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建议(共72张PPT)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建议(共72张PPT)

相形见绌(15 年 21年) 粗制滥造(15年 21年)
殚精竭虑(16年 20年) 提纲挈领(18年 19年)
奔驰(18年)
风驰电掣(19 年)
信手拈来(19年)
拈轻怕重(15年)
一、语文知识积累——如何提高基础分
研究题型、研究考点、找到规律,科学复习
(一)字音——看题目,找规律
1.(2021年)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假如我是一只鸟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①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②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③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④这被暴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⑤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来歌唱 A. ⑤③④①② B. ②⑤④①③ C. ⑤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⑤
出自艾青《我 爱这土地》
2021年的排序 题选用课内语段 (现代诗歌), 对回归教材、回 归课堂有导向作 用
④注意辨认方音与普通话读音的区别。如解剖、 小巷、稚嫩等
⑤注意声调符号的标注规律。(声调符号歌)
如何提高基础分
第一轮复习(梳理教材中每课下面的字词) 一、请为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莽莽( ) 素裹( ) 妖娆( ) 风骚( ) 喉咙( ) 狭窄( ) 呢喃( ) 柔嫩( ) 娉婷( ) 冠冕( ) 丰润( ) 翅翼( ) 忧戚( ) 枉然( ) 摇曳( ) 解剖( ) 厌恶( ) 亵渎( ) 羡慕( ) 骈进( ) 二、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嘶哑 天娇 随机应变 强聒不舍 断章取义 (2)鲜妍 漫游 鸠占雀巢 言不及义 不二法门 (3)秘诀 绸缎 无师自通 荡然无存 疲备不堪 (4)晨曦 贸然 抽丝剥茧 彬彬有理 一意孤行
同音义近:读音相同,意思相近,字形差别大,容易失误 凑合(和) 粗制滥(烂)造 因地制(治)宜 闲情逸致(志)

中考语文备考方案ppt课件

中考语文备考方案ppt课件
记叙文的结构层次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 析: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 次,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
29
3.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意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 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3
第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强化重点。 4月中旬到5月中旬为止,应该进入专题复习阶段,
即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 顺序,将知识结构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
按照“相关知识整合——相关练习强化——相 关错题点评”的步骤分类进行,努力做到“ 四多 ” 即:多做中考题,多点评几种题型,多总结答题技 巧,多见识中考范文,查漏补缺,更注重现代文和 综合性学习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的中考得分意识。
27
三、记叙文阅读
28
(三)题型预测与应对技巧:
1. 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 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 化。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
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三是明白 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然后 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14
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 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
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准确具体地说 明了……(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 特点);(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 事物的本质特点(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 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2024版中考语文命题方向及复习备考指导课件

2024版中考语文命题方向及复习备考指导课件

目录•引言•中考语文命题方向与趋势分析•阅读理解题备考指导•写作表达题备考指导•基础知识复习备考指导•模拟试卷与实战演练引言01帮助学生了解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和考试要求02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和备考策略03提高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和成绩水平目的和背景01中考语文命题方向分析02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指导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解析课件内容概述02析历年中考语文试题回顾与总结01试题结构稳定中考语文试题在结构上保持稳定,一般由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等部分组成。

02注重基础知识考查试题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修改等。

03强化阅读与表达能力考查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如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

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命题趋势强调核心素养01命题趋势将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

跨学科整合02命题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如语文与历史、政治等学科的融合。

关注时事热点03命题将更加注重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一些大城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更加注重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城市化倾向地域文化特色创新性尝试不同地区的中考语文试题会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

一些地区的中考语文试题会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尝试,如采用新的题型、新的考查方式等。

030201各地区中考语文试题特点比较阅读理解题备考指导记叙文阅读关注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态度。

议论文阅读把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

说明文阅读明确说明对象,把握说明顺序和方法,理解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散文阅读体会作者情感和意境,理解文章主旨和内涵。

阅读理解题类型及解题技巧记叙文阅读例题通过具体文章,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等,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意图。

说明文阅读例题选取典型说明文,分析说明对象、顺序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很权威)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很权威)PPT课件

仿句想象类
• 首先要理解思想内容,之后依据诗 歌的重点词语发挥想象,描述诗歌 意境。
人物想象题
• 要结合语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
事件想象题
• 1.扩展性描述 • 2.组合性编写 • 3.传奇性编创
比喻想象题
• 依据题干要求和文章内容确定一个中 心,结合语境,展开联想,运用比喻 要贴切新颖
写作方法有哪些?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 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 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 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 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类比,直抒 胸臆等。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 2.诗歌形式风格鉴赏 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表达方式(描写、 议论)入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 生动)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 3.诗词内容和情感鉴赏 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 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 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词语 语法修辞
修改病句和辨析病句 句子仿写;排比、对偶、比喻;简明、连贯、得体 文学常识 诗句默写
口语交际考“得体”
考查内容
试题类型 单一应对型
说话注意对象场合
多种角色型
语言的歧义
代为转告型 情境变换型
口语交际应战策略
(一)说话讲文明,有涵养,尊重对方,注 意对象和场合。

【中考语文】初三中考复习策略(共61张PPT)

【中考语文】初三中考复习策略(共61张PPT)

磨砺
睿智 澄澈
磨练
敏锐 纯净
要在题目中圈划出讲话人是谁 在称呼后面一定要考虑是否要自我介绍 讲话内容一定要扣住主题
两种现象
①考的一定是名句; ②句子所传达出的 情感是积极向上的。 ①给下句,让学生写上句的正确率低一些 。②会写的句子中常常会不小心有一个错 别字。③理解性默写,句子内容与题目要 求不相符合。
景物描写的作用: 手法景点渲气氛;
铺垫推动人物心;
品质主旨表情感。
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或性格或品质; 突出了什么主旨; 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
综合学习 综合学习 综合学习 综合学习 综合学习 综合学习
积累与运用
1.要对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考点了然于心。
2.分清重点内容与非重点内容,多面兼顾, 制定好复习攻略。
成 语 搭 复 否
前 指 杂 歧 并
应用文
列表比较法 口诀记忆法 范式借鉴法
7
列表比较法
通知 标题 称呼 冒号 招领不详 对象、事情、 寻物详 数字要用 地点、时间具 征 稿 截 时 大写 体到几点 地点详 √ 启事 √ 借条 √ 聘书 √ 四请 √ √ √ 倡议书 √ √ √
教获得方法的方法
看题目 看作者 看注释 看意象 看写作背景
1.不管什么时候,先考虑手法,再考虑情
感。
2.不许直接答题,必须先回顾旧知,根据
“几看”,一个一个去看,并强制用笔加点 时必须做到用词不单一。
总体思路: 多聚焦课内文言文,课内内容 过关为主,课外拓展训练为辅。
结尾的作用: 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再一次强调了什么内容 点明文章的什么中心或深化了文章的 什么主旨 升华情感,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11
? (4)试卷结构 ①全卷总分120分。 ②试卷由“基础知识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
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与表达”四个部分构成。 “基础知识与运用”的考查以教材知识点为主, 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及基本能力。“古诗文 积累与阅读”分默写和理解鉴赏两部分,涉及教 材中古诗文的识记,词句及篇章的理解,表现方 法的鉴赏等。“现代文阅读”主要是通过对文本 的阅读,考查学生积累、感受、理解、归纳、赏 析文本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所承载的 思想内容、情感和艺术价值。“写作与表达”主 要是考查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综 合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1
? 中考语文总复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终结环 节,其功能在于对已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 检测、反馈、纠偏、回授、巩固和提高, 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 乏新鲜感等特点。因此搞好总复习并不容 易,一方面要有正确的理念,另一方面还 要有良好的策略,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互 补,只有这样,总复习才能事半功倍,收 到显著效果 。
16
三、复习策略执行要点
? 1.调整心态 有人说:心态比策略更重要。很多同学在 考前有紧张、焦虑、不安的心理。有些老 师也有。心态很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决 定着考试的效果。考前复习,要努力调整 自己的心理状态,用快乐的心态,自然的 心态,自信的心态从容面对挑战。
17
? 2.扎实有序 复习首先要有计划,不管是四轮或是三轮 复习,都要脚踏实地,扎实推进。每一轮 复习的侧重点不同,每一环节的复习要求 不一致,但都应加强针对性。
15
二、辨中考试卷试题之“形”
? 综观我省近年来的中考语文命题,其特点是: 回归教材,重视基础。
? 适当加大了对教材内容的考查,考查点主要有: 选择现代文共有课文篇目中的句子,设置根据 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写拼音或辨形改错题 (3分);选择现代文共有课文篇目中的复句 或句群(连续几个句子或语段节选)设置选词 填空题(同义词辨析,难度较大;范围广,难 捉摸。2分);文学知识或课文内容判断(2 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
18
中考最后阶段的复习最重要,也最有价值, 即与考生取得的总分关系最大。我们确定 这最后阶段的复习分四个轮次推进:
第一轮(7周左右):分册复习,知识梳理 第二轮(4周左右):专题复习,技能训练 第三轮(3周左右):综合演练,实战模拟 第四轮(1周左右):查漏补缺,强化记忆
19
四轮复习法执行要领:
21
3.注重基础 中考命题,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升学考 试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考 前复习应更重基础知识的记忆,增加反复的次 数。而基础知识,重点又是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这是同学们语文素养积淀发展的需要。在复习 阶段,就是要把该记的“记死”。从同学们答 题的实情来看,这部分试题的得分并不高,且 年年如是。这是为什么呢?记诵,没有抓落实; 书写,没有抓到位。许多同学们反复次数不够, 忘得快,考前记忆模糊。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1
中考语文总复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终结环 节,其功能在于对已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 检测、反馈、纠偏、回授、巩固和提高, 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 乏新鲜感等特点。因此搞好总复习并不容 易,一方面要有正确的理念,另一方面还 要有良好的策略,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互 补,只有这样,总复习才能事半功倍,收 到显著效果 。
(1)命题原则:导向正确、重视基础、 强调能力、科学规范。
6
(2)命题范围和要求:命题范围和要求:以教育 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和要求为 依据。试题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在考查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能力测试;注重对学 生思维方式、科学素养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 际、科学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增强试题的实践 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注重体现科学态度与人文精 神,重视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PPT教学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PPT教学课件
第12页/共22页
三、现代文复习策略
• 1. 依照《考试说明》,对各种文体的各个 考点进行细化,精选例题进行复习,辅以 强化训练。 • 2.选择课本的经典段落和典型的中考题目, 精讲方法、规律和术语。 • 3.答题过程中注重序号化和要点化。
第13页/共22页
一、从各地中考看作文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内容丰富, 题型多样。在平稳中变化,在变化中创新,呈现 出了理性坚守、科学创新的良好趋势,精彩纷呈, 可圈可点。
第5页/共22页
2018年中考复习策略
第6页/共22页
• 积累运用之词语 • 1.在课内重点字词的学习时,注重延伸,尽量多掌
握形近字、形声字等;课外适当补充,如“容易 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 等,引导学生养成 善于积累基础知识的良好习惯。 •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理解和运用两个角度 进行学习。(造句、连词成段等) • 3.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但绝不是只讲知识。在教学 中要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语文素质放在首要 位置。
第7页/共22页
( 三 )积 累、运 语用 之言默 写的 连 贯
1.对于课内的诗歌(课文和每册后面的十首诗词),尤其是名句以及重要的文言 文要扎实学习,把握诗(文)意,熟练背诵,将诗文中字词书写正确落实到底,平 日学习要严格要求,力争考试时满分。
2.注重必背文言文中重点段的复习,选择经典语句,要求学生背诵默写。 3.引导学生平时具有名言佳句积累意识;规范默写意识,同时根据中考考查题型, 在平日做到有针对性地复习。
一、先弄明白三个问题
1、什么复习? 复:重复。 习: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其熟练。 复习:对学过的知识重复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其熟练。
熟练的目的:会的一定不能失分,不会 的要尽量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轮(4周左右):专题复习,技能训练
第三轮(3周左右):综合演练,实战模拟
第四轮(1周左右):查漏补缺,强化记忆
19
.
四轮复习法执行要领:
(1)在每一轮复习过程中,凡需记忆的内容,
都要全面地、不留死角地识记一遍。注意:
பைடு நூலகம்
明确了这考情实际,就不难把握其命题的
范围及难度要求,复习自然就有了方向。
14
.
应对策略
1、对照两种版本,缩小复习范围
(一)共有的现代文
(二)共有的古诗词
(三)共有的名家名著
(四)排除近三年考过的篇目
2、明确课内复习内容: (一) 了解把握 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情感、中心主题;
(二)熟记课文名片的精彩语段、关键性
(1)命题原则:导向正确、重视基础、 强调能力、科学规范。
6
.
(2)命题范围和要求:命题范围和要求:以教育 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和要求为 依据。试题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在考查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能力测试;注重对学 生思维方式、科学素养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 际、科学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增强试题的实践 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注重体现科学态度与人文精 神,重视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既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又关
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在情感态
度价值观方面的状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
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实践
和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科学地测评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所达到
9
.
(2)命题范围和内容 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1
.
中考语文总复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终结环 节,其功能在于对已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 检测、反馈、纠偏、回授、巩固和提高, 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 乏新鲜感等特点。因此搞好总复习并不容 易,一方面要有正确的理念,另一方面还 要有良好的策略,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互 补,只有这样,总复习才能事半功倍,收 到显著效果 。
考纲解读:
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重视基础,强调能 力;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应对策略:下大力气苦抓教材中对中考命题限定性较强 的内容进行复习(如古诗、古文、重要的文学知识及重 要的现代文内容)。
13
.
(二)考情研究
我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考查)实 行全省统一命题。既如此,命题时就不得 不直面两个客观现实:一是全省同时使用 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在命题选材时就不 得不兼顾;二是我省基础教育总体上比较 薄弱,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在 命题难度上也不得不兼顾。
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 “阶段目标”“第四学段”提出的目标要 求为准。考试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默写内 容为课程标准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 推荐篇目的建议》7-9年级61篇。
10
.
(3)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答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120分钟。
11
4
.
一、研究中考命题之“意”
中考命题的依据主要有:新课程标准、国 家有关考试与评价改革的文件精神、我省 中考各学科的“考试说明”(俗称“考 纲”)、我省基础教育的实情(教材使用、 各市县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状、学生基础 薄弱)等。
5
.
(一)考试说明(考纲)解析
1.“2016年海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考查)各学科考试说明”明确规定:
段节选)设置选词填空题(同义词辨析,
难度较大;范围广,难捉摸。2分);文学
知识或课文内容判断(2分);古诗文积累
16
.
三、复习策略执行要点
1.调整心态 有人说:心态比策略更重要。很多同学在 考前有紧张、焦虑、不安的心理。有些老 师也有。心态很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决 定着考试的效果。考前复习,要努力调整 自己的心理状态,用快乐的心态,自然的 心态,自信的心态从容面对挑战。
17
.
2.扎实有序
复习首先要有计划,不管是四轮或是三轮 复习,都要脚踏实地,扎实推进。每一轮 复习的侧重点不同,每一环节的复习要求 不一致,但都应加强针对性。
18
.
中考最后阶段的复习最重要,也最有价值, 即与考生取得的总分关系最大。我们确定 这最后阶段的复习分四个轮次推进:
第一轮(7周左右):分册复习,知识梳理
句子和重要词语;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
15
.
二、辨中考试卷试题之“形”
综观我省近年来的中考语文命题,其特点 是:回归教材,重视基础。
适当加大了对教材内容的考查,考查点主
要有:选择现代文共有课文篇目中的句子,
设置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写拼音或
辨形改错题(3分);选择现代文共有课文
篇目中的复句或句群(连续几个句子或语
7
.
(3)命题方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考查)实行全省统一命题。初中毕业生
学业水平考试(考查)各学科试题分基础 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三个档次,这3档 试题所占分值之比约为7:2:1。全卷试题总 难度控制在0.60左右。
8
.
2.语文科考试说明具体如下:
(1)考试目标和要求
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
2
.
复习伊始,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总是:(1) 题怎么出?出什么题?(2)怎样复习?怎 样得高分?因为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不确定, 所以往往复习起来心里没底,容易产生焦 虑心理。
3
.
复习备考的策略,我暂且用八个字来概括: “得意辨形,死去活来。”简单地说,就 是要得中考命题之“意”,辨中考试卷试 题之“形”;把该积累的东西“记死”, 在“记死”的基础上“活用”,从而最大 程度地激活同学们的思维、激发同学们的 潜力。
.
(4)试卷结构 ①全卷总分120分。 ②试卷由“基础知识与运用、古诗文积
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与表达”四个 部分构成。“基础知识与运用”的考查以教 材知识点为主,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及 基本能力。“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分默写和 理解鉴赏两部分,涉及教材中古诗文的识记, 词句及篇章的理解,表现方法的鉴赏等。 “现代文阅读”主要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 考查学生积累、感受、理解、归纳、赏析文 本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所承载的 思想内容、情感和艺术12价值。“写作与表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