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精度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

合集下载

网络RTK

网络RTK

网络RTK网络RTK,全称Real-Time Kinematic,是一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或其他定位技术的实时动态测量技术。

它提供了高精度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广泛应用于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建筑、农业、交通等领域。

RTK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与基准站或参考站的位置差异进行比较,从而实时计算出目标位置的误差。

与传统的GPS定位相比,RTK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实时性。

在RTK系统中,至少需要两个接收器,一个作为基准站,另一个作为移动站。

基准站接收卫星信号,并计算差分修正数值,然后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给移动站。

移动站接收到差分修正数值后,将其应用于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可以实时获得高精度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RTK技术的精度主要受到多路径效应、信号遮挡、大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选择较好的观测环境,使用多频率接收器,设置合适的天线高度等。

RTK技术除了提供高精度定位信息外,还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可以实时监测工程机械的运动状态,以及土壤沉降等变形情况。

这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RTK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实现更多应用。

例如,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可以实现车辆定位、导航和调度管理。

与自动驾驶技术结合,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自主导航。

与无人机技术结合,可以实现精准的航拍和物资运输。

综上所述,网络RTK作为一种高精度定位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RTK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铁路限界检测系统中三维位置与姿态信息的测量方法

铁路限界检测系统中三维位置与姿态信息的测量方法

铁路限界检测系统中三维位置与姿态信息的测量方法刘维桢;张国龙;孙淑杰【摘要】为了满足铁路限界检测系统中三维位置和姿态信息精确、连续、可靠和经济的测量需要,采用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 SIN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组成高精度三维定位与姿态测量系统,通过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自主初始对准获取初始姿态角信息,并通过惯性/卫星深组合滤波方法在线实时估计惯性导航姿态角误差,进行闭环修正,从而获得连续的高精度三维位置和姿态信息。

铁路实车动态试验表明该方法测量的姿态信息满足现有铁路限界检测中激光扫描平台三维位置与姿态信息的需求。

【期刊名称】《铁道建筑》【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131-134)【关键词】铁路;限界检测;位置;姿态;测量;组合导航【作者】刘维桢;张国龙;孙淑杰【作者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 100081;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38;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1.7;U212.24+6铁路限界检测已经广泛采用激光扫描系统和定位测姿系统相结合的方法。

激光扫描系统主要用于测量铁路线路周边建筑物、设施、设备等物体相对于激光扫描平台的空间位置。

定位测姿系统用于测量激光扫描平台相对于轨道坐标系或者大地坐标系的位置和姿态。

通过两系统测量数据并行采集及融合处理,可以得到铁路限界的数据。

已有铁路限界检测系统中定位测姿系统采用分别布置增量式编码器、位移计、倾角计、陀螺等传感器的方式,得到相对于轨道坐标系的位置与姿态修正信息(里程、车体偏移量、横滚角等)。

这种系统缺少完整的位置姿态信息(经纬度、海拔高程、俯仰角、方位角等)。

限界检测系统不能在线计算测点在大地坐标系中的坐标,需要事后根据其他已知信息对数据进行后处理,数据处理效率较低。

目前还有一些系统采用限界检测系统与轨道检测系统协同工作的形式,限界检测系统可以从轨道检测系统中获得轨道轨距、超高、曲线半径、里程等修正信息。

高精度测量与制导的惯性导航系统研究

高精度测量与制导的惯性导航系统研究

高精度测量与制导的惯性导航系统研究导语:在现代高科技领域,高精度测量与制导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惯性导航系统的研究,探讨其在高精度测量和制导方面的应用与进展。

一、引言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测量的导航系统,能够实现航行器在没有外部参考的情况下进行位置和姿态的估计与跟踪。

传统的惯性导航系统通常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加速度计、陀螺仪和计算装置。

这些组件能够提供绝对而精确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信息,用于导航和制导应用。

二、惯性导航系统的研究进展1. 精度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惯性导航系统在高精度测量与制导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的关键是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目前,最新的惯性传感器采用了现代化的制造和校准技术,能够实现更高的精度和更低的误差。

此外,使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精度。

2.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研究人员引入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该技术通过同时使用GPS、气压计、地磁传感器等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将它们的测量结果进行融合,从而得到更准确的位置和姿态估计。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使用既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又增加了系统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3. 作动器控制惯性导航系统不仅可以用于测量和估计位置和姿态信息,还可以用于导航和制导控制。

在航空航天领域,惯性导航系统可以实现航空器的自主飞行和自动着陆。

为了实现更高的制导精度,研究人员还进一步研究了作动器控制技术。

作动器控制技术利用惯性导航系统提供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对作动器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实现目标的精确导航和控制。

4. 应用领域高精度测量与制导的惯性导航系统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惯性导航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导弹和卫星等航天器的导航和制导控制。

在海洋领域,惯性导航系统被用于舰船和潜艇的导航和控制。

在车辆领域,惯性导航系统被用于汽车、火车和无人驾驶车辆的自主导航和控制。

三、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1. 技术挑战尽管高精度测量与制导的惯性导航系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

国产高精度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

国产高精度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

国产高精度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LDPOS的发展与应用周落根邓晓光洪勇(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高精度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的发展,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测量和实景三维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应用和服务情况,以及地面无控航测系统,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高精度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LDPOS地面无控航测系统一引言高精度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 POS)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惯性测量单元、导航处理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可以实时获取运动物体的高精度空间位置和三维姿态信息,广泛应用于飞机、轮船和陆地载体的导航定位。

POS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接收定位数据,利用高精度光学陀螺捷联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提供设备瞬间的速度、加速度和方向信息,然后通过数据处理与融合软件对所接收的定位定姿信息进行数据处理,获得载体设备的高精度位置及姿态信息,同时给载荷传感器提供高精度同步信息,直接解算观测成果的高精度外方位元素,输出具有直接地理参考的影像数据。

POS解决了GNSS动态可靠性差,会出现信号遮挡、丢失,同时数据输出的频率低等问题。

POS系统将GNSS长期、低动态定位精度高的特性与惯性导航系统QNS)的短期、高动态定位精度高的性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加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同时解决了GNSS动态应用采样频率低的问题。

POS系统可为载体或航空传感器提供高精度、高频率(200HZ)的实时位置与姿态(X,Y,Z,e,3, K)数据,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航空胶片或数字相机、线阵扫周落根,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晓光、洪勇,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描仪、激光扫描仪、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光谱仪等。

在崇山峻岭、戈壁荒漠等难以通行的地区,如国界、沼泽滩涂等作业员根本无法到达的地区,采用POS系统和航空摄影系统集成进行直接空间对地定位,可迅速、及时地获取多频段、多时相、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位置与图像信息,快速高效地编绘基础地理图件,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成功率。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与性能评估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与性能评估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与性能评估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的规范与性能评估方面的信息。

RTK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GPS定位技术,可提供实时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本文档将介绍RTK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性能评估方法以及相关的规范要求。

技术原理RTK技术基于GPS系统,通过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并进行差分处理,实现高精度的实时定位。

差分处理可以消除大气层延迟、钟差和卫星轨道误差等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

RTK技术还利用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的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和位置修正,从而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

应用范围RTK技术广泛应用于测量、地质勘探、导航、农业等领域。

在测量领域,RTK技术可以用于土地测量、建筑工程测量、地质灾害监测等。

在农业领域,RTK技术可以提供农田精准作业、精确施肥等支持。

性能评估方法评估RTK技术性能的方法包括精度评估和可靠性评估。

精度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与真实坐标比对、与传统GPS定位结果比对等。

可靠性评估主要考虑定位精度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和多样性测试等进行评估。

规范要求对于RTK技术的应用和使用,一般有以下规范要求:- RTK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 RTK测量过程应进行校正和验证,确保精度和可靠性;- RTK数据应具有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以便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RTK设备和系统应具备保密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操纵。

结论RTK技术是一种在定位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高精度定位技术。

通过遵守相关规范和进行性能评估,可以确保RTK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中,RTK技术将为用户提供准确可靠的位置和姿态信息,为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

高精度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精度测量系统在现代工业、生产以及科研等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精度测量系统主要是通过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角度、形状、位置和速度等参数来达到精确控制工艺过程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在高精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成本等方面,以便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一、高精度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高精度测量系统主要是由传感器、信号处理器以及数据处理器等几个部分组成。

传感器是测量系统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主要用来将被测参数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信号处理器主要是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预处理操作。

数据处理器是对信号处理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且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等相关操作。

高精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由这三个部分紧密组合而成的。

在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时,需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协作,保证高精度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精度。

二、高精度测量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进行高精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时,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包括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成本等方面。

(一) 系统的精度高精度测量系统的精度是最为关键的设计因素之一。

精度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包括灵敏度、分辨率以及温度稳定性等。

2、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噪声等。

3、信号处理器与数据处理器的性能。

4、测量的物理量和测量方法等。

(二) 系统的稳定性高精度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长时间内保持测量精度的能力。

稳定性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系统所处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振动等。

2、传感器的稳定性。

3、信号处理器和数据处理器的稳定性。

4、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系统的启动、运行等情况。

(三) 系统的可靠性高精度测量系统的可靠性主要是指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不出现故障的概率。

可靠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的质量。

论机身位置和姿态调整测量

论机身位置和姿态调整测量

论机身位置和姿态调整测量现代机器人已经成为了现代制造业和物流行业里必不可少的设备,而机器人的控制精度和执行能力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让机器人更好地执行任务,需要对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进行调整测量。

这篇文档将简述机身位置和姿态调整测量的相关知识点。

机身位置调整测量:机身位置调整测量主要是指在不同的任务中机器人的位置发生偏差时,需要重新调整机器人的位置。

位置调整可以简单理解为定位,对于机器人的位置定位需要通过传感器获取机器人的坐标位置。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激光传感器、相机、编码器等。

激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是最常使用的传感器之一,它可以通过激光束扫描目标物体并得到物体的坐标位置。

激光传感器精度足够高,能够满足大多数的测量需求。

但是激光传感器的成本比较高,易受环境干扰影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和调整。

相机:相机同样也是一种常见的位置测量传感器。

相机可以通过拍摄目标物体并基于图像处理算法得到物体的坐标位置。

相机成本相对激光传感器较低,使用简单易操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相机的精度会受到环境光的影响,需要进行光照补偿。

编码器:编码器是机器人中也非常重要的位置测量传感器之一,常用于轴位置测量。

通过读取电机转子和定子上的编码器脉冲,可以测量电机的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

编码器精度高,使用简单易操作,但是对于复杂的机器人姿态调整不能满足精度要求。

姿态调整测量:姿态调整测量主要是指机器人在不同任务中姿态发生偏差之时需要重新调整机器人的姿态。

例如手臂机器人需要调整末端执行器的姿态,使其垂直于目标工件表面。

姿态调整的测量需要测量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的角度以及朝向。

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高精度的惯性测量单元,可以测量末端执行器的角度和方向。

它主要通过测量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信号来实现,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机器人姿态调整的需要,但是它成本比较高,对于一些低精度应用需要考虑成本因素。

相机:相机同样也可以用于机器人的姿态调整测量。

相机可以通过拍摄目标物体并基于图像算法得到物体的角度和朝向。

IMU-DGPS综述

IMU-DGPS综述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综述李学友(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9)[摘要]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是目前国际上新兴技术,能实现直接获取航摄仪曝光时刻外方位元素数据,使航空摄影测量作业可大量减少或完全免除地面控制点,甚至无需空中三角测量即可测图,从而大大缩短作业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本文主要将对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的原理、概念、技术流程进行阐述,并简要介绍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应用进展情况。

[关键词] 惯性测量单元;差分GPS;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1 引言进入90年代以来,诞生于军事工业的DGPS(差分GPS)技术与IMU(惯性测量单元)的组合应用使准确地获取航摄仪曝光时刻的外方位元素成为可能,从而实现无(或少)地面控制点,甚至无需空中三角测量工序,即可直接定向测图,从而大大缩短作业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国际上有很多机构和公司都将DGPS/IMU组合成的高精度位置与姿态测量系统(简称IMU/DGPS系统)应用于航空摄影项目中。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于2002年10月在国内首次引进德国IGI公司的AEROcontrol/CCNS4系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开发和实验,实现了IMU/DGPS系统与传统航摄相机的集成,开发了相应软件,总结了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的生产和作业流程。

本文主要将对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的原理、方法、有关术语以及技术流程进行阐述,并简要介绍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应用进展情况。

2 IMU/DGPS组合系统姿态测量的原理应用于航空遥感等领域的导航及姿态测量系统主要有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如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以及惯性导航系统(INS,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产高精度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LDPOS的发展与应用周落根邓晓光洪勇(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高精度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的发展,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测量和实景三维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应用和服务情况,以及地面无控航测系统,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高精度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LDPOS 地面无控航测系统一引言高精度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惯性测量单元、导航处理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可以实时获取运动物体的高精度空间位置和三维姿态信息,广泛应用于飞机、轮船和陆地载体的导航定位。

POS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接收定位数据,利用高精度光学陀螺捷联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提供设备瞬间的速度、加速度和方向信息,然后通过数据处理与融合软件对所接收的定位定姿信息进行数据处理,获得载体设备的高精度位置及姿态信息,同时给载荷传感器提供高精度同步信息,直接解算观测成果的高精度外方位元素,输出具有直接地理参考的影像数据。

POS解决了GNSS动态可靠性差,会出现信号遮挡、丢失,同时数据输出的频率低等问题。

POS系统将GNSS长期、低动态定位精度高的特性与惯性导航系统(INS)的短期、高动态定位精度高的性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加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同时解决了GNSS动态应用采样频率低的问题。

POS 系统可为载体或航空传感器提供高精度、高频率(200HZ)的实时位置与姿态(X,Y,Z,φ,ω,κ)数据,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航空胶片或数字相机、线阵扫 周落根,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晓光、洪勇,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描仪、激光扫描仪、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光谱仪等。

在崇山峻岭、戈壁荒漠等难以通行的地区,如国界、沼泽滩涂等作业员根本无法到达的地区,采用POS系统和航空摄影系统集成进行直接空间对地定位,可迅速、及时地获取多频段、多时相、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位置与图像信息,快速高效地编绘基础地理图件,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成功率。

采用POS系统可以快速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地形图及可量测实景影像,搭建智慧城市的数据基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具有如下优点:●不依赖空中三角测量和一个完整的地面控制测量;●简化、自动化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的过程;●单个的立体模型制图、单幅影像的正射校正可以使用已有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在传统的航空测绘应用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减少了操作时间,节约了成本,进而提高了精度;●易与数码相机、摄影机、LIDAR系统、SAR系统、数字扫描仪等传感器结合;●适用于应急测绘快速响应。

二高精度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的发展情况国际上在遥感载荷发展的牵引下,定位定姿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已形成了定位定姿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遥感领域,具有代表性且在我国对地观测领域应用较多的有美国天宝公司下属的Applanix(Trimble)公司生产的POS A V 510/610、德国IMAR公司的iNA V-RQH-0018、IGI公司的AEROControl、加拿大NovAtel公司的SPAN-FSAS等系统,就精度水平而言,各家产品均已达到较高的相对定位精度、航向精度以及姿态精度。

由于POS可用于导弹制导、军事测绘和侦察等军事领域,故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严格禁运高精度POS。

对于非军事用途的普通POS,也需要经过数月的申请许可审查才能进口。

由于对POS的限制出口,国外厂商的产品不但数据格式保密,不利于二次开发,而且限制了其产品在高动态条件下的应用。

另外,国外产品供货及维护周期较长,批量供应更受国际关系影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目前,国内众多的航测服务厂家如陕西煤航、广西桂能、四维航空遥感、中飞航空遥感等,都是采购国外价格昂贵、购买受限制的产品,数据处理软件均与其硬件设备捆绑销售,在使用、售后服务、产品升级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约,同时也存在购买周期、技术和经济等风险。

立得公司LDPOS系列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器件均为国产,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产品具有购买周期短、价格合理、服务到位、技术更新速度快等优势。

无数历史经验证明,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核心关键技术必须立足于自主研发,摆脱对高技术进口产品的依赖。

只有突破高精度定位定姿技术,成功研制POS系统,才能掌握获取和更新海量地理信息资源的关键手段,才可建立我国全天时、全方位、高动态的陆、海、空基移动测量自主技术体系,才能打造及时、高效地获取多频段、多时相、高分辨率的可量测影像获取能力,实现海量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更新,对于我国现代信息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智慧(数字)城市建设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立得LDPOS作为我国移动测量和实景三维技术的领军企业,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1999年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测量和实景三维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应用和服务。

经过十多年的自主创新,成功开发出可完全替代国外产品的高性能POS 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立得的POS产品经过各种复杂条件的飞行测试,性能可靠,适应无人机和有人机等各种飞行载体,满足低空、中空和高空摄影的测量需求。

立得的POS产品分为陆基(LDPOS-L)和空基(LDPOS-A)两大系列。

(一)陆基定位定姿产品(LDPOS-L)LDPOS-L系列产品是专为地面移动测量开发的高精度位置和姿态测量装置,它可与CCD相机、激光Lidar等设备集成应用,构成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移动测量系统。

LDPOS-L 采用紧组合算法,实时解算载体的位置和姿态,即使在GPS信号失锁或多路径干扰条件下,也能在高速移动中完成高精度地面测量。

1、产品构成产品包括导航处理计算机(PCS)、惯性测量单元(IMU)、里程计(DMI)、数据链(DATA Link,可选配)(如图1和图2所示)、导航信息综合显示软件和LIONET导航数据紧密集成软件。

图1. PCS、DMI、DATA Link外观图图2. 各型号IMU外观图国外POS厂家为避免其产品用于军事用途,将原始数据进行了封装,只输出最终成果数据。

如果遇到GPS长时间失锁,而且惯性测量单元(IMU)漂移量过大的情形,用户就不能使用控制点来纠正测量数据,这就导致集成使用不方便。

针对这一情况,立得空间自主开发的POS软件支持对原始数据的输出,并允许用户使用控制点纠偏,在实际生产中大大方便客户的使用。

2、LDPOS-L系列产品技术规格LDPOS-L系列产品技术规格主要由表1所示。

表1. LDPOS-L系列产品技术规格规格产品型号LDPOS-L02 LDPOS-L03 LDPOS-L04 角度测量范围(度/秒) 100 150 400加速度测量范围(G) 10 20 20里程计0.001m/pulse 0.001m/pulse 0.0008m/pulse软件配置松散组合紧密组合紧密组合数据输出频率100Hz 100Hz 200Hz数据输出形式RS232,波特率115200bps温度使用范围-20℃~+60℃系统功耗<50W注:重力加速度值。

(二)空基定位定姿产品(LDPOS-A)LDPOS-A系统可与航测相机、激光雷达(LIDAR)、合成孔径雷达(SAR)等各种航测设备配套使用,提供高精度、高频率的实时位置(X,Y,Z)与姿态(φ,ω,κ)数据,可完成无控制(或极少量野外控制)的航空摄影测量,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

产品经过各种复杂条件的飞行测试,性能可靠,适应无人机和有人机等各种飞行载体,满足低空、中空和高空摄影测量需求。

1、产品构成包括导航处理计算机(PCS)、惯性测量单元(IMU)、数据链(DATA Link,可选配)、航测管理软件、LIONET导航数据紧密集成软件、检校软件。

LIONET(Leador INS/GPS Orientation and Navigation Enhanced. Technology)导航数据紧密集成软件是立得公司自主研发、基于Windows 环境设计的GPS/IMU 数据事后集成处理软件,具有解算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

软件内置载波相位差分解算模块、动态精密单点解算模块、高精度静态数据处理模块,可处理GPS 单频、双频测量数据,获得高精度的位置、速度以及方位解算信息。

2、LDPOS-A系列产品技术规格LDPOS-A系列产品技术规格主要由表2所示。

表2. LDPOS-A系列产品技术规格四地面无控航测系统地面无控航测系统利用POS高精度位置姿态信息,在航片上直接通过像片外方位元素进行前方交会测量,无需布设地面控制点,即可满足对目标的测绘需求,该系统机动性强、成图周期短,满足数字化航空测绘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

航测系统应用POS的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航测系统应用POS原理(一)系统应用方案地面无控航测系统主要由飞行平台、任务载荷分系统(包括定位定姿设备等)、地面数据处理以及应用分系统等四个分系统组成。

各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1、飞行平台分系统地面无控航测系统搭载设备精密,成本高,宜优先选用承载能力及可靠性较高的飞行平台,平台有效载荷不应低于60kg,在进行勘测时能够按照设定航线进行航飞。

2、任务载荷分系统任务载荷分系统主要设备包括:航测传感器、双轴稳定平台、定位定姿设备、存储设备、同步控制单元、飞控系统及任务载荷控制计算机等设备,主要实现各类任务设备的同步控制,影像数据、定位定姿数据等的获取以及存储等功能。

飞控系统根据传感器参数和用户需求,规划飞行路线和曝光时刻,并能够准确记录航测传感器的曝光时刻(见图4和图5)。

图4. 航迹规划图5. 航迹生成3、数据处理分系统数据处理分系统利用任务载荷分系统所获取的影像数据和定位定姿数据,通过快速处理得到侦查目标定位数据和测绘信息产品。

分系统由定位定姿数据集成处理、直接地理参考的生成、影像成果图制作、设施专题图生成、地形快速更新以及数据管理等模块组成。

在摄影测量坐标系下,生成影像的外方位元素,便于后续的内业测图、DEM/DOM生成等测绘需求。

4、数据应用分系统数据应用分系统是以数据处理得到的数据产品,如数字线划图、数字栅格图、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产品集成应用为出发点,构建的数据管理与应用开发平台。

数据应用分系统同时支持多数据源(SAR、近红外、远红外、高光谱等)与已有数据库的融合显示,基于这一平台,可以建立起从平面到空间的三维可视化的管理与决策服务功能,实现几何属性与物理属性的统一,为工程仿真、设计、评估提供数据与功能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