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理化学处理(2)

合集下载

中和法

中和法
投酸中和法处理碱性废水时,性废水废气中和
用CO2气体中和碱性废水时,为使气液充分接触反 应,常采用逆流接触的反应塔(CO2气体从塔底吹入,以 微小气泡上升;而废水从塔顶喷淋而下)。 用CO2做中和剂的优点在于:由于pH值不会低于6左 右,因此不需要pH值控制装置。
第三章 污水的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
第一节
第三节
中和法
化学沉淀法
第一节
中和法
一、概述
定义:
中和法是利用碱性药剂或酸性药剂将废水从酸性 或碱性调整到中性附近的一类处理方法。
酸性废水的成分包括:
无机酸:硫酸、硝酸、盐酸、氢氟酸、磷酸等 有机酸:醋酸、甲酸、柠檬酸等 金属盐:水解后导致的酸性
碱性废水的成分:
一、概述
2、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
对于酸含量小于5~10%或碱含量小于3~5% 的低浓度酸性废水或碱性废水,由于其中酸、碱含 量低,回收价值不大,常采用中和法处理,使其达 到排放要求。 此外,还有一种与中和处理法相类似的处理操 作叫pH调节。若将pH值由中性或酸性调至碱性, 称为碱化;若将pH值由中性或碱性调至酸性,称 为酸化。
三、酸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1、药剂中和法
2、过滤中和法
3、利用碱性废水和废渣的中和法
4、利用天然水体及土境中碱度的中和法
1、药剂中和法
药剂中和法最常采用的碱性药剂是石灰(CaO),有
时也选用苛性钠、碳酸钠、石灰石、白云石、电石渣 等。选择碱性药剂时,不仅要考虑它本身的溶解性、 反应速度、成本、二次污染、使用方便等因素,而且 还要考虑中和产物的性状、数量及处理费用等因素。 当投石灰进行中和处理时,Ca(OH)2还有凝聚作 用,因此对杂质多、浓度高的酸性废水尤其适宜。
2、过滤中和法

化工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化工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化工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第一章概述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果不得当处理,会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化工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化工废弃物的特点、处理方法、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废弃物的特点及分类化工废弃物是指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等。

它们的特点是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和重金属等物质,具有有毒、危险、腐蚀等性质。

根据其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废弃物可分为危险性废弃物和非危险性废弃物,其中,危险性废弃物是指具有可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的废弃物,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

第三章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废弃物的处理是指采取各种方式把危险废弃物或非危险废弃物转化成无害物质,达到安全、环保、节能等目的的过程。

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主要介绍常见的几种处理方式。

3.1 埋填废弃物埋填是指将废弃物填埋于土地之中,并通过固废填埋的排水和渗滤系统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具有处理量大、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污染土壤、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

3.2 焚烧焚烧是指将废弃物通过高温氧化分解的方式处理掉。

这种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等优点,但也存在烟气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

3.3 物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是指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废弃物转化成可无害化的物质。

这种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处理成本较高。

第四章资源化利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指对废弃物进行再加工、再利用的过程,目的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提高其经济价值。

目前针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回收再利用针对某些品种的废弃物,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将其变成有价值的资源。

例如,废旧电池中的铅、锌等金属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提取和回收。

4.2 能源利用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沼气等。

通过生物质气化、沼气发电等方式,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

第五章废弃物的管理化工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采取全方位的管理措施。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对于其他金属碳酸盐则可写为: -lg[Me2+] =0.5p Ksp -0.5pα2 由2 [Me2+] + [H+] = [HCO3-] + 2[CO32-] + [OH-]得: (Ksp/α2)1/2 (2 – α1- 2α2) + [H+] – Kw/[H+] = 0
当pH > pK2 时,α2≈1,CO32-为主,lg[Ca2+] = 0.5 lg KSP
四、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平衡对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具有重要意义。水体中氧化还原的类型、速率和平衡,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中主要溶质的性质。例如,厌 氧型湖泊,其湖下层的元素都将以还原形态存在;碳 还原成-4价形成CH4;氮形成NH4+;硫形成H2S;铁 形成可溶性Fe2+。其表层水由于可以被大气中的氧饱 和,成为相对气体性介质,如果达到热力学平衡时, 则上述元素将以氧化态存在:碳成为CO2;氮成为 NO3-;铁成为Fe(OH)3沉淀;硫成为SO42-。显然这种 变化对水生生物和水质影响很大。
发生吸附的表面净电荷的符号 - 金属离子所起的作用 吸附时所发生的反应 发生吸附时要求体系的pH值 吸附发生的位置 对表面电荷的影响 反离子
阳离子交换 配位体交换 >零电位点 任意值 扩散层 无 内层 负电荷减少 正电荷增加
(2)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在固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 衡时,颗粒物表面的吸附量(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
达到临界状态,就可以发生快速凝聚。
三、溶解和沉淀
溶解与迁移 实际溶解沉淀过程的复杂性 1、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氧化物可以视作氢氧化物的脱水产物 Me(OH)n (s) Men+ + n OH根据溶度积: Ksp= [ Men+ ] [ OH- ]n 可转化为: [ Men+ ] = Ksp / [ OH- ]n = Ksp[ H+] / Kwn -lg [ Men+ ] = -lgKsp – n lg [ H+ ] + n lgKw pc = pKsp- n pKw + n pH = pKsp – n pOH 可以做 pc-pH 图,斜率等于 n,即金属离子价; 截距是 pH = 14 - (1/n)pKsp。

物理化学习题 第三章 化学势 (2)

物理化学习题 第三章 化学势 (2)

第三章 化学势一、基本要求1、了解混合物的特点,熟悉多组分系统各种组成的表示法。

2、掌握偏摩尔量的定义与偏摩尔量的加与公式及其应用。

3.掌握化学势的狭义定义,知道化学势在相变与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4.掌握理想气体化学势的表示式,了解气体标准态的含义。

5.掌握Roult 定律与He nry 定律的含义及用处,了解它们的适用条件与不同之处。

6.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及化学势的表示方法,了解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示法。

7、了解相对活度的概念,知道如何描述溶剂的非理想程度,与如何描述溶质在用不同浓度表示时的非理想程度。

8、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会利用依数性来计算未知物的摩尔质量。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混合物就是多组分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各组分平等共存,服从同一个经验规律(即Raul t定律),所以处理起来比较简单。

一般就是先掌握对混合物的处理方法,然后再扩展到对溶剂与溶质的处理方法。

先就是对理想状态,然后扩展到对非理想的状态。

偏摩尔量的定义与化学势的定义有相似之处,都就是热力学的容量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任一物质B的物质的量的偏微分。

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偏微分的下标上,这一点初学者很容易混淆,所以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偏摩尔量的下标就是等温、等压与保持除B 以外的其她组成不变(C B ≠)。

化学势的下标就是保持热力学函数的两个特征变量与保持除B 以外的其她组成不变。

唯独偏摩尔Gib bs 自由能与狭义化学势就是一回事,因为Gibbs 自由能的特征变量就是,T p ,偏摩尔量的下标与化学势定义式的下标刚好相同。

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公式,比以前恒定组成封闭系统的基本公式,在最后多了一项,这项表示某个组成B 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B d n 时所引起的相应热力学函数值的改变。

最后一项中化学势B μ就是常数,说明B d n 的改变并不就是随意的,在数量一定的系统中只发生了B d n 的变化,或在数量很大的系统中改变了1mol,这样才能维持B μ不变。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 (2)1.1 工业废水处理现状 (2)1.2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3)第二章工业废水预处理技术 (3)2.1 物理预处理方法 (3)2.2 化学预处理方法 (4)2.3 生物预处理方法 (4)第三章主体处理技术 (5)3.1 物理处理技术 (5)3.1.1 格栅筛网处理 (5)3.1.2 沉淀池处理 (5)3.1.3 油水分离器处理 (5)3.2 化学处理技术 (5)3.2.1 中和处理 (5)3.2.2 氧化还原处理 (6)3.2.3 凝絮沉淀处理 (6)3.3 生物处理技术 (6)3.3.1 好氧生物处理 (6)3.3.2 厌氧生物处理 (6)3.3.3 混合生物处理 (6)第四章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6)4.1 膜分离技术 (6)4.2 吸附技术 (7)4.3 氧化技术 (7)第五章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 (7)5.1 设施运行维护 (7)5.2 污染物排放监测 (8)5.3 处理效果评估 (8)第六章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概述 (8)6.1 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8)6.2 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 (9)第七章工业废水再生利用技术 (10)7.1 再生水处理技术 (10)7.1.1 概述 (10)7.1.2 物理处理技术 (10)7.1.3 化学处理技术 (10)7.1.4 生物处理技术 (10)7.2 回用技术 (10)7.2.1 概述 (10)7.2.2 预处理技术 (10)7.2.3 深度处理技术 (10)7.2.4 回用系统 (10)7.3 再生水利用途径 (11)7.3.1 工业生产用水 (11)7.3.2 生活用水 (11)7.3.3 农业灌溉 (11)7.3.4 环境用水 (11)第八章工业废水污泥处理与资源化 (11)8.1 污泥处理技术 (11)8.2 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法 (11)第九章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案例分析 (12)9.1 案例一:某化工园区废水处理项目 (12)9.1.1 项目背景 (12)9.1.2 项目目标 (12)9.1.3 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12)9.1.4 项目实施及效果 (12)9.2 案例二:某纺织企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 (13)9.2.1 项目背景 (13)9.2.2 项目目标 (13)9.2.3 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 (13)9.2.4 项目实施及效果 (13)第十章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标准 (13)10.1 国家政策法规 (13)10.1.1 法律框架 (14)10.1.2 政策措施 (14)10.1.3 政策实施效果 (14)10.2 行业标准与规范 (14)10.2.1 标准制定 (14)10.2.2 标准实施 (14)10.2.3 标准修订 (14)10.3 政策与标准发展趋势 (14)10.3.1 政策导向 (14)10.3.2 标准修订 (15)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1.1 工业废水处理现状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废水处理已成为环保行业的重要任务。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



恒压下两边对T求导得
rG m / T T



R

d ln K dT


rH T
2

m

d ln K dT


rH m RT
2
――等压方程微分式

3-5 化学反应等压方程―K 与温度的关系
二、积分式 设ΔrHm 不随温度变化,前式积分得:

ln K T

为比较金属与氧的亲和力,不是用氧化物的ΔfGm 而

是用金属与1mol氧气作用生成氧化物时的ΔGm :

2x y
M (s) O 2 ( g )

2 y
M xO
y
常见氧化物的 G m T 参见下图。
Gm T

3-8
0 -100 -200 -300 -400

图及其应
Fe3O4 Co K Zn Cr Na Mn V C CO Al Ni

3-2 复相化学平衡
(1)ΔrGm (298)==178-298×160.5×10-3=130.2(kJ/mol)

p(CO2)/p = K = exp(-

130 . 2 1000 8 . 314 298
)=1.5x10-23
p(CO2)= 1.5×10-18(Pa)
(2) ΔrGm (1110)=178-1110×160.5×10-3=0
3-7 平衡组成的计算
二、已知平衡组成计算平衡常数
例题:在721℃、101325Pa时,以H2 还原氧化钴(CoO) ,测得平衡气相中H2的体积分数为0.025;若以CO还原 ,测得平衡气相中CO的体积分数0.0192。求此温度下 反应 CO(g)+H2O(g)=CO2(g)+H2(g) 的平衡常数。 分析:乍一看所求反应与题给条件无关,但将两个还 原反应写出来,可以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物理化学 3第三章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

物理化学 3第三章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

第三章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内容提要只要指定两个强度性质便可以确定单组分体系的状态。

在多组分体系中,决定体系状态的变量还需包括组成体系的各物质的量。

在多组分体系热力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偏摩尔量和化学势。

1、偏摩尔量(1)定义:设X 代表多组分体系中任一容量性质,在等温、等压、组成不变的条件下,体系中B 物质的容量性质Z 对B 物质的量n B 的偏微分称偏摩尔量,表示为Z 。

Z =(∂Z∂n B )T,p,nB(B ≠B )偏摩尔量是强度性质,和体系的总量无关,和组成体系各物质的浓度有关。

(2)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1B B B Z n Z多组分体系的广度性质等于体系中各组分物质的量与该物质偏摩尔性质的乘积之和。

(3)吉布斯-杜亥姆公式01=∑=B BB dZn该式表述了当发生一个无限小过程时,体系中各组分偏摩尔量变化值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在均相体系中各组分的偏摩尔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

2、化学势(1)定义:偏摩尔吉布斯能G B,称为化学势,用μB 表示,单位为J·mol -1。

μB =(∂G∂n B )T,P,nB≠B广义的化学势:μB =(∂U ∂n B )s,v,nB(B≠B ) =(∂H ∂n B )s,p,nB(B≠B ) =(∂F ∂n B )T,V ,nB(B≠B ) =(∂G ∂n B )T,P,nB(B≠B ) (2)多组分组成可变体系的四个热力学基本公式:dU=TdS-pdV+B BBdn ∑μdH=TdS-pdV+B BBdn ∑μdF=sdT-Vpd+B BB dn ∑μdG=sdT-Vpd+B BBdn ∑μ(3)化学势的一些关系式 化学势集合公式∑=BB B n G μ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势的吉布斯-杜亥姆公式∑BB Bd nμ化学势与温度的关系(∂μB∂T )p,nB=-V m ,B ) 化学势与压力的关系(∂μB ∂p )T,nB =v m ,B3、化学势判据等温、等压、W'=0条件下0≤∑B BB dn μ(1)相平衡:在等温、等压、W'=0的条件下,组分B 在α、β、…等各相达到平衡的条件是μB (α)=μB (β)=…在上述条件下,如果μB (α)>μB (β),则组分B 自发地从α相向β相转移。

物理化学:第三章 多组分系统

物理化学:第三章 多组分系统

dU TdS - pdV BdnB
B
B
U nB
S ,V ,nj B
二、广义化学势和热力学基本公式
同样的方法,按H=f(S,p,n1,n2……),F=f(T,V,n1,n2……) 及H、F的定义进行处理,可得化学势的另一些表示式:
B
U nB
S ,V ,nj B
H nB
S , p ,nj B
二广义化学势和热力学基本公式对于组成可变的系统四个热力学基本公式为???bbbddddnvpstu??bbbddddnpvsth????bbbddddnvptsf???bbbddddnpvtsg三温度压力对化学势的影响bbbbb????????????????????????????????????????????????????????????????????????????????????????????????????jiijinptntntnptntpgnngppvpgt????????????????????代入上式得压力对化学势的影响
(与等温、等压下某均相体系任一容量性质的全微分比较)
得 dX = n1dX1,m n2dX2,m … nidXi,m=0
吉布斯—杜亥姆公式
nBdXB,m =0
B
当一个组分的偏摩尔量增加时,另一个组分的偏摩尔量必将
减少,其变化是以此消彼长的方式进行。偏摩尔量之间是具
有一定联系的。某一偏摩尔量的变化可从其它偏摩尔量的变化
B
三、温度、压力对化学势的影响
B
p
T ,ni
p
G nB
T
,
p
,n
j
B
T
,ni
nB
G p
T ,ni T , p ,nj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Q/v 1 q 100% 100% 100% F Q / q 1000 1000v
大阻力配水系统构造尺寸计算的依据
f f 0.29 o na
式中:ω0 —干管截面积,m2 ωa —支管截面积,m2 f—配水系统孔口总面积,m2
6、配水系统 常见的配水系统有大阻力配水系统、小阻力配水 系统、中阻力配水系统等三种。 其作用:
①反冲洗时,均匀分布反冲洗水;
②过滤时,均匀集水。
反冲洗时配水不均匀的危害:
①滤池中砂层厚度分布不同; ②过滤时,产生短流现象,使出水水质下降; ③可能导致局部承托层发生移动,造成漏砂现象。
(1)大阻力配水系统的原理 a、构造 大阻力配水系统的构造如图3-6和图3-7所示。
无烟煤 无烟煤 石英沙 石英沙 石榴石
均质滤料
3、 过滤方式 (1)恒速过滤 在恒速过滤状态,由于滤层逐渐被堵塞,水头损失 随过滤时间逐渐增加,滤池中水位逐渐上升,当水位 上升到最高水位时,过滤停止以待冲洗。无阀滤池与 虹吸滤池是典型的恒速过滤滤池。 (2)减速过滤 在过滤过程中,如果过滤水头损失始终保持不变, 孔隙率逐渐减小,必然使滤速逐渐减小。在普通快滤 池中一般不可能出现。移动罩滤池属于变速过滤滤池。
f f 0.1348 2 0.1348 ( ) ( ) 2 0.25 0.29 o na 0.85 0.85 60 5.03 103
' '
2
2
q 14 0.268% 符合配水均匀性达到95%以 ' 1000v 1000 5.45 上的要求。
例:设滤池的平面尺寸为7.5m×7.0m=52.5m2,设计
大阻力配水系统。
解:冲洗强度采用q=14L/s· 2, m
冲洗流量Q=14×52.5=735L/s=0.735m3/s
1 干管 采用钢筋混凝土渠道。断面尺寸:850mm×850mm, 长7500mm。起端流速
0.735 v0 1m / s 0.85 0.85
3 孔口
孔口流速采用5.6m/s,孔口总面积 f 配水系统开孔比
0.13152.5 0.25%
0.735 0.131m 2 5.6
孔口直径采用9mm,每个孔口面积=6.36×10-5m2。 孔口数m=0.131/(6.36×10-5)=2060个。
干管顶端开2排孔,每排40个,孔口中心距e1=7.5/40=0.187m
五、过滤
在常规水处理中,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 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 过程。
过滤的功效,不仅在于进一步降低水的浊度,而且 水中有机物、细菌乃至病毒等将随水的浊度的降低 而被部分去除。残留的细菌、病毒在失去附着物的 保护和依附后,在滤后消毒中也容易被杀死。
1. 工作过程
每根支管孔口数=(2060-80)/60=33个,取34个,分两排布 置,孔口向下与中垂线夹角45°交错排列,每排17个孔,孔 口中心距e2=2.9/17=0.17m
4 配水系统校核
实际孔口数 m’=34×60+80=2120个 实际孔口总面积 f’=2120×6.36×10-5=0.1348m2 实际孔口流速 v’=0.735/0.1348=5.45m/s
c b
支管 a
45° 45°
进水
干管
图 3-6 穿孔支管孔口位置 9-13
图 3-7 9-14 穿孔大阻力配水系统
大阻力配水系统的设计要点: ①干管起端流速为0.2~1.2m/s,支管起端流速为 1.4~1.8 m/s,孔眼流速为3.5~5 m/s。 ②支管中心距为0.25~0.3 m,支管长度与其直径之比一 般不应大于60。 ③孔口直径约为9~12 mm,设于支管两侧,与垂线呈 45O角向下交错排列。 ④干管横截面与支管总横截面之比应大于1.75~2.0。当 干管直径于300mm时,干管顶部也应开孔布水,并 在孔口上方设置挡板。 ⑤孔口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称为开孔比,其值可按下 式计算:
Fs3
滤层含污量(g/cm2) 1
无煤烟
单层滤料
Fs2
双层滤料
力示意
图 3-4 滤料层含污量变化 9-4
石英砂
滤 层 深 度 (cm)
石英砂
Fs1
2
滤层含污能力:单位体积滤层中的平均含污量称 为“滤层含污能力”,单位g/cm3或kg/m3。 采用单水冲洗的石英砂滤料滤池,其含污量随 深度的变化见图3-4曲线1。 为了改变上细下粗滤层中杂质分布严重不均匀 的现象,提高滤层含污能力,出现了多层滤料、混 合滤料及均质滤料等。 多层滤料滤池接近理想滤料滤池,最常见为双 层和三层滤见图3-5。双层滤池其含污量随深度的变 化见图3-4曲线2。 (b) (c) (a)均质滤料过滤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已经实现,如V 型滤池。要实现均质滤料过滤,反冲洗时滤料层不 图 3-5 几种滤料组成示意 9-5 能膨胀。
双滤料
<1.7
<1.5 <1.7
450
230 70 18~20 20~25
三层滤料
(4)承托层
承托层的作用: ①防止滤料层从配水系统流失; ②均匀布置反冲洗水。 表3-2
1 2 3 4
快滤池大阻力配水系统承托层粒径和厚度
粒径(mm) 2~4 4~8 8~16 16~32 厚度(mm) 100 100 100
4 5
6
重质矿石(如石榴石、磁铁矿等) 砾石
砾石
4~8 8~16
16~32
50 100 本层顶面高度至少应 高于配水系统孔眼 100mm
5、 滤池冲洗
常用的反冲洗方法有以下2种: ①高速水流反冲洗: 具有一定的膨胀度,形成上细下粗的水力分层, 需水量大。 ②气-水联合反冲洗; 利用 上升气泡的振动,将滤料表面污物破 碎、脱落,再由水冲带出池外。水冲强度可 降低,可减少水冲水量,提高滤池冲洗质量。 冲洗时滤层不一定膨胀或仅轻微膨胀,冲洗 结束后滤层不产生或不明显产生上细下粗分 层,即保持原来滤层结构。
砂粒级配对滤池的运行的影响 :
砂样颗粒大小K80越大,则大小颗粒差别越大,
颗粒越不均匀。这对过滤和反冲洗都会产生不利
影响,因为K80较大时,大小颗粒掺杂的结果,过 滤时会降低滤料层的孔隙率,影响滤层的含污能 力以及增加过滤时的阻力,反冲洗满足细颗粒膨 胀要求,粗颗粒将得不到很好清洗;若为满足粗
颗粒膨胀要求,则细颗粒可能被冲出池外。
层次(自上而下)
本层顶面高度至少应 高于配系统孔眼 100mm
表3-3
层次(自上 而下) 1 2 3
三层滤料滤池承托层材料、粒径与厚度
材料 粒径 (mm) 0.5~1.0 1~2 2~4 厚度 (mm) 50 50 50
重质矿石(如石榴石、磁铁矿等) 重质矿石(如石榴石、磁铁矿等) 重质矿石(如石榴石、磁铁矿等)
2 支管
支管中心距采用0.25m。支管数n=7.5/0.25×2=60根(每侧30根)。 支管长(7.00-0.85-0.30)/2≈2.93m,取2.9m。式中0.3m为考虑渠 道管壁厚及支管末端与池壁间距。 每根支管进口流量=735/60=12.25L/s,支管直径采用80mm, 支管起端流速va=2.43m/s
(3) 直接过滤 原水不经过沉淀而直接进入滤池的过滤 称为“直接过滤”。直接过滤有两种方式: ①原水加药后只经过混合就直接进入滤池过 滤,称为“接触过滤”。也可称为“直流过 滤”,图中(a)与(b)所示;②原水加药 后经过混合和微絮凝池后进入滤池过滤,称 为“微絮凝过滤” ,如图中(c)与(d)所 示。
( 3)最大粒径、最小粒径 表3-1 滤料级配与滤速
类别 单层石英砂 滤料 粒径 (mm) dmax=1.2 dmin=0.5 无烟煤 dmax=1.8 dmin=0.8 石英砂 dmax=1.2 dmin=0.5 无烟煤 dmax=1.6 dmin=0.8 石英砂 dmax=0.8 dmin=0.5 重质矿石 dmax=0.5 dmin=0.25 滤料组成 不均匀系数 K80 <2.0 <2.0 <2.0 厚度 (mm) 700 300~400 10~14 400 14~18 滤速 (m/h) 8~10 强制滤速 (m/h) 10~14
气-水联合冲洗具有下述特点: ①冲洗效果好; ②节约反冲洗水量; ③冲洗结束后,滤层不产生或不明显产生上细下粗的分层现 象; ④气-水联合冲洗操作较为麻烦,池子和设备较复杂,需增 加鼓风机或空压机、储气罐等气冲设备。 气-水联合冲洗有3种操作方式: ①先气洗,后水洗; ②先气水混合洗,再用水洗; ③先气洗,再气水混合洗,最后用水洗(或漂洗)。 气-水联合冲洗时,总的反冲洗时间约在10min左右。
②采用聚合物为混凝剂或助凝剂。 直接过滤要求: ①原水浊度和色度较低且水质变化小,常年原水浊 度低于50度;
②直接过滤中的滤速应根据原水水质决定,浊度偏 高时应采用较低滤速,当原水浊度在50度以上时, 滤速一般在5m/h左右。
4、 滤料与承托层 (1) 滤料的要求 a.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b.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 c.具有一定的颗粒级配和适当的孔隙率 d. 能就地取材、价廉。 石英砂是使用最广泛的滤料,双层和多层滤 料中,常用的还有无烟煤、石榴石、钛铁矿、 磁铁矿、金刚砂等。轻质滤料有聚苯乙烯及 陶粒等。
由过滤与反冲洗两部分组成。
浑水流经滤料时,水中杂质被截留,随着滤料层 中杂质截留量的逐渐增多,滤料层中的水头损失 也相应增加,当水头损失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 使滤池产水量减少,或滤过水质不符合要求时, 应停止过滤进行冲洗。 冲洗水自下而上穿过承托层及滤料层,均匀分布 于整个滤池平面上,滤料层处于悬浮状态,滤料 得到清洗。
2 2
上式说明:①大阻力配水系统配水的均匀性只与干管 截面积、支管截面积、支管个数、孔口总面积等有关, 而与其它因素无关。②当滤池面积过大时,滤池中砂 层和承托层的铺设、冲洗废水的排除等的不均匀度都 将对冲洗效果产生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