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翻译及文言知识

合集下载

《非攻(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非攻(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非攻(上)》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非攻(上)先秦-墨子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对照翻译: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此何也?这为什么呢?以亏人自利也。

因为他损人利己。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

是何故也?这是什么原故呢?以亏人愈多。

因为他损人更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

此何故也?这是什么原故呢?以其亏人愈多。

非攻

非攻

非攻
“非攻”是墨学的重要范畴,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伦理思想。

墨子,春秋战国的“平民圣人”,中国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圣人。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兼相爱交相利”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
译文:如果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

大家听说了就会责骂他,居上位执政的人捕获他之后会惩罚他。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处。

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义的程度又超过了进入别人果园偷桃李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

假如他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至于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他不道义
的程度又超过了偷别人的狗、猪、鸡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

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义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至于杀死无罪之人,拿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剑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并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

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他的不道义就更加厉害,罪责也更加深厚。

对此,世上有道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义的。

现在到了放肆地攻打他国这件事上,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就(这件事情)来称赞它,说是道义的。

这能说是知道道义和不道义的分别吗?。

墨子选读非攻文言文翻译

墨子选读非攻文言文翻译

原文: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翻译:如今有一个人,闯入他人的园地,偷取别人的桃李,众人听闻后都会指责他,上位执政的人若捕获他,便会予以惩罚。

这是为何呢?因为他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处。

至于那些偷取别人鸡狗猪豚的人,他们的不道德程度比那些进入他人园地偷桃李的人更为严重。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

如果对别人的损害越大,那么他们的不道德就越严重,罪责也就越重。

至于那些闯入他人牛栏马厩,牵走别人牛马的人,他们的不道德程度比那些偷取别人鸡狗猪豚的人更为严重。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大了。

如果对别人的损害越大,那么他们的不道德就越严重,罪责也就越重。

至于那些杀害无辜之人,抢夺他们的衣物、武器的人,他们的不道德程度比那些闯入他人牛栏马厩牵走别人牛马的人更为严重。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大了。

如果对别人的损害越大,那么他们的不道德就越严重,罪责也就越重。

在这种情况下,天下有道德的人都知道这是不道德的,称之为不义。

然而,现在最严重的非义行为——攻打他国,人们却不知道这是不道德的,反而赞美它,称之为义。

这难道能说是懂得了义与不义的区别吗?墨子通过以上论述,揭示了战争中侵犯他人利益的不道德行为,强调“非攻”的重要性。

他认为,战争带来的伤害远远超过个人的利益,因此主张人们应避免无谓的战争,以维护和平与正义。

《非攻》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非攻》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非攻》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非攻》翻译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入:进入。

园圃:果园。

窃:偷窃。

其:代词,指别人。

闻:听说。

非:指责。

之:代词,他。

上为政者:上面执政的人。

得:抓到。

罚:处罚。

之:代词,他。

(如果)有一个人,进入到别人的果园,偷窃别人的桃子和李子,众人听说后就会指责他,上面那些执政的人抓到他后,就会处罚他。

2.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此:这。

何:为什么。

以:连词,因为。

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利:使动用法,使......有利。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啊!3.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至:至于。

攘:偷盗。

豕:猪。

豚:小猪。

其:代词,他。

不义:不正当。

甚:动词,超过。

是:代词,这。

何:什么。

故:缘故。

以:连词,因为。

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愈:更,越。

至于偷盗别人的狗猪鸡的人,他的不义又超过进入别人果园偷盗桃李(的行为)了。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

4.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苟且:假如。

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愈:更,越。

其:代词,他。

兹:同“滋”,更加。

甚:动词,突出。

罪:罪过。

益:更加。

厚:重。

假如损害别人(的利益)越多,(那么)他的不仁就更加突出,罪过也就更加严重。

5.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至:至于。

栏厩:养家畜的地方。

厩:马棚。

取:偷取。

其:代词,他。

甚:动词,超过。

攘:偷盗。

此:代词,这。

何:什么。

故:缘故。

以:连词,因为。

其:代词,他。

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至于进入别人牛栏马厩,偷取别人马牛的人,他的不仁义又超过了偷盗别人的狗猪鸡。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

6.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苟且:假如。

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非攻》原文和翻译

《非攻》原文和翻译

非攻原文: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⒄,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文:其一: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

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

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

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其二: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

大家听说了就会责骂他,居上位执政的人捕获他之后会惩罚他。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处。

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进入别人果园偷桃李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至于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偷别人的狗、猪、鸡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

非攻上原文及翻译

非攻上原文及翻译

非攻上原文及翻译非攻上原文及翻译非攻是墨家针对当时诸侯间的兼并战争而提出的反战理论。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非攻上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非攻上原文及翻译今有一人,入人园圃②,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③,上为政者④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⑤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⑥,其不义⑦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⑧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⑨亏人愈多,其不仁兹⑩甚,罪益厚⑾。

至入人栏厩⑿,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⒀人也,扡⒁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⒂,天下⒃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⒄,则弗⒅知非,从而誉之⒆,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⒇,杀十人,十重21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22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23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24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25矣。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26,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27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28。

注释:①选自《墨子·非攻上》。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国人,战国时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者。

《墨子》是由墨子的弟子根据墨子的言行和墨家的学说编写的,今存53篇。

②〔园圃(pǔ)〕园,果园。

圃,菜园。

③〔非之〕说他不对。

④〔上为政者〕上面执政的人。

⑤〔以〕因为。

⑥〔攘(rǎng)人犬豕(shǐ)鸡豚者〕偷窃别人的狗猪鸡的人。

攘,偷盗。

豕,猪。

豚,小猪。

⑦〔不义〕不正当。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非攻》详解及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非攻》详解及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非攻》详解及翻译非攻选自《墨子》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

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

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

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

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

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

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墨子_非攻文言文及翻译

墨子_非攻文言文及翻译

墨子曰:天下之人,皆言攻战之非,而不知攻战之所以非也。

夫攻战,乱天下之道也。

乱天下,非仁者之事也。

是以吾非攻。

夫攻战之非,非攻战之术之非也。

攻战之术,所以救世也。

然攻战之术,非仁者之道也。

是以吾非攻战之术。

何谓攻战之术?攻战之术,以力服人,以智欺人,以威慑人,以利诱人。

是以攻战之术,必至于乱。

乱者,天下之大害也。

吾闻之,天下之所以治者,以道也。

道者,天下之公器也。

公器者,不可私也。

是以有道者,不私其力,不私其智,不私其威,不私其利。

是以有道者,必能以道治天下。

吾闻之,天下之所以乱者,以力也。

力者,天下之私器也。

私器者,不可公也。

是以有力者,必私其力,必私其智,必私其威,必私其利。

是以有力者,必至于乱。

夫攻战之乱,由力起也。

力起,则争;争,则乱;乱,则攻;攻,则战。

战,则死伤无数;死伤无数,则怨仇深结;怨仇深结,则天下大乱。

是以吾非攻。

吾非攻,非好杀也。

吾好生也。

好生,故非攻。

吾非攻,非恶战也。

吾恶乱也。

恶乱,故非攻。

吾闻之,圣人非不攻,而不攻者,以天下之治也。

天下之治,非攻所致,而非攻所致也。

是以圣人非攻,而天下治。

夫天下之治,非攻所能致也。

攻,乱之源也。

乱之源,非治之道也。

是以吾非攻。

翻译:墨子说:天下的人都说攻战是不对的,却不知道攻战之所以不对的原因。

攻战,是扰乱天下秩序的原因。

扰乱天下秩序,不是仁者的行为。

因此,我反对攻战。

攻战之所以不对,并不是攻战技巧的不对。

攻战技巧,是用来拯救世道的方法。

然而,攻战技巧,并不是仁者的道路。

因此,我反对攻战。

什么叫做攻战技巧?攻战技巧,是以力量征服他人,以智慧欺骗他人,以威势震慑他人,以利益诱惑他人。

因此,攻战技巧必然导致混乱。

混乱,是天下的大害。

我听说,天下之所以能够治理得好,是因为有道德。

道德,是天下共有的工具。

共有的工具,是不可以私有的。

因此,有道德的人,不会私有他的力量,不会私有他的智慧,不会私有他的威势,不会私有他的利益。

因此,有道德的人,必然能够用道德来治理天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攻》翻译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入:进入。

园圃:果园。

窃:偷窃。

其:代词,指别人。

闻:听说。

非:指责。

之:代词,他。

上为政者:上面执政的人。

得:抓到。

罚:处罚。

之:代词,他。

(如果)有一个人,进入到别人的果园,偷窃别人的桃子和李子,众人听说后就会指责他,上面那些执政的人抓到他后,就会处罚他。

2.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此:这。

何:为什么。

以:连词,因为。

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利:使动用法,使......有利。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啊!
3.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至:至于。

攘:偷盗。

豕:猪。

豚:小猪。

其:代词,他。

不义:不正当。

甚:动词,超过。

是:代词,这。

何:什么。

故:缘故。

以:连词,因为。

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愈:更,越。

至于偷盗别人的狗猪鸡的人,他的不义又超过进入别人果园偷盗桃李(的行为)了。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

4.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苟且:假如。

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愈:更,越。

其:代词,他。

兹:同“滋”,更加。

甚:动词,突出。

罪:罪过。

益:更加。

厚:重。

假如损害别人(的利益)越多,(那么)他的不仁就更加突出,罪过也就更加严重。

5.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至:至于。

栏厩:养家畜的地方。

厩:马棚。

取:偷取。

其:代词,他。

甚:动词,超过。

攘:偷盗。

此:代词,这。

何:什么。

故:缘故。

以:连词,因为。

其:代词,他。

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至于进入别人牛栏马厩,偷取别人马牛的人,他的不仁义又超过了偷盗别人的狗猪鸡。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

6.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苟且:假如。

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愈:更,越。

其:代词,他。

兹:同“滋”,更加。

甚:动词,突出。

罪:罪过。

益:更加。

厚:重。

假如损害别人(的利益)越多,(那么)他的不仁就更加突出,罪过也就更加严重。

7.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至:至于。

杀:杀害。

不辜:无罪。

拖:剥下来,剥取。

其:代词,他们。

裘:皮衣。

取:夺取。

其:代词,他。

甚:动词,超过。

取:偷取。

此:代词,这。

何:
什么。

故:缘故。

以:连词,因为。

其:代词,他。

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至于杀害无罪的人,剥取他们的衣袍,夺取戈剑的,他的不义又超过了进入别人牛栏马厩,偷取别人的马牛。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

8.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苟且:假如。

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愈:更,越。

其:代词,他。

兹:同“滋”,更加。

甚:动词,突出。

罪:罪过。

益:更加。

厚:重。

假如损害别人(的利益)越多,(那么)他的不仁就更加突出,罪过也就更加严重。

9.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当此:面对此。

之:助词,的。

非之:指责他。

谓:说。

之:代词,他。

面对此,天下的君子都知道指责他,说他不仁不义。

10.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至大:最大(的不义)。

为:动词,是。

攻国:攻打别国。

则:却。

弗:不。

非:指责。

从而誉之:就(这件事情)来称赞他。

誉:名词作动词,称赞。

之:代词,他。

谓:称。

之:代词,他。

此:代词,这。

之:助词,的。

别:区别。

现在最大(的不义)就是攻打别国,却不知道指责(他的错误),反而称赞他,称他为义。

这可以说是明白“义”和“不义”的区别吗?
《非攻》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其不仁兹甚矣兹,同“滋”,更加。

2.二、词类活用
3.1.使动用法
(1)以其亏人愈多使......亏损
(2)以亏人自利也使......有利
2.名词作动词
(1)从而誉之称赞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

(省略宾语)
(2)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2.宾语前置
(1)以亏人自利也(以亏人利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