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媒介变迁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摘要: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
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象。
由此,它的形态及变迁关涉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之调整变通。
报章、广播、影视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相继兴起,于文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共生现象,在媒介的冲击和推力下,需要对文学的存在加以深度思考。
关键词:媒介;形态;现当代文学;关系“大众传媒在建构国民意识、制造时尚、影响思想潮流的同时,也在建造我们的‘现代文学’”[1]103,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
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现代传媒(媒介)具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的文化形态”[2]73,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本身就带有信息,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象,由此,它的形态及其变迁关涉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之调整变通。
报章、广播、影视以及当下最具关注度的“数字化”新媒介———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相继兴起,于文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共生现象,构成了现当代文学存在的“场”。
媒介以其特有的强大冲击和推力促使着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及文学生产/传播方式、作家身份和读者/受众心态等的改变,因此,对现当代文学的存在状态(整体风貌与未来走向等)需要加以关注和探讨。
一、报章印刷与新文学构建晚清与“五四”前后,民族先觉者们为寻求社会变革而触动文化并带来文化机制的变化,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最坚实有力的组成部分,并促成新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断裂。
在网络和广播、影视缺席的时代,报刊杂志处在最前沿,是文学作品传播的重要媒介形式,它们催生、哺育了新文学,并在一定程度与意义上决定了新文学后来的发展/走向。
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范例

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范例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运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中国现当代的思想感情的文学。
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古典文学在之前造成的的文学封闭和隔绝的现象,能够将文学在内容和表达感情方面与中国当代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范例篇1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目前,我国具有很多出色的当代作家,怎样才能将我国优秀的现当代作品向外译介,使我国的作家走出国门,使我国的文学能够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将是我国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不足之处第一,英译作品的国外影响力比较小。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翻译家、作家总会翻译大量的外国文学著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拿来主义,但是在这期间,我国翻译家将本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并将其推出过门的却少之又少,和国外译作相比,不管是从量上还是质上,我国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都是不高的。
对我们来说,很多外国作品、外国作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很多外国读者对中国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家了解的却不多。
第二,译文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
一般而言,很多名著都是在名译的作用下产生的。
经过著名翻译家叶君健、朱生豪等对罗曼罗兰、安徒生、莎士比亚等西方作家作品的翻译,我国读者对这些西方作家都是非常熟悉的。
但是,我国很多的中译英翻译者们,因为本身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导致翻译水平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由于翻译问题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我国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如果我国对我国优秀作品的翻译不到位,就会出现很多不良后果,轻则使外国读者在理解上出现偏差,使文学作品远远偏离文学译介的标准,重则损害国家民族的文化形象。
对于汉学家来说,因为他们并不是非常熟悉我国各种民俗风情,所以在译文中出现一些错误也是避免不了的。
在Recollections of West Hunan 中一共有11篇沈从文的作品,由于翻译作者对在二三十年代的湘西情况、湘西的方言并不是非常熟悉,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一些在理解上的错误。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以“文”为点,解读经典众多的“文”形成了特定的“史”,因此,以“文”为点进入文学史,是学好文学史的关键,也是让文学课堂富有生气的方法之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外国的文学教学始终都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解读,古代文学中的“批注法”与“点评法”可以证明文本学习的重要性。
20世纪20至50年月在英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批判”派也强调文本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
文学的感性及其人文关怀都是在详细的作品中体现的,同学的文学修养及其力量的培育也是在对文本的分析解读中形成的。
因此,解读经典既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文学“史”的学问点,也是更好地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
不能为了学问的积累而忽视了同学发散思维力量的培育。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是培育同学对文学作品的爱好。
目前,由于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发达,纸质文本的阅读受到很大的冲击,同学阅读量不足和同学不爱读是如今文学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是先选择同学爱读的还是选择文学“史”爱选的,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
假如同学之爱与文学“史”之爱存在着很大的跨度,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行“过渡法”,也就是说在两者之间建一座可以走向彼此的桥。
先让同学列出自己喜爱的作家与读过的文学作品,以便对同学的观赏趣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时,查找两者的相像点。
比如说“十七年文学”中的《林海雪原》,现在的90后高校生很难宁静地读完这部“红色经典”,也不情愿读。
但他们对“英雄传奇”类的网络小说和网络嬉戏很感爱好,因此,先从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谈起,谈报恩与报仇的观念,谈传统观念上英雄人物的形象,或是张飞、武松式的粗豪英雄,或是诸葛亮式的儒将。
逐步引出《林海雪原》中的“英雄形象”———少剑波,然后再分析这部作品,论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影响。
中国现代小说论文

中国现代小说论文论文题目:《阿Q正传》摘要: 《阿Q正传》在“革命”和“不准革命”两章中,对阿Q的心理描写:既有直接描述的对话,也有人物自语自唱和独白;既注重幻想、梦境的心理描绘,也注重运用联想回忆。
其描写心理活动的手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Abstract: "the true story of Ah Q” in" revolution" and" barred from the revolution" in the two chapter, the Q of the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both a direct description of the dialogue, also has the characters oflanguage from a monologue; not only focus on fantasy, dreams of the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associative memories. It describes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y of a variety of means, rich and colorful.关键词:阿Q;心理;艺术形象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男,汉族。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三篇)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篇)1.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2. 探讨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3. 浅析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及其转型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一、白先勇的创伤经历(一)年幼多病:“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白先勇出生于贵族之家,父亲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母亲马佩璋是官家大小姐。
贵族的血统和优裕的生活本该注定着他人生的一帆风顺、无忧无虑。
可是,年纪轻轻的白先勇却患上了肺病。
在那个谈痨色变的年代,白先勇被单独隔离在一幢小房子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养病,偷偷窥探外面的欢声笑语。
白先勇自己回忆这段生活时,感伤地写道:我在山坡的小屋里,悄悄掀起窗帘,窥见园中大千世界,一片繁华,自己的哥姊,堂表弟兄,也穿插其间,个个喜气洋洋。
一霎时,一阵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兜上心头,禁不住痛哭起来。
①繁华与孤寂的强烈反差,使得白先勇年幼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感。
虽说这时他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仍停留在混沌的阶段,但这段生病的创伤经历便使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了雏形。
(二)历史动荡:历史沧桑感白先勇出生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爆发,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接着又是四年国共内战。
他的童年便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度过的。
白先勇随同母亲在广西老家,躲空袭、跑防空洞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湘桂大撤退和国共内战爆发后,白先勇举家迁移,辗转各地,先后在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居住。
白先勇回忆时说:我重回“人间”之后,就碰到一连串的动乱,随着家人的迁徙,从上海到广州到香港再到台湾。
你知道,青少年每到一个新环境,总会产生适应的问题。
而且当时我在语言上也不适应,一下子是上海话,一下子是广东话,一下子是台湾话,令我更感觉无所适从,到处都自觉outofplace。
276动荡不安的时局和“逃亡”式的生活对白先勇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创伤,在被遗弃感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挥之不去的历史沧桑感和不安定感。
在大陆的时候,白崇禧得势,白氏家族力量雄厚。
现代文学论文参考范文1

现代文学论文参考范文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繁荣,文艺界整体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那么现代文学的论文我们要怎么写呢?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现代文学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现代文学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鲁迅对现代文学发展的贡献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鲁迅先生在中西方文化进行猛烈撞击时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建设产生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一鲁迅对现代文学题材方面的贡献文学题材,简单来说就是写什么,关于这一问题鲁迅先生曾有明确的论述。
鲁迅先生认为新文学应该对人们各式各样的生活进行描写,所以说题材就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强调文学题材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多样化,所以他特别鼓励作家要对自己的生活天地进行扩大,并且逐渐开拓新的文学创作题材领域。
鲁迅在对台静农的小说进行评论的时候,就特别对题材新颖进行了强调,他说:“要在他的作品里吸取‘伟大的欢欣’,诚然是不容易的,但他却贡献给了文艺;而且在争写着恋爱的季节,都市的明暗的那时候,能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也没有更多,更勤于这作者的了。
”可见,他对台静农所采用的新颖题材抱有极大的赞赏。
对于萧红的《生死场》进行评价的时候说:“自然这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
”鲁迅先生所说的采用新颖的题材,并不是说让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去有意的猎奇,而是对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进行真实的描写。
鲁迅先生不只是提出扩大题材领域这一文学理论,他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实现题材的广泛性和多样化,其小说就开创了“表现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这两大现代文学创作题材。
在鲁迅先生以农民作为题材的小说里,不但对我国乡村里各种各样的农民形象进行了描写,还深刻地挖掘出了他们灵魂中所存在的复杂性和麻木性,把中国人所特有的国民性进行了表现。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运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中国现当代的思想感情的文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现当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一: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一、现当代文学研究目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以和平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文学队伍主要是由两代作家构成。
一代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大部分是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遭到不公的批判和打击,并在社会底层度过了一段苦难日子的,他们的创作里充满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干预精神和对人性的赞美。
另一代是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其中大多数人曾在“上山下乡”中感受了民间生活和民间文化的熏陶,因此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从农村经验中汲取创作素材,由最初的知青题材到稍后的寻根文学,呈现出新的民间化创作趋向。
两代作家们胸中涌动着知识分子新生的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与自信,他们在揭露社会弊病的同时,把希望寄托于批判的社会效果,在这种希望之中正滋生着已经消失了近三十年的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
这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
而今天的当代中国作家,一部分忙着追逐“诺贝尔”文学奖,期望以此来奠定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另一部分则忙于追逐市场。
由于读者的欣赏情趣和阅读趋向主导了市场,市场的需要又左右着作家的文学创作,导致现在的文学市场化、快餐化、娱乐化、庸俗化、视觉化倾向。
在现当代文学中,以两种文学思想表现最为突出。
1、精神溃败型:在这种精神溃败之中,有的作者干脆放弃信仰,放弃寻找精神出路的企图。
如余华就在《活者》中传达了“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这样一种人生哲学。
正如余杰所说,只有肉体的“活着”而没有灵魂的求索。
2、性文学进入文坛:90年代末期,性文学卷土重来进入了中国文坛,在这些描写性的文学中声势最响的是贾平凹的《废都》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它们都描写了男人在生存困境中表现出的依赖性和脆弱性。
有关现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现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现有研究来看,通常是将文学运动的兴起视为文学思潮的肇起,致使现代文学思潮的中国生成没有能够引起研究者的应有关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现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现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一[摘要]传统文化是指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是民族文化中哲学、美学和艺术的结晶。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也形成了独特的哲学、美学体系。
这些传统文化以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等文学形式传承下来。
在上世纪五四运动之后,一些传统文化被当做阻碍历史发展的精神枷锁抛弃,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度出现与现代文学隔离的现状。
在21世纪的今天,发扬传统文化是国力的体现,在现代文学中体现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学发展的新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文学;批判;继承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是民族特色和民族风貌的集中体现。
目前,尽管世界的发展正朝着全球化迈进,但东方人和西方人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东方人的内敛含蓄和西方人的外向粗犷并没有随着全球化发展而改变。
尽管同为东方人的民族特征,但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也明显不同,像中华民族和邻近的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民族相比,虽然都具有内敛含蓄的相同点,但民族区别还是存在的,这就是不同的传统文化在不同民族体现出来的不同印记。
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但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部,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思想,还包括佛教、道教思想,这我还是广义的传统文化,如果细分起来,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古诗、古文、诗词、国画、医学、戏剧、民族音乐。
在时间上可以分为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从社会层面上可分为宫廷文化、官方文化、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从社会功用来分,还可以分为名号文化、服饰文化和礼仪文化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限于汉民族文化,由于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吸收了其他少数民族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城市化与社会文明秩序的重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进城"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期.邵宁宁.
[2].再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以莫言获“诺奖”为契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王玉珠.
[3].经典性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典律构建”的基石.
《天津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期.黄万华.
[4].民间叙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流话语的建构.
《人文杂志》.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8期.王玉珠.
[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美食怀旧”书写——以陆文夫为个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冯进.
[6].世界华文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价值——以战后中国文学转型为例.
《广东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3期.黄万华.
[7].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评价.
《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2期.董慧.
[8].延安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进程中的复调与对话.
《人文杂志》.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4期.李林荣.
[9].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研究概述.
《湖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3期.陈岚.
[10].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的再思考.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3期.张卫中.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文学中的上海想象.被引次数:27
作者:张鸿声.中国现当代文学浙江大学2005(学位年度)
[2].叙事的智慧:当代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被引次数:19
作者:陈林侠.中国现当代文学浙江大学2005(学位年度)
[3].选择与接受:新时期以来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被引次数:7
作者:朱怡淼.中国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4].伍尔夫诗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作者:杨音.英语语言文学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学位年度)
[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形象研究.
作者:华爱芳.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6].小说到电影——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化研究.被引次数:13
作者:金真徽.中国现当代文学青岛大学2004(学位年度)
[7].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捷克的接受史.
作者:皮亚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西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
[8].建国后三代导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电影改编.被引次数:2
作者:吴桐.中国现当代文学辽宁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9].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困境.被引次数:10
作者:冯果.中国现当代文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10].“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被引次数:10
作者:王鹏飞.中国现当代文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三、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QuantitativeResearchontheOriginsofContemporaryChineseVocabular yBasedonTheGreatChineseDictionary.
XueyangLiuBinLiYingjieZhangLiuLiu2014
[2]AnInvestigationontheUrbanFormTransformationsinContemporaryChin eseCities.
LIZeZHANGTianjie2012
[3]AnInvestigationontheUrbanFormTransformationsinContemporaryChin eseCities.
LIZeZHANGTianjie2012
[4]PrevalenceofpsychologicalsymptomsincontemporaryChineseruraltou rbanmigrantworkers:Anexploratorymetaanalysisofobservationalstudiesusi ngtheSCL90R.
Zhong,B.L.Liu,T.B.Chiu,H.F.K.Chan,S.S.M.Hu,C.Y.Hu,X.F.Xiang,Y.T.Caine ,E.D.《Socialpsychiatryandpsychiatricepidemiology》,被SCI收录
SCI.201310
[5]TheSuccessorstoConfucianismoraNewGeneration?AQuestionnaireStud yonChineseStudents'CultureofLearningEnglish.
LijingShi《Language,cultureandcurriculum》,20061
[6]Chapter29StudyofHeritageTrackofTaijiquanBasedonContemporaryCom municationStrategy.
JianjunWang2013
[7]TheEmergenceofContemporaryChineseEnterprise:TheHeterogeneityof NationalCulture,CorporateControlsandIntegrationApproachesinM&As. JayChatzkelArtieW.Ng《Thunderbird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135
[8]Theeraafterreformandopeningup:developmentsinEnglishtranslation sofChinesefictions,19792009.
ShuangYu《Perspectives:studiesintranslatology》,20104
[9]ThecreationofcontemporarypublicartFiveElementsconcept. WeiLuLvShanshanXU2011
[10]ContemporaryLeadershipApproachesinChineseOrganizations. 2009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强化史料意识穿越史料迷宫——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的几点思考.
张志忠,2009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的发掘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博物馆与展览公司的合作模式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展》筹办过程解析.
沐定胜,2001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
[3]谱系学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基本理论反思.
傅莹,2014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
[4]民国校园文学的里程碑论西南联大学生创作.
李光荣,2012“民国社会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5]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模子”以顾彬先生《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例. 周晓风,2009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6]"现代性"视野下的苦难叙事——以"文革"后小说为考察对象.
吴雪丽,2007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
[7]走出文学史"迷思"世界华文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价值.
黄万华,2010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8]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影响.
吴俊忠,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9]数学诗人蔡天新的旅行文学创作.
宋嵩,2011两岸青年文学会议
[10]历史从心上流过齐邦媛《巨流河》阅读札记.
周立民,2011两岸青年文学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