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部编版八上文言文字词批注逐句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语文版第22《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1、陶宏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人称“山中宰相”。
2、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即谢灵运(38~433)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二、重点字词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三、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主要问题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文是:欲界之仙都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背景、赏析、注释、译文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文言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鉴赏《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
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声响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
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
“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
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
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人物介绍】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重点注释】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常考点】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注释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注释《答谢中书书》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注释,欢迎参考阅读!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 译文山川景*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了。
注释1.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
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交辉:这里形容石壁**斑斓。
五*,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
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3.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答谢中书书》重点字词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

《答谢中书书》重点字词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答谢中书书》重点字词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重点字词注释】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对于谢中书为谁,迄今为止共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是谢微(一作谢徵)。
见《六朝文絜》眉间批注,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沿其说。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谢朓。
王家葵《陶弘景丛考》说:“《陶隐居集》中有《答谢中书书》一篇,谢中书应即谢朓,据《南齐书》本传,朓建武初曾‘掌中书诏告’,故得称‘谢中书’,至建武二年(495)夏谢朓出守宣城,友朋唱和乃呼为‘谢宣城’不称‘谢中书’矣,如沈约有《和谢宣城》。
第三种说法认为是谢览。
王京州据明代贾嵩《华阳陶隐居内传》中关于陶弘景与谢览交往的记载及谢览曾任中书郎的经历,认为谢中书为谢览。
第四种说法认为是谢朏。
高步瀛《南北朝文举要》解题称:“谢中书,疑是谢朏。
《梁书·(谢)朏传》:朏,天监五年,授中书监。
第11课《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一、文体常识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
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多以四六字为一句,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好用典故。
如果骈文里出现了其他字数的句子就叫散句。
二、文学常识1.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袜陵(今江苏南京)人。
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后隐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经,创立茅山派。
人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称“山中宰相”。
其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
工草隶,行书尤妙。
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较深研究。
:.2.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又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客儿”。
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著有《谢康乐集》(系明人辑本)。
4.“山中宰相”的来历萧衍建立梁朝,陶弘景给予了有力支持。
萧衍很感激陶弘景,曾亲提御毫,写了一份情直意切的御诏,文曰:“心中何所有?卿何恋而不返?”盼望陶弘景出山辅政,重列朝班。
然而,徜徉于大自然怀抱之中,并深深陶醉于道家仙风的陶弘景,接到诏书后,深思很久,下定了不出山的决心,提笔写诗一首:“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陶弘景不肯出山为官,梁武帝不肯罢休,经常派驿卒带着手书,到茅山邀陶进京。
《答谢中书书》注释、翻译、默写、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注释默写:1、【五色交辉】2、【四时】3、【歇】4、【夕日欲颓】【颓】,5、【沉鳞】6、【欲界之仙都】7、【与】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四、课外文言文阅读:《田单即墨之战》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
即墨大夫出战而死。
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
”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
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
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组是()A.及城溃及:到了…的时候B.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营乃:于是,就C.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距离D.所以三年不攻者所以:用来……的方法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A.独田单宗人皆以铁笼得免B.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C.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D.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3.下列句式与“为燕所撑”相同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B.岂能为暴涨移之去(《河中石兽》)C.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D.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4.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单智勇过人,带领即墨百姓守卫即墨三年,没有让燕将乐毅攻下B.燕昭王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C.乐就三年未攻下即墨,不是想“南面而王”,而是想让燕昭王立他为齐王D.“独四单宗人以铁笼得免”从正面描写了田单的“多智习兵”;乐毅三年未或下即墨,是从侧面烘托了田单的“多智习兵”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被称为“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
二、重点词语解释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5、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人间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三、理解性默写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四、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早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太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6、实是欲界之仙都!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五、问题梳理1、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拉来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2、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不是。
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
由早到晚。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①表达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之情②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③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4、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它写出“跃”的状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鱼儿争相跳跃,嬉戏的情态,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俱
谈 赏
备
谈 赏
。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晓
早 晨
雾
将
将 要
歇
消 散
,
猿
鸟
乱
此起彼伏 纷纷
鸣
;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 日 欲
将 要
颓
坠 落
,
沉
鳞
代指 鱼儿
竞
争 着
跃
。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
是
判 断 动 词
欲
人 间
界
③夕日欲颓 (颓 古义:坠落 今义:颓废)
一词多义:
欲 夕日欲颓 ( 将要 实 是 欲 界 之 欲界,指人间 ( 共: 共同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 一共 为字共三十有四 ( . )
) 仙 )
都
一词多义:
乱: 猿 鸟 (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奇: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部编本八上文言文字词批注翻译
书信
山
川
之
的
美
,
古
来
共
一 起
谈
谈 赏
。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高 峰 入
插 入
云
,
清
流
流水 动作名
见
底
。
巍 峨 的 山 峰 耸 入 云 端 , 明 净 的 溪 流 清 澈 见 底 。
两
岸
石
壁
,
五
色
交
谈 赏
辉
谈 赏
。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 林 翠 竹 , 四 时
中心思想:
沉醉山水的愉悦 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和____________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感。
乱 没有秩序. 战乱. ( 奇妙. ( 零头. ( 参与,欣赏 ( 一起 (
鸣 )
.
)
)
)
)
重点句子的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之
的
仙
仙 境
都
。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
从
康
乐
以
来
,
未
复
不 再
有
能
与
欣 赏
其
这 种
奇
奇 丽
者
。
南朝 谢灵运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答谢中书书
(动作名,书信)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 (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 (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