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美学

合集下载

中国盆景艺术

中国盆景艺术

中国盆景艺术中国盆景艺术—美在物理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中国盆景美在自然之物;二是指中国盆景美在自然之理。

中国盆景主要是以植物、山石、水、土等自然材料为创作素材,这些自然物质本身的审美属性直接参与盆景美的构成,影响着盆景作品的艺术效果。

因此,中国盆景在创作时十分讲究材料的选择,无论是树木还是山石,都有严格的选择标准。

山石以“透、漏、瘦、绉”为上品;树木并非都能人盆入画,便出现了“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等说法,这间接地表明了中国盆景对植物材料的选择有一个较一致的标准,传统上讲风韵、重姿态,并喜欢将花木人格化。

中国盆景艺术不仅注重物质材料本身的自然审美特性,在经营布局时也讲究遵循自然界中的客观规律,即所谓自然之理。

例如,自然界的各种景物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在创作或品评盆景作品时,各种材料、配件之间是否符合这种自然的比例就成为一项重要标准。

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在盆景造型时,只有处理好各种景物的比例,才能使作品合乎自然情理,表现出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谐美。

中国盆景进行透视处理,讲究疏密得当,虚实相生,有露有藏……,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界中固有的节奏和脉动引到盆景中来,使作品给人以真正的自然美的享受。

美在创造中国盆景虽然师法造化,以自然为蓝本,却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而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艺术地再现自然。

它所显示的美,是一种创造的美。

什么是创造的美,或美的创造呢?黑格尔曾用一个十分浅显的例子来说明。

他说:例如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

创造的美是通过创造物以显示人的本质力量,并且创造者在对这创造物的观照中欣赏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美。

单独的一株花木,一块顽石,一丛小草,也可能是美的,但那只是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存在物本身所呈现的美。

当人们将这些东西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规律,通过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创造了盆景艺术作品时,也便创造了美。

如何欣赏盆景,学会这几点你也可以变达人

如何欣赏盆景,学会这几点你也可以变达人

如何欣赏盆景,学会这几点你也可以变达人
一、悬崖式
听这个名字就能知道它是表达悬崖上的树的姿态,这个形态的主干会悬出花盆,伸向深处。

这种图片在黄山的旅游宣传照上很常见。

二、素仁式
素仁并不是自然姿态,而是一个人的名字,陈素仁。

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去拜师学艺,后来成为广州海幢寺的主持,是岭南风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风格特点是高雅自然,形容盆景非常简单,大气。

三、云头雨脚
云头雨脚在盆景的构图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倒三式的造型,也就是上大下小。

这个造型有时候会附石一同实现。

四、流派
流派主要分为扬州派,苏州派,四川派,上海派和岭南派。

扬州派是用棕丝捆扎起来的,成云成片。

苏州派主要是通过修剪而成,多是树桩为盆景。

四川派是有规则的弯曲。

上海派是捆扎和修剪为主。

而岭南派就和素仁式类似,以树本身的造型为理念,追求自然。

盆景欣赏要点

盆景欣赏要点

盆景欣赏要点
1. 看整体造型啊!就像看人先看整体气质一样嘛。

比如说那盆悬崖式盆景,它的枝干往下垂,不就像一位仙人即将飞身而下,多有韵味啊!整体造型不协调,那可不行哦。

2. 注意植株的健康状况呀!这就好比一个人要是病怏怏的,哪还有什么美感呢。

你瞧那盆叶子枯黄的,肯定不好看呀,得是郁郁葱葱、精神饱满的才吸引人嘛。

3. 色彩搭配也很关键呐!这不就跟穿衣服一样嘛,要搭配得好看。

像那盆有红有绿的,色彩鲜艳又和谐,多让人赏心悦目呀,要是色彩乱七八糟的,谁会喜欢呢?
4. 细节决定成败呀!比如盆景上的苔藓,就像给它穿上了一层精致的外衣。

一盆好的盆景,在细节处肯定是处理得特别棒的,你不仔细看怎么能发现它的美呢?
5. 意境也不能忽视啊!这就好像读一首诗,要体会其中的意境。

有的盆景能让你感受到宁静致远,有的能让你仿佛置身山林,这多神奇呀,没有意境的盆景可就太无趣啦。

6. 还有动态感也很重要哦!就仿佛盆景是活的一样,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像那种完全呆板的盆景,多没劲儿呀,一定要有那种灵动的感觉才够味呢!
总之,盆景欣赏可有大学问呢,得从这些要点入手去细细品味,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呀!。

盆景的鉴赏名词解释

盆景的鉴赏名词解释

盆景的鉴赏名词解释盆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是将自然界中的树木、花草等植物以及山石等景观元素,通过艺术手法进行艺术构造,塑造出微缩的自然景观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盆景鉴赏过程中,人们常会遇到一些关于盆景形态、技术和审美的名词,下面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

一、盆景的形态1. 单干(一树独干):指盆景中只有一株树木,没有其他背景或配景,以单干的树木为主角。

2. 多干(多干盆景):指盆景中有两棵或以上的树木,它们可以相互配合,形成不同的构图和空间感。

3. 半干:指树木在盆景中只露出部分,其他部分隐藏在底部土壤中,给人一种生长在地面的感觉。

4. 金字塔形:一种极受欢迎的盆景形态,其特点是树木逐渐向上变细,呈金字塔状层次感。

5. 扇形:树木的枝干和叶片排列呈扇状,给人一种开阔明朗的感觉。

二、盆景的技术1. 剪接:即通过剪枝的方式,将盆景中树木的枝干、叶片和树形进行修剪,达到塑造和修饰的目的。

2. 插条:一种繁殖盆景的方法,指通过将植物的枝条插入土壤中,使其生根并长成新的独立个体。

3. 叶面调整:盆景树叶的位置和角度对整体效果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整叶片的方向,可以改变树木的韵律感和空间感。

4. 跟干:指盆景中树木与盆景底部的土壤之间的过渡部分,用以均衡整个树木在盆景中的比例和稳定性。

5. 地景石的摆放:盆景中的地景石是非常重要的配景元素,通过巧妙的摆放,可以起到增强整个盆景空间感的作用。

三、盆景的审美1. 统一感:指盆景整体构图和元素之间的统一性和和谐性,包括树木与盆器、盆景之间的协调性。

2. 生机感:指盆景整体散发出来的生机和活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3. 韵律感:盆景中树木和景物的曲线、曲面变化所形成的韵律感,给人一种艺术的感受。

4. 空间感:指盆景作品所营造出来的空间感受和立体感,使观赏者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到广阔的自然界。

5. 动静结合:指树木的姿态和姿势能够在静止中表现出动态的美感,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

欣赏盆景的技巧

欣赏盆景的技巧

欣赏盆景的技巧一、了解盆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盆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起源于古代中国。

了解盆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盆景艺术。

盆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道教和佛教的修行方式,它们通过创造小型的自然景观来帮助人们修身养性。

因此,盆景被视为一种追求精神和心灵平静的艺术形式。

二、观察盆景的整体效果在欣赏盆景时,我们应该从整体上观察它的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盆景的布局和形状。

一个好的盆景应该有一个平衡和谐的布局,它的形状应该符合自然的美学原则。

其次,我们可以观察盆景的植物和石头的组合。

植物和石头应该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自然而美丽的景观。

最后,我们还可以观察盆景的整体氛围和感觉。

一个好的盆景应该能够给人带来平静和放松的感觉。

三、欣赏盆景的细节之美除了整体效果,盆景还有许多细节之美值得我们欣赏。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盆景的植物。

植物的种类和形态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可以欣赏它们的色彩、纹理和形状。

其次,我们可以观察盆景中的石头。

石头在盆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代表山脉、岩石或水流等自然景观。

我们可以欣赏石头的纹理、形状和质感。

最后,我们还可以观察盆景中的小道具和配件。

小道具和配件可以增加盆景的趣味和情感,我们可以欣赏它们的细节和工艺。

四、理解盆景的意境和情感每个盆景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我们应该通过欣赏和思考来理解它们。

首先,我们可以思考盆景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一些盆景可能表达自然和宁静的主题,而另一些盆景可能表达力量和动感的主题。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盆景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我们还可以思考盆景与我们的生活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盆景可以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欣赏盆景来思考和反思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五、学习盆景的艺术技巧欣赏盆景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盆景的艺术技巧。

首先,我们可以学习盆景的基本构图原则。

了解基本构图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布置和设计盆景。

其次,我们可以学习盆景的植物养护和修剪技巧。

盆景的摄影技巧

盆景的摄影技巧

盆景的摄影技巧盆景是一门独特而迷人的艺术形式,摄影是展现盆景美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确的摄影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展现盆景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下面是一些盆景摄影的技巧,以帮助您拍摄出有品位、有创意的盆景照片。

1. 灯光控制:在盆景摄影中,灯光的使用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自然光或人工光源,但要记得调整光线的明暗程度和角度。

一般来说,柔和而均匀的光线效果更好,可以使用灯罩或反光板来控制光线的亮度和角度。

2. 构图和角度选择:在拍摄盆景时,应该注意构图和角度的选择。

可以使用水平线或对角线来划分画面,并注意添加前景和背景,以营造层次感和远近感。

同时,可以尝试不同的角度,如鸟瞰视角、低角度等,以展现盆景的立体感和独特之处。

3. 焦距选择:盆景摄影中使用广角镜头可以展现盆景的广阔和整体性,可以拍摄全景或大范围的景象。

微距镜头可以捕捉盆景的细节和纹理,以及植物的形态和变化。

不同焦距的选择可以根据拍摄的主题和构图来决定。

4. 快门速度与景深:在拍摄盆景时,快门速度和景深是需要关注的要素之一。

较低的快门速度可以捕捉到植物的自然摆动和微妙的变化,但也容易出现模糊的情况。

较高的快门速度可以减少模糊,但也会减少画面的细腻和纹理。

景深的选择可以决定焦点的范围和背景的清晰度。

合理选择快门速度和景深,可以凸显盆景的美感和立体感。

5. 色彩和效果:在盆景摄影中,色彩和效果的处理也很重要。

可以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来营造独特的氛围和情感,如明亮的色彩来展现活力和热情,或柔和的色彩来展现温暖和宁静。

此外,还可以尝试使用滤镜或后期处理软件来调整色彩和光线效果,以增加照片的艺术感和创意。

6. 平衡和对比:在盆景摄影中,平衡和对比是需要注意的要素。

通过植物的形态、大小和颜色来营造平衡感和对比感。

可以通过添加背景或前景元素来增加画面的层次和丰富度。

还可以利用光线和阴影的对比来增强盆景的立体感。

7. 细节和整体:在拍摄盆景时,既要关注植物的细节和细微变化,又要注重整体的美感和氛围。

中国盆景的派别及代表作品

中国盆景的派别及代表作品

中国盆景的派别及其代表作品一、苏派盆景苏派盆景是以苏州为中心的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富有艺术情趣。

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

苏州盆景艺术具有自然纯朴的风貌,生动活泼的形象,变幻莫测的手法,韵味隽永的情调。

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往往表现了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意欲呼唤人类热爱自然且增强人类保护、尊重自然的意识。

1、苏派树桩盆景苏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态,或悬或垂、或俯或仰,配以古盆和苏式几架,则古趣盎然。

同时,它在吸引了我国传统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某些技法,独具匠心地创造,体现了“无声的诗歌、立体的画图、生命的雕塑”。

代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传统技法:粗扎细剪,以剪为主、扎为辅。

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

传统造型:顺风、垂枝、劈干、一顶、六台、三托。

艺术风格:老干蟠枝、清秀古雅。

艺术特点: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制作精细,灵巧入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典雅、绮丽、明快、流畅的感觉,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

代表人物:周瘦鹃、朱子安。

代表作品:周瘦鹃有“紫竹林”、“竹林七贤”、“枯木竹石”、“田家小景”、“孤山放鹤图”、“枫林雅集图”、“敬牧图”等作品。

朱子安有圆柏盆景《秦汉遗韵》,大坂松《云蒸霞蔚》、锦松《苍干嶙峋》、榆树《沐猴而冠》和《龙湫》等作品。

朱子安--《秦汉遗韵》朱子安—《云蒸霞蔚》2、苏派山水盆景常用石材: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

艺术特点:苏派的山水盆景颇多古诗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练,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

盆景艺术的园林美学特性及其鉴赏

盆景艺术的园林美学特性及其鉴赏

中国园艺文摘 2018年第4期盆景艺术的园林美学特性及其鉴赏张昱晨,周建华(西南大学,重庆 400700)摘 要:在中国广袤大地上,山河秀丽、风景无限,令人流连忘返。

有人以诗词记载,有人以书画作传,而一些别具匠心之人将万里山河的秀美缩于一握之间,成就盆景艺术这一极具美学与欣赏价值的无声之诗与立体之画。

文章阐述盆景艺术的美学内涵、美学特性及对其的鉴赏。

关键词:盆景艺术;山石草木;美学特性;美学内涵以草木与山石为素材,缩于一地之间,谓之园林,化于一掌之间,则谓之盆景。

盆景作为一门已传承发展千余年的古老艺术,是中国园林美学的重要代表形式之一,其影响在多方面各层次深入人心,也逐渐向更广阔的世界发展与传播。

其不仅是一门具有深层美学研究探讨价值的艺术科学,还拥有充分扎实的创作与欣赏理论;兼具感性与理性,夺天工,法自然,其魅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式之美,而是源于其深厚的底蕴与意境的蕴含。

1 盆景在艺术与美学概念下的含义及其历史1.1 盆景的美学内涵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园林美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

它以树木花草、山石水土等为主要素材,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典型、集中地模仿与再现大自然的美丽风景,从而达到缩地成寸、以小见大的美学效果,同时借景抒情,表现深远的意境与情感,将万里山河草木艺术性地化于眼前方寸之中,再现出无限的自然和浩渺的宇宙,具备现实空间与艺术空间美学的二重性。

1.2 盆景发展的历史早在汉代就出现缶景这一艺术形式。

据野史记载,东汉费长房能集各地风貌于一缶之中,被誉为缩地之方,这也就是当时所谓的缶景。

缶景已经脱离了原始的盆栽样式,而是一种在盆栽基础上破茧而出的“艺术盆栽”,也是后代盆景发展的雏形,这可称为是盆景发展史上一次关键性的发展。

而在唐朝盛世各方面发展迅速,文学艺术的进步第一作者简介:张昱晨(1997-),男,本科生;就读于西南大学园林专业。

通讯作者:周建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E-mail:183757 23726@ 则对盆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盆景与诗画相结合,更加注重意境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舞九天
(10)透视与色彩 透视:物体给人的感觉总是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 远窄、近清远迷。《画论》曰:“远人无目,远树无枝, 远山无石”就是这个道理。盆景造型、布局尤其应该讲 究透视关系,这是因为盆景容器面积有限的缘故。 透视有焦点透视(静透视)和散点透视(动透视)。 焦点透视可分为俯透视(鸟瞰)、仰透视和平透视三种。 散点透视的视点和视线经常移动,因此步移景异,视域 广。《万里长江图》就是散点透视。
(6)韵律与交错
一件盆景的主要艺术效果是靠协调、简洁以及这些韵
律的作用而获得的,而且盆景中这种自然式中表现的韵律, 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体会,受到艺术感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7)个体与序列
山水盆景布局中的序列设计是显而易见的,
“起—承—收”就是一例。盆景园中的序列设计亦 然。“一景二盆三几架”也是序列。
八百里漓江图
(5)尺度与变形 盆景尺度是一种表现盆景正确 尺寸或者表现所追求的尺寸效果 的一种能力。 有关盆景比例与尺度的设计要点: ①牢记人的尺度要求; ②盆景材料决定比例、尺度; ③功能和目的决定比例尺度;
④植物或配件点缀影响比例、尺度 关系;
⑤景、盆、架的比例关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盆景学
什么是美?
第五章 盆景美学
1.盆景艺术活动概观 2.盆景美的形态 3.盆景形式美法则 4.盆景与画论
退

一、盆景艺术活动概观

盆景艺术活动内容概括起来讲包括准备、创作、养 护、欣赏4个有联系的阶段。认识盆景艺术活动的概观, 对于全面把握分析盆景艺术大有好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色彩: 色彩是人的视觉最敏感的部分; 一景二盆三几架均存在色彩协调的问题; 盆景色彩同中国山水画一样,基调宜淡不宜浓,宜 素不宜艳(观花盆景例外); 用明暗色阶和对比色表现山石与植被的韵律和丰富 的层次,能为盆景景色增添生机。
四、盆景与画论
⑴ 盆景与画论的关系 盆景是立体的画,更确切地讲,它是立体的中国画,而不是 西洋画。因此,中国盆景与中国绘画关系至关密切,一脉相 承。 自古以来,中国盆景就讲究画意,新石器时期的万年青盆栽, 汉代的缶景,唐代的树石盆景,画意都很浓。宋代,绘画艺 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应用画理于盆景,使盆景有了提高。 宋代《十八学士图》中的松树盆景就是证明。
行、有仰头、有卧等姿态的变化,因而整个画面又显得生
机盎然、生动活泼。倘若不然,就一定会显得呆板、单调、 无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均衡与动势 均衡中求动势,动势中求均衡,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规则均衡(绝对对称)和不规则均衡。
在盆景设计中构成均衡的一些常用手法有:
⑶盆景社会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三、盆景形式美法则
(1)统一与变化
盆景艺术应用统一与变化的原则是 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辩 证法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盆景中创造统一感的方法
①形式的统一
②用料的统一 ③线条的统一
④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⑤意境的统一 ⑥技法的统一
变化是指统一中求变化 以《八骏图》为例,其中所用树种虽说都是六月雪, 但有高低、直斜、粗细、大小、疏密等变化;石料也有大 小、位臵的变化;八匹马的姿态也不是一样的,有站、有
二、盆景美的形态
美的基本形态有3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⑴ 盆景自然美
盆景内自然景物的美即盆景自然美。 ①盆景树木自然美
②山景自然美
③水景自然美 ④盆钵自然美
⑤几架自然美
⑥动物自然美
返回目录 下一页
⑵盆景艺术美
盆景艺术美包括造型美、意境(诗情画意)和含蓄美。
①造型美
盆景中的自然景物通过人工造型而体现出来的形式美。造型美分 为优美型(幽静美、动律美、色彩美)、壮美型。
⑵盆景画论辑录 根在下者为主树,树主,近树也,主树敬,客树立,则客树不得反款 矣,……主树多歌者,所以让客树之直也。 山之体,石为骨,土为肉,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脉,寺观、 村落、桥梁为装饰。
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 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山欲其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 水欲其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 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烟雾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 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 松在山,柳近水。孤松宜奇,成林不宜太奇。松桧桩竹湖石用巧法布 臵者,宜作亭园景致,不可移于大山大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8)规则与非规则
川派掉拐中的“一弯二拐三出四回五镇顶”、苏派的
“六台三托一顶”等都是典型的规则的序列设计,而岭南 派、海派的自然式则是非规则的序列设计。盆景园中也存 在着这两种情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9)似与非似 盆景造型也同中国画一样讲究似与非似。白石老人 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呦呦鹿鸣
②意境美
意境是盆景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和生活景象与内含的思想感情融 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情画意是盆景艺术的最高境界, 它是建立在诗情、画境、生境的基础上的,互相渗透。
画意:就是指盆景具有绘画般的 意境。 诗情:是指盆景具有诗歌般的深 远意境。 含蓄:中国盆景之美表现出来的 美是含蓄美,它不但表现在形式 上,而且表现在内涵上以及技法、 题名上。
一画树之法,须以转折为主。叶不可密,枝不可繁。树头要敛不 可放,树梢宜放不可紧。 二株一丛,必一俯一仰,一斜一直,一呼一应。头一平一锐,根 一露一藏。 山石树木楼阁亭台,可以人为尺。 枝无寸直。一波三折。 近大远小,近浓远淡,近清晰,远模糊。远人无目,远树无枝。 远山无石。 外师造化,内得心源。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到了明代,则以仿照古代名画家马远、郭熙、刘松年、 盛子昭等人笔下古树做成的盆景作品为上品,并特别强 调盆景的画意要深远,使人如同身临其境或产生遐想。 到了现代,盆景八大流派也都是根据中国画论或当地 “画派”理论来创作的。比如苏派盆景,是在世代“吴 门画派”的影响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扬派是根据中国画 “枝无寸直”的画理创作的。 造型原理同中国的山水画论是一致的,许多画论几乎都 适用于盆景艺术或不少原理可作为“立体的画”的借鉴。
①用配件构成均衡,如在树木或山石的另一边放一件
动物或人物配件;
②用盆钵与景物构成均衡; ③用树木姿态形成均衡;
④综合均衡法。
盆景也很讲究动律,以求
②用树姿求得动律; ③配以水面;
④从山石走向、纹理求得;
⑤配以动物、人物的行动等。
中国《画论》中说:“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 活则灵”,讲的就是静中求动的道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3)对比与协调
对比协调也是盆景中常用的法则之一。盆景艺术中可以从 许多方面形成对比,如聚与散、高与低、大与小、重与轻、主与 宾、虚与实、明与暗、疏与密、曲与直、正与斜、藏与露、巧与 拙、粗与细、起与伏、动与静、刚与柔、开与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4)比例与夸张 所谓比例是指盆景中的景以及景物与盆钵、几 架在体形上具有适当美好的关系。盆景中“缩龙成 寸” “小中见大” 主要是靠比例关系来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