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物质特性分析表
液化石油气详细介绍及相关理化数据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许多城镇已开始使用液化石油气做燃料。液化石油气是炼油厂在进行原油催化裂解与热裂解时所得到的副产品.
催化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如下(%):氢气5~6、甲烷10、乙烷3~5、乙烯3、丙烷16~20、丙烯6~11、丁烷42~46、丁烯5~6,含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类5~12。
热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如下(%):氢气12、甲烷5~7、乙烷5~7、乙烯16~18、丙烷0.5、丙烯7~8、丁烷0.2、丁烯4~5,含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类2~3。这些碳氢化合物都容易液化,将它们压缩到只占原体积的1/250~l/33,贮存于耐高压的钢罐中,使用时拧开液化气罐的阀门,可燃性的碳氢化合物气体就会通过管道进入燃烧器。点燃后形成淡蓝色火焰,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热(发热值约为92 100 kJ/m3~121 400 kJ/m3)。并可根据需要,调整火力,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卫生。
0.00354
0.00227
0.00217
0.00227
0.00035
40-50
0.00422
0.00389
0.00222
0.00266
0.00244
0.00042
体积压缩系数对于满液的容器,当温度升高时,液体的体积会膨胀,但由于受到容器容积的限制,液体将会受到压缩。体积压缩系数是指压力每升高1MPA时液体体积的减缩量。液化石油气(65%丙烷+35%异丁烷)的体积膨胀系数\体积压缩系数及其比值见表1-7。
8.17
13
40
28.6
9.33
14.7
45
34.5
10.57
16.8
50
36.8
12.1
18.94
55
40.22
液化石油气物质特性分析表精编

液化石油气物质特性分析表精编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液化石油气物质特性分析表1、液化石油气组成:液化气主要成分含有丙烷、丙烯、丁烷、异丁烷、丁烯、异丁烯等低分子类,而一般经过处理的民用液化气主要成分有:丙烷、正丁烷及异丁烷等,无色气体或黄柠色油状液体、特殊臭味。
2、理化特性液化石油气常压下为气态,具有气体性质,经过降温和加压处理后成为液态,密度增大。
闪点为-74℃,引燃温度为426~537℃,爆炸极限为5%~%。
液态的液化气挥发性较强,在液态挥发成气体时,其体积扩大250~300倍,其热值大,最高燃烧温度可达l900。
C,体积膨胀系数约为水的10~16倍,相对密度为空气的l.56倍,易在低洼处沉积。
3、液化石油气的火灾危险性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混合性气体,液化石油气向室内扩散,当含量达到爆炸极限(5%~%)时,遇到火星或电火花就会发生爆炸。
(1)易燃易爆。
比汽油等油类、天然气有更大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
液化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即使在寒冷地区,遇到静电或金属撞击时发出的细小火花,都能迅速引起燃烧。
液化气加空气混合浓度在5—%时,就会引发爆炸。
(2)气液态体积比值大、易挥发。
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液化气迅速气化为250~350倍体积的液化气气体。
(3)液化石油气液态比重比水轻。
气态比空气重倍。
由于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因此,一旦液化石油气从容器或管道中泄漏出来,不像相对密度小的可燃气体那样容易挥发与扩散,而是像水一样往低处流动和滞存,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引起火灾。
因此液化石油气泄漏,极易沉积在低洼处,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4)体积膨张系数大。
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大约是同温度水的体积膨胀系数的10~16倍,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体积会不断膨胀,气态压力也不断增加,温度每升高摄氏l度,体积膨胀~%,气压增加~。
因此,液化石油气在充装作业中必须限制装量。
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特性(通用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特性(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特性(通用版)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主要是通过燃烧以利用其热量,因此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源节约和安全。
一、液化石油气的燃烧1.燃烧的条件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发光、发热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发光、发热是物质燃烧的外观特征,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则是物质燃烧的本质。
燃烧必须具备下列3个条件。
(1)存在可燃物质凡能与空气中的氧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称为可燃物质。
如丙烷、丙烯、木柴、汽油、煤油等。
(2)存在助燃物质凡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都叫助燃物质。
常见的助燃物质有:空气、氧气等。
(3)有能导致燃烧的点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量都叫点火源。
点火源是物质发生燃烧的能量条件,没有点火源就不会发生燃烧。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构成燃烧的3个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燃烧便不能发生。
对于已经进行着的燃烧,若消除可燃物或助燃物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终止。
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其挥发出蒸气气体状态下进行的,由于可燃物的状态不同,其燃烧特点也不同。
可燃气体只要达到其本身氧化条件所需的热量便能迅速燃烧,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部烧光。
这是因为气体扩散能力强,分子之间距离大,容易与空气混合,造成了充分燃烧的条件。
液化石油气中的所有组分,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气态,在空间传播迅速,所以非常容易燃烧,甚至能形成爆炸。
可燃液体的燃烧不是液体本身的燃烧,而是液体蒸发汽化与助燃物(空气中的氧)在火源作用下的燃烧,而燃烧又加速了液体汽化,使燃烧得以扩展。
液化石油气LPG特性等介绍

注:容积超过1000m3的储罐或总答积超过5000m3的储罐区,与建筑物的间距,应按上表增加25%。
城市的液化气站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1)城市液化气站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宜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灌装站。
地面应采用撞击不产生火花的不燃材料建造。
建筑物应考虑防爆泄压,.室内应有良好通风,通风口应接近地板面,以便排除液化石油气。
(2)液化石油气灌装站应有防静电和防雷保护,电气设备应采用防爆型。
(3)气瓶库应采用敞开式建筑,室内应有良好通风。
气瓶总储量不超过10m3时,与其它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小于10m;总储量超过10m3时,与其它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小于15m3气瓶库与主要道路间距不小于10m,与次要道路间距不小于5m。
使用液化气瓶时,应注意下列事项:气瓶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与火源、热源的间距不应小于1.5m。
气瓶不准用火烤、开水烫或在阳光下暴晒。
要经常检查气瓶阀门和管路接头等处的气密性,要保持不漏气。
一般用肥皂水检查漏气情况,严禁用明火试漏。
点火时,应先点燃引火物,然后开气,不应颠倒这个顺序。
在使用过程中应有人看守,不要离开,防止水沸溢浇灭火,造成液化气流窜引起爆炸。
气瓶使用后,必须关紧阀门,防止漏气。
气瓶内的液化气不能用尽,应留有一定的余压力。
余压力一般应大于49.03kPa(即0.5kg/cm2,表压),防止空气进人气瓶中。
液化石油气用完后,瓶内所剩的残液也是一种易燃物,不得自行倾倒,防止因残液的流淌和蒸发而引起火灾。
液化石油气气瓶是一种受压容器,要很好地加以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
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气瓶坠落或撞击,不准用铁器敲击开启瓶阀,要防止日光直射和长期淋雨。
气瓶一般2年检查一次。
石油液化气的爆炸范围虽然不太宽,但因其下限小,所以,一旦泄漏时容易引火爆炸。
又因LPG比空气重,所以在空气中泄漏时流向下方,好积存在低洼处,成为气体爆炸的隐患。
因此,气体容易泄漏的地方。
只靠窗户换气不够,还要注意下部的通风。
关于我国液化石油气(LPG)安全技术的

关于我国液化石油气(LPG)安全技术的(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液化石油气在全国城乡已经普及,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民用能源。
但是,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往往在使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发生爆炸、火灾和中毒事故,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给社会安全带来巨大影响。
本文结合我公司安全运行三十年无事故的管理实践,重点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状态、杜绝管理上的缺陷三个角度,对我国液化石油气(L P G)安全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作如下分析:一、液化石油气(LPG)的特性分析液化石油气(LPG)是以丙烷和丁烷(丁烯)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
液化石油气与空气的混和气作主气源时,液化石油气的体积分数应高于其爆炸上限的2倍,且混和气的露点应低于管道外壁温度5℃,硫化氢含量不应大于20mg/m3,液化石油气质量指标见表1。
c5表1液化石油气质量指标(GB 11174—1 989)项目质量指标密度/(kg/m3) 报告蒸气压/kPa 不大于1380C 5及c5以上组分含量(体积百分数) 不大于3.O 残留物蒸发残留物/(10-2mL/mL) 报告油渍观察值/(I【lL) 报告铜片腐蚀等级不大于1 总硫含l/(mg/m3) 不大于343 游离水无注:①密度系指1 5℃;②蒸气压系指3 7.8℃。
1.液化石油气(LPG)的性质。
一般民用和工业用的液化石油气有四种规格,即:(1)以丙烷为主组合的,主要由丙烷和丙烯组成。
(2)以丁烷为主组合的,主要由正丁烷、异丁烷(3)混合液化石油气,由不同比例C3和C4烃类组成。
(4)高纯度丙烷,约含95%的丙烷。
不同的炼油厂的液化石油气的组成差别很大,且液化石油是一种混合物,混合物的性质主要与其化学成分有关,所以要想知道液化石油气的性质,首先应做化学分析,然后按其化学成分和各种组分的己知数进行计算。
在常温压下,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是气态,戊烷为液态,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和烯烃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沸点升高。
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表

液化石油气理化特性表标识中文名:液化石油气;压凝汽油分子式:C3H8-C3H6-C4H10-C4h8(混合物)危规号:21053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理化性臭味。
熔点℃:英文名:Liquefied petroleum gas分子量:RTECS号:UN编号:1075CAS号:68476-85-7溶解性:在水上漂浮并沸腾,不溶于水。
可产生易燃的蒸气团。
饱和蒸汽压kPa:4053(16.8℃)相对密度(水=1):相对密度(空气=1):燃烧热kJ/mol:最小点火能mJ: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聚合危险:不聚合稳定性:不稳定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质沸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燃烧性:易燃闪点℃:-74燃烧爆炸危险爆炸极限%:1.63~9.43自燃温度℃:450危险性分类:第2.1类易燃气体甲类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毒性:属微毒类接触限值:中国MAC(mg/m)10003性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毒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
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迅速吸。
就医。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性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
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表

自燃温度℃:450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危险性分类:第类易燃气体甲类
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饱和蒸汽压kPa:4053(16.8℃)
熔点℃:
相对密度(水=1):
沸点℃:
相对密度(空气=1):
临界温度℃:
燃烧热kJ/mol:
临界压力MPa:
最小点火能mJ: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74
聚合危险:不聚合
爆炸极限%:~
急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毒性
毒性:属微毒类
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1000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表
液化石油气理化特性表
标识
液化石油气的物理特性

液化石油气的物理特性液化石油气气体的密度其单位是以kg/m3表示,它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因此,在表示液化石油气气体的密度时,必须规定温度和压力的条件。
一些碳氢化合物在不同温度及相应饱和蒸气压下的密度见表2-5。
表1-1 一些碳氢化合物在不同温度及相应饱和蒸气压力下的密码(kg/m3)从表1-1中可以看出,气态液化石油气的密谋随着温度及相应饱和蒸气压的升高而增加。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气态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101.3kPa下一些气态碳氢化合物的密度见表1-2。
表1-2 一些气态碳氢化合物在101.3kPa下的密度/( kg/m3)液化石油气液体的密度以单位体积的质量表示,即kg/m3。
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上升密度变小,同时体积膨胀。
由于液体压缩性很小,因此压力对密度的影响也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由表1-2可以看出,液化石油气液态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表1-3 液化石油气液态的密度(kg/m3)相对密度由于在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同时存在气态和液态两种状态,所以应该了解它的液态相对密度和气态的相对密度。
液化石油气的气态相对密度,是指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压力的条件下,同体积的液化石油气气体与空气的质量比。
求液化石油气气体各组分相对密度的简便方法,是用各组分相对密度的简便方法,是用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求得,因为在标准状态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相同的。
液化石油气气态的相对密度见表1-4。
表1-4 液化石油气气态的相对密度(0℃,101.3kpa)从表1-4中可以看出液化石油气气态比空气重1.5~2.5倍。
由于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因此,一旦液化石油气从容器或管道中泄漏出来,不像相对密度小的可燃气体那样容易挥发与扩散,而是像水一样往低处流动和滞存,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
因此,用户在安全使用中必须充分注意,厨房不应过于狭窄,通风换气要良好。
液化石油气储存场所不应留有井\坑\穴等.对设计的水沟\水井\管沟必须密封,以防聚积,引起火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化石油气物质特性分
析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液化石油气物质特性分析表
1、液化石油气组成:
液化气主要成分含有丙烷、丙烯、丁烷、异丁烷、丁烯、异丁烯等低分子类,而一般经过处理的民用液化气主要成分有:丙烷、正丁烷及异丁烷等,无色气体或黄柠色油状液体、特殊臭味。
2、理化特性
液化石油气常压下为气态,具有气体性质,经过降温和加压处理后成为液态,密度增大。
闪点为-74℃,引燃温度为426~537℃,爆炸极限为5%~
9.65%。
液态的液化气挥发性较强,在液态挥发成气体时,其体积扩大250~300倍,其热值大,最高燃烧温度可达l900。
C,体积膨胀系数约为水的10~16倍,相对密度为空气的l.56倍,易在低洼处沉积。
3、液化石油气的火灾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混合性气体,液化石油气向室内扩散,当含量达到爆炸极限(5%~9.65%)时,遇到火星或电火花就会发生爆炸。
(1)易燃易爆。
比汽油等油类、天然气有更大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
液化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即使在寒冷地区,遇到静电或金属撞击时发出的细小火花,都能迅速引起燃烧。
液化气加空气混合浓度在5—9.65%时,就会引发爆炸。
(2)气液态体积比值大、易挥发。
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液化气迅速气化为250~350倍体积的液化气气体。
(3)液化石油气液态比重比水轻。
气态比空气重1.56倍。
由于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因此,一旦液化石油气从容器或管道中泄漏出来,不像相对密度小的可燃气体那样容易挥发与扩散,而是像水一样往低处流动和滞存,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引起火灾。
因此液化石油气泄漏,极易沉积在低洼处,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4)体积膨张系数大。
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大约是同温度水的体积膨胀系数的10~16倍,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体积会不断膨胀,气态压力也不断增加,温度每升高摄氏l度,体积膨胀0.3~0.4%,气压增加0.2~0.3MPa。
因此,液化石油气在充装作业中必须限制装量。
否则容易造成爆炸火灾隐患。
(5)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容器内部液化石油气的压力总比外界大气压力大得多,所以,液化石油气一定要在密闭的、具有足够强度的容器中储存。
否则容易造成爆炸火灾隐患。
4、液化气的毒害性
液化石油气本身并无毒性,但有麻醉及窒息性,使生物反应能力降低。
但液化石油气使用不当时,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而造成缺氧状态(一氧化碳中毒,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