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大学山水校园空间规划——以武汉大学为例

合集下载

浅谈当今大学山水校园空间规划以武汉大学为例

浅谈当今大学山水校园空间规划以武汉大学为例

v经全体委员实地考察后 ,1928年11月确定以武昌城外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远离闹市的罗家山(又 名落驾山)、狮子山一带为新校址 ( 后闻一多将其改名为“珞珈山”)。既依据了国外著名大学校园 的理想模式 ,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的疏远相地的选址理念 。
2020/12/1
10
•武汉大学地理位置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湖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珈山麓。 •学校占地面积5167亩,建筑面积252万平 方米。 •武大有四个校区,由原来的武汉大学( 现在的文理学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现在的信息学部)、水利水电学院(现在 的工学部)以及湖北医科大学(现在的医 学部)合校组成。
➢ 建筑师凯尔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并对中国建筑传统性与现 代性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武汉大学校园历史上和中国近代建筑史上都 具有特色的地位。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的设计理念对当下乃至将来的校园规划和设计 仍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今后的校园规划建设应当突破常规,突出新意,又要尊重现有建筑群,遵循自然, 体现山水校园的建设理念。
武 汉
2020/12/1

2.因山就势,将建筑人文 景观与自然山水环境进行有 机结合。
2020/12/1
3.2.2规划思路与风格 规划思路
1.将主要的建筑群建在山上,以充分利用校园所 在地块特殊的地形,营造富有山地特色的自然和 建筑景观,同时也有利于将远处优美的自然山景 和水景引入到校园之中。
四面群房对称的建筑布局体现出工 学部严谨的治学特色。
2020/12/1
(来源:参考文献1)
18
工理 斋
2020/12/1
这三组群体建筑,以其 不同的平面布局,突出 各自主体的造型特征, 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色 样。

山水校园规划案例

山水校园规划案例

山水校园规划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校园规划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座能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注重生态保护的山水校园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山水校园规划的案例。

地区的一所大学,校园占地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山水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校园的规划设计主要关注功能性而忽视了山水元素的融入和利用。

为了改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学校决定进行山水校园规划。

首先,该校选择了一些重要的区域进行美化和改造。

比如,校园中的一个湖泊,原本由于采石和排污等原因导致水质污染,成为了一个沉闷的地方。

经过规划设计,湖泊被修复,水质恢复清澈。

在湖泊周围,建造了一道花海,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水生植物,使得湖泊的周围成为了一个美丽的景观区域。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吸引一些湖泊生态的研究和教学活动。

其次,校园中的另一个重要区域是山地。

原本,这片山地只是一片荒芜和不规划的区域,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

为了改善这片区域,学校进行了精心的规划设计。

首先,在山地的主要路径上,铺设了防滑石材,以增加人们步行时的安全性。

然后,根据山地的地势情况,布置了一些休息的座椅,供学生和教职工在校园间隙进行休息和交流。

最后,山地的顶部被布置成了一个观景台,供人们俯瞰整个校园的美景。

这样的设计不仅很好地利用了山地资源,还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空间。

另外,学校还注重山水元素的融入和利用。

在校园的主要道路两旁,种植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树木和花卉。

这些树木和花卉不仅增加了校园的生态氛围,还使得校园的景色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学校还利用校园内的滨水区域,增设了一些长凳和休闲亭子,供学生和教职工休息和放松。

在这些滨水区域,学校组织了一些水上运动和水生生物观察等活动,以增加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

最后,为了增加校园的生态保护意识,学校规划了一片校园农场。

这片农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还可以提供一些自给自足的农产品。

基于活动需求的校园空间认知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

基于活动需求的校园空间认知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047-05 收稿日期 2023-09-28摘 要 建筑环境更关注中等尺度维度,了解使用者对此类环境的意象,对于环境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集中在空间认知规律方面,缺乏对校园空间认知与其他多种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

以环境行为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手绘认知地图的定量分析,空间句法分析与POI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索校园空间认知规律,最后对校园空间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建议。

研究发现:①空间结构对空间认知具有决定性影响;②必要活动需求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大于自发活动需求;③环境或建筑的风格以及纪念意义可以对认知起到较大程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关键词 空间认知 认知地图 空间句法 活动需求 POI (兴趣点)Abstract The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places a greater emphasis on the medium-scale dimension, and understanding users' perceptions of these intermediate-scale environments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Existing research predominantly focuses on spatial cognition patterns, lacking a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campus spatial cognition and multiple influencing factors. Grounded i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cognition theory, we conduct an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regularities in campus spatial cognition 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and-drawn cognitive maps, spatial syntax analysis, and Points of Interest (POI) analysis. Ultimately,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ampus spaces is conducted, accompanied by optimization recommendations. Findings reveal: ①Spatial structure exerts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spatial cognition; ②Necessitated activity demands wield a greater impact on spatial cognition than spontaneous activity demands; ③The style and commemora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environment or architecture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or negative impact on cognition.Keywords Spatial cognition, Cognitive map, Space syntax, Activity needs, POI基于活动需求的校园空间认知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Campus Spatial Cognition Based on Activity Needs:A Case Study of Wuhan University张 霞 | Zhang Xia 徐思行 | Xu Sixing武汉大学创立于百余年前,于千禧年合并四校成今貌。

历史与当下——武汉大学校园空间结构比较研究

历史与当下——武汉大学校园空间结构比较研究
舀团四圈
建筑结构
4 . 2缺 乏新 的特 色空 间
整 体来 看 , 校 园 中心 区域 在一 定程 度 上是 延续 了早期 规 划 的空 间 关 系和 风 格 。新 形成 的 东西 向轴 线 与原有 轴 线相 互平 行 , 南 北 向轴 线 与原 有 轴线 近
似平行( 如 图4 ) 。
武汉大学最吸引人的空间是其早期校园空 间, 新时代理应有新的特色空
间和 特 色景 观 。后期 的 校园 建设 没有 产 生像 以前 那 样 的 出色 的校 园 景观 , 其
原 因我认 为 有 以下几 点 。
但 遗 憾 的是 , 虽然 后 期 的建 设 注 意保 持 空 间 和风 格 的 延续 性 , 但 也 出现 了一 些 建筑 的 体量 过 大 、 与 周 围环 境 不 协调 、 削 弱 了原 有 建 筑 的空 间 感 的 问 题。 如 化学 与 分子科 学 学 院楼 , 其 建筑 风格 与 早期 建筑 有所 呼 应 , 但 是与 周 围
环境 的结 合 却稍 显逊 色 。
3 . 2空 间的异 质性
首先, 武汉 大 学校 园后 期 的规划 设 计有 些 与前期 的脱节 。 其次, 后 期 的规 划 对地 形 和 环境 的运 用 也没 有 早期 规 划 出 色 , 多有 建 筑
体量过大破坏原有空间形态的情况出现。
第三, 部分 后 期 的建筑 风 格不 能 与前期 保 持一 致 , 其造 型 较为 简 陋 , 布局
外建 筑, 2 0 1 2 , 0 6 : 1 3 5 — 1 3 7 .
‘ 1 4 0‘
没有 形成明显轴 线关 系, 也 没 有形成较好 的景观效 果。
5 结 语
希望 以上分 析 能 够对 校 园 建设 中历 史 景观 与 现 代建 设 的 良好 结 合 有 所

大学校园规划分析

大学校园规划分析

大学校园规划分析——大学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营造“当东方的朝阳将第一缕晨光洒向路咖山麓,承载着110年历史和文明的武汉大学立刻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是一片厚重的土地,历经了百余年的沧桑:这是一片骄傲的土地,见证了百余年的传奇;这更是一片希望的土地,在数代伟人和学者的耕耘下,武汉大学跨越了三个世纪的历史长河,秉承传统、开拓创新,续写着中国教育史上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得天独厚的选址使洛咖校园依山傍水,素以风景之秀丽、校园之博大、建筑之精美、文化之浓郁而享誉海内外。

校区环拥洛咖山,凭临东湖水,碧波万顷,登楼远眺满目苍翠。

宫殿式的建筑群布局精巧,中西合璧,美轮美灸,是至20世纪四十年代惟一完整规划且一气呵成的中国大学校园建筑,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佳作与典范。

其建筑风格之新颖,设计思想之先进,首开中国大学校园建筑之先河。

20世纪初叶,东湖一带尽为荒山秃岭,乱石丛生,林木极少。

当年,王世杰校长亲自带领师生从东厂口步行至洛枷山造林,半年植树50万株。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武汉大学林木葱笼,鸟语花香,被誉为花园式、园林式的大学,其间中西合璧的校园建筑群更为秀美壮观人。

•——山水赋予园林景观的人文特色•一。

山水骨架构筑校园景观不同的界面•校园景观空间的界面是校园景观空间界定的元素,可以是建筑实体的外墙,屋顶平台、一段防护栏、一排柱廊,也可以是自然的一排行道树、一段缓坡、一座山头、一汪水面。

景观空间的界面有虚实、刚柔之分。

由柱廊、植被界定的户外空间的界面是柔的、虚的,而由实体的建筑外墙围合的界面是刚的、实的。

山水环境条件下地势的起伏、地形的多变、植被的多样,促成了许多天然的“不烦人事之工”的围合空间界面,如倾斜的草地,植被良好的山丘,具有多方向、多层次的立体感。

不仅在水平方向,而且在垂直方向成为一种空间向另一种空间的过渡。

再如山地中常常有许多天然的冲沟,巧妙的利用这些冲沟形成变化的水体,也可以成为分割界定空间的元素。

武汉地区大学校园环境景观与布局专题研究.

武汉地区大学校园环境景观与布局专题研究.

武汉地区大学校园环境景观与布局专题研究调查人:学号:课程时间:2011年4月调查地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摘要:作为实施与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大学校园环境品质的地位非常重要,武汉大学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大学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森林式大学”。

学校教学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

华中师范大学时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从校园总体环境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浓厚的人文色彩。

关键词: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环境景观布局建筑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大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既肩负着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又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成果。

作为实施与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大学校园环境品质的地位非常重要,这次我们专门参观了武汉地区几所高校,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大学校园内的相关方面。

武汉大学布局分区合理。

校舍有明显的分区:教学和学生生活区均布置在珞珈山麓和狮子山一带,教师居住去在珞珈山东南麓,农林试验场则在磨山。

教学活动区一图书馆委主体,文学院和法学院左右护持,前有教学休息室。

山上有饭厅和礼堂,山下不远处便是体育馆。

依山就势,与环境有机结合。

新校址建设运用了“依山就势”就一传统造园手法,利用一块三面环山(狮子山,火石山和小龟山所围合成带)、西向开口的低洼地作为小区下沉式中心花园和运动场,从而凭借三面的山势布置主题建筑和建筑群。

学生宿舍利用狮子山南向坡,依山就势布置,建筑平面采用不同的层次,依山组合,巧妙的顺应了地势变化,借助于山造就了气势磅礴的立面效果。

工学院建筑群下临中心运动场,显示出宏伟的体量,上以珞珈山山麓为背景,构成生动的画面。

通过中心运动场轴线,理学院建筑群与工学院遥相呼应。

绿化的合理性。

经过精心的营造,形成彼此相连、或片或带的绿化景观。

建筑群掩映在绿色的海洋之中,忽隐忽现,与绿化融为一体。

浅谈我国高校校园水景设计

浅谈我国高校校园水景设计

浅谈我国高校校园水景设计摘要:校园环境设计是我国高校面向新世纪战略的重要方面。

而我国从传统到现代的人居环境设计都非常重视水景的应用,人本身具有的亲水性使得它越来越受到设计者们的青睐。

水体不仅能改善人的居住环境,还具有美学效应和文化意义,符合校园环境设计传承文化、以人为本的要求。

我们可通过水景来丰富建筑物内外空间、引领建筑物群落,以及组织校园环境小品。

同时也应注意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相适应。

关键词:水景;亲水性;环境小品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060-01当今时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景观设计已不再仅仅考虑实用功能,而是融入了审美、环保、生态平衡等多方面的诉求。

水体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现代环境设计中,依水而居不仅仅是历史上的一种居住形式,也成了现代都市人装点人居环境的必要选择。

其中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又担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它的环境设计更是不可小觑。

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其新园区的设计中运用了水景景观,如何更好地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引入水景设计,值得我们深入进行研究。

水自古便是与人的生活相亲近的一种自然资源,所谓“逐水而居,因水而兴”,古代文明发源地往往依水诞生。

我国古代文化先贤也往往对其进行赞美。

老子的“上善若水”,用水之德来比拟天下的道理。

《论语》中也说“智者乐水”。

围绕着水文化,更是形成了一门“风水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后人的生产劳作、建筑选址中。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科学角度进行解读,从中发现古人归纳出来的经验学说的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园林也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理水是整个园林设计中的关键步骤,好的园林建筑更能通过水来体现它的灵性与生命力。

那么,为什么要在校园设计中融入水景呢?第一、水能有效改善人的居住环境。

它能起到降温、增湿、减尘、隔噪等的作用,水环境产生的负氧离子能改善人的健康环境;第二、水具有良好的美学效应。

“山水校园”规划探究——以某高校新校区概念规划为例

“山水校园”规划探究——以某高校新校区概念规划为例
根 据 鄂 州 梧桐 湖 新城 总 体 规 划 ,拟规 划 新 校 区 位 于 梧桐 湖 新 城 南 部 ,西 侧 紧邻 梁 子

县, 武汉大学城 市设计 学院硕 士研 究生
湖 ,视 野 开 阔 ,环 境优 越 ;北 侧 不远 处 为月 山湖 ,为梧桐 湖 新城 核 心地 带 ,可 以 为校 区提 供 良好 的配 套服 务 :东 侧 为规 划河 流 ,南 侧 为开 敞绿 地和 美 丽娴 静 的 田园风 光 ,为规 划 区
cons t r u ct i on has becom e t he ch oi ce of m any col l eges and un i ver s i t i es .T ak i ng t he con cept u al pl ann i n g of t he n ew cam pu s of a ce r t ai n col l ege as an ex am pl e, we di s cu s s t h e
的概 念规 划为例 ,结 合现 代教 育 理 念 ,探 讨 了将校 园建筑 和人 文景观 有 机 融合 自然 山水 , 实现 功 能 复 合 、资源 共享 的规 划 思路 。 【 关键词 】 山水 校 园 高校 新 校 区 概 念规 划
【 Ab s t r a c t 】 W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n , t h e n e w c a mpu s pl an n i n g an d
欢迎 ;校 园 的规 划和 建设 ,得 到地 方 的大力 支持 。 高校 新校 区建 设是 实 现学 校 可持 续 发展 的重 要 措施 ,既是 改 善学校 的教 学、 科研 和 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nset

morning

noon
20
武大·情
“你在哪?”“珞珈山上。” “你在做什么?看风景?”
“我喜欢樱飘若雪,喜欢丹桂飘香,我欣赏枫叶似火,我爱寒梅怒放, 我喜欢在老图听巴赫,在东湖边读卢梭,我喜欢在教四听讲座,在教五广 场用风筝放飞梦想。” “你还放飞了什么?”“压力,孤独,思念和希望。” “像你一样的人多吗?”“很多,可以坐满整个凹场。” “你是哪里人?”“我是武大人。” “为什么说自己是武大人?”“因为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和故事留在 这里了。”
武 汉
因山就势,将建筑人文 景观与自然山水环境进行有 机结合。
3.2.2规划思路与风格 规划思路
1.将主要的建筑群建在山上,以充分利用校园所 在地块特殊的地形,营造富有山地特色的自然和 建筑景观,同时也有利于将远处优美的自然山景 和水景引入到校园之中。(来源:贴吧)未名湖(来源:图片)
山水校园规划的
理念和原则
The discipline of planning
2.1 山水校园规划理念
step 1
抓住大学校园空间环境的本质及所处地域特色,将现代教育理 念和追求自然的规划意图相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step 2
建筑应尽量结合地形,让建筑与环境互相映衬,并去寻求校园 环境的人文化、生态化。
浅谈当今大学山水校园空间规划
——以武汉大学为例
目录
1.山水校园规划的意义 2.山水校园规划的理念原则 3.案例分析和评价 4.结语
山水校园规划意义
The meaning of planning
规 划 意 义
山水校园的规划意义是在坚硬致密的学科规划中,在建筑 物内漫游与生活中,不断地回望青山,与自然照面,通过人与 山水之间的相望,铸造出人与自然共生的界域,达到“格物致 知”的治学目标。
3.3.建筑组群规划(早期)
武大早期建筑群建成于上世纪30年代,包括工学院、图 书馆等15处26栋建筑。武汉大学校园及其早期建筑群分别具 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个独特的身份,这在中国大学中是绝无仅有的,印证了武 大氤氲深厚的人文底蕴。(来源:贴吧)中国风的武大早期建筑
共性与私密性的界定,在园区内创造正式的/非正式的交流、 独处、活动场所,鼓励交流活动的发生。 注意建筑尺度把握,创造与自然环境相宜空间形态。 保持组团内多样性,激活校园活力。
案例分析和评价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世纪30年代,初创的国立武汉大学在珞珈山大兴 土木,辟山建校,逐渐将这片原本乱石丛生、坟冢遍 地的荒山野岭,变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校园。经 过9年的植树造林,珞珈山林木葱茏,花丛掩映,成为 华中最好的植物园,被郭沫若盛赞为武汉三镇的“物 外桃源”。然而,正当武大的发展势头蒸蒸日上之时, 日寇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半 壁河山很快沦于敌手。至1938年初,武汉形势吃紧, 武汉大学亦是岌岌可危。这时,郭沫若来到武汉开展 抗日宣传工作,并于4月底住进了珞珈山。而在此时, 为了躲避战火,武大正在举校西迁到他的家乡-四川乐 山。10月底,武汉三镇沦陷,武大珞总体规划还是在建筑群体 设计上,都有很高的艺术特 色。尤其是对地形的利用以 及建筑形式的处理都取得了 很高的成就。
16
学生斋舍建筑群
(来源:昵图网)
(来源:昵图网)
(来源:武大官网)
学生斋舍建筑群顺应山势,以古典屋顶形式为特征。图书馆的以其体量 以及它所处的特殊地位成为该建筑群中的主体、整个校区的制高点。
3.2武大校园规划分析(来源:)3.2.1原始选址与区位现状分析
❖20世纪初 ,中央政府决定改当时的武昌中 山大学为国立武汉大学 。李四光提出建 设新 校舍的主张 ,于是成立以李四光 、叶雅各为 主的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筹备 委员会 。
❖叶雅各认为“ 武昌东湖一带是最适宜的大 学校址 ,其天然风景不唯国内各校所无 , 即国外大学亦所 罕有 ”于是李四光等亲自 到现场勘察。
结语
Conclusions
结论与反思
➢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从校园选址到建筑群的设计都遵循一套理性的设计逻辑,同 时在设计过程中借鉴和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群的设计手法,既充分利用场地自身的山 地特色,又将周围的自然环境引人其中,营造了真正意义的“山水校园”。
➢ 建筑师凯尔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并对中国建筑传统性与现 代性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武汉大学校园历史上和中国近代建筑史上都 具有特色的地位。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的设计理念对当下乃至将来的校园规划和设计 仍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来源:) 12(来源:参考文献1)
3.2.3 校园整体结构整合策略
医学部
2000年8月,
武汉大学由原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 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 科大学合并而成,成为了综合性强、 特色明显、多中心结构的综合性大学。
理工学部 人文社会科学部
信息学部
整合策略
有关部门将校园按学科性质划分为4 部分:医学部、理工学部、人文社会 科学部、信息科学部,除医学院离校 园的主体较远外,其他三部分相对独 立又相互联系。
step 3
依靠山水环绕的自然优势,发挥其动静结合的特点,营造有山水 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step 4
对于改建和扩建的校园,还要追溯校园文脉,在延续校园历史 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2 山水校园规划原则
尊重自然,尽可能保护自然山体,加强建筑和山体的对话, 注重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渗透。
以人为本,创造安静的校园氛围。 景观注重从园区中心到建筑组团绿地的分层联系,考虑公
工学院建筑群采用四面群房对称布局的手法来哄 托主体建筑。主楼呈正方形,重檐四坡玻璃屋盖, 别具一格。其别出心裁的沟思,使得它即与文理 学院建筑群对比,又具有鲜明的个性。
四面群房对称的建筑布局体现出工 学部严谨的治学特色。
(来源:参考文献1)
工理 斋
这三组群体建筑,以其 不同的平面布局,突出 各自主体的造型特征, 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色 样。
➢今后的校园规划建设应当突破常规,突出新意,又要尊重现有建筑群,遵循自然, 体现山水校园的建设理念。
谢谢!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经全体委员实地考察后 ,1928年11月确定以武昌城外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远离闹市的罗家山 (又名落驾山)、狮子山一带为新校址 ( 后闻一多将其改名为“珞珈山”)。既依据了国外著名大学 校园的理想模式 ,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的疏远相地的选址理念 。
•武汉大学地理位置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湖畔珞珈山麓。 •学校占地面积5167亩,建筑面积252万平 方米。 •武大有四个校区,由原来的武汉大学( 现在的文理学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现在的信息学部)、水利水电学院(现在 的工学部)以及湖北医科大学(现在的医 学部)合校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