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磁共振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医疗核磁共振成像参数(3篇)

医疗核磁共振成像参数(3篇)

第1篇一、基本原理医疗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体内氢原子核在强磁场中的磁共振现象。

当人体被置于强磁场中时,人体内的氢原子核会被激发,产生共振信号。

通过检测这些共振信号,可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图像。

二、主要参数1.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是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决定了图像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目前,医疗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场强度主要有以下几种:(1)1.5T: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成像,图像质量较好。

(2)3.0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特别适用于头部、脊髓、心脏等部位的成像。

(3)7.0T及以上: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适用于神经学、肿瘤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2. 扫描时间扫描时间是核磁共振成像过程中,系统对被检部位进行数据采集的时间。

扫描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磁场强度、线圈类型、成像序列等。

缩短扫描时间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医生工作效率。

3. 成像序列成像序列是核磁共振成像过程中,对被检部位进行数据采集的方法。

常见的成像序列有:(1)T1加权成像:显示组织间的对比度,适用于观察解剖结构和肿瘤。

(2)T2加权成像:显示组织间的水分含量,适用于观察炎症、水肿等病变。

(3)DWI(弥散加权成像):显示组织间的水分扩散情况,适用于观察肿瘤、出血等病变。

(4)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适用于诊断血管性疾病。

4. 层厚与层间距层厚是指核磁共振成像过程中,被检部位每一层图像的厚度。

层间距是指相邻两层图像之间的距离。

层厚和层间距的选择取决于被检部位和解剖结构。

5. 翻转角翻转角是核磁共振成像过程中,激发氢原子核所需的能量角度。

翻转角的选择会影响图像的对比度和信噪比。

6. 激发次数激发次数是指在一次成像过程中,对被检部位进行激发的次数。

增加激发次数可以提高图像的信噪比,但会增加扫描时间。

7. 线圈线圈是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用于接收和发射信号的装置。

线圈的类型和性能会影响图像的质量和扫描时间。

1.5T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

1.5T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

1.5T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研究1.5T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3年2月接收3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超声检查、1.5T乳腺专用磁共振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各检查方式差异性。

结果:1.5T乳腺专用磁共振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超声检查,P<0.05。

患者孤立导管乳头状瘤直径多在2cm以下,形状呈圆形、类圆形且多数患者病灶边缘较平整、光滑,通过动态增强扫描可发现强化特点主要为乳晕后区以导管分布为基准的多发结节样强化、环形强化。

结论:1.5T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1.5T乳腺专用磁共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检出率;直径;形状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1.5T spec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breast. Methods: A total of 39 patients with 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the breast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9 to Febr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received X-ray examination,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1.5-T special 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 of the breast.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were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1.5T special MRI in 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breas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 and ultrasound, P<0.05. The diameter of isolated ductal papilloma in patients was mostly less than 2cm, and the shape was round or almost round, and the edge of the lesion inmost patients was flat and smooth. Through dynamic enhancement scann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enhancem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mainly multiple nodular enhancement and ring enhancement in the posterior areola area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atheter. Conclusion: The 1.5-t special magnetic resonance of the breast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the breast, and can be widely promoted in clinic.Key words: 1.5T special magnetic resonance of 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breast; Detection rate; Diameter; shape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40-50岁年龄群体中发生率较高,此病症可促使患者表现出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等症状,在进行此病症诊断时X线、超声检查均具有准确率较低特点,影响临床治疗,1.5T乳腺专用磁共振,顾名思义,主要用于乳腺检查中,对保障诊断质量具有明显作用【1-2】。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近年来,肝脏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中良性和恶性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

磁共振成像技术越来越被应用于肝脏肿瘤的诊断,特别是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

本文通过对该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在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效果。

引言DWI序列是一种通过测定水分子的微动力学运动来进行成像的磁共振技术。

在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中,由于良性和恶性肿瘤细胞的不同构成和组织结构,其细胞间隙内的水分子动力学运动也存在差异,因此在DWI成像中显示不同的信号强度和图像表现。

通过分析DWI序列成像的信号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在鉴别诊断肝脏肿瘤时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表现在其对肿瘤边界和内部结构的显示上。

良性肿瘤通常具有清晰的边界和规则的内部结构,其DWI序列成像呈现出明显的高信号,而恶性肿瘤的边界模糊,内部结构不规则,DWI序列成像呈现出低信号或混合信号。

通过对比不同类型肿瘤的DWI序列成像特点,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肝脏肿瘤的性质和良恶性。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还可以在肿瘤组织的弥散性和浸润性方面提供更多的信息。

良性肿瘤通常在DWI成像中呈现出均匀的高信号,而恶性肿瘤则可能呈现出局限的高信号或多中心高信号,同时还可显示出肿瘤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

这些特点有助于医生对肝脏肿瘤的浸润程度和生长方式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还可以在鉴别诊断肝脏病变时与其他成像技术相结合,提高其对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结合肝脏超声造影(CEUS)可以进一步评估肿瘤的血管特征,从而提高对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准确性和客观性。

在临床应用中,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已经成为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1.5T核磁共振在儿童胰胆管水成像(MRCP)扫描技术的运用

1.5T核磁共振在儿童胰胆管水成像(MRCP)扫描技术的运用

1.5T核磁共振在儿童胰胆管水成像(MRCP)扫描技术的运用【摘要】目的:评估胰胆管病变患儿实施1.5T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效果。

方法:对60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胰胆管病变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全部患儿均予以胆道CT检查、1.5T核磁共振检查,统计检查结果,对比2种检查形式的准确性。

结果:(1)疑似胰胆管病变患儿确诊结果阳性39例,占比65.00%;阴性21例,占比35.00%。

疑似胰胆管病变患儿胆道CT检查阳性36例,占比60.00%;阴性24例,占比40.00%。

疑似胰胆管病变患儿1.5T核磁共振检查阳性38例,占比63.33%;阴性22例,占比36.67%。

(2)疑似胰胆管病变患儿1.5T核磁共振检查(94.87%、95.24%、95.00%)对比胆道CT检查(76.92%、71.43%、75.00%)结果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统计指标较高,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1.5T核磁共振在胰胆管水成像检查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临床胰胆管病变诊断准确性水平。

【关键词】儿童;胰胆管水成像扫描技术;1.5T核磁共振;胰胆管病变胰胆管病变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是保障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儿科胰胆管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诊断一般以影像学检查为主[1]。

本研究针对儿童胰胆管水成像(MRCP)扫描技术予以研究,讨论1.5T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医院实施治疗的胰胆管病变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60例,男性选取35例、女性选取25例。

疑似胰胆管病变年龄纳入范围设定0.3-10岁,计算其年龄平均值是(5.08±1.15)岁。

1.2方法全部疑似胰胆管病变患儿均予以胆道CT检查、1.5T核磁共振检查,胆道CT检查:患儿实施6h禁食,检查前给予患儿温热饮用水600ml,应用多排螺旋CT扫描仪器进行肺部常规平扫检查,检查后予以腹部CT增强扫描,给予患儿欧苏碘海醇注射液(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326;用药方式:于肘静脉实施高压注射,注射速度4min/s,剂量100ml),注射后分别对20s予以增强扫描[2]。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文结合技术原理和病例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良恶性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的应用。

通过临床效果分析,发现该技术在良恶性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高度准确性和敏感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对良恶性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和及时的诊断信息,从而提高肝脏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关键词】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肝脏肿瘤、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临床效果分析、影像学表现、技术原理、病例分析方法、价值、展望和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肝脏肿瘤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有所区别。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地鉴别良恶性肝脏肿瘤是十分关键的,而影像学检查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对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影像学设备的不断更新,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

本研究旨在探讨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在良恶性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肝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其价值和应用前景。

通过系统的病例分析和临床经验总结,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和非创伤性的辅助诊断方法,提高对肝脏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准确性。

1.5T磁共振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应用分析

1.5T磁共振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应用分析

2.2辐射剂量相较常规剂量CT扫描,低剂量CT扫描的DLP.CTDlvol剂量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O 表22种扫描方式辐射剂量对比G土s)组别例数DLP(mGy Tm)CTDlvol(mGy)低剂量CT扫描70130.87±9.25 3.39±0.12常规剂量CT扫描70196.14±9」9 4.93±0.84 t41.88115.185P<0.001<0.001 3讨论目前,临床上可用于泌尿系结石诊断的手段包括X线片检查、螺旋CT检查、超声检查等叫其中X线片检查泌尿系结石的漏诊率偏高,同时特异度与敏感度不高;而超声诊断操作方便,同时对人体不存在放射损害,特异度、敏感度及结石检出率均较高,但该手段对于输尿管下段的小结石则难以检测冋。

本研究中,两种扫描方式的CT图像优良率与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明显差异(Q0.05),表明CT扫描使用低剂量并不影响图像质量与诊断准确率。

但相较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DLP.CTDlvol剂量均较低(b0.05),提示使用低剂量CT扫描能够减少辐射剂量。

多层螺旋CT扫描时间与空间分辨率较高,且易于操作,能够将器官组织的生理解剖结构清晰呈现,并且使用CT扫描前不需要肠道准备工作,诊断效率较高问。

以往研究指出,多层螺旋CT扫描在辐射剂量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需在保障扫描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辐射叫CT 低剂量扫描能够在满足影像要求的同时,通过降低管电流,提升螺距,达到降低辐射剂量的目的,通常情况下能够依据患者实际体质量调整管电流。

管电流值和辐射量呈正相关,管电流降低,会使低对比分辨率下降,但对高对比分辨率不产生影响,通过减少管电流能够有效控制辐射量。

综上所述,对泌尿系结石患者使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诊断准确率和常规剂量CT相当,但其所获图像质量较佳,同时能够减少对人体的辐射损害。

1.5t 3t 磁共振 生成

1.5t 3t 磁共振 生成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通过对人体或动物进行磁共振成像以获取有关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非侵入性医学影像技术。

常用于观察脑部、胸腔、腹部和四肢等部位的器官和组织。

磁共振成像通过应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产生高质量的影像,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和科学研究领域。

1.5T和3T磁共振成像系统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主要磁共振设备。

两者在磁场强度和成像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临床诊断需求。

以下将分别从磁场强度、成像速度和影像质量等方面对1.5T和3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比较。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是一种常见的低场磁共振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

其主要特点包括:1.1. 磁场强度:1.5T1.2. 成像速度:较快1.3. 影像质量:良好1.4. 适用范围:适用于较普通的临床诊断,如脑部、胸腔和腹部成像等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具有较为平衡的成像效果和成本效益,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一般的临床诊断和常规检查,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成像结果,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的常备设备。

3T磁共振成像系统3T磁共振成像系统是一种高场磁共振设备,具有更强的磁场强度和更高的成像效果。

其主要特点包括:2.1. 磁场强度:3T2.2. 成像速度:更快2.3. 影像质量:更优2.4. 适用范围:适用于高精度的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如神经学、心血管学和肿瘤学等3T磁共振成像系统通过提升磁场强度和优化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更高分辨率、更清晰的影像,对于一些复杂疾病的诊断和精准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神经影像学、心血管影像学和肿瘤影像学等专业领域,3T磁共振成像系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高端设备。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和影像学专家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诊断需求和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磁共振成像系统。

对于一般的常规检查,1.5T磁共振系统通常能够满足需求,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疾病诊断和科学研究则可能需要借助3T磁共振系统的高端成像技术。

GE-1.5T-MR-膝关节T2MAP--规范化扫描方案

GE-1.5T-MR-膝关节T2MAP--规范化扫描方案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1.5T) ---中华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
T2Mapping
使用限制和提醒:
1. 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建议扫描方案,并不对诊断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2. 扫描方案仅用于内部学习目的,其中涉及的任何内容不作为机型性能 、图像质量的判断依据。 3. 由于磁共振系统配置上的差异,扫描方案中的内容并不作为系统所具 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 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 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 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 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 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致谢:
我们感谢下列医院为此扫描方案作出的奉献,并不仅局限于这些医院,我们将陆续添加名单:
AN HUI YIJISHAN HOSPITAL SHANGHAI RUIJIN HOSPITAL SHANGHAI YANGSI HOSPITAL SHANGHAI RENJI HOSPITAL ZHENGZHOU MU NO.1 HOSPITAL HEBEI PEOPLE HOSPITAL ZHEJIANG LISHUI HOSPITAL WENZHOU MU NO.1 HOSPITAL SHANXI PINGLU HOSPITAL LIAONING WAFANGDIAN HOSPITAL QIQIHARER NO.1 HOSPITAL SHANDONG QILU HOSPITAL NANCHANG NO.2 HOSPITAL ZHEJIANG MU NO.2 HOSPITAL WUHAN TONGJI HOSPITAL XJ KELAMAYI HOSPITAL HUBEI TONGJI HOSPITAL HUBEI WUHAN MEDICAL CENTER QINGHAI PEOPLE HOSPITAL SHANGHAI NO.1 HOSPITAL SHENYANG MU NO.1 HOSPITAL HUNAN XIANGYA HOSPITAL NINGXIA HOSPITAL SHANXI YUANPING HOSPITAL SHAANXI NO.4 HOSPIT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T光纤磁共振临床应用进展一、中枢神经系统高分辨率T2 FRFSE 图像图像特点:高分辨率图像,细节更加清晰,病灶显示更加清楚灰白质对比明显图像信号均匀图像伪影小高分辨率T1Flair T2Flair 图像图像特点:T2 Flair对病灶及其水肿比较敏感,是观察脑实质病变的重要序列。

T1 Flair灰白质灰比好,观察解剖结构,组织结构细节清楚。

T1 Flair是GE特有的序列,扫描时间短,图像信噪比高。

高分辨率头部动脉血管图像图像特点:选择性静脉信号抑制图像分辨率高,细节清楚血管信号均匀一致兼容抑脂、磁化传递等背景抑制技术高分辨率头部静脉血管图像图像特点:选择性动脉信号抑制图像分辨率高,细节清楚血管信号均匀一致高分辨率头部弥散图像图像特点:灰白质对比清晰图像信号均匀随着图像分辨率增加,组织结构细节更加清楚图像变形小图像信噪比高头部弥散加权后处理图像弥散功能参数图像:原始弥散图像,b=0和b=1000灰度表观弥散系数图像ADC(mm2/s)彩色表现弥散系数图像ADC(mm2/s)灰度指数化表观弥散图像eADC高分辨率头部三维容积图像图像特点:翻转恢复准备脉冲,增加灰白质对比度全脑各向同性体素扫描任意断面薄层重建可用于观察解剖结构细节,或用于增强扫描检出脑转移病灶高分辨率头部重T2*磁敏感图像正常颅脑重T2*磁敏感加权图像正常颅脑磁敏感加权成像,厚层最小信号强度投影重建,显示颅脑正常静脉结构,分辨率越高,细小静脉结构越清楚。

高分辨率颅脑解剖图像与正常血管图像头部病例图像高分辨率颅脑图像,显示颅脑内多发脱髓鞘微小病灶高分辨率颅脑血管图像在横断面与冠状面血管三维重建图像中,左侧与右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粗细不等。

脑实质出血矢状面T2图像,顶叶脑实质内可见片状高低混杂信号病灶,T1图像上呈类圆形高信号,边缘分界清楚,而弥散图像上病灶呈高信号并伴有周边的低信号,磁敏感图像上,病灶呈典型的出血性低信号,并能发现更多的低信号出血灶。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出血后改变横断面T2图像,顶枕叶脑实质内可见片状高低混杂信号病灶,T1图像呈低信号,但皮质信号略高,弥散加权图像亦呈高低混杂信号,T2Flair图像上病灶中心为低信号,边缘呈高信号水肿表现。

Ax DWI eADC ADC急性脑梗塞急性脑梗塞,T2及T2 Fflair图像上病灶呈高信号,T1图像呈低信号,而DWI图像呈典型的高信号表现。

一般情况下,DWI后处理图像中,梗塞区域ADC值下降脑出血左侧丘脑出血,各序列图像上均显示为高信号,三维血管成像显示血肿与血管结构之间的关系。

头部高分辨率弥散与高b值弥散图像高分辨率弥散b=1000图像变形小,高b值b=3000弥散图像病灶对比度更好。

脑梗塞随访横断面T1梗塞病灶呈低信号,T2表现为混杂高信号,而T2FLAIR上病灶信号混杂,软化灶内自由水呈低信号,而水肿脑组织呈高信号。

弥散加权图像上可见右顶叶区仍可见片状高信号区。

硬膜下积液,伴脑梗塞垂体囊性占位常规增强与动态增强扫描肺癌脑转移增强扫描对照肺癌脑转移增强扫描,三维增强扫描上观察到的病灶细节,远比二维扫描的图像清楚,同时,三维扫描可以任意断面重建,更仔细地观察病变。

鼻咽部高分辨率成像图像特点:图像细节清晰软组织对比好脂肪抑制均匀图像伪影小眼眶高分辨率成像图像特点:图像细节清楚软组织对比度好适当的眼球运动控制脂肪抑制均匀眼眶高分辨率成像视神经曲面重建图像特点:全脑三维T1薄层扫描任意断面或曲面重建视神经高分辨率三叉神经血管成像图像特点:时间飞跃法血管流入增强成像薄层高分辨率扫描厚层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高分辨率内听道结构图像图像特点: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薄层高分辨率扫描图像伪影少,信噪比高薄层重建观察神经,厚层重建观察耳蜗半规管腮腺高分辨率成像图像特点:图像细节清楚软组织对比度好脂肪抑制均匀大范围头颈联合扫描图像特点:灵活的线圈组合配置大范围扫描图像无变形脂肪抑制均匀图像伪影小鼻咽部病例图像鼻咽癌,局部侵犯眼眶病例图像右眼眶外侧囊性占位眼眶病例图像右眼白内障术后复查腹部腹部高分辨率图像1024 矩阵图像特点:呼吸门控,自由呼吸状态下扫描自校准ARC采集,单个呼吸间隔中,采集时间缩短30%,明显减少呼吸不规则导致的运动伪影1024矩阵重建,增强组织细节显示腹部三维梯度回波同相位反相位图像图像特点:从原来的二维FSPGR序列扫描,增强为三维FSPGR双回波扫描方法明显提高图像信噪比增强扫描空间分辨率,提高组织细节分辨力腹部48CM 大视野成像无变形图像特点:真正48厘米有效视野图像无变形,无截断全肺全肝或全肝全腹扫描高分辨率弥散加权成像高分辨率弥散图像特点:优化TE时间,保证最短B值根据病变性质,600-1000图像变形小,病灶对比明显选择性水激励,不受脂肪信号干扰支持选择性背景组织抑制自由呼吸状态扫描腹部容积快速成像,3D LA V A 实质组织图像高分辨率LAVA图像特点:结合梯度操控,获取最短TR/TE时间;TR/TE/FA组合,获取T1最佳对比度最高的K空间填效率,图像质量最好的顺序性K空间填充分辨率高,病灶细节显示清晰高分辨率LAVA临床应用优势:肝脏增强最佳扫描序列,业内普遍得到认可扫描时间任意可调,8-20s全肝扫描,可常规双动脉期增强腹部容积快速成像,3D LA V A 血管组织重建高分辨率LAVA图像特点:结合梯度操控,获取最短TR/TE时间;TR/TE/FA组合,获取T1最佳对比度最高的K空间填效率,图像质量最好的顺序性K空间填充分辨率高,病灶细节显示清晰高分辨率LAVA临床应用优势:肝脏增强最佳扫描序列,业内普遍得到认可扫描时间任意可调,8-20s全肝扫描,可常规双动脉期增强横断面,动脉期LAVA图像,厚层重建观察血管冠状面,门脉期LAVA图像,厚层重建观察门脉及侧枝循环EXPRESS线圈,任意扫描范围图像特点:EXPRESS一体化线圈,一次定位,任意节段扫描自动复制定位,自由拼接,任意扩大扫描范围大视野成像48cm,扫描节段少,图像无变形,真正实现无缝拼接肝脏病例图像横断面脂肪抑制检出肝脏病灶肝脏病例图像肝癌横断面脂肪抑制T2图像,肝右叶巨大占位肿块,相对于正常肝实质信号略高,边界不清;而在弥散加权图像上,占位病灶边界相对清楚,并且在肝左叶可清晰发现多个小病灶。

肝脏病例图像肝脏脂肪抑制T2与弥散加权图像对照观察,能提高病灶检出的敏感性肝脏病例图像肝脏病变标准扫描序列肝脏LAVA病例图像LAVA增强扫描,肝脏实质与血管同时观察肝脏病例图像肝脏FIESTA图像冠状面FIESTA图像,积液、血液、脂肪、胆汁均为高信号,而实质性占位病灶信号对比不明显。

肝脏病例图像横断面脂肪抑制T2与弥散加权图像的对照观察肝癌横断面脂肪抑制T2图像,肝实质内巨大占位,边界不清,弥散图像上呈中高信号,LAVA 三期动态增强,病灶呈典型的动脉期强化、门脉期流空的表现。

肝脏病例图像肝脏转移性肿瘤横断面脂肪抑制T2图像上,肝内多发实质性中高信号转移性肿块,边界清楚,在弥散加权图像上,高信号肿块影对比更加强烈,并可发现更小的肿块病灶。

同相位反相位T1图像,对比观察判断有无脂肪成份。

肝脏病例图像肝脏小肝癌横断面脂肪抑制T2图像上,肝内发现实质性中高信号肿块,边界略模糊,在弥散加权图像上,高信号肿块影对比更加强烈。

LAVA平扫中,肿块呈低信号,在肝脏动脉期LAVA图像上可见肿块明显强化。

肝脏病例图像肝癌介入术后复查横断面脂肪抑制T2图像上,肝内肿块呈高低不均信号,边界清,T1加权图像呈低信号。

冠状面FIESTA 图像中,肿块实质信号与肝实质信号类似,FIESTA 图像血管胆管高信号。

肝脏胆管癌伴肝内胆管梗阻横断脂肪抑制T2图像,肝内胆管扩张,3D MRCP 图像可观察到肝内胆管扩张呈汇聚走行。

Ax FATSAT T2 FSE Ax T2 FSE3D MRCP胰胆管病例图像1、胆总管末端结石伴胰胆管梗阻3D MRCP图像,可见肝内外胆管、胰管明显扩张,胆总管末端可见结石充盈缺损影,横断面脂肪抑制T2图像上,肝内胆管明显扩张。

2、胆囊多发结石横断面脂肪抑制T2图像上,肝内胆管无明显扩张,和冠状面FIESTA图像一样,胆囊内可见多发低信号结石影。

胰胆管病例图像胆总管薄层扫描肝脏横断面薄层扫描,层厚3mm,有助于观察胆管、胆囊内小结石,也用于观察胰头、肾上腺等结构的病变。

胰胆管病例图像胆囊多发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伴梗阻胰胆管病例图像胆总管末端结石与胆总管末端狭窄胆囊及胆管结石伴肝内胆管梗阻胆囊及胆管结石伴肝内胆管梗阻左肾先天性畸形冠状面薄层脂肪抑制T2图像上,左肾明显减小。

横断面脂肪抑制T2图像,左肾表现类似。

横断面T1FSPGR双回波图像上,反相位用于观察器官边缘结构。

肝癌介入术后复查T2图像,右侧肾脏类圆占位肿块,信号略不均,似有包膜呈低信号,边界清楚。

弥散加权图像,肿块信号与肾皮质类似。

T1加权图像,肿块信号表现与肾皮质类似,边界略模糊。

右侧输尿管末端梗阻冠状面2D MRU和3D MRU图像中,右侧输尿管梗阻扩张,全程显影,输尿管末端狭窄。

冠状面FIESTA图像中,右侧肾盂明显扩张。

冠状面薄层脂肪抑制T2图像中,右侧肾脏皮髓质受压变薄,肾盂明显扩张。

左肾错构瘤左肾下极可见微小占位,T1FSPGR同反相位图像中,同相位呈高信号,反相位呈反相位,冠状面FIESTA图像中,由于化学位移效应,病灶呈低信号,脂肪抑制图像中,病灶脂肪信号被抑制;右肾可见小囊肿。

肾脏血管畸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