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整理

武汉大学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整理
武汉大学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整理

《空间数据库原理》

第一章数据库

1、空间数据库:①提供结构用于存储和分析空间数据②空间数据由多维空间的对象组成③在标准数据库中存储空间数据需要大量的空间,从一个标准数据库中检索查询空间数据需要很多时间并且很累赘,通常导致很多错误。

2、DBMS:(数据的操作系统)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SDBMS:增加了处理空间数据功能的DBMS。①在它的数据模型中提供空间数据类型和查询语言②至少在执行时支持提供空间数据类型:空间索引;空间链接有效的算法。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为什么要研究专门的空间数据库系统?

1.空间数据库能提供结构存储和空间数据分析

2.空间数据库包含多面空间的对象

3.在标准数据库中存储空间数据会需要过多的空间

4.标准数据库的查询反馈和空间数据分析会消耗过多时减并且留下大量错误空间

5.空间数据库能提供更多有效率的存储和空间数据分析

3、哈希(Hash)函数: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质数除余法(直接取余法):f(x):=x mod maxM ;maxM一般是不太接近2^t的一个质数。

乘法取整法:f(x):=trunc((x/maxX)*maxlongit) mod maxM,主要用于实数。

平方取中法:f(x):=(x*x div 1000 ) mod 1000000);平方后取中间的,每位包含信息比较多。

第二章数据库基本原理

1、数据模型Data Model:关于数据基础或对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抽象描述被表示在一个数据库中。

3、概念数据模型:也称语义模型,关于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抽象概念集,用统一的语言描述、综合、集成的用户视图。

2、数据字典:是指对数据库的内容包括数据项和属性码定义,是元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和描述,其目的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

Metadata:是描述数据的数据,主要是描述数据属性的信息,用来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等功能。

3、数据库设计和实现:①需求分析②概念数据建模③逻辑建模(参考DBMS和基础数据模型)④物理建模或者实现(参考物理存储和电脑环境)。

需求调查:根据数据库设计的主题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用户特点和要求,取得设计者与用户对需求的一致看法。需求分析:指的是在创建一个新的或改变一个现存的系统或产品时,确定新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时所要做的所有工作。

4、E-R图:描述对象类型之间的关系,是表示概念模型的一种方式。

第三章基本空间概念

1、凸多边形:把一个多边形任意一边向两方无限延长成为一条直线,如果多边形的其他各边均在此直线的同旁,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凸多边形。

2、点集拓扑:一个基于相邻关系定义拓扑学空间的方法。

3、大圆距离:大圆距离指的是从球面的一点A出发到达球面上另一点B,所经过的最短路径(圆弧)的长度。

曼哈顿距离:两个点上在标准坐标系上的绝对轴距之总和。

4、欧式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空间的坐标模型。作用:能将空间属性转化为以实数为元组的属性;坐标系包括一个确定的原点和在原点交叉的一对正交轴线。

拓扑几何空间:①关注的属性在拓扑转换能下保持不变②直观上看,拓扑转换表现为橡皮条转换③能协调由一系列不同固定点和相交在原点的正交线组成的框架,使其在拓扑转换时仍然能保持各对象的邻接关系。

5、G图:被定义为有限非空点集和不同节点的无序对(边缘)的总和。

第四章空间数据模型

1、模型Model:(字典解释)①一组计划(蓝图)②是对一个系统的微型解释,用于分析感兴趣的属性(特定解释)③一个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实体或现象的艺术构造,使其简化和抽象,但是保留了事物的一些固有特征和构造。

数据模型Data Model:①一个属性集的指定结构或模式②数据的文本描述③促进一些性质的初始分析。

2、建模应用域:①域建模:管理领域,网络②概念模型:实体/物体,属性,关系③逻辑模型:在数据库或者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实例化④物理模型:实际执行。

领域模型: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模型,用于以可视化的形式描述系统中的各个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

空间数据模型三个层次:①概念数据模型:也称语义模型,关于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抽象概念集,用统一的语言描述、综合、集成的用户视图②逻辑数据模型:表达概念模型中数据实体(或记录)及其间的关系③物理数据模型:描述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物理组织、存储路径和数据库结构。

3、场模型:也称作域模型,是把地理空间中的现象作为连续的变量或体来看待。适合用来描述具有一定空间内连续分布特点的对象,根据应用的不同场可以表现为二维或三维场。

表达与存贮:表现形式:经常用一系列等值线组成,等值线就是地面上所有具有相同属性值的点的有序集合。方法:用栅格数据结构实现,栅格模型(例如遥感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TIN(不规则三角网)模型、空间插值模型和等高线模型。

4、对象模型:也称要素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域中。适用于具有明确边界的地理现象建模。

表达与存贮:针对不同地物要素表现形式:①点对象:有特定位置,维数为0的物体②线对象:维数为1的空间组分,有一系列坐标表示③多边形对象/面状实体:由一封闭曲线加内点来表示。方法:用矢量数据结构实现。

5、场Fields:用于收集或显示属性域的空间结构。

物体Objects:离散独立的实体,每个都与属性地理相关。

6、镶嵌模型:将平面分解为互不相交的多边形,可以是规则的多边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多边形。

7、Isotropic field各向同性场:沿不同方向属性相同。

Anisotropic field各向异性场:沿不同方向属性不同。

8、Spatial auto-correlation空间自动相关:空间场的聚类分析。

9、数字高程模型DEM:模拟地形测量的高程(数字地面模型DTM:同样模拟其他地面要素)。这个空间结构直接显示了嵌入欧几里德2或3维空间的一部分地球表面。

10、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建模三步法:①概念数据类型,关系和约束条件(ER model)②关系模型的逻辑映射和查询语言(Relational Algebra)③物理文件结构,索引。

11、E-R图:ER模型的表示,描述对象类型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地理数据空间表示和算法

1、Spaghetti面条数据模型:仅记录空间对象的位置坐标和属性信息,不记录拓扑关系。存储方式:

①独立存储:空间对象位置直接跟随空间对象②点位字典:点坐标独立存储,线、面由点号组成。例:

2、Topological拓扑数据模型:①最广泛使用的矢量数据模型②借用了拓扑学的原理来描述空间事物

③通过拓扑关系,识别地图中的空间数据关系④不仅记录空间对象的空间位置和几何特性,还记录空间关系。表达对象:主要点、线、面之间的关联拓扑关系。例:

3、DIME:是一种把几何量度信息(直角坐标)和拓扑逻辑信息结合起来的系统,用于表示区域实体

的一个单独的非覆盖集。其基本元素是连接两个结点的一条线段,称为段。段通过她的两个结点及两侧区域来标识。例:

POLYVRT:是DIME的扩充,在这个模式里链作为基本元素取代了段。链扮演了一个重要的拓扑角色,同时形成了几何学与区域实体的接口。POLYVRT首先引进了地图数据结构,用于继续形成各种各样内部数据结构的支柱,这些结构我们今天仍然用于表示段或链。

4、TIN: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例:

数据组织:存储每个点的高程,还要存储其平面坐标、节点链接的拓扑关系,三角形及邻接三角形等关系。

应用:三维显示技术、三维分析、三角网内插、等高线追踪、内插等高线。

5、栅格链式编码:从某一点开始用沿八个基本方向前进的单位矢量李链来表示对象(线状地物或多边形的边界)。

行(游)程编码:按行的顺序连续且属性值相同的若干栅格。

块式编码:将游程扩大到二维情况,把多边形范围划分为若干具有同一属性的正方形,然后对各个正方形进行编码。

6、空间索引:是指根据空间要素的地理位置、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一般包括空间要素指标,外包络矩形以及指向空间要素的指针。

7、R树:是一种高度平衡的树,由中间节点和叶节点组成,实际数据对象的最小外接矩形存储在叶节点中,中间节点通过聚集其低层节点的外接矩形形成,包含所有这些外接矩形。优点:R树是一种动态索引结构,即:它的查询可与插入或删除同时进行,而且不需要定期的对树结构进行重新组织。R 树的搜索算法是一个递归的过程。设搜索的区域为S,则搜索区域S 内的空间对象的过程如下: (1)子树的搜索:从R 树的根结点T 开始,如果T 不是叶子结点,那么依次判断该结点中各单元的I 与区域S 的空间位置关系,如果I 与搜索区域S 相交,则该单元所指向的结点为待搜索的根结点,重复进行上面的操作。如果T 是叶子结点则转至第二步。

(2)叶子结点的搜索:如果T 是叶子结点,依次判断其中的空间对象与搜索区域S 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如果空间位置对象落在搜索区域S 以内,则表明其满足搜索条件。

8、Quad-Tree四叉树:是一种每个节点最多有四个子树的数据结构。四叉树索引的基本思想是将地理空间递归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树结构。它将已知范围的空间等分成四个相等的子空间,如此递归下去,直至树的层次达到一定深度或者满足某种要求后停止分割。四叉树的结构比较简单,并且当空间数据对象分布比较均匀时,具有比较高的空间数据插入和查询效率,因此四叉树是GIS中常用的空间索引之一。可以用来在数据库中放置和定位文件(称作记录或键)。

9、BSP Tree二叉树:二叉树是每个结点最多有两个子树的有序树。二叉树常被用于实现二叉查找树和二叉堆。值得注意的是,二叉树不是树的特殊情形。在图论中,二叉树是一个连通的无环图,并且每一个顶点的度不大于2。有根二叉树还要满足根结点的度不大于2。有了根结点后,每个顶点定义了唯一的根结点,和最多2个子结点。然而,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区分左结点和右结点。

大题:

1)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通过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认识与抽象,最终形成空间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系统所需的模型。

具体是对需求分析阶段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确定地理实体、属性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将各用户的局部视图合并成一个总的全局视图,形成独立于计算机的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式。概念模式与具体的DBMS无关,结构稳定,能较好地反映用户的信息需求。

表示概念模型最有力的工具是E-R模型,即实体-联系模型,包括实体、联系和属性三个基本成分。用它来描述现实地理世界,不必考虑信息的存储结构、存取路径及存取效率等与计算机有关的问题,比一般的数据模型更接近于现实地理世界,具有直观、自然、语义较丰富等特点,在地理数据库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逻辑设计

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转换规则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的过程,即导出具体DBMS可处理的地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或外模式),包括确定数据项、记录及记录间的联系、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约束等。导出的逻辑结构是否与概念模式一致,能否满足用户要求,还要对其功能和性能进行评价,并予以优化。

从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主要过程为:

①确定各实体的主关键字;

②确定并写出实体内部属性之间的数据关系表达式,即某一数据项决定另外的数据项;

③把经过消冗处理的数据关系表达式中的实体作为相应的主关键字

④根据②、③形成新的关系。

⑤完成转换后,进行分析、评价和优化。

3)物理设计

物理设计是指有效地将空间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在物理存储器上实现,确定数据在介质上的物理存储结构,其结果是导出地理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内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记录存储格式,选择文件存储结构,决定存取路径,分配存储空间。

物理设计的好坏将对地理数据库的性能影响很大,一个好的物理存储结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地理数据占有较小的存储空间;二是对数据库的操作具有尽可能高的处理速度。在完成物理设计后,要进行性能分析和测试。

数据的物理表示分两类:数值数据和字符数据。数值数据可用十进制或二进制形式表示。通常二进制形式所占用的存贮空间较少。字符数据可以用字符串的方式表示,有时也可利用代码值的存贮代替字符串的存储。为了节约存贮空间,常常采用数据压缩技术。

物理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与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关。设计中应根据需要,选用系统所提供的功能。

武汉大学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整理

《空间数据库原理》 第一章数据库 1、空间数据库:①提供结构用于存储和分析空间数据②空间数据由多维空间的对象组成③在标准数据库中存储空间数据需要大量的空间,从一个标准数据库中检索查询空间数据需要很多时间并且很累赘,通常导致很多错误。 2、DBMS:(数据的操作系统)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SDBMS:增加了处理空间数据功能的DBMS。①在它的数据模型中提供空间数据类型和查询语言②至少在执行时支持提供空间数据类型:空间索引;空间链接有效的算法。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为什么要研究专门的空间数据库系统? 1.空间数据库能提供结构存储和空间数据分析 2.空间数据库包含多面空间的对象 3.在标准数据库中存储空间数据会需要过多的空间 4.标准数据库的查询反馈和空间数据分析会消耗过多时减并且留下大量错误空间 5.空间数据库能提供更多有效率的存储和空间数据分析 3、哈希(Hash)函数: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质数除余法(直接取余法):f(x):=x mod maxM ;maxM一般是不太接近2^t的一个质数。 乘法取整法:f(x):=trunc((x/maxX)*maxlongit) mod maxM,主要用于实数。 平方取中法:f(x):=(x*x div 1000 ) mod 1000000);平方后取中间的,每位包含信息比较多。 第二章数据库基本原理 1、数据模型Data Model:关于数据基础或对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抽象描述被表示在一个数据库中。 3、概念数据模型:也称语义模型,关于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抽象概念集,用统一的语言描述、综合、集成的用户视图。 2、数据字典:是指对数据库的内容包括数据项和属性码定义,是元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和描述,其目的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 Metadata:是描述数据的数据,主要是描述数据属性的信息,用来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等功能。 3、数据库设计和实现:①需求分析②概念数据建模③逻辑建模(参考DBMS和基础数据模型)④物理建模或者实现(参考物理存储和电脑环境)。 需求调查:根据数据库设计的主题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用户特点和要求,取得设计者与用户对需求的一致看法。需求分析:指的是在创建一个新的或改变一个现存的系统或产品时,确定新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时所要做的所有工作。 4、E-R图:描述对象类型之间的关系,是表示概念模型的一种方式。 第三章基本空间概念 1、凸多边形:把一个多边形任意一边向两方无限延长成为一条直线,如果多边形的其他各边均在此直线的同旁,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凸多边形。 2、点集拓扑:一个基于相邻关系定义拓扑学空间的方法。 3、大圆距离:大圆距离指的是从球面的一点A出发到达球面上另一点B,所经过的最短路径(圆弧)的长度。 曼哈顿距离:两个点上在标准坐标系上的绝对轴距之总和。 4、欧式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空间的坐标模型。作用:能将空间属性转化为以实数为元组的属性;坐标系包括一个确定的原点和在原点交叉的一对正交轴线。

空间数据库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一、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2、文件系统阶段 3、数据库管理阶段 注意了解各阶段的背景和特点 二、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面向全组织的复杂的数据结构 2、数据的冗余度小,易扩充 3、具有较高的数据和程序的独立性:数据独立性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三、数据结构模型三要素 1、数据结构 2、数据操作 3、数据的约束性条件 四、数据模型反映实体间的关系 1、一对一的联系(1:1) 2、一对多的联系(1:N) 3、多对多的联系(M:N) 五、数据模型: 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 数据库结构的基础就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语义即数据操作,以及一致性(完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的集合。 概念数据模型: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ER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从计算机实现的观点来对数据建模。层次、网状模型、关系 六、数据模型的类型和特点 1、层次模型: 优点: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缺点:支持的联系种类太少,只支持二元一对多联系 数据操纵不方便,子结点的存取只能通过父结点来进行 2、网状模型: 优点:能够更为直接的描述世界,结点之间可以有很多联系 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高 缺点:结构比较复杂 网状模型的DDL、DML复杂,并且嵌入某一种高级语言,不易掌握,不易使用

3、关系模型: 特点: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定义、运算) 关系必须是规范化关系; 在关系模型中,用户对数据的检索操作不过是从原来的表中得到一张新的表。 优点:简单,表的概念直观,用户易理解。 非过程化的数据请求,数据请求可以不指明路径。 数据独立性,用户只需提出“做什么”,无须说明“怎么做”。 坚实的理论基础。 缺点:由于存储路径对用户透明,存储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模型 4、面向对象模型 5、对象关系模型 七、三个模式和二级映像 1、外模式(Sub-Schema):用户的数据视图。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模式的子集。 2、模式(Schema):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 3、内模式(Storage Schema):又称存储模式。数据的物理结构及存储方式。 4、外模式/模式映象:定义某一个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映象定义通常包含在各外模式中。当模式改变时,修改此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可以保持不变,称为逻辑独立性。 5、模式/内模式映象:定义数据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储结构改变时,修改此映象,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可以保持不变,称为物理独立性。 八、数据视图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隐藏关于数据存储和维护的某些细节,而为用户提供数据在不同层次上的抽象视图,即不同的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数据库中的数据所得到的结果—数据抽象。 九、规范化 1、几个概念 候选码(候选关键字):如果一个属性(组)能惟一标识元组,且又不含有其余的属性,那么这个属性(组)称为关系的一个候选码(候选关键字)。 码(主码、主键、主关键字):从候选码中选择一个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候选码作为码 主属性: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字段) 非主属性:除了候选码中的属性 外码:关系模式R中属性或属性组X并非R的码,但X是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则称X是R的外部码,简称外码。 2、函数依赖 (1)设R(U)是一个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和Y是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X称为这个函数依赖的决定属性集(Determinant)。Y=f(x)

武汉大学_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硕士培养方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及数据获取原理等,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科研和教学任务,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 3.能较熟练地利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科研论文。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软件开发方法等,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方法、动态地理信息系统的模拟和可视化等,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自适应性可视化技术等。 2.地理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的动态可视化方法和模型、虚拟现实技术,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可视化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传输方法、快速浏览方法等。 3.地图认知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主要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方法、地图认知理论和方法、地图空间认知模型及计算方法、基于地图模型的可视化地学分析方法等。 4.时空数据建模与分析 利用时空相关和时空逼近等理论,研究长时间序列的地图、遥感影像和地理空间数据中时空数据结构化建摸、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支持地理信息智能服务的建立。 5.数字(智慧)城市技术方法

地图学复习提纲与答案

地图学复习提纲 ----- 本资料P**为王家耀出版的《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一书的书页 一、单选题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 B ) A. 数学要素 B. 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2.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A ) A. 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 C. 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 3、我国 1: 500000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C )P109 A. 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 --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B ) A. 等角投影 B.等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无法确定 5、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 性质为:( C )P78 A. 等积投影 B. 等角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A)P98 6、我国绘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的地图投影是:( A. 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B. 方位投影 C.彭纳投影 D. 墨卡托投影 7.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B ) A. 便于分割图纸 B.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 便于地图使用 8、在 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 ( A.21731 公里 B.731 公里 C.231 公里 D.31 公里P110 9、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D ) A.a=b B.a>b C.a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考研题库

武测地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 注:本题库后注释的考过的题仅代表遥感院考过。资源环境学院的试题本人没有看过,没有标注。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2.地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3.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都包含哪些? 4.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 5.与其他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 6.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有哪些?是否可以称地理信息系统为一门科学? 7.试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2005年复试时考过,大题25分) 8.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 (2005年复试时考过) 9.城市发展规划中应用GIS的意义有哪些? 10.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中应用GIS的迫切性有哪些? 11.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中最重要的几个应用领域是什么?给出一些项目例子。 12.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系吗?请举例说明。 13.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政府决策中应该起什么作用?GIS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14.地籍GIS有些什么特点?GIS功能应如何扩展? 第二章空间数据结构 1.GIS的对象是什么? 地理实体有什么特点? (2004年时考过名词解释) 2.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出某些类型的空间数据.(2004年时考过名词解释)3.空间数据的结构与其它非空间数据的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试给出几种空间数据的结构描述。 4.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九几年时考过,忘了哪一年了) 5.矢量数据在结构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资料

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

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1.什么是空间数据库?阐述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1)空间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空间数据的集合。(指某区域内以特定的信息结构和数据模型表达、存储和管理的空间数据的集合。) (2)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空间数据和空间关系的定义和描述,空间操作算子,空间数据索引,空间数据查询语言,几何完整性约束,长事务管理,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2.阐述数据库系统的外部、内部体系结构。 答:(1)外部体系结构: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客户/服务器,分布式结构,B/S结构 (2)内部体系结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3.什么是数据模型?阐述常用数据模型的基本思想。 答:(1)数据模型:在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容易为人所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2)常用数据模型的基本思想:①层次模型是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一对多的联系。②网状模型是用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多对多的联系。③关系模型是用二维关系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规范化的关系表格。 ④面向对象模型象的基本思想就是以接近人类思维的方式将客观世界的一切实

体或现象模型化为一系列对象。每一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行为,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面向对象系统 4.什么是空间索引?阐述格网索引、四叉树索引、R树索引的基本思想。 答:(1)空间索引,也叫空间访问方法,是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形状以及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括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如对象的标识、外接矩形及指向空间对象实体的指针。(2)①格网空间索引的基本思想是将研究区域按一定规则划分为大小相等或不等的网格,记录每一个网格所包含的地理对象。当用户进行空间查询时,首先计算出用户查询对象所在的格网,然后通过该格网快速查询所选的地理对象。 ②四叉树是一种对空间进行规则递归分解的空间索引结构,将已知范围的空间划成四个相等的子空间。如果需要可以将每个或其中几个子空间继续划分下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基于四叉树的空间划分。 ③R-Tree是基于空间数据对象分割的空间索引方法,它采用空间对象的最小外包矩形MBR来近似表达空间对象 5.如何扩展SQL语言,使其支持空间查询? 答:SQL的空间扩展,需要一项普遍认可的标准。OGC是由一些主要软件供应商组成的联盟,负责制定与GIS互操作相关的标准。在OGIS标准中,所指定的操作可分成三类:⑴用于所有几何类型的基本操作,⑵用于空间对象间拓扑关系的操作测试,⑶用于空间分析的一般操作 6.阐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数据库设计分6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7.阐述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基本思想。 答:①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库防止恶意的破坏和非法的存取,防范对象: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②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也就是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正确的数据,防范对象:不合语义的、不正确的数据。 ③并发控制就是要用正确的方式调度并发操作,使一个用户事务的执行不受其他事务的干扰,从而避免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

考试题型:判断(10′)、选择(30′)、填空(20′)、简答(30′)、计算(10′) 第一章导论 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地图语言——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1)地图的基本特性 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图形——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等 地图投影的任务是掌握误差的性质、分布和大小。 2、地图是通过地图语言——系统符号表示的图形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 地图表现的客体主要是地球。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只有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现象。 3、地图是经过科学概括的图形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 地图的构成要素 1)图形要素(地图符号、注记)2)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3)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和出版地图的单位、时间,主要编图过程及参数)4)补充说明(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 3. 地图的基本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与传递功能(二)地图模拟功能 (三)地图认知功能 (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基础 1.地球物理表面: 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它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它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3.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地球椭球表面,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是对地球形体的二次综合,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地球椭球体是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 将地球椭球体摆到与大地水准面最贴近的位置上——地球椭球体定位——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这种局部定位的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一、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①天文经纬度②大地经纬度③地心经纬度 天文经纬度:表示实际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 和大地高h

武大地理信息系统笔记(制作:武汉大学教学队伍)

武测地理信息系统笔记(制作:武汉大学教学队伍) 武测地理信息系统笔记 制作:武汉大学教学队伍: 胡鹏程雄李建松吴艳兰郭庆胜杜清运游涟 第一章绪论 §1-1 GIS概念 一、信息与数据 1、信息 1)定义: 信息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以文字、数据、符号、声音、图象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传递和处理,为人们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提供依据。 2)信息的特性: A、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实相联系的,这是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度的保证。 B、适用性:问题不同,影响因素不同,需要的信息种类是不同的。信息系统将地理空间的巨大数据流收集,组织和管理起来,经过处理、转换和分析变为对生产、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用信息,这是由建立信息系统的明确目的性所决定的。 如股市信息,对于不会炒股的人来说,毫无用处,而股民们会根据它进行股票的购进或抛出,以达到股票增值的目的。 C、传输性:信息可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传输信息的传输网络,被形象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D、共享性:信息与实物不同,信息可传输给多个用户,为用户共享,而其本身并无损失,这为信息的并发应用提供可能性。 2、数据 指输入到计算机并能被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象等符号。 数据是对客观现象的表示,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3、两者关系(有人认为,输入的都叫数据,输出的都叫信息,其实不然)。 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形与质的关系。

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才成为信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成为信息。 例如“1、”“0”独立的1、0均无意义。 当它表示某实体在某个地域内存在与否,它就提供了“有”“无”信息,当用它来标识某种实体的类别时,它就提供了特征码信息。 二、地理信息与地学信息 1、地理信息 1)定义: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图、文、声、像等的总称。 2)特点: A、地域性:(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标志)。 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位置的识别与数据相联系,它的这种定位特征是通过公共的地理基础来体现的。 B、多维结构: 指在同一位置上可有多种专题的信息结构。如某一位置上的地理信息包括(例图) C、时序特征: 时空的动态变化引起地理信息的属性数据或空间数据的变化。因此,一实时的GIS系统要求能及时采集和更新地理信息,使得地理信息具有现势性。以免过时的信息造成决策的失误或因为缺少可靠的动态数据,不能对变化中的地理事件或现象作出合理的预测预报和科学论证。例如98年龙王庙特大洪水险情正是武汉勘测设计院利用先进的摇感、GPS技术测得实时数据为抗洪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显然,如果用过时数据,这将造成多大的损失,这就是地理信息的时序特征。 2、地学信息 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都是地学信息。 3、两者信息源不同 地理信息的信息源是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人类活动等; 地学信息所表示的信息范围更广泛,不仅来自地表,还包括地下、大气层甚至宇宙空间。它是人们深入认识地球系统、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和保证。 四、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System ,IS )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地图学基础复习要点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XX 第一编地图与地图学 一、地图的基本知识 1、地图的基本特性:a、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b、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符号、地图注记)c、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地物选取、图形化简) 2、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3、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照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4、地图分类:1)按内容分类:a、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它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b、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2)按用途分类:a、通用地图:为读者提供科学和一般参考的地图。如:地形图、挂图等。b、专用地图:为各种专门用途制作的地图,他们是各种各样的专题地图。如:航海图、教学图等。 5、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0、1:1万、1:2.5、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八种 6、古今中外地图简史:魏晋裴秀(世界最早的完整制图理论)→《禹贡地域图》《方丈图》唐代贾躭→《海内华夷图》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清朝康熙年间→《皇舆全览图》实测清末魏源→《海国图志》托勒密→《地图学指南》 7、地图的基本内容:(1)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系统、比例尺、地图定向(2)地理要素:普通地图——自然要素(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人文要素(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主题要素(3)整饰要素——是一组为方便使用而附加的文字和工具性资料,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图名、图号、接图表、外图廓、分度带、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和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

武汉大学GIS真题考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2.地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3.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都包含哪些? 4.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 5.与其他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 6.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有哪些?是否可以称地理信息系统为一门科学? 7.试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2005年复试时考过,大题25分) 8.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 (2005年复试时考过) 9.城市发展规划中应用GIS的意义有哪些? 10.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中应用GIS的迫切性有哪些? 11.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中最重要的几个应用领域是什么?给出一些项目例子。 12.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系吗?请举例说明。 13.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政府决策中应该起什么作用?GIS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14.地籍GIS有些什么特点?GIS功能应如何扩展? 第二章空间数据结构 1.GIS的对象是什么? 地理实体有什么特点? (2004年时考过名词解释) 2.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出某些类型的空间数据.(2004年时考过名词解释)3.空间数据的结构与其它非空间数据的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试给出几种空间数据的结构描述。4.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九几年时考过,忘了哪一年了)5.矢量数据在结构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6.矢量和栅格数据的结构都有通用标准吗?请说明。 7.栅格数据的运算具有什么特点?(2005年时考过,和另一个一起出的) 8.栅格与矢量运算相比较各有什么特征?(九几年时考过,忘了哪一年了)

空间数据库建库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 1.GIS的名词分析与推论 GIS概念:具有地理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表达能力,能为决策者提供有用地理信息的系统。 推论1:地理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为空间数据,即具有空间位置,又具有属性特征。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因此又称为空间数据库。 推论二:地理信息系统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地理数据和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包括空间数据库建设和空间数据库的应用两个层次。 推论三:地理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但由于处理和分析的是地理数据,因此,在通用的硬件、软件基础上,还有体现专业特点的硬、软件。 2.GIS空间数据体系 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矢量有混合式、扩展式和开放式

矢量数据的空间数据组织:空间坐标数据的非结构化和属性数据的结构化 栅格数据:像元阵列 3.GIS数据模型 矢量数据模型:简单数据结构(面条结构):如Shapefile、拓扑数据结构:如Coverge、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如Geodatabase 栅格数据模型:栅格文件常用格式:*.tif,*.jpg,*.bmp等。GIS中的栅格格式:ESRI的Grid、Geodatabase的栅格数据集等。遥感图像的格式:PCI的* .pix,Erdas的*.img等。 4.空间数据库设计核心 将现实世界抽象为GIS数据模型,这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 5.名词解释: 面条结构:数据按点、线、面为单元进行组织,点、线、面都有自己的坐标数据。最典型的是面条结构。 拓扑数据结构:不仅存储空间位置,同时存储空间关系。 拓扑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型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如结点与弧段、弧段与多边形。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数据词典:以词典的方式描述和定义E-R模型设计中出现和形成的实体、关系。 数据模型匹配:实现将实体类型和特征类型(Coverage、Shapefile、Grid等)的匹配。

武汉大学地图学试卷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图学》试卷A 一、判断题(20’每题2’) 1、图号为K53E023006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2、沈括最早提出了制图六体。() 3、海水深度是从平均海水面向下计算的。() 4、圆锥投影的等变形线是放射状的。() 5、我国1:2千的普通地图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6、用比率符号表示数量时是根据符号的面积比计算的。() 7、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 8、色光的混合是加色法混合。() 9、实地上河流的密度愈大,其选取标准定的愈低。() 10、陆地上的等高线是封闭的连续曲线。() 二、名词解释(30’每题5’) 1、数字地图 2、变形椭圆 3、普通地图 4、范围法 5、量表系统 6、地图适宜载负量

三、问答题(40’) 1、简述地图的三个基本特性? 2、按照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如何分类? 3、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区别是什么? 5、图形视觉感受的认识过程? 6、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成图过程是什么? 7、当境界线以河流分界时其图形如何描绘? 8、制图数据的来源有哪些? 四、综述(10’)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图学》试卷B 一、判断题(20’) 1、图号为K49D005012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2、等角割圆锥投影两条标准纬线之间的长度比为1() 3、海水深度是从平均海水面向下计算的() 4、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 5、陆地上的等高线是封闭的连续曲线() 6、实地上河流的密度愈大,其选取标准定的愈低()

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

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1.什么是空间数据库?阐述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1)空间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空间数据的集合。(指某区域内以特定的信息结构和数据模型表达、存储和管理的空间数据的集合。) (2)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空间数据和空间关系的定义和描述,空间操作算子,空间数据索引,空间数据查询语言,几何完整性约束,长事务管理,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2.阐述数据库系统的外部、内部体系结构。 答:(1)外部体系结构: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客户/服务器,分布式结构,B/S结构 (2)内部体系结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3.什么是数据模型?阐述常用数据模型的基本思想。 答:(1)数据模型:在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容易为人所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2)常用数据模型的基本思想:①层次模型是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一对多的联系。②网状模型是用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多对多的联系。③关系模型是用二维关系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规范化的关系表格。④面向对象模型象的基本思想就是以接近人类思维的方式将客观世界的一切实体或现象模型化为一系列对象。每一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行为,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面向对象系统 4.什么是空间索引?阐述格网索引、四叉树索引、R树索引的基本思想。 答:(1)空间索引,也叫空间访问方法,是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形状以及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括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如对象的标识、外接矩形及指向空间对象实体的指针。 (2)①格网空间索引的基本思想是将研究区域按一定规则划分为大小相等或不等的网格,记录每一个网格所包含的地理对象。当用户进行空间查询时,首先计算出用户查询对象所在的格网,然后通过该格网快速查询所选的地理对象。 ②四叉树是一种对空间进行规则递归分解的空间索引结构,将已知范围的空间划成四个相等的子空间。如果需要可以将每个或其中几个子空间继续划分下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基于四叉树的空间划分。 ③R-Tree是基于空间数据对象分割的空间索引方法,它采用空间对象的最小外包矩形MBR来近似表达空间对象 5.如何扩展SQL语言,使其支持空间查询? 答:SQL的空间扩展,需要一项普遍认可的标准。OGC是由一些主要软件供应商组成的联盟,负责制定与GIS互操作相关的标准。在OGIS标准中,所指定的操作可分成三类:⑴用于所有几何类型的基本操作,⑵用于空间对象间拓扑关系的操作测试,⑶用于空间分析的一般操作 6.阐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数据库设计分6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

最新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 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 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 ?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 ?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 ?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 ?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__________ 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 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 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 )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 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 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 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分幅:指用图廓线分割制图区域,其图廓圈定的范围成为单独图幅。

武汉大学期末GIS复习总结

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它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编码的,地理位置及与该位置有关的地物属性信息成为信息检索的重要部分。 “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推荐定义) 信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数据:数据时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他们能转换成的数据的形式。 有人认为,输入的都叫数据,输出的都叫信息,其实不然。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形与质的关系。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才成为信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成为信息。 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地理数据的解释。 地理信息具有区域性、多维结构特性和动态变化的特性。 地理数据:地理数据时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它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再现,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的能力。 主要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用户四大要素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三大类: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域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具。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空间数据、系统软件、系统硬件、应用人员。 空间数据: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它具体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空间特征:是指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属性特征:表示地理实体的名称、类型和数量等; 时间特征:指实体随时间而发生的相关变化。 根据地理实体的空间图形表示形式,可将空间数据抽象为点、线、面三类元素,它们的数据表达可以采用矢量和栅格两种组织形式,分别称为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

《空间大数据库》复习

《空间数据库》复习 1、空间数据具有哪些特点? 空间特征空间关系非结构化抽象特征多时空性特征分类编码特征海量数据特征 多尺度与多态性 2、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 (1)传统数据库管理的是不连续的相关性较小的数字或字符,而空间数据是连续的,并且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 (2)传统数据库管理的实体类型较少,并且实体类型间关系简单固定,而GIS数据库的实体类型繁多,实体间存在着复杂的空间关系; (3)传统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通常为等长记录的数据,而空间数据的目标坐标长度不定,具有变长记录,并且数据项可能很多,很复杂; (4)传统数据库只查询和操作数字和文字信息,而空间数据库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操作和查询。 3、常用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方式有哪几种及其各自特点。 ㈠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方案 用一组文件形式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及其拓扑关系,利用通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属性数据,通过唯一的标识符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连接。 优点:⑴GIS 可通过DBMS提供的高级编程语言的接口,直接操纵属性数据,查询属性数据库,并在GIS的用户界面下,显示查询结果。⑵在ODBC推出后,GIS软件商只需开发GIS与ODBC的接口软件,就可将属性数据与任何一个支持ODBC的RDBMS连接。这样用户可在一个界面下处理图形和属性数据。 缺点:⑴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通过ID联系起来,使查询运算,模型操作运算速度慢;⑵数据发布和共享困难;⑶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分开存储,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完整性、并发控制以及数据损坏后的恢复方面缺少基本的功能;⑷缺乏表示空间对象及其关系的能力。㈡全关系式数据库管理方案 基于关系模型方式,将图形数据按关系模型组织。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在通用关系数据库中,即将图形文件转成关系存放在目前大部分关系型数据库提供的二进制块中。将图形数据变长部分处理成Binary Block字段 优点:⑴在全关系型数据库中加入了二进制数据块形式省去大量关系连接操作,可提高查询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空间分析复习要点整理

1、请介绍国内外的某个空间分析研究组的研究工作,并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什么是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郭仁忠, 1997)。 3、分别从理论、算法和应用三个方面介绍空间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 空间分析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空间关系理论、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推理理论、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等。 空间分析的方法包括: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三维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属性数据的空间统计方法。 空间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领域有:卫生健康、水利、城市管理、地质灾害、交通、电力、环保、气候变化等领域。 4、请分别介绍地理学的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 第一语言为文字,第二语言为地图,第三语为GIS。 5、简述空间分析的第一个著名应用(霍乱病发病原因分析)如何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完成具 体应用? 1854年8月到9月,英国伦敦霍乱病流行,政府始终找不到患者的发病原因,后来斯诺博士在绘有霍乱流行地区所有道路、房屋、饮用水机井等内容的1:6500的城区地图上,标出了每个霍乱病死者的居住位置,发现死者都集中在饮用布洛多斯托井水的地区和周围,从而得出发病原因为死者饮用了利用“布洛多斯托水泵吸水的井水。 6、简述空间分析与GIS的关系?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系: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地位与作用: 1、空间分析是GIS的理论核心。空间分析作为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分支,是提升GIS的理论性的重要突破口。 2、空间分析是GIS的功能核心。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管理为空间分析提供数据基础,而空间数据的描述是空间分析结果的表达。 7、简述空间分析与空间应用模型的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应用模型是GI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补充了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另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分析是基本的、解决一般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空间模型是复杂(合)的、解决专门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两者应该区别开来。 8、拓扑空间关系和拓扑变换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 拓扑变换是指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的情况下,对图形进行的弯曲、拉伸、缩小等任意变形。 9、简述V9I模型及其特点? 用空间目标的Voronoi区域作为其外部,对原9元组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一种基于Voronoi 的新9元组模型,简称为V9I模型。 V9I模型既考虑了空间实体的内部和边界,又将Voronoi区域看作一个整体,能够克服原9元组模型的一些缺点,包括无法区分相离关系、难以计算目标的补等。 10、Voronoi图 Voronoi图:又叫泰森多边形或Dirichelet图,它由一组连接两邻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组成的连续多边形组成。N个在平面上有区别的点,按照最邻近原则划分平面;每个点与它的最近邻区域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