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诗词欣赏
唐伯虎最经典的十首诗

唐伯虎最经典的十首诗一、唐伯虎的诗歌创作背景和影响唐伯虎是明代著名文学家、画家,他的诗歌不仅文采飞扬,而且充满睿智、幽默的精神。
他的诗歌作品传世至今,常被人们称为经典之作,其中十首最为经典。
唐伯虎的诗歌作品既反映了他的聪明才智,又展现了他对人生、爱情、自然的独特见解,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唐伯虎最经典的十首诗的特点唐伯虎的诗歌充满了幽默、机智的特点,他擅长运用夸张、幽默的笔法,使得他的诗作别具一格。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世情的吟咏,也有对爱情的抒发,同时还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唐伯虎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以寥寥数语点出人生哲理,给读者以启迪和思考。
以下是唐伯虎最经典的十首诗。
三、《醉翁亭记》1.但愿老死花酒间,古来画廊多少事。
2.对樽不解蜡,参差已几时?3.也无风雨也无晴,难得糊涂。
4.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柳枝词》1.红杏枝头春意闹,绿杨阴里夏阑珊。
2.白果透青窗,溪脚垂露珠。
3.秋蝉不鸣空四散,一叶径流迟。
4.春风不解风情急,寸寸似惜春。
5.荡心短何足问,人生短不如游。
五、《秋墅杂兴》1.古木阴中系短篷,杜鹃声里斯人行。
2.人行却速度,树绿觅栖鸟。
3.庭前景物看曾差,云散景物见曾安。
4.鸟飞望岳云飞扬,香礓曾为异香郎。
六、《神童词》1.掌中之弦云中月,应是胸中万里江。
2.雨打山响船窗晚,诗倾月未三更时。
3.夜乡驿树过千里,长安社棠两回还。
七、《卜算子》1.春。
2.当时。
3.风味。
八、《倩女幽魂》1.南海夜明珠,一片重霄一奈云。
2.满座风声宇席卷,关山过路现云翻。
3.雪峰摇光掩青天,月华洒地碎金银。
4.佳人妆成弄晚翠,一把纤腰燃落尘。
九、《陌上桑》1.泠泠七弦上,青阳夜雨狂。
2.相思引客泪,泣下沾巾裳。
3.轻风薄袖飞,远过泥市房。
4.端坐解网钩,半枉过杨梅。
十、《庐山谣》1.遨游毕业已无多,归来作赋愿随逐。
2.八千里路云和月,五十年身意极于。
唐伯虎诗词最经典的十首

唐伯虎诗词最经典的十首摘要:I.引言- 介绍唐伯虎及其诗词- 阐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II.唐伯虎的背景和成就- 简要介绍唐伯虎的生平- 强调唐伯虎在诗词方面的成就III.十首经典唐伯虎诗词概述- 介绍十首经典唐伯虎诗词- 概括每首诗词的主题和特点IV.十首经典唐伯虎诗词详细解读- 分别详细解读十首经典唐伯虎诗词- 分析每首诗词的写作背景、意义和艺术价值V.唐伯虎诗词的影响和意义- 总结唐伯虎诗词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探讨唐伯虎诗词对后世文学的启示和贡献VI.结论- 回顾全文,强调唐伯虎诗词的经典地位- 提出对唐伯虎诗词的欣赏和思考正文: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以才华横溢、画技高超而著称。
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至今仍被广大读者喜爱。
本文旨在介绍唐伯虎的十首经典诗词,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以展示唐伯虎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
一、《桃花庵歌》- 描述了桃花庵的美景和闲适生活- 反映了唐伯虎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描述了春夜宴会的盛况和美景- 表达了唐伯虎对亲情友情的珍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三、《将进酒·君不见》- 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感慨- 展示了唐伯虎的豪放洒脱和不拘一格的性格四、《浪淘沙·北戴河》- 描绘了北戴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反映了唐伯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五、《钗头凤·世情薄》- 揭示了世态炎凉和人性的丑恶- 表达了唐伯虎对真挚爱情的渴望和坚守六、《庐山谣》- 赞美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气息- 展示了唐伯虎对名山大川的敬仰和对自然的敬畏七、《夜泊牛渚怀古》- 描述了夜晚停船泊岸的场景- 表达了唐伯虎对古人和历史的感慨和思考八、《登鹳雀楼》- 描绘了鹳雀楼的壮丽景色和登高远望的壮观场面- 反映了唐伯虎对壮美河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九、《江上渔者》- 描述了江上渔人的生活和劳作场景- 表达了唐伯虎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对平凡生活的赞美十、《赋得古原草送别》- 描绘了古原草地的美景和离别场景- 表达了唐伯虎对离别之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总之,唐伯虎的这十首诗词作品,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展示了他卓越的才华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唐伯虎《警世诗》鉴赏

唐伯虎《警世诗》鉴赏措身物外谢时名,著眼闲中看世情,人算不如天算巧,机心争似道心平;过来昨日疑前世,睡起今朝觉再生,说与明人应晓得,与愚人说也分明。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几回缺月还缺月,数阵南风又北风;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但凡行事要知机,斟酌高低莫乱为!乌江项羽今何在?赤壁周瑜业更谁?赢得我时何足幸,且饶他去不为亏,世事与人争不尽,还他一忍是便宜。
举世不忘浑不了,寄身谁识等浮沤,谋生尽作千年计,公道还当一死休;西下夕阳难把手,东流逝水绝回头,世人不解苍天意,空使身心夜半愁。
唐寅的这首《警世诗》是一首长篇七言古诗,共十六句。
诗歌的思想涵盖了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诗中言教来为人处世,则不仅可以远离祸患,而且还能够使人看破世事,从而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的得失。
唐寅不仅是一位诗画兼长的才子,而且还是一位佛教信徒。
其六如居士之名即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之语。
唐寅一生蔑视权贵,不拘小节。
他常常与高僧往来,而且还经常借诗文来弘扬佛法,教化大众。
他的《警世诗》便是一篇阐释佛理、化世导俗的佳作。
唐寅(1470一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
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擅长画山水,并人物花鸟。
兼善书法,能诗文。
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出身商贩家庭,少时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
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明代唐寅的经典诗词

明代唐寅的经典诗词唐伯虎一声怀才不遇,可以用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来形容它的一声,也可以用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来形容他的才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明代唐寅的经典诗词,欢迎大家阅读!明代唐寅的经典诗词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出自:明代唐寅《桃花庵歌》。
译文:别人笑话我太疯癫,我却笑别人看不穿世事。
2、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
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出自:明代唐寅《落花诗》。
译文:桃花落净杏花也落空了枝头,开花和落花年年大致相同。
节令已经到了暮春三月,就是这些花儿该落的时节,何必怨恨是风把它们吹落呢?3、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出自:明代唐寅《夜读》。
译文:如果我的名字不能显重一时我就不死心,为此我起来挑亮油灯再读文章。
4、人为多愁少年老,花为无愁老少年。
年老少年都不管,且将诗酒醉花前。
出自:明代唐寅《老少年》。
译文:人因为多忧多虑年轻而显苍老,花因为无忧无虑凋零前依旧那么艳。
也不去计较什么年老年少了,只能暂且抛开那些愁烦的事情,把酒吟诗醉卧在花前了。
5、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出自:明代唐寅《桃花庵歌》。
译文:酒醒的时候静坐在花间,酒醉的时候在花下睡觉,半醒半醉之间一天又一天,花开花落之间一年又一年。
6、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出自:明代唐寅《临终诗》。
译文:人活在世上总离开的时候,死后去了地府也没什么,其实阳间和地府都差不多,就当作是在异地漂流吧。
7、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出自:明代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译文:整日里都是眉头紧皱如黛峰耸起,脸上留下千点泪痕,万点泪痕。
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走路时想念你啊,坐着时也是想念你!。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最经典的五首诗词!

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一般是指 唐伯虎 、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在这四人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唐伯虎。
唐伯虎,名为唐寅,因生于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
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水墨书法,唐伯虎的造诣都极深,都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今日特精选唐伯虎五首诗,以供读者赏析。
《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爱好古文的人可能会发现,古代的文人雅士大多偏爱桃花,也留下了大量关于桃花的作品。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又如白居易的《大理寺桃花》 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等等此例,不胜枚举。
桃的文化意涵,自古以来以桃的意象广为文人雅士引用,所有对于美好事物的寓意,均以桃隐喻之,尤其是用来表达闲居和隐逸生活的志向。
回到唐伯虎的这首《桃花庵歌》,这首诗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这句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
此处,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
唐伯虎游齐云山诗词

唐伯虎游齐云山诗词《齐云胜景》原文:齐云山上彩云间,古木葱茏石径弯。
伯虎来游心畅快,此中妙境胜仙寰。
一、衍生注释:“齐云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
“彩云间”描绘出齐云山高耸入云,仿佛处在彩云之中的景象。
“古木葱茏”形容山上古老的树木长得十分茂盛。
“石径弯”指山上的石头小路蜿蜒曲折。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就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把齐云山置于彩云之间,一下子就将山的高远展现出来。
接着描写山上的古木和石径,古木葱茏体现出齐云山的生机与自然之美,石径弯则增添了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
最后诗人直言自己游山时心情畅快,觉得这里比仙境还要美妙,直白地表达出对齐云山的喜爱之情。
三、作者介绍:我是唐伯虎,明代著名的画家、诗人。
我一生坎坷,但始终热爱生活,喜欢游历名山大川,用我的画笔和诗篇记录下所见所感。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争辩哪里的景色最美,朋友说西湖美如画,我就对他说:“齐云山上彩云间,古木葱茏石径弯。
伯虎来游心畅快,此中妙境胜仙寰。
那齐云山的景色可一点也不比西湖差,山上的景色如同仙境一般,我在那儿游玩的时候,那心情就像鸟儿在天空翱翔一样畅快,你要是去了,肯定也会被它的美所折服。
”《齐云秋意》原文:秋临齐岳叶初黄,风抚松枝韵意长。
伯虎闲行寻妙处,醉心山色忘归乡。
一、衍生注释:“齐岳”这里指齐云山。
“叶初黄”描绘出秋天到来时树叶刚刚开始变黄的景象。
“风抚松枝”写风吹过松树树枝,仿佛是风在轻柔地抚摸着松枝。
“韵意长”表示这种风吹松枝的景象韵味悠长。
二、赏析:诗的首句点明了时间是秋天,树叶初黄的描写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秋意。
风抚松枝这一细节描写很生动,赋予了风人的动作,也让整个画面有了动态感,韵意长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画面所蕴含的悠长韵味。
最后诗人说自己闲行寻找美景,结果醉心于山色连回家都忘了,把对齐云山秋景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作者介绍:我是唐伯虎,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
我在世间寻找美好的事物来慰藉自己的心灵,齐云山的景色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我前往探索。
2023年文学_唐伯虎诗词作品鉴赏

2023年唐伯虎诗词作品鉴赏唐伯虎诗词鉴赏(一)《桃花庵歌》作者: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鉴赏:全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
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
唐寅诗画得力处正在于此,这首诗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全诗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汉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一幅是明朝唐寅自己的生活场景。
只用了“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碌碌”等十几个字,就把明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传神地勾勒了出来。
唐寅自己的生活场景描写得比较详细,“种桃树”、“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酒盏花枝隐士缘”。
两幅画面孰优孰劣由读者自己体会和评定。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
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唐伯虎名诗《一世歌》赏析

唐伯虎名诗《一世歌》赏析《一世歌》人生七十古来稀,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
世上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春夏秋冬弹指间,钟道黄昏鸡报晓。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唐寅,字伯虎,是明代著名的的画家、文学家。
《一世歌》以生动的比喻描述了人世的无常和人生的苦短,告诫人们要洞察世事,不为外境所扰,过好自己当下所拥有的生活。
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至“过了清明花不好”形象地描述了生的苦短。
在古时,人能岁过七十的很少,即使能活到七十岁(现代的寿命已远远不止了),除去幼年和老年的昏昏然时光,人真正能有所作为的,能服务于社会的时间也是十分有限的。
在人生短暂的时光中,还要遭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困扰以及为人人处世中的种种烦恼,使我们短暂的’人生过得并不能天天开心,绝大多数人还没有从忧愁烦恼中解脱出来,他的青壮年时期已悄然而逝。
这恰似中秋的月亮和清明之后的花一样.绚丽已过,转瞬即谢。
唐伯虎认为,世界上很多事并不是按照我们的意志来运转的,人们短暂的一生也会有许多实现不了的理想和愿望。
这正如世上有很多赚钱的方法和途径,你穷尽毕生精力,也有赚不完的钱;即使拥有高官厚禄和万贯家产,不一定会带来欢乐’,反而还可能陷于宫位难保和钱财散尽的担忧。
人微位低而少人妒忌,钱财寥而窃贼不临是有道理的。
所以唐伯写道:“世上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唐伯虎为证实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他引领人们作这样的沉思:“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度无人扫。
”在我们的周围,每年有许多老年人离开人世,也有许多年轻人因为天灾人祸和疾病过早地走了。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人在时光迁流中不断作古,又有多少人,连为其扫墓的后人也没有。
对于人生的苦短和忧烦,诗人唐伯虎以乐观坦然心态迎之,“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当然这是用诗来表达一种心情,旨在告诫人们应忘却人世不顺心的事,充分过好每一天,活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伯虎——《桃花庵歌》诗词赏析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作者简介】唐寅,唐伯虎,才气放,武夷游,洞庭荡;称才子,风流样,隐苏州,装颠狂。
传画艺,名声响,孤骜图,意清朗;松声图,雄伟壮,松与泉,合声唱。
明代的著名画家,历来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吴门四家”。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
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
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别号。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
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
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
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性格行为流于放浪不羁。
唐寅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后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名山,并荡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苏州。
晚年信奉佛教,自号六一居土。
曾作诗自责,说大丈夫虽不名,也应慨当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样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
被南昌宁王宸濠
聘用后,发现宁王有反意,于是装疯回到苏州,从此放荡不羁,思想比较颓废。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
他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
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悠闲的生活。
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人物画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
【赏析】:唐伯虎一代才子以文名天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
将车马权贵视如尘土,将酒盏花枝分者奉为天人,自有傲骨。
疯颠也好,痴狂也罢,花间独坐自饮自斟,自有风流。
关于这首诗的赏析还是与唐伯虎的个人背景相关。
在中国世俗社会中,唐伯虎这个名字称得上是家喻户晓。
唐伯虎的形象向以风流倜傥和潇洒不羁为其标准的民间定式,各种版本的唐伯虎故事所突出表现的也大抵不外他恃才傲物、游戏人间的才子本色,无论是明人冯梦龙的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还是当代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其间一脉相传的无不是唐才子对传统道德的藐视和对世俗规范的颠覆,他的所作所为既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大相径庭,而他的风流韵事却又为一般大众所艳羡和津津乐道,其微妙之处的确耐人寻味。
比如这首广为人知的《桃花庵歌》,唐伯虎虽然在诗中以“桃花庵里桃花仙”自命,表现出一副安贫乐道的旷达胸怀和一种诗酒逍遥的人生境界,但他最终还是将时间看做了衡量人类一切希望和欲望的尺度,其结局也仍然不免要归结到虚无,归结到一个不可抗拒的人生宿命。
唐伯虎有一篇《伯虎自赞》如是写道:“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
噫!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
你我百年后,有你没了我。
”我们不妨把它看做是民间唐伯虎与现实唐伯虎之间的灵与肉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