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国内航班延误问题参考文献
《2024年基于旅客需求的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措施研究》范文

《基于旅客需求的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措施研究》篇一一、引言航班延误是航空运输服务中常见的挑战之一,这不仅会影响航空公司运营效率,也会给旅客的行程带来极大的不便和损失。
特别是在当下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背景下,对航班延误的及时和有效服务补救措施成为了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关键。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探讨基于旅客需求的航班延误服务补救措施。
二、航班延误的现状与影响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虽然飞行安全和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航班延误的现象依然频繁发生。
这其中既包括由于天气、航空管制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延误,也包括由于航空公司自身管理或技术问题造成的延误。
航班延误不仅给旅客的行程带来不便,还会带来经济和心理的损失,对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和信誉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三、旅客需求与服务补救措施在面对航班延误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如何及时、有效地采取服务补救措施,是决定其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关键。
根据旅客需求,我们总结出以下服务补救措施:1. 信息透明与及时沟通:航空公司应及时向旅客提供航班动态信息,包括延误原因、预计起飞时间等。
同时,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信息误导或信息不透明造成的旅客不满。
2. 积极应对与安抚:在航班延误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应主动采取措施安抚旅客情绪,如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释服务流程等。
同时,应积极回应旅客的投诉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
3. 补偿措施:针对航班延误造成的损失,航空公司应采取合理的补偿措施。
这包括提供餐食、住宿等物质补偿,以及提供优惠券、里程数等形式的补偿。
这些补偿措施应视延误情况和旅客需求进行合理搭配和实施。
4. 创新服务模式:除了传统的服务补救措施外,航空公司还应积极探索创新的服务模式。
如通过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渠道与旅客进行互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补救方案。
同时,也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如旅游公司、酒店等,为旅客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补救措施。
四、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针对基于旅客需求的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措施研究,需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2024年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研究》范文

《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现今高度依赖航空运输的时代,航班延误不仅影响乘客的出行计划,也对航空公司的声誉和经济效益造成显著影响。
服务补救作为改善客户体验和减少负面口碑的关键手段,对于航空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航班延误后的服务补救策略,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实施效果,以期为航空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航班延误与服务补救概述航班延误通常指航班实际到达或离开时间与计划时间之间的差异。
服务补救则是指在服务过程中出现失误或问题后,企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纠正问题、弥补损失和改善顾客关系的过程。
在航空业中,有效的服务补救不仅能够提升乘客的满意度,还能增强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三、航班延误的原因分析航班延误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天气、航空管制、机械故障、乘客原因等。
这些因素不仅难以预测,而且可能同时发生导致延误情况复杂化。
因此,航空公司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全面的服务补救策略。
四、服务补救策略分析(一)信息沟通与透明度航空公司应及时向乘客提供准确的延误信息,包括延误原因、预计恢复时间等。
这有助于乘客做出合理的决策,同时也能增加乘客对航空公司的信任感。
此外,航空公司还应保持与乘客的沟通渠道畅通,以便及时传达最新的信息。
(二)提供补偿措施对于因航空公司原因导致的延误,航空公司应提供相应的补偿措施,如提供食宿、机票改签或现金赔偿等。
这些补偿措施应根据延误时间和原因进行差异化设置,以体现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改进服务质量航空公司应通过改进服务质量来减少航班延误的发生。
这包括提高航班准点率、优化安检流程、提升机务维护效率等。
同时,航空公司还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建立顾客忠诚度计划通过建立顾客忠诚度计划,航空公司可以鼓励乘客在遭遇延误时保持耐心和信任。
例如,航空公司可以设立积分制度,让乘客在累积一定积分后兑换免费机票或升级服务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乘客的满意度,还能增强乘客对航空公司的忠诚度。
《2024年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研究》范文

《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的航空业中,航班延误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往往因各种原因导致,包括天气状况、机场交通、航空公司运营等问题。
尽管我们无法完全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但如何有效地进行服务补救,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乘客的影响和不满,成为了航空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针对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航空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航班延误的现状与影响航班延误不仅影响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更重要的是对乘客的出行造成不便,甚至影响其旅行体验和满意度。
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航班延误问题,可能会导致乘客的不满和投诉增加,进而影响公司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三、服务补救策略的重要性服务补救是指企业在服务出现问题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纠正错误,使顾客重新获得满意的策略。
在航班延误的情况下,有效的服务补救策略可以帮助航空公司重新赢得乘客的信任,提高乘客满意度,从而维护公司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四、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策略1. 及时通知与沟通:当航班出现延误时,航空公司应尽快通过电话、短信、广播等方式通知乘客,并告知延误的原因和预计的起飞时间。
此外,航空公司应提供多种沟通渠道,以便乘客随时了解航班动态。
2. 提供餐饮与住宿:对于长时间延误的航班,航空公司应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
这不仅可以满足乘客的基本需求,还可以提升其满意度。
3. 提供补偿措施:对于因航班延误而遭受损失的乘客,航空公司应提供合理的补偿措施,如提供代金券、机票折扣、现金赔偿等。
4. 改善服务态度:员工的服务态度对服务补救的效果至关重要。
航空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以便在处理航班延误问题时能够更好地为乘客提供帮助。
5. 创新科技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APP、自助终端等,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补救措施。
例如,通过APP实时更新航班信息、提供在线选座、在线退改签等服务。
五、实施服务补救策略的注意事项1. 及时性:在航班延误发生后,航空公司应尽快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乘客的不满和焦虑。
《2024年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现状及监管对策研究》范文

《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现状及监管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航班延误成为广大乘客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为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航空运输具有时效性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其航班的准点与否直接影响着公众出行和经济效益。
鉴于此,本文将对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的现况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监管对策。
二、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现状1. 延误现状及影响因素(1)天气原因:国内各机场普遍受气候条件影响,如强降雨、大雪、大风等天气现象常常导致航班无法准时起飞或降落。
(2)航空公司运营问题:如飞机调配不当、机务维修不足、机组人员配备不足等。
(3)空域管理:由于空域资源有限,航路拥堵,使得部分航班无法及时起降。
(4)旅客行为:旅客值机不及时、不配合安检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航班延误。
2. 航班延误对乘客及社会的影响(1)乘客出行不便:乘客的时间安排被打乱,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和经济上的损失。
(2)经济损失:航班延误给航空公司带来额外的成本,如航油费用、机场费用等。
同时,也可能对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产生影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社会舆论压力:航班延误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易引发社会舆论压力。
三、监管对策研究1. 完善空域管理:政府应合理规划空域资源,优化航路设置,减少拥堵情况,从而减少航班延误。
2. 加强航空公司管理:加强对航空公司的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如定期检查飞机的维修保养情况、合理安排机组人员等。
3. 引入先进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对航班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提高航班运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强化旅客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旅客提前办理值机手续、配合安检等,减少因旅客行为导致的航班延误。
5. 建立完善的赔偿机制:对于因航空公司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应建立完善的赔偿机制,保护乘客的合法权益。
同时,这也将激励航空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6. 加强执法力度:对于违规的航空公司和管理部门进行严肃处理,维护行业秩序和公共利益。
《2024年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现状及监管对策研究》范文

《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现状及监管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内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航班延误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航班延误不仅影响旅客的出行计划,还可能对航空公司的声誉和服务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的现状,探讨其成因,并研究有效的监管对策,以促进航空业的健康发展。
二、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现状(一)延误概况近年来,国内航班准点率虽然有所提高,但航班延误现象仍普遍存在。
据统计数据显示,因天气、空中交通管制、机械故障等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率仍占一定比例。
其中,天气因素和交通管制因素占比较大,给旅客出行带来不便。
(二)主要成因1. 天气原因:恶劣天气、气象变化是导致航班延误的常见原因。
2. 交通管制:包括空中交通流量控制、军事活动等造成的临时航线调整。
3. 机械故障:飞机维护、检修等过程中的问题可能导致航班延误。
4. 航空公司管理:部分航空公司的服务流程、航班调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也是导致航班延误的原因之一。
三、航班延误对航空公司和旅客的影响(一)对航空公司的影响航班延误会影响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降低旅客满意度,损害航空公司声誉,甚至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二)对旅客的影响航班延误会给旅客带来时间、金钱等方面的损失,如增加旅客的等待时间和旅行成本,影响旅客的行程安排等。
四、监管对策研究(一)加强天气预警和交通管制信息的共享与协调1. 建立天气预警和交通管制信息的共享平台,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加强与空军、民航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确保信息共享畅通。
(二)提高航空公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1. 加强对航空公司的监管和培训,提高其服务流程和航班调度的规范性。
2. 鼓励航空公司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航班准点率。
3. 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旅客的投诉和问题。
(三)加强飞机维护和检修工作1. 严格遵守飞机维护和检修的规定和标准,确保飞机处于良好状态。
2. 加强对飞机维护和检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责任心。
《2024年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研究》范文

《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航班延误问题逐渐成为旅客和航空公司关注的焦点。
航班延误不仅影响旅客的出行计划,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经济损失、心理压力等。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服务补救,提高旅客满意度,成为航空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策略,分析其效果及影响因素,为航空公司提供参考。
二、航班延误的原因分析航班延误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天气、机械故障、航班调配、航空管制等。
其中,天气因素是导致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雨雪、大雾、台风等极端天气条件。
此外,机械故障和航班调配不当也是导致航班延误的常见原因。
针对这些原因,航空公司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延误的发生。
三、服务补救策略针对航班延误问题,航空公司需要采取一系列服务补救策略来提高旅客满意度。
这些策略包括:1. 及时通知:航空公司应通过短信、电话、邮件等方式及时通知旅客航班延误信息,以便旅客做出调整。
2. 提供餐饮和住宿:对于延误时间较长的航班,航空公司应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以减轻旅客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3. 改善候机环境:航空公司应改善候机环境,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域、娱乐设施等,以缓解旅客的焦虑情绪。
4. 灵活调整航班计划:航空公司应灵活调整航班计划,尽量减少因航班调配不当导致的延误。
5. 赔偿与补偿:对于因航空公司原因导致的延误,航空公司应提供相应的赔偿和补偿措施,如提供机票改签、退票等优惠政策。
四、服务补救效果分析服务补救策略的实施对提高旅客满意度和航空公司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及时通知和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可以减轻旅客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使旅客感受到航空公司的关心和关怀。
其次,改善候机环境和灵活调整航班计划可以减少旅客的等待时间和焦虑情绪。
最后,赔偿与补偿措施可以弥补旅客因延误造成的损失,提高旅客的满意度。
然而,服务补救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实施速度、实施方式、服务质量等。
因此,航空公司需要不断优化服务补救策略,以提高其效果。
《2024年我国航班延误成因分析及服务应对策略研究》范文

《我国航班延误成因分析及服务应对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运输业迅猛发展,航班量大幅增加。
然而,航班延误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旅客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航班延误的主要成因,并探讨相应的服务应对策略,以提高我国航空服务水平。
二、我国航班延误成因分析1. 天气原因天气因素是导致航班延误的常见原因。
如遇雷暴、台风、大雾等恶劣天气,飞机无法正常起飞和降落,从而导致航班延误。
2. 航空交通流量控制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日益增大。
为确保飞行安全,航空公司需按照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指令进行飞行,这可能导致部分航班出现延误。
3. 机组人员和飞机调配问题机组人员的排班、飞机的维护和调配等问题也可能导致航班延误。
例如,飞行员或机组人员疲劳、飞机维护不当等都可能影响航班的正常运行。
4. 旅客因素部分旅客因个人原因(如迟到、证件不全等)导致办理登机手续时间延长,也可能引发航班延误。
此外,旅客的行李托运、安检等环节的拥堵也可能对航班正常起降造成影响。
三、服务应对策略研究1. 提高天气预警和应对能力航空公司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确保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仍能保障航班的正常运行。
2. 优化空中交通管制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与航空公司的沟通与协调,优化飞行路线和航班调度,减少因交通流量控制导致的航班延误。
3. 加强机组人员和飞机维护管理航空公司应合理安排机组人员的排班,确保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的休息时间充足。
同时,加强飞机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飞机处于良好状态。
4. 提高旅客服务质量航空公司应加强旅客服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在办理登机手续、行李托运、安检等环节,优化流程,减少旅客等待时间。
同时,提供及时、准确的航班信息查询服务,帮助旅客合理安排行程。
5. 建立投诉处理机制航空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对旅客的投诉和建议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
关于航班延误

关于航班延误《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姓名__唐敏______________学号___08091237_________题目_____关于航班延误____目录一,前言二,航班延误现状三,航班延误原因分析四,航班延误的控制措施五,参考文献前言:近年来,民航业发展迅速,因航班延误引发的矛盾也日益激烈。
相关法律亦未健全,本文详细分析因空中管制和天气和飞机晚到等各种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和不正常,结合了中国国情。
针对性的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所学指示给航空公司、民航当局、机场和旅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目的是减少旅客和航空公司的矛盾,创建和谐民航、和谐社会。
关键词:航班延误;原因;对策;航空公司正文:一,航班延误的现状民航方面:对于航班出现延误。
解释往往只有四个字,列举如下:天气原因、航空管制、机械故障、飞机调配、简单精炼,这也其实是很复杂的情况,客观上存在信息传递不畅,对延误情况也不确定,民航方面长期以来也认为没必要解释,或者认为麻烦,说了旅客也听不懂等等原因,延误的服务做得简单生硬,缺乏细致周到、体贴入微。
旅客方面:对于绝大多数旅客来说,选择乘飞机出行,图得是安全、快捷和舒适。
但若碰上航班延误,这种愿望无疑会大打折扣,甚至让人感到沮丧和愤怒,此时,延误的信息再无从得知或者时间一推再推,不清楚延误到何时,旅客当然会无法接受,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媒体方面:但凡航班延误发生,总是旅客向媒体介绍情况;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就添油加醋炮制一篇耸动的新闻,与媒体的沟通上,航空公司做得很差劲。
即使有负责任的媒体采访到民航相关单位,很不幸,负责与媒体、公众沟通的人一般是坐办公室,架子倒是十足,实际也是不大懂的门外汉,回答通常含含糊糊或过于简单,不足以让公众全面、准确地了解事实情况,越抹越黑。
二,航班延误的原因分析随着民用航空的飞速发展,旅客和民航企业的纠纷越来越多。
这里不光是旅客和承运人(航空公司)的矛盾,还包括旅客和其他民用航空企业(机场,各类售票单位等与民航运输密切相关的企业单位)的纠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决国内航班延误问题参考文献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当前国内航班延误问题与对策
【绪论】国内航班延误的治理策略研究绪论
【第一章】航班延误治理相关理论
【2.1 - 2.3】NF航空公司航班延误治理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2.4】NF航空公司航班延误原因分析
【第三章】国外航班延误治理的经验借鉴
【第四章】NF航空公司航班延误治理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如何解决国内航班延误问题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许燕。
旅客心理--航班延误的冲突致因与对策[J].中国民用航空,2004(44):29-32.
[2]林石平。
正确认识和处理航班延误[J].中国民用航空,2004(12):44-45.
[3]谢云双。
航班延误补偿的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民用航空,2004(44):33-34.
[4]田晓东。
如何提高航班运行的正常性[J].中国民用航空,2004(08):44.
[5]孙继湖。
航班延误与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机制[J].中国民用航
空,2004(08):44.
[6]王小艳。
航班正常性影响因素探究[J].民航管理,2005(07):177.
[7]蔡东辉。
航空旅客运输航班延误及其法律责任[J].法律适用,2006(8):59-61.
[8]刘玉洁,何丕廉,刘春波,等。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航班延误波及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4):242-245.
[9]许凌洁。
《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的法律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23):22-26.
[10]戴维东。
航班延误的人为原因及改进建议[J].中国民用航空,2006(10):24.
[11]谢泗薪,李荣。
航班延误后服务改进与理赔方案设计[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7(04):52-55.
[12]李雄,刘光才,颜明池等。
航班延误对航空公司的经济损失研究[J].系统工程,2007(11):65-67.
[13]赵秀丽,朱金福,郭梅。
不正常航班延误调度模型及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28):129-134.
[14]韩冰。
论客运航班延误及其民事责任[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40-44.
[15]丁建立,仝冠生,徐涛。
基于免疫否定选择算法的机场航班延误状态检测与实现[J].高技术通讯,2008(18):387-391.
[16]黄仪方,肖焕权,李积富。
高原重要机场航班延误的气象
因素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29):37-40.
[17]王红,刘金兰,曹卫东,郇秀霞。
航空公司航班延误预警管理模型与分析[J].计算机仿真,2009(04):292-296.
[18]吕晓杰,王红。
大型枢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4564-4566.
[19]陈海燕,王建东,顾彬。
基于融合先验知识SVM 的航班延误预警模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41):243-247.
[20]赵嶷飞,张亮。
航班延误统计指标体系及延误等级评估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9(7):9-15.
[21]荣耀,王建东。
基于关键飞行资源的航班延误波及DAG 模型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9(30):2243-2247.
[22]刘光才,刘雷。
美国减少航班延误的有效途径及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92-96.
[23]吕宗平,胡欣,丁建立。
航班延误预警指标体系与预警量级构建[J].航空计算技术,2010(40):1-4.
[24]牟德一,张宗贤。
基于航班延误概率的鲁棒性飞机排班模型[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0(28):35-39.
[25]马宇。
航班延误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26):217-217.
[26]周海滨,张圣亮。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航班延误服务补救质量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7):66-70.
[27]邢有洪,李晓津。
航空公司航班延误损失分析[J].会计之
友(中旬刊),2010(02):41-44.
[28]丁建立,杨海彤,顾彬。
基于模糊免疫策略的机场航班延误自适应实时预测方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43):257-261.
[29]袁冬霖。
航班延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民用航空,2011(2):40-41.
[30]刘葆华。
航空公司应对航班严重延误之策略[J].中国民用航空,2013(03):33-35.
[31]刘静。
航班延误侵权的救济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532.
[32]岑裕健。
航空公司应对航班延误的措施研究[J].科技风,2015(04):209.
[33]张励。
航班延误补救与顾客满意度及行为意向关系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4]许红。
我国航班延误纠纷的现状、诱因及对策[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5]刘霞。
关于我国航班延误问题的法律分析[D].上海: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36]张亮。
航班延误统计指标体系及延误等级评估研究[D].天津:中国民航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7]曹卫东。
基于改进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的航班延误波及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38]沙沛。
基于航空公司内因航班延误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9]翁德超。
我国航班延误的违约责任规制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40]边明懿。
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现状及监管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1]民航航班正常统计办法。
关于印发民航航班正常统计办法的通知[Z].民航空发[2003]96 号。
[42]Wong J T, Tsai S C. A survival model for flight delay propagation[J].Journal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12,23(7):5-11.
[43]Yang X Y,Wang Q L,Jian-Bao H E. A Dynamic Research on Commentary of Flight Delayand Evolutionary Trends[J].Economic Survey,2013,1(4):76-82.
致谢
三年就读硕士研究生的美好时光即将过去,在就读期间,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们给予了我悉心的关怀和指导,老师们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深印象。
三年的学习生涯将是我人生中最为难忘的经历。
感谢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感谢学院的各位导师!
我的导师晏雄博士,学识渊博、师德高尚,对待学术态度十分严谨,常常让我感到钦佩、敬仰!本论文从选题到定稿,均是在晏雄博士的悉心指导下完成,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真诚感谢晏
院长对我的关怀、教导和帮助!
三年时光,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事,它们扩展了我的思维和视野。
同时使我结实了来自各行业的良师益友,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对待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待人处事的谦和及热情,时时鞭策我不断自我完善和积极向上。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和家人,在忙于工作和学习的三年间,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都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帮助,而我常常无暇照顾他们,在此表达我的愧疚和感谢!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