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1《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

二、《精神明亮的人》节选语段对 写作的启发。
例1、爱默生在《论自然》中写道:“实际上 ,很少有成年人能真正看到自然,多数人不 会仔细地观察太阳,至多他们只是一掠而过 。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却会通过 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 人,是那种内外感觉都协调一致的人,是那 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
——可以写自己的领悟,可以结合 命题材料的核心内涵(关键词)来表 明观点。
思考,这段文字从哪个角度来论述的? • 和那位画家相比,自己的日常感受原
是多么粗糙和鲁钝。我们竟漏掉了那么多 珍贵的、值得惊喜和答谢的元素。
——反思现实的缺失
•
它是那样地感动着我。对我来说,它
就像一份爱的提示,一种画外音式的心灵
•
前苏联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
中引述过一位画家朋友的话:“冬天,我就上列宁
格勒那边的芬兰湾去,您知道吗,那儿有全俄国最
好看的霜……”
• “最好看的霜”,最初读到它时,我惊呆了。 因为在我的生命印象里,从未留意过霜的差别,更 无所谓“最美的”了。但我立即意识到:这记存在 ,连同那记投奔它的生命行为,无不包藏着一种巨 大的美!一种人类童年的美,灵魂的美,艺术的美 。那透过万千世相凝视它、认出它的人,应是可敬 和值得信赖的。
读读这段文字,筛选提炼能够在写 作中引用的部分。
例1:
• 爱默生在《论自然》中写道:“太阳只会 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却会通过眼睛照进 孩子的心灵。”
•
——正面引用
• 爱默生在《论自然》中写道:“多数人不 会仔细地观察太阳,至多他们只是一掠而 过。”
•
——反面引用
• 例2、 • 我们只有恢复孩子般的好奇与纯真,只
五、小结课文,意蕴深远
精神明亮人阅读指导授课材料

精神明亮人阅读指导授课材料《精神明亮的人》阅读指导授课材料一、作者简介王开岭,男,1969年出生,山东人。
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策划,《社会记录》、《新闻会客厅》等栏目指导,《看见》栏目主编。
其散文和思想随笔等作品被录入数百种国内外选集和大中学教材,入选多届中国散文排行榜。
著有散文随笔自选集《精神明亮的人》、《激动的舌头》、《跟随勇敢的心》等。
二、《精神明亮的人》片段赏读(有删改)1.《精神明亮的人》片段“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陪伴你的,有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啼,仍在饶舌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红或蓝的牵牛花,一两滴被蛐声惊落的露珠,那蛋壳般薄薄的静……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人青春荡漾的时刻。
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透过那橘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2.《人类如何消费星空》片段数千年来,对月亮,民间所作的都是一种文化注视和精神打量,属于诗意和美学的范畴。
但最近的一件事,却改变了这一传统:有人以实物和商品的方式消费她,成立“月球大使馆”,公然出售月球的地皮。
在我心目中,“月亮”和“月球”永远两回事。
前者为一美学名词,是审美的结果;后者为一物性名词,是一地理属性的概念,是实用的结果。
当民间开始更多地使用“月球”而非“月亮”的时候,这说明了什么?在现代人的精神图谱中,拜物性和功利性正愈发显赫!几千年来,月亮,以其温美恬静的面容,悬挂于我们的人文视野中。
记叙文阅读:材料的安放位置、顺序及其调换

记叙文阅读13. 材料的安放位置、顺序及其调换请先关注作者,不错过最近更新哦!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且所占分值较大,比如河南中考,满分120,现代文阅读两篇共28分,其中记叙文阅读是第一篇,一般占16分。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其实也包括了散文和小小说。
因为这三类文体考点和题型比较相近,所以都将其放入记叙文阅读这一类来进行分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第13讲:材料的安放位置、顺序及其调换【常见题型】1.给一段材料(给一句话),应放在第X段的后面?为什么?2.给一段材料(给一句话),应放在第X段和第X段(第X句和X句)中间?为什么?3.文中作者先写XX,再写XX,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4.文章第X段中为什么会提到XX?5.几个段落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6.第X段和第X段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答题技巧】1.材料的安放位置和顺序:所有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作者也是依照中心安排材料位置和先后顺序的。
时间上由先往后,内容上由浅入深,这是文章材料安排的基本规律。
但有时,作者会有意打乱这样的顺序,以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参考第4讲中的倒叙、插叙的作用),这就是现代文阅读中的常考点。
2.材料的调换:分析段落顺序能否调换,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操作:①概括相邻两段的各自内容,分析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两段之间如果存在着时间先后、前因后果、前浅后深、前表后里等关系,就不能调换位置。
②从这两段与上下段的关系来看,前一段与上一段的关系紧密或者后一段与下一段的关系紧密,这两段就不能调换位置。
③看这两段前、后或者文章开头有没有暗示语。
暗示语往往有递进、并列、先后等暗示,决定了段落间的关系,可以从暗示语来看这两段能不能调换位置。
【答题格式】1.给一段材料,应放在文章哪一段之后?为什么?①应放在第X段之后;②概括材料的内容;③内容上与文中第X段介绍的XX事物的XX特点相一致;④符合文章XX的写作顺序(XX的行文结构);⑤因此应放在第X 段之后。
97 中考阅读理解《精神明亮的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2020/5/30 20:02:06今晚,我们学习阅读理解《精神明亮的人》,这是2017年山东德州中考真题。
麦田里的守望者2020/5/30 20:02:21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1)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
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
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麦田里的守望者2020/5/30 20:03:25这算一个举例或引用式开头,有什么作用呢?【吐槽】抱佛脚2020/5/30 20:04:11引出下文,由一封信引出要叙述的事物。
准初三2020/5/30 20:04:13引出下文。
【冒泡】盘盘2020/5/30 20:04:42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回答结构和内容两方面。
【唠叨】醉鱼2020/5/30 20:04:48引出下文?麦田里的守望者2020/5/30 20:05:23这种开头,比较自然,引人注意——名人的事、名人的话,而且能从“看日出”引出题目“精神明亮的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2020/5/30 20:06:24(2)“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3)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4)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灵。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麦田里的守望者2020/5/30 20:07:33第二至第四段,这三段是过渡,渐渐从福楼拜的话过渡到“我”的所感、所思、所见+想象。
第一段,就像一个人的头;第一段下面的过渡,就像一个人的脖子——这脖子够长。
麦田里的守望者2020/5/30 20:10:07“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这里的“绊倒”是一个比喻,比喻“我”在读到这里时,正常的思路被打断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想到了——“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这说明以下几段是“我”的想象、感受、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作业:9.精神的三间小屋

9 精神的三间小屋文章主旨这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
文章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介绍,表达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主题。
结构图示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第二部分(7~17):阐释话题——为自己的精神建立“三间小屋”第三部分(18~19):总结话题——建立精神大厦,开拓精神旷野重难解读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一句名言和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引出本文要论说的话题;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拓展链接有关“精神力量”的名言1.精神不是任何人的仆从,我们才是精神的仆从。
——罗曼·罗兰2.衰老的只是物质,而不是精神。
——阿·巴巴耶娃3.人的精神力量比体力更富于生命力。
——列夫·托尔斯泰4.人,没有精神长成的自由,这就是世界上的悲剧的源泉。
——高尔基5.思想家是主动的,幻梦者是被动的。
——雨果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7.人最可贵的精神就是无畏。
——丘吉尔8.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
——雨果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广袤.(mào) 积攒.(zǎn) 疆.域(jiāng) 相得益彰.(zhāng) B .惊骇.(hài) 游弋.(yì) 储.藏(chǔ) 自惭形秽.(huì) C .憎.恶(zèng) 麾.下(huī) 剥.除(bō) 间不容发.(fā) D .濡.养(rú) 坍.塌(tān) 泥泞.(nìng) 金戈.铁马(gē)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宽宥 困厄 形消骨立 铮铮作响B .嘟囔 矗立 李代桃僵 费时弥久C .灰烬 轻觑 鸠占鹊巢 坚固优雅D .窗棂 蔑视 抽丝剥茧 缤纷和谐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
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①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②“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③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④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⑤陪伴你的,有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啼,充满果汁的空气,仍在饶舌的蟋蟀……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红或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栗的棘条,一两滴被蛐声惊落的露珠,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⑥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跃和伊始,乃富有动感、饱含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
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注入了新的热力。
⑦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
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宠爱的一幅杰作。
⑧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灵魂最易受孕、最受鼓舞的时刻,也是最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
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了体内沉睡的某群细胞,使我们看清了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⑨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阅读,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
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深情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
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⑩“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
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四单元达标监测卷【自学课时练】01(解析版)

第四单元达标监测卷01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卑劣.(liè)丰硕.(shuò)携.手(xié)出类拔萃.(cuì)B.湛.蓝(zhàn)领域.(yù)诬蔑.(miè)自甘堕.落(duò)C.头衔.(xián)蛮横.(hèng)狡.辩(jiǎo)彷.徨失措(fáng)D.萦.绕(yíng)赋.予(fù)烦琐.(suǒ)一劳永逸.(yì)【答案】C【解析】C.彷――páng,故选C。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恐怖调零署名名人逸事B.和蔼襁褓趋势挑拨离间C.挚爱卑鄙绚丽豁然开朗D.拙劣枯燥纳闷阳奉阴违【答案】A【解析】A.调零――凋零,故选A。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国产大飞机C919的设计别具匠心,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空气。
B.随着“泰州教育大阅读”的深入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在全市蔚然成风。
C.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评话家,张岱、吴伟业、钱谦益等赫赫有名的人物都为他写过诗文。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答案】D【解析】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在于要了解初中语文课本内出现的成语意思,另外,要熟悉成语错误类型,还要勤翻词典,掌握常用成语含义。
别具匠心:意思是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成语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赫赫有名(来自《铁塔上的实验》):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形容声名非常显赫。
潜滋暗长(选自《白杨礼赞》):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该成语与“影响”搭配不当。
可改为“潜移默化”(《为你打开一扇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江苏省镇江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镇江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运用(共25分)填在方格内。
(2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阅读,更是太自然以其神奇作用于人的一轮撞击。
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深情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亚细nì()、清新的感受。
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桩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它赋yǔ()生命以新的索引、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摘自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
2.默写。
(8分)(1)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样《过零丁洋》)(2)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3)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4)海日生残夜,曲(王湾《次北固山下》)(5),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北冥有鱼》(6)君子喻于义,。
(《论语·里仁》)(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8)会挽雕弓如满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措》)3.名著阅读。
(6分)(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父亲北后,阿廖沙与母亲、外祖母乘船前往尼日尼,轮船行驶得很慢,在路上他们走了好多天,但在阿摩沙看来,这些天恰恰是充满了美的日子B.保尔在筑路时,遭受到严寒的侵袭,患上了伤寒并发了肺炎,生命垂危,被送回家家,但他并没有性疾病夺去生命,终于第中次跨过死亡的门槛。
C.结婚后,祥子不愿闲着,还想拉车,虎妞一开始坚决不答应,后来得知父亲刘四弃她而去,她的计划全盘落了空,方才答应祥子买辆车位。
D.绍兴城的两位名医都替鲁迅的父亲看过病,他们用药平常但药引奇特.特别是陈莲河先生,每次所开的药引既买不到也,找不到,比如“经霜三年的甘蔗”。
(2)阅读《西游记》选段,在横线上补写原文中的名号。
(1分)他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
①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②“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③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④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
⑤陪伴你的,有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啼,充满果汁的空气,仍在饶舌的蟋蟀……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红或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栗的棘条,一两滴被蛐声惊落的露珠,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⑥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跃和伊始,乃富有动感、饱含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
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注入了新的热力。
⑦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
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宠爱的一幅杰作。
⑧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灵魂最易受孕、最受鼓舞的时刻,也是最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
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了体内沉睡的某群细胞,使我们看清了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
⑨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阅读,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
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
机会深情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
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⑩“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
它不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⑪透过那橘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⑫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13)仔细想想,或许确有过那么一两回吧。
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眼惺松,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
踩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腥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游来,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你早已被沉重的身体击垮了,眼皮浮肿,头疼欲裂,除了赶紧找地儿睡一觉,你啥也不想,一秒也不愿多呆……
⑭或许还有其它的机会,比如登黄山、游五岳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军大衣里,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
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巨大的欢呼声中,大幕拉开,期待由久的演出来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拥挤不堪中进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见了,和预期的一模一样﹣﹣像升国旗一样准时,规定时分、规定地点、规定程序。
你会突然惊醒:这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早就被导游、门票和游览图计算好了的。
美则美,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儿:有点失真,有人工痕迹,且谋划太久,准备得太充分,有“主题先行”的味道,像租来的、买来的,机器复制的VCD……
⑮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他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
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那光线永远照不到他们,照不见那身体和灵魂。
⑯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
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
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的,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
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
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⑰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生命清晨了。
85.文章以一封信开头,请分析其作用。
86.第⑤段想象丰富,用词新颖别致,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8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
..了。
②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
..——第一万次、几万次打着呼噜。
88.“与副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这句话应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为什么?
89.如果你去看日出,会有什么不同于作者的启示?
【答案】
85.文章的首段一般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这篇文章以一封书信开头,而且书信的内容还很特别,这样就起到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86.例如:“充满果汁的空气”化虚的空气为实的果汁,不仅有丰富的味道,而且有鲜艳的色彩,有体量,有动感。
87.第①句中的“绊倒”原指摔倒,在这里指作者被“按时看日出”这句话所震撼;第②句的“呼噜”一词,原指人的沉睡,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看,在这里指人生活的无聊、麻木。
88.“与副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从这句话来看,作者是想从名人的生活态度,转而写普通人的生活态度,用这句话作为二者之间的过渡.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是在第12段开始写普通人的生活态度的,故应放在第11、12段之间。
89.因为题干中要求“不同于作者的启示”,那么就不能从文中提取观点,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写,抓住日出短暂这一特点展开即可.例如:美是短暂、稍纵即逝的,美好东西要紧握手中,不要因错过而后悔。
【解析】
85.试题分析:注意分析书信的内容,然后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引出话题”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86.试题分析:注意列举事例,然后分析特别之处。
注意一些手法的运用。
87.试题分析: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含义,尤其是涉及到文章的主旨的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表层注意字面的意思,深层注意和主旨相关的意思。
88.试题分析:注意分析本句话的内容,然后看语段的内容,此句话和哪个段落联系紧密。
89.试题分析:小说中的探究题往往就文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要信马由缰。
注意观点明确,论证理由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