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1空间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

实习1空间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
实习1空间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

实习一:空间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

一、 目的

1. 掌握地图扫描矢量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 熟悉GEOSCAN 软件的主要绘图和编辑工具 3. 了解ARCINFO 软件的数据处理方法

二、 实验准备

在数字化之前必须设计好数字化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地图数字化的效率,而且也关系到数字化成果的质量。确定数字化的技术路线包括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数字化,数字化精度要求如何,选取什么样的地图作为数字化底图,对那些要素进行数字化,如何对数字化要素进行分层和分幅,以及代码的设计等等。 1. 软件准备:Photoshop, GEOSCAN, ARCINFO, ARCVIEW 2. 资料准备:

(1) 数字化底图:1:1万地形图的一部分。地图等高距为10米。

(2) 图幅控制点坐标:图幅控制点坐标是用来进行图幅定向的,它能够确定地图的

地理位置和比例大小。 本试验的控制点坐标如下:

表1 图幅控制点坐标表

项目 北坐标 东坐标 左上 右上 右下 左下

(3) 确定地图的分层与分幅:GIS

是以图层的方式管理地图的,将点、线、面等地

图1 数字化底图

力实体按其性质的不同分别归入不同的图层进行分层管理是GIS管理空间数据的基本方式。本实习的分层及代码见下表:

表2 地理要素分层及代码表

项目层名包括的要素代码

等高线层terlk 计曲线

首曲线

高程点201 202 103

线状水系层wtlpt 现状表示的河流301

面状水系层wtlnt 面状表示的河流(封闭)

湖泊(封闭)302 303

(4)设计代码:代码的设计非常重要,它是计算机存贮、检索、识别的基础,使之能够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

(5)在计算机上建立自己的实习目录,例如:E:\GIS\zhxm,将地图影像放入,文件格式为TIF。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方法

1.地图预处理

(1)变形纠正:纸质地图常常会有少许变形;扫描过程中由于图形倾斜,造成扫描后的地图产生变形,因此在数字化前,需要对地图进行纠正。如果存在几何变

形,可利用ERDAS的几何校正模块进行纠正;如果是扫描过程造成的图象倾

斜,则可在PHOTOSHOP下进行纠正。下图为纠正过程。首先,利用【标尺】

沿着图幅边缘画一条横线,如图所示,然后选择【图象】菜单中的【旋转画布】

下的【任意角度】,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会自动计算要旋转的角度,电击【好】

即可。

图2 标尺的运用

图3 画布旋转示意图

(2) 二值化:不少数字化软件接受的数据为二值化的数据,因为二值化后的数据量

减小很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图形的显示跟踪速度,而GEOSCAN 就属于这类

软件。二值化处理也是在PHOTOSHOP 下处理。选择【图像】菜单中的【调整】下的【阈值】,移动小三角直到图像满意为止。

处理完后将图像保存为TIF 格式。

2. 数字化采集

(1) 打开GEOSCAN ,调入地图

打开GEOSCAN ,在【调图】中选择【调入栅格图像】,在弹出的对话框的【文件类型】中选择TIF ,找到存放地图的位置,将图打开。选择【实用工具】中的

【图色】。 像反

图4 二值化处理示意图

图5 GEOSCAN 中调入栅格图像

(2) 地图定向

在【地图】中选择【图形定向】,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齐次方程定向(至少四点)】,

点击【OK 】。

将鼠标移至左上方点在角点上,在弹出的放大图上精确定位,并输入坐标,点击【接受量测】。其他控制点按顺时针方向以此类推,并回到第一个点,把第一个点再做一遍,之后,选择【结束量测】。

(3) 创建图层

在【设置】中选择【图层控制】,在这里分别创建表2所示的图层,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先设置等高线层terlk 为当前图层。

(4) 数字化跟踪

图6 图幅定向操作

1

图7 图幅定向操作

2

图8 GEOSCAN 中创建图层

下图为GEOSCAN 的数字化工具,其中常用的有曲线跟踪的工具, 它有半自动跟踪功能,选择1表示自动跟踪,选择3表示手动跟踪。

(5) 属性赋值:赋值按钮 有查询属性和赋值的双向功能。点击要赋值的对象,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高程值和代码。

(6) 成果输出

图9 GEOSCAN 的工具栏

图10 属性录入

数字化完成之后首先要存盘,选择【调图】中的【保存矢量图形】。然后将成果输出,选择【调图】中的【输出外部格式】,并选择【输出到AutoCAD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默认值。这时,在文件目录中会多了一个与地图名称一样的dxf 文件。

3. 数据后处理

数字化完的数据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错误或误差,属性数据在输入时,也难免会存在错误,因此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检查、编辑和处理,是保证数据正确可用的必要条件。本次实习的数据处理是在ARCINFO 中进行。

下面以等高线层为例,将主要步骤罗列如下,其他层的处理类似。(注:蓝色为需要输入的操作命令,黑色为软件执行状态说明,绿色为对操作的注解) (1) 数据转入ARCINFO 中

首先将dxf 文件转入ARCINFO 中,形成coverage 文件。打开ARCINFO ,首先进入工作空间,然后进行文件转换。命令如下: Arc: w E:\gis\zhm “进入工作空间”

Arc: dxfarc1.dxf terlk “dxf 转coverage ,1.dxf 为dxf 文件名,terlk 为等高线的层名”

Enter layer names and options (type END or $REST when done)

Enter the 1st layer and options : terlk all “将等高线层中的所有内容都包括进来” Enter the 2nd layer and options : end

Do you wish to use the above layers and options (Y/N)? y Processing E:\GIS\ZHXM\1.DXF ... Externalling BND and TIC...

452 Arcs written. 288 Labels written.

0 Annotations written.

0 Annotation levels.

图11 数据转出

Arc: build terlk line “创建线的拓扑关系”

Building lines...

Arc: build terlk point “创建点的拓扑关系”

Building points...

Arc: joinitem terlk.pat terlk.xcode terlk.pat terlk-id terlk-id “将原始文件中记录点属性的字段与arcinfo中记录点属性的PA T表连接”

Joining terlk.pat and terlk.xcode to create terlk.pat

Arc: joinitem terlk.aat terlk.acode terlk.aat terlk-id terlk-id “将原始文件中记录线属性的字段与arcinfo中记录线属性的AA T表连接”

Joining terlk.aat and terlk.acode to create terlk.aat

Arc: additem terlk.pat terlk.pat elev 8 8 n 2 “给PAT表增加高程字段(elev),并定义字段长度和类型”

Adding elev to terlk.pat to produce terlk.pat.

Arc: additem terlk.pat terlk.pat code 3 3 I “给PAT表增加代码字段(code),并定义字段长度和类型”

Adding code to terlk.pat to produce terlk.pat.

Arc: additem terlk.aat terlk.aat elev 8 8 n 2 “给AAT表增加高程字段(elev),并定义字段长度和类型”

Adding elev to terlk.aat to produce terlk.aat.

Arc: additem terlk.aat terlk.aat code 3 3 I “给AAT表增加代码字段(code),并定义字段长度和类型”

Adding code to terlk.aat to produce terlk.aat.

Arc: tables “进入表模块”

Copyright (C) 1982-2000 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ABLES Version 8.0.2 (Tue Feb 22 08:01:14 PST 2000)

Tables: sel terlk.pat “选择terlk层的点表”

288 Records Selected.

Tables: calculate elev = dxf-elevation “将dxf-elevation字段中的高程值赋给elev 字段”

Tables: calculate code = dxf-thickness “将dxf-thickness字段中的代码值赋给code 字段”

Tables: sel terlk.aat “选择terlk层的线表”

452 Records Selected.

Tables: calculate elev = dxf-elevation “同上”

Tables: calculate code = dxf-thickness “同上”

Tables: q “退出表模块”

Leaving TABLES...

Arc: dropitem terlk.pat terlk.pat dxf-layer dxf-color dxf-thickness dxf-type “删除terlk 层PAT表中的多余字段,如dxf-layer,dxf-color,dxf-thickness,dxf-type等”Dropping items from terlk.pat to create terlk.pat

Arc: dropitem terlk.pat terlk.pat dxf-elevation dxf-handle dxf-angle dxf-size “同上” Dropping items from terlk.pat to create terlk.pat

Arc: dropitem terlk.pat terlk.pat dxf-text dxf-attrib dxf-iid “同上” Dropping items from terlk.pat to create terlk.pat

Arc: dropitem terlk.aat terlk.aat dxf-layer dxf-color dxf-thickness dxf-type “删除terlk 层AAT 表中的多余字段,如dxf-layer ,dxf-color ,dxf-thickness ,dxf-type 等” Dropping items from terlk.aat to create terlk.aat

Arc: dropitem terlk.aat terlk.aat dxf-elevation dxf-handle dxf-curve “同上” Dropping items from terlk.aat to create terlk.aat Arc: build terlk line Building lines... Arc: build terlk point Building points...

此时,可以显示一下terlk 层的点表和线表,看一看表的结构和内容及拓扑关系。 Arc: list terlk.pat “显示点表(PA T )的信息”

Arc: list terlk.aat “显示线表(AA T )的信息”

图11 ARCINFO 中属性表的显示1

可以看到线表中有LPOL Y#(左多边形)、RPOL Y#(右多边形)、FNODE#(起始节点)、TNODE#(终节点)等字段,说明已经建立了拓扑关系。在这里,由于等高线是互不相交的线,所以他们的值都等于0。 (2) 消除悬挂

Arc: ae “打开Arcedit 模块”

Copyright (C) 1982-2000 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ARCEDIT (COGO) Version 8.0.2 (Tue Feb 22 08:01:14 PST 2000)

Arcedit: disp 9999 “全屏幕显示” WARNING the Map extent is not defined Arcedit: ec terlk “编辑terlk 图层”

The edit coverage is now E:\GIS\ZHXM\TERLK

Defaulting the map extent to the BND of E:\GIS\ZHXM\TERLK Arcedit: de all “显示图层中的所有要素” Arcedit: draw “显示”

下图为arcinfo 中对等高线层的显示

图12 ARCINFO 中属性表的显示2

Arcedit: de node dan “设置悬挂显示,红颜色的小方框表示有悬挂的地方。” Arcedit: nodec dan 2 Arcedit: draw

Arcedit: nodesnap closest * “设置捕捉距离,在屏幕上画一个圆范围” Define the tolerance circle Enter the center Enter the edge

Arcedit: ef arc “设置编辑对象为线状要素” 455 element(s) for edit feature ARC Coverage has no COGO attributes 0 element(s) now selected

Arcedit: sel;v move “选中需要移动的线,电击产生悬挂的端点,

出现小三角后,

图13 ARCINFO 中图形的显示

图14 ARCINFO 中悬挂的显示

选择4,再移动到另一端点,选择9退出”

Point to the feature to select

Enter point

Arc 458 User-ID: 265 with 167 points

1 element(s) now selected

Point at vertex to move <9 to Quit>

Enter point

Vertex 167 Arc 462 (.424,.120) selected

1 = Select

2 = Next

3 = Who

4 = Move 9 = Quit

Enter point

Point to where to move it (9 to Stop)

Enter point

Vertex (.424,.120) moved to (.697,.985)

within arc 462 User-ID: 265

Point at vertex to move <9 to Quit>

Enter point

“其他悬挂点同上”

Arcedit: save “存盘”

(3)消除相交

Arcedit: de arc intersect“显示相交”

Arcedit: draw

图15 ARCINFO中线相交的显示

消除方法同上,移动相交的线的节点即可。

Arcedit: save “存盘”

Leaving ARCEDIT...

(4)属性检查

Arcedit: ef arc

455 element(s) for edit feature ARC

Coverage has no COGO attributes

Arcedit: sel elev = 0 “选择高程值为0的线”

4 element(s) now selected

Arcedit: ds “在屏幕中显示选中的线(黄色表示)” 屏幕中用黄颜色显示的即为选中的线,如图所示 Arcedit: sel;list “选中这根线,并显示其属性”

Point to the feature to select Enter point

Arc 282 User-ID: 222 with 16 points 1 element(s) now selected 282

FNODE# = 0 TNODE# = 0 LPOL Y# = 0 RPOL Y# = 0

LENGTH = 107.62941 TERLK# = 282 TERLK-ID = 222 ELEV = 0.00 CODE = 202

Arcedit: cal elev = 960 “给高程赋值为960”

Arcedit: sel code = 0 “检查代码是否为零,若有的话,赋值方法同上” Arcedit: ef lab “编辑点状要素”

Arcedit: sel code = 0 “检查代码是否为零”

288 element(s) now selected “以下赋值方法同上” Arcedit: sel;list

Arcedit: cal code = 103 Arcedit: sel elev = 0

0 element(s) now selected

当所有的错误都改完后,就可以存盘并退出Arcedit 模块

图16 ARCINFO 中查寻的显示

Arcedit: save

Arcedit: q

(5)创建拓扑

“由于对点线作过移动、删减与增添,原先建立的拓扑关系遭到破坏,须重新建立

拓扑关系”

Arc: build terlk line

Building lines...

Arc: build terlk point

Building points...

补充实习:DEM的建立

经过数字化采集及编辑处理,为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做好了准备,以下分别介绍不规则三角网TIN,及栅格形式的数字高程模型GRID。

(1)TIN 的建立:

Arc: w E:\gis\zxm “进入工作空间”

Arc: w “显示当前工作空间,可省略”

Current location: e:\gis\zxm

Arc: createtin tin 5 5 “创建tin,其中tin为名称(可自拟),5 5 为格网大小”

Copyright (C) 1982-2000 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REATETIN Version 8.0.2 (Tue Feb 22 08:01:14 PST 2000)

Createtin: cover terlk point elev “首先,包括terlk层的高程点point,并选区高程属性所在的字段elev”

Createtin: cover terlk line elev “还包括terlk层的等高线line,并选区高程属性所在的字段elev”

Createtin: end “结束”

Loading points from coverage terlk...

Weed tolerance set to 5.000...

Loading arcs from coverage terlk...

Weed tolerance 5.000, input arc points , remaining 78882...

Proximal tolerance set to 5.000...

Removing points within tolerance...

Within tolerance 14205. Remaining 64965...

Creating TIN...

Writing TIN data structures...

下图为在ARCVIEW中打开tin的显示图

(2)生成Grid

Arc: tinlattice tin dem linear “将tin 内插成Grid ,tinlattice 为内插命令,tin 为之前建好的tin ,dem 为生成DEM 的名称(可自拟),linear 为内插方法” Converting tin tin to linear lattice dem...

TIN boundary

Xmin = .124 Ymin = .937 Xmax = .621 Ymax = .189

X-extent = 5736.497 Y-extent = 4648.253

Lattice parameter input ------------------------

Enter lattice origin : “直接回车,表示取默认值(自身范围)” Enter lattice upper-right corner : “同上”

Enter lattice resolution : “直接回车,取默认值”

Enter distance between lattice mesh points : 5 “表示DEM 的分辨率为5米”

Default lattice origin (x,y) is (.124, .937)...

Default Upper-right corner of lattice (x,y) is (.621, .189)... Lattice has 1148 points in x, 930 points in y... Spacing between mesh points (d) is (5.000)...

Computing lattice...

下图为在ARCVIEW 中打开dem 的显示图

图17 ARCVIEW 中TIN 的显示

四、实习报告要求

作出书面报告,包括原理、过程和结果。具体内容如下:

1. 数字化采集及处理的内容

2. 数字化采集及处理的步骤

3. DEM 生成的原理及DEM 建立的流程

4. 成果图件

(1)数字化采集结果图(GEOSCAN 中带高程值显示)

(2)数据编辑处理完后的图(ARCINFO 中,并要求显示属性表、拓扑关系) (3)DEM 建立结果图(ARCVIEW 中,分别显示TIN 和GRID )

图18 ARCVIEW 中DEM 的显示

最新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处理方式

信息资源在公司范围内的收集和处理方式 总则 1.为适应分公司信息化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保证各类信息合理、有序流动,保证信息安全,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把有效的信息资源分类管理,使信息的采集传输、日常维护、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整合、信息共享各方面,以股份公司信息化建设“五统一”原则为指导,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水平。 管理办法所涵盖的信息资源范畴,必须是公司内部有关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以下称内部信息)。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由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使用计算机编制的信息、专业系统采集的原始信息等,包括各类文本信息、数据库信息、WEB页面信息、图形图像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印刷品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尽可能进行电子化的处理,也纳入信息资源管理之内。 2管理体系 2.1分公司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依照信息化管理“一个整体,两个层次;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方针建立,信息中心归

口管理,各业务部门专业管理。 2.2分公司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是分公司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最高层次,负责审定分公司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办法,负责审核有关标准、规范、重要需求等。 2.3信息中心是分公司信息资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信息资源的组织、协调、采购、服务等日常管理工作,主持信息平台、信息整合等系统建设工作,负责有关技术支持工作。信息资源管理业务工作接受股份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的指导。 2.4各级业务部门既是信息资源的使用单位,也是专业信息资源的主要管理单位,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有关信息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同信息中心全面开展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 3内部信息的管理 3.1信息中心负责分公司内部信息的管理,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内部信息的需求分析,各业务部门依据业务职责提出各种内部信息需求,并分别按本部门形成和管理的信息(下称“部门内自管信息”)、需要其他部门提供的信息分别汇总,确定信息内容、信息提供时间和信息提供方式等。需要其他部门提供的重要信息由分公司信息工作领导小组予以审核确认。 3.2信息中心组织汇总各业务部门需要其他部门提供的信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摘要:虚拟仪器作为一种基于图形化编程的新型概念仪器,以计算机作为运行媒介,节省了大量的显示、控制硬件,越来越显示出它独有的优势。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整体采用了循环结构与顺序结构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了模拟信号的采集与实时动态显示,并且仿真出了对数据的采集和报警功能,并且能够存储数据,进行各种自定义设置,显示效果良好,对现实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虚拟仪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LabVIEW

The Design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Based on LabVIEW Abstract:As a kind of virtual instrument based on graphical programming the new concept of instruments, run at the computer as a medium, save a large amount of display, control hardware, more and more shows its unique advantages.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based on LabVIEW, and the overall adopted loop structure and order structure, in the form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ynamic analog signal acquisition and real-time display,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alarm function, and the ability to store data, for a variety of Settings, display effect is good, the reality of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has a great reference. Keywords:Virtual Instrument;Data Collection;Data Processing;LabVIEW;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信息收集、信息整理过程 能力目标 能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如何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 情感目标 合作和自主学习 重点 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整理 难点 引入时,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给学生讲解,并通过其他例子进行说明;在信息收集中,信息源与信息类型设计学生不容易明白。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进行收集与整理本学习小组设计所需信息。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归纳法 课时安排 1 教具 Powerpoint课件、互联网 板书设计 设计产品需要信息;产品载体携带信息。 信息收集 信息整理 从化二中通用技术必修1教学教案 第三章怎样进行设计 第三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学情及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 教学措施 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基本掌握了如何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的方法,但就一特定的设计问题应该收集什么信息,如何进行信息整理,没有形成能力。 该课时安排在电子阅览室或电脑机房上,主要以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

教学措施 信息收集与整理是制定设计方案的第一步,收集与整理信息,既能合理利用前人的设计成果,避免走设计弯路,又能针对前人的设计缺陷做改进设计,发展学生自己新的想法与构思,使本小组的设计产品具有新颖性与独特性。 引入部分,通过学生自身学习经验,思考问题:设计产品需要信息;产品载体携带信息。信息收集教学中,通过图表,用列举法说明信息收集的方式、方法、内容、要求。在信息整理教学中,通过列举法说明信息整理方式、方法 教学程序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及反思 引入 新课 一、 信 息 的 收 集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设计的第一步,发现问题及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并通过小组活动,确定了本小组的设计项目。作业完成情况如何? 本节,我们开始学习方案的制定。 设问:我们常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形容司机在开车时的专注,我们考试时,保持头脑清楚才能保证考试结果令人满意。请思考一下为何如此专注?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须处理大量信息,不专注难以完成。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参考书目: 1.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马明建周长城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数据采集技术沈兰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3.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沈兰荪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一章绪论 数据采集技术(Data Acquisition)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信息数据的采集、存贮、处理以及控制等作业。在智能仪器、信号处理以及工业自动控制等领域,都存在着数据的测量与控制问题。将外部世界存在的温度、压力、流量、位移以及角度等模拟量(Analog Signal)转换为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 在收集到计算机并进一步予以显示、处理、传输与记录这一过程,即称为“数据采集”。相应的系统即为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简称DAS)数据采集技术以在雷达、通信、水声、遥感、地质勘探、震动工程、无损检测、语声处理、智能仪器、工业自动控制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1 数据采集的意义和任务 数据采集是指将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模拟量采集、转换为数字量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过程。相应的系统称为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送入计算机,根据不同的需要由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处理,得出所需的数据。与此同时,将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显示或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视,其中一部分数据还将被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用来控制某些物理量。 数据采集系统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精度和速度。 1.2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采样周期

第三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练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对于离散空间最佳的内插方法 是: A.整体内插法 B.局部内插法 C.移动拟合法 D.邻近元法 2、下列能进行地图数字化的设备 是: A.打印机 B.手扶跟踪数字化仪 C.主 机 D.硬盘 3、有关数据处理的叙述错误的 是: A.数据处理是实现空间数据有序化的必要过程 B.数据处理是检验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 C.数据处理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步骤 D.数据处理是对地图数字化前的预处理 4、邻近元法 是: A.离散空间数据内插的方法 B.连续空间内插的方法 C.生成DEM的一种方法 D.生成DTM的一种方法 5、一般用于模拟大范围内变化的内插技术是: A.邻近元法 B.整体拟合技术 C.局部拟合技术 D.移动拟合法 6、在地理数据采集中,手工方式主要是用于录入: A.属性数据 B.地图数据 C.影象数 据 D.DTM数据

7、要保证GIS中数据的现势性必须实时进行: A.数据编辑 B.数据变换 C.数据更 新 D.数据匹配 8、下列属于地图投影变换方法的 是: A.正解变换 B.平移变换 C.空间变 换 D.旋转变换 9、以信息损失为代价换取空间数据容量的压缩方法是: A.压缩软件 B.消冗处理 C.特征点筛选 法 D.压缩编码技术 10、表达现实世界空间变化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空间位置、专题特征、时间 B. 空间位置、专题特征、属性 C. 空间特点、变化趋势、属性 D. 空间特点、变化趋势、时间 11、以下哪种不属于数据采集的方式: A. 手工方式 B.扫描方式 C.投影方 式 D.数据通讯方式 12、以下不属于地图投影变换方法的是: A. 正解变换 B.平移变换 C.数值变 换 D.反解变换 13、以下不属于按照空间数据元数据描述对象分类的是: A. 实体元数据 B.属性元数据 C.数据层元数据 D. 应用层元数据 14、以下按照空间数据元数据的作用分类的是: A. 实体元数据 B.属性元数据 C. 说明元数据 D. 分类元数据 15、以下不属于遥感数据误差的是: A. 数字化误差 B.数据预处理误差 C. 数据转换误差 D. 人工判读误差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习题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习题 一、填空题 1.水文测验指水文资料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检索。 2.基本流量站网的布设原则为线的原则、区域原则、分类原则。 3.断面测量包括测量水深、起点距和水位。 4.断面测量工作实质上是由测量横断面和测量流速两部分工作组成。 5.按测流原理,流量测验的方法可分为(试列举四种):流速面积法、水力学法、化学法、物理法、直接法。 6.流速仪率定方程的一般形式为V=Kn+C。 7.运用流速仪且按积点法测流,垂线上的流速测点数目可选择为(试列举四种)一点、二点、三点、五点。 8.经验、半经验的垂线流速分布曲线有抛物线型、对数型、椭圆等。 9.确定浮标系数的方法有实验法、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水面流速系数法。 10.常见的量水堰有薄壁堰、三角形剖面堰、平坦V形堰。 11.在我国,最早采用浮标法测流的测站是海河小孙庄水文站,最早采用流速仪法测流的测站是淮河蚌埠水文站。 12.目前,按信息采集工作方式的不同,采集水文资料的基本途径有驻测、巡测、间测和水文调查。 13.水文测验中采用的基面有绝对基面、假定基面、测站基面、冻结基面。 14.水位观测的基本定时观测时间是每日8时。 15.依据水位级,可将测站水情特征划分为高水期,中水期,低水期,枯水期4个时期。 16.测量水深常用的方法有测深杆测深、测深锤测深、测深铅鱼测深和超声波回声测深仪测深。 17.运用流速仪且按积点法测流,垂线上的流速测点数目可选择为(试列举五种)一点、二点、三点、五点、六点。 18.流量资料的整编主要包括定线和推流两个环节。 19.洪水绳套曲线上各水力要素极值出现的顺序是最大比降(最大涨率)、最大流速、最大流量、最高水位。 20.利用水工建筑物推流时,其方法有水力学公式法,能量转换公式算得的效率曲线法。 21.积分法测流方法有积深法、积宽法、数值积分法。 22.泥沙颗粒分析包括测定泥沙粒径和各粒径组泥沙重量两项内容。 23.水文测站是指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或断面),按照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取信息并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的指定水文观测地点。 24.根据水文测站的性质,测站可分为基本站、专用站两大类。 25.水文测站的建站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两项工作。 26.测站控制是对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起控制作用的断面或河段的水力因素的总称。 27.决定河道流量大小的水力因素有水位、断面因素、糙率和水面比降。 28.根据不同用途,水文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上下辅助断面、降断面(包括上、下比降断面)各种断面。 29.观测降雨量最常用的仪器通常有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 30.自计雨量计是观测降雨过程的自计仪器。常用的自计雨量计有三种类型称重式、虹吸式(浮子式)和翻斗式。 31.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分段定时观测,一般采用2段制进行观测,即每日8时及20时各观测一次,日雨量是将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雨量作为本日的降雨量。 32.水面蒸发量每日8时观测一次,日蒸发量是以每天上午8时作为分界,将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蒸发水深,作为本日的水面蒸发量。 33.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体的自由水面在某一指定基面以上的高程。 34.我国现在统一规定的水准面为青岛黄海基面。 35.根据所采用的观测设备和记录方式,水位观测方法可分为四种类型:人工观测、自记水位计记录、水位数据编码存储、水位自动测报系统。 36.水位观测的常用设备有水尺和自记水位计两类。 37.水位的观测包括基本水尺和比降水尺的水位。 38.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线是从0时至24时。 39.计算日平均流量的日分界是从0时至24时。 40.由各次观测或从自计水位资料上摘录的瞬时水位值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和面积包围法两种。 41.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流量,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称为径流量,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称为径流深。 42.水道断面面积包括过水断面面积和死水面积。 43.起点距是指测验断面上的固定起始点至某一垂线的水平距离。 44.用流速仪施测某点的流速,实际上是测出流速仪在该点的转数。 45.用浮标法测流,断面流量等于断面虚流量再乘以浮标系数。 46.为了消除水流脉动的影响,用流速仪测速的历时一般不应少于100s。47.用浮标法测流时,浮标系数与浮标类型、风力风向等因素有关。 48.河流中的泥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悬移质、推移质和河床质三类。 49.描述河流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个定量指标是含沙量和输沙率。 50.悬移质含沙量测验,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采样器有横式采样器和瓶式采样器。 51.输沙率测验是由含沙量测定与流量测验两部分工作组成。 52.单样含沙量(单沙)是指与断面平均含沙量有稳定关系的断面上有代表性的垂线和测点含沙量;断沙是指断面平均含沙量。 53.泥沙的颗粒级配是指沙样中各种粒径的泥沙各占多少(百分比)的分配情况。 54.水质监测站是定期采集实验室分析水样和对某些水质项目进行现场测定的基本 单位。它可以由若干个水质监测断面组成。 55.水质监测分为3类:(1)天然水体的水化学成分监测;(2)污染情况的水化学成分监测;(3)为其他专门目的的水化学成分监测。 56.水域的污染除了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引起外,还有来自乡镇、农田、林区、牧区以及矿区的地表径流的面污染源,前者称点源污染,后者称非点源污染。 57.水文调查的内容分为流域调查,水量调查,洪水与暴雨调查,其他专项调查四大类。 58.在新调查的河段无水文站情况下,洪水调查的洪峰流量可采用比降法计算、水面曲线推算。 59.流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定线和推流两个环节。定线是指建立流量与某种或两种以上实测水文要素间关系的工作,推流则是根据已建立的水位或其它水文要素与流量的关系来推求流量。 60.水位流量关系可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类,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其关系呈单一的曲线,这时的水位流量关系称为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同一水位不同时期断面通过的流量不是一个定值,点绘出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其点距分布比较散乱,这时的水位流量关系称为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61.一般来说,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关系是不稳定的,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有:河槽冲淤、洪水涨落、变动回水、水生植物影响、结冰影响等。 62.为推求全年完整流量过程,必须对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或低水作适当延长,一般要求高水外延幅度不超过当年实测水位变幅的30%、,低水外延不超过10%。 二、选择题 1.根据测站的性质,水文站可分为(c)。 a.水位站,雨量站 b.基本站,雨量站 c.基本站,专用站 d.水位站,流量站 2.对于测验河段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原则是(a)。 a、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测站的水位与流量之间呈单一关系 b、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在距离城市近的地方 c、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应更能提高测量精度 d、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任何河段都行。 3.基线的长度一般(d)。 a.愈长愈好 b.愈短愈好 c.长度对测量没有影响 d.视河宽B而定,一般应为0.6B 4.目前全国水位统一采用的基准面是(d)。 a、大沽基面 b、吴淞基面 c、珠江基面 d、黄海基面 5.水位观测的精度一般准确到(c)。 a、1m b、0.1m c、0.01m d、0.001m 6.当一日内水位变化不大时,计算日平均水位应采用(c)。 a、加权平均 b、几何平均法 c、算术平均法 d、面积包围法 7.当一日内水位较大时,由水位查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以推求日平均流量,其水位是(c)。 a、算术平均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 b、12时的水位 c、面积包围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 d、日最高水与最低水位的平均值 8.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a )时至()时 a、0—24 b、08—08 c、12—12 d、20—20 9.我国计算日降水量的日分界是从(b)时至()时。 a、0—24 b、08—08 c、12—12 d、20—20 10.水道断面面积包括(c)。 a.过水断面面积 b.死水面积 c.过水断面面积和死水面积 d.大断面 11.水文测验中断面流量的确定,关键是(d)。 a、施测过水断面 b、测流期间水位的观测 c、计算垂线平均流速 d、测点流速的施测 12.用流速仪施测点流速时,每次要求施测的时间(c)。 a、越短越好 b、越长越好 c、大约100s d、不受限制 13.一条垂线上测三点流速计算垂线平均流速时,应从河底开始分别施测(a)处的流速。a.0.2h、0.6h、0.8h b.0.2h、0.4h、0.8h c.0.4h、0.6h、0.8h d.0.2h、0.4h、0.6h 14.用流速仪施测某点的流速,实际上是测出流速仪在该点的(a)。 a、转速 b、水力螺距 c、摩阻常数 d、流速历时 15.我国计算日平均流量的日分界是从(a)时至()时。 a、0—24 b、08—08 c、12—12 d、20—20 16.我国计算日蒸散发量的日分界是从(b )时至()时。 a、0—24 b、08—08 c、12—12 d、20—20

数据采集与处理讲解

1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1.1数据的采集 施工监控中需对影响施工及控制精度的数据进行收集,主要包括环境参数和结构参数,前者又主要是指风速风向数据;后者主要指结构容重、弹模等数据。施工监控需进行收集的数据如表1-1所示。 1.1.2数据采集方法 基于港珠澳大桥特殊的地理位置,采用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与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相比,具有不受地理环境、气候、时间的影响等优势。而借助无线传输手段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更具有工程造价和人力资源成本低,传输数据不受地域的影响,可靠性高,免维护等优点。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2所示。 1-2 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组成结构图

1.2数据的处理与评估 在数据分析之前, 数据处理要能有效地从监测数据中寻找出异常值, 必须对监测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 剔除粗差的影响, 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我们拟采用的是最常用的μ检验法来判别系统误差; 用“3σ准则”剔除粗差; 采用了“五点二次中心平滑”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平滑修正。同时, 在数据处理之后, 采用关联分析技术寻找某一测点的最佳关联点, (为保证系统评判的可靠性, 某一测点的关联点宜选用2 个以上)。我们选用3 个关联测点, 如果异常测值的关联测点有2 个以上发生异常, 且异常方向一致, 则认为测值异常是由结构变化引起, 否则, 认为异常是由监测系统异常引起。出现异常时, 经过判定, 自动提醒用户检查监测系统或者相应的结构(根据测点所在位置), 及时查明情况, 并采取一些必要的应急措施, 同时对测值做标注, 形成报表, 进行评估。 1.2.1系统误差的判别 判别原则: 异常值检验方法是建立在随机样本观测值遵从正态分布和小概率原理的基础之上的。根据观测值的正态分布特征性, 出现大偏差观测值的概率是很小的。当测值较少时, 在正常情况下, 根据小概率原理, 它们是不会出现的, 一旦出现则表明有异常值。依统计学原理: 偏差处于2 倍标准差或3 倍标准差范围内的数据为正常值, 之外的则判定为异常。事实上标准差σ多数情况下是求知的, 通常用样本值计算的标准差S 来替代。桥梁健康监测资料的数据量特别大, 一般都为大样本, 所以我们用μ检验。在分析中, 我们将所得的数据分成两组Y1 、Y2,并设()1211,1Y N u δ, ()2222,2Y N u δ择统计量为 : 'y y U -= (1) 式中12y y 、—两组样本的平均值: 21n 、n —两组样本的子样数: 21S S 、 —两组样本的方差。若 '2 a U U ≥ (2) 则存在系统误差。否则, 不存在系统误差。 1.2.2 粗差点的剔除 在观测次数充分多的前提下, 其测值的跳动特征描述如下式: ()112j j j j d y y y +-=-+ (3) 式中j y (j=1,2,3,4,……,n- 1)是一系列观测值。

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试题(卷)

一、绪论 (一)、1、“数据采集”是指什么? 将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模拟量经测量转换电路输出电量后再采集转换成数字量后,再由PC 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过程。 2、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 由数据输入通道,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数据输出及显示这五个部分组成。 3、数据采集系统性能的好坏的参数? 取决于它的精度和速度。 4、数据采集系统具有的功能是什么? (1)、数据采集,(2)、信号调理,(3)、二次数据计算,(4)、屏幕显示,(5)、数据存储,(6)、打印输出,(7)、人机联系。 5、数据处理系统的分类? 分为预处理和二次处理两种;即为实时(在线)处理和事后(脱机)处理。 6、集散式控制系统的典型的三级结构? 一种是一般的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一种是直接数字控制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还有一种是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 7、控制网络与数据网络的结合的优点? 实现信号的远程传送与异地远程自动控制。 (二)、问答题: 1、数据采集的任务是什么? 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就是传感器输出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入工业控制机机处理,得出所需的数据。同时显示、储存或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视,还将被生产过程中的PC机控制系统用来控制某些物理量。 2、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是 (1)、系统结构简单;(2)、微型计算机对环境要求不高;(3)、微型计算机的价格低廉,降低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成本;(4)、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可作为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5)、微型计算机的各种I/O模板及软件齐全,易构成系统,便于使用和维修; 3、简述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并比较其特点? (1)、一般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是由传感器、模拟多路开关、程控放大器、采样/保持器、A/D转换器、计算机及外设等部分组成。 (2)、直接数字控制型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DDC)是既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巡回检测,还可根据检测结果,按照一定的算法,计算出执行器应该的状态(继电器的通断、阀门的位置、电机的转速等),完成自动控制的任务。系统的I/O通道除了AI和DI外,还有模拟量输出(AO)通道和开关量输出(FDO)通道。 (3)、集散式控制系统也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总体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即用几台计算机分别控制若干个回路,再用监督控制计算机进行集中管理。 (三)、分析题: 1、如图所示,分析集散型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组成原理,系统有那些特点? 集散式控制系统也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总体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即用几台DDC计算机分

数据采集与处理描述

数据处理地一般过程 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对未知事物作出合理地推断和预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全面调查和是收集数据地两种方式,全面调查通过调查来收集数据,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来收集数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实际调查中常采用抽样调查地方法获取数据.用样本估计是统计地基本思想. 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地特点,还适用一些不宜使用全面调查地情况.采用抽样调查需要注意:①样本容量要适中,一般为总体地~;②抽取时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地机会被抽到.这样抽取地样本才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才能使样本较好地反映总体地情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要考察地全体对象称为,组成总体地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被抽取地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中个体地数目称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利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是统计分析地重要环节.四种统计图地各自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地具体数目;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全体中所占地百分比;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地变化情况; ()直方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组频数地大小. 扇形统计图表明地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地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数量,用圆代表地是总体,圆地大小与具体数量大小没有关系. 扇形圆心角该部分百分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画扇形统计图地步骤:先调查收集数据,根据数据计算百分比,圆心角,画出扇形,标出百分比. 画直方图地一般步骤:⑴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地差⑵决定组距和组数⑶列频数分布表⑷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或频数折线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注意对以下概念地理解: ⑴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地两个端点之间地距离(组内数据地取值范围)称为组距.⑵频数:对落在各个小组内地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数据地个数叫做频数.⑶频数分布直方图⑷频数折线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以小长方形地来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地频数地大小.小长方形地高是频数与地比值.在等距分组时,各小长方表地面积(频数)与高地比是常数(组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熟悉以下各题: 调查收集数据地方式通常有和两种.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用地方式获得数据较好,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时用地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但关于电视机寿命、火柴质量等具有破坏性地调查不宜采用,国家人口普查采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管理信息收集与处理B卷

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试题B卷答案 课程代码:00528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办公自动化的英文名称的简写统一为( C ) A. HA B . I A C. OA D . P A 2. 我国第一个与国际互联网联网的网络是 ( C ) A. 中国金桥信息网 B .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 中国科学技术网 D . 中国教育科研网 3. 信息采用书面传递的优点是( A ) A. 不易失真,多次传递,易于保存 B . 情文并茂,形象具体,便于利用 C. 便于利用,便于保存,便于理解 D . 快速简便,多次传递,领导欢迎 4. 客户信用情况的“三要素”指的是( B ) A. 品格素质能力 B . 品格能力资本 C. 资本信用道德 D . 资本品格诚信 5. 企业产品投放市场后,市场反馈信息的作用是( C ) A. 调整领导班子关系的依据 B . 调整企业管理机制的依据 C. 调整企业牛产经营决策的依据 D . 调整企业产品品牌的依据 6. 在环境条件突变的情况下,组织必须紧急适变和应变,采取的办法是( C A. 先适变后应变力求主动 B . 先应变后适变力求主动 C. 适变应变冋步进仃力求主动 D . 应变发展力求主动 7. 动态型信息编写传递的基本要求是( C ) A. 全面及时 B . 保密安全 C. 快写快报 D . 逐级审核 & 信息反馈的基本原则( B ) A. 针对性、时效性、连续性 B . 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C. 针对性、系统性、目的性 D . 针对性、滞后性、连续性 9. 现代管理过程中决策和控制的基础是( A ) A. 信息 B . 制度 C. 领导 D . 指挥 10 .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表述为( D ) A. 初级管理信息可以据此决策 B . 初级管理信息可以直接报送 C. 初级管理信息揭示事物一般规律 D . 初级管理信息是事物局部表象情况的反映 11 .秘书部门信息利用的立足点在于( C ) A.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B . 实现信息管理的过程 C. 实现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D . 实现提供信息的价值 12 .秘书在信息处理中,针对发展机遇信息的价值,主要挖掘( A ) A. 信息的潜在价值 B . 信息的应有价值

医学信息收集与处理

医学信息收集与处理 综合检索报告 检索题目:(中文) 级 专业 班 学号 姓名 成 绩

一 检索课题概况(10分) (1) 检索课题名称(中英文)(2分) 临终关怀(临终护理)研究综述 Survey of End of life care (hospice care) (二)检索课题分析(背景、检索词)(8分) 背景: 1. 临终关怀的定义是指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者更少)进行适当的 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2. 临终关怀的模式有PDS模式、施氏模式。 3. 临终关怀的伦理原则:尊重终者生命的原则、“社会沃姆”原则。提取的检索词包括:临终关怀、模式、伦理原则、道德原则、定义。 二 检索过程记录 该部分为综合检索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对所选用的数据库、检索年限、检索词、检索策略(即逻辑检索表达式)以及检索结果等的记录。 (一)检索馆藏中、外文电子图书(10分) 围绕课题查找相关书籍,列出书目信息。书目格式:作者.书名. 地点:出版社,年份。如:焦玉英.信息检索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中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名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检索式:#1所有字段=临终关怀 #2所有字段=临终护理 #3语言=中文 #4开始年份=2005 #5结束年份=2015 #5资料类型=图书 #6分馆=全部 #7语言=中文 #8 = #1 AND #2 AND #3 AND #4 AND #5 AND #6 AND #7 结果:27条 书目信息:(只需列出2条最相关的,不足2条请注明原因): 施永兴.临终关怀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宋岳涛.临终关怀与舒缓治疗.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 2、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名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检索式:#1 主题词=end of life care #2 数据库=外文文献库 #3开始年份=2005 #4结束年份=2015 #5资料类型=图书 #6=#1 and #2 and #3 and #4 and #5 结果:23 书目信息:(只需列出2条最相关的,不足2条请注明原因):[1] Fleming, David A.Care of the dying patient .Columbia, Mo. :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c2010. [2]Joachim Cohen, Luc Deliens.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 on end of life care .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第三章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3

马场镇新寨小学十二五继续教育培训资料 培训时间:2013年3月23日 培训地点:新寨小学办公室 培训标题:《教师教学智慧》 组织单位:马场镇新寨小学 培训教师:田茂凯 培训课时:4学时 记录教师: 培训内容:《教师教学智慧》话题三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培训过程: 一、胜任特征说明 信息收集和处理是指在教学准备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发现、吸纳、接受、加工、存储教学的能力。培养教师在信息收集和处理等方面的素养,目的就是使教师善于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摸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评估方法 你知道怎样高效地收集和处理信息吗?你的信息素养如何?参照以下条款,有哪些与你的情况符合,你就能获得对自己在这方面大致的认识。 1、我认为获取信息对教育与科研工作非常重要。 2、我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及获取所需信息的欲望,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 度。 3、我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4、我能根据信息目标,有效、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 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5、在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上遇到问题时,我总是能快速清晰地确认自己 的信息需求,并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 6、在课堂上,我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述我所收集材料完毕的 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7、我善于综合多种信息,使之交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信息的生长

点,从而创造新信息。 8、我在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中,以多种方式会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9、我能对收集完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 象概括。 10、对信息我可以准确、快速地从不同角度解读和和批判性地评价。 11、我能够迅速、高效地吸收、存储、提取和发布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新信 息。 12、面对良莠不齐的的各种信息,我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 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可以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 的干扰和侵蚀,并且有完善的合乎时代的信息理论素养。 13、我明确并遵守信息道德,懂得维护信息安全。 三、相关情境 参培教师请自由阅读体验《教师教学智慧》教材第47----52页内容。 四、解决策略的辨析 1、极少的信息 2、大量的或不加筛选的信息 3、适度、适量的信息 五、指导与训练 1、信息收集和处理原则 ㈠、为了保证信息收集的质量,应坚持以下原则 ①准确性原则②全面性原则③时效性原则④可靠性原则 ㈡ 2、关于收集信息的指导建议 第一,熟练使用各种信息资源收集工具是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第二,要有效加工存储课程资源信息。 第三,要形成一种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提高汲取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3、关于大量但不加筛选信息的指导建议 第一、教师应先培养自己适应网络阅读的能力,要能够从本文阅读走向超

网络信息采集与处理

第3章网络信息采集与处理 1、以下哪些说法是错误的?(BC)(多选)p36 A、网络商务信息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的商务信息。 B、网络商务信息是指关于网络的商务信息。 C、网络商务信息是指通过网络传递的文字信息。 2、关于网络信息收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1分) P36 A、网络信息的收集没有任何中间环节 B、网络信息的收集,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C、网络信息的收集,有效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 D、网络信息的收集是全免费的 3、以下哪个不是网络商务信息的特点?( A ) (1分) P36 A、收益大 B、便于存储 C、时效性强 D、准确性 高 4、由于网络信息更新及时、传递速度快,只要信息收集者及时发现信息,就可以保证信息的( C )(1分)P36 A、便于存储 B、方便性 C、时效性强 D、准确性高. 5、以下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CD )(多选) (2分) p36 A、免费商务信息主要是社会公益性的信息。P37 B、尽可能地减少信息流滞后于物流的时间,提高时效性,是网 络商务信息收集的主要目标之一。P37 C、加工筛选难度大,不便于存储是网络商务信息的特点。(查找) D、网络信息的收集,很少部分是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信息发布源获得的。 6、关于网络商务信息,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BC) (2分)P36 A、使用网络载体,存储起来难度相当大,而且不易查找。 B、网络搜索引擎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 C、只有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的商务信息,才属于网络商务信息 的范畴。 D、由于网络信息更新及时、传递速度快,只息的实效性。 时效性 7、以下哪些说法是错误的?(多选)( ABD ) (2分) P36 A、免费商务信息约占信息库数据量的60%左右,是信息服务商 的主要服务范围。网络商务信息大部分属于这一范畴。 B、网络信息的收集,绝大部分是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信息发布源 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减少了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有效 地保证了信息的便于存储。 C、完整不是收集网络商务信息的基本要求之一。 D、网络商务信息的范畴其实仅仅指的是通过网络传递的商务过 程中买卖双方交流的信息。 8、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 AB ) (2分)p36 A、网络商务信息与一般的商务信息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传递 途径不同。 B、虽然网络系统提供了许多检索方法,但堆积如山的全球范围 各行各业的信息,常常ABD把企业营销人员淹没在信息的海 洋或者说信息垃圾之中。 C、目前通常以其信息量大小为标准,可以将网络商务信息分为 四个等级。以价格水平来看 D、网络信息的收集没有任何中间环节。 9、网络商务信息与一般的商务信息的根本区别不包括(ABD )。(多选)p36 A、它们的作用不同 B、它们的来源不同 C、它们的传递途径不同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2

、 第一章概述 1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比如条码机、扫描仪等都是数据采集工具 数据处理系统是指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而构成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变为易于被人们所接受的信息形式,并将处理后的信息进行有序贮存,随时通过外部设备输给信息使用者。

2系统研究开发的价值和意义 经调查,目前数据采集器的市场需求量大,以数据采集器为核心构成的小系统应用广泛,因此开发高性能的数据采集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数据采集系统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数据采集是工、农业控制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随时检测各生产环节的温度、湿度、流量及压力等参数。同时,还要对某一检测点任意参数能够进行随机查寻,将其在某一时间段内检测得到的数据经过转换提取出来,以便进行比较,做出决策,调整控制方案,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多路数据采集势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适应这一趋势,作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科学研究中,运用数据采集系统可获得大量的动态信息,也是获取科学数据和生成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实验室数据采集、工业现场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为主要方向,设计一款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高性价比、具有显示、记录存储功能的数据采集系统。单片机构成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适用于各种现场自动化监测及控制,能够适应油田野外恶劣环境,;具有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回放过程的信号可以直观的观察。它与有线数传相比主要有布线成本低、安装简便、便于移动的优点 3.课题的意义及发展状况 数据采集是指将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模拟量采集转换成数字量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过程。相应的系统称为数据采集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说,数据采集系统应该是用计算机控制的多路数据自动检测或巡回检测,并且能够对数据实行存储、处理、分析计算,以及从检测的数据中提取可用的信息,供显示、记录、打印或描绘的系统。总之,不论在哪个应用领域中,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越及时,工作效率就越高,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数据采集领域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首先,分布式控制应用场合中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正在发展。其次,总线兼容型数据采集插件的数量正在增大,与个人计算机兼客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数量也在增加。数据处理对数据(包括数值的和非数值的)进行分析和加工的技术过程。包括对各种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计算、编辑等的加工和处理。比数据分析含义广。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在计算机应

数据采集与处理

第三章:模拟多路开关 1.作用:将多路被测信号分别传送到A/D 转换器进行转换。 类型:机电式用于大电流、低速切换;电子式:用于小电流、高速切换。 (1)双极型晶体管开关电路如图: 工作原理:设选择第1路模拟信号。 则令通道控制信号U C1= 0,晶体管T1′截止集电极为高电平,晶体管T1导通,输入信号电压U i1被选 中。 优点:开关切换速度快,导通电阻小,可两个方向传送信号。 缺点:为分立元件,需专门的电平转换电路驱动,使用不方便。 (2)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开关 工作原理:则令通道控制信号U C1=1,则开关控制管T1′导通,集电极为低电平,场效应管T 1导通,U O =U i1。 当U C1 =0时, T1′截止,T 1也截止,第1路输入信号被切断。 优点:开关切换速度快,导通电阻小,可两个方向传送 信号。 缺点:为分立元件,需专门的电平转换电路驱动,使用不方便。 (3)绝缘栅场效应管开关 优点:开关切换速度快,导通电阻小,且随信号电压 变化波动小;易于和驱动电路集成。 缺点:衬底要有保护电压。 (5)集成电路开关 工作原理:设选择第1路输入信号,则计算机输出一个4位二进制码,把计数器置成0001状态,经四 — 十六线译码器后,第1根线输出高电平,场 效应管T 1导通, U O = U i1 ,选中第1路信号。如果要连续选通第1路到第3路的信号,可以在计数器 加入计数脉冲,每加入一次脉冲,计数器加1,状 态依次变为 0001,0010,0011。 2. 多路开关的主要指标:导通电阻;开关接通电流、开关断开时的泄漏电流、开关断开时,开关对地电容、开关断开时,输出端对地电容。 3. 多路开关集成芯片 AD7510,芯片中无译码器,四个通道开关都有各自的控制端每一个开关可

基于80C51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 收稿日期:2007-08-12 作者简介:陈延奎(1971-),四川渠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仪器仪表技术。 基于80C51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陈延奎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数据采集是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最为普遍的应用需求,数据采集的对象可以是温度、压力、流量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也可以是代表某些状态特性的开关量等脉冲信号。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可以是复杂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也可以是配备显示(或打印)输出的独立系统(或仪表)。介绍了一种基于80C51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其模拟输入通道由传感器、多路开关、放大器、采样保持器和A/D 转换器五部分组成。 关键词:80C51;数据采集与处理;模拟输入通道;系统功能;硬件电路;流程图 中图分类号:TP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316(2008)04-0049-04 General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based on 80C51 microcontroller CHEN Yan-kui (Da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Dazhou 635000,China) Abstract :Data acquisition is the most common application needs of microcontroller, the data acquisition object may be the simulation quantity such as temperature, pressure, current capacity and so on which change continuously, also may be represents some certain condition characteristic such as switch quantity signal impulses and so on.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the processing system may be a plurality of controls system's part, may also be provides the independent system which the demonstration (either printing) outputs (or measuring appliance). Introduce a conventional data gathering and processing system based on 80C51 microcontroller, its analog input channel is composed by the sensor, the multi-channel switches, the amplifier, the sampling retainer and the A/D switch. Key words :80C51;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analog input channels ;system functions ;hardware circuits ;flowchart 单片机通用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是单片机应用领域中使用最多的一类系统。它主要是实时采集外界诸如温度、压力、流量和转速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通过模/数转换器把这些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也可以直接采集代表某些状态特性的开关量,单片机系统对这些采集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用户的要求,将处理后的数据送显示、打印,也可通过串行口送给其它计算机,或者通过数/模转换器变换成模拟信号控制外部设备,输出的开关量也可直接用于控制目的。 1 模拟输入通道的组成 模拟输入通道的一般构成如图1所示,主要由传感器、多路开关、放大器、采样保持器和A/D 转换器五部分组成。 图1 模拟输入通道的一般构成 (1)传感器 传感器把被测物理量(如温度、压力等)作为输入参数,转换为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等)输出。物理量性质和测量范围不同,传感器的工作机理和结构就不同。通常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是模拟信号(已有许多新型传感器采用数字量输出)。当信号的数值符合A/D 转换器的输入等级时,可以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