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04儿科护理学【讲义】 (12)

合集下载

【2013】504儿科护理学【讲义】 (11)

【2013】504儿科护理学【讲义】 (11)

第十一章损伤、中毒病人的护理第十二节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一、病因1.进食或口含物品时说话、哭、笑、跌倒2.常见异物种类:花生、黄豆、果核、笔帽、纽扣、硬币、果冻等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1.胸片2.支气管镜:直接发现管腔内异物四、治疗原则:内镜下取出异物,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五、护理问题1.有窒息的危险与气管、支气管内异物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异物阻塞气管、支气管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异物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影响分泌物排出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预防知识,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六、护理措施1.保持安静:避免哭闹,以免因异物变位2.做好手术宣教,使家长了解气管异物的治疗方法,减轻家长焦虑情绪3.术前护理4.术后护理观察有无喉头水肿、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术后4小时可进食七、健康教育1.介绍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相关知识,预防为主2.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人不要在小孩进食时对其责备、挑逗、追逐等,防止因哭、笑、跌倒而误吸3.3岁以下儿童避免进食硬壳类食物试题与解析1.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典型症状A.呼吸困难B.面色青紫C.阵发性、痉挛性咳嗽D.三凹征E.喘憋答案:C2.患儿,男,3岁,诊断支气管异物。

采用内镜检查取出异物后家长咨询可以进食的时间,护士的正确解答是A.30分钟后B.1小时后C.2小时后D.3小时后E.4小时后答案:E第十二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五节风湿热病人的护理一、病因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二、临床表现1.前驱症状:发病前2~5周,常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咽喉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2.典型的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1.急性炎症测定2.链球菌感染的检查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在20%~25%之间抗链“O”增高——最常用的链球菌抗体血清试验,高于500单位抗去氧核糖核酸酶试验:高于250单位为异常抗链球菌激酶试验:高于80单位为异常抗透明质酸酶试验:高于128单位为异常3.免疫学检查免疫球蛋白增高,IgG和IgM变化较明显补体C3、C4、C3c增高免疫复合物增高:阳性率为60%以上。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讲义【全】 (12)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讲义【全】 (12)

第十三章小儿结核病的护理第一节总论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但以原发型肺结核最常见。

严重病例可引起血行播散,发生粟粒型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后者是结核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结核杆菌:属分枝杆菌,具有抗酸性结核杆菌结核蛋白质能使机体致敏,产生变态反应,引起疾病。

结核类脂质对细菌具有保护性,耐受力较强,冰冻1年半仍保持活力,对湿热比较敏感,经65℃30分钟或干热100℃20分钟即可灭活。

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是最简单的灭菌方法。

流行病学二、辅助检查(一)结核菌素试验,感染4~8周即呈阳性反应。

1.试验方法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0.1ml(5单位)皮内注射。

临床意义--确诊的特异性依据:结核杆菌检查直接涂片:最常见,抗酸杆菌阳性痰菌阳性:具有传染性--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X线三、预防药物预防指征①密切接触开放性肺结核者。

②<3岁未接种卡介苗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③结核菌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

④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伴结核中毒症状者。

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儿。

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较长时间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四、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是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

--药物种类:杀:全异烟肼(H)、利福平(R)半链霉素(S)、吡嗪酰胺(Z)抑:乙胺丁醇(E)药品毒副反应异烟肼周围神经炎、精神症状、皮疹、肝脏损害利福平肝脏损害、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乙胺丁醇球后视神经炎、周围神经炎、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吡嗪酰胺肝损害、尿酸血症、痛风、消化道反应阿米卡星Ⅷ脑神经损害、肾毒性丙硫异烟胺肝损、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炎、过敏、皮疹、发热小丁踢球后,视力变好练听力一周、立竿见影小儿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虫媒B.皮肤C.呼吸道D.消化道E.血液『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小儿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

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最有效方法A.隔离患儿B.禁止随地吐痰C.预防性服药D.接种卡介苗E.定期查体『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最有效方法。

605儿科护理学【讲义】 (12)

605儿科护理学【讲义】 (12)

环球网校郭老师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1.呼吸道狭窄,粘膜柔软,血管丰富,缺乏弹性组织,易感染,炎症时易阻塞2.鼻腔短小,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

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鼻窦:鼻窦口相对较大,急性鼻炎时易导致鼻窦炎,最易发生的是上颌窦和筛窦炎一、解剖特点3.腭扁桃体在1岁末逐渐增大,至4~10岁时达高峰,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1岁以内少见;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及中耳而致中耳炎4.右侧支气管粗短,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二、生理特点1.年龄愈小,呼吸频率越快,易出现节律不齐(不同年龄呼吸、脉搏见表)2.小婴儿以腹式呼吸为主,7岁以后为胸腹式呼吸3.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尤其是分泌型IgA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以冬春季节多见。

一、病因1.以病毒感染为主:占90%以上,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2.可继发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常见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二、临床表现1.局部表现:流涕、鼻塞、喷嚏、咽痛等。

体检可见鼻粘膜和咽部充血、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2.全身表现:发热呕吐、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二、临床表现3. 特殊类型上感的表现–疱疹性咽颊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

好发于夏秋季。

临床特点为高热,咽痛,咽部充血可见疱疹–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引起。

好发于春夏季。

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主要临床特征三、并发症1.婴幼儿: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2.年长儿: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四、护理措施1.维持正常体温–环境–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多饮水–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当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四、护理措施2. 促进舒适–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

–鼻塞严重时在哺乳前15分钟用0.5%麻黄碱液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口腔护理四、护理措施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4.健康指导: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合理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加强体格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第三节急性感染性喉炎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以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婴幼儿多见。

【2014】504儿科护理学【讲义】 (25)

【2014】504儿科护理学【讲义】 (25)
护理部主任把例行性工作分配给科护士长按照常规措施和标准 进行管理,她只加以指导和监督,只有特殊的情况时她来处理。 这样,她可以集中精力研究及解决全局性的管理问题,这种工作 方式遵循的原则是 A.执行与监督分设原则 B.职责与权限一致原则 C.任务和目标一致原则 D.管理层次原则 E.集权分权结合原则 答案:A
对 ICU 的重症病人护理以下错误的是 A.做好特护记录 B.做好基础护理 C.每 20 分钟巡视一次 D.备齐急救药品与设备 E.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 答案:C
“一人一套”、“一人一巾”执行率在护理质量评价中属于 A.要素质量评价 B.环节质量评价 C.终末质量评价 D.基础护理工作质量评价 E.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价 答案:B
七、任务和目标一致原则 八、稳定适应的原则 九、精干高效原则 十、执行与监督分设原则
临床护理工作组织结构 一、护理组织结构 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 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 三级管理模式 扁平化二级管理模式 不满 300 张床位:总护士长-护士长 二、护理工作模式 个案护理:常用于危重、大手术后病人 功能制护理:按照分配做不同类型的工作 小组护理
1页
管理人员能直接领导的隶属人员人数 由工作性质、类型、特点、技术水平、管理者能力、管理对象状况的确定 层次越高,管理的下属人数应相应减少 管理幅度过宽:压力大,影响有效管理 管理幅度过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人力浪费
五、职责与权限一致原则 责任明确,权利恰当,利益合理 有权无责——官僚主义 有责无权——影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集权分权结合原则 集权:权利相对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的权威 分权:把权利分配给每一个管理层和管理者,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
附:预防接种
一、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卡介苗:皮内注射,生后 2~3 天初种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口服,凉开水送服,服后 1 小时禁饮热水,初种 3 次(2、3、4 个月) 麻疹疫苗:8 个月初种 乙肝疫苗:初种 3 次(0、1、6 个月) 百白破混合制剂:初种 3 次(3、4、5 个月)

2013年基础班儿科学讲义 (12)

2013年基础班儿科学讲义 (12)

第十二单元营养性疾病小儿肥胖症中医病因病机病因引起小儿肥胖症的主要病因为饮食失调和脾肾两虚。

饮食失调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之物,则壅滞难化,损伤脾胃,脾虚则内湿不运,日久躯脂满溢,发为肥胖。

脾肾两虚先天禀赋不足,脾肾虚弱,水湿不运,聚湿成痰,壅滞于体内,发生肥胖。

病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胃运化失常,痰湿、脂膏内停。

痰湿、脂膏为其主要病理产物。

病位主要在脾、胃,涉及肝、肺、肾,属本虚标实之证。

诊断要点小儿肥胖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目前国内外常采用的指标有两个:身高标准体重(weight-for-height)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①体重大于参照人群(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人群)体重的20%。

②有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的特征。

③除外某些内分泌、代谢、遗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或药物引起的肥胖。

④脂肪分布均匀,以腹部、肩部、面颊部、乳房等处尤为明显。

凡具有上述4项者,可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症。

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等虽有皮脂增多的表现,但均有其特点,不难鉴别。

鉴别诊断单纯性肥胖确诊时需与由各种遗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鉴别。

Prader-Willi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3岁开始发病,呈周围性肥胖,面部特征为杏仁样眼、鱼样嘴、鞍状鼻和内眦赘皮。

其他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等虽有皮脂增多的表现,但均有其特点,不难鉴别。

中医辨证论治脾虚痰阻证候:肢体虚胖、困重,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纳差,腹满,小便少,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运脾除湿。

方药:胃苓汤加减。

胃热湿阻证候:肥胖臃肿,消谷善饥,肢体困倦,头胀眩晕,懒言少动,或口渴喜饮,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热,兼以化湿。

方药:泻黄散加减。

脾肾两虚证候:肥胖虚浮,疲乏无力,腰膝酸软,甚者畏寒肢冷,懒言少动,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缓无力。

【2014】504儿科护理学【讲义】 (23)

【2014】504儿科护理学【讲义】 (23)
A.立即肌注维生素 D2 或 D3 B.迅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 D C.快速静脉推注 10%葡萄糖酸钙 D.缓慢静脉注射 10%葡萄糖酸钙 E.大量维生素 D 和钙剂同时使用 答案:D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化脓性脑膜炎 1.病因 病原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最常见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小儿化脑的主要途径 邻近病灶直接侵入 颅内病灶直接蔓延
下列有关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提倡母乳喂养,早产儿 4 月龄开始添加富含铁的辅食 B.指导服用铁剂治疗的患儿可与钙片同时服用 C.采取措施增加患儿食欲,纠正偏食习惯 D.指导铁剂应于餐前口服 E.如注射铁剂则尽量选用同一部位
二、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1.缺乏维生素 B12 和(或)叶酸 2.大细胞性贫血 3.临床表现 皮肤、面色苍黄,虚胖,毛发稀疏细黄。肝、脾多轻度肿大 神经、精神症状:面无表情、反应迟钝、条件反射不易形成,智能发育及动作发育落后。维生素 B12 缺 乏者可出现肢体、头部或全身震颤,甚至出现抽搐
小儿惊厥发作时,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立即送入抢救室 B.位置牙垫于上下磨牙 C.将舌轻轻向外牵拉 D.手心和腋下放纱布 E.立即松解衣领,平卧,头偏向一侧 答案:E
患儿男,2 岁。以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 1 次入院,现治愈出院,下列实施的健康指导正确的是 A.高热惊厥日后不会再发 B.如有发作,立即抱往医院抢救 C.患儿发作时应摇晃呼喊,将其唤醒 D.如患儿日后再有体温升高,应积极实施物理降温 E.指导其高热惊厥可以自行好转,好转后不需就医处理 答案:D
一、化脓性脑膜炎 3. 小儿化脑的临床特点 暴发型:常见病原菌为脑膜炎双球菌 亚急型:病原菌常见于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双球菌 新生儿:病原菌以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多见,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体检: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讲义 第12章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讲义 第12章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二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传染病总论传染病:由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一、传染过程传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隐性感染最多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最少最易识别。

结局疾病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特异性被动免疫、特异性主动免疫隐性感染特异性免疫应答,无症状;部分成为健康携带者显性感染获得稳定持久的免疫力而不再感染;部分成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状态体内生长、繁殖,排出体外,不引起疾病,称病原携带者状态急性携带者<3个月;慢性携带者>3个月共同特点:无明显临床症状,持续排出病原体病原携带者是传染病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性感染保持暂时平衡状态,不出现临床表现,体防御功能减退引起发病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明确的病原体,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甲类、乙类、丙类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免疫性: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均可产生特异性免疫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流行性及感染后免疫性,全部传染病均具有这些特征。

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湿度、地理环境等。

》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水平、公共卫生设施等。

五、传染病的临床特点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仅数小时,如霍乱。

长则数月、数年,如狂犬病。

潜伏期是确定传染病检疫期的重要依据,也有助于诊断。

2.前驱期从起病至临床症状明显的时期称为前驱期。

可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及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一般持续1~3日。

起病急骤者可无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不同传染病各自出现其具有特征性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如高热、皮疹、黄疸等。

病情由轻转重,到达顶峰,然后随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病情减轻进入恢复期。

【2014】504儿科护理学【讲义】 (20)

【2014】504儿科护理学【讲义】 (20)

不同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的特征2.(二)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当出现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时,呈现持续性青紫,称艾森门格综合症并发症:呼吸系统感染、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可出现暂时性青紫气促、乏力、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消瘦等小缺损可无症状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的共同临床表现1.(二)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D答案:.右位心E .法洛四联症D .动脉导管未闭C .室间隔缺损B .房间隔缺损A 下列先天性心脏病中属于右向左型的是:常见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等无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常见法洛四联症左向右分流型:常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分类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室间隔缺损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二、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分)/各年龄阶段呼吸和脉搏频率(次各年龄阶段呼吸和脉搏频率3.2/3×收缩压=舒张压kPa)0.27+10.67×或(年龄mmHg )2+80×(年龄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用公式计算2)10.67kPa (80mmHg 岁以内的婴儿收缩压1小儿血压特点2.周是心脏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先天性心脏畸形形成的主要时期8~2胚胎第1.一、小儿循环系统特点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精讲一护理专业年卫生职称考试2014血栓形成:供给充足液体,必要时可静脉输液缺氧发作:膝胸卧位,给予吸氧,吗啡及普萘洛尔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2.休息:是恢复心脏功能的重要条件,应根据病情适当安排活动量1.(三)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措施C答案:.右位心E .室间隔缺损D .法洛四联症C .动脉导管未闭B .房间隔缺损A 级收缩期杂音,可见杵状指,首先考虑Ⅲ间闻及肋4~2胸骨左缘,发绀,常喜下蹲位,乏力、个月时出现活动后气促9自。

岁3,患儿男常见并发症:脑血栓、脑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红细胞增多症数分钟或数小时发作可持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八节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
1.长期摄入不足
喂养不当——主要原因
不良饮食习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
2.消化吸收障碍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
4.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二、临床表现
1.体重不增——最早出现的症状
体重不增→体重下降→身高降低→皮下脂肪减少→皮下脂肪消失→呕吐、水肿、贫血
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
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并发症: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感染等
营养不良分度
三、辅助检查
1.最突出的表现:血清蛋白浓度降低
2.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下降
3.多种血清酶活性、血糖、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四、治疗原则
1.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
2.祛除病因
3.控制继发感染
4.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
5.治疗并发症
五、护理问题
六、护理措施
(一)饮食管理:原则为循序渐进,逐渐补充
1.轻度患儿:在基本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

每日供给热量250~330kJ/kg(60~80kcl/kg)开始
2.中、重度患儿:供给热量从每日165~230kJ/kg(45~55kc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
3.选择食物的原则
符合营养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铁剂
(二)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1.遵医嘱给予各种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等)和B族维生素口服
2.给予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肌注,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增进食欲
3.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或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物质
(三)预防感染
(四)观察病情
1.观察有无低血糖:密切观察患儿尤其是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病情变化
2.进食情况及对食物的耐受情况
3.定期测量体重、身高及皮下脂肪的厚度
(五)提供舒适的环境,促进生长发育
1.合理安排生活,减少不良刺激
2.鼓励父母陪伴
3.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
七、健康教育
1.解释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
2.指导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具体方法
3.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4.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
5.预防感染,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第九节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
作用
促进钙、磷吸收
促进成骨
促进肾小管的钙、磷重吸收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一)初期: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
安、夜间啼哭,出现枕秃
(二)激期:骨骼改变、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迟缓
1.骨骼改变
头部
3~6个月:颅骨软化
7~8个月:方颅或鞍形颅
前囟增宽及闭合延迟
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
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
郝氏沟
胸骨突出或凹陷
四肢
手镯或脚镯
“O”形腿或“X”形腿
久坐者可见脊柱后凸或侧弯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坐、立、行等运动功能落后,腹肌张力下降,腹部膨隆如蛙腹
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重症患儿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常伴发感染
(三)恢复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
(四)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骺畸形
三、辅助检查
四、治疗原则: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
1.口服维生素D:主要治疗方法。

剂量为每日2000~4000IU,4周后改预防量,每日400IU
2.注射法:对于有并发症的佝偻病以及无法口服者,一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20万~30万IU,2~3个月后口服预防量,治疗一个月后复查效果
3.严重骨骼畸形者需外科手术矫治
五、护理问题
六、护理措施
1.户外活动
生后2~3周后即可开始
冬季也要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
避免太阳直射,可在阴凉处活动
冬季室内活动时开窗,让紫外线能够透过
2.补充维生素D
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遵医嘱给予维生素D制剂,注意维生素D过量的中毒表现
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
避免早坐、站、行;避免久坐、久站,以防发生骨骼畸形
护理操作时应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
4.加强体格锻炼
对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
对于行外科手术矫治者,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矫形器具
5.预防感染: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避免交互感染
七、健康教育
1.给孕妇及患儿父母讲述有关疾病的预防、护理知识,鼓励多进行户外活动和晒太阳
2.宣传母乳喂养,选择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3.指导户外活动、日光浴
4.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
第十节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护理
一、病因
血清钙离子降低是引起惊厥、喉痉挛、手足抽搐的直接原因
当血钙低于1.75~1.88mmol/L或血清钙离子浓度在1mmol/L时,即可诱发
二、临床表现:典型的表现为惊厥、手足抽搐、喉痉挛发作,并有不同程度的激期佝偻病的表现
1.惊厥:多见于婴儿,表现为突然发生两眼上翻,面肌抽动,四肢抽动,神志不清。

发作时间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时间持续久者可有发绀
2.手足抽搐:多见于较大的婴儿、幼儿和年长儿童。

表现为突然发生手足肌肉痉挛成弓状,手腕屈曲,手指僵直,拇指内收贴紧掌心,踝关节僵直,足趾弯曲向下,发作停止后活动自如
3.喉痉挛: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

表现为喉部肌肉、声门突发痉挛,出现呼吸困难,吸气时喉鸣。

严重者可发生窒息而死亡
4.特殊性的体征
三、辅助检查
血钙低于1.75~1.88mmol/L(7.0~7.5mg/dl),血磷正常或偏高
四、治疗原则
1.急救处理
立即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控制惊厥与喉痉挛,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或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
喉痉挛者需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进行人工呼吸或加压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钙剂治疗:常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以10%葡萄糖液稀释1~3倍后缓慢推注(10分钟以上)或滴注,惊厥反复发作时可6小时重复一次,直至惊厥控制后改为口服钙剂
3.维生素D治疗:症状控制后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
五、护理问题
六、护理措施
1.控制惊厥、喉痉挛
遵医嘱立即使用镇静剂、钙剂
静脉注射钙剂时需缓慢推注(10分钟以上)或滴注,以免因血钙骤升,发生呕吐甚至心脏停搏;避免药液外渗,以免造成局部坏死
2.防止窒息
密切观察惊厥、喉痉挛的发作情况,作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术前准备
一旦出现应及时吸氧,喉痉挛者需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窒息
对已出牙的小儿,应在上、下门齿间放置牙垫,避免舌被咬伤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定期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
七、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合理安排儿童日常生活,坚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
2.补充维生素D,适量补充钙,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复发及治疗佝偻病
3.教会家长惊厥、喉痉挛发作时的处理方法
例题与解析
1.营养不良的小儿皮下脂肪消减是有一定的顺序,最先消减的部位是
A.腹部
B.臀部
C.四肢
D.躯干
E.面部
答案:A
2.小儿,男,5个月。

因惊厥持续4分钟来院就诊。

患儿人工喂养,未加辅食,1周来易哭闹,睡眠不稳,无发热、咳嗽,大小便正常。

查体:体温37.9℃,面肌颤动,面色发绀,四肢抖动,前囟平软,2cm×2cm,枕部有乒乓球感。

该小儿惊厥的原因首先应考虑
A.化脓性脑膜炎
B.中毒性脑病
C.癫痫发作
D.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E.高热惊厥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