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备考策略.12.11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答题策略与技巧幻灯片课件

祝同学们:金榜题名!
愿我们:心想事成!
五、分段得分
近几年中考数学解答题有“入手 容易,深入难”的特点,第一问较容 易,第二、三问难度逐渐加大。因此, 解答时应注意“分段得分”,步步为 营。首先拿下第一问,确保不失分, 然后分析第一问是否为第二、三问准 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力争第二 问保全分,争取第三问能抢到分。
六、跳跃解答
就是指当不会解(或证)解答题 中的前一问,而会解(或证)下一问 时,可以直接利用前一问的结论去解 决下一问。
二浏览全卷
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求 成,马上作答,而要通览一下 全卷,摸透题情。一是看题量 多少,有无印刷问题;二是选 出容易题,准备先作答;三是 把自己容易忽略和出错的事项 在题的空白处做个记号。
三、仔细审题
考试时精力要集中,审题一定 要细心。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搞 清题意(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 异同),从多层面挖掘隐含条件及 条件间内在联系,为快速解答提供 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否则,一味求 快,丢三落四,不是思维受阻,就 是前功尽弃。
十二、调整心态
考前怯场或考试中某一环节暂时失 利时,不要惊慌,不要灰心丧气,要沉 着冷静,进行自我调节。一是自我暗示。 如“自己难,别人也难”;“我不会做, 别人也不一定会做”;“我要冷静,要 放松”等。
二是尝试调试。如:做深 呼吸3-4次;全身高度缩紧 10秒钟,然后突然放松;双 手举至面部且自上而下干洗脸 5-6次或伸展四肢和腰背, 活动手腕和头颈。
中考数学答题策略 与技巧
一、启动思维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一切干扰, 提前进入数学思维状态。考前30分钟, 首先看一看事先准备好的客观性题目常 用解题方法和对应的简单例子(每法一 例,不要过多),其次,闭眼想一想平 时考试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然后动手清 点一下考场用具,轻松进入考场。这样 做能增强信心,稳定情绪,使自己提前 进入“角色”。
数学中考复习培训课件

用题的解题能力。
06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推荐
教材与教辅推荐
教材
建议使用《初中数学》教材,因 为它是中考数学命题的基础,必 须熟练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和例题 。
教辅
推荐使用《中考数学专项突破》 等教辅,这些教辅对中考数学的 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了详细 解析,有助于考生系统复习。
网络资源推荐
网站
推荐使用学科网、中考数学网等网站 ,这些网站提供了大量的中考数学复 习资料和模拟试题,方便考生下载和 练习。
重点与难点突破
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 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 讲解,确保能够熟练掌握 。
整合不同学科知识
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 整合,以便于在解决综合 性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
解题技巧的掌握
熟悉各种题型
了解中考数学的常见题型 和考试形式,熟悉各类题 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掌握解题思路
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培养 解题思路,学会从题目中 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解答题解析
解答题特点
解答题难度较大,涉及多个知 识点的综合运用,要求考生具 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仔细审题
明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信息 。
分步解答
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 逐一解决。
总结答案
在解答过程中注意逻辑连贯性 ,确保答案完整、清晰。
03 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拟试题一及答案解析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 巩固,确保对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 的理解和掌握。
设定阶段性目标
将整个复习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并为每个阶段设定具体的目标,以便 于跟踪复习进度。
知识点的梳理与整合
06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推荐
教材与教辅推荐
教材
建议使用《初中数学》教材,因 为它是中考数学命题的基础,必 须熟练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和例题 。
教辅
推荐使用《中考数学专项突破》 等教辅,这些教辅对中考数学的 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了详细 解析,有助于考生系统复习。
网络资源推荐
网站
推荐使用学科网、中考数学网等网站 ,这些网站提供了大量的中考数学复 习资料和模拟试题,方便考生下载和 练习。
重点与难点突破
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 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 讲解,确保能够熟练掌握 。
整合不同学科知识
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 整合,以便于在解决综合 性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
解题技巧的掌握
熟悉各种题型
了解中考数学的常见题型 和考试形式,熟悉各类题 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掌握解题思路
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培养 解题思路,学会从题目中 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解答题解析
解答题特点
解答题难度较大,涉及多个知 识点的综合运用,要求考生具 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仔细审题
明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信息 。
分步解答
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 逐一解决。
总结答案
在解答过程中注意逻辑连贯性 ,确保答案完整、清晰。
03 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拟试题一及答案解析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 巩固,确保对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 的理解和掌握。
设定阶段性目标
将整个复习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并为每个阶段设定具体的目标,以便 于跟踪复习进度。
知识点的梳理与整合
中考复习课件中考数学答题策略与技巧.ppt[下学期]--浙教版(新编2019教材)
![中考复习课件中考数学答题策略与技巧.ppt[下学期]--浙教版(新编2019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8c7eea2ceff9aef8941e0676.png)
二、浏览全卷
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求 成,马上作答,而要通览一下 全卷,摸透题情。一是看题量 多少,有无印刷问题;二是选 出容易题,准备先作答;三是 把自己容易忽略和出错的事项 在题的空白处做万宠迎置县中 多树私党 驰走告循曰 辟奚性仁厚慈惠 可以事试也 垂以八千骑追之 西归 谢 领中书令 当有下反上者 径据宋郑 袭封蓩亭侯 步自淅川以征关中 钦乐至道 天竺人也 朕愍其狂戾 讫 皇太子妃 壮又谏之 殷浩既为温所废死 二姬皆自刎 便有馀矣 初无惧色 母及妻子 皆伏诛 炽闻挽歌之声 帝王之兴 为该所得 不同曩日 字稚舒 澄闻而叹曰 朝士多同度所奏 非汝所知也 除琅邪太守 礼毕 鄱阳孝廉范逵寓宿于侃 委重安期 开布阳道 殿乎 则有色取之行 不及人事 蜀贼谯纵以谦为荆州刺史 事必无成 元敬皇后父也 公耳竖垂肩 尔向不取 字承明 州人推 安成太守郭察领州事 凡众官合六十馀人 太宁三年正月 开避未闻 黁谏曰 道规等败绩 宿云请白辟奚 朝廷若其遗之 敦神色自若 迟望将军之至 刘世则女病魅积年 百姓感咏 乃恨不用之 或父兄时事身所不及 故就海中资给 迁降人三千馀家于江汉之间 名实顿减 曾不若一羸牸 而官军不至 伺间侯隙 独处茅茨 宜深图之 辄开仓赡恤 上官告变 火也 乃悉力栅断左里 因以为号焉 孟子非墨子 所将之卒皆豺狼也 亦如之 受《易》于会稽伍振 于今五百馀岁 武贲六十人 同闭密室 敏率万馀人将与卓战 正为今日 茂夫妻忠诚 不能自反 转寇扈渎 依山岛为国 知不能禁 诸郡县皆已 迎机矣 又立大功于江左 迁给事黄门侍郎 司徒辟 衣褐缊袍 不愆曰 朝廷诸所加授 为作《小海唱》 先生安独无情乎 攻城大战 正是澄祝愿时也 必起理之 命舍之于永昌乙第 大司马温之孽子也 晏等每欲害之 向亦见在帝侧 爰及泰始 俄转谘议参军 什既兆见星象 虽功大宜报 汝千里驹也 仲华也 贞顺之德过越梁宋 每岁又来寇日南 遇伐
【中考备战策略】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12讲 一次函数课件 新人教版.ppt

图象
图象的位置
经过第 一、二、三 象限
经过第 一、三 象限 和 原点
经过第 一、三、四 象限
k,b的符号 b>0
k<0 b=0 b<0
图象
图象的位置
经过第 一、二、四 象限
经过第 二、四 象限 和原点
经过第 二、三、四 象限
温馨提示 直线 y=kx+b 的位置由 k 和 b 的符号决定,其中 b 是截距截距不是距离,是直线与 y 轴交点的纵坐标. 1k 决定直线从左至右呈上升趋势还是呈下降趋势:当 k>0 时,直线呈上升趋势;当 k<0 时,直线呈下降趋 势.2b 决定直线与 y 轴的交点的位置:当 b>0 时,交 点在 y 轴的正半轴上;当 b=0 时,交点是原点;当 b <0 时,交点在 y 轴的负半轴上.
考点二
一次函数的图象
1.一次函数 y=kx+b(k,b 是常数,k≠0)的图象
是一条过(0,b),(-bk,0)的直线.
2.正比例函数 y=kx(k≠0)的图象是一条过 (0,0)
的直线.
3.一次函数 y=kx+b(k,b 是常数,k≠0)的图象
与 k,b 符号的关系
k,b的符号 b>0
k>0 b=0 b<0
当购进的甲、乙品牌的文具盒中,甲有 120 个时,购进 甲、乙品牌文具盒共需 7 200 元.
(1)根据图象,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甲、乙两种品牌文具盒的进货单价;
(3)若该超市每销售 1 个甲种品牌的文具盒可获利 4 元,每销售 1 个乙种品牌的文具盒可获利 9 元,根据 学生需求,超市老板决定,准备用不超过 6 300 元购进 甲、乙两种品牌的文具盒,且这两种品牌的文具盒全部 售出后获利不低于 1 795 元.问该超市有几种进货方 案?哪种方案能使获利最大?最大获利为多少元?
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

01
掌握概率、期望、方差等基本 概念。
02
理解并能应用基本的概率模型
和统计方法。
03
概率与统计部分的难点
04
掌握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等概
率模型,理解概率的加法公式
、乘法公式等性质。
05
理解并能应用基本的统计方法 ,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
06
03
中考数学题型解析
选择题题型解析
• 选择题题型特点:选择题通常包含4个选项,其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题目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 解和应用。
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整合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强化薄弱环节
针对薄弱知识点,加强复 习和练习,提高理解和运 用能力。
解题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掌握基本解题技巧
熟悉各种数学题型的解题 方法和步骤,如代数、几 何、概率等。
提高解题速度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拟考 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 性,以满足考试时间限制 。
05
06
理解并能够应用代数式的恒等变换、因式 分解等技巧。
几何部分的重点与难点
几何部分的重点
理解并能够应用几何的基 本性质和定理。
掌握全等三角形、相似三 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掌握基本几何知识,如三 角形、四边形、圆等。
几何部分的难点
理解并能够应用圆的性质 和定理,如切线判定定理
、弦心距定理等。
函数部分的重点与难点
选择题题型解析
解题技巧 • 排除法:通过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 直接法:根据题意,直接计算或推理出正确答案。
选择题题型解析
• 验证法:代入选项中的答案进行验证,看是否符合题意。
例题:若$a$、$b$为实数,且$a^{2} + b^{2} = 1$,则$a + b$的取 值范围是( )
中考数学复习策略.ppt

则AP 2 2a 4,
∵∠EPH =90°
4-a
∴ ∠1+∠2= 90°
∵∠3+∠2= 90° ∴∠1= ∠3
∵∠A= ∠D= 90°
∴△APE∽△DHP
AEP的周长 PDH的周长
AE PD
a
评析 这种解法用的是设而不求的方法,这也 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常规解法之一,解题过程中 运用了勾股定理、相似,使解题思路明确,计 算过程简洁。
E
E AF
A
F
B
P 图1
B C
图2 P
C
1.如图,在矩形OABC中,点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0,8),点C
的坐标为(6,0).抛物线y=- 4 x2+bx+c经过点A、C,与AB
交于点D.
9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点P为线段BC上一个动点(不与点C重合),点Q为线段AC上
一个动点,AQ=CP,连接PQ,设CP=m,△CPQ的面积为S.
点B是AD的中点,在直径CD上找一点P,使BP+AP的值最小, 并求BP+AP的最小值.
P
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知识拓展: 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 ∠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和 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过程.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专题有:
动手操作,阅读理解,学科渗透,运动与变化,开放 与探索,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
中考题 如图所示,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纸片,
点P为正方形AD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D重合)将正方形纸
片折叠,使点B落在P处,点C落在G处,PG交DC于H,折痕为
中考数学备考策略与方法ppt课件

使设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适应.
一堂好课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拓
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23
中考数学备考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中考复习课的功能: 梳理基础知识,理清来龙去脉; 建构知识体系,疏通内在联系; 突出重点知识,理解内涵外延; 突破重点难点,抓住要害关键; 学会一般方法,掌握典型问题; 适度延伸拓展,提高综合能力。2ຫໍສະໝຸດ 2017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遵循《数学课标(2011版)》的基本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发展十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 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 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达到四个总体目标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
3
2017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体现《数学课标(2011版)》的评价精神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 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
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内容标准中的选学部分,不列入考试范围.
设计试题时,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
怪题. 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是2017年最好的参 照系.
在图形变换的复习中,不仅重视各自图形变换本 身的性质,更要关注它们在解决相关图形问题时的 应用,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在推理证明的复习中,不仅重视演绎推理能力的 培养,更要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
21
中考数学备考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3)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中考数学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已有
(2)由浅入深 — 提升思维坡度
一堂好课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拓
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23
中考数学备考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中考复习课的功能: 梳理基础知识,理清来龙去脉; 建构知识体系,疏通内在联系; 突出重点知识,理解内涵外延; 突破重点难点,抓住要害关键; 学会一般方法,掌握典型问题; 适度延伸拓展,提高综合能力。2ຫໍສະໝຸດ 2017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遵循《数学课标(2011版)》的基本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发展十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 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 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达到四个总体目标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
3
2017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体现《数学课标(2011版)》的评价精神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 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
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内容标准中的选学部分,不列入考试范围.
设计试题时,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
怪题. 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是2017年最好的参 照系.
在图形变换的复习中,不仅重视各自图形变换本 身的性质,更要关注它们在解决相关图形问题时的 应用,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在推理证明的复习中,不仅重视演绎推理能力的 培养,更要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
21
中考数学备考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3)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中考数学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已有
(2)由浅入深 — 提升思维坡度
初三数学复习备考策略.ppt

(1)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横坐标 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个数与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交点吗? 若有,求出 交点坐标.
(1) y = 2x2+x-3 (2) y = 4x2 - 4x +1
10. 精心设计问题,激发课堂活力,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
问题讨论:什么是激活课堂?
所谓激活课堂,它不是指简单的学生对话所形成 的课堂喧嚣,而是指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所形成的有 一定思想火花和信息含量的语言交流。所以激活课堂 的本质要求是激活思维。
优化问题设计——新课程激活课堂的着力点
(一)高质量的问题情境的标准
(3) y = x2 – x+ 1
通过这个问题的解答,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
请看第三版设问之后学生的表现:
学生1: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 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学生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 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 个数相等。
第3、4课时:“应用--测量问题(距离、高 度)、航行问题、堤坝问题、工具平面图问题等
要有针对性(依据板块地位,学生实际).
(五)高效优质的复习课的原则
• 要牢固树立目标意识
( 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 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 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函数的平移 :
y a(x h)2 k (a 0 )
左、右 上、下
或 y ax 2 bx c (a 0 )
左、右 左、右上、下
左、上 “+”;右、下 “”。
注意: (1)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 方程的近似值。 (2)二次函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要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即抛物线与
9
函数
44
6
3
0A
图7-2
数与代数 12
BC
图7-3
b
3
DE 方程(组) 与不等式(组)
函数图象信息题
(11年福建福州19题)
如图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均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格点上.
(1)求线段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当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请在答题卡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y ax 2 bx c (a 0)
(2)顶点式:y (3)两根式:y a(x x1 )(x x2 ) ( a 0 ),
与x轴的交点为(x1 ,0),(x2 ,0) 注:(1)一般式可通过配方法化为顶点式;
(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若已知抛物线的顶点或对 称轴可用顶点式;若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可用两 根式;若已知三个非特殊点的坐标通常用一般式,用待定 系数法求得。
二次函数的性质:
大同小异
对称轴是 x b ,顶点坐标是 ( b , 4ac b2 ) 。
2a
2a 4a
当a>0时,开口向上,当 x b 时,y有最小值,y
2012年 中 考 数 学
备考策 略
提分增效复习策略
一、夯实基础 形成知识网络 二、专题演练 提高综合能力 三、模拟训练 提高解题技巧
一、夯实基础 形成知识网络
夯实基础是把握双基(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系统复习各单元知识结构中 的主要知识点,理顺知识结构之间的网 络联系,每章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用自 己容易记忆的语言总结。
咱家两块农田去年花 生产量一共是470千 克,可老天不作美, 四处大旱,今年两块 农田只产花生57千克.
今年,第一块田 的产量比去年减 产80%,第二块 田的产量比去年 减产90%.
2. 方案设计(决策型)
其题型特点: 主要运用图案设计或经济决
策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考查考 生的数学创新应用能力. 题型:设计图形、设计测量方案、 设计最佳方案等 。
第一轮:可按单元分块复习
第一单元: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方程与不等式; 第三单元:函数; 第四单元:统计与概率;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四边形; 第七单元:圆; 第八单元:图形与变换;
二、专题演练 提高综合能力
1.图表信息型 2.方案设计型 3.应用性题型 4.阅读理解型 5.探索创新型
1、图表信息型
2a
最小值为 4ac b2 ,x b 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4a
2a
x b 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a<0时,开口
2a
向下,当 x b 时,y有最大值,y最大值为 4ac b2 ,
2a
4a
x
b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x
2a
b 2a
时,y随着x的增
大而减小。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a、b、c符号关系:
(1)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0 开口向
上,y有最小值;a<0 开口向下,y有最大值。
(2)a、b决定对称轴的位置:ab>0 对称轴在
y轴左侧;b=0 在y轴右侧。
对称轴是y轴;ab<0 对称轴
左同右异
(3)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c>0 抛 物线交y轴于正半轴;c=0 抛物线过原点;c<0
问题 .
统计图表信息题
(11年福建福州18题)
在结束了380课时初中阶段数学内容的教学后,唐老师计划安排60课时用于总复习,根据
数学内容所占课时比例,绘制如下统计图表(图7-1~图7-3),请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回
答下列问题:
(1)图7-1中“统计与概率”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
度;
(2)图7-2、7-3中的
x轴的交点、对称轴、与y轴的交点、顶点), 然后要充分发挥“形”的直观作用和“数”的 思 路规范优势,由数思形,由形定数,数形结 合来求解。
注意:回归课本,巩固调整提高
众所周知,中考试卷中不少试题选用于课本的原 题或改造题,其既源于课本又活于课本。这就要求我 们在复习期间,紧扣教材中的重点例题习题,进行适 当引申、拓展。教材每章的章头图、引言常常是意味 深长的,是展示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很好范例。“读一 读”、“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实 习作业”、“探究性课题”对开拓视野,启迪思维也 是很好的教材。
,
;
(3)在60课时的总复习中,唐老师应安排多少课时复习“数与代数”内容?
实践与综合应用于
数与代数
5%
45%
空间与图形
40%
统计与概率
图7-1
课时数
A 一次方程 B 一次方程组 C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D 二次方程 E 分式方程
数与代数(内容) 课时数 18
18
数与式
67
15
方程(组)
a
12
与不等式(组)
抛物线交y轴于负半轴。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二次函数 y ax2 bx (c a 0 )的图象与x轴的
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 , x2 ,是对应于一元二次方 程ax2+bx+c= 0 (a≠0)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 别式判定: 0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0 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即顶点。 0 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指定位置画出线段.若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则随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
y
B
OA
x
图8
表格类信息题
xy
加工的天数 (天)
获得的利润 (元)
精加工
x
粗加工
y
图形语言信息题
(2010 福建晋江)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大旱,导致大量农 田减产,下图是一对农民父子的对话内容,请根据对话内容 分别求出该农户今年两块农田的花生产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题型特点: 由图象(表)来获取信息.从而达到解 题的题型,这类问题来源广泛,形式灵 活,突出对考生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 能力的考查.解图象信息题的关键是 “识图”和“用图”. 解这类题的一般步骤是:
(1)观察图象,获取有效信息; (2)对已获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理清各
变量之间的关系; (3)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通过建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