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实施方案

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实施方案

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实施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 (4)1.1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4)1.2 新材料市场需求分析 (4)1.3 项目意义与目标 (4)第2章新材料研发方向与目标 (4)2.1 研发方向选择 (4)2.2 研发目标确定 (4)2.3 技术路线规划 (5)第3章新材料研发团队与组织 (5)3.1 研发团队构建 (5)3.2 合作单位协同 (5)3.3 组织管理与运作 (5)第4章研发过程管理与控制 (5)4.1 项目进度管理 (5)4.2 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5)4.3 成本预算与资金筹措 (5)第5章新材料制备与功能研究 (5)5.1 制备工艺研究 (5)5.2 功能测试与优化 (5)5.3 中试放大与功能验证 (5)第6章新材料应用领域研究 (5)6.1 应用领域拓展 (5)6.2 应用功能评价 (5)6.3 市场前景分析 (5)第7章产业化布局与策略 (5)7.1 产业化基地选址 (5)7.2 生产设备与工艺流程 (5)7.3 产业化策略与规划 (5)第8章营销策略与市场推广 (5)8.1 市场定位与竞争分析 (5)8.2 营销策略制定 (5)8.3 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 (5)第9章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 (5)9.1 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 (5)9.2 成果转化与利益分配 (5)9.3 产学研合作与交流 (5)第10章环保与安全评估 (6)10.1 环境影响评估 (6)10.2 安全生产评估 (6)10.3 环保与安全措施 (6)第11章项目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6)11.2 经济效益分析 (6)11.3 财务评价与风险管理 (6)第12章项目实施与总结 (6)12.1 项目实施计划 (6)12.2 项目监测与评估 (6)12.3 项目总结与展望 (6)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 (6)1.1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6)1.2 新材料市场需求分析 (6)1.3 项目意义与目标 (6)第2章新材料研发方向与目标 (7)2.1 研发方向选择 (7)2.2 研发目标确定 (7)2.3 技术路线规划 (8)第3章新材料研发团队与组织 (8)3.1 研发团队构建 (8)3.1.1 团队成员选拔 (8)3.1.2 团队结构设计 (9)3.2 合作单位协同 (9)3.2.1 合作单位选择 (9)3.2.2 合作模式 (9)3.3 组织管理与运作 (9)3.3.1 项目管理 (9)3.3.2 资源配置 (10)3.3.3 激励机制 (10)第4章研发过程管理与控制 (10)4.1 项目进度管理 (10)4.1.1 项目计划 (10)4.1.2 项目执行 (10)4.1.3 项目监控与调整 (11)4.2 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11)4.2.1 质量控制 (11)4.2.2 风险管理 (11)4.3 成本预算与资金筹措 (12)4.3.1 成本预算 (12)4.3.2 资金筹措 (12)第5章新材料制备与功能研究 (12)5.1 制备工艺研究 (12)5.1.1 原料选择与处理 (12)5.1.2 制备工艺参数优化 (12)5.1.3 制备工艺流程设计 (13)5.2 功能测试与优化 (13)5.2.1 功能测试方法 (13)5.2.3 功能稳定性评估 (13)5.3 中试放大与功能验证 (13)5.3.1 中试放大 (13)5.3.2 功能验证 (13)5.3.3 产业化前景分析 (13)第6章新材料应用领域研究 (13)6.1 应用领域拓展 (13)6.1.1 超硅材料 (14)6.1.2 超导材料 (14)6.1.3 超碳材料 (14)6.2 应用功能评价 (14)6.2.1 超硅材料功能评价 (14)6.2.2 超导材料功能评价 (14)6.2.3 超碳材料功能评价 (14)6.3 市场前景分析 (15)6.3.1 超硅材料市场前景 (15)6.3.2 超导材料市场前景 (15)6.3.3 超碳材料市场前景 (15)第7章产业化布局与策略 (15)7.1 产业化基地选址 (15)7.2 生产设备与工艺流程 (15)7.3 产业化策略与规划 (16)第8章营销策略与市场推广 (16)8.1 市场定位与竞争分析 (16)8.1.1 市场定位 (16)8.1.2 竞争分析 (17)8.2 营销策略制定 (17)8.2.1 产品策略 (17)8.2.2 价格策略 (17)8.2.3 渠道策略 (17)8.2.4 促销策略 (17)8.3 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 (17)8.3.1 市场推广 (17)8.3.2 品牌建设 (18)第9章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 (18)9.1 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 (18)9.1.1 专利申请与保护 (18)9.1.2 商标申请与保护 (18)9.1.3 著作权申请与保护 (18)9.2 成果转化与利益分配 (18)9.2.1 成果转化途径 (18)9.2.2 利益分配机制 (19)9.3 产学研合作与交流 (19)9.3.2 国际交流与合作 (19)第10章环保与安全评估 (19)10.1 环境影响评估 (19)10.1.1 环境影响评估的目的 (19)10.1.2 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 (19)10.1.3 环境影响评估的程序 (19)10.2 安全生产评估 (20)10.2.1 安全生产评估的目的 (20)10.2.2 安全生产评估的内容 (20)10.2.3 安全生产评估的程序 (20)10.3 环保与安全措施 (20)10.3.1 环保措施 (20)10.3.2 安全措施 (20)第11章项目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20)1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0)11.1.1 投资估算的编制 (21)11.1.2 资金筹措 (21)11.2 经济效益分析 (21)11.2.1 财务效益分析 (21)11.2.2 经济效益分析 (21)11.2.3 社会效益分析 (22)11.3 财务评价与风险管理 (22)11.3.1 财务评价 (22)11.3.2 风险管理 (22)第12章项目实施与总结 (22)12.1 项目实施计划 (22)12.2 项目监测与评估 (23)12.3 项目总结与展望 (23)以下是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实施方案的目录: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1.1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1.2 新材料市场需求分析1.3 项目意义与目标第2章新材料研发方向与目标2.1 研发方向选择2.2 研发目标确定2.3 技术路线规划第3章新材料研发团队与组织3.1 研发团队构建3.2 合作单位协同3.3 组织管理与运作第4章研发过程管理与控制4.1 项目进度管理4.2 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4.3 成本预算与资金筹措第5章新材料制备与功能研究5.1 制备工艺研究5.2 功能测试与优化5.3 中试放大与功能验证第6章新材料应用领域研究6.1 应用领域拓展6.2 应用功能评价6.3 市场前景分析第7章产业化布局与策略7.1 产业化基地选址7.2 生产设备与工艺流程7.3 产业化策略与规划第8章营销策略与市场推广8.1 市场定位与竞争分析8.2 营销策略制定8.3 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第9章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9.1 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9.2 成果转化与利益分配9.3 产学研合作与交流第10章环保与安全评估10.1 环境影响评估10.2 安全生产评估10.3 环保与安全措施第11章项目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1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2 经济效益分析11.3 财务评价与风险管理第12章项目实施与总结12.1 项目实施计划12.2 项目监测与评估12.3 项目总结与展望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1.1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新材料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得到了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上海推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

上海推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

上海推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年)新材料产业被发达国家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新材料的发展,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基地和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具有加快推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础条件,根据国家战略的要求和上海产业发展的实际,先行聚焦特种钢、高分子材料、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重点。

一、上海推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总体思路按照“聚焦重点、形成规模、突破瓶颈、抢占高端”的总体要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研究院所,支持鼓励新材料应用推广,抢占高端应用领域,促进产业链配套延伸。

重点发展基础性、关键性的新材料,技术有所突破、市场需求量大的新材料,国家战略需要和尖端科技事业用新材料。

着眼于重大项目,支持中小企业朝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或为主体企业进行专业化配套的企业。

具体是“四个注重、三个形成”。

注重产业链延伸:立足上海精品钢材、石化精细化工等产业基础,加快向下游和高端发展,不断发展合成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注重支柱产业配套:加快发展为汽车、电站、船舶等支柱产业配套的关键材料,完善技术、品种,打通瓶颈制约;注重战略性产业支撑:加快为航空、航天、核电等国家战略产业配套碳纤维、钛合金等新材料,使新材料的发展与战略产业发展同步;注重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主要支持以物理加工方式或以后加工为主,其它加工为辅的,少排放、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形成规模和领先优势:重点支持技术比较成熟,能形成突破、可以替代进口。

形成明确的项目和明确的实施主体:优先支持技术来源明确、技术基本成熟、产业化目标清晰,主体企业积极性高,并已具备立项启动条件的项目;形成新材料领域的产业集群:重点加强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开展研究开发、突破技术难关的项目。

(二)主要目标到年,实现新材料领域工业总产值亿元,达到同比年总产值翻一番的目标。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一、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材料技术的进步,新材料应用范围不
断扩大,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新材料成为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
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随着新材料的迅猛发展,面临着产业化、资源
化等多重发展挑战,新材料的产业化对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实施目标
以专业研发服务机构为支撑,以新材料领先技术体系为立足点,以产
业化应用和产业服务为主要抓手,将新材料的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实施
新材料关键技术的产业化,以及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实施方式
1.以新材料关键技术研发服务机构为基础,通过组建新材料关键技术
研究院,汇聚关键技术研发资源,全面提升新材料研发能力与服务水平,
研究开发出更多用于新材料产业应用的新型产品,有效推动新材料关键技
术的产业化发展。

2.技术和资源的整合。

新材料行业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方案

新材料行业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方案

新材料行业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方案第一章新材料研发背景与意义 (3)1.1 新材料行业概述 (3)1.2 新材料研发的重要性 (3)1.2.1 促进产业升级 (3)1.2.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1.2.3 保障国家安全 (3)1.2.4 促进科技进步 (3)1.3 新材料研发趋势分析 (3)1.3.1 绿色环保 (3)1.3.2 智能化 (3)1.3.3 轻量化 (4)1.3.4 高功能 (4)1.3.5 跨学科融合 (4)第二章新材料研发策略与方法 (4)2.1 研发目标与方向 (4)2.2 研发团队建设 (4)2.3 研发技术路线 (5)第三章新材料研发实验与测试 (5)3.1 实验设计与实施 (5)3.1.1 实验设计原则 (5)3.1.2 实验流程 (6)3.1.3 实施注意事项 (6)3.2 测试方法与设备 (6)3.2.1 测试方法 (6)3.2.2 测试设备 (6)3.3 数据分析与处理 (6)3.3.1 数据分析方法 (7)3.3.2 数据处理过程 (7)第四章新材料制备与工艺优化 (7)4.1 制备方法选择 (7)4.2 工艺流程设计与优化 (7)4.3 工艺参数调整 (8)第五章新材料功能评估与评价 (8)5.1 功能指标体系 (8)5.2 评价方法与标准 (9)5.3 功能优化策略 (9)第六章新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10)6.1 产业化技术难点分析 (10)6.1.1 前言 (10)6.1.2 技术难点概述 (10)6.1.3 技术难点详细分析 (10)6.2 产业化技术解决方案 (11)6.2.1 前言 (11)6.2.2 解决方案概述 (11)6.2.3 解决方案详细阐述 (11)6.3 产业化技术验证与优化 (11)6.3.1 前言 (11)6.3.2 验证与优化方法 (11)6.3.3 验证与优化步骤 (12)第七章新材料产业化生产线建设 (12)7.1 生产线规划与设计 (12)7.1.1 产能需求分析 (12)7.1.2 生产流程优化 (12)7.1.3 生产布局设计 (12)7.1.4 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13)7.2 设备选型与配置 (13)7.2.1 设备功能与稳定性 (13)7.2.2 设备兼容性与互换性 (13)7.2.3 设备成本与投资回报 (13)7.2.4 设备安全与环保 (13)7.3 生产线调试与运行 (13)7.3.1 设备调试 (13)7.3.2 生产流程调试 (13)7.3.3 人员培训 (14)7.3.4 生产线运行监测 (14)7.3.5 生产数据分析 (14)第八章新材料市场分析与预测 (14)8.1 市场需求分析 (14)8.2 市场竞争格局 (14)8.3 市场预测与趋势 (15)第九章新材料产业化政策与法规 (15)9.1 政策环境分析 (15)9.1.1 国家层面政策环境 (15)9.1.2 地方层面政策环境 (15)9.2 法规要求与合规 (15)9.2.1 法规要求 (15)9.2.2 合规管理 (16)9.3 政策扶持与产业引导 (16)9.3.1 政策扶持 (16)9.3.2 产业引导 (16)第十章新材料产业化应用案例与前景 (16)10.1 应用领域分析 (16)10.2 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17)10.3 新材料产业化前景展望 (17)第一章新材料研发背景与意义1.1 新材料行业概述新材料行业是指在生产、加工、应用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材料领域。

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应用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应用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应用创新项目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第二章:新材料研发方案 (3)2.1 研发方向 (3)2.2 技术路线 (3)2.3 研发计划 (4)第三章:研发团队与资源配置 (4)3.1 研发团队建设 (4)3.1.1 人才引进与培养 (4)3.1.2 团队结构 (4)3.1.3 创新激励机制 (4)3.2 设备与实验条件 (5)3.2.1 实验室建设 (5)3.2.2 设备采购 (5)3.2.3 实验条件保障 (5)3.3 经费预算 (5)3.3.1 人力资源费用 (5)3.3.2 设备与实验条件费用 (5)3.3.3 项目管理费用 (5)3.3.4 其他费用 (6)第四章: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6)4.1 技术创新策略 (6)4.2 成果转化路径 (6)4.3 产业化前景 (6)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7)5.1 市场需求分析 (7)5.2 市场竞争分析 (7)5.3 市场预测 (8)第六章:产业应用创新方案 (8)6.1 应用领域 (8)6.2 应用模式 (9)6.3 应用推广策略 (9)第七章:风险识别与防范 (9)7.1 技术风险 (9)7.1.1 技术更新换代风险 (9)7.1.2 技术研发失败风险 (10)7.1.3 技术转化风险 (10)7.2 市场风险 (10)7.2.1 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10)7.2.2 竞争对手风险 (10)7.2.3 客户需求变化风险 (10)7.3 政策风险 (10)7.3.1 政策调整风险 (10)7.3.2 政策支持力度风险 (10)7.3.3 环保政策风险 (10)第八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11)8.1 项目进度安排 (11)8.2 质量控制 (11)8.3 项目评估与调整 (12)第九章:合作与交流 (12)9.1 产学研合作 (12)9.2 国际交流与合作 (12)9.3 人才培养与交流 (13)第十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3)10.1 项目成果总结 (13)10.2 经验与启示 (14)10.3 项目未来发展展望 (14)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材料研发及其产业应用已成为推动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河北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河北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河北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材料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省加速推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编制了《河北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该实施方案提出了发展新材料的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年产值1.5万亿元,成为新时代河北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方案提出了以下五大发展重点:
一、加强新材料技术创新,提升新材料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加强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新材料的品质和品牌知名度。

二、加快新材料产业化进程,推动新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运用。

通过建设产业链,推进新材料的产业化进程,切实促进新材料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三、扩大新材料市场规模,建设新型产业集群。

通过政策扶持,打造新型产业集群,扩大市场规模,推动新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新材料产业的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新材料产业的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加强产业监管和服务,切实保障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加强产业监管和服务,切实保障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总的来说,《河北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提出,对于促进河北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各方将
共同努力,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为河北省的经济转型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新材料产业是XX区近年来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为认真落实《关于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XX区级领导包抓重点特色产业工作机制的通知》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产业现状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引领XX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以能源正极材料为代表的电池材料、以钽为代表的稀有金属材料、以电极糊为代表的碳基材料、以孕育剂为代表的特殊合金材料、以玻璃制品为代表的新型建筑材料、以先进材料协同创新中心高熵合金为代表的前沿材料为主的X大新材料产业体系,形成包括科技孵化器、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在内的研发创新体系。

目前全区从事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的企业XX余家,其中规上企业XX家,高新技术企业X家,相继培育了X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成了特种材料重点实验室、钽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协同创新工程中心等一批新材料科研平台,先后获评“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火炬计划稀有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

XXXX年X-X月全区新材料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XX亿元,预计全年实现产值约XX亿元。

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路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推动我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业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产业,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重要支撑。

(二)总体目标。

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形成具备一定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制造业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集聚的新材料产业集群,部分新材料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成为我区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上海推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

上海推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

上海推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年)新材料产业被发达国家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新材料的发展,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基地和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具有加快推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础条件,根据国家战略的要求和上海产业发展的实际,先行聚焦特种钢、高分子材料、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重点。

一、上海推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总体思路按照“聚焦重点、形成规模、突破瓶颈、抢占高端”的总体要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研究院所,支持鼓励新材料应用推广,抢占高端应用领域,促进产业链配套延伸。

重点发展基础性、关键性的新材料,技术有所突破、市场需求量大的新材料,国家战略需要和尖端科技事业用新材料。

着眼于重大项目,支持中小企业朝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或为主体企业进行专业化配套的企业。

具体是“四个注重、三个形成”。

注重产业链延伸:立足上海精品钢材、石化精细化工等产业基础,加快向下游和高端发展,不断发展合成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注重支柱产业配套:加快发展为汽车、电站、船舶等支柱产业配套的关键材料,完善技术、品种,打通瓶颈制约;注重战略性产业支撑:加快为航空、航天、核电等国家战略产业配套碳纤维、钛合金等新材料,使新材料的发展与战略产业发展同步;注重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主要支持以物理加工方式或以后加工为主,其它加工为辅的,少排放、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形成规模和领先优势:重点支持技术比较成熟,能形成突破、可以替代进口。

形成明确的项目和明确的实施主体:优先支持技术来源明确、技术基本成熟、产业化目标清晰,主体企业积极性高,并已具备立项启动条件的项目;形成新材料领域的产业集群:重点加强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开展研究开发、突破技术难关的项目。

(二)主要目标到年,实现新材料领域工业总产值亿元,达到同比年总产值翻一番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相关指标要求见附录。 通过方案实施,推动我国相关材料关键技术进步,一批对国计 民生有重要影响的新材料实现自主生产并填补国内空白。相关行业 产品研发设计和试验检测设施更加完善,关键设备和系统自主化水 平不断提高,大幅降低我国制造业成本。 二、组织形式 整合新材料产业优势资源,鼓励上下游企业和产学研联合攻 关,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一)新材料产业化项目 主要依托基础设施条件好、产品开发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 的骨干企业实施。支持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开展技术 合作或组建联合体共同合作建设生产线。鼓励通过并购、合资合作 等形式,引进先进技术。
5
附录 7.1
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指标要求
一、先进金属及非金属材料
序号 一 1
2 3
4
产品 钢铁材料
汽车用超高强 钢板及零部件 用钢
高铁关键零部 件用钢
高性能硅钢
发动机用高温 合金材料
主要指标
(1)超高强汽车板:热轧板最大抗拉强度达到 1180MPa,冷轧板最大 抗拉强度达到 1500MPa,热轧板成型后零件抗拉强度≥1100MPa,冷轧 板成型后零件抗拉强度≥1300MPa。 (2)汽车用超静音滚动体轴承钢:氧含量≤5.5ppm、钛含量≤10ppm, DS≤0.5 级,低倍组织达到 GB/T 18254 特级优质钢规定,脱碳≤0.6%D, 碳化物带状≤1.5 级,碳化物网状≤2.5 级,尺寸精度达到 GB/T 14981 C 级要求。 (1)高铁用大型高速齿轮钢:断面△[C] ≤0.03%,淬透性带宽≤4HRC, 950℃保温 80h晶粒不长大,冲击功≥60J,非金属夹杂物A+B+C+D≤2.5 级、DS≤1 级,515MPa应力作用下疲劳寿命达到 1010周次以上。 (2)高铁刹车盘用钢:各级别夹杂物≤1.5 级,-59℃±1℃冲击功≥27J, 晶粒度≥7 级。 (1)取向硅钢:厚度 0.18mm、P17/50≤0.65W/kg,厚度 0.20mm、 P17/50≤0.70W/kg。 (2)0.18mm 以下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 (1)高温合金棒材:最大直径>350mm,晶粒度 7-9 级,Φ0.8mm 平底 孔超声波水浸探伤杂波低于-16db,N、S 总含量<10ppm,Bi、Tl、Se、 Te 总含量<5ppm。 (2)高温合金粉末:粒度 45~106μm,收得率>70%,球形度>99%, 增氧量<50ppm,非金属夹杂个数<20 个/kg。 (3)航空航天用中间合金钒铝合金:V 57.5~59.0%,Si≤0.18%,
(1)极地用高强钢:屈服强度≥500MPa,抗拉强度 610~770MPa,延
伸率≥16%,-80℃冲击韧性横向 50J、纵向 70J,-40℃ CTOD≥0.2 mm。
8
极地环境用钢 (2)特殊舰船用钢:屈服强度≥1000MPa,抗拉强度≥1050MPa,延伸
率 ≥14% , -20℃ 冲 击 韧 性 ≥150J , -84℃ 冲 击 韧 性 ≥80J , -40℃
热压磁粉饱和磁化强度 Ms≥8.8kGs、矫顽力 Hcj≥18.5kOe,伺服电机用热 压磁环综合性能磁能积 MGOe 与矫顽力 kOe 之和指标≥60。
15
核燃料贮存格架 用铝基碳化硼中 子吸收材料
碳化硼质量分数 30.5~31.5%,抗拉强度≥260MPa,屈服强度≥200MPa, 延伸率≥4%,10B同位素含量 19.60~20.20%,10B面密度≥0.035g/cm2。
CTOD≥0.2mm。
9
大型水电用高 级别压力钢管 及蜗壳用钢
屈服强度≥885MPa,抗拉强度 950~1130MPa,伸长率≥15%,冲击韧 性≥47J。
高 炉 渣 提 钛 产 高炉渣提钛实现产业化生产,提钛后的尾渣中TTi <5%,Cl-<0.2%,中
10
钛白粉
间产品可以满足高品质钛白粉生产要求。
(5)高止裂厚钢板:屈服强度达到 460/500MPa,最大厚度达到 130mm, -10℃下止裂韧性Kca≥8000N/mm3/2。
(6)高耐蚀超纯铁素体不锈钢:C+N<150ppm。
(1)核压力容器用锻件:直径 2000mm,壁厚达到 700mm,厚度 T/2
6
核电关键装备 用钢
处取样无塑性转变温度 RTNDT≤-60℃,350℃抗拉强度≥600MPa。 (2)核反应堆安全壳用钢板:宽度达到 4000mm,厚度达到 60mm。 厚度 T/4 取样,室温下,屈服强度≥485MPa,抗拉强度 655~795MPa;
150℃下,屈服强度≥440MPa,抗拉强度≥620MPa;-45℃冲击功≥54J。
7
大型压铸模用 热作模具钢
横向心部 V 型缺口冲击功≥19J,等向性(横向和纵向比)≥0.85, S≤0.002%、P≤0.010%,A、C 类夹杂物≤0.5 级,B、D 类夹杂物细系≤1.5 级、粗系≤1.0 级,大型压铸模具使用寿命达到 10 万次以上。
附件 7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夯实制造强国建设基础,根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 划(2018-2020 年)》,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 紧密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按照自主创新、突破重 点的思路,开展市场潜力大、附加价值高的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产 业化,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 (一)先进金属及非金属材料 1. 钢铁材料。重点发展汽车用超高强钢板及零部件用钢,高铁 关键零部件用钢,高性能硅钢,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材料,海洋工程 及高技术船舶用钢,核电关键装备用钢,大型压铸模用热作模具钢, 极地环境用钢,大型水电用高级别压力钢管及蜗壳用钢,高炉渣提 钛产钛白粉等产品。 2. 有色金属材料。重点发展航空用轻合金材料,高端稀土功能 材料,电子信息用关键材料,高端伺服电机用热压磁环及热压磁粉, 核燃料贮存格架用铝基碳化硼中子吸收材料,新型稀有稀贵金属材 料等产品。
3
(二)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 鼓励新材料生产骨干企业、下游重点用户、关键设备配套企业、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检验认证机构,通过股权合资、技术合作等 形式组建联合体,共同开展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应用 示范、标准制定等业务。 三、保障措施 (一)拓宽产品市场应用 充分利用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统筹用户需求和产品生产制造 能力,加快启动一批技术基础较好、市场需求迫切的重大产品生产 和示范应用项目。鼓励企业采用商业质量保险等方式拓展自主创新 产品市场。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发挥骨干生产企业的牵头和引领作用,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知 识产权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大力推动研发、设计、建造、配套等 资源整合,加快关键技术产业化进程。 (三)创新项目支持方式 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相关项目实施。 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积极运用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资金,支持 以联合体方式申报的项目。产业投资基金注资的具体方案由基金管 理机构和项目单位协商确定。 (四)强化组织协调管理
1
3. 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发展石墨烯,8.5 代 TFT-LCD 及以上 玻璃基板,显示面板用高强盖板玻璃,钢化真空玻璃,高性能氮化 硅陶瓷材料,高性能石英玻璃等产品。
(二)先进有机材料 1. 高性能树脂。重点发展聚碳酸酯、特种聚酯等高性能工程塑 料,高碳 α 烯烃、茂金属聚乙烯等高端聚烯烃,高性能氟硅树脂及 关键单体等产品。 2. 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重点发展溴化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 氟硅橡胶等高性能合成橡胶,聚烯烃类、氢化苯乙烯类、聚氨酯类 等新型热塑性弹性体。 3. 功能性膜材料。重点发展海水淡化处理用膜,锂离子电池用 软包装膜,偏光片及配套膜材料,微棱镜型光学膜,聚乙烯醇缩丁 醛胶膜等产品。 4. 高端专用化学品。重点发展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用特种化学 品、电子气体、光刻胶、高纯试剂等高端专用化学品。 (三)先进复合材料 1. 高性能纤维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对位芳纶,超高 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化硅纤维等产品。 2. 生物基化学纤维材料。重点发展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聚 乳酸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等产品。 3. 纸基新材料。重点发展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无人机制造等
伸长率≥9%。
(3)预拉伸铝合金厚板:厚度 20~50mm,纵向抗拉强度≥510MPa、屈服 强 度 ≥441MPa 、 伸 长 率 ≥10% , 横 向 抗 拉 强 度 ≥510MPa 、 屈 服 强 度 ≥441MPa、伸长率≥9%。
7
(1)高性能稀土卤化物闪烁晶体:光产额≥60000ph/MeV,能量分辨 率≤3% @662 keV,衰减时间≤18ns。
含量≤1.00wt%。 (2)大尺寸高纯钼靶材材料:钼靶材纯度≥99.99%,板状靶材长度≥ 2000mm,管状靶材外径≥150mm,长度大于 1500mm。
(3)第三代半导体大尺寸单晶硅片:直径 300mm 以上单晶硅片,满足集
成电路 40~14nm 技术代要求。
14
高端伺服电机用 热压磁环及热压 磁粉

有色金属材料
(1)航空用钛合金挤压型材:T 形、L 形、U 形、Z 形等典型截面,
中强级别成品的室温抗拉强度≥900MPa、伸长率≥10%,高强级别成品
室温抗拉强度≥1150MPa、伸长率≥10%。
11
航空用轻合金材 料
( 2 ) 大 规 格 蒙 皮 铝 合 金 板 : 纵 向 抗 拉 强 度 ≥469MPa 、 屈 服 强 度 ≥427MPa、伸长率≥8%,横向抗拉强度≥462MPa、屈服强度≥407MPa、
(1)贵金属前驱体材料:碱金属及碱土金属阳离子<1ppm,卤素阴离
子<1ppm,氮氧化物含量<1ppm。
(2)锗、磷化铟单晶片:大直径太阳能用 6 英寸锗单晶,单晶率>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