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城越江工程规划体系研究
黄浦江慢行越江通道概念方案

– 256 –黄浦江慢行越江通道概念方案□ 王 斌(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5) 摘 要: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更是被提高到对城市生活品质至关重要的高度。
黄浦江通过两岸滨江贯通大大提升了其慢行环境,然而两岸慢行道无法直接沟通,缺乏两岸互动。
通过对黄浦江越江设施现状进行分析,对慢行越江通道建设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然后根据后滩地区世博文化公园相关越江与道路研究,确定慢行越江沟通选址建议,提出慢行越江工程总体方案。
关键词:越江设施;慢行交通;沟通选址;总体方案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400(2020)07-0256-06Conceptual Scheme of Huangpu River Slow-moving Cross-river ChannelWANG Bin(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Shanghai 200125, China)收稿日期:2020-03-24作者简介:王斌(1990-),男,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规划与管理。
Abstract: The urban slow traffic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traffic. The role of the slow traffic system in the city has been improved to a height that is crucial to the quality of urban life. The Huangpu River has greatly improved its slow-moving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cross-strait riverside connection. However, the slow-walk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cannot communicate directly and lacks cross-strait interac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uangpu River crossing facilities, it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low-moving cross-river channel; then, based on the relevant cross-river and road studies of the Expo Cultural Park in the Houtan area,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low-moving cross-river communication site selection are determinedy,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plan of the slow-moving river crossing project.Keyword: Cross-river facilities; Slow traffic; Communication location; Overall plan仅减轻了政府主导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财政负担并且倡导了绿色慢行交通的出行方式。
城市越江交通规划建设关键问题研究

城市越江交通规划建设关键问题研究
李开国
【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卷),期】2024()4
【摘要】越江交通是支撑城市跨江发展的主要因素,合理的越江通道布局和建设模式成为城市越江交通的关键.结合上海越江交通发展现状,从越江交通布局和通道建设两个层面入手,阐述了越江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关键问题.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和网络建模分析,越江通道规模除了与城市规模相关以外,与河流宽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建设层面,多通道分散越江模式、多接线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总页数】5页(P22-25)
【作者】李开国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1
【相关文献】
1.中小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
2.公园城市建设目标下的新城综合交通规划研究——以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综合交通规划为例
3.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研究
4.组团型城市低运能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关键问题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浦路越江隧道新建工程线路设计分析

关系,经与多方协调,综合考虑施工难度、实施可行性、方案造价、工期等多方面,确定了隧道线路的方案 。盾 构 方案 由 于
江中覆土问题无法满足要求,原方案在过黄浦江时考虑采用沉管方案。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由于沉管法隧道方 案在实施
过程中对航道影响较大,且不可控因素较多、实施风险相对较高,考虑以盾构法过黄浦江 方 案 ,并 处 理 协 调与 相 关构 筑 物
关系。
关键词:江浦路越江隧道;东西通道;轨道交通 14、18 号线;沉管;盾构
中图分类号: U412.3
文献标志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9-7716隧道 新 建 工 程 初 步 设 计 于 2016 年 9 月已得到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批复。由于江 浦路隧道浦江两岸沿线控制条件比较复杂,有诸 多现状及规划构筑物,对隧道线路如何合理布置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需结合工 法综合考虑隧道与相关构筑物的关系,经与多方 协调,综合考虑施工难度、实施可行性、方案造价、 工期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了隧道线路的方案。
为满足在浦东侧东西通道处上跨东西通道的 要求,已考虑隧道需减少在江中的埋深。原隧道方 案江中埋深以黄浦江预测最低冲刷线作为控制标 高为基准覆土 0.7D 要求,以该标准进行方案设 计,浦东侧始终无法满足上跨东西通道的要求。考 虑道路平面线形及道路周边用地情况周边滨江 路、昌邑路也无作为隧道出入口的可能,周边没有 其他替代隧道出入口路径。盾构覆土主要考虑的 是结构盾构本身的抗浮问题,通过与结构专业协 调,隧道埋深依旧以黄浦江预测最低冲刷线作为 控制标高,隧道顶最小覆土调整为 3 m,并加以优 化纵断面线形、减薄东西通道共板处板厚等优化 措施,方在过冲刷线后以一路 5%的上坡上行方能 上跨东西通道节点。
可实施性较差,设计方考虑如何对盾构方案进行 优化使方案具有可行性。
我要上大桥——黄浦江慢行越江计划畅想

我要上大桥——黄浦江慢行越江计划畅想
邢星;梁英竹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8(000)0z1
【摘要】伴随城市对绿色出行的倡导与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空间的贯通,在上海建设世界级滨水区的进程中,如何回归人本、还江于民,实现黄浦江慢行系统的越江贯通,值得思考.在梳理黄浦江越江慢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纽约等地案例,重点讨论将越江大桥纳入中心城慢行系统的可行性,从历史进程、工程技术与运营管理等层面,对黄浦江越江慢行存在的挑战和解决路径进行讨论.
【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邢星;梁英竹
【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上海黄浦江越江隧道中的光源应用分析 [J], 张湄
2.上海市昆阳路越江工程对黄浦江防汛墙的影响分析 [J], 卞彬;丁星星
3.轨道交通14号线越江工程对黄浦江防汛墙的影响分析 [J], 丁星星
4.黄浦江慢行越江通道概念方案 [J], 王斌
5.863体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震撼力(上)——家禽业需要高技术的支撑——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畅想 [J], 杨恒东;戴有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越江(河)隧道出入口布置探讨

城市越江(河)隧道出入口布置探讨夏志华【期刊名称】《《交通世界(建养机械)》》【年(卷),期】2010(000)007【总页数】2页(P228-229)【作者】夏志华【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前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为缓解或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修建各种城市隧道和地下构筑物在我国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城市隧道对减少城市道路用地、缩短行车里程、减少对原有城市景观风貌的影响或破坏、疏导城市交通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城市隧道的建设在解决交通需求的同时又诱增了新的交通量,从而又加速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良性循环的作用。
同时,随着市政建设开发量的进一步提高,对越江交通通道的建设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解决近江交通问题,还要兼顾中长距离交通,以扩大服务范围和分散交通聚集点。
隧道出入口布置的合理性是决定能否发挥隧道建成后其交通功能的关键,对于提高区域路网的整体交通效益以及与相邻已建重要市政工程相互作用等起到关键作用,以上海已建隧道为例,通过分析和总结城市隧道出入口布置的一些特点探讨出入口布置的一些关键因素。
出入口布置形式纵观上海隧道的发展历史来看,1970年上海首条越江隧道——打浦路隧道竣工通车,使构建浦江两岸交通联系成为现实。
1990年国家推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海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得到极大的提升,一系列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黄浦江大桥、越江隧道)得以积极推进。
上海已建隧道的概况见表1:通过上表,可以看到随着建设年代的临近,隧道出入口由浦西、浦东各设一对,发展为在浦西或浦东设二级出入口,设立出入口的形式以及数量也并非浦西、浦东对称布置的;同时,可以看到二级出入口通常出现在地方性一般越江通道,快速越江通道为保证其中长距离服务水平通常限制地方交通的接入量,目前均在浦西、浦东上岸后分别与相衔接的快速路相接。
出入口布置中的关键因素从上海的隧道发展来看,上海的隧道始于地方性一般隧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路网结构的发展和完善,隧道可以基本划分为一般隧道和快速隧道。
穿山越江工程施工

上海轨道交通崇明线是上海市一项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连接了浦东金吉路站与崇明岛陈家镇,穿越长江,对于优化上海市域线铁路网布局,推动崇明岛的开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据最新报道,崇明线南港及北港越江盾构段已累计掘进超过8000米,顺利完成了前半程推进任务。
这标志着崇明线穿越长江的逐梦之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截至目前,崇明线已开工6座车站,其中高宝路站主体结构已封顶,4座大小盾构转换井已开工3座。
越江超大盾构南港累计完成推进约4.6公里,北港累计完成推进约3.6公里;长兴岛站-长兴北转换井小盾构区间预计24年初实现双线贯通。
在推进过程中,上海地铁组织各参建单位依托科学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面对工程中的各种挑战,如复杂的地质条件、大直径盾构的制造和组装、高水压条件下的隧道施工等,参建各方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确保了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崇明线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将极大地改善上海市民的出行条件,尤其是崇明岛居民出行上海中心城区的便捷性。
其次,该项目对于推动崇明岛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上海市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崇明线的建设也是我国大直径盾构技术在高水压条件下穿越长江的首次应用,对于推动我国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然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各方的大力支持。
政府部门积极协调,为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确保了工程的技术难题得以解决。
广大建设者坚守岗位,加班加点,为工程的顺利推进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在接下来的工程建设中,各方将继续发扬“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质量至上、追求卓越”的建设理念,坚持科学施工,确保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为上海市人民打造一条优质、安全的轨道交通线路。
沪启动郊环线越江、昆阳路越江等一批重大市政工程

沪启动郊环线越江、昆阳路越江等一批重大市政工程东方网1月6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2011年度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表彰暨建筑市场整治工作总结大会昨日举行。
市委书记俞正声,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昨天上午会见了2011年本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先进代表。
俞正声在会见时说,新的一年,城市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希望同志们加强重大工程的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加强建筑市场整顿,在制度创新、严格管理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确保重大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确保城市生产和运行安全。
俞正声在会见时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为上海建设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
他说,大家都是重点工程立功竞赛中涌现的先进模范,为了上海的城市建设,为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为了解决市民衣食住行的难题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去年的建筑市场整治中也作出了很大努力。
在上海这个23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在上海这个地质结构相对复杂的区域中,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难度很大,上海建设系统的同志付出了辛勤劳动,得到了各方赞扬,上海每一天的进步都与大家的努力分不开。
希望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不辜负党的信任,不辜负人民的期盼,把上海建设得更好。
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昨日出席大会并讲话。
他热忱勉励大家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昂的精神状态,为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韩正说,2012年是上海深入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进一步加大重大工程和实事项目推进力度,对于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和加快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加强全市统筹协调,市区联手、部门联动,鼓足干劲、开拓创新,全力以赴完成好重大工程和实事项目建设任务。
针对今年重大工程和实事项目推进工作,韩正强调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安全和质量,安全和质量是重大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务必要以安全为先、以质量为重。
狠抓安全就是要确保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狠抓质量就是使各项工程质量真正经得起实践与历史的检验。
上海CBD核心区井字形通道规划暨外滩通道方案

6层 5层 8层
6层
4层
8.1
6、外白渡桥加固
外白渡桥始建于1907年, 为两孔52.178m的简支下承式钢桁架桥, 由英国制造运至现场安装。原设计荷载为英制 H—15级(合我国汽— 11.3级)。原设计寿命仅为50年。
移桥方案
盾构推进前,用驳船将上部 结构移开并运至船厂进行局 部杆件及节点更换,将原砼 桥面板更换为钢桥面板。
P
P
TRAFFIC
外滩通道功能定位
外滩通道
分离外滩过境交通, 承担部分到发交通, 服务中小型客车。 兰牌照车,限高3.0m
地面道路
服务到发交通和公交, 部分临时停车功能。
TRAFFIC
BUS BUS
P
P
TRAFFIC
OPENSPACE
总体布置
外滩通道南起中山东二路老太平路北至吴淞路海宁路全长3290.58m, 设延安路匝道连接延安路高架和外滩地区,设东长治路匝道连接北外滩地区。
中高档居 住区
航运商贸区 航运服务、滨江休闲带
新兴知识商务区 四川北路商业区
外滩风貌延伸区 老城厢地区
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 董家渡现代聚居区
井字形通道是适应CBD地区 发展,加强区域内部交通联系,提 高交通辐射能力的道路系统优化方 案总称。
井字形通道利用现有城市路 网,通过兴建全封闭或半封闭的专 用通道及越江隧道,在核心区构建 一体化交通,分离过境交通,便捷 到发交通。
浅覆土路段长,江滩土沉积成分复杂,尚不稳定 盾构穿越苏州河、上穿运营中的地铁2号线、穿越
外白渡桥桩基群 隧道上浮,盾构推进与道路结构同步施工
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D=14.27m
4、穿越延安路隧道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
载 。随 着 浦 东 新 区 的 开发 开 放 及 中 心城 “ 双 增双 减 ” 政
策 的 实施 ,使 得 黄浦 江 两 岸 的 联 系需 求 日益 扩 大 。虽 然
在 国外的大型城市,越江工程的合理布局是激发核 世博会期 间中心城区大力建设轨道交通 网络 ,并对黄浦
心 区竞 争 力 的 重要 环 节 ,是 基础 设 施 建 设 中 不 可或 缺 的 江越 江工 程 进 行 了大 幅度 扩 充 ,从 一 定 程 度上 提 高 了供
一
环 ,政 府部 门往 往 在 规 划 、设 计 、建 设 、运 营 中都 予 给 ,但 是 需 求 的 增长 往 往 超 过 基础 设 施 的 建 设 ,加 上 越 以高 度 的 重 视 。尤 其 是 规 划 阶 段 ,起 到 了控 制 越 江 总 体 江 工程 密 度 、级 配 、规 模分 布 的不 均 衡 以 及一 些 早 期 建
S O t h a t e n o u g h s p a c e or f t h e s e c u r i y t s y s t e m a n d b e R e r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s e c u it r y s y s t e m wi l l b e we l l r e s e r v e d. Ke y wo r d : Ri v e r - c r o s s i n g s y s t e m o f d o wn t o wn; Pl a n n i n g s y s t e m; S e c u r i y t
Th e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Ri v e r - c r o s s i ng S y s t e m o f S h a ng h a i ’ S Do wn t o wn
YU Zh i - y u e
( S h a n g h a i Ur b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De s i g n&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S h a n g h a i 2 0 0 1 2 5 , C h i n a )
P l a n n i n g l e a d e r s h i p , s e a ml e s s c o n n e c t i o n , s a f e y t a n d h i g h e ic f i e n c y a n d h u n d r e d y e a r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wi l l b e t h e u l t i m海市 中心城越江工程规划体 系研 究
口 虞质跃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 究总 院,上海
摘
2 0 0 I 2 5 )
要 :通 过 系 统研 究 ,以上 海 市 中心城 越 江 工 程现 状 问题 为基 础 ,从 国外 大 型城 市越 江 系 统 的
布局案例分析 中总结并提 出合理 的越江工程密度、级配、接线道路规模、客货运体 系等方面的建议 , 为提高越江系统交通保障度提供一定借鉴。同时,建议在规划层面与建设、运营加强对接 ,以 “ 规划
Abs t r a c t : By s y s t e ma t i c s ud t y o n t h e l a y o u t o f r i v e r - c r o s s i n g s y s t e m o f l a r g e f o r e i g n c i t i e s , a l s o b a s e d o n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引领、无缝 落地,安全高效、百年工程”为 目 标 ,确保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无缝衔接 ,为安全 保障体系预 留足够 的弹性空间及更佳 的可实施性。 关键词 :中心城越江工程 ;规划体系;安全保 障 中图分类号 :U 4 9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3 4 0 0 ( 2 0 1 5 ) 0 7 — 0 0 2 6 . 0 4
o f r i v e r - c r o s s i n g s ys t e m i n S h a n g h a i , f o r r e f e r e n c e , t h i s t h e s i s ma k e s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n mo r e r e a s o n a b l e f a c t o r , s u c h a s d e n s i t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