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记者(1)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采访案例

新闻采访:采访案例

采访实例(一)采访前的准备1、费雯丽让记者碰了个大钉子英国著名影星费雯丽扮演影片《乱世佳人》中的郝思佳一角而一举成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1961年3月8日,她飞抵纽约,庆祝世界名片《乱世佳人》复映。

一个记者去采访她。

记者问:“您在电影中扮演什么角色?”费雯丽反问道:“你看过这部影片吗?你看过那部小说《飘》吗?”记者回答:“都没有看过。

”费雯丽说:“那就不必多谈了。

”她无意和一个如此无知的人交谈。

当时在场的美联社记者目睹了这一记者的窘状,写了一篇特写,在新闻界传为笑柄。

可见,采访前不认真准备,仓促上阵,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有时既影响了报道的时效,又给被采访者增加了麻烦,甚至可能造成采访的失败。

所以,认真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是记者、通讯员不容忽视的一件工作。

准备工作有许多,从广义上讲,是一切知识、理论的储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对采访对象的起码的了解。

像费雯丽这样赫赫有名的影星,电影《飘》又是重新放映,即使是普通观众也应该早已耳熟能详,而这位记者居然连这点起码的知识都没有,难怪费雯丽要拿钉子给他碰了。

美国记者麦克逊说:“在我将要去谒见某一要人以前,我早已熟悉于这位要人的一切了。

”假如你要去采访某一个人,就要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事先了解他的经历、性格、嗜好、习惯、特长等等,以便掌握尽可能多的情况。

经验证明,这种准备越充分,采访中记者才会越主动。

2、叶圣陶为何烦躁?有位记者去采访老作家叶圣陶。

显然记者事前毫无准备,知识面又窄,一见面就问:“你是哪里人?”“多大年纪?”八旬老人很烦躁,又感到很悲哀。

这些情况,你翻一翻叶圣陶随便哪本著作,都能找到答案,可惜他根本没翻过。

更使人苦笑不得的是:有位记者刚刚采访过夏衍,便转道来到叶家。

他见到叶老的长子叶至善,一面紧紧握手,一面惊异地说:“我刚从夏公那儿来,您岁数比他大些,可没想到这么年轻……”原来,他对叶圣陶家庭的情况也一无所知,把叶老的长子当成叶老本人了。

闹出这样的笑话,采访自然得不到好结果。

新闻采访各章考点

新闻采访各章考点

第六章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一一记者的职能与修养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

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②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来说,是第一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

③新闻采访是锻炼、培养记者的主要途径。

记者:从狭义上讲,记者专指从事新闻采写的专业人员,也叫外勤记者;从广义上讲,记者泛指一切新闻从业人员,包括新闻单位的社长(台长)、总编、编委、主笔、编辑人员和采访人员等。

记者的社会职能与地位:由其所从事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工作特点和任务所决定的,其中新闻事业的性质是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的因素。

新闻事业: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以传播新闻为主要方式,以反映和影响舆论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我国记者的社会职责:通过自己的新闻采访活动,传播新闻信息,传播党的声音,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通过自己的采访活动,勇于坚持真理,坚持谬论,敢于反映民众呼声,正确开展舆论监督。

社会地位:社会活动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人民群众利益的捍卫者和代言人记者的工作特点:①活动引人注目,社会影响力大;②社会接触面广,工作“变幻无穷”③“脑体”并用,工作十分艰险我国记者的工作任务:①采写新闻第一位的、经常性的工作②反映情况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一些不宜公开报道,但又对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写成内参上报;也包括记者向自己所在的编辑部汇报采访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③做群众工作。

做好联系、培养通讯员的工作。

还要在采访中关心群众疾苦,注意接待群众来访,认真听取他们的反映。

记者的修养:①“识”的修养。

要求记者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及政策水平。

一一学习理论,学习政策,联系实际。

②“学”的修养。

知识渊博。

首先应该是一个杂家,还应是一个专家。

一一勤奋学习,平时日积月累,归纳整理。

新闻记者采访流程

新闻记者采访流程

新闻记者采访流程新闻记者采访是新闻报道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采访流程能够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下面将介绍一下新闻记者采访的具体流程。

1. 确定采访主题。

在进行采访之前,记者首先需要明确采访的主题和目的。

只有明确了采访的主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工作,确保采访内容的相关性和连贯性。

2. 收集信息。

在确定了采访主题之后,记者需要开始收集相关信息。

这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背景知识、收集相关新闻报道等。

通过充分的信息收集,记者能够更好地了解采访对象,提前准备好问题,确保采访的深入和全面。

3. 安排采访时间和地点。

在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后,记者需要与采访对象协商好采访的时间和地点。

在确定采访时间和地点时,记者需要考虑到采访对象的方便和实际情况,尽量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采访,以便于采访对象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进行采访。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尊重采访对象的意见和看法,避免过于主观的提问和评论。

记者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倾听采访对象的讲述,同时灵活运用提问技巧,引导采访对象深入阐述观点,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5. 记录采访内容。

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需要及时记录采访内容,包括采访对象的言辞、表情、语气等。

这些记录将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素材,需要保证准确和完整。

6. 整理和编辑采访资料。

采访结束后,记者需要对采访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编辑。

这包括整理采访笔记、录音资料,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删除无关内容,然后进行排版和编辑,确保采访资料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7. 撰写新闻报道。

最后,记者需要根据采访所得的资料,撰写新闻报道。

在撰写报道时,记者需要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采访对象的观点和看法,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以上就是新闻记者采访的基本流程。

通过严格的采访流程和专业的报道技巧,记者能够完成一篇准确、客观、生动的新闻报道,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

中学生新闻采访范本

中学生新闻采访范本

中学生新闻采访范本采访对象:中学生新闻编辑部成员采访时间:2022年1月10日采访地点:XX中学新闻编辑部办公室采访人:记者A采访对象1:小明,中学生新闻编辑部成员采访对象2:小红,中学生新闻编辑部成员采访对象3:小华,中学生新闻编辑部成员采访对象4:小李,中学生新闻编辑部成员记者A:大家好,我是今天的采访记者A,首先感谢你们接受我们的采访。

请问作为中学生新闻编辑部成员,你们每天都在做什么工作呢?小明:作为新闻编辑部成员,我们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校园内的新闻资讯。

每天,我们会主动走访校园各个角落,了解学生们的活动、事件和成就,并进行采访和记录。

小红:除了采访和记录,我们还会负责编辑新闻稿件的排版和修饰,以及对发布前的稿件进行审核。

我们的目标是向全校师生传递及时、准确且有价值的信息。

记者A:听起来工作内容非常丰富。

请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你们编辑部发布了哪些重要新闻内容?小华: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们编辑部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新闻报道和特稿。

比如,我们关注到学校的科技周活动,通过采访参与者和搭建校园新闻平台,我们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周的新闻报道和观察文章。

此外,我们也关注到学校的环保行动,组织了一次专题采访活动,通过发布新闻稿件和校园宣传,提醒师生们关注环保问题。

小李:另外,我们还关注到了学校的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

通过对参与者的采访和观察,我们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学校体育文化和对比赛成绩的报道文章。

同时,我们也对学校的文艺团队进行了专访,发布了一些涵盖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特稿。

记者A:非常棒!看来你们编辑部在校园新闻报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那么,在未来的工作计划中,你们准备关注哪些方面的新闻呢?小明:在未来的工作计划中,我们计划关注校园的教育改革和学习成果方面的新闻。

我们会采访一些参与教育改革的师生,了解他们的心得和感受,并发布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分享。

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关注到学校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新闻,为同学们提供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公益的机会和信息。

第二章 新闻采访的主体——记者

第二章 新闻采访的主体——记者

7、我国无产阶级记者队伍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而发展。


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刊于1922年9月13日在 上海创刊。 中国共产党第一家日报《热血日报》于1925年6月4日在上 海创刊。
记者节的由来

Hale Waihona Puke 1937年11月8日,范长江等人发起成立了中 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旨在团结全国人民 抗日救国; 新中国建立以后,这个协会历经周折,发 展成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成为团 结全国新闻工作者的纽带; 公元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者节。
第二章 新闻采访的主体——记者
第一节 记者的起源与发展
一、记者的定义
1、广义:泛指新闻工作者,也就是新闻行业中的所有从业 人员。 2、狭义:记者又有内勤和外勤之分。专门在外从事新闻采 写报道的人员为外勤记者,在内从事新闻变法的编辑称为 内勤记者。狭义的记者指的就是外勤记者。
新闻记者,一般都是指专门从事新闻报道的专业人员。
三、正确看待记者职业

“第四等级” ——英国政治家爱德蒙· 伯克 “无冕之王”——《泰晤士报》
1、新闻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2、新闻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 3、新闻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
女大学生捡剩馒头充饥近两年


【首发媒体】 《长江日报》 【出笼时间】2005.1.7

【“新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名家境困窘的女大学生 刘维(化名),经常到学校食堂捡別人吃剩的馒头,而且 一捡就是近两年。整个2004年,她才花了8.35元!原来, 这女孩根本就沒有在食堂里掏钱买过饭菜,她基本上是靠 到食堂捡吃剩饭剩菜度日,她最大的奢侈就是一个星期到 水房花0.15元打上一瓶开水。
3、 新闻记者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化的职业,是在近代资 本主义报刊形成时候才出现的。 4、关于我国报纸的“第一”: 第一份中文报纸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南洋马六甲 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记者采访稿范文

记者采访稿范文

记者采访稿范文
记者采访稿。

采访对象,李先生。

采访时间,2021年10月10日。

采访地点,李先生家。

采访人,记者小张。

记者,您好,李先生,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我们知道您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请问您是如何取得如今的成就的呢?
李先生,谢谢你的采访。

我认为成功离不开坚持和努力。

在创业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从未放弃过。

我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记者,您提到了坚持和努力,那么在创业的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李先生,创业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

起初,我
没有太多的资金,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我通过不懈的努力,最
终得到了投资人的支持,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记者,您的坚持和努力确实令人敬佩。

那么在创业的过程中,
您是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的呢?
李先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我始终相信自己,相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放松
自己,比如运动、阅读等,这些都能帮助我保持积极的心态。

记者,您的经验和观点都非常宝贵,谢谢您与我们分享。

最后,您还有什么想对创业者们说的吗?
李先生,我想告诉所有的创业者,只要你有梦想,就要勇敢地
去追求,不要害怕困难和挑战。

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
成功。

祝愿所有的创业者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记者,非常感谢您的分享,祝您生意兴隆,一切顺利。

以上就是本次采访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收看。

新闻记者采访交流话术

新闻记者采访交流话术

新闻记者采访交流话术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闻报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使用合适的话术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被采访对象沟通,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闻记者常用的采访交流话术,希望可以对记者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1. 开场白在进行采访时,首先要向被采访对象介绍你自己和媒体机构,让对方对你产生信任,并明确采访的目的。

例如:- 您好,我是XX媒体的记者,我们专注于报道社会新闻。

我很荣幸能够和您进行一次采访,了解更多关于XX的信息。

2. 问题提问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避免给对方留下回答模糊的空间。

以下是一些提问技巧和示例:a) 开放式问题:此类问题可以引导被采访对象进行详细描述,使得回答更具体。

例如:- 可以告诉我关于XX事件的背景和发展情况吗?b) 封闭式问题:这类问题通常需要被采访对象给出具体答案,适用于获取某些特定信息。

例如:-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事件的发生?c) 对比问题:通过将事物进行对比,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优劣之处。

例如:- 与其他类似项目相比,您的项目有哪些独特之处?d) 个人化问题:通过了解个人经历和观点,可以使被采访对象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 您个人对于这个议题的看法是什么?e) 引导性问题:通过提供一些信息或观点,引导被采访对象就某个主题进行进一步讨论。

例如:- 有人认为这个政策对经济有正面影响,您对此有何看法?3. 进行补充和深入追问在采访中,有时候采访对象的回答或回避可能无法满足你的需求,这时你需要进行补充和深入追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充和深入追问的话术:a) 补充信息和细节:- 我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事件的细节,请问...- 如果方便的话,您可以再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信息吗?b) 就观点和立场进行追问:- 您对于这个政策的支持是基于什么原因?- 您是否考虑过其他观点?c) 就时机和原因进行追问:- 为何您选择在此时此地进行这项举措?- 这个计划为什么没有在过去实施?4. 结束采访在结束采访时,应该向被采访对象表达感谢,并询问是否有其他需要补充的信息。

新闻记者的采访方法

新闻记者的采访方法

1、在新闻采访提问中,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必须限制回答的范围。

笔者根据多年经验,认为使用回忆和封闭式提问可以限制回答范围,类似于警察讯问犯罪嫌疑人。

在这类技能的应用中,要求提问者心中有一个目标,提问者可以通过预先设计问题来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再比如下棋。

最初的提问听起来往往没有恶意,但却逐渐将提问者引入棋局,将他推向“死胡同”。

这种手法的运用,重点是通过提问者的回答来揭示事物的矛盾性。

2、应用到新闻采访中,说明记者在使用这一技能之前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相关的问题逐步引导被采访者达到这个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先下结论,再论证”。

但要避免先入为主,首先要确定提问的目标,保证结论科学合理。

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严禁下定论。

在日常采访中,这种提问技巧经常被用在负面新闻采访中。

3、在新闻采访中,记者最重要的技能是提问和倾听,这也是记者获取信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提问和倾听是两个关键要素。

保证好问题才能保证好答案;只有听好了,才能保证信息的有用性。

也就是说,记者想听他想听的答案,只有学会积极主动地去听,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延伸阅读新闻稿一般由哪五部分组成包括五个部分:标题、引言、正文、结论和背景。

前三个是主要部分,后两个是辅助部分。

1.标题:高度概括,引人注目2.导语:用于提示新闻的重要事实,让读者一目了然3.主题:引言之后,是新闻的主干,是聚焦事件、阐述问题、发表意见的中心环节,是整个新闻的关键4.结论:一般指信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是信息的结尾。

根据内容的需要,它是可选的5.背景:是事物的历史情况或存在环境和条件,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往往插在主要部分,也插在引言或结语中。

如何调整头条新闻字体大小1.打开手机,点击进入今日头条应用。

2.进入标题首页后,点击右下角的【我的】小图标,进入我的首页。

3.找到我首页下面最后一行【系统设置】,点击进入设置首页。

4.进入设置首页后,找到设置首页下的【字体大小】栏(可以看到当前字体大小为中),点击字体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采访,记者(1)
邵飘萍(1884~1926)1916年春,担任《申 报》、《时报》、《时事新报》主笔,对袁世 凯进行抨击。后任《申报》驻北平特派员,大 胆揭露北洋军间的丑行。1918年7月,在北平 创办新闻编译社。10月创办 《京报》。之后在 报纸上公开反段、反张。1926年张作霖率奉军 进入北京,邵即被逮捕,于4月26日以“宣传赤 化从的罪名遭杀害。遗著有《新闻学总论》、 《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新俄国之研 究》、《实际应用新闻学》等。
王韬(1828-1897)中国近代著 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新闻采访,记者(1)
新闻采访,记者(1)
今天,记者是谁?
• 学者曰:记者是从事新闻报道和传播的职业工作者。 • 有钱人曰:记者是找我寻红包的那人,之后叫你朝东,你决不会朝西;
叫你捧笑脸,你决不会打喷嚏。 • 当权者曰:记者就像一块抹桌布,需要你打蜡抛光涂脂抹粉时,时不厌
封面页
第一章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记者与采访(代序)
Question1:记者是谁? Question2:什么是采访?
新闻采访,记者(1)
第一节 记者是谁?
新闻采访,记者(1)
中国最早的记者
采诗阶段 • 周:巡行天下的采诗官 • 唐:采诗官,实际是在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驻京处供职的邸吏
普 利 策
新闻采访,记者(1)
胡政之 (1889—1949),留学日本,1916年起 担任《大公报》主笔,开始33年的新闻生 涯。1926年与吴鼎昌、张季鸾一起接手主 持《大公报》,主管经营业务,使其达到黄 金期,国外称他为报业巨子。1949年10月 前夜黯然逝于上海。
新闻采访,记者(1)
史量才(1880~1934),名家修,早年开办学堂, 任教,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2年接办《申 报》,任总经理,使《申报》在其管理的22年里稳 坐中国报业头把交椅。1934年11月13日下午,史量才
新闻采访,记者(1)
张季鸾 (1888~1941),曾留学日本, 回国从事新闻工作,曾两次被捕。1916~ 1924年,先后任北京、上海两地的《中华新 报》总编辑。1926年与吴鼎昌、胡政之合 作,成立新记公司,接办天津《大公报》。 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主要负责评论工作 ,
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著名的
四不原则。
“季鸾是一位新闻记者,中国的新闻事业尚在文人论政的阶段,季鸾就是一个文人论政的典型。他始终是一个热情横溢
的新闻记者,他一生的文章议论,就是这一时代的活历史。读者今日重读其文,将处处接触到他的人格与热情,也必将
时时体认到这一段时代的历史。”
胡政之
新闻采访,记者(1)
• 记者也是商人,是经营者 • 记者是商业社会中对传媒行业的资金支持者与经济推动者
新闻采访,记者(1)
范长江(1910-1970)1937年11月8日创建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 。1938年组织了国际 新闻社。1941年创办了香港《华商报》。建 国后任新华社副社长、总编辑,新闻总署副 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1935年以《大公报》 记者身份到西北采访,写了大量旅行通讯, 汇编为《中国的西北角》。
新闻采访,记者(1)
曾经,记者还是谁?
• 记者成为一个职业被确定下来之后,地位得以提升,学 识得以丰富,行业也得以不断壮大。
新闻采访,记者(1)
• 记者是技术的先驱者
威廉.卡克斯顿
谷登堡
这些印刷术的发明者与运用者因功 勋赫然载入世界新闻史册上。
新闻采访,记者(1)
约翰●弥尔顿
• 记者还是革命者 • 记者是社会自由的捍卫者 • 记者也是理想主义者 • 记者是憧憬人类美好未来的执着者
段 成 式
采 诗 官
新闻采访,记者(1)
1815年,梁发以“学业”为名为《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撰稿,成 为我国近代报刊史最早的记者。
1872年,《申报》创刊后开始设立访员,专门采访本地新闻。 20世纪初,许多报刊以“本社访员”“本社特派员”“访事 员”“通讯员”等署名,标志着对采访者 的正式确认。 1925年,把外出人员正式冠以“记者”头衔,以区别内勤人员。
新闻采访,记者(1)
新闻采访,记者(1)
国外记者的由来
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成立“新闻记者公会”,标志着职业记者及采 访活动的诞生。
随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职业分工与印刷术的发展促 进了西方职业记者的发展。
新闻采访,记者(1)
曾经,记者是谁?
• 记者是街头巷尾的“跑腿儿”与“包打听” • 记者是学徒,是印刷工人 • 记者是信息的收罗与传递者 • 记者是商业社会的产物 • 记者是挣钱买饭吃的一份活计
记者四能——能想、能走、能听、能写
新闻采访,记者(1)
邹韬奋(1895~1944)1926年2月接 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和机关刊物《生活》 周刊的编务。从1927年起主持生活周 刊社,开始致力于新闻出版工作。 1935年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 刊。 1944年患耳癌去世。
富贵不能淫康
新闻采访,记者(1)
• 记者是文人,是有着书生情节的文化人 • 记者是写手,是能妙笔生花,能用小文字抒写大情 怀的作者
新闻采访,记者(1)
黄远生 (1885~1915),留日回国从政,辛 亥革命后,辞去官职,专心从事新闻工作。先 后任《申报》、《时报》、《东方日报》等报 刊特派记者、主编和撰述。 提出记者“四 能” ,是中国历史上第1个有影响的新闻通讯 记者。著有《远生遗著》4卷,以新闻通讯为主, 兼收政论、译文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 报刊通讯集。1915年12月27日,被革命党人 以袁党人罪名枪杀于美国住宅内。
遭国民党军统特务有预谋的暗杀,终年五十四岁。
蒋介石:“把我搞火了,我手下有一百万兵!” 史量才:“也别把我搞火了,我手下有一百万读 者!”
新闻采访,记者(1)
• 记者或者也是政治家 是把握国家命运的参与者或决策者
梁启超 (1873~1929),维新运动期间, 曾任《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和上海《时务报》主笔,又赴澳门筹办 《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 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