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进展

潘集阳1,王雀良1,常青2

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睡眠中心(广州510630);2广东省广州市精神病医院(510370)

失眠是极常见的临床主诉,对个体及社会构成明显的卫

生负担[1]。失眠既可以是一种原发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

的一种临床症状,镇静催眠药物(sedatives and hypnotics)是

目前治疗失眠的主要临床手段。美国目前用于治疗失眠的

药物有:(1)苯二氮艹卓受体激动剂类镇静催眠药物;(2)非苯

二氮艹卓受体激动剂类催眠药物;(3)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类催

眠药物;(4)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以及抗抽搐药物等[2]。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作为最常见的镇静

催眠药仍在国内临床上广泛使用,但因其残留效应、呼吸抑

制和耐药性、成瘾性等问题,国外临床医生已渐少用于治疗

失眠。近年来,涌现出众多的非苯二氮艹卓受体激动剂类催眠

药物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类催眠药物等新型镇静催眠药物。

其中许多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或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失眠。一些与H

1

受体亲和力较强

镇静作用明显的药物治疗失眠的疗效也越来越为临床医生

所关注。因这些新型催眠药物有起效快、疗效明显、作用时

间短、“宿醉作用”少、不良反应少、无耐药性及成瘾性较低等

特点,正逐渐成为欧美临床医生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现简

要介绍新型催眠药物如下,以期对国内临床医生治疗失眠和

科研人员寻求新的镇静催眠药提供一定帮助。

1非苯二氮艹卓类催眠药物

非苯二氮艹卓类催眠药物已成为治疗失眠的首选药物。

此类药物不影响健康人的正常睡眠生理结构,甚至可以纠正

失眠患者的睡眠紊乱结构,而且次晨无残留效应,不易产生

耐药性和药物成瘾性,无反跳性失眠。目前国内临床常使用

的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有唑吡坦、艾司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均

为选择性GABAA-苯二氮艹卓类受体复合物激动剂,与Ⅰ型

(α

1、β

2

、γ

2

)受体有相对强的结合特异性。

1.1唑吡坦(zolpidem)唑吡坦系咪唑吡啶类化合物,吸收快速,由于首关效应,口服20mg时,生物利用度约为67%。其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为1.6h,总蛋白结合率近92%,饱食后其吸收稍有下降。唑吡坦代谢产物无生物活性,主要经肾脏排泄。

唑吡坦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可维持患者夜间睡眠稳态,减少夜间觉醒。唑吡坦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失眠,耐受性良好。唑吡坦缓释片是唑吡坦的新剂型。唑吡坦缓释制剂分为两层:一层为速效释放的唑吡坦,另一层则提供缓慢释放的唑吡坦,以维持体内唑吡坦的血药浓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患者研究发现,唑吡坦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并且对日间及夜间呼吸功能、警觉度、身体功能等无明显影响[3]。有研究[4-5]发现,间断地服用唑吡坦对失眠亦有良好疗效,且其效果和持续用药疗效相当。

长期服用治疗剂量唑吡坦,临床未见耐受现象与撤药不适。老年人服药后活动能力不受影响,自评镇静量表无明显受损,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嗜睡和头昏。但有一些研究[6-7]发现,唑吡坦可能增加睡眠异常行为发生的风险,如睡行症、梦驾症或在明显睡眠状态下的其他潜在危险行为,包括准备食物、进食、打电话和性交等。因此,美国FDA 及澳大利亚治疗商品管理局(TGA)均发布信息要求含唑吡坦的药品说明书中加入了黑框警告,提示唑吡坦可能与危险复杂的睡眠行为相关,并建议唑吡坦限于短期使用,在严密医疗监护下最长可使用4周。最近也有台湾地区学者观察到,孕期服用唑吡坦分娩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及先天畸形儿的风险较未服用者高[8]。

1.2艾司佐匹克隆(eszopiclone)艾司佐匹克隆属三环吡咯酮类化合物,口服后0.5 2h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近80%,脂溶性强,首关效应少,能快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蛋白结合率约45%,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和肺排泄。

艾司佐匹克隆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艾司佐匹克隆可依据治疗目的不同而使用剂量略有改变。若用于诱导快速入睡,剂量一般为1 2mg,而用于维持睡眠则多使用3mg。原发性失眠患者服用艾司佐匹克隆治疗后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维持能力提高,睡眠中觉醒次数减少,次日精神状况良好[9]。为期超过6个月的持续性观察发现,每夜服用艾司佐匹克隆患者睡眠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次数和时间较安慰剂组均有持续且显著的改善[10]。抗抑郁药联用艾司佐匹克隆治疗重度抑郁症伴失眠症状的患者,兼有改善失眠及抑郁症状的明显疗效[11]。

艾司佐匹克隆次晨残留效应少,患者服药后次日工作能力、警觉性以及健康感的月度评级明显改善,且无耐药性的报道。艾司佐匹克隆有弱的肌松作用,对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可增加有严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或其他严重呼吸疾病患者呼吸紊乱的危险,临床上应慎用。艾司佐匹克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味觉不适和头痛[12]。由于患者服用艾司佐匹克隆后可出现口中异味,主要为口苦等味觉不适,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3扎来普隆(zaleplon)扎来普隆为吡唑嘧啶类药物,口服快速吸收,1h即可达血药峰值,消除半衰期约为1h,蛋白结合率约60%。扎来普隆可快速代谢成无活性形式,其代谢物约71%在尿中重吸收,17%在肠道重吸收。

扎来普隆是一种超短效药物,可作为入睡困难者的首选药物。扎来普隆有睡眠初期加速催眠作用,可缩短睡眠潜伏期,但并不增加总睡眠时间。一些相关研究[13]发现,扎来普隆可缩短入睡潜伏期,明显改善睡眠质量,不影响正常睡眠结构,次日少宿醉现象,成瘾性、停药后戒断反应和反弹性失眠均较少。扎来普隆作用持续时间短,患者可在入睡醒来后再次服药而次日的残留效应仍小,但推荐至少在晨醒前4h 服药,以免可能出现记忆困难。扎来普隆不良反应与剂量有

关,主要为头痛、嗜睡、眩晕,大剂量单次用药可致语言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

目前尚有一些处于临床研究中的GABA受体相关催眠药物:(1)加波沙朵(gaboxadol):为GABA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突触后α4βδGABAA受体亚型。对动物与人体的试验[14-15]表明,加波沙朵能够优化睡眠结构,可增加小鼠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强度和长度,还可提高年轻受试者的睡眠效率,并可增强小鼠和人类非快速眼动期慢波睡眠活动。健康老年人口服加波沙朵15mg可显著减短睡眠潜伏期,增加主观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同时不影响快速眼动期(REM)睡眠和内分泌活动和水平。(2)噻加宾(tiaga-bine):可抑制GABA转运体GAT-1,从而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及神经胶质对GABA的再摄取,可增加突触后膜GABA 浓度,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其具有催眠作用。对睡眠正常老年人的研究[16]结果发现,噻加宾(2、4、8mg)对睡眠有促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且不良反应少。老年失眠患者研究[17]则提示,连续两晚服用不同剂量(2、4、6、8mg)噻加宾,总睡眠时间无明显变化,但2mg以上剂量可增加慢波睡眠时间,减少了REM睡眠时间。

2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催眠药物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多为选择性激动褪黑素MT1、MT2受体,且与受体亲和力较褪黑素高。MT1受体激活可抑制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的活动,减弱SCN发送的觉醒信号,减弱生物钟或“起搏点”的促觉醒作用,使睡眠信号占优势,诱导睡眠发生。MT2受体激活使SCN产生生物反馈信号,调节正常睡眠-觉醒周期的时相转换和昼夜生物节律效应。目前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2.1雷美替胺(ramelteon)雷美替胺是此类药物中首先被推出使用的,2005年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失眠。其对

MT

1/MT

2

受体的选择亲和力是褪黑素的1000倍。雷美替

胺可快速起效,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约为0.3h,主要经肝脏CYP1A2氧化代谢,消除半衰期约1.2h,但其活性代谢产物MⅡ半衰期可达2 5h。

ERMAN等[18]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相比不同剂量的雷美替胺(4、8、16、32mg)均可明显减少成人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入睡潜伏期并增加总睡眠时间,且无次日残留效应,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无区别。目前研究认为雷美替胺对成人急慢性失眠及老年患者失眠均有较好疗效[19-20]。雷美替胺用于治疗焦虑相关睡眠障碍可使患者焦虑、失眠、日间嗜睡等症状显著改善[21]。

雷美替胺未见有药物依赖性,未被美国药品管制局(DEA)列为管制类药品。雷美替胺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嗜睡和喉痛。雷美替胺与酒精无相互作用,无耐药性及成瘾性风险,停药后无反跳性失眠,但存在可以忽略的轻微宿醉效应。

2.2阿戈美拉汀(agomelatine)阿戈美拉汀为另一种选择性褪黑素MT1、MT2受体激动剂,对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褪黑素受体具有高度的亲和力;此外,它也是5-羟色胺(5-

HT

2C )受体拮抗剂,对5-HT

2C

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欧盟已

批准其作为抗抑郁药用于临床。动物试验[22]发现,阿戈美拉汀能有效治疗动物模型的睡眠周期节律障碍。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相关睡眠障碍可提高睡眠效率,减少睡眠觉醒,增加慢波睡眠,REM睡眠潜伏期延长,使睡眠结构趋于正常。这可能与其可纠正睡眠稳态异常有关[23]。

2.3Tasimelteon(VEC-162)与TIK-301(LY156735)Ta-simelteon与TIK-301均为新型褪黑素受体(MT

1

/MT

2

)激动剂,仍处于临床研究中,主要用于治疗昼夜生物节律睡眠障碍。Tasimelteon可用于日常睡眠-觉醒周期被打乱的急性失眠。Ⅱ、Ⅲ期临床研究[24]显示Tasimelteon可有效改善睡眠紊乱,降低睡眠潜伏期和保持睡眠维持状态,提高睡眠效率,治疗昼夜生物节律紊乱睡眠障碍患者的急性失眠效果较好。其不良反应较小,与安慰剂相似,短期使用安全,长期应用安全性尚不明确。TIK-301可提高血浆中褪黑素水平,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显示该药可延长睡眠时间[25]。

3其他新型催眠药物

3.1多塞平(doxepin)2010年3月美国FDA批准小剂量(3、6mg)盐酸多塞平治疗成人(包括老年人)以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失眠症,成为第1个FDA批准用于治疗失眠的抗抑郁药。多塞平与H1受体亲和力强,可通过H1受体阻滞作用阻断组胺促觉醒通路以达到镇静催眠效果[26]。小剂量(1、3、6mg)多塞平可显著改善急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紊乱情况,且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当,主要为头痛、口干、胃肠道反应等[27]。盐酸多塞平无滥用可能,美国DEA 一直未将其列为受管制药品。盐酸多塞平研究未报道抗胆碱能不良反应,无记忆损害,无耐受或复杂的睡眠行为,未观察到明显的宿醉或次日残留效应。但FDA建议对存在未治疗的窄角型青光眼、重度尿潴留及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不应开具盐酸多塞平处方。

亦有其他药物有较强的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存在明显的镇静作用,如苯海拉明、阿米替林、曲唑酮、米氮平、喹硫平、奥氮平等。因而,这些药物在临床上也常用作镇静催眠药物。但这些药物作镇静催眠药使用时,其剂量应比临床常用剂量低,以减少其各种不良反应。

3.2APD125APD125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5-HT

2a

受体反向激动剂,属于治疗失眠的新型药物。反向激动剂不同于中性拮抗剂,它只影响配体依赖型受体的活性,而不影响受体的信号传导。它在原配体存在或缺失的情况下都可阻断受体活性。睡眠研究观察到APD125可提高睡眠的持续度,减少觉醒、微觉醒及睡眠时相转换的次数,增加慢波睡眠,并具有剂量依赖性[28]。临床Ⅰ期研究尚无不良反应的报道,尤其是白天的认知或精神运动方面的损害。成年人耐受性良好。

理想的镇静催眠药物应具备快速诱导睡眠。对睡眠结构无影响,无次日残留作用,不影响记忆功能,无呼吸抑制作用,长期使用无依赖或戒断症状等特点。近年来,许多新型镇静催眠药物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符合理想镇静催眠药物标准的新型药物被不断推出。临床医生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病史,选择更为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科研人员亦可将寻求作用于新靶位、选择性强、作用专一的新型催眠药成为临

床研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李舜伟.2006年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失眠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2006,137(8):39.

[2]OBERMEYER W H,BENCA R M.Effects of drugs on sleep[J].Neurol Clin,1996,14(4):827-840.

[3]GIRAULT C,MUIR J F,MIHALTAN F,et al.Effects of repeat-ed administration of zolpidem on sleep,diurnal and nocturnal re-

spiratory function,vigilance,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COPD[J].Chest,1996,110(5):1203-1211.

[4]WALSH J K,ROTH T,RANDAZZO A,et al.Eight weeks of non-nightly use of zolpidem for primary insomnia[J].Sleep,2000,23(8):1087-1096.

[5]高力舒,张顺泉.唑吡坦非每夜给药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05,7(4):384.

[6]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ate of the Science Conference statement on Manifestations and Manage-

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in Adults,June13-15,2005[J].

Sleep,2005,28(9):1049-1057.

[7]GANZONI E,SANTONI J P,CHEVILLARD V,et al.Zolpidem in insomnia:a3-year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study in

Switzerland[J].J Int Med Res,1995,23(1):61-73.

[8]WANG L H,LIN H C,LIN C C,et al.Increased risk of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in women receiving zolpidem during pregnancy

[J].Clin Pharmacol Ther,2010,88(3):369-374.

[9]ROTH T,WALSH J K,KRYSTAL A,et al.An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szopiclone over12month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imary insomnia[J].Sleep Med,2005,6(6):487-

495.

[10]KRYSTAL A,WALSH J K,ROTH T,et al.Sustained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szopiclone over six months of nightly treatment:re-

sutts of a randomized,placebo controlled study in adults with chro-

nic insomnia[J].Sleep,2003,26(7):793-799.

[11]FAVA M,MCCALL W V,KRYSTAL A,et al.Eszopiclone co-administered with fluoxetine in patients with insomnia coexisting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Biol Psychiatry,2006,59

(11):1052-1060.

[12]司天梅,李森强,舒良.艾司佐匹克隆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145-148.

[13]ROSENBERG R P.Sleep maintenance insomnia: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urrent pharmacologic therapies[J].Ann Clin Psy-

chiatry,2006,18(1):49-56

[14]LANCEL M,WETTER T C,STEIGER A,et al.Effect of the GABAA agonist gaboxadol on nocturnal sleep and hormone secre-

tion in healthy elderly subjects[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1,281(1):E130-E137.

[15]WAFFORD K A,EBERT B.Gaboxadol———a new awakening in sleep[J].Curr Opin Pharmacol,2006,6(1):30-36.[16]WALSH J K,RANDAZZO A C,FRANKOWSKI S,et al.Dose-response effects of tiagabine on the sleep of older adults[J].

Sleep,2005,28(6):673-676.

[17]ROTH T,WRIGHT K P JR,WALSH J.Effect of tiagabine on sleep in elderly subjects with primary insomnia: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Sleep,2006,29

(3):335-341.

[18]ERMAN M,SEIDEN D,ZAMMIT G,et al.An efficacy,safety,and dose-response study of Ramelte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imary insomnia[J].Sleep Med,2006,7(1):17-24.

[19]ZAMMIT G,SCHWARTZ H,ROTH T,et al.The effects of ra-melteon in a first-night model of transient insomnia[J].Sleep

Med,2009,10(1):55-59.

[20]ROTH T,SEIDEN D,SAINATI S,et al.Effects of ramelteon on patient-reported sleep latency in older adults with chronic insom-

nia[J].Sleep Med,2006,7(4):312-318.

[21]GROSS P K,NOURSE R,WASSER T E.Ramelteon for insomnia symptoms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adults with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an open label study[J].J Clin Sleep Med,2009,5

(1):28-33.

[22]ARMSTRONG S M,MCNULTY O M,GUARDIOLA LEMAITRE B,et al.Successful use of S20098and melatonin in an animal

model of delayed sleep-phase syndrome(DSPS)[J].Pharmacol

Biochem Behav,1993,46(1):45-49.

[23]QUERA SALVA M A,VANIER B,CHAPOTOT F,et al.Effect of agomelatine on the sleep EEG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MD)[J].Eur Neuropsychopharmacol,2005,15

(Suppl3):S435.

[24]RAJARATNAM S M,POLYMEROPOULOS M H,FISHER D M,et al.Melatonin agonist tasimelteon(VEC-162)for transient in-

somnia after sleep-time shift:two randomised controlled multi-

centre trials[J].Lancet,2009,373(9662):482-491.

[25]NICKELSEN T,SAMEL A,VEJVODA M,et al.Chronobiotic effects of the melatonin agonist LY156735following a simulated9h

time shift:results of a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Chronobiol

Int,2002,19(5):915-936.

[26]STAHL S M.Selective histamine H

1

antagonism:novel hypnotic and pharmacologic actions challenge classical notions of antihista-

mines[J].CNS Spectr,2008,13(12):1027-1038.

[27]ROTH T,ROGOWSKI R,HULL S,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doxepin1mg,3mg,and6mg in adul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J].Sleep,2007,30(11):1555-1561.

[28]ROSENBERG R,SEIDEN D J,HULL S G,et al.APD125,a se-lective serotonin5-HT(2A)receptor inverse agonist,significant-

ly improves sleep maintenance in primary insomnia[J].Sleep,2008,31(12):1663-1671.

(收稿日期:2010-11-02编辑:张素文

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

)我刊关于作者单位名称的录注

鉴于当今各医疗单位名称较为复杂,编辑部在此声明,本刊均以作者出示的单位介绍信公章为准,如有特殊,请及时致电与编辑部联系。每位作者只能标注一个单位名称,因其他原因需标注多个单位名称者,请在稿件首页的脚注处注明,我刊将依您的要求在刊发稿件时,以脚注的形式进行标注排版。

镇静催眠药临床试验一般要求

发布日期20060215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镇静催眠药临床试验一般要求 作者赵建中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四部八室赵建中

摘要镇静催眠药的临床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个为普通临床试验,另一个为睡眠实验室临床试验。本文主要对催眠药普通临床试验的一般要求进行了讨论,包括各期临床试验的目的、受试者选择、对研究者的要求、试验设计、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指标等。 关键词镇静催眠药临床试验 1.早Ⅰ期临床试验 1.1试验目的 (1)为药物的安全性、疗效和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提供证据。 (2)提供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的信息。 1.2受试者 应使用健康的成年志愿者。他们应了解关于临床试验、研究药物的全部信息,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健康”的标准是指基线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它临床检查正常。 但需认识到,健康志愿者与失眠症患者相比,其研究结果可能相关性很小,特别是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或者对更大药物剂量的耐受性方面。 排除标准: (1)需要合并用药者 (2)老年受试者 (3)已知的酗酒者、药物依赖者,或者有精神病史和依从性差者。 1.3试验背景条件

一般在这种试验中应能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和24小时的治疗。设备条件应能满足实验室检查的需要,或者有条件储存和运送化验标本。 1.4研究者 合格的研究者应有临床药效学、精神病治疗学或者内科学经验,他们将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频繁的和全面的评价。 1.5研究设计 接受研究药物之前,所有的受试者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接受其它药物,以确保没有代谢的或者症状的残留效应。例如:如果先前服用了药物但半衰期比较短,可以设置只有几天时间的清洗期,如果半衰期比较长,则需要长的清洗期。 1.5.1单次给药试验 目的为在健康人群评价催眠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也对其镇静催眠效果进行观察。由于催眠药一般是在睡觉前单次给药,单次给药的评价可以提供与拟定临床剂量有关的数据,不必进行每日分次给药的研究。临床试验可以是开放的、单盲或者双盲的,可以是安慰剂或者阳性药物对照,可以是平衡组或者非平衡组平行对照。 每个试验都应该遵循下述的原则: (1)第一个受试者的初始剂量应该是最小的,并基于动物毒性研究,例如以动物试验中的最大非毒性剂量作为初始剂量。 (2)在单剂量研究期间,在给予同一个或者另一个受试者更高剂量之前,应在每一剂量服药的前后进行监测,以便确定哪一个剂量水平是安全的。 (3)在同一个受试者重复给予同一剂量或者更高剂量之前,应有足够的清洗期。这决定于动物和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数据。

镇静催眠药物的合理使用考试

镇静催眠药物的合理使用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常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中,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药物是
? ? ? ?
A.地西泮 B.艾司唑仑 C.三唑仑 D.奥沙西泮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 2 . 焦虑引起的失眠症宜用
? ? ? ?
A.巴比妥 B.苯妥英钠 C.水合氯醛 D.地西泮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 3 . 苯二氮卓类药物镇静催眠作用的机制是
? ? ? ?
A.增加 Cl-通道开放的时间 B.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 C.激动 GABAB 受体 D.增加 Cl-通道开放频率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 4 . 苯二氮卓受体拮抗剂是
? ? ? ?
A.氟马西尼 B.三唑仑 C.甲喹酮 D.硫喷妥钠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

5 . 巴比妥类急性中毒时,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 ? ?
A.心脏骤停 B.肾功能衰竭 C.延髓呼吸中枢麻痹 D.惊厥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 6 . 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
? ? ? ?
A.地西泮 B.氯氮平 C.地尔硫(艹卓) D.苯巴比妥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 7 . 对于入睡困难者可选用
? ? ? ?
A.氯硝西泮 B.氟硝西泮 C.佐匹克隆 D.苯巴比妥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 8 . 长期应用地西泮可产生耐受性,其特点是
? ? ? ?
A.催眠作用的耐受性产生较快,而抗焦虑作用的耐受性产生很慢 B.抗焦虑作用的耐受性产生较快,而催眠作用的耐受性产生很慢 C.抗焦虑作用不产生耐受性,而催眠作用产生耐受性 D.催眠作用和抗焦虑作用的耐受性同时产生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 9 . 能够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药物是
? ? ?
A.苯海拉明 B.曲唑酮 C.褪黑素

新型镇静催眠药

新型镇静催眠药作用靶点及机制 第三代镇静催眠药,为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一、唑吡坦 1、一种咪唑吡啶类衍生物,可选择性激动ω-1苯二氮卓受体,当药物与BDZ受体结合后,增加GABA 对GABA A结合位点的亲和力,从而导致氯离子通道开放,使Cl-内流引起细胞膜超极化而抑制神经元激动。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且在催眠剂量下无肌肉松弛、抗惊厥等作用。迅速成为失眠症短期治疗的金标准药物 2、唑吡坦能够显著减少失眠症患者入睡前的等待时间,延长患者总睡眠时间,其疗效在连续给药1个多月后不会有明显降低。 3、唑吡坦临床疗效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相当,由于唑吡坦半衰期短(2.6小时),在体内不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其治疗剂量下不产生蓄积和残留作用 4、新剂型----缓释制剂、舌下含片 二、右佐匹克隆 1、为短效催眠药佐匹克隆的右旋异构体,本品对苯二氮卓受体的亲和力是左旋体的50倍。 2、主要用于治疗短暂性和慢性失眠症。 3、右佐匹克隆是目前惟一一种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的催眠药。 三、Indiplon 1、Indiplon与GABA A受体的亲和力是唑吡坦的10倍,因此此药起效时间更快,治疗剂量水平更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更小。 2、在体内吸收迅速,半衰期短,因而可以开发出速释(胶囊)和缓释(片剂)等不同剂型,从而扩大了药物的使用范围。例如,速释胶囊可用于入睡困难或夜间易醒的失眠症患者,而缓释片剂则更适用于同时存在入睡困难及睡眠维持困难的患者。 四、扎来普隆 1、为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 2、扎来普隆是继佐匹克隆之后作用时间更短的一种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口服后t1/2约为1h,它在维持正常睡眠阶段的同时,对快动眼睡眠(REM)无影响,具有入睡快,日间宿醉作用少,依赖性、停药后戒断反应及反弹性失眠均少等特点。 五、其他 拉米替隆(Ramelteon)褪黑素MT1/2受体激动剂,全新作用机制。疗效一般,安全性较好

各类镇静催眠药物

各类镇静催眠药物 (一)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属于第一代镇静催眠药,其作用机制在于选择性抑制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抑制多突触反应,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镇静催眠作用随剂量增大而逐渐增强。代谢方式为再分布、肾脏排泄和肝脏分解,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巴比妥类药物可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NREM睡眠3、4期,延长总睡眠时间,使REM睡眠总次数和持续时间缩短。如果突然停药,可因产生的依赖性而出现反跳性失眠,REM睡眠延长,引起噩梦连绵。由于这类药物的治疗指数低,容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药物之间相互影响比较大等原因,近年已基本被苯二氮卓类药物所替代。 (二)苯二氮卓类药物 经典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属于第二代镇静催眠药物,是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BzRA),它们拥有相同的效用,包括镇静、抗焦虑、松弛肌肉及抗惊厥。苯二氮卓类药物虽然不能直接与GABA受体结合,但它可增强GABA神经的功能,苯二氮卓受体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结合后结构发生改变,进而调节蛋白磷酸化,,消除GABA调节蛋白对GABA受体高亲和力部位的抑制,GABA受体被激活,促进它与GABA结合,增强了GABA的作用,使GABA能神经元的传递加强。总之,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药效是间接地通过GABA能神经的功能实现的。这类药物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睡眠中的觉醒次数,某些半衰期较长的苯二氮卓类药物还可以延长总睡眠时间。绝

大多数BzRA可以轻度减少NREM睡眠的3、4期和REM睡眠时间。其他的影响包括延长NREM睡眠2期中的纺锤波睡眠时间以及增加其出现的频率。这类药物包括三唑仑、氟西泮、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和劳拉西泮等。本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根据半衰期长短不同,可分为短、中、长半衰期三种,经肝脏代谢。 (三)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同经典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一样,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也可以减少慢波活动时间,增加睡眠纺锤波(12~15 Hz)和β波(15~20 Hz)活动。例举此类药物中最具代表性的2种药物。 1. 咪唑吡啶类催眠药———唑吡坦(Zolpidem)唑吡坦(zolpidem):唑吡坦是一种选择性结合α-1受体的短效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唑吡坦能被迅速而有效地吸收,口服之后大约1 h可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为70%,半衰期为 2.5 h。它能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夜间的觉醒次数。唑吡坦10 mg 能缩短REM睡眠时间,对NREM睡眠期的影响仅仅表现在轻度减少低频波(主要1.25~2.50 Hz和5.25~10.00 Hz)睡眠时间及轻度增加纺锤波(12.25~13.00 Hz)和β波(20.25~25.00 Hz)。因此,适用于治疗睡眠维持困难和入睡障碍的患者。 2. 环吡酮类催眠药--佐匹克隆(zopiclone):佐匹克隆的药理作用与经典的苯二氮卓类药物非常相似,推荐剂量为 3.75~7.50mg,它能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和增加睡眠时间,减少慢波

镇静催眠药综述

关于镇静催眠药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和药物滥用问题综述 摘要:镇静催眠失药作为一类抑制中枢系统功能,起镇静催眠作用的药,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失眠。失眠会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存压力的加大,失眠症患者将会越来越多,而治疗失眠主要 是药物的疗法,因此世界各地对于镇静催眠药的研究和开发将逐年增加。从60年代起,苯二氮革类(BZS)和非BZS由于较巴比妥类和非巴比妥类副作用小,疗效明显,逐渐替代了巴比妥类和非巴比妥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使用最多的镇静催眠药。但临床上存在药物滥用的问题,本文将对镇静催眠药的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和药物滥用等问题展开综述。 关键词:镇静催眠药物疗法 失眠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发病率非常高,有调查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中,失眠症患病率约为3 0%一3 5%[1]。同时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常常被失眠困扰,尤其是老年人[2]。失眠是作为人类的健康大敌,不仅会影响正常和生活;导致精神衰弱;产生心理障碍、轻生自杀;会诱发心、脑等身体疾病引发意外事故等[3],由于目前对于失眠的治疗主要依赖药物,因此镇静催眠药的开发也进行的如火如荼。本文将主要介绍几种药物的的作用机理、药动学、不良反应、适用人群,注意事项做一简要的对比、阐述并对临床药物滥用提出建议。 1.主要药物及其药理 1.1苯二氮覃类药物 苯二氮覃类药物BZS是临床常用的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和抗惊厥等效应。从1960年第一个BZS药物氯氮革上市以来,BZS药物发展迅速,目前主要有地西伴氟西伴、夸西伴、艾司哇仑、替马西伴、三哇仑、氯甲西伴、阿普哇仑、氯普哇仑、咪达哇仑、澳替哇仑、度氟西伴、硝西伴、和氟硝西伴等10多种。 同时BZS与BZ受体结合没有选择性,它们吸收迅速,血药达峰时间一般为60- 90 min,起效快、作用强、毒性低,可小剂量间断或短期治疗慢性失眠,但是BZS具有耐药性、停药后反跳现象、依赖性、精神运动损害、残余效应等不良反应。 1.2非苯二氮草类镇静催眠药 哇毗坦的催眠作用是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BZ受体—Y氨基丁酸受体的一部分,以增加GABA的传递,当药物与BZ受体结合后,增加GABA对GABAn结合位点的亲和力,从而导致氯离子通道开放,使氯离子流入神经细胞内,引起细胞膜超极化而抑制神经元激动。 1.3佐匹克隆 佐匹克隆ZOP是一激动GABAA受体,增强GABA抑制作用的吡咯环酮类化合物,似与BZS结合于受体的同一识别部位而增加了GABAA受体的功能。然而,结合后存在受体功能上的差别,表明两药结合于同一部位的不同区域,并与受体产生不同的构型。给小鼠服ZOP 30 d后,对GABAA受体并不产生耐受作用,而在大鼠、小鼠长期给予BZS时,可见其对GABAA受体的作用下降。 临床应用:

镇静催眠药1讲解

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其他苯二氮卓类:长效(地西泮、氟西泮、氯氮卓),24-72h 中效(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10-20h 短效(三唑仑、奥沙西泮),3-8h 作用:抗焦虑 镇静催眠 抗惊厥、抗癫痫 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其他(较大剂量可致暂时性记忆缺少等) 不良反应:嗜睡、头昏、乏力、记忆力下降,大剂量偶见共济失调。 毒性小,安全范围大,中毒可用氟马西尼(安易醒)解毒。 久服可发生依赖性、成瘾性、反跳现象、戒断症状 巴比妥类:长效(苯巴比妥、巴比妥) 中效(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 短效(司可巴比妥) 超短效(硫喷妥钠) 作用:镇静催眠 抗惊厥、抗癫痫 麻醉 不良反应:催眠剂量--眩晕、困倦、精细动作不协调 中等剂量—轻度呼吸抑制 成瘾性、戒断症状 其他类: 佐匹克隆:快速催眠药,属环吡咯酮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

唑吡坦(思诺思):新型非苯二氮卓类,作用类似苯二氮卓类 丁螺环酮:新型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似地西泮 水合氯醛:三氯乙醛水合物,直肠给药,减少刺激,无宿醉后遗效应抗抑郁药:三环类、NA再摄取抑制剂、 5-HT再摄取抑制药、其他 三环类:丙咪嗪、阿米替林、地昔帕明、多塞平(多虑平) 丙咪嗪 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嗜睡、头晕、目眩、口干、视力模糊(正常人) --精神振奋、情绪高涨、症状减轻(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视力模糊、口干、便秘、尿潴留 心血管系统:降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常见),心血管 疾病患者慎用 临床应用:抑郁症 遗尿症 焦虑和恐惧症(伴有焦虑的抑郁症) 不良反应:口干、扩瞳、视力模糊、便秘、排尿困难、心跳过速多汗、无力、头晕、失眠、皮疹、体位性低血压 钱列腺肥大、青光眼慎用 阿米替林:药理性及临床应用与丙咪嗪极为相似 有较强镇静催眠作用 偶有加重糖尿病报道 禁忌症与丙咪嗪相同 NA摄取抑制药:地昔帕明、马普替林、去甲替林

常用安眠药的种类与选择

常用安眠药的种类与选择 目前,常用的安眠药主要有四种,它们是: 1、苯二氮卓类(安定类)。这是一种通过增强神经信息传导物质神经传递功能,使神经细胞超极化, 产生抑制效应的镇静安眠药。主要有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阿普唑仑(佳静安定、三唑安定)、奥沙西泮(去甲羟基安定)、氟西泮(氟安定)、咪达唑仑(咪唑安定)等。此类药按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三小类:一类为短效药,主要用在入睡困难者或偶发性、暂时性的失眠症,如咪达唑仑(咪唑安定),作用时间短,孕妇、重症肌无力者禁用,精神分裂症及重症抑郁症者禁用。第二类为中效药,适用于睡眠浅而多梦者,如艾司唑仑(舒乐安定),不良反应少,老年、体弱者及小儿请遵医嘱。阿普唑仑(佳静安定),有抗焦虑作用,不良反应见头昏、便秘等。第三类为长效药,适用于睡眠浅而早醒者,地西泮(安定),治疗范围广,可抗焦虑及恐惧症,还用于紧张性头疼,不良反应与阿普唑仑相近,青光眼与重症肌无力者禁用。氟西泮(氟安定),口服吸收完全,作用快,对于入睡困难者作用较好,有胃肠道反应,老年人可导致共济失调。

2、巴比妥类:这是一类通过抑制上行激活系统的功能,使大脑皮层细胞兴奋性下降而产生镇静安眠 的药物,这种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小剂量巴比妥即可抑制大脑皮质运动区产生镇静催眠作用;较大剂量可以使感觉迟钝、活动减少、引起困倦和睡眠,并对延髓中枢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增加等。这类药物依其作用时间的快慢、长短也可分为长效(如苯巴比妥)、中效(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短效(司可巴比妥)三类。有口服和注射两种给药方法。口服长效类药物在20~60分钟内发生作用,中效类药物在10~30分钟内发生作用。注射给药作用快,中效和短效类巴比妥钠盐静脉注射几乎即刻发生作用。口服或肌内注射,药物作用可持续6~8小时,静脉注射可持续3~6小时。 3、其它类。这类药物主要有安眠酮(甲喹酮)、导眠能(格鲁米特)、水合氯醛等。安眠酮,极易被胃肠道吸收,吸收率可达99%。它主要作用于大脑皮质,服药后10~30分钟即发生作用,可持续6~8小时,醒后无不适感,还具有松弛肌肉、抗惊厥的作用。导眠能,口服后迅速被胃肠道吸收,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服药后30分钟即可人睡,药物作用可持续4~8小时。水合氯醛,为最常用的催眠药,其优点在于不过分抑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 前言 能缓和激动,消除躁动,恢复安静情绪的药物称镇静药 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催眠药 但同一药物,在较小剂量时起镇静作用,在较大剂量时则起催眠作用。可见,镇静药和催眠药之间有明显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因此统称为镇静催眠药。 传统的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等)都是普遍性中枢抑制药,随剂量逐渐增加而产生镇静、催眠、啫睡、抗惊厥和麻醉作用,中毒量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曾认为这是镇静催眠药的一般作用规律。但60年代开始应用的苯二氮卓类并不符合上述规律,即使很大剂量也不引起麻醉。 由于苯二氮卓类有较好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安全范围大,目前几已完全取代了巴比妥类等传统镇静催眠药。 基本知识 ,则使得病人出现药物反弹效果. 即这期睡眠当中病人易做梦,严重影响病人睡眠质量.由于此原因导致该类药物较少用于镇静催眠,而多用于麻醉等) 苯二氮卓类 一.特性: 1. 临床常用的有20余种。虽然它们结构相似,但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肌肉松弛和安定作用则各有侧重 2. 有的药物代谢中间产物具有药理活性,所以给予病人剂量时要考虑这点 二. 分类: 1.短效: 代表药物三唑仑中效药物: 代表药物艾司唑仑长效类:代表药物地西泮 三.【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焦虑作用苯二氮卓类小于镇静剂量时即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显著改善紧张、忧虑、激动和失眠等症状。这可能是选择性作用于边缘系统的结果。主要用于焦虑症。对持续性焦虑状态则宜选用长效类药物。对间断性严重焦虑患者则宜选用中、短效类药物。临床常用地西泮和氯氮卓。 2.镇静催眠作用苯二氮卓类缩短睡眠诱导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所有催眠药均缩短快动眼睡眠时相(REM),停药时则代偿性反跳延长,而使梦魇增多。但本类药物对REM影响较小,停药后代偿性反跳较轻,由此引起的停药困难亦较小,是其优点之一。 由于本类药物安全范围大,镇静作用发生快而确实,且可产生暂时性记忆缺失,用于麻醉前给药,可缓和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情绪,减少麻醉药用量而增加其安全性,使患者对术中的不良刺激在术后不复记忆。这些作用均优于吗啡和氯丙嗪。同理,临床也常用于心脏电击复律或内窥镜检查前给药。多用地西泮静脉注射。 3.抗惊厥作用所有苯二氮卓类药物都有抗惊厥作用,其中地西泮和三唑仑的作用尤为明显,临床用于辅助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和药物中毒性惊厥。地西泮是目前用作

新型镇静催眠药的临床应用

新型镇静催眠药的临床应用及发展进展 摘要:查找文献,了解镇静催眠药特别是新型镇静催眠药的发展进程及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失眠,镇静催眠药,临床应用 失眠已逐渐成为困扰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因素。由于现代人常面对各种压力,睡眠亚健康开始广泛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从而不断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近年来,随着失眠者数的增加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镇静催眠药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第1代镇静催眠药为巴比妥类药,主要包括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和司可巴比妥等,其不良反应大,抑制呼吸,过量可致死,治疗安全范围小,易蓄积中毒,有明显潜在的成瘾性。20世纪60年代,第1代巴比妥类药逐渐被新的镇静催眠药所取代,已很少用于镇静和催眠,其中只有苯巴比妥和戊巴比妥仍用于控制癫痫的持续状态。到目前为止,临床应用广泛的是第2代镇静催眠药苯二氮?类药,主要有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咪达唑仑等。与巴比妥类药相比,苯二氮?类药选择性结合苯二氮?受体,吸收迅速,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在治疗慢性失眠方面常用于低剂量间断或短期治疗。但是,苯二氮?类药有宿醉作用、反跳性失眠、记忆损害、耐药性、依赖性等不良反应。20世纪中后期,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和褪黑素(melatonin,MT)受体激动剂等新型镇静催眠药问世,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出现了一批已进入临床试验或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这些药物具有起效快、时间短、作用明显、宿醉作用小、不良反应少、无耐药性及成瘾性较低等特点,正逐渐成为临床医师治疗失眠的主要药物。 一、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起效迅速、睡眠时间延长、吸收完全、高效、高选择性、不良反应小、无宿醉作用的非苯二氮?类药物问世,以唑吡坦、佐匹克隆、艾司佐匹克隆、扎来普隆、茚地普隆为其代表药。这里简单举例唑吡坦。 唑吡坦是首个新一代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具有咪唑并吡啶结构,化学名称为酒石酸唑吡坦。由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开发,1988年2月在法国首次上市。唑吡坦的作用机制是选择性地作用于苯二氮受体———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GABAA受体),以增加GABA的传递,当药物和ω受体结合后,增加GABA对GABAA结合位点的亲和性,从而导致氯离子通道开放,使氯离子流入神经细胞内,引起细胞膜超极化而抑制神经元激动。中枢神经系统有ω1受体和ω2受体,其中ω1受体与镇静催眠作用有关,ω2受体与记忆和认知功能有关。由于唑吡坦只选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ω1受体,因此,长期使用不易导致依赖性和成瘾性。唑吡坦仅有单一的镇静催眠作用,而没有抗焦虑、抗惊厥和肌肉松弛作用等精神运动性损害,停药后不出现反跳现象[1]。本品使患者入睡快、夜间醒来次数少、总睡眠时间长,能改善睡眠质量,故适用于短暂性/偶发性失眠症或慢性失眠的短期治疗[2]。唑吡坦吸收迅速,消除半衰期为1.5~3.5h,其代谢产物无药理活性,主要经胆汁从粪便中排泄,极少从尿液中排泄,治疗剂量不产生蓄积和残留。本品长期使用不产生耐药性,撤药后无反跳效应,耐受性良好,无依赖性和成瘾性。 二、MT受体激动剂 MT由5-羟色胺转化而来,是松果体合成分泌的一种吲哚类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除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功能外,对维持睡眠和调节糖、脂代谢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3]。MT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其合成与分泌具有昼低夜高的特点,与光亮周期、睡眠生物节律性一致[4]。它能矫正人体生物钟,调节、维持昼夜节律,治疗睡眠节律

新型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进展 潘集阳1,王雀良1,常青2 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睡眠中心(广州510630);2广东省广州市精神病医院(510370) 失眠是极常见的临床主诉,对个体及社会构成明显的卫 生负担[1]。失眠既可以是一种原发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 的一种临床症状,镇静催眠药物(sedatives and hypnotics)是 目前治疗失眠的主要临床手段。美国目前用于治疗失眠的 药物有:(1)苯二氮艹卓受体激动剂类镇静催眠药物;(2)非苯 二氮艹卓受体激动剂类催眠药物;(3)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类催 眠药物;(4)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以及抗抽搐药物等[2]。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作为最常见的镇静 催眠药仍在国内临床上广泛使用,但因其残留效应、呼吸抑 制和耐药性、成瘾性等问题,国外临床医生已渐少用于治疗 失眠。近年来,涌现出众多的非苯二氮艹卓受体激动剂类催眠 药物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类催眠药物等新型镇静催眠药物。 其中许多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或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失眠。一些与H 1 受体亲和力较强 镇静作用明显的药物治疗失眠的疗效也越来越为临床医生 所关注。因这些新型催眠药物有起效快、疗效明显、作用时 间短、“宿醉作用”少、不良反应少、无耐药性及成瘾性较低等 特点,正逐渐成为欧美临床医生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现简 要介绍新型催眠药物如下,以期对国内临床医生治疗失眠和 科研人员寻求新的镇静催眠药提供一定帮助。 1非苯二氮艹卓类催眠药物 非苯二氮艹卓类催眠药物已成为治疗失眠的首选药物。 此类药物不影响健康人的正常睡眠生理结构,甚至可以纠正 失眠患者的睡眠紊乱结构,而且次晨无残留效应,不易产生 耐药性和药物成瘾性,无反跳性失眠。目前国内临床常使用 的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有唑吡坦、艾司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均 为选择性GABAA-苯二氮艹卓类受体复合物激动剂,与Ⅰ型 (α 1、β 2 、γ 2 )受体有相对强的结合特异性。 1.1唑吡坦(zolpidem)唑吡坦系咪唑吡啶类化合物,吸收快速,由于首关效应,口服20mg时,生物利用度约为67%。其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为1.6h,总蛋白结合率近92%,饱食后其吸收稍有下降。唑吡坦代谢产物无生物活性,主要经肾脏排泄。 唑吡坦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可维持患者夜间睡眠稳态,减少夜间觉醒。唑吡坦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失眠,耐受性良好。唑吡坦缓释片是唑吡坦的新剂型。唑吡坦缓释制剂分为两层:一层为速效释放的唑吡坦,另一层则提供缓慢释放的唑吡坦,以维持体内唑吡坦的血药浓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患者研究发现,唑吡坦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并且对日间及夜间呼吸功能、警觉度、身体功能等无明显影响[3]。有研究[4-5]发现,间断地服用唑吡坦对失眠亦有良好疗效,且其效果和持续用药疗效相当。 长期服用治疗剂量唑吡坦,临床未见耐受现象与撤药不适。老年人服药后活动能力不受影响,自评镇静量表无明显受损,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嗜睡和头昏。但有一些研究[6-7]发现,唑吡坦可能增加睡眠异常行为发生的风险,如睡行症、梦驾症或在明显睡眠状态下的其他潜在危险行为,包括准备食物、进食、打电话和性交等。因此,美国FDA 及澳大利亚治疗商品管理局(TGA)均发布信息要求含唑吡坦的药品说明书中加入了黑框警告,提示唑吡坦可能与危险复杂的睡眠行为相关,并建议唑吡坦限于短期使用,在严密医疗监护下最长可使用4周。最近也有台湾地区学者观察到,孕期服用唑吡坦分娩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及先天畸形儿的风险较未服用者高[8]。 1.2艾司佐匹克隆(eszopiclone)艾司佐匹克隆属三环吡咯酮类化合物,口服后0.5 2h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近80%,脂溶性强,首关效应少,能快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蛋白结合率约45%,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和肺排泄。 艾司佐匹克隆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艾司佐匹克隆可依据治疗目的不同而使用剂量略有改变。若用于诱导快速入睡,剂量一般为1 2mg,而用于维持睡眠则多使用3mg。原发性失眠患者服用艾司佐匹克隆治疗后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维持能力提高,睡眠中觉醒次数减少,次日精神状况良好[9]。为期超过6个月的持续性观察发现,每夜服用艾司佐匹克隆患者睡眠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次数和时间较安慰剂组均有持续且显著的改善[10]。抗抑郁药联用艾司佐匹克隆治疗重度抑郁症伴失眠症状的患者,兼有改善失眠及抑郁症状的明显疗效[11]。 艾司佐匹克隆次晨残留效应少,患者服药后次日工作能力、警觉性以及健康感的月度评级明显改善,且无耐药性的报道。艾司佐匹克隆有弱的肌松作用,对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可增加有严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或其他严重呼吸疾病患者呼吸紊乱的危险,临床上应慎用。艾司佐匹克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味觉不适和头痛[12]。由于患者服用艾司佐匹克隆后可出现口中异味,主要为口苦等味觉不适,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3扎来普隆(zaleplon)扎来普隆为吡唑嘧啶类药物,口服快速吸收,1h即可达血药峰值,消除半衰期约为1h,蛋白结合率约60%。扎来普隆可快速代谢成无活性形式,其代谢物约71%在尿中重吸收,17%在肠道重吸收。 扎来普隆是一种超短效药物,可作为入睡困难者的首选药物。扎来普隆有睡眠初期加速催眠作用,可缩短睡眠潜伏期,但并不增加总睡眠时间。一些相关研究[13]发现,扎来普隆可缩短入睡潜伏期,明显改善睡眠质量,不影响正常睡眠结构,次日少宿醉现象,成瘾性、停药后戒断反应和反弹性失眠均较少。扎来普隆作用持续时间短,患者可在入睡醒来后再次服药而次日的残留效应仍小,但推荐至少在晨醒前4h 服药,以免可能出现记忆困难。扎来普隆不良反应与剂量有

第十章 巴比妥及苯二氮杂革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第十章巴比妥及苯二氮杂革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鉴别反应中,属于丙二酰脲类反应的是 A.甲醛硫酸反应B.硫色素反应C.铜盐反应 D.硫酸荧光反应E.戊烯二醛反应 2.下列巴比妥类药物中,可与铜盐吡啶试剂生成绿色配合物,又与铅盐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巴比妥B.异戊巴比妥C.硫喷妥钠 D.环己烯巴比妥E.苯巴比妥 3.下列反应中,用于苯巴比妥鉴别的是 A.硫酸反应B.甲醛一硫酸反应C.与碘液的反应 D.二硝基氯苯反应E.戊烯二醛反应 4.下列金属盐中,一般不用于巴比妥药物鉴别的是 A.铜盐B.银盐C.汞盐D.钴盐E.锌盐 5.下列药物中,可在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与铅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司可巴比妥B.异戊巴比妥C.硫喷妥钠 D.戊巴比妥E.苯巴比妥 6.巴比妥类药物是弱酸类药物的原因是 A.在水中不溶解B.在有机溶剂中溶解 C.有一定的熔点D.在水溶液中发生二级电离 E.遇氧化剂或还原剂环状结构不会破裂 7.下列方法中,ChP2010用于地西泮含量测定的是 A.高效液相色谱法B.铈量法C.非水溶液滴定法 D.溴酸钾法E.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二)配伍选择题 [8—10] A.与甲醛-硫酸反应显玫瑰红色 B.能使溴试液褪色 C.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显蓝紫色 D.与香草醛反应生成棕红色产物 E.与铜吡啶试液反应显绿色 下列巴比妥药物的鉴别反应是 8.硫喷妥钠 9.苯巴比妥 10.司可巴比妥 [11~12J A.二氢吡啶环B.七元亚胺内酰胺环C.环状丙二酰脲 D.吡酮酸E.苯烃胺 下列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具有 11.硝西泮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镇静催眠药物的合理使用

1.在常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中,起效快且作用时间短的是地西epa B estazolam C三唑仑D oxazepam A.巴比妥·B.苯妥英钠·C.水合氯醛·D.地西epa我的回答:D参考答案:D :No.3。苯二氮卓类药物的镇静催眠作用的机理是:A.增加Cl通道的开放时间;B.加强对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C.激活GABAB受体;D.增加Cl通道的打开频率;我的答案:D 急性巴比妥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是:A.心脏骤停;B.肾功能衰竭;C.延髓呼吸中枢瘫痪D.抽搐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答案分析:尚未6.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a。地西epa·b。氯氮平·c。地尔硫卓·d。苯巴比妥·D.长期使用地西epa可产生耐受性,其特征在于以下特征:A.对催眠的耐受性较快,而对抗焦虑的耐受性较慢。B.快速产生对焦虑的耐受性,而对催眠的耐受性缓慢C.抗焦虑不产生耐受性,但催眠产生耐受性。D.对催眠和抗焦虑的耐受性同时产生了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否。9.可以调节睡眠唤醒周期的药物是:A.苯海拉明B.曲唑酮C.褪黑激素D.多塞平 临床上使用的镇静催眠药建议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间歇给药,每周或隔日给予2-4次。通常,建议在短时间内使用它,并且不建议使用超过3-4周。停药应基于临床症状,

例如睡眠改善或症状明显缓解,减慢药物剂量和逐渐停药。该参考每天可减少原始药物的1/4。有症状反弹的患者需要重新添加到原始剂量。在临床实践中,睡前可以交替使用两种机制不同的药物,有助于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同时,有必要观察患者是否有镇静催眠药的不良反应,如宿醉症状,停药反弹,依赖性等。对于焦虑和抑郁症患者,应使用抗焦虑药物联合镇静催眠药药物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镇静催眠药汇总

研究生课程论文(综述) 论文题目:镇静催眠药及其合成的研究进展姓名学号:赵文凤2015022352 专业年级:应用化学15级 课程名称:精细有机合成新方法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鲍小平博士

2015 年12 月 摘要镇静催眠药的研究由苯二氮罩类( B D Z ) 向非苯二氮罩类发展,本文主要对目前常用镇静催眠药的种类及作用机理进行归纳性的综述,同时也阐述了几种新型的镇静催眠药的合成研究进展。展望了镇静催眠药的发展前景。 前言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凡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轻度抑制,使患者精神状态由兴奋、激动和躁动转为安静的药物称为镇静药; 凡能引起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为催眠药。镇静药和催眠药并无明显界限,同一种药物小剂量表现为镇静作用,随剂量加大可出现催眠作用[1]。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增大,各类精神行为问的发生日渐增多,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现状呈现使用量大、使用时间长的特点,且使用过程中的滥用及成瘾问题日渐突出。本文就目前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现状及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及各国对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策略等问题进行综述分析,以期对临床镇静催眠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帮助。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每年大约有33%的人出现过睡眠障碍,有17%的人为严重失眠,而几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可能出现短暂或持久性失眠。照此推算,我国应有上亿人患有失眠症。据报道,长期失眠者的严重意外事故和外伤发生率明显高于睡眠正常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存压力的加大,失眠症患者将会越来越多,世界各地对于镇静催眠药的需求量也将逐年增加。显然失眠问题已不能

被看作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而是一个带有社会性的问题[2]。因此对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很有意义。 镇静催眠药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镇静和催眠的药物。小剂量可引起镇静,使服药者处于安静和思睡状态,用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烦躁不安。中等剂量可引起催眠,即诱导入睡,减少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引起近似生理性的睡眠状态,用于失眠症的治疗[3]。 本文主要对目前常用镇静催眠药的种类及作用机理进行归纳性的综述,并对几种新型的镇静催眠药的合成做一简单的介绍。 1 种类及作用机理 1.1巴比妥类药物 由于这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过强,耐受性和成瘾性作用高,吞服过量药物常能致死等缺点,已逐渐淘汰。现临床仍在应用的有苯巴比妥片,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司可巴比妥胶囊(速可眠),注射用硫喷妥钠。 1.1.1分类 巴比妥类药根据用药后睡眠时间长短而分4类,即长效类(巴比妥,苯巴比妥,6 h-8 h ),中效类(异戊巴比妥、戊巴比妥,4 h-6 h ),短效类(司可巴比妥,Z h-3 h ),超短效类(硫喷妥钠,15 m i n左右)。 1.1.2药理作用及机理 巴比妥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普遍性抑制作用,而且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其中枢抑制作用的程度和范围逐渐加深和扩大,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直至麻痹、死亡[4]。

新型镇静催眠药物研究

新型镇静催眠药物研究 摘要: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镇静催眠类药物仍然是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目前市场上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氯草受体激动剂类、非苯二氯卓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类受体激动剂和部分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等。由于苯二氮草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现越来越多的新型镇静催眠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失眠,其中以非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和褪黑素类受体激动剂等催眠药物为主,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已经由苯二氯卓类药物(BZD)的和巴比妥类药物逐步发展为高效、高选择性的新作用靶点治疗药物。 关键字:镇静催眠药物;非苯二氯草类受体激动剂;靶向分子; 1.传统镇静催眠药物(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 巴比妥类(Barbiturales)是应用最早的镇静催眠药物,能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觉醒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但由于此类药物治疗安全范围小,长期使用有明显的成瘾性、呼吸抑制和过量致死等副作用。20世纪60年代后,苯二氮革类药物(BZD)逐渐取代巴比妥类药物被广泛使用。BZD具有疗效肯定、吸收较完全、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戒断反应轻微等优点,其作用可能与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氰基丁酸(GA-BA)的释放,或促进突触传递功能有关〔5〕。然而,该类药也有明显的不足。大多数BZD对受体无选择性,可导致白天头晕、困倦、精神不振等,特别是在高剂量和长期用药时,副作用更大。临床上最具有代表性药物有地西洋(Diazepam)、硝西洋(Nitrazepam)、氟西洋(Flurazepam)、三哩仑(Triazolam)等。 2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本类药物选择性地结合GABA受体ω1受,从而达到催眠效果。其特征为起效快、睡眠时间延长、增加深睡眠、不改变自然睡眠结构、无宿醉感。主要品种有唑吡坦(zolpidem)、佐匹克隆(zolpiclone)、右佐匹克隆(eszopiclone)、扎来普隆(zale-plon)等。 2.1 唑吡坦唑吡坦(Zolpidem)商品名“思诺思”,是一种咪唑吡啶衍生物。它有很强的睡眠诱导作用,起效快(15min),半衰期短(约2-3h),次晨无明显后遗作用,是短效的催眠药。研究发现,唑吡坦主要作用于第二睡眠时相,加快入睡时间,对快动眼相的作用轻微。与其他药物相比,它引起的睡眠紊乱比较轻微。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失眠,耐受性良好,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于2013年1月10日发布的药物安全通讯对含有唑吡坦(Zolpidem)的镇静催眠药提出安全警告,要求降低这类药物的推荐剂量。最新研究表明,某些患者睡前服用唑吡坦,次日清晨的血药浓度足以损害其精神警觉性,以至于影响驾车等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动。 2.2 艾司佐匹克隆为佐匹克隆的S-屏构体,由美国Sepracor公司开发,于2004年12月被FDA批准上市用于失眠症的治疗。艾司佐匹克隆是第一个能长期用于入睡困难、维持睡眠质量的药物,与佐匹克隆相比,其不良反应少,无宿醉现象,不影响白天的注意和记忆。研究结果证实,艾司佐匹克隆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等引起的失眠症状[5]。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可显著而持久地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与安慰剂相比,其疗效并不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6]。艾司佐匹克隆吸收快,起效迅速。连续6周服用艾司佐匹克隆2或3 mg,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味觉改变、头痛和嗜睡,2个剂量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7%、13%、8%和35%、12%、8%[5]。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伴肾功能不全者应用可能抑制CYP3A4[7]。

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

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中公卫生人才网今天带大家一起学习《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 当失眠严重影响生活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药物的帮助入睡。目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主要分为三种: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非苯二氮卓类。 一、苯二氮卓类 代表药物: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咪达唑仑等。 作用:⒈抗焦虑作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选择性较高。主要用于焦虑症。⒉镇静催眠作用:苯二氮卓类随剂量增大,出现镇静及催眠作用。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停药反应较巴比妥类较轻,其依赖性和戒断症状也较轻微。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⒊抗惊厥、抗癫痫作用:苯二氮卓类有抗惊厥作用,地西泮静脉注射是目前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⒋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⒌其他 不良的反应:苯二氮卓类毒性较小,安全范围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头昏、乏力和记忆力下降。大剂量时,偶见共济失调。长期应用仍可产生耐药性,需增加剂量。久服可发生依赖性和成瘾。停用可出现反跳现象和戒断症状。 二、巴比妥类 代表药物:苯巴比妥 作用:⒈镇静催眠。小剂量可起到镇静作用。中剂量可催眠。巴比妥类药物久用停药后可引起睡眠障碍,因此越来越少用于镇静催眠。⒉抗惊厥。苯巴比妥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及抗癫痫作用,临床用于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性状态的治疗。⒊麻醉。 不良反应:催眠剂量的巴比妥类可致眩晕、困倦、精细动作不协调。中剂量可轻度抑制呼吸中枢。长期连续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可致成瘾。成瘾后停药,出现戒断症状。 三、非苯二氮卓类 代表药物:水合氯醛 作用: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对快相睡眠影响较小,反跳轻,但久用也可产生依赖性。局部刺激性大,安全范围小。可用于顽固性失眠和抗惊厥治疗等。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道题目: 1.【单选题】临床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是: A.巴比妥类 B.苯巴比妥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及其合成 摘要镇静催眠药的研究由苯二氮罩类( B D Z ) 向非苯二氮罩类发展,本文主要对目前常用镇静催眠药的种类及作用机理进行归纳性的综述,同时也阐述了几种新型的镇静催眠药的合成研究进展。展望了镇静催眠药的发展前景。 前言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凡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轻度抑制,使患者精神状态由兴奋、激动和躁动转为安静的药物称为镇静药; 凡能引起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为催眠药。镇静药和催眠药并无明显界限,同一种药物小剂量表现为镇静作用,随剂量加大可出现催眠作用[1]。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增大,各类精神行为问的发生日渐增多,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现状呈现使用量大、使用时间长的特点,且使用过程中的滥用及成瘾问题日渐突出。本文就目前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现状及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及各国对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策略等问题进行综述分析,以期对临床镇静催眠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帮助。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每年大约有33%的人出现过睡眠障碍,有17%的人为严重失眠,而几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可能出现短暂或持久性失眠。照此推算,我国应有上亿人患有失眠症。据报道,长期失眠者的严重意外事故和外伤发生率明显高于睡眠正常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存压力的加大,失眠症患者将会越来越多,世界各地对于镇静催眠药的需求量也将逐年增加。显然失眠问题已不能被看作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而是一个带有社会性的问题[2]。因此对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很有意义。 镇静催眠药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镇静和催眠的药物。小剂量可引起镇静,使服药者处于安静和思睡状态,用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烦躁不安。中等剂量可引起催眠,即诱导入睡,减少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引起近似生理性的睡眠状态,用于失眠症的治疗[3]。 本文主要对传统以及目前常用镇静催眠药的种类及作用机理进行归纳性的综述,并对几种新型的镇静催眠药的合成做一简单的介绍。 1 传统镇静催眠药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1.1巴比妥类药物 由于这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过强,耐受性和成瘾性作用高,吞服过量药物常能致死等缺点,已逐渐淘汰。现临床仍在应用的有苯巴比妥片,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司可巴比妥胶囊 (速可眠),注射用硫喷妥钠。 1.1.1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