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6.1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案晋教版

合集下载

2024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2

2024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2

2024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农业发展等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黑土地的特点和农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了解较少,对黑土地的特点和农业发展情况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农业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农业发展等情况。

2.难点:黑土地的特点和农业发展情况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黑土地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4.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问题,准备好案例分析材料。

3.安排好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等情况,让学生对东北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晋教版地理八下6.1《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word学案

晋教版地理八下6.1《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word学案

6.1 省际区域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地图了解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及地形特征2.掌握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征【重点难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状况【自主学习】一、山环水绕的地表形态1.东北三省包括__________省、__________省和_________省,位于我国的_______部。

2.东北三省地形以_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东部为________山地,北部为__________岭,西倚__________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_______平原,因此,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东北平原包括、和。

是我国面积的平原。

4.河流:山地的东南方有江和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两国的界河。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流过,它是两国的界河。

二、冷湿的气候1.气候类型为,特点。

(找到描述气候特点的词句,标注在书中)2.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合作学习】1.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形容东北三省,能说说东北有哪些“山、水、沃野”吗?2.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展示提升】小组选代表发表见解【当堂达标】1.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A.内蒙古 B.黑龙江 C.吉林 D.辽宁2.下列山脉不在东北三省的是()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 D.昆仑山3.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A.气候冷湿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C.冬短夏长D.降水集中于秋季4. 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A. 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5.读东北地区图(如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主要地形类型有和。

(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山脉:A 、B 、C 。

河流:D ,E ,F 。

(3)从图中看出,可以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说课稿1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说课稿1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独特魅力。

本节内容既是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拓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域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以及人文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对东北三省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点;学会阅读和分析地形图、气候图等地理图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点。

2.教学难点:地形图、气候图等地理图表的阅读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理图表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点。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东北三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等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对东北三省有更全面的认识。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 教案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 教案

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并对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三省的主要的地形区及主要的河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东北三省的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并分析东北冷湿气候的原因。

教学重点1.东北三省“山水环绕”的地形特点。

2.东北三省“湿冷”的气候特点及原因。

教学难点东北三省冷湿气候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学生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农业生产受哪些影响?自然环境:地形、河流、土壤、气候自然环境——气候(ppt展示)东北气候冷湿,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有利:冬季寒冷,减少虫害积雪厚,水分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产品优质等……不利:冬季寒冷,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一年只能一熟等……最大的商品粮基地2017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粮食产量达到2375亿斤,其中,辽、吉、黑三省粮食产量分别为427亿斤、744亿斤和1204亿斤。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我国最重要的稻米产区(PPT展示)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PPT展示)拓展探究: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原因?(PPT展示)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探究问题2、东北三省冷湿的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为什么东北气候寒冷?(2)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降水量差不多,为何东北比较湿润?(3)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课堂小结位置和范围山环水绕的地表形态河流地形山地平原气候特点冷湿的气候成因。

八年级地理下册6.1东北三省教案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1东北三省教案晋教版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观看东北地区的各种图片或录像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增强学生热爱祖
国山川河流的情感。
教学重点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东北三省
课题
第六章东北三省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2
第1课时
教师
武承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读图6.2,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描述本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2.通过分析图6.3,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在图6.9和图6.10上,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4.渎图6.11,说出煤炭、石油、铁矿、交通运输和主要重工业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
二、冷湿的气候
讲述东北地区的气候知识时,指导学生读图6.5,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先让学生把这四个城市的名称标在“东北地形”图中的适当位置上,并分析出它们所处的纬度位置的高低。2.从图6.5中,读出由低纬到高纬、由沿海到内陆气温值的大小变化和降水量的大小变化。3.从沈阳、哈尔滨图中,分析出一年中气温在O℃以下、10℃以下、20℃以上的月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读图6.2,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描述本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2.通过分析图6.3,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在图6.9和图6.10上,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4.渎图6.11,说出煤炭、石油、铁矿、交通运输和主要重工业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

《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

播放视频《航拍中国·黑龙江》哈
尔滨片段节选,并创设情境来自广州的
西西被该片段所吸引,想要展开一次东
北之行。

提出问题:1.如果冬季去东北
需要穿什么衣物?2.来到东北有哪些值
得一去的景点?3.在东北可以品尝到哪
些美食?
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西西展开东北之行,帮
助他找出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位置、东北
三省的范围及相对位置邻国和临海。

地形与地势:小组活动:(1)完成
学案任务一内容,在图中画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并概括该区域地形特点。

(2)找出主要河流。

(3)概括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计时三分钟)
活动结束后,小组汇报教师总结,找学生上前演示指图。

并指出当西西来到东北值得一看的景点,“白山黑水”和“沃野千里”可惜的是西西看不到绿油油的田野了。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完成学案活动一。

时间截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并上前指图说出自己找到的地形河流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案 晋教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案 晋教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黑土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图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某某,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描述本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

2.通过分析图,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在图上,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4.渎图说出煤炭、石油、铁矿、交通运输和主要重工业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 通过观看东北地区的各种图片或录像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山川河流的情感。

教学重点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提问法导人。

播放东北地区录像或风光片:一望无际的沼泽地,成群结对的丹顶鹤,成片的大豆、高梁,某某的冰雕展,美丽的松花江,迷人的太阳岛,天池,林海,拥有海滨浴场和海上石林的城市——某某……学生边看边回答教师的提问:请大家说一说,这些景观位于我国哪些省区呢?为什么这里会形成这些独特的景观?那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个地区。

[讲授新课]一、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在屏幕上展示图6.1,教师提出思考题:1.读图描述本区的地理位置、X围。

(东北地区包括某某、某某、某某三省和某某自治区的东部)2.它的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哪些国家接壤?(东面与朝鲜接壤;东北面与俄罗斯接壤;西面与蒙古接壤)3.本区西南部与我国哪些省区相邻?(某某、某某)其次,指导学生渎图6.2,提出读图要求:1.从图中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平原、山地)2.让学生在图中先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分布地区和山脉走向,再找出某某、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松花江等河流的分布和流向,然后指出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的分布以及地势特点,通过读图一一查找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东北地区,平原被山地所环抱,山地外侧又被河流所环绕,从而让学生明确掌握形成东北地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的地形特征概念。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 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 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这一章节主要介绍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资源等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对祖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东北地区的特点和特色,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东北三省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资源等特点,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资源等特点。

2.东北地区的人文景观和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地区地理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地图等资料的课件。

2.资料:收集关于东北地区的相关资料,如文章、报道等。

3.地图:准备东北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资源等特点,让学生对东北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东北地区的人文景观和特色,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图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描述本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

2.通过分析图,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在图上,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4.渎图说出煤炭、石油、铁矿、交通运输和主要重工业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 通过观看东北地区的各种图片或录像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山川河流的情感。

教学重点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提问法导人。

播放东北地区录像或风光片:一望无际的沼泽地,成群结对的丹顶鹤,成片的大豆、高梁,哈尔滨的冰雕展,美丽的松花江,迷人的太阳岛,天池,林海,拥有海滨浴场和海上石林的城市——大连……学生边看边回答教师的提问:请大家说一说,这些景观位于我国哪些省区呢?为什么这里会形成这些独特的景观?那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个地区。

[讲授新课]一、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在屏幕上展示图6.1,教师提出思考题:1.读图描述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2.它的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哪些国家接壤?(东面与朝鲜接壤;东北面与俄罗斯接壤;西面与蒙古接壤)3.本区西南部与我国哪些省区相邻?(内蒙古、河北)其次,指导学生渎图6.2,提出读图要求:1.从图中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平原、山地)2.让学生在图中先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分布地区和山脉走向,再找出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松花江等河流的分布和流向,然后指出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的分布以及地势特点,通过读图一一查找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东北地区,平原被山地所环抱,山地外侧又被河流所环绕,从而让学生明确掌握形成东北地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的地形特征概念。

二、冷湿的气候讲述东北地区的气候知识时,指导学生读图6.5,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先让学生把这四个城市的名称标在“东北地形”图中的适当位置上,并分析出它们所处的纬度位置的高低。

2.从图6.5中,读出由低纬到高纬、由沿海到内陆气温值的大小变化和降水量的大小变化。

3.从沈阳、哈尔滨图中,分析出一年中气温在O℃以下、10℃以下、20℃以上的月份。

哈尔滨一年中有5个月的平均气温在O℃以下,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在10℃以下;沈阳一年中有3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有6个月的平均气温在10℃以下;而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月份,哈尔滨和沈阳都只有3个月。

4.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5、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气候特点的原因。

[反馈练习]课堂活动参考答案:1.东北地区濒临的海有渤海、黄海、日本海;相邻的国家是蒙古、俄罗斯、朝鲜。

2.东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上。

中部是东北平原,周围环绕着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山地外侧环绕的江河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3.沈阳、长春、哈尔滨位于平原地区,七、八月气温多超过22℃,说明东北地区夏季温暖;漠河一月气温在-30℃以下,从十月到第二年四月都在O℃以下,说明东北地区长冬、严寒。

4.东北地区国界线很长,利于我国和俄罗斯、朝鲜等国家进行商贸活动,还可以通过东南部海域与韩国、日本等国家联系。

东南部濒临海洋,地势低平,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屏幕上展示东北地区粮食、森林的录像和图片: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上的甜菜,松辽平原上的玉米、水稻、高粱、大豆等农作物的丰收景象。

在图片的适当位置出示思考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经过四人小组讨论、切磋后,自己归纳出结论。

[讲授新课]1.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布在什么地区?玉米、春小麦、高粱、水稻、大豆,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上;甜菜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上,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甜菜产区。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与分布的特征是什么?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结构中粮食的生产和林业生产占主导地位。

让学生观看录像和图片: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绵延千里的林海;人们乱砍滥伐森林导致环境遭到破坏的场面等。

提问:1.东北地区的茫茫林海中有哪些主要树种?2.在森林深处,有哪些珍贵的动植物资源?3.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有较好的水、土、光、热条件,经过劳动人民长期的垦殖经营,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

东北平原土层深厚,黑土面积广大,耕地辽阔,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影响是:(1)夏季温暖,日照较长,这里生长期虽短,但是农作物一般可一年一熟。

(2)大部分地区水分条件较好。

年降水量自东向西由800多毫米减少至400毫米,长白山东南侧可达1000毫米,东部、北部山区属湿润地区,平原属半湿润地区。

降水集中于暖热季节,水热配合较好。

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于六、七、八月,平原地区85—90%的降水集中于暖热季节。

另外,积雪和冻土还改善了地表的水分条件:积雪把冬季的降水大部分保存下来,使春播时有较稳定的水源。

冻土改变了土壤的水分条件,使第二年春播时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3)冬长寒,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

不利的影响有:(1)热量不足。

冬长寒,积温低,无霜期短,使东北地区的复种指数低,农作物仅能一年一熟。

(2)冻土、沼泽、盐碱地都不利农业的发展。

(3)平原西部受风沙危害,有春旱现象。

(4)夏季降水集中、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区易形成内涝等。

东北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

这里地势较高,山体外围水源条件充足,冬季漫长寒冷,树木病虫害少等这些都利于农林基地的发展。

4.分析讨论东北地区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木材蓄积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反馈练习]课堂活动参考答案:1.农作物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上。

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2.我认为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水分条件较好,但有冻土、沼泽、盐碱地都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夏季降水集中,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区易形成内涝等。

3.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具有:提供新鲜空气;调节气候;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等作用。

我认为森林能美化环境,还能增加经济效益。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一个地区的工业特征,一般从工业发展条件(包括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社会历史条件等)、工业的水平和地位、工业的部门和结构、工业分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但每个区域都有它突出的特征,如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特征是发展中的重工业基地。

[讲授新课]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空白地图,图下写出要填内容,让学生临摹自绘一张东北地区空白草图,在图中填以下内容:(1)重要的工业中心(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鞍山);(2)主要铁矿、煤矿和石油等重要能源基地的名称(辽河、本溪、吉林、松原、大庆、齐齐哈尔、鸡西、鹤岗、抚顺); (3)绘出主要铁路干线(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京哈线、沈丹线、沈吉线),并填出各线起讫点的名称。

2.指导学生仔细读图,然后,请三位同学到教室前面用鼠标拖动东北地区空白地图,将图下要填内容的名称移到图中相应位置,其他同学自己填。

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工业中心、主要矿产、能源、交通的分布,又活跃了课堂氛围。

3.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里采用质疑法,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层次地学习:(1)东北地区发展为我国重工业基地的条件是什么?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石油、煤、铁最为重要,是我因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

主要油田有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吉林省的吉林油田和辽宁省的辽河油田。

大庆油田的开发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我国石油实现了自给。

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铁矿。

大煤矿有阜新、抚顺、鸡西、鹤岗。

抚顺有很大的露天煤矿和油页岩,便于综合利用。

有较丰富的水力资源,白山、红石、丰满、镜泊湖等水电站为工业提供电力,并有丰富的江河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

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林区,木材蓄积量占全国的1/3。

有稠密的铁路网、便利的内河航运和海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东北地区还有较长的工业发展历史,为进一步发展工业提供了较好的工业基地和较强的技术力量。

(2)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本区主要工业城市有沈阳、长春、哈尔滨、鞍山和大连,都分布在哈大铁路沿线。

主要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有石油工业中心:大庆、吉林、辽河;煤炭工业中心:阜新、抚顺、鸡西、鹤岗;钢铁工业中心:鞍山、本溪,鞍钢是全国最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机械制造工业中心:哈尔滨(发电设备制造)、长春(汽车工业)、沈阳(综合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工业)、齐齐哈尔(重型机械制造)、大连(造船工业、化学工业中心);还有哈尔滨的麻纺、制糖;辽阳的棉纺;丹东的丝织业等。

(3)东北地区的交通特点是什么?主要以铁路交通为主,有稠密的铁路网,内河航运和海洋航运也较发达。

[反馈练习]课堂活动参考答案:我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应注意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企业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