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病-广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华支睾吸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华支睾吸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华支睾吸虫病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华支睾吸虫病应该如何护理,华支睾吸虫病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华支睾吸虫病:
*一、预防
1.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吃生鱼虾,提倡科学的烹调和食用鱼的习惯,防止误食囊蚴,把住病从口人关。
2.控制传染源在流行区进行普治普查,积极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对重点人员、高发人群要重点检查、重点防治。
加强保虫宿主的管理,不用生鱼虾喂狗、猫、猪等动物。
3.切断传播途径对动物粪便等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人畜的交叉感染。
保护好水源,防止病畜的排泄物污染。
在春季螺开始繁殖前,采用药物灭螺,以切断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环节。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华支睾吸虫病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华支睾吸虫病的护理方法,华支睾吸虫病的常见护理措施。
*华支睾吸虫病常见护理方法:
*一、护理
影响华支睾吸虫病预后的主要因素有:①感染的虫数;②重复感染情况;③治疗情况。
轻型患者如不再重复感染,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重型感染者甚至已发展至肝硬化者,如能避免重复感染,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及肝病变均可获得明显好转。
并发胆囊胆管炎、胆管阻塞者,如及时治疗,预后亦良好。
合并病毒性肝炎时,肝炎症状较明显,病程迁延,肝功能恢复较慢。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华支睾吸虫病”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华支睾吸虫虫卵通过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和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后,发育成囊蚴,活的囊蚴被摄入后,经胆汁激活,囊内幼虫破囊壁而出,经胆总管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亦可通过血管或穿过肠壁到达肝脏,最后寄生在肝胆管内发育为成虫,成虫的寿命一般为2 0~30年,主要寄生在人、犬、猫和猪的肝胆管内,虫数多时亦可移居较大的胆管甚至胆囊内,偶尔在胰管内亦可发现成虫。
(二)发病机制被成虫寄生的肝胆管,其病变程度与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数量多少和感染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
如感染的虫数仅10余条至几十条,则肝脏与胆管多无肉眼病变,如寄生虫数超过100条,甚至数千条时,由于虫体充满肝内外胆管、胆囊及胰管,引起胆道梗阻,并发胆管炎、肝脓肿、胰腺炎等。
华支睾吸虫病变主要发生在肝内小胆管,因虫体机械性阻塞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造成胆汁淤积,胆管呈囊状或圆柱状扩张,以左叶边缘部分为著,胆管上皮细胞有脱落和增生,胆管壁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增厚,并有大量腺体增生、淋巴细胞及粒细胞浸润等现象;邻近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萎缩和坏死现象,最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
死亡的华支睾吸虫尸体、虫卵及脱落的胆管上皮可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诱发肝胆管结石,有报道认为此病与胆管细胞癌有密切关系。
【症状】潜伏期为1~2个月。
轻度感染者常无症状,仅在粪便中发现虫卵。
感染较重者多为重复感染,缓慢起病,但非流行区感染者可以急性起病。
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症状和过敏反应,包括食欲不振、上腹隐痛与饱胀、肝区隐痛、肝大(尤以左叶肿大为明显)等表现,并有发热、乏力、头晕、失眠、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偶可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胆绞痛及阻塞性黄疸。
慢性期无明显症状者占34.2%,较为常见的有乏力、上腹不适、腹痛、肝区隐痛、头晕等,其次为头痛、失眠、食欲减退、腹泻等。
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可有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表现为消瘦、贫血、水肿、肝脾大、腹水、黄疸等。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分析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分析佛山市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
在这个繁华的城市中,人们可能会忽视一些健康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华支睾吸虫感染。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寄生虫,它通过吸血寄生在宿主的脏器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对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建议。
一、现状分析1. 感染范围广泛据统计,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病例已经非常普遍了。
主要集中在饮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水源地和食用未充分加工的生水产品。
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带,由于饮水条件良莠不齐,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情况更加严重。
2. 健康危害严重华支睾吸虫感染严重危害了居民的健康。
首先是在感染初期,患者会出现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影响到消化系统的功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肝脏和胆囊的功能,导致黄疸、腹水等并发症。
华支睾吸虫感染不容忽视。
3. 缺乏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段目前对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相对不足。
虽然有一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但长期以来,缺乏对该病的重视和宣传,导致很多人并不了解该病症,也不知道该如何有效防范和治疗。
二、预防措施1. 提高卫生意识居民应该提高卫生意识,加强对饮水和食品的安全性检查,尤其是在野外活动或者偏远地带的时候。
尽量不要直接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减少生水产品的摄入,选择正规的餐饮场所就餐。
2. 宣传知识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发布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信息,提升全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强化监管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规范饮水和食品的生产环节,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标准,杜绝一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三、治疗建议1. 及时就医对于怀疑感染了华支睾吸虫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
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可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华支睾吸虫病(C1onorchiasissinensis)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胆道系统所致的寄生虫病,基本病理改变是胆管壁增厚、管腔变窄,以及肝脏淤血、肿大。
【诊断提示】
1.流行病学有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史。
2.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仅在粪便中发现虫卵,多数病例可表现为乏力、上腹部隐痛、腹泻、肝左叶肿大。
部分患者有慢性胆管炎症状,反复感染者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
3.实验室检查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虫卵。
抗原皮内试验:成虫抗原液0.1In1皮内注射。
15min后皮丘直径在15cm 以上,有红晕、伪足,或直径3cm以上者为阳性。
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阳性,肝脏B超、CT、MRI检查可见肝内中小胆管扩张或呈肝硬化、肝癌图像。
少数患者肝功能异常。
【治疗措施】
1.特效疗法
(1)口比喳酮:儿童25mg∕(kg•次),每日3次,连服2d,成人20mg∕(kg•次),每日3次,连服2d。
(2)阿苯达哇:10~20mg/(kg∙d),分2次服,连服
7d o
2.一般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护肝、休息等。
3.手术胆总管梗阻者及时手术,然后驱虫治疗。
深圳市公务员华支睾吸虫病预防知识及相关行为调查

深圳市公务员华支睾吸虫病预防知识及相关行为调查
蒋丽娟;党姣;李锦
【期刊名称】《中国健康教育》
【年(卷),期】2008(024)005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公务员华支睾吸虫病预防知识及相关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随机抽样210名参加体检的公务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210名调查对象华支睾吸虫病知识知晓率为51.0%;调查对象经常在酒楼用餐的比例达41.0%,其中14.3%的人喜欢吃生鲜的淡水鱼虾.结论公务员人群华支睾吸虫病的知晓率偏低而相关危险行为率偏高,是预防华支睾吸虫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总页数】3页(P356-358)
【作者】蒋丽娟;党姣;李锦
【作者单位】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518020;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518020;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518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3;R532.23
【相关文献】
1.深圳市罗湖区机关工作人员华支睾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J], 齐杰;方少波;李林涛
2.广州市自云区社区居民狂犬病预防知识及相关行为调查 [J], 汤灼明
3.160名公务员超重、肥胖状况及相关行为调查 [J], 林军; 陆瑛; 潘匀; 赵加奎; 袁
仁羲
4.深圳市福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J], 范苏云;黄慈林;刘莹;李丽廉;石向辉
5.深圳市福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J], 范苏云;黄慈林;刘莹;李丽廉;石向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枝睾吸虫病

6、尾蚴
尾蚴由体部和尾部组成,能在水中活跃地活 动,体表具棘,有1-2个吸盘。
7、囊蚴
囊蚴呈椭球形,略带淡黄色, 囊壁分两层。囊内幼虫运动活跃 ,排泄囊内含黑色颗粒。
生活史
豆螺
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麦穗鱼
沼虾
诊断
临床症状
虫体在胆管内寄生吸血,破坏胆管上皮,引起卡 他性胆管炎及胆囊炎,可使肝组织脂变、增生和肝硬 变。当大量寄生时,病畜食欲减退、下痢、浮肿,出现 腹水及轻度黄疸等。
2、虫卵
虫卵黄褐色,平均大小为29微 米×17微米,内含毛蚴。顶端有 盖,卵孔的周缘突起;后端有一 个小结,卵壳较厚,不易变形。
3、毛蚴
毛蚴体形近似等边三角形,多 被纤毛,不食,但运动活泼。
4、胞蚴
华支睾吸虫胞蚴呈长袋状, 无口及咽,虫体内有正在发育 的雷蚴。
5、雷蚴
华支睾吸虫雷蚴呈长袋状,体前 端有咽及原肠,虫体内有胚细胞和 正在发育的尾蚴。
第五节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寄生于人、犬猫、猪及其他一些野生 动物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虫 体寄生可使肝脏肿大并导致其他肝病 变,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华支睾吸虫成虫
形态
1、成虫
成虫虫体扁平,呈叶状,前端稍尖,后端较 钝,长10~25毫米,宽3~5毫米。口吸盘略 大于腹吸盘,二者相距较远。2个大而成树枝 状的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部。卵巢呈分 叶状位于睾丸之前,子宫盘曲位于卵巢与腹 吸盘之间,生殖孔位于腹吸盘前缘。
建在鱼塘上的厕所
治 疗-上工治未病
了解华支睾吸虫病做好预防工作远离病菌

手术治疗:对于重症患者, 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
去除虫体和受损组织。
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后,患 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
复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 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 慢跑、瑜伽等,以增强体质,
避免焦虑和抑郁:学会应对压力,避免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同事等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寻求支持 和帮助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饮用被华支睾吸虫污染的水
接触被华支睾吸虫污染的土 壤
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等 水产品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乏 力、食欲不振、 腹痛、腹泻等
中期症状:肝 肿大、胆囊炎、 胆石症等
晚期症状:肝 硬化、腹水、 脾肿大等
并发症:胆道 感染、胆管炎、 胆囊癌等
华支睾吸虫病预防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认识华支睾吸虫病 03 预防华支睾吸虫病的方法 04 如何避免感染华支睾吸虫病
05 华支睾吸虫病的治疗和康复
认识华支睾吸虫病
第二章
华支睾吸虫病的定义
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由华支睾吸虫引起的疾病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寄生在淡水鱼体内的寄径主要是食用了未煮熟的淡水鱼
注意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垃圾,保持垃圾箱 盖紧闭
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避免 积水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 持手部清洁
避免食用生食或未煮熟的食 物,特别是淡水鱼虾
避免食用生或半生的鱼虾
广东省五华县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广东省五华县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李钦鉴;谢文波;李群飞【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五华县华支睾吸虫的人群感染状况及居民认知、行为情况对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通过以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16个乡镇中选取4个乡镇,再从每个乡镇选择2个村共1436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用ELISA 法检测华支睾吸虫抗体.结果共调查1436名居民,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高年龄、未听过华支睾吸虫病、每年吃鱼生次数在5次或以上和在餐厅吃鱼生是华支睾吸虫病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其OR值和95%CI分别为2.424(1.807~3.253)、1.310(1.004~1.71)、3.175(1.402~7.191)和1.338(1.054-1.698).结论广东五华县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居民对华支睾虫有一定的认知,但仍有待加深,与居家食用鱼生相比,餐厅内华支睾虫的感染风险显著增加,仍应进一步加强防控.【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13【总页数】4页(P2251-2254)【关键词】华支睾吸虫;血清学调查;感染率【作者】李钦鉴;谢文波;李群飞【作者单位】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梅州 514400;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梅州 514400;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梅州 514400【正文语种】中文华支睾吸虫病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主要并发症为肝、胆疾病[1],甚至可并发胆管癌和原发性肝癌[2],其主要感染途径为食生或半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3]。
近年来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仍呈上升趋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4⁃5],既往研究表明华支睾吸虫与当地居民生活饮食习惯有关、疾病认知有关[6]。
广东梅州市五华县是华支睾吸虫的重要流行区之一[8],然而目前对此地区人群认知、态度、行为和华支睾虫感染率进行综合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无定量评估人群华支睾虫感染风险的研究,为了解广东省五华县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定量分析华支睾吸虫病认知及相关生活习惯,为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控制和健康宣传教育提供科学支撑,本研究于2017年1-12月在五华县4个乡镇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支睾吸虫病方悦怡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 1875),Looss,1907]即肝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也称为肝吸虫病。
人体感染是因为食入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鱼或虾所致。
寄生在肝胆管内虫体运动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作用,致胆管上皮损伤,胆管阻塞,从而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可表现为胆管胆囊炎、胆石症和儿童发育障碍等,重者可发生肝硬化。
华支睾吸虫是McConnell 1874年在印度加尔各答解剖一因病死的华侨木匠尸体时,在该尸体肝内首次被发现的。
国内于1908年在广东发现华支睾吸虫病人后,又陆续在汉口、北京、沈阳、香港、广西和上海等地发现华支睾吸虫病例。
但对湖北江陵马山砖厂出土的战国时代女尸进行寄生虫学研究证实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流行了2300年。
我国目前除西北地区外,25个省、市、自治区有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或散发病例,该病已被卫生部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
1 流行病学1.1 分布1.1.1华支睾吸虫病在世界分布情况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北部,俄罗斯的少部分地区。
韩国居民有食生作者单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鱼的习惯,故该病在韩国分布范围较广,流行区主要分布在汉江、锦江和洛东江等7条大河流域内。
华支睾吸虫病曾在日本广泛流行,除北海道外,各地均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或病人。
在越南,华支睾吸虫病主要流行于北部的红河三角洲、海防、河内,西部和南方感染较低。
在俄罗斯,华支睾吸虫病人主要集中在远东地区。
在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一些西方国家里的亚洲人也有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报道,但这些病例均是在其他流行区被感染或是吃了进口的淡水鱼而感染,尚无证据说明这些病例是在当地感染的。
1.1.2 华支睾吸虫病在国内分布情况根据调查资料,华支睾吸虫感染呈现随水流分布的规律,我国的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外流区域的太平洋流域。
除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宁夏等几个省、自治区未见华支睾吸虫病报道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已有该病的流行报道或是病例报道。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有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湾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四川省的部分地区、东北三省朝鲜族居民聚居地。
例如在黑龙江的39个县市平均感染率为16.85﹪。
辽宁省和吉林省已发现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县区人群感染率多在10﹪以上(0.8﹪~72.1﹪).广东省81个县市有感染者,平均感染率为16.2﹪(0.2~54.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调查的29个县的平均感染率为2.7﹪,在个别地区感染率可达67.8﹪。
台湾省美依地区人群的感染率为22.37﹪~51.88﹪,苗栗县苗栗镇客家人的感染率为63.0﹪,日月潭地区粪检阳性率为54.8﹪。
1.2 流行环节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环节包括传染源、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囊蚴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进入终宿主体内,并受到自然因数和社会因数的影响。
1.2.1 传染源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包括带虫者、病人和保虫宿主。
①带虫者:在大多数流行区,带虫者的数量多于病人的数量。
虽然轻度感染者粪便中虫卵较少,但其在所有感染者中所占的比例大,尤其是带虫者无明显的症状,往往不能主动就诊,以致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而多是在普查中发现。
②华支睾吸虫病人:病人体内虫数一般较多,为数百条至数千条,有报道肝内寄生虫数多达27600条的病例和每克粪便虫卵数达157000个的病人。
尽管重度感染者是少数,但中度感染占有相当比例,故病人粪便中的虫卵数是十分惊人的。
③保虫宿主:国内已报道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有33种,包括猫、狗、猪、狼、獾、鼬、貂、狐狸、豺、鼠类、兔、牛等,这些动物均可作为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
1.2.2 第一中间宿主可作为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目前已发现10种,有豆螺科的纹沼螺、中华沼螺、曲旋沼螺、赤豆螺、檞豆螺、长角涵螺,黑螺科的方格短沟蜷,黑龙江短沟蜷和瘤拟黑螺以及拟沼螺科的琵琶拟沼螺。
1.2.3 第二中间宿主华支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十分广泛,仅在日本、韩国、我国大陆和台湾省所发现的可作为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的淡水鱼就有139种,分属16科,71属,其中在我国(含台湾省)发现的有102种,分属15科,59属。
常见的家养鱼种如鲤鱼、鲢鱼、青鲩、白鲩、鲫鱼等均易被感染。
华支睾吸虫囊蚴可以寄生在鱼类的体表和体内,几乎遍布全身,但70﹪以上分布在肌肉内,尤其是背部的肌肉。
野生小鱼一般感染较重,鱼体内的囊蚴密度可从每克鱼肉数个到数千个,国内报道在1g 麦穗鱼肉中检获华支睾吸虫囊蚴6548个,在1条仅重0.2g的麦穗鱼体内共分离出华支睾吸虫囊蚴3429个。
1.2.4 感染方式和途径人感染华支睾吸虫均因食入了华支睾吸虫囊蚴,人的感染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①食生鱼虾:吃生鱼一般把鱼肉切成薄片,小鱼则切成段,配以各种佐料拌匀后直接食用。
此种食法主要见于广东珠江三角洲、香港、台湾省、广西百色地区和江西省于都的一些居民以及东北的朝鲜族居民。
生鱼粥是将切好的鱼片放入碗中,与热米粥混合,加上香菜、麻油稍微拌后食用。
湖南省祁阳县农村吃的鱼酢也是将生鱼肉加上各种佐料和豆粉或米粉拌匀后直接食用,或稍加腌制后食用。
②食半生的鱼虾: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居民不食生鱼,但由于烹调方法不当,往往把鱼加工至半熟而食。
如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的大部分居民喜欢吃麦穗鱼。
食用方法是将鱼拌入少量面粉,在锅中用油简单煎焙,然后再加各种佐料加水彻底烧透食用。
因烹调方法不当食入华支睾吸虫囊蚴是轻、中度流行区人群感染的主要原因。
③加工鱼所致的感染:山东省金乡县人民医院对处理鱼后的手和洗鱼砧板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观察,在洗手水和清洗砧板水均发现华支睾吸虫囊蚴。
因些在加工鱼的过程中吃东西、拿熟食、用同一块菜板处理生的和熟的食物,都可能造成感染的机会。
洗过鱼的水、农贸市场上的储鱼用水、所用的鱼筐和鱼刀,甚至鱼摊附近的苍蝇,也都检查出华支睾吸虫囊蚴。
1.2.5影响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因素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主要是群众对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和危害了解不够,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使本身受华支睾吸虫的感染同时又作为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促使了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
主要是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呈现南北两端感染率高、点片状分布、有食生鱼习惯地区的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而嬉食型方式的感染则表现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感染率较高、以及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等特点。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气候、水源、第一、二中间宿主及保虫宿主。
地理因素对华支睾吸虫病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如在黑龙江省,北纬44°54′~48°29′,东经123°10′~131°52′,海拔145.1~311.5m的平原江河流域都有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在北纬48.3°以北或海拔312m以上江河区域内未发现华支睾吸虫病患者。
四川省寄生虫病研究所观察到,气象因素主要反映在降雨量与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第二季度降雨量增多,鱼类感染率增高,鱼体内华支睾吸虫囊蚴数量多。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呈点状分布的特点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地势水系的影响,在仅有池塘或小沟的地区,流行以点状分布为主,在有河流的地区,有沿河呈线状分布的趋势。
地势水系也影响当地经济和卫生水平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后者又直接影响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经济和养殖业的发展,某些从流行区引进的鱼苗中,有可能被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从而使引入地居民有感染的潜在危险性。
也有可能是鱼苗中有些是华支睾吸虫囊蚴一感染的鱼种,到流行区后受感染,因而有助于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形成新的疫源地。
另一方面,由于兴修水利,新的水系形成,也有可能使老的疫源地扩大,形成新的疫源地。
2 临床表现2.1 急性华支睾吸虫病一次食入大量华支睾吸虫囊蚴可致急性华支睾吸虫病。
急性华支睾吸虫病以寒战、高热、肝肿大、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类似急性胆囊炎的症状,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潜伏期: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潜伏期一般为30d左右,最短的7d,最长者可达40d。
感染越重,潜伏期越短。
(2)临床经过:一般起病较急,首次症状是上腹部疼痛、腹泻,3~4d后出发热,继而出现肝肿大、肝区痛、黄疸。
(3)症状和体征:主要症状为发热、剑突下痛、头痛、食欲不振、恶心、乏力、肝区肿大并有压痛、荨麻疹等。
①发热:发热常伴有明显畏寒和寒战,体温最高可达39.7℃,发热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短者仅3~4 d,未经治疗者反复发热可达数月。
热型可有低热、弛张热、不规则的间歇热,部分病人发热时伴有头痛。
②腹痛腹泻:多数患者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
疼痛可呈持续性刺痛,进餐后加重,伴有厌油腻,似急性胆囊炎,可伴随胆道阻塞症状,如黄疸、白陶土样大便。
腹泻常出现在发热之前,大便每日3~4次,黄色稀水便多见。
也有相当多的患者伴有腹泻、腹胀。
③肝区疼痛和肝脏肿大:多数患者肝脏肿大,以左叶肿大为主,一般有较明显的肝区触痛,主要与肝内胆管炎症反应有关。
肝肿大在驱虫治疗后可迅速好转。
2.2 慢性华支睾吸虫病2.2.1 临床表现反复多次小量感染或急性华支睾吸虫病未得到及时治疗,均可演变为慢性华支睾吸虫病。
由急性感染演变的慢性患者,病史中常有急性期的症状,或有过“急性胆囊炎”、“急性肠胃炎”,此后渐渐出现慢性华支睾吸虫病的症状。
慢性华支睾吸虫病最常见,一般起病隐匿,症状复杂。
症状的出现率与感染度有一定关系,感染度轻的,无症状者较多;感染越重,黄疸、肝大、肝区痛的发生率越高。
根据病人感染的程度和症状的轻重,临床上可将慢性华支睾吸虫病分为轻、中、重3度。
①轻度感染: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胃部不适、进食后上腹胀、食欲不振、轻度腹痛等上消化道症状,易疲倦,精神欠佳。
也可出现肝肿大和消化不良。
②中度感染: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疲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部不适,腹痛和慢性腹泻常见,肝脏肿大,左叶更明显,有些患者,可触及肝脏表面不光滑,有压痛和扣击痛。
部分患者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营养不良和浮肿等症状。
③重度感染:以上2型的症状均可出现,但明显加重,晚期可形成肝硬化和门脉高压、腹水、腹壁静脉曲张。
肝大且质地硬,脾常可触及。
少数患者因反复胆道感染出现黄疸及发热,儿童可伴有明显的生长发育障碍,患者还常常出现神经衰弱症状。
肝功能失代偿是华支睾吸虫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慢性感染者可以合并胆囊炎、胆色素性胆石症、胆绞痛、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