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浅析曹禺笔下悲剧式女性形象

浅析曹禺笔下悲剧式女性形象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命运的戏弄与不屈的抗争——以《雷雨》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在阅读曹禺戏剧作品的时候, 我发现他的作品里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普遍鲜活生动、形象丰富、充满质感。

而且有几个形象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画廊里的经典人物, 像繁漪、陈白露、花金子等。

曹禺对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充满同情与欣赏。

相反,我们在他的笔下却找不出真正完美的男性形象, 他们几乎都是有着各种的性格缺陷的男人,或虚伪贪婪,或懦弱无能,或心智稚嫩。

因此我借分析《雷雨》这部话剧中的女性人物来对曹禺的女性观做个初步的探讨。

繁漪是《雷雨》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具有丰富复杂的人性特征。

她是18年前周朴园用骗取侍萍的同样手段来骗到周家的。

繁漪与侍萍的境遇都具有悲剧色彩:一个被忆念了30年, 一个就在身边却被视而不见等于是困了30年。

繁漪胸中丰富而热烈的感情没有了寄托的归宿, 封建家庭的宗法将她紧紧困住, 于是她感觉自己似乎要被渐渐地磨成石头样的死人。

为了避免在这种束缚中一点一点枯萎以至死去,她大胆的走向了他的继子——周萍。

其实繁漪是有机会可以离开周家的, 她毕竟没有被真正的囚禁, 但是她走不出去, 她离家出走的命运就像鲁迅曾经追问的虽没有人回答但可以预见的娜拉出走后的结局。

在那个年代,一个三十多岁的已婚女人, 一个只会做人太太无其它生存能力的女人, 家以外的社会并未给她生存之地, 她得依靠一个男人, 虽然她并不认同男人们的所作所为。

她曾对周萍说: “你不能看见了新的世界, 就一个人跑”,其实她内心的痛苦比表现出来的更多。

于是在那个风雨之夜, 在四凤家窗户外面, 邪恶的力量爆发了:为了阻止周萍与四凤,她揭发了周平和自己亲妹妹乱抡的事实,并由此把整部悲剧推向了高潮,最后,她终于真正的疯了!曹禺对笔下繁漪的乖戾、癫狂和阴厉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他并没有把繁漪描写的十足丑恶,反而是为爱而坚强, 为爱而软弱, 为爱而痛苦, 为爱而挣扎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据作者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了的资产阶级女性。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先驱之一,他的剧作中常常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个性鲜明,性格复杂,承载着作者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曹禺的剧作中常常出现被压抑、被剥削的女性形象。

比如在《雷雨》中,作者通过描写王利发妻子麦里悲惨的人生遭遇,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悲苦。

麦里一生都生活在男人的控制和压迫下,她被迫嫁给不爱的人,被迫做出违心的选择,最终走向了死亡。

在《家》中,曹禺通过描写姑娘的命运,展现了女性在封建家庭中的无助和困境。

姑娘被逼嫁给替身丈夫,她虽然知道真相,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形象使读者对女性的处境产生深切的同情和思考。

曹禺的剧作中也出现了既有压抑又有反抗的女性形象。

比如在《日出》中,曹禺塑造了一位意志坚定、勇敢反抗的女性形象。

蓝姐是一个被丈夫虐待、被迫成为妓女的女人,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学习和奋斗,最终摆脱了阶级的桎梏,走向了自由和解放。

在《原野》中,曹禺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勇敢的农村妇女形象。

玉麒麟在丈夫的死后,一手抚育孩子、一手经营农田,过着艰辛而充实的生活。

她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自己和孩子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这些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坚强与反抗精神,在激发读者勇敢面对命运的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的赞美和肯定。

曹禺塑造的女性形象中也存在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矛盾。

比如在《玩偶之家》中,曹禺通过诺拉这一形象,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身份困惑和精神挣扎。

诺拉一直被作为玩偶般对待,她的人格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她在面临婚姻危机时,却选择了离家出走,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尊严。

这一决定既是对家庭的背叛,也是对女性地位的反叛。

这一形象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矛盾与困惑,也提出了女性解放的重要议题。

曹禺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这些形象个性鲜明,情感复杂,既有遭受压迫者,也有反抗者,还有心理矛盾的人物。

这些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不同命运和遭遇,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曹禺笔下叛逆女性形象分析

曹禺笔下叛逆女性形象分析

曹禺笔下叛逆女性形象分析当曹禺30年代开始进行戏剧创作时,他塑造了三个热情、叛逆的女性——蘩漪、白露和金子。

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个性鲜明、行为倔强的女性,她们沭浴着“五四”自由开放的时代余风,成为反封建和个性解放和旗帜,她们注定属于“五四”这个时代。

蘩漪——曹禺笔下最复杂、最丰富、最光彩的女性!一个具有不屈不饶、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的五四新女性形象!蘩漪敢于反抗封建道德,敢于大胆追求自由爱情,表现了个性解放思想和现代女性的自我意思。

首先,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却不是一个有开创性能力和思想的人。

她具有极鲜明的“雷雨”性格:极端、彻底、敢爱敢恨,具有那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原始的蛮力。

蘩漪身上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她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不愿被人摆布,敢于追求爱情。

其次,蘩漪具有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但她不知如何获得个性解放。

真正觉醒的女性应该是自尊、自爱和自律的,而蘩漪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程度。

蘩漪是曹禺用心着墨最多的人物,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

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她对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热烈的。

由于特殊的遭遇和畸形的爱情,使她由爱而恨,爱得执着,恨得强烈。

她爱起来就像一团火,热情奔放,炽烈;恨起来,也像一团火,把你烧毁。

她认为是爱“救活”了她,她“不后悔”,她并不像周萍那样为他们的恋爱关系感到羞耻。

有着强烈自我追求和勃发生命力的蘩漪,发自肺腑地喊道:“自从我把我的性命、名誉交给你,我什么都不顾了。

我不是你的母亲,不是,不是,不是,我也不是周朴园的妻子。

”陈白露——一个落入扰攘俗世的风尘女子,一个生活在十里洋场的交际花。

被人们认为“舞女不是舞女,娼妓不是娼妓,姨太太不是姨太太”。

陈白露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际花,一方面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她在精神上又厌恶这种生活;她厌倦上流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又无法抵御这种生活对她的腐蚀;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残酷的折磨,但又无法自拔;她不想这样生活下去,但又离不开这个丑恶的地方;她虽然不能自拔,却还想救人……在曹禺笔下的反叛女性中,坚决地冲出家门的是陈白露。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1. 引言1.1 曹禺剧作对女性形象的重视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形象呈现出曹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曹禺深刻地描绘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性格特点和命运遭遇。

他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不仅注重形象的丰满和细腻,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形象中阐发出了女性所处的社会现实和命运压力。

曹禺通过他的剧作,向读者展现了女性形象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命运轨迹,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社会制度和道德伦理对女性的束缚和影响。

他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对女性的困境和挣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曹禺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使读者对女性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人们重新审视和反思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曹禺剧作中对女性形象的重视,体现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

通过深入剖析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转变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同时也能够从中找到当代女性在追求平等与自由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特点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曹禺笔下的女性多为普通人物,多数是底层社会的妇女,如《雷雨》中的冯世宽、刘二、王姑娘等。

这些女性形象在曹禺的剧作中往往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展现出坚强、勤劳、忍耐的品质,如《日出》中的田小梅、《原野》中的王妈等。

曹禺塑造的女性形象多为受压迫的一方,受尽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和苦难,如《花木兰》中的木兰、《焦雷》中的焦淑华等。

曹禺的女性形象还具有一定的反叛性格,她们不甘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如《日出》中的田小梅、《原野》中的女农民等。

曹禺塑造的女性形象坚强、勇敢、正直,展现出了女性在面对压力和磨难时的顽强生存意志,同时也带有一丝悲情和苦涩的色彩。

在曹禺的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细腻描写和深刻刻画,展现出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怀和思考。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1910年-199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对于他的剧作而言,女性形象是一个重要的创作主题。

他的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呈现出了传统女性的弱势和受压迫的一面,但也展现了她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坚强和反抗精神。

下面将就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曹禺的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大都受到了社会和家庭压迫的影响。

比如在《雷雨》中,方秀、兰香等女性角色都面临着家庭和社会的制约。

她们被婚姻和家庭束缚,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对象。

她们在婚姻中被迫沉默和忍受,无法得到自己的幸福。

在《原野》中,老查尔斯夫人也是一个被社会排斥并遭受家庭压迫的女性形象。

她因为不符合传统道德观念而被迫离开家庭,生活在荒凉的原野上。

曹禺的女性形象也展现了她们在压迫中的抗争和反抗精神。

在《雷雨》中,方秀在得知自己被迫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后,选择了逃离,并与自己真正爱的人走到了一起。

她以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婚姻和家庭安排的反抗。

在《原野》中,老查尔斯夫人在荒原上坚持生活,并保护自己的儿子不受虐待。

她以自己的毅力和勇气,展示了对逆境的抗争。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传统女性的弱势和受压迫的一面,但同时也呈现了她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坚强和反抗精神。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真实境遇,也体现了曹禺对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关注和关怀。

她们的形象给予了观众深刻的感受和启迪。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可以说是笃定黑色的艺术家之一,他用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丰富多彩的剧作为中国的现代戏剧备受人们的业一个品。

其中,他刻画的女性形象无疑是极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雷雨”中的孔雀,“日出” 中的小玉,“原野”中的碧霞等等,曹禺创造出了很多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往往呈现出严格的社会地位压迫下的裹挟、逃脱甚至是反叛。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一、女性形象的苦难及逃脱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往往受到社会地位的限制和制约。

例如,“雷雨”中孔雀的一生都与被家庭、婚姻以及道德观念的限制不可分割。

她不断地追求自己的心灵自由,并从婚姻和家庭中寻求解脱,但她的尝试却总是被阻挠和破坏。

这使得孔雀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与社会的坚定传统关系密切,她必须付出自己的生命去逃脱压抑和束缚。

此外,“日出”中的小玉也是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她来自于社会边缘的某个地方,生活在一个贫穷家庭之中,因此在被引入一个更广阔的、陌生的世界之后,她一时无法适应,甚至被一些无良的人陷害。

在不断地磨砺中,“日出”描绘了小玉从生活中的泥泞和挣扎中走出,最终变成自强自立的人物的过程。

因此,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的形象往往是孤独、苦难和痛苦的。

她们被社会地位这种因素裹挟着,难以找到自己的真正自我。

不过,这些女性形象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心理和生命的逃脱,获得了解脱和自由。

二、女性形象的反叛和革新曹禺的女性形象也经常反叛社会的伦理和道德。

例如,“原野”中的碧霞,在自己的心中,她本来只是想一个人独自走走,享受大自然的宁静,这被父亲看作是一种丢失面子的举动,加上管家强迫她干着各种家务,她便产生了一些反叛情绪。

在士大夫权威的压制下,她选择和缪勋一同离家出走,这种行为不仅对女性来说是叛逆的,而且也是一种反对封建家庭权威的行为,这使她成为了一位前卫的女性人物。

此外,“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王红梅也是一个反叛的女性形象,她对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怒,时时刻刻地试图反抗。

论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论曹禺四大名剧中女性的爱情悲剧姓名:付慧兵准考证号:012407200001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冯昊完成时间:2009年4月论曹禺四大名剧中女性的爱情悲剧摘要:曹禺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的女性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愫方,她们性格鲜明,各具风韵,极富典型性,但在那特定的时代下,她们却都拥有了畸形的爱情,也正是这畸形的爱情,使得她们渐渐地觉醒,渐渐地有了自我意识的追求。

她们为此做出了反抗,或疯或死或逃或走。

尽管如此,可是她们为吃人的历史和现状所包围,她们孤独地作战,艰难地前行,注定只能上演一幕幕悲剧。

关键词:曹禺四大名剧女性畸形爱情悲剧目录引言 (3)一、鲜明的性格 (3)(一)爱恨“雷雨” (4)(二)日出“娜拉” (5)(三)原野精灵 (5)(四)善良天使 (6)二、畸形的爱情 (7)(一)乱伦者为爱而疯 (7)(二)交际花爱得痛苦 (8)(三)偷情者为爱泼野 (8)(四)第三者爱得孤独 (9)三、艰难地反抗 (10)(一)“雷雨”袭来 (10)(二)“娜拉”睡去 (10)(三)精灵出墙 (11)(四)天使出走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引言曹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他的戏剧的高度艺术成就,对我国新兴话剧文学样式的成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话剧这一新生文学样式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省潜江县,1910年9月24日出生在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1926年9月,曹禺发表小说《今宵酒醒何处》,始用“曹禺”笔名。

他对戏剧诗意的追求,对冲突的营造,对语言的应用,都为人所称道。

他所创作的《雷雨》(1933)、《日出》(1936)、《原野》(1937)、《北京人》(1941)等经典剧作,为曹禺戏剧奠定了不朽的地位。

除此之外,他对人物的刻画也是匠心独运,特别是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剧作中反映了中国传统上对于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同时也探讨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困境,因此他的剧作中女性形象也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曹禺的剧作中大多数女性形象都是受到社会压迫和家庭束缚的。

例如,其代表作《雷雨》中的女主角孔雀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出身贫寒,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做小姐,但却被社会所唾弃。

她曾经幻想着找到一个充满爱情和幸福的归宿,但最终还是被旧有的道德观念所摧毁。

《原野》中的珊瑚也是一个典型,她一直被家族的传统和家庭的期望所束缚,无法满足自己的心愿和追求。

因此,曹禺的剧作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限制和束缚,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固化。

其次,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性别意识和自我意识。

女性在曹禺的剧作中经常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孔雀妹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顽强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原野》中的珊瑚虽然被家庭束缚,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意愿,在自我认知和家庭关系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因此,曹禺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现代女性在自我认识和性别问题上的探索和反思。

最后,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也体现出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追求。

女性常常是曹禺剧中的英雄和奋斗者,她们在生活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磨难,但是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她们都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和追求。

例如,《日出》中的王晓芳虽然面对了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质疑,但她仍然勇敢追求了自己的爱情和事业。

因此,曹禺的女性形象也表现出了对于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探寻和追求。

总的来说,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是非常丰满复杂的,她们既是受到社会压迫和家庭制约的弱者,又是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追求的独立个体,同时也是对于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探索者和追求者。

因此,曹禺的女性形象不仅仅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对于女性的问题和困境,也反映了女性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论曹禺四大名剧中女性的爱情悲剧姓名:付慧兵准考证号:012407200001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冯昊完成时间:2009年4月论曹禺四大名剧中女性的爱情悲剧摘要:曹禺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的女性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愫方,她们性格鲜明,各具风韵,极富典型性,但在那特定的时代下,她们却都拥有了畸形的爱情,也正是这畸形的爱情,使得她们渐渐地觉醒,渐渐地有了自我意识的追求。

她们为此做出了反抗,或疯或死或逃或走。

尽管如此,可是她们为吃人的历史和现状所包围,她们孤独地作战,艰难地前行,注定只能上演一幕幕悲剧。

关键词:曹禺四大名剧女性畸形爱情悲剧目录引言 (3)一、鲜明的性格 (3)(一)爱恨“雷雨” (4)(二)日出“娜拉” (5)(三)原野精灵 (5)(四)善良天使 (6)二、畸形的爱情 (7)(一)乱伦者为爱而疯 (7)(二)交际花爱得痛苦 (8)(三)偷情者为爱泼野 (8)(四)第三者爱得孤独 (9)三、艰难地反抗 (10)(一)“雷雨”袭来 (10)(二)“娜拉”睡去 (10)(三)精灵出墙 (11)(四)天使出走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引言曹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他的戏剧的高度艺术成就,对我国新兴话剧文学样式的成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话剧这一新生文学样式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省潜江县,1910年9月24日出生在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1926年9月,曹禺发表小说《今宵酒醒何处》,始用“曹禺”笔名。

他对戏剧诗意的追求,对冲突的营造,对语言的应用,都为人所称道。

他所创作的《雷雨》(1933)、《日出》(1936)、《原野》(1937)、《北京人》(1941)等经典剧作,为曹禺戏剧奠定了不朽的地位。

除此之外,他对人物的刻画也是匠心独运,特别是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

对于中国女性的不幸遭遇,曹禺始终怀抱着一种关注怜爱的态度,描绘她们哭泣的灵魂。

她们最柔软,最坚韧,又承受了不可形容的痛苦、非人性的折磨。

她们个个丰满、立体、动态,令人难忘,或热情似火,或温柔善良,性格饱满鲜明,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她们各具风韵,为爱走出了囚禁个性的牢笼,冲出了层层包围。

她们为了冲出封建势力的阻隔,做出了反抗,可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只能无奈地上演一场场悲剧。

本文将重点放在研究曹禺四大名剧中的女性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愫方的性格、爱情,探讨她们受新文化影响,为突破封建势力的阻隔所做出的反抗。

看过曹禺四大名剧的人,无不被作品中的女性的命运所牵制,生即是死,死反而生,蓬蓬勃勃的感性生命只能僵死在文明空间里无奈地凋谢、飘零,“热情原是一片浇不息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

1可以说,曹禺奉献给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灿烂的文学形象几乎都是女性,她们刻画得最动人、最饱满,她们的生命力所呈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躁动不安的涌动状态,而她们的爱情,也只能是一种超越文明规范的畸形方式:乱伦的乱伦,卖身的卖身,偷汉的偷汉,第三者的第三者,她们无一不是惊世骇俗的原罪类型。

随着“五四”新文化的传入,随着她们生命意识的觉醒,她们的生命力喷涌而出,她们艰难地反抗着这些压迫在她们身上的封建势力。

尽管如此,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她们却不都无法逃脱悲剧的人生结局。

一、鲜明的性格(一)爱恨“雷雨”《雷雨》中“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蘩漪,一个最有争议,最具“雷雨”般的性格的女人。

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2。

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

”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她的脸上。

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3”。

“她是一把犀利的刀,她愈爱的,她愈要划着深深的划痕4”。

蘩漪是软弱的。

她爱周萍,只要有周萍的爱,她会对这个“闷死人”的屋子感到留恋,她会安营扎寨于“母亲不象母亲,情妇不象情妇” 5那种虚伪和欺骗的不自然的关系里。

她想从情欲、解放中体味到精神的自由,重新找回丢失已久的生命力。

蘩漪是强悍的。

她对自己过去所做的一切从不悔恨,她说过“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任。

”当她发现周萍又爱上四凤而要遗弃她时,她痛苦地喊出:“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侮辱!6”蘩漪是一个雷雨般的女性,她有着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她不仅敢于爱也恨于恨。

她爱起来象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你来也会象一团火把你烧毁。

为了自由和幸福,她不择手段地去损害别人;为了拖住周萍,就想方设法排挤四凤,阻拦四凤与周萍的出走,并且心怀1曹禺:《雷雨·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2曹禺:《谈<雷雨>的创作》,文化生活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3曹禺:《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第9页。

4曹禺:《雷雨·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5曹禺:《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第78-80页。

6曹禺:《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第81页。

叵测地把他们的关系公布于众。

蘩漪是可怜的。

她只是一个想得到男人真正爱的女人,可这最起码的要求她也无法实现。

我们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最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责。

我们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在这个疯狂的雷雨之夜,这个雷雨般的女性进行了疯狂的“雷雨”式的情感大爆发,造成了这个封建家庭的悲剧,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别人。

她的行为和性格上的矛盾使她成为《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

(二)日出“娜拉”陈白露,一朵美丽善良的“交际花”,一个生活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的女子,一个出身“书香门第”,学生时代受过新思想的影响,追求过自由和幸福的女子,一个选择“睡去”做为对自己命运的无声的抗议的“娜拉”。

陈白露爱生活,又厌恶生活。

她是矛盾的。

她“时而像是久经风尘,时而像是单纯少女;时而玩世不恭,时而满腔正义;时而放纵任性,时而感伤厌世”7。

她不甘心做一个寄生虫,讨厌这丑恶的鬼地方,可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享受,她又不得不委身于潘月亭,对潘月亭强颜欢笑,用各种手段博取他的欢心。

她清楚地知道,这样的生活是铁一般的真实,有它自身的残忍!她曾试着逃出去,可习惯的力量,使她又像金丝笼里的鸟失去了在自由的天空里盘旋的能力,不得不回到自己丑恶的生活圈子里。

她承认太阳要出来了,但太阳不属于她,她只配沉没在黑暗中,成为黑暗的殉葬品。

陈白露偏偏又是清醒的。

她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切,清醒地知道世上并没有她在女孩时代所幻梦的爱情,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无法飞出自己的生活的狭之笼。

她的人性被金钱扭曲了,尽管如此,可她还保留一些“人心”。

她虽不能自救,却还想救人。

因此,她想尽一切办法去救小东西。

当陈白露成功地救下小东西之后,忽然瞥见地上的日影,她会对潘月亭叫道:“喂,你看,你看!太阳,太阳,太阳出来了。

”她跑到窗前,对着阳光,窗外隐隐有吱吱的雀噪声。

她满心欢喜,手舞足蹈地嚷着:“你看,满天的云彩,满天的亮!喂,你听,麻雀!春天来了。

哦!我喜欢太阳,我喜欢春天,我喜欢我自己。

哦!我喜欢!”8也正是这仅有的一点人心使得这个年轻的女人选择了一条自我毁灭之路——睡去,做为对自己命运的无声的抗议。

(三)原野精灵“原野”精灵花金子,一个充满野性又向往理想国的女人。

她的生命力是原野的气息和感染力给予的,她拥有比蘩漪更疯狂,更富反抗力的个性,能够驾驭焦大星与焦母对抗,敢于与仇虎一同出逃,敢于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

7曹禺:《曹禺作品精选》(日出),且夫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第188页。

花金子是泼野的。

她无所顾忌,面对自己所爱的,要与不要心如明镜。

而那一声声泼辣的咒骂“死鬼、丑八怪、活妖精、一条腿、罗锅腰、大头鬼、短命的猴崽子、骂不死的强盗、活冤家9”正是她泼野的表现,也是她对仇虎爱的体现。

和仇虎在一起的十天,使得金子已经离不开了他。

上天入地,她都不怕,都要跟着仇虎,想甩也甩不掉。

花金子是聪明的,她向往自由和幸福,向往仇虎所描述的理想国的生活。

她知道和焦大星的婚姻并不能给自己幸福,仇虎才是她所要的,和仇虎在一起的日子才是真正真正的一个女人应该享有的日子。

她向往自由和幸福,在梦里,她曾多次梦见那“吐兔图吐,吐兔图吐”,“坐着火车,一直开出去,开,开,开到天边外”10的用黄金铺路的地方。

她人虽然在焦家,但心早已飞走,飞到天边外。

她不后悔,她深深地知道仇虎在哪儿,哪儿就是金子铺路的地方。

无论是天上,还是地下。

虽然最后是她一个人去往“金子铺路”的地方,但是她相信仇虎的弟兄们一定会去拼,也一定拼得出去,有天他们的子孙会起来的。

(四)善良天使愫方,一个美与爱相结合的受难天使,一个挣脱旧时代悲剧命运而勇敢跨进新的世界开始新的生活的伟大女性。

她出身江南名门之家,受过封建士大夫思想文化的熏陶,见过她的人第一印象便是她的“哀静”,她的伶仃孤独。

愫方是温顺的。

她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虽然生活在姨父家中,但却只是一个仆人。

尽管如此,可她毫无怨言,默默地付出,忍辱负重,怨而不怒,她成了曾皓的拐杖,曾文清的精神支柱。

愫方是善良的,温厚而慷慨,时常忘却自己的幸福和健康抚爱着和她同样不幸的人们,她把“什么可怜的人我们都要帮助”奉为生活信条。

因为心中含有爱情的梦,她关心周围的一切人,分担曾文清的痛苦,安慰寂寞中的瑞贞,甚至照顾对自己凶狠的曾思懿。

她时常幽郁地望着天,把心底压抑着的苦痛与哀愁,都放在心底。

愫方是孤独的。

她和曾文清两情相悦,可不能长相厮守,她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守着这份爱情,为着她所爱的人牺牲着自己的一切。

而曾文清这个感伤抑郁的男人,他只会在昏黄的灯照下哀伤地独自吟起《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他尽管爱着这个善良天使,却只敢停留于相对无言中获得慰藉,爱不能爱,恨不能恨。

他们象对孤独的鸽子,守候着这份遥不可及的孤独的爱情。

愫方是坚强的。

在她温顺善良的感情底下埋藏着一颗炽热的追求真人生活的心,也正是这份坚强,使她能在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时候毅然离开了曾家,去追求新的生活。

曹禺的笔下塑造了一大批形象鲜活、灵肉丰富、充满质感的女性形象,大都聪明、美丽,并且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她们受过“五四”运动的影响,具有时代新思潮。

她们9曹禺:《曹禺作品精选》(原野),且夫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第39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