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ppt课件

(二)泌别清浊
1、生理功能:所谓"清",即指各种精微物质; 所谓"浊",即指饮食物经消化后剩余的残渣部 分。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 三个方面: 将水谷精微吸收,经脾转输全身。
分别清浊 各走其道
将食物残渣下推大肠。
吸收大量水分,参与水液代谢, 故称“小肠主液”。
精微由脾吸收
饮食物入胃,经过脾胃的腐熟加工,然 后进入小肠,清浊分离,各走其道,再由脾 输送至全身,供应各脏腑器官的营养。
二、生理特性
(一)主通降
1、含义:是指胃气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趋势
2、生理表现:饮食物入胃,经过胃的腐熟作用后, 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并将食物残渣 下移大肠,燥化形成粪便,并有节制的排出体外 同时胃的通降是继续受纳的前提条件。 3、病理表现: 1)胃失和降:纳呆、厌食、胃脘胀闷、便秘 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
胃两门三脘
上部—上脘(包括贲门)。 中部—中脘,即胃体。 下部—下脘(包括幽门)。
一、胃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受纳水谷 (二)主腐熟水谷
(一)胃受纳水谷
主受纳: 接受容纳饮食物。
胃为“太仓”、 “水谷之海”、 “水谷气血之海” 受纳是腐熟消化的前提
(二)主腐熟水谷
腐熟水谷: 使饮食物初步消化,变成食糜, 在脾的帮助下化生精微,初步吸收。
2、病理表现由于肝胆关系密,肝的功能正常,则胆汁化生有源,胆 汁的排泄通畅,消化才能正常。若肝有病,则影响到胆汁的生 成、排泄,使消化功能失常。
1)胆汁分泌与排泄受阻:
厌食、腹胀、腹泻。
2)湿热蕴结肝胆,胆汁不循常道: 发为黄疸 (身面目皆黄)。
3)胆气不利,气机上逆: 口苦、呕吐黄绿苦水。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ppt课件(2024版)

2024/11/12
五脏与五行相对应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 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
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
膳正要·序》)。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 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 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1)、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呼浊吸清,对保证呼吸的调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机: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
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诸气者皆属于肺”,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神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 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
(《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五脏与五行相对应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 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
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
膳正要·序》)。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 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 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1)、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呼浊吸清,对保证呼吸的调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机: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
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诸气者皆属于肺”,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神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 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
(《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六腑课件

2.主决断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 作出决定的作用。 • 胆的这一功能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 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 重要作用。
5
(三)
胆的生理特性
1.胆气主升 胆为阳中之少阳,禀东方木德,属甲木,主少阳春升之 气,故称胆气主升。 胆气升发条达,则脏腑气机调畅,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 功能。 若胆失升发条达之性,则脏腑气机不畅,脾胃气机升降 失常,出现飧泄、肠澼等病证。 2.性喜宁谧 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宁谧而无邪扰,胆 气不刚不柔,则胆汁得以疏泄,决断得以职司。 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可出现口苦、虚烦、惊悸、 不寐,甚则善恐如人将捕之等症状。
第二节 六 腑
•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
总称。
•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 六腑的生理特性:“泻而不藏”、“实而
不能满”。
•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 。
若六腑通和降的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饮食水 谷的受盛和传化。
1
七冲门
• 饮食物自进入体内,到排出体外,必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关隘, 即《难经》所说的“七冲门”
4
(二)
1.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的生理功能
胆汁是肝之余气凝聚而成。由胆腑浓缩并加以贮藏。胆汁在肝 的疏泄作用下,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病理: 胆汁的分泌排泄受阻,影响脾胃,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湿热蕴结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发为黄疸。 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症状。
10
三.小肠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它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 布其精微,下传其糟粕的重要脏器。 小肠与心经脉相互络属,故与心互为表里。
《五脏六腑专业版》课件

肝
总结词
疏泄气机,贮藏血液
详细描述
肝在人体中主要负责疏泄气机,调节人体的情绪和消化功能。同时,肝还有贮藏 血液的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
脾
总结词
运化水谷,化生气血
详细描述
脾在人体中主要负责运化水谷,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供给全身各脏腑所需的能量和养分。同时,脾还有化生 气血的功能,促进血液的生成和循环。
肺
总结词
主司呼吸,宣发肃降
详细描述
肺在人体中主要负责呼吸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同时,肺还有宣发肃降的功能,调节人体 的气机运行,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肾
总结词
藏精蓄锐,主宰生长、发育与生殖
详细描述
肾在人体中主要负责藏精蓄锐,储存和提供能量和养分,维 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肾还主宰生长、发育与生殖 ,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有重要影响。
维持人体营养需求
详细描述
胃通过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满足人体生长发 育和日常活动的需求。
总结词
分泌胃酸与消化酶
胃
详细描述
胃能够分泌胃酸和消化酶,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分解,提高食物的 吸收率。
总结词
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
详细描述
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
大肠
总结词
01
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
03
CATALOGUE
六腑详解
胆
总结词
胆汁的储存与浓缩场所
详细描述
胆是储存胆汁的主要器官,能够 将稀薄的胆汁进行浓缩,提高其 消化功能。
胆
总结词
辅助消化功能
详细描述
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胆管收缩, 将浓缩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脂 肪的消化和吸收。
医学课件-六腑课件

胆管的组成与结构
胆管分为肝内胆管、肝总管和胆囊管,肝内胆管汇入肝总管 ,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
胆腑的功能与特点
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胆分泌胆汁,通过胆管排泄至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脂肪。
胆囊的作用
胆囊可储存和浓缩胆汁,在进食时收缩排空,将胆汁通过胆总管排入十二指 肠。
胆腑疾病的病因与病理
胆结石
胆结石形成原因包括饮食不当 、代谢异常、感染等,可引起
05
大肠课件
大肠的解剖结构
位置与形态
大肠位于腹腔右侧,上接小肠,下连肛门,是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肠 在腹腔内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等部分。
肠壁结构
大肠黏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可防止消化液和细菌侵入。肠壁肌肉 层由平滑肌细胞构成,可协助肠道蠕动。
大肠的功能与特点
01
消化性溃疡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保 护功能下降,导致胃壁损伤形成溃疡。
胃食管反流
胃癌
胃食管反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 导致胃酸进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
胃癌是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恶性 肿瘤,可能与遗传、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 。
03
胆腑课件
胆腑的解剖结构
胆的形态与位置
胆为梨形,位于肝脏右下方,与肝脏紧密相连,内藏胆汁。
液平衡。
免疫功能
小肠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 分,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和抗体
,参与机体免疫防御。
小肠疾病的病因与病理
病因
常见的小肠疾病病因包括感染、炎症、肿瘤等。其中,感染 通常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炎症可分为自身免疫性、感染性 等多种类型;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病理
小肠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炎症、溃疡、出血、梗阻、穿 孔、癌变等。这些病理变化会对患者的营养摄入、水分吸收 、免疫功能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胆管分为肝内胆管、肝总管和胆囊管,肝内胆管汇入肝总管 ,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
胆腑的功能与特点
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胆分泌胆汁,通过胆管排泄至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脂肪。
胆囊的作用
胆囊可储存和浓缩胆汁,在进食时收缩排空,将胆汁通过胆总管排入十二指 肠。
胆腑疾病的病因与病理
胆结石
胆结石形成原因包括饮食不当 、代谢异常、感染等,可引起
05
大肠课件
大肠的解剖结构
位置与形态
大肠位于腹腔右侧,上接小肠,下连肛门,是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肠 在腹腔内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等部分。
肠壁结构
大肠黏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可防止消化液和细菌侵入。肠壁肌肉 层由平滑肌细胞构成,可协助肠道蠕动。
大肠的功能与特点
01
消化性溃疡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保 护功能下降,导致胃壁损伤形成溃疡。
胃食管反流
胃癌
胃食管反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 导致胃酸进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
胃癌是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恶性 肿瘤,可能与遗传、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 。
03
胆腑课件
胆腑的解剖结构
胆的形态与位置
胆为梨形,位于肝脏右下方,与肝脏紧密相连,内藏胆汁。
液平衡。
免疫功能
小肠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 分,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和抗体
,参与机体免疫防御。
小肠疾病的病因与病理
病因
常见的小肠疾病病因包括感染、炎症、肿瘤等。其中,感染 通常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炎症可分为自身免疫性、感染性 等多种类型;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病理
小肠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炎症、溃疡、出血、梗阻、穿 孔、癌变等。这些病理变化会对患者的营养摄入、水分吸收 、免疫功能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ppt课件

VS
详细描述
肾在五行中属水,藏精气,主生长发育与 生殖,主水液代谢。肾所藏之精气包括先 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构成人体胚胎及维 持人体生长发育和各种功能活动的基本物 质。肾主水液代谢则是指肾气具有调节体 内水液平衡的作用。
03
六腑详解
胆
总结词
胆是储存胆汁的器官,具有疏泄功能,有助于消化。
详细描述
胆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储存在胆囊中,有助 于消化脂肪。胆还具有疏泄功能,能够调节情志,保持人体气机调畅。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中医五脏六腑概述 • 五脏详解 • 六腑详解
01
中医五脏六腑概述
五脏定义及功能
肝
主疏泄,主藏血,与 情绪、筋脉、眼睛、 指甲等有关。
心
主血脉,主神志,与 舌、面、汗液等有关 。
脾
主运化,主统血,与 肌肉、口唇、涎液等 有关。
大肠
传导和排泄糟粕。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人体生理 功能。
五脏与六腑在生理上 相互协调,在病理上 相互影响。
五脏主藏精气,六腑 主传化物,两者相互 为用,互为表里。
02
五脏详解
心
总结词
主宰精神意识,主血脉,藏神志
详细描述
心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 主宰。“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作用,“藏神志”是指心有 统帅全身脏腑生理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肺
总结词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详细描述
肺在五行中属金,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以维持人体气体的正常交
五脏六腑话养生-PPT课件

脾
中医说的脾胃就是脾脏和胃吗?
脾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运化水谷
土 曰 稼 穑
运化水湿
脾主统血 脾主升清
脾胃为后天之本。 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证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对机体 的营养和濡润。
为什么压力大的人消化系统容易出问题?
“脾在志为思”,思虑太多的人容易出现消化系统问题。 “思虑伤脾” 脾胃呆滞、运化失常、消化吸收机能障碍,而出现食欲不 振、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状。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心
肝
脾
肾
肺
肝的生理功能
一、主疏泄: 1、调畅气机 2、促进津液运行 3、促进脾胃运化 4、调畅情志 5、促进生殖功能 二、主藏血: 1、贮藏血液 2、调
环境的宽敞舒适与否与肝脏养生保健关系最为密切。
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 满目的绿色会给人带来舒畅、朝气蓬勃的好心情,对 肝脏的养生保健很有利。现代研究表明,绿色有稳定人情 绪的作用,还能够节调节血压,保持人体血压的正常。
食疗养心
桂圆: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可用桂圆肉泡 茶常饮,或煮桂圆粥食用。 酸枣仁:宁心安神,可以配合龙眼肉和芡实,煮汤后睡前 服食。对心血不足型心悸颇有裨益,也可单用酸枣仁 1 5 克,捣碎后同粳米煮粥食。 莲子:先将干莲子磨粉,每晚取莲子粉 5 0 克、桂圆肉 3 0 克,同粳米 5 0 - 1 0 0 克煮成稀粥,然后加入冰糖适 量,临睡前服食一小碗。或用干莲肉 5 0 克、桂圆肉 3 0 克、冰糖少许,一同煎服。 人参:可用人参 3 克,切片,每天泡茶饮。适宜心气虚弱 ,产后病后体虚之人心功能不全而心悸时食用。
养心之道
心病为什么易在冬天及夜晚发作?
医学课件-六腑课件

治疗
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膀胱病的预防与治疗
08
六腑调理与保健
饮食调理
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过冷过热,不过辛辣油腻刺激。
饮食有节
五谷杂粮,蔬菜瓜果,荤素搭配,营养丰富。
饮食多样化
注意食品卫生安全,避免食物中毒等事件发生。
胃病定义
根据病因和病情,胃病可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胃病分类
胃病定义与分类
常见胃病及其症状
预防措施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治疗措施
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胃病的预防与治疗
04
胆腑疾病
胆病定义
胆腑疾病是由于胆腑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等。
胆病的预防与治疗
05
大肠疾病
定义
大肠病是指发生在肠道上的疾病,包括炎症、感染、肿瘤等多种类型。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大肠病可分为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感染性肠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肿瘤性肠病(如结肠癌、直肠癌等)和其他类型(如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等)。
大肠病定义与分类
胆病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情,胆病可分为急性胆病和慢性胆病,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等。
胆病定义与分类
1
常见胆病及其症状
2
3
胆囊炎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胆囊炎
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膀胱病的预防与治疗
08
六腑调理与保健
饮食调理
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过冷过热,不过辛辣油腻刺激。
饮食有节
五谷杂粮,蔬菜瓜果,荤素搭配,营养丰富。
饮食多样化
注意食品卫生安全,避免食物中毒等事件发生。
胃病定义
根据病因和病情,胃病可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胃病分类
胃病定义与分类
常见胃病及其症状
预防措施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治疗措施
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胃病的预防与治疗
04
胆腑疾病
胆病定义
胆腑疾病是由于胆腑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等。
胆病的预防与治疗
05
大肠疾病
定义
大肠病是指发生在肠道上的疾病,包括炎症、感染、肿瘤等多种类型。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大肠病可分为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感染性肠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肿瘤性肠病(如结肠癌、直肠癌等)和其他类型(如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等)。
大肠病定义与分类
胆病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情,胆病可分为急性胆病和慢性胆病,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等。
胆病定义与分类
1
常见胆病及其症状
2
3
胆囊炎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胆囊炎
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上口为贲门 胃下口为幽门
大小肠之会为阑门 下极为魄门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5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胆
胆的概述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 胆为奇恒之腑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6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胆的概述
位置:位于右胁下, 附于肝之短叶间, 胆与肝相表里。
形态:中空的囊状器官
胃气的重要性
中医基础理论
胃的受纳、腐熟与脾的运化功能综合
,称为“胃气”。
中医学强调“人以胃气为本”。
“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23
2020/4/28
保胃气
中医基础理论
诊断
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
治疗
留得一分胃气 便存一分生机
“保胃气” 为养生治疗 的重要原则。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7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一、胆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贮藏与排泄胆汁 (二)胆主决断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8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一)贮藏与排泄胆汁
1、生理功能:
胆汁生成于肝而贮藏于胆
1)贮存胆汁 其味苦、色黄绿、又称“精汁” 胆为“中精之府”
受肝主疏泄的直接控制和调节,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教研室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1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节 六腑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2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六腑的概述
1、六腑——即胆、胃、 小肠、大肠、膀 胱、 三焦的总称。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
2、共同生理功能: 受盛和传化水谷
-
24
2020/4/28
(三)病理表现
中医基础理论
1、受纳失职:
纳呆厌食,胃脘胀闷。
2、腐熟无能: 食滞胃脘、胃脘疼痛,嗳腐食臭。
3、功能亢进: 消谷善饥、胃中嘈杂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25
2020/4/28
二、生理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
(一)主通降
1、含义:是指胃气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趋势
2、生理表现:饮食物入胃,经过胃的腐熟作用后, 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并将食物残渣 下移大肠,燥化形成粪便,并有节制的排出体外。 同时胃的通降是继续受纳的前提条件。
(二)胆主决断
中医基础理论
1、含义: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 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2、生理 : 胆性刚直、果敢、与人的勇怯、胆 量有关。
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3、病 理
胆气虚——胆小惊怯、睡眠不安。
胆热痰扰——惊悸而烦、急躁易怒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14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16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胃
胃的概述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源自17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胃的概述
位置: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 小肠,胃与脾相表里。
形态:为曲屈状的囊状器官。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18
3、共同生理特点: 泻而不藏 实而不满
-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3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 以降为顺 以通为用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4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5、七 冲门
从饮食物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个重 要关口,《难经》称之为"七冲门",
唇为飞门 齿为户门 会厌为吸门
3、病理表现:
1)胃失和降:纳呆、厌食、胃脘胀闷、便秘 2)胃气上逆:恶心、呕- 吐、制作呃:逆民、院嗳中医气基础2教6 研室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3)脾不升清:腹胀、腹泄、便溏
《素问》:“浊气在上,则生chen胀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二)喜润恶燥
1、含义:是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
胆汁呈黄绿色,味极苦,有重要消化 作用。在进食后,通过肝的疏泄作用,胆 汁排入肠道,协助脾胃,维持正常消化。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11
2020/4/28
2、病理表现
中医基础理论
由于肝胆关系密切,肝的功能正常,则胆汁化生有源,胆 汁的排泄通畅,消化才能正常。若肝有病,则影响到胆汁的生 成、排泄,使消化功能失常。
2)排泄胆汁 在肝的 调控下,胆汁及时排泄
于肠道,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9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肝促进胆汁的生成与排泄
胆汁是在肝内生成,由肝化生分泌。 胆汁生成后,则流入胆囊,由胆囊贮存。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10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胆汁促进消化吸收
的受纳和腐熟。
2、生理:胃的受纳腐熟依赖胃气的推动和蒸化
以及胃中津液的濡润
3、病理:易燥热为害,胃津受损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27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胃小结
(一)主受纳、腐熟水谷
(二)主通降、以降为和
主受纳: 接受容纳饮食物。
胃为“太仓”、 “水谷之海”、 “水谷气血之海”
受纳是腐熟消化的前提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21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二)主腐熟水谷
腐熟水谷: 使饮食物初步消化,变成食糜, 在脾的帮助下化生精微,初步吸收。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22
2020/4/28
1)胆汁分泌与排泄受阻: 厌食、腹胀、腹泻。
2)湿热蕴结肝胆,胆汁不循常道: 发为黄疸 (身面目皆黄)。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12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3)胆气不利,气机上逆: 口苦、呕吐黄绿苦水。
4)胆汁滞留,郁而化热: 日久易形成砂石。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13
2020/4/28
二、为奇恒之腑
1、胆既为六腑之一 :
为空腔器官,与肝相表里故为之腑之一。
2、也属奇恒之腑之一:
内藏精汁,不直接受纳水谷故为奇恒之府 之一。“中精之府”、“清净之府”、“中清 之府”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15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胆小结
(一)贮存与排泄胆汁、助消化 (二)胆主决断与人的勇怯有关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胃两门三脘
上部—上脘(包括贲门)。 中部—中脘,即胃体。 下部—下脘(包括幽门)。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19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一、胃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受纳水谷 (二)主腐熟水谷
制作: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20
2020/4/28
中医基础理论
(一)胃受纳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