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饮食养生少吃发物多吃山药
清明时节话养生

清明时节话养生吴燕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避免。
“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此人们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竹笋含有难溶性草酸钙,尿道、肾、胆结石患者不宜多食。
笋含有较多的粗纤维素,对于胃肠疾病患者及肝硬化等患者可能是致病因素,容易造成胃出血、肝病加重等。
因此,清明时节应少食竹笋。
“动风升阳性发物”指易引动肝风,易升气升阳的发物。
这些发物多为热性阳性食品,如猪头肉、公鸡肉、鹅肉等。
高血压、肝阳上亢、头风痛及癫痫病人不宜食。
菠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
对清明时节因肝阴不足所致的高血压、头晕、糖尿病、贫血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每周吃2至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视网膜退化的危险。
山药的黏液蛋白,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肥胖。
山药中的多巴胺,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
清明时节可多食山药。
踏青:清明时节外出踏青对人体是有诸多益处的。
穿林过涧呼吸新鲜空气,可清肺健脾,增强心肺功能。
攀峰越岭,可舒筋活络,防止关节老化。
疾步快走,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
通过消耗身体热量,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等。
荡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放风筝:这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放风筝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
让身体随放飞的风筝不停地移动以活动四肢百骸,人们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可获得消除积热、祛病健身的功效。
植树:清明前后,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植树能让人们快乐的参与体力劳动,锻炼身体,还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好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拔河:拔河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锻炼毅力,不轻言放弃。
防皮肤病:在花粉季节,有过敏史和敏感性皮肤的人清明扫墓或踏青时应尽量躲避花粉,加强个人防护,防止吸入致敏花粉。
清明养生药膳食疗方有什么推荐

清明养生药膳食疗方有什么推荐4月5日是24节气中的清明。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
清明时节养生可以多食枸杞叶、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同时,也可以结合食疗药膳进行调理。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清明养生药膳食疗方,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养生药膳食疗方1:土豆山药粥土豆100克,鲜山药50克,粳米200克,白糖适量,桂花卤适量。
将土豆削皮洗净,切成大丁。
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里,煮开后加入土豆丁,山药去皮,洗净,切碎,放入锅中,转用小火熬成粥,待粥将成时放入桂花卤、白糖即可。
有健脾益肾的功效。
清明养生药膳食疗方2:枸杞瘦肉汤鲜枸杞叶30克,猪瘦肉150克,油、精盐、味精适量。
鲜枸杞叶洗净,猪瘦肉洗净后切片。
炒锅烧热,放入油,加入猪瘦肉片,翻炒片刻,加适量水,放入鲜枸杞叶,大火煮熟,加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有健脾养肝补肾的功效。
清明养生药膳食疗方3:太子参大枣陈皮茶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
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
代茶频频饮用,可连续冲泡3~5次。
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清明养生药膳食疗方4:扁豆粟米饭粟米100克,扁豆50克,绵白糖适量。
小米、扁豆淘洗干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煮至米熟即可。
食时可调入绵白糖。
有养脾胃、益肾补虚的功效。
清明养生药膳食疗方5:菊花枸杞粥鲜枸杞子100克(干品20克),菊花10克,粳米200克,猪肉末50克,豆豉汁、精盐、味精、麻油各适量。
将枸杞子拣洗干净备用。
把粳米淘洗,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米粒开花,加入猪肉末、豆豉汁、枸杞子、菊花、精盐、味精、麻油,稍煮后便可食用。
食时可调入红糖。
有益肾养肝目的功效。
从养生来讲,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人们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练、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
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
此时,各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复发,因此,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发物”。
清明养生 从饮食和养肝入手

清明养生从饮食和养肝入手在清明节的时候,要如何养生呢?在养生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养肝。
一起来看下如何养生以及养肝。
清明时节,天气不会太热,温度刚刚好,很适合外出踏青、扫墓等。
天气回暖虽然不用再去感受寒冷之气,但是一些细菌、病毒也开始活跃了起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很注意。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在清明的时候,不适合食用发物什么是发物?简单的说,是指营养很高或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很容易导致一些疾病出现,甚至是旧病复发或是加重疾病。
在清明的时候,最好少吃发物,例如鸡肉、竹笋等。
可以多吃一些养肝养肺的食物,例如荠菜、菠菜、山药、淡菜等。
清明时节可以多吃种子食物种子食物营养很丰富,可以多吃清明五谷养生粥(荞麦、燕麦、薏仁),具有祛湿、养肝、养胃、润肠、缓解烦躁心情等。
常见的种子食物有稻米、荞麦、薏仁、花生、黄豆、扁豆等。
多喝菊花茶能养肝在清明节前后,不妨喝一些菊花茶。
菊花茶可以起到降火、平肝、清热、降低血压等作用。
菊花常见是和枸杞一起搭配泡水喝,也可以和桑葚一起泡水喝。
桑葚具有可以养肾、润肺、养肝、养血的效果,和菊花泡水喝能够起到滋养肝肺的作用。
但是菊花茶不能喝太多,适量就好,长期喝菊花茶,不但养不了肝,反而是会伤肝。
清明时节养肝,最重要的是要舒心,情绪不要太多波动,避免伤到肝。
养肝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动了,例如郊游、放风筝、爬山、踏青等,既能够舒缓心情,还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下面推荐2个小动作,可以帮助养肝。
推荐养肝小动作1、端坐好后,把两腿分开,双手的手掌重叠放在一起后,放在双腿中间的空隙中一直往下压,手臂要伸直,稍微用力,然后身体慢慢的向左右转动三到五次。
转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稍微转动就可以,而且身体转动的时候和手掌下按有一种抗拒的力量。
做这个动作,效果跟伸懒腰是一样,都是用肢体以及腰背用力,可以促进气血流动,活动关节,而且肝经是循环在两侧的肋部,有利于促进肝经的气血运行通畅。
2、端坐好后,双手握在一起,弯曲手臂放在胸前,用力向左和向右的方向做三到五次。
清明前后养生重在养脾胃 食物首选山药大枣

清明前后养生重在养脾胃食物首选山药大枣
清明,亦称寒食节,我国民间自古便有“寒食三日”的说法,在我们老家至今仍保留着吃馓子、凉鸡蛋、煎饼卷菜等冷食过节的习俗。
但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对应,此时属于肝气当令,非常容易克伐脾胃,因而脾胃功能相对要弱些,如果饮食过于寒凉,不利于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
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更应该注意保养。
甘味滋脾胃,还有利于春天阳气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甘味食物中,最值得推荐的是山药和大枣。
山药味甘性平,益气健脾,经常食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可有效预防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而红枣不仅对脾脏有益处,还能补气养血,尤其适合女性。
乍暖还寒时节,备齐山药、红枣、枸杞、黄冰糖、大小米等材料,煮上一锅山药红枣粥,一家人其乐融融相聚而餐,养生且温馨。
此外,糯米、黑米、燕麦等谷类,牛肉和各种鱼类,南瓜、扁豆、桂圆、草莓等食
品,也是补肝不错的选择。
清明前后湿气加重,各类细菌、病毒也更加活跃起来,这时要多吃抑菌驱寒的食物,韭菜、葱蒜、魔芋、香菜、生姜都属此类。
洋葱性温味甘辛,有“天然杀菌剂”的美称,适时食用洋葱不仅能祛阴散寒,还可健脾消食,理气和胃。
春天气候变化较大,易引发肝火郁热,要适当吃些清热解湿的食物,如荞麦、薏仁、菠菜、茄子、荠菜、蘑菇等。
此外,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物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还是少吃为好。
时下野菜正当季,荠菜、苋菜、鱼腥草、马头兰、桔梗等争相成为人们的桌上餐,鲜嫩可口,清香味美的野菜让人百吃不厌,不禁大快朵颐。
不过,野菜大多性寒凉不宜多吃,因此,在烧这些菜时,尽量多放一些温性佐料,比如花椒、葱蒜、生姜。
清明时节湿气重吃什么 清明养生祛湿三大饮食攻略

清明时节湿气重吃什么清明养生祛湿三大饮食攻略清明时节湿气重吃什么清明养生祛湿三大饮食忌宜1、适宜:芹菜、豆腐、木耳、莲子、银耳、马蹄、荠菜、香椿清明节气宜食清淡新鲜的蔬菜水果,以清补肝脾,保持机体平衡。
如芹菜、慈菇、木耳等,也宜鸭肉、红小豆、薏苡仁、莲子、无花果、乳品、豆腐等。
春生之际,常服银耳、荠菜、菠菜、山药柔肝养肺。
荠菜正是清明当令的野菜,《玉壶清话》说其「物无定味,适口者珍,荠汁为美。
」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
此外,应季的春菜还有:香椿、茵陈蒿、莴笋(莴笋叶)、茼蒿、马兰头、苦菜等。
2、少吃:白酒、辣椒、火锅、麻辣香锅、水煮系列、糕点、糖、甜饮料少食辛辣之物,如白酒、辣椒等,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
加之清明时节本身就是肝火旺盛的时候,按传统中医养生理论,肝属木,木生火,多吃辛辣之物会使肝火过旺,导致血压升高。
清明过后雨水增多,尤其是南方,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春困,而甜腻性食物有助湿作用,食后更易使人产生及加重春困的感觉,所以要少吃甜食,少喝甜饮料。
3、忌吃:动物血、驴肉、百草心、黄花菜、动物内脏(尤其是肝脏)、小蒜、韭菜、酱菜清明是哮喘、肺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如果这时节再吃发物的话,很可能诱发这些疾病的发生,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因此像羊肉、狗肉、虾、鸡公这些食物要适当少吃。
如何判断体内湿气过重?专家表示,判断体内湿气,首先看外表,一般体型肥胖(小腹明显)、湿疹、面油、眼肿、舌苔白腻等人群湿气较重。
其次找症状: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困倦嗜睡,身重,下肢水肿,大便溏泻,小便浑浊,睡觉流口水,关节酸痛、沉重,白带增多、稠厚等。
按照湿邪侵袭部位不同,表现也不同:在上焦可能会出现胸闷,头晕、四肢沉重、浑身不舒适,就像身上背负很多重物。
此外,体内湿气重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现症状。
清明时节的中医饮食养生原则

清明时节的中医饮食养生原则1、饮食: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民间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这一天,要不动灶火、忌食热食。
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冷食,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
“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此人们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节气,不宜食用“发物”,如笋、鸡。
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滋水涵木。
春天,肝阳上亢的老人易头痛、昏眩,这是“春气者诸病在头”,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
清明,还是冷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人体常湿困、四肢麻痹,可多用利水渗湿和补益、养血舒筋的药材,如银耳、薏仁、黄芪、山药、桑椹、菊花、杏仁等。
健康饮食网2、起居: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宜多到户外运动。
春季容易犯困,适当睡眠可消除疲劳,对健康有益。
一般情况下,在春季成年人一天睡7-8个小时就足够了。
清明养生调理: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
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
清明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
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
宋代高菊涧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各地清明虽都有祭祖之习俗,但其祭祖的方式各不相同。
北方地区常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猪狗”的说法,而且从人们把清明称为“鬼节”的意义上看,插柳、戴柳似有驱邪避煞、消灾解祸的作用,所以,民间还把清明称为“寒食节”。
也就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到神的惩罚的说法。
清明前后饮食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清明前后饮食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清明饮食养生注意1:清明过后早起床
为了能使阳气更好地生发,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点起床。
7时~9时是辰时,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
因此,要尽量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向前调,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清明饮食养生注意2:不妨喝点菊花茶
清明前后不妨喝一些菊花茶。
中医认为,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若菊花与桑椹可养血柔肝、益肾润肺同泡茶喝,可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过,会使肝木失于滋养,反倒伤肝,所以饮用菊花茶要适量。
清明饮食养生注意3:发物不可多吃
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
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在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少吃发物,如鸡、笋、芋头、鹅、羊肉、狗肉等,可多吃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清明节的饮食习惯_清明节饮食知识

清明节的饮食习惯_清明节饮食知识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既然这样,那你知道清明节的饮食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清明节的饮食习惯和知识,供大家参考。
清明节各地的传统食物1、福州清明粿福州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
原料中有一种草,福州人管它叫菠菠草,又名鼠耳草,中药称白头翁,野生植物,长于冬季农田及荒埔中,芯末开白色小花,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色纤维。
从田间采集后,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
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团块,作为粿皮。
再将团块分成小块,压捏成圆饼,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或入锅油煎熟即可。
2、莆田清明龟在福建莆仙各地一到清明节,凡在异乡者,都要尽量回乡祭祖扫墓。
祭品除素荤菜、果盒、酒及点香烛烧纸钱外,家家户户要用糯米和“鼠麯草”(清明草)磨成粉蒸制“清明龟”,因为外形酷似龟状,所以叫做清明龟。
“清明龟”是蒲仙一带特色的节果,皮是用糯米和清明草磨粉拌和温水制成,以红绿豆或地瓜干加糖煮熟为团馅,用龟形木质模印制做成龟状,放入蒸笼蒸熟。
成品色淡黑、质韧、味香、可口健胃,是莆仙很有特色的品。
清明节那天,人们备酒馔、果品、“清明龟”等祭品上山扫墓、祭奠。
3、乌稔饭乌稔饭又名乌米饭,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
畲族乌稔饭来自大自然乌稔树(也叫乌饭树)的绿色树叶泡制而成的色香味和开脾健胃驱湿膳疗作用,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绿色食品。
“乌稔饭”颜色乌黑但却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
制好的“乌稔饭”,单从外表来看,不甚美观,颜色乌黑,然而米香扑鼻与一般糯米饭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
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
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饮食养生少吃发物多吃山药
古人说,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
此时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正是祭祖扫墓和踏青赏花的日子。
此外,清明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发物不可多吃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
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
因此,在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少吃发物,如鸡、笋、羊肉、狗肉等,可多吃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
清明过后早起床为了能使阳气更好地生发,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 7时~9时是辰时,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
因此,要尽量早起,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不妨喝点菊花茶清明前后不妨喝一些菊花茶。
中医认为,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
还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若菊花与桑椹同泡喝,可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但不可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