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县食管癌遗传流行病学调查
食管癌的表观遗传学与防治研究进展

carcinoma may develop methylation within 13一19 Takeno S.Noguchi T,Fumoto patients with
a
mucosa
background of accumulating
DNA[J].Gut,2007,56(1):
06一methylguanine—DNA permethylation i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988) 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管理大队(祁
细胞癌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旧1。 2.组蛋白修饰及其影响:组蛋白是一种碱性蛋 白,它有构成核小体的球形结构域和暴露在核小体表
敏、魏显招);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吴爱群) 通讯作者:吴爱群,电子信箱:wuaiqun@smmu.edu.cn
hyperm。
J,Schneider—Stock
of expression
R。McChesney P A,el a1.Hypetmethyla・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一3 in Barrett’s 15 involvement of
car-
ethylation。
Snail Clin
表1食管癌细胞经常发生甲基化沉默的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2.组蛋白修饰:组蛋白修饰是人类食管癌变的一 个重要事件,已发现由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 和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HDACs)介导的染色质结 构改变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H4是组蛋白的
一种,是组蛋白八聚体的重要组成部分。Ching
Tzao
kinase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in the
食管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食 管癌是 一种 常 见 的恶 性 消 化 道肿 瘤 , 世 界 全 每 年约有 3 O万 人 死 于食 管 癌 , 国 占半 数 以上 , 我 是 世界上 食 管 癌 发 病 率 和 死 亡 率 最 高 的 国家 。20 00 年我 国癌症 死 亡 人数 约 10万 , 中食 管 癌 的死 亡 5 其 在城 市居 民 中居 第 5位 , 农 村 人 口 中 占第 4位 。 在 近2 O年来 , 美 食 管 腺 癌 的发 病 率 呈 明 显上 升 趋 欧 势, 而我 国仍 以鳞 状 细胞 癌 占绝 大 多数 。 随着 流行 病学 的发 展 , 发现食 管癌 的发病 涉及 多种 因素 , 因 各 素可 因地 理 、 风俗 、 生活行 为 习惯 等差别 所致其 暴 露 机会 、 剂量 摄 人 的差异而 发挥不 同的作 用 , 各地 区 的 主要 流行 因素 可 能不 同。 现有 资 料表 明 , 管 癌 的 食 发 生可 能是多 种 因素综合 作用 的结果 。
是通过影响致癌物 的吸收、 谢转化及影 响机体 的 代 营养平衡 而参 与致 癌 过程 , 可能 是 因 为 酒本 身 无 这 致癌性 , 可作 为致 癌物 的溶剂 , 但 特别对 于 既吸 烟又 饮酒 的人来说 , 容易促进 致癌 物进 入食管 黏膜 。 更 1 12 饮茶 有 研 究发 现 , 茶 能 够 降 低 患 食 管 . . 饮 癌 的风 险 , 道有 效 的 大 多 是 绿 茶 , 可 能 与 茶 报 这 叶 中富含 茶 多酚有 关 , 多酚 能 减 少致 癌 物 与 靶 细 茶 胞 D A加 合物 的生成 , 有抗 氧 化 功能 , N 具 能恢 复 免 疫功能及 杀 伤 多 种瘤 细 胞 株 。有 资 料 显 示 喜 喝 热 茶、 冲后 即饮 会降 低 绿 茶 的抗 癌 效果 。但 也 有 研究 发现 , 茶可 增加食 管癌 的危险性 , 可能是 由于茶 饮 这 水 的热刺 激作 用而 非茶 叶本身造 成 。 113 饮食 习惯 许 多 研 究 证 实 热 烫 饮食 、 .. 。 快 食、 进餐 不规律 , 喜食 干硬粗 糙食 物 等不 良饮 食 习惯 是食管 癌发病 的重 要危 险 因 素 之一 。实 验 证 实 ,O 7 ℃ 以上 的烫食会 对食 管黏 膜上皮 细胞 的增殖 周期 产 生严重 影响 , 并为 细胞 在有 害代 谢 产 物作 用 下 产 生 癌变创 造 有 利条 件 。长 期 反 复 的热 刺 激 及 物 理刺 激 , 能促使 食 管 发 生癌 变 。进 餐 不规 律 导 致 生 有可 理、 心理 平衡失 调 , 而影 响 机 体免 疫 系 统 , 扰 自 从 干 控细胞 群而导 致疾病 发生 。 1 14 腌 制 品 大量 研 究 证 实 , 制 品摄 人 过 .. 腌 多 , 是咸 菜可 增 加 患食 管 癌 的危 险 性 。腌 制 品 尤其 中除含 有 微 量 的苯 并 芘 和 亚 硝 胺 外 , 有 R us 还 o si n 红 甲酯 , 后者 可 提 供 N 与 二级 胺 形 成 亚 硝胺 , O 亚 硝胺是 强致癌 物 。对 食管 癌高发 区居 民体 内外环 境 中进行 的亚硝 胺及 其 前 体物 系 统 的研 究 结 果表 明 , 人类食 管癌 与亚硝 胺 类化 合 物 有 着 密切 的相关 性 。 现 已发 现 l O多种亚 硝胺可 特异地 诱发 动物食 管癌 , 具有 明显 的组织亲 和性 。在食 管癌 高发 区居 民 胃液 中发 现 了可诱 发动 物 食 管癌 的亚 硝胺 类 化 合 物 , 并 发现 不 同发病地 区 和不 同性 别 、 年龄 组 人 群 胃内亚 硝胺 的暴露 水平 与食 管 癌死 亡 率 水平 相 一 致 , 现 呈
食管癌患者的护理常规

食管癌患者的护理常规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癌肿,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发病率以河南省最高,此外江苏、山西、河北、福建、陕西、安徽、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均为高发区。
【病因】食管癌的病因尚不明确,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管癌与种族、地理、生活环境、饮食、生活习惯、营养状况、慢性疾病史、家族遗传史等有一定关系。
1化学因素如长期进食亚硝胺含量较高的食物。
2.生物因素如某些真菌有致癌作用,能促使亚硝胺及其前体形成。
3,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铝、铁、锌、氟、硒等在粮食、蔬菜、饮水中含量偏低。
4.缺乏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动物蛋白、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是食管癌高发区的一个共同特点。
5.其他烟、酒、热食、热饮、口腔不洁等因素如长期饮烈性酒、嗜好吸烟、食物过硬、过热、进食过快、炎症、创伤或口腔不洁、踽齿等对局部黏膜的慢性刺激引起癌变。
6.遗传易感因素据统计,在食管癌高发区,家族史阳性者达27%~61%°【病理】临床上食管的解剖分段多分为:①颈段:自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沿的胸廓入口处。
②胸段:又分为上、中、下三段。
胸上段自胸廓上口至气管分叉平面;胸中段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度的上一半;胸下段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度的下一半。
通常将食管腹段也包括在胸下段内。
食管癌以胸中段较多见,下段次之,上段较少,多系鳞癌。
按病理形态,食管癌可分为四型:①髓质型:食管壁明显增厚并向腔外扩展,癌肿的上下缘呈坡状隆起,多数累及食管周径的全部或大部分。
②蕈伞型:瘤体呈卵圆形扁平肿块状,向腔内呈蘑菇样突起。
③溃疡型:瘤体的黏膜面呈深陷而边缘清楚的溃疡。
④缩窄型(即硬化型)瘤体部位形成明显的环状狭窄,累及食管全周,较早出现梗阻症状。
扩散及转移:癌肿最先向黏膜下层扩散,继而向上、下及全层浸润,很易穿过疏松的外膜侵入邻近器官。
医学专题食管癌新资料

• 国内:哈萨克族最高(68.58/10万)
其中新疆托里县哈族为155.9/10万
其次蒙古族,维吾尔族和汉族
塔
吉克族最低:发病率为5.93/10万
(三)食管癌的病因
(1).化学病因:亚硝胺类如亚硝酸盐, 亚硝胺等 (2). 生物性病因:黄曲霉菌毒素等 (3).微量元素缺乏:钼、铁、锌等 (4).维生素类缺乏:Vit A、B2、C等 (5). 饮食习惯不良:烟、酒、热食热饮等 (6). 遗传易感因素
正常食道粘膜
食管癌(鳞癌、腺癌)
5. 扩散和转移
(1).直接扩散 (2).淋巴转移(主要):食管旁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锁骨上、颈部淋巴
结
(3).血行转移:发生晚,常见部位是肝脏、
肺脏、骨骼、肾上腺等。
贲门、食管淋巴结示意图
颈部、锁骨上 气管旁 隆突下 肺门 肺下韧带 主动脉旁 食管旁 贲门 胃左血管旁
食管癌是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全世界每年约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 的高发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
一.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一)食管癌高发区
国外:中亚一带, 非洲, 法国北部和中南美洲 如:伊朗黑海地区:男:165.5/10万 女:195.3/10万
国内:太行山区,秦岭地区,闽鄂交界区以及湖北、 山东、江苏、陕西、内蒙、甘肃、新疆等。
1. 梗噎感 2. 胸骨后烧灼感 3. 异物感 4. 可无症状
(二)进展期表现
1. 进行性吞咽困难(典型症状) 2. 呕吐 3. 胸背疼痛 4. 体重下降
(三)晚期表现
1. 侵犯穿孔:疼痛、呛咳、呕血 2. 神经受累:声音嘶哑 3. 恶病质:消瘦、贫血、低蛋白 4. 远处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肝脏
食管癌报告书

食管癌报告书一、引言食管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的头号杀手之一。
据统计,每年全球有数十万人因食管癌丧命,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食管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其中饮食结构、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报告将综合全球食管癌的现状、风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以期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食管癌。
二、全球食管癌情况据统计数据显示,食管癌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明显的高发趋势。
尤以中国、伊朗、南非等国家的发病率最高。
过去几十年来,食管癌的患病率逐年攀升,给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健康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食管癌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趋势也在加剧,这让人们更加倍感担忧。
三、食管癌的风险因素1. 饮食结构饮食结构是导致食管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缺乏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及高盐、高温食物的长期摄入,都会使食管癌的风险大大增加。
相反,富含纤维素、抗氧化物质的植物性食物可以有效降低食管癌发病率。
2.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也是导致食管癌的重要原因。
工业废气排放、空气、水源的污染以及农药、化肥对农作物的污染等都会引发食管癌的发生。
因此,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对于食管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如果有家族中已经有食管癌患者的存在,那么个体发生食管癌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因此,在遗传方面,尤其是对于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加强对其监测和预防。
四、食管癌的预防措施1. 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预防食管癌的基石。
建议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高盐、高温食物的食用。
同时,尽量选择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进食和暴饮暴食。
此外,合理搭配食物,摄取适量的脂肪和蛋白质也是重要的。
2. 注意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对于预防食管癌同样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力度减少工业废气以及危险化学物质的排放,加强水源、土壤的净化工作。
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少接触和使用农药、化肥等污染物质,并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
消化道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现状分析

消化道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现状分析一、内容概括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中排名前几的疾病。
本文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常见癌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导致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此外长期食用过多的腌制、烟熏、烧烤等食品,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以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我们要关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由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
因此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便隐血检测等检查项目,有助于及早发现病变,提高治疗成功率。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为预防消化道恶性肿瘤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定义和分类消化道恶性肿瘤,简单来说就是发生在我们身体里消化系统的那些可怕的肿瘤。
它们可以像胃癌、结肠癌这样,也可以像食管癌、胰腺癌这样,它们无处不在,让人胆战心惊。
这些肿瘤按照起源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上消化道肿瘤和下消化道肿瘤,比如胃癌、十二指肠癌等就属于上消化道肿瘤,而结肠癌、直肠癌等则属于下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恶性肿瘤就像是一个无声的杀手,总是在我们最不经意的时候悄然出现。
这种疾病发病率高,危害大一旦患上,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恢复,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2.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肿瘤是指人体组织中发生的异常增生,它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肿瘤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成为研究肿瘤发病原因和防控措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趋势。
一、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1. 定义: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对人群进行调查,收集人群中肿瘤发生的相关信息,以揭示肿瘤的流行特征、危险因素和预后等方面的规律。
2. 调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可以采用横断面调查、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
其中,病例对照研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3. 调查内容: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暴露与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
通过调查这些内容,可以发现不同人群中肿瘤发病的差异及其原因。
4.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结果。
例如,可以计算肿瘤的患病率、死亡率和相应的风险因素。
二、肿瘤的流行病学趋势1. 发病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为1,800万,而死亡病例约为900万。
2. 男女差异:不同性别在肿瘤发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肺癌、肝癌和前列腺癌;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有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
3. 地理差异:不同地理区域的肿瘤发病率也存在差异。
这可以归因于各地区的环境、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等差异。
例如,北方地区辐射较强,肺癌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高;南方地区饮食结构偏向高油脂、高盐分,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病率较高。
4. 预防控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肿瘤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例如,国家针对不同类型肿瘤制定了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指南,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筛查项目,以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
5. 遗传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口岸区肝癌、食管癌、胃癌、肠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口岸区肝癌、食管癌、胃癌、肠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戴长寅
【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S1
【摘要】死因监测资料反映,危害口岸地区居民寿命的主要肿瘤有:肝癌、食管癌、胃癌、肠癌。
为了摸清上述肿瘤的发病、死亡现状,分析其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征,以便有重点地采取措施,开展肿瘤的防治,1996年9~11月,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我们组织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对本市口...
【总页数】2页(P44-45)
【关键词】食管癌;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水平;肝癌;高危人群;高危年龄;癌发病率;肠癌;肿瘤;流行特征
【作者】戴长寅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1
【相关文献】
1.安徽省1990~1992年肝癌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 [J], 李宗寅;权循风;汪义高
2.泰兴市食管癌、胃癌和肝癌遗传流行病学调查 [J], 吴建中;丁建华;李苏平;周建农;高长明;苏平;臧宇;刘燕婷;周学富;王如鸿;丁保国
3.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J], 张才军
4.乌审旗胃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J], 艾升有
5.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族食管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J], 木金花;赵春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3 全部调查对象各食管癌的分布情况
家系人口数
病例数
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0 0 16 12 27 123 169 165 35 16 10 12 8 6 4 603
1 0 2 2 2 52 43 75 7 9 4 5 4 3 2 210
2 0 0 0 1 8 13 17 18 13 1 2 1
管癌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食管癌家族史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
关键词: 食管癌; 遗传学; 分离比; 遗传度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 A
A Genetic Epidemiology Study on Esophageal Cancer in Dongping County of Shandong Pr ovince ZHANG Tao, WANG Ru-de, HUAI Yan, et al. Pingyi County Hygiene and Anti-epidemic Station, Shandong 271000,China
同胞分离比与某特定遗传方式所决定的理论分离比之
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判断所研究疾病是否符
合这种遗传方式。
分离比: P= R-J T-J
;
分
离比
方
差
:
2
SP
=
(
R-J) ( T- ( T-J) 3
R)
;
2
! 标准差: S = E(p) SP ; 95%CI: P±1.96SE(p)
式中: T—同胞总人数; R—同胞中患病人数; J—同胞中只有 1 例患者的
对照 4 164 42 1.01
配偶 先证 472 36 7.63 19.486( 4.664~81.412) 31.844 0.000
对照 472 2 0.42
2.1.3 家族聚集性拟合检验 本研究除去先证者后得 到家系人群中不发生食管癌、发生 1、2、3 例以及 4 例 以上食管癌的分布, 见表 3。
核心家系。
Penrose 法〔4〕估计遗传模式, 根据同胞患病率( s) 和
一般人群的患病率( q) 可以估计某病遗传方式, 按以下
标 准 判 断 遗 传 模 式 : s /q 接 近 1 /2q 为 单 基 因 显 性 遗
传 病 , s /q 接 近 1 /4q 为 单 基 因 隐 性 遗 传 病 , s /q 接 近
镜确诊为食管癌的新发病例, 且居住 20 a 以上的当地 居民。同时选取 472 例对照者, 选择的标准: 与病人同 性别、年龄±3 岁、无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无血缘关系 的同村居住 20 a 以上健康居民。 1.2 方法 使用统一的居民健康调查表, 由经过统一 培训的卫生防疫人员对先证者、对照者及其一级亲属 (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二级亲属( 祖父祖母、叔伯、 姑舅姨) 进行入户问卷调查, 收集相关资料。内容包括 一 般 情 况 、一 级 亲 属 食 管 癌 家 族 史 、消 化 系 统 疾 病 史 、 环境因素、不良嗜好及饮食习惯等。 1.3 质量控制 调查信息由患者本人或其配偶提供, 其中吸烟史、饮酒史、个人疾病史以及文化程度、职业、 婚姻状况等信息来源于确诊的病历的原始记录。调查 前对调查员统一培训, 讲解调查内容及注意事项, 调查 完成后逐一审查核对, 不合格者重新调查。本次抽查 80 例调查对象, 由不同的调查员进行二次调查, 结果 显示, 两次调查上述指标的 Kappa 系数均大于 0.75, 可 认为该次调查资料数据可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AS 8.1、SPSS 13.0 软 件 包 对 数据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 资料一致性采用 Kappa 检 验〔3〕; 率的比较采用 χ2 检验或 Fisher’s 精确概率法; 利 用二项分布拟合食管癌的分布, 利用频数分布拟合优
2.山东临沂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 山 东 临 沂 276001; 3.山 东 省 平 邑 县 临 涧 中 心 卫 生 院 , 山 东 平 邑 273300; 4.泰 山 医 学 院 预 防 医 学 教 研 室, 山东 泰安 271000 作者简介: 张涛( 1975- ) , 男, 山 东 淄 博 人 , 主 管 技 师 , 本 科 , 从 事 慢 性 病 研究。 通讯作者: 王如德, E-mail: wangrudetsmc@126.com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年 10 月第 15 卷第 5 期 Chin J Prev Contr Chron Non-commun Dis, October 2007, Vol. 15, No.5
·435·
文章编号: 1004-6194( 2007) 05-0435-04
【论著】
山东省东平县食管癌遗传流行病学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 2004 年 1 月 1 日—2005 年 12 月 31 日 由东平县医院确诊的新发食管癌病人为先证者, 共调 查 472 例, 其中男性 357 例, 占 75.6%, 女性 115 例, 占 24.4%。先证者选择标准: 经病理活检和( 或) X 线、内窥
基金项目: 山东省卫生厅立项课题项目资助( 2005HW142) 作者单位: 1.山东省平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 山东 平邑 273300;
张涛 1, 王如德 2, 怀燕 3, 程琮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要: 目的 探讨东平县食管癌家庭聚集性及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
照研究资料, 调查了 472 例食管癌的新发病例及 472 例对照者的一、二级亲属食管癌患病及家族史等情况, 比较各级亲属
食管癌的发生率。用二项分布拟合优度检验食管癌家庭聚集性; Falconer 法计算遗传度。结果 食管癌先证者一级亲属发
1 / ! q 为多基因遗传病。Falconer 法〔5〕计算遗传度; 非 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家族聚集性分析 2.1.1 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本次调查获得先证家系 与对照家系各 472 个。两者的年龄构成差别无统计学 意义( P=0.791) , 见表 1。先证家系中一级亲属 2 994 人, 其中男女性分别为 1 587 和 1 407 人; 对照家系中一级 亲属共 2 902 人, 其中男女性分别为 1 520 和 1 382 人, 先证家系与对照家系的一级亲属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 义( χ2=0.233, P=0.629) 。
表 1 先证者和对照者的年龄构成
年龄组 ( 岁) !40 40~ 50~ 60~ 70~
先证者
人数
构成比( %)
3
0.64
49
10.38
141
29.87
168
35.59
111
23.52
对照者
人数
构成比( %)
4
0.85
45
9.53
158
33.48
157
33.26
108
22.88
注: 经 Fisher’s 精确概率法, P=0.791。
2.1.2 各级亲属 食 管 癌 患 病 情 况 472 例 先 证 者 中 , 200 例( 42.37%) 有一级亲属食管癌家族史; 472 例对照 者中, 124 例( 26.27%) 有一级亲属食管癌家族史。先证 者一级亲属食管癌患病率为 12.53%( 375 /2 994) , 对照 者一级亲属食管癌患病率为 4.96%( 144 /2 902) ; 先证 者和对照者二级亲属人数分别为 4 545 和 4 164; 其中 先证者二级亲属食管癌患病率为 6.20%( 282 /4 545) , 对 照者二级亲属食管癌患病率为 1.01%( 42 /4 164) , 先证 者配偶食管癌患病率为 7.63%( 36 /472) , 对照者配偶 食管癌患病率为 0.42%( 2 /472) 。先证者一、二级亲属 及配偶患食管癌的风险均高于对照者亲属( P=0.000) ,
·436·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年 10 月第 15 卷第 5 期 Chin J Prev Contr Chron Non-commun Dis, October 2007, Vol. 15, No.5
度的 χ2 检验确定有无家族聚集性; 应用 Li-Mantel-Gart
法〔4〕计 算 食 管 癌 的 分 离 比 , 通 过 检 验 实 际 观 察 的 子 代
生 率 ( 12.53%) 高 于 对 照 者 一 级 亲 属 发 生 率 ( 4.96%) , 差 别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χ2=104.998, P=0.000) 。 食 管 癌 遗 传 度 为 ( 45.98±
5.56) %, 存在家族聚集性, 分离分析也表明分离比为 0.145 6( 小于 0.25) , 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结论 遗传因素在东平县食
见表 2。
表 2 一级、二级亲属和配偶的不同家系食管癌患病率比较
患病率 亲属 组别 人数 病例数
( %)
OR( 95%CI)
χ2 值 P 值
一级 先证 2 994 375 12.53 2.742( 2.247~3.348) 104.998 0.000
对照 2 902 144 4.96
二级 先证 4 545 282 6.20 6.314( 4.554~8.756) 157.866 0.000
Key wor ds: Esophageal cancerZ GeneticsZ Segregation ratioZ Heritability
东平县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西南部, 人口约 76 万, 是山东省食管癌三大高发县之一, 东平县食管癌死亡 率 居 山 东 省 肿 瘤 死 因 的 第 2 位 〔1〕, 该 县 所 在 大 汶 河 地 区食管癌年均死亡率 147.54 /10 万〔2〕。自 1974—1976 年 首次 全 国 恶 性 肿 瘤 死 因 回 顾 性 调 查 〔1〕至 今 , 关 于 食 管 癌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甚少。为了解遗传因素在东平 县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 探讨食管癌的遗传模式, 笔者 对该县 2004—2005 年食管癌新发病例及亲属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