如轮转”,根据市场的行情及时进货。

他与公司负责人每年都要到国外考察商情,并定期派人到全国各地调查市场动态,还经常在商场巡视,查看商品销路,了解存在问题,及时改进。

他在大东旅社包了一个房间,经常深更半夜一个人到商场四处检查。

先施公司的外国货往往要通过外国洋行进口,郭乐则在美国、英国各设一个办事处,同美英等国一些名牌厂商直接建立购销关系,有些商品还特意去国外定制。

上海富翁有一种赶时髦相互攀比的习气,对于时尚新颖的物品,不管价钱怎样贵,还是争着购买。

因此,当一些外国厂商和洋行来推销新颖商品时,永安公司与它们约定包销,要求它们在一定时间内不卖给其他商店,这样容易推销,同时把价钱定的较高。

比如美国克宁牌奶粉,一开始由永安公司独家经销,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当别的店进货时,有钱人已经买得差不多了,永安只剩下了一些剩货,就开始削价销售,既不蚀本,又打击了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