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苏少儿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 太阳出来喜洋洋 |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 太阳出来喜洋洋 |苏少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2.欣赏: 具有代表性的山歌3.编创: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山谷回响”中的歌曲。

它是一首重庆民歌,歌曲采用上下两句式的乐段结构,调式为五声商调式。

其形式朴实简洁,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能在感受音乐文化的氛围中掌握歌曲的基本要素,进而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用清晰圆润的声音、欢快饱满的情绪富有表情地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2.掌握波音记号、跨小节切分节奏及衬词等元素,体会山歌的艺术特色。

3.通过歌曲的学习,学生明白演唱是一种创作活动,经过自身的创作参与和同伴的配合,能使音乐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享受不同歌唱形式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1.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愉悦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1.学习衬词,把握歌曲的韵味。

2.掌握波音记号及跨小节切分节奏。

教法学法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在听赏中直接感受音乐作品的整体形象与风格;创设多种问题吸引学生,解决教学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并表演,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歌曲。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组号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你了解的民歌有哪些?2.引出重庆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二、学唱歌曲1.感受歌曲情绪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说说这首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教师范唱,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找出歌曲中最具特色的地方。

3.难点解决(1)认识衬词及跨小节切分节奏①介绍衬词,让学生了解衬词是民歌的特色。

②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感受切分音。

③用衬词创设情境,通过练唱体会歌者愉悦的心情。

(2)了解衬词的作用①衬词具有地域特色,找出歌曲中模仿敲击锣鼓的衬词。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内容安排音乐教案7.完整演唱歌词第一段,辅以手势纠正不足之处。

8.师:同学们第一段已经唱的很棒了,下面让我们把剩下来的几段歌词学一学,唱一唱。

9.听范唱跟着默唱歌曲,注意在哪里有间奏。

10.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歌曲情绪四、歌曲处理师:同学们的唱的很完整,,这首歌曲是四川人民砍柴时唱的山歌,表达了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如果老师加上了这样的表演,你觉得表现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教师示范2.学生模拟并哼唱旋律。

3.学唱附加句。

4.师生合作表演。

5.让学生看图谱,理解怎样表演唱。

分组合作表演唱,师生评价。

6.尝试创新唱法五、成长的足迹:唱一唱,连一连六、小结过对自然声响的模仿,运用跳跃、轻快的节奏,刻画了火车急弛向前的形象,音乐充满自豪幸福之感。

(2)曲首的和弦表现火车启动时汽笛的长鸣,接着由大管模拟车轮的滚动声。

第一乐段的主题音乐,在大管奏出的跳跃性低音和单簧管奏出的快速固定音型衬托下显得格外神气,表现了少年儿童活泼开朗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

(3)乐曲的中段转入抒情歌唱部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列车上欢歌笑语的情景。

(4)最后乐曲再回到主题部分,在列车隆隆声中结束全曲。

四、《山谷回声》1. 导入:体验回声师:同学们,火车开到山顶了,站在山顶上你最想干什么?(喊:我们来感受一下。

)师:出现了一个什么自然现象呢?(生:回声)师:回声的特点是什么?(回声P 原声f )2.创设回声师:我们合作,唱一唱不同的回声。

跟老师一起来用轮唱的形式创设一场大山里的回声吧?(1)师生接唱《山谷回声》(师原声、生回声)(2)轮唱。

(3)师生每人一句,最后和。

五、小结。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六单元朝景-教案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六单元朝景-教案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六单元朝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朝景》是苏少版音乐四上第六单元的一首歌曲,歌曲以早晨的景象为题材,描绘了阳光、鸟儿、花草等生动的自然景象。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对早晨美好时光的向往。

歌曲的节奏变化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此外,歌曲中的合唱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谱。

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但是,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朝景》这首歌曲,感受早晨的美好时光。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朝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问题,特别是合唱部分的音准配合。

2.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节奏。

3.合唱部分的协调性,如何让学生在合唱时做到和谐统一。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2.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4.视听结合法: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音乐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视频。

2.准备钢琴,用于教学中的示范和伴奏。

3.准备乐谱,分发给学生。

4.准备合唱曲目,用于教学中的合唱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朝景》的音乐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早晨的美好时光。

引导学生讨论早晨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老师演唱《朝景》,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准确性。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太阳出来喜洋洋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太阳出来喜洋洋苏少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设计初衷本课的设计中,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解决课堂中教师预设的问题。

课前对教材的深层次的挖掘,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做到备教材的同时,备学生。

在重难点知识教授上,层层递进,适时教授,边学边用,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完成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苏少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山谷回响”中的歌曲。

它是一首四川民歌,形式简单,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

歌曲旋律自由,音域只有六度,歌曲中大量运用“郎啰”“郎郎扯光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衬词,流露出歌者的愉悦自得的心情,也使这首歌更加的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1、能用高亢乐观的情绪自信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激发学生对山歌的兴趣。

2、通过对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演唱,让学生明白歌曲演唱是一种创作活动,通过自身的创作参与,使音乐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通过师生合作演绎歌曲,体验合作的乐趣。

4、拓展欣赏《黄杨扁担》,能创造节奏型参加欣赏,体验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高亢乐观的情绪自信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激发学生对山歌这种民歌体裁的兴趣。

难点: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参与歌曲的学习。

2.唱准衬词的旋律,通过对比教学体会装饰音的作用。

教学素材1.《太阳出来喜洋洋》2.《黄杨扁担》课前准备课件、木琴、挂图、跳绳、双响筒教学过程:导入一、激趣1.展示扁担图片交流:扁担的用途,怎么挑扁担?2.模拟挑扁担3.创编号子,配合动作4.学习号子旋律(加声势)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模拟等方式,学生熟悉扁担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导入接下来号子的旋律。

从歌曲的旋律中抽出固定音型,引出歌曲。

二、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1.范唱歌曲2.交流歌曲内容3.揭示课题4.创设情境,学习NO1乐句,并做轮唱处理。

【范文】XX年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苏少儿版)

【范文】XX年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苏少儿版)

XX年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苏少儿版)楼王小学教案设计课题第六单元浪花里的歌课时安排1备课成员洪燕姬慧于海主备人教学内容1、唱《小事情》2、奏《小事情》3、动认识三四拍拍号教学目标1、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小事情>>.在用音乐方式表达歌曲内涵的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和一定的创造性.2、能用竖笛较连贯地演奏<<小事情>>,初步感受双声部的和谐.3、知道三四拍拍号的节拍含义和强弱规律,能设计肢体语言或打击乐器表现对三拍子韵律的感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正确的情绪和声音熟练地演唱《小事情》,感受三四拍的韵律。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低声部是这一课的难点,指导学生用竖笛熟练吹奏二声部.。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碟片、磁带、竖笛、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1、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它是谁呢?小水滴:大家好!我是小水滴,今天很高兴跟大家见面,作为见面礼,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变身术吧.请小朋友们把眼睛睁大喽,变变变(先变成平静的湖水,再变成淙淙的小溪,最后变成波涛汹涌的大海.小水滴:小朋友们,我的本领大吗?我是怎么变身的呢?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吧,好,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播放歌曲录音)2、学唱歌曲(1)师:同学们,请你们说说这首歌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生:比较舒展,抒情…..(2)再次听教师范唱,让学生跟着音乐晃动身体或用铃鼓、三角铁、木鱼等打击乐器为歌曲打拍子伴奏。

(教师指导学生伴奏,引导学生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韵律)(3)学生分小组,借助竖笛学唱歌曲的第一声部(一部分学生用竖笛视奏,一部分学生唱词或曲谱,然后进行交换)(4)分小组展示,师生互评(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准每一句旋律)(5)用同样的方法学唱(奏)第二声部(小组展示,师生互评)(6)学生分组试着合唱,男生唱第一声部,女生唱第二声部,然后交换(鼓励学生边唱边做动作)3、拓展(德育教育)(1)师:你们现在能说说小水滴是如何变成小溪、湖水、大海的了吗?生:(自由回答)(2)师:从这首歌去我们学到了什么呢、又懂得了些什么道理呢?(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生:由一件小事情可以日积月累引发一连串大问题;凡事从点滴做起;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团结就是力量……4、律动《团结就是力量》师:团结就是力量,当人们团结在一起的时候,力量是无限的(播放歌曲录音,鼓励学生为歌曲加入动作)(歌词: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5、总结师:一首歌曲能让我们懂得很多生活中道理,可见音乐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 亲爱的回声|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  亲爱的回声|苏少版

《亲爱的回声》
教学目标:
1、能够用鲜明的力度对比来表现回声的效果。

2、能用轻快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亲爱的回声》,体会歌曲热情、欢快地情绪。

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的人声与回声。

教学难点:
歌曲节奏的准确把握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欣赏大山图片,配背景音乐
用歌唱的方式向大山问好。

二、创山谷回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同样是一首与回声有关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做《亲爱的回声》。

接下来我们就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①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②歌曲中哪些地方表现的是回声?
三、感受旋律
1、初听歌曲
思考:①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②歌曲中哪些地方表现的是回声?
2、复听歌曲
要求:①跟着范唱用弱的力度唱一唱回声
②并随着音乐摆动你的身体
四、学习歌曲
(1)学唱歌谱(第一乐句前半句)
(2)填词演唱第一部分前半句
(3)连贯演唱两段歌词的第一部分
(4)出示全谱,跟范唱轻唱
2、学习歌曲第二部分
师:歌曲的第一部分表现的是人声与回声的遥相呼应,请同学们来看看第二部分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内容?
生:各抒己见
师:这部分表现的是对回声热切期盼,一共有三个乐句,先跟老师来唱一唱歌谱。

(1)分句学唱歌谱
(2)解决二声部歌谱演唱
(3)填词演唱一、二、三乐句
(4)提示节奏速度再次连贯演唱第二部分
3、跟钢琴完整演唱歌曲
4、跟范唱完整演唱歌曲
五、表现歌曲
课堂小结。

【K12学习】XX年四年级上册音乐单元教案(苏少儿版)

【K12学习】XX年四年级上册音乐单元教案(苏少儿版)

XX年四年级上册音乐单元教案(苏少儿版)楼王小学教案设计课题单元蓝天白云课时安排备课成员主备人教学内容唱《我爱我的家乡》2、动:采集与分享教学目标从歌曲中感受祖国家乡的多姿多彩,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引发对家乡对生活无尽的爱。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演唱歌曲,抒情舒展地情绪表现歌曲。

3、了解与歌曲有关的内容,选择自己家乡的美景编成新词唱一唱。

4、开阔学生视野,丰富音乐积累。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抒情舒展地情绪表现歌曲难点:歌曲演唱中气息的控制,尽量做到“声断气不断”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碟片、磁带、竖笛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一、导入:与歌曲相关内容学习:我们学过哪些赞美家乡的歌曲或诗句?《我的家在日喀则》《如今家乡山连山》《外面的景致》等都是赞美家乡的歌曲,请同学们唱一唱。

讨论: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有哪些值得赞美的景致?欣赏《我爱我的家乡》提问:1)说说我的家乡是哪里?)歌中唱了我的家乡哪些可爱的地方?)这“最高的山峰”“古老的宫殿”“宽阔的海洋”“最长的城墙”是指的哪里?知识介绍: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上,8848余米,终年积雪。

最长的城墙:长城宽阔海洋:我国东临太平洋。

古老的宫殿:故宫三、学唱歌曲:随伴奏音乐朗读歌词。

2、跟琴默唱歌曲。

找出难点节奏集体练习难点处,教师重点示范。

5、整体听唱小组派代表展示,分组接龙唱7、完整演唱全曲。

再听范唱,思考: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表现?随伴奏带有表情演唱歌曲。

10、尝试将自己家乡的美景编成歌词唱一唱四、采集与分享:说说各地的民俗及风俗习惯,通过歌曲或动作来表现地域特点。

猜猜看:谁了解的音乐作品最多?五、总结下课后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楼王小学教案设计课题单元蓝天白云课时安排备课成员主备人教学内容唱:《捉泥鳅》听:《蓝天白云》动:认识拍号。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体会在大自然中嬉戏的愉快情绪。

欣赏合唱曲,体会在大自然中尽情歌舞的快乐与自在。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单元《听:朝景 》教学设计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单元《听:朝景  》教学设计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朝景》教案教学内容: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欣赏《朝景》教学目标:1、能够安静的聆听音乐《朝景》,体会音乐的情绪,理解音乐描绘的意境。

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能哼唱音乐的主题旋律。

3、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听辨长笛和双簧管的音色,知道乐曲结构。

教学重难点:1、能够充分地体验音乐的情绪,理解音乐的意境。

2、体会各种音乐元素在表达音乐中的作用,熟悉并哼唱音乐作品的音乐主题,分辨不同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早晨的美景,从图片到语言到音乐)1、出示多幅图片,请生说说是一天中啥时候的美景。

2、请生用美妙的语言描述美丽的清晨。

3、导入音乐--格里格的《朝景》二.新授教学)(一)第一乐段(图示、唱谱和动作表现)1、听一听:听第一乐段,随老师律动,感受情绪(请2-3个生说)2、揭示课题,复听,画图谱,寻找乐句规律。

(总结这首乐曲的第一段把我们带入到了牧歌式的美丽田园风光中,请生复听音乐,师画旋律线:小鸟和太阳,让生感受乐句,想象画面,模仿飞翔的动作。

)3、唱一唱:第一乐段乐谱。

1)、出示乐谱,找出相同和相似的乐句。

2)、跟琴模唱旋律,(二、四乐句的变化音处着重拎唱)3)、讲解6/8拍含义及强弱规律并请生用肢体表现。

4)、请生用优美的声音模唱旋律,唱出一种摇曳的动感、流畅的情感。

4、再次聆听,听辨乐器音色。

1)、聆听,感受音色。

2)、连一连:音色风格和演奏乐器(出示器乐图片)3)、分组模仿长笛与双簧管的动作和音色唱谱。

(引领生感受音乐变得密集了,力度增强,频率加快,预示着太阳即将出现。

)4)、听弦乐部分,什么乐器?力度变化?旋律走向?(太阳出来了,透过树梢、透过云层,曙光乍现、、、、)5)、动一动:模仿飞翔动作并随音乐表现6)、随着第一乐段音乐完整表现,总结情绪(动作+演唱)出示:曙光来临。

让我们用歌声和动作随着音乐完整地表现出来。

(二)、第二乐段(动作表现、打击乐)1、看视频,模仿生长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苏少儿版)楼王小学教案设计课题第六单元浪花里的歌课时安排1备课成员洪燕姬慧于海主备人教学内容1、唱《小事情》2、奏《小事情》3、动认识三四拍拍号教学目标1、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小事情>>.在用音乐方式表达歌曲内涵的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和一定的创造性.2、能用竖笛较连贯地演奏<<小事情>>,初步感受双声部的和谐.3、知道三四拍拍号的节拍含义和强弱规律,能设计肢体语言或打击乐器表现对三拍子韵律的感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正确的情绪和声音熟练地演唱《小事情》,感受三四拍的韵律。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低声部是这一课的难点,指导学生用竖笛熟练吹奏二声部.。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碟片、磁带、竖笛、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1、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它是谁呢?小水滴:大家好!我是小水滴,今天很高兴跟大家见面,作为见面礼,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变身术吧.请小朋友们把眼睛睁大喽,变变变(先变成平静的湖水,再变成淙淙的小溪,最后变成波涛汹涌的大海.小水滴:小朋友们,我的本领大吗?我是怎么变身的呢?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吧,好,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播放歌曲录音)2、学唱歌曲(1)师:同学们,请你们说说这首歌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生:比较舒展,抒情…..(2)再次听教师范唱,让学生跟着音乐晃动身体或用铃鼓、三角铁、木鱼等打击乐器为歌曲打拍子伴奏。

(教师指导学生伴奏,引导学生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韵律)(3)学生分小组,借助竖笛学唱歌曲的第一声部(一部分学生用竖笛视奏,一部分学生唱词或曲谱,然后进行交换)(4)分小组展示,师生互评(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准每一句旋律)(5)用同样的方法学唱(奏)第二声部(小组展示,师生互评)(6)学生分组试着合唱,男生唱第一声部,女生唱第二声部,然后交换(鼓励学生边唱边做动作)3、拓展(德育教育)(1)师:你们现在能说说小水滴是如何变成小溪、湖水、大海的了吗?生:(自由回答)(2)师:从这首歌去我们学到了什么呢、又懂得了些什么道理呢?(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生:由一件小事情可以日积月累引发一连串大问题;凡事从点滴做起;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团结就是力量……4、律动《团结就是力量》师:团结就是力量,当人们团结在一起的时候,力量是无限的(播放歌曲录音,鼓励学生为歌曲加入动作)(歌词: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5、总结师:一首歌曲能让我们懂得很多生活中道理,可见音乐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音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刻刻充满着音乐。

让我们在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楼王小学教案设计课题第四单元田野在召唤课时安排2备课成员洪燕姬慧于海主备人姬慧教学内容1、唱复习《小事情》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2、动认一认:三四拍拍号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引导学生从优美、婉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语言中感受祖国秀丽的山山水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习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此曲。

3、认识连线、渐强、渐弱等音乐符号,感受它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1、能基本准确地完成合唱。

2、能较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的句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卡片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导入、请学生根据画面,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荡起双桨,划船)2、律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师:让我们和着轻快活泼的音乐和书上的同学一起荡起双桨,划船去吧!(老师带学生一起跟着音乐伴奏作律动)二、学唱歌曲、师:在海面上荡起双桨,划着小船,想想你会看到什么呢?(请学生发挥想象说说)2、播放,请学生根据说说。

3、A向学生展现一幅与歌曲内容有关的画面,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B理解歌词师:“多美的画面,多美的语句,谁来说说歌词中描写了哪些景色?”X|k|B|1.c|o|mc感受歌词师:让我们一同领略这美丽的景色吧带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4、演唱歌曲A.学唱第一乐段.注意弱起小节,老师指挥,帮助学生找到感觉整齐地进入2.注意提醒学生要在正确的地方迅速地换气在“美丽的白塔”处换气要迅速,不可将“塔”唱得太短。

3.(1)老师带学生唱谱,并请学生把第一乐段的旋律线画一画(画出波浪形旋律线)(2)看到这波浪形旋律线你想到什么?(给人以微微的摇曳感,感觉小船在湖中荡漾的情景)请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晃动身体,唱好第二段。

B.学唱第二段.带学生将两个声部分别唱一唱2.待唱熟练后,分两大组分声部唱。

注意使声音更加和谐、优美。

3.情绪处理(力度由mp进入逐渐加强至凉爽的风处达到f,将歌曲推向高潮)c.完整地演唱歌曲D.介绍歌曲背景.这是一首经典歌曲作于1955年是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曾在1980年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歌曲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找一些优秀的童声合唱版本,让学生欣赏感受、比较。

(三)、三、采集与分享关于水的歌唱你还知道哪些?请学生回家找一些关于唱水的磁带、cD等,下节课带来大家一起来听听。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楼王小学教案设计课题第六单元浪花里的歌课时安排3备课成员洪燕姬慧于海主备人姬慧教学内容欣赏《美丽的村庄》集体舞《美丽的村庄》教学目标1、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能用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出少年儿童愉悦的心情。

2、认识乐器萨克斯,安静地聆听《月亮河》,感受萨克斯浑厚的音色,音乐联想符合乐曲情绪与意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我们荡起双桨》两个声部的和谐演唱难点:《月亮河》中合理地感受音乐情绪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师生问好二、欣赏、看萨克斯图片师:这是件西洋乐器萨克斯,它长约六十厘米,金属臵成,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它的音色。

2、听《月亮河》片断师:它的音色怎样?生:浑厚……师:这种音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宁静悠远……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由萨克斯演奏的乐曲《月亮河》。

3、完整欣赏《月亮河》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

这首乐曲旋律优美,是一首经典老歌。

你们觉得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听这首歌比较适合?4、学生讨论交流5、老师出示一些不同的图片,请学生找出与音乐相配的图片(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寻找)6、教师介绍《月亮河》背景7、哼唱《月亮河》的主旋律学生配合3/4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律动8、欣赏其他由萨克斯演奏的乐曲,如《回家》四、复习歌曲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优美的乐曲《月亮河》,并认识了萨克斯。

现在我们来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用“mU”哼唱,注意气息的控制2、请几个同学领唱,其他同学用“mU”伴唱,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3、学唱二声部4、完整演唱5、师生交流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6、有感情地跟着范唱唱7、为歌曲配上合适的律动,边唱边表演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楼王小学教案设计课题第六单元浪花里的花课时安排4备课成员洪燕姬慧于海主备人姬慧教学内容1、听《鳟鱼》2、动露一手教学目标1、了解钢琴五重奏的乐器,熟悉《鳟鱼》主题,能在变奏中听到主题旋律的影子,基本把握乐曲的音乐形象。

2、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表现出较好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音乐的感受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利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卡片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大屏幕上播放着鱼在水里遨游的画面,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

二、知识导入、教师:你喜欢钓鱼吗?钓鱼时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被钓上来的那条鱼,你有何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舒伯特笔下的那条鱼命运如何?(放范唱录音)2、教师:好下面请我们同学们来谈谈感受。

学生1:小鱼太可怜了,同情那条小鱼的命运。

学生2:鱼夫太可恨了,阴险、狡诈。

3、教师:说得太好了,这是舒伯特1817年写的一首抒情歌曲,同学们也收集了舒伯特的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鳟鱼》。

三、乐曲欣赏、放音乐完整欣赏钢琴五重奏《鳟鱼》一遍。

2、再次欣赏整首乐曲,欣赏时要求同学们思考二个问题。

(1)这首乐曲分为几个乐段?(2)乐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这时教师播放Flash动画,本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分析乐曲,来培养学生的视听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后由教师总结以上问题。

)3、第三次欣赏乐曲。

(1)欣赏时要求学生在乐段变化时举手示意。

(这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下帮助下完成这个练习。

)(2)根据伴奏音型的不同变化,说出情绪情感的变化。

(3)完成思考题:以下情景在乐曲中用什么乐器表现?(出示多媒体与课本P34页一样)4、多媒体出示钢琴五重奏演奏图,让学生了解组成钢琴五重奏的乐器并分别听听它们的音色。

四、拓展教师:《鳟鱼》以叙事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由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教师:各位同学,乐曲最后一段活泼轻快,在小提琴和大提琴上轮流演奏,钢琴声部也再现出歌曲《鳟鱼》的伴奏音型,与乐章开头相互呼应,仿佛又看到了可爱的小鳟鱼在清澈的河水里“象箭儿一样”穿游的形象。

你听了以后通过想象请你猜一猜、编一编小鳟鱼最后的故事。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五、创造性活动:露一手、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2、师:请同学根据《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旋律并联系当前“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重新创编歌词,当一回小小的词作家。

(此环节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词与旋律的配合)3、学生作品展示(注意对学生的佳作既要表扬有要启发学生好在哪里,使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六、小结下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