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
6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史真实

6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史真实成功人士的创业史成为了许多人的谈资,这些成功人士创业的时候经历了什么,他们又是怎样走向成功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真实的成功人士的创业史,欢迎阅读!成功人士的创业史1:许家印1996年,许家印一手创建了恒大地产集团,之所以将企业命名为恒大,许家印解释说,“恒大者,古往今来连绵不绝,曰恒;天地万物增益发展,曰大。
”而在房地产步入“白银时代”的当下,想要企业既恒且大,只靠房地产这“一条腿”,显然很快就会触及行业的天花板,难以继续高速扩张。
因此,多元化发展也就成了许家印把企业继续做大的唯一出路。
许家印创业史:从车间主任到业务员许家印说,他“个人经历很简单,但过程很艰难”。
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二届大学生,许家印走了一条大多数知识分子当年所走的路:毕业分配,满怀抱负地在一线工作岗位埋头苦干N年,此后适逢改革开发潮涌,终于按耐不住一颗驿动的心,放弃原有的铁饭碗,从内陆的河南直奔深圳,开始了商海浮沉。
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年轻的许家印“非常开心地”考上了武汉钢铁学院,学习四年钢铁专业,然后被分配到河南省的舞阳钢铁公司,在这里一呆就是10年。
“舞钢是大型国企,我一去就主动申请到了第一线—热处理车间,当时学钢铁的大学生比较少,所以受到重视,帮忙协助车间主任,一年后升为车间副主任,再后来做了车间主任。
”许家印说自己当时是工作狂人,在做车间主任的7年里,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年三十都会跑去车间。
这种工作习气许家印后来也带到了恒大。
广州的地产圈都知道,恒大永远有开不完的会,碰到年末,集团会议经常从白天开到深夜,再从深夜开到天亮。
当然,这是后话。
1992年初,许家印破例休假了,他南下深圳找工作去了。
他没料到是23天过去,投出的简历都撞了白板。
后来经别人提醒才知道原来是简历做的太厚了,50页,根本不会有人去看。
于是许就把简历改短,从50页改到了10页还是没用,再改,三、四次易稿后,只剩了2页,这时效果也立竿见影—有了5个候选单位。
5个不为人知的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5个不为人知的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了解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不仅仅能增长我们的见识,还能提升我们对创业的理解,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1.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的总裁杰夫贝索斯小时候,经常在暑假随祖父母一起开车外出旅游。
10岁那年,贝索斯又随祖父母外出旅游。
旅游途中,他看到一条反对吸烟的广告上说,吸烟者每吸一口烟,他的寿命便缩短两分钟。
正好贝索斯的祖母也吸烟,而且有着30年的烟龄。
于是,贝索斯便自作聪明地开始计算祖母吸烟的次数。
计算的结果是:祖母的寿命将因吸烟而缩短16年。
当他得意地把这个结果告诉祖母时,祖母伤心地放声大哭起来。
祖父见状,便把贝索斯叫下车,然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仁爱比聪明更难做到。
”祖父的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19个字,却令贝索斯终生难忘。
从那以后,他一直都按照祖父的教诲做人。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2.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4岁的时候,她家从外地搬到芝加哥郊区的帕克里奇居住。
来到一个新环境后,活泼好动的希拉里急于交上新朋友,但很快她就发现这并非易事。
每当她到外面去玩耍时,邻居的孩子们不是嘲笑她就是欺负她,有时还将她推来推去或将她打倒在地。
每当这时她都会哭着跑回家去,再也不出家门了。
希拉里的母亲静静地观察了几周后,终于有一天,当希拉里又一次哭着跑回家时,母亲站在门口挡住了她的去路。
母亲大声对她说:“回去勇敢地面对他们,我们家里容不得胆小鬼。
”希拉里只得又硬着头皮走出家门,这让那些欺负她的孩子大吃一惊,他们没料到这个小丫头会这么快又回来。
最后,希拉里终于以自己的勇气赢得了新朋友。
在以后的岁月里,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希拉里都会鼓起勇气,大胆地迎接挑战(人生感悟 )。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3 .“你可以失去你的财富,但是你决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原美国布朗大学校长,现任卡内基基金会主席瓦尔坦-格雷戈里安的童年十分不幸,在他6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便因病去世了。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_成功企业家创业的故事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_成功企业家创业的故事一起来看一看成功人士是怎样创业的吧!看一下成功人士的创业的背后上演着怎样的故事?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欢迎阅读!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1:迈克尔·戴尔当全球其他的电脑制造厂商正在经历着销售低迷的痛苦时,戴尔电脑继续着繁荣。
当它遍及世界的出货量在2002年第二季度增长18%时,其他厂商的出货量则下降了4%。
37岁的迈克尔·戴尔至今已经在其创立的戴尔计算机公司里担任了将近20年的首席执行官。
戴尔计算机在1984年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01年,它的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3.6万名员工。
2002年《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戴尔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尔公司为何能够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直接面向顾客销售的“直接模式”和对顾客进行分类的“市场细分”方式是其两大法宝。
但实际上,这都取自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少年时的偶发灵感。
当迈克尔·戴尔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场发生了兴趣。
在他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
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
这让迈克尔戴尔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即没有中间人的好处。
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
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稍大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直接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初中时,迈克尔·戴尔拥有了一台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移向电脑背后的商机。
不久,他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
他热切地学习一切有关电脑的知识,利用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取利益,接着再改装另一台。
一个成功人士的辛酸创业故事

一个成功人士的辛酸创业故事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成功的原因,在于不屈不挠。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或许会让你在创业的道路多一些启发,下面,将由小编分享一个成功人士的辛酸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一个成功人士的辛酸创业故事1身上只有二百元高中毕业后,他怀揣着身上仅有的二百块钱独自来到了南方一个陌生的大都市。
从火车站里出来,他抬起头仰望着天空,前途一片渺茫,可是不管前方的路有多坎坷,他都必须毅然地走下去。
本来这个时候他是应该站在大学门口才对,那年高考他曾以超出本科分数线七十分的佳绩被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录取,只因为拿不起高昂的学费,他不得不远离心中向往已久的象牙塔而走上打工之路,但是对于自己的命运,他却从来都不怨天尤人。
他来自一个贫困的小山区,踏上火车的时候父亲拿着一沓厚厚的人民币告诉他说:“小春,这是亲戚邻居那里凑来的,够你用上一阵子的,到了外面找点事做,以后就要靠你自己了,家里已经……”,坐在火车上,看着父亲忧郁的眼神,看着母亲满脸的泪水,他的心都碎了。
快要下火车的时候,他把钱拿出来数了半天,除去车费正好还剩下二百元整,全是些一元两元或者十元的零碎票子,这也就是他日后的救命钱了。
在当今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中,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都市里,恐怕连大学生想要找份像样的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又何况他是一个刚毕业的高中生呢?他也很有自知之明,他开始注意沿途大街小巷中的一些广告招牌,他相信这里面应该有适合自己的工作。
可事实却并不完全像他想像的那样,几天下来,他仍是一无所获,他也曾联系上了几个雇主,可人家说早就已经招满了人。
为了省钱,他常露宿街头,甚至会去吃一些别人仍进垃圾箱里的残羹充饥,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漂泊在外的悲惨,他无法想像那些沦落街头的乞丐流浪汉们过着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他以前常在书本里学到也常听别人说到“金钱不是万能的”,“富人未必就会比穷人活得幸福”,“有些人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之类的话,可他此刻却深深地感到他唯一需要的就是金钱,对,除了钱他什么都不需要。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经历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经历创业就是折腾,人要有梦想,需要敢闯敢干。
这是很多年轻创业者的内心写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经历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会喜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们吧!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经历(一):做化石科普产业领军者王煜,80后,江苏化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以下是王煜自述的创业故事:做化石科普产业领军者我是一个80后,来自湖南,2006年园林设计专业硕士毕业后,来到淮阴工学院任教。
在学校支持下,我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公司,承接一些园林和室内设计项目。
但3年下来,我们也发现,公司正在逐渐变成一个普通的装潢公司。
经过思考,我们决定重新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创意、有文化特色的设计服务。
例如为老子山镇龟山村提供设计服务,把老旧石头房子,改造成民宿酒店,重塑乡村美景。
公司业务逐渐稳定后,不甘平凡的我开始第二次创业。
在青商大讲堂上,我学到了新的创业思路。
这一次,是基于自己小时候的一个爱好。
我从小喜欢古生物化石,我加入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专门科普网站——化石网担任版主、管理员,为来自全球各地的13万化石爱好者提供志愿服务。
2009年,作为中国唯一的一个提名的网站,从5000多个网站中脱颖而出,勇夺“世界信息峰会大奖”。
2015年,我成立了江苏化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平台——知石网。
我们的口号是:知石,知世界。
在2015年龙虾节上,我们通过化石的例证,撰写《小龙虾的前世今生》,一周时间就取得6万多的点击量。
目前,知石网开发了多种满足公众需求的体验产品,例如和各类亲子机构合作,组织地质旅行、化石挖掘等。
目前,已经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多家机构争相联系我们。
上周,我们代表淮安参加了苏州文化创意博览会,我们以化石为切入点,惊艳亮相。
拿下最高的奖项——最佳主题奖,得到省文化厅马宁副厅长的高度评价。
我们也将代表江苏省参加5月11号的深圳文创博览会,目前,化石文化建成了300平方的展厅,接待公众免费参观,并获批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淮安市首批众创空间。
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有哪些

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有哪些本文是关于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有哪些篇(一)、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
曾经的创业艰辛、近日的荣耀辉煌,使得这位卓越企业家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环在萦绕,下面就来看看马云创业故事吧,听听他的创业经历、伟大梦想、经营哲学和人生感悟。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
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
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那是1999年。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
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
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
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
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阿里巴巴曾经因为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下去的地步。
8年过去了。
20xx 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
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
“我没有钱。
”他们都这样想。
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
今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xx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俞敏洪在发言的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特别感动,他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范文汇总三篇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范文汇总三篇篇一:张云雷的创业故事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崛起中,有很多成功的创业故事。
其中之一就是张云雷的创业故事。
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他在短短几年内创建了一家拥有数百万用户的互联网公司,让他成为了成功人士的代表之一。
张云雷在大学期间就对互联网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构思着自己的创业项目。
毕业后,他投入了所有的积蓄,并向亲朋好友筹集了一些创业资金。
凭借着他积累的经验和对互联网行业的深入理解,他决定创建一家以手机应用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初创阶段的艰辛并没有让张云雷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
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各种推广手段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同时,他也不断改进产品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以尽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云雷的公司逐渐发展壮大。
他招募了一支优秀的团队,以应对公司快速增长的需求。
同时,他也积极与投资者合作,为公司进一步的发展获取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如今,张云雷的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拥有数百万的用户,并为许多企业提供了广告和推广服务。
他的创业故事鼓舞着无数的年轻人,让他们相信只要有梦想和毅力,就能够在互联网行业中实现成功。
篇二:丽莎的创业故事丽莎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女创业者,她的创业故事也令人称奇。
在她刚毕业不久的时候,她决心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实现自己的梦想。
丽莎的创业项目是一家以在线教育为主题的公司。
她对教育行业充满了热情,相信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她在业界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市场分析,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创业方向。
在创业初期,丽莎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她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吸引到足够的用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她不断完善产品的功能和体验,并积极开展市场推广,宣传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
丽莎的努力逐渐得到了回报。
她的公司逐渐壮大,拥有了稳定的用户群体,并获得了一些投资者的支持。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五篇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五篇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现在的人对于创业投资有着更多的选择,并且有很多的创业成功案例,这些成功创业人士不断地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成功人士创业的故事,来看一下吧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1阿里巴巴CEO马云的故事不平凡的少年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12岁时,我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
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骑车40分钟,到杭州西湖旁的一个小旅馆去学英语,这一学就是8年。
那时,中国已经逐渐对外开放,许多外国游人到杭州旅游观光。
我经常为他们充当免费导游,带他们四处浏览的同时练习英语,这8年的学习深深改变了我。
外国游客带给我的知识和从老师、书本学到的很不一样,我开始比大多数人更具全球化的视野。
另一件使我发生根本改变的事发生在1979年。
我遇到了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家庭,这家有两个小孩,我们一起玩了三天,后来变成了笔友。
1985年,他们邀请我暑假到澳大利亚去,我于是7月份去了那里,住了31天。
在我出国之前,我以为中国是世界上富裕、幸福的国家。
当我到了澳大利亚,我才发现,我以前的想法并不正确。
屡遭挫折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我高考考了三次,才被当时杭州差的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录取。
在大学里,我有幸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成为杭州大学生联合会主席。
但那时,我的未来基本上被圈定在了中学英语老师。
毕业时,我成为500多名毕业生中唯一一位在大学教书的教师。
我的工资是每月人民币100至120元,相当于 12至15美元。
在5年的教书生涯中,我一直梦想着到公司工作,比如饭店或者其它什么地方。
我就是想做点儿什么。
1992年,商业环境开始改善,我应聘了许多工作,但没有人要我。
我曾经应聘过肯德基总经理秘书职位,但被拒绝了。
接着在1995年,我作为一个贸易代表团的翻译前往西雅图。
一个朋友在那儿首次向我展示了互联网。
我们在雅虎上搜索啤酒这个单词,但却没有搜索到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我们决定创建一个网站,并注册了中国黄页这个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
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福布斯》排名榜中的中国成功人士是如何掘到第一桶金、如何创业发展的?以下的研究归类,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很有借鉴意义的。
第一种类型:才智高远型典型代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一位、个人资产总计达到83亿元的中国希望集团刘氏兄弟。
与一般的创业者不同,刘氏四兄弟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一开始就悟透了"舍得"二字。
他们本来都在国家企事业单位有一份好工作,却没有像大多数创业者那样脚踏两只船,随时做着创业失败后洗脚上岸的准备。
他们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能够勇往直前,从孵小鸡、养鹌鹑开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扩张创业项目,发展饲料、电子、房地产、金融和资本运作,多角经营,多管齐下,终成大业。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刘氏兄弟在家族企业做大以后,当兄弟之间在企业发展方向上意见相左时,能够平稳地进行产权分割,完成和平过渡,没有伤到企业元气,留下了企业进一步做大的空间。
第一桶金由来:孵小鸡所得的一万元人民币,时间是两个月,投入之小以今天的眼光看可以忽略不计。
致富要诀: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扩张创业项目;平稳地解决家族企业产权问题。
第二种类型:逼上梁山型典型代表:连续数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李晓华。
李出身贫寒,只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后下放北大荒(9.49,0.15,1.61%),返城后在外经贸部出口大楼食堂做炊事员,因贩卖电子表被劳动教养3年,继而被单位除名。
李在走投无路之际,为养家糊口而开始捣腾一些小生意,成为中国第一批个体户。
李真正暴发是后来东渡日本,成为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总代理。
李以拥有中国内地第一辆法拉利跑车闻名,时间为1993年。
第一桶金由来:靠在北戴河贩卖所谓"美国冷饮"掘得,投入资金是3500元,这是当时李的全部家当,收获达10万元人民币,时间只有一个夏天。
致富要诀:扩张、扩张、再扩张。
第三种类型:应激争气型典型代表:重庆小天鹅集团董事长廖长光。
小天鹅集团以酒店业和饮食业为主要经营对象,风靡大江南北的重庆鸳鸯火锅即为廖长光首创。
廖家境普通,曾下乡做过8年"知青",回城后在重庆城建局当电工,娶何氏七妹何永智。
何氏七姊妹,六个嫁得如意郎君,只有廖身份"低微",而何永智却为七姊妹中最靓丽者,廖因此备受众人挤兑,境况难堪。
廖受此刺激,发誓创业,以出人头地。
廖辞职下海后,以出卖住房所得3000元为本金,租得16平米店面经营火锅,开始生意颇为不顺,不赚反亏。
在妻子的理解与帮助下,廖坚持不懈,专力创新,终于由小店而大店而企业集团。
第一桶金由来:始开发迥异于传统麻辣味的荔枝味火锅,继而又开发出后来风靡大江南北的重庆鸳鸯火锅。
第一桶金价值5万元,事业开始独上层楼。
致富要诀:创新、创新、再创新。
第四种类型:风险弄潮型典型代表:有"中国鸡王"之称的大连韩伟企业集团创始人韩伟。
1956年,韩伟出生于大连一户农民家庭。
韩初中毕业,略懂畜牧知识,在上世纪70年代被招聘为畜牧助理员。
1984年韩辞职下海,一举成为大连最大的饲养专业户,同时也成为大连负债最多的个体户。
韩倾力一搏,毅然贷款集资208万元,建起一座占地44亩、建筑面积8000平米、饲养8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场。
第一桶金由来:创业本金是从亲友处借得的3000元,饲养蛋鸡50只。
同年底,韩伟从银行贷得15万元,开始兴办养鸡场,第一年产值便达210万元。
致富要诀:之所以能在无抵押的情况下从银行贷得巨款,是因为当时大连市正在大搞"菜篮子工程",韩的鸡场扩建计划刚好"急政府之所急"。
第五种类型:无心插柳型典型代表: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63位的张果喜。
1972年,张果喜受在江西余江下放的上海"知青"的影响,怀揣200元,到上海找生路。
偶然的机会,张在上海四川北路的上海雕刻艺术厂发现,一个雕刻樟木箱竟可卖二百多块钱,便立刻返回老家"依葫芦画瓢"做出张氏第一只雕刻樟木箱。
张的创业资本,为变卖家产所得1400元以及江西余江当地盛产的樟木原料。
第一桶金由来:通过上海工艺品进出口
公司,张的第一只产品参加了广交会,并幸运地拿到了20个樟木箱的订单,赚了1万多元。
致富要诀:本来并不想发财,只是想解决一下生存问题,后来竟不期然而然地发了巨财。
第六种类型:歪打正着型典型代表:创办广东巨星影业公司的邓建国。
邓是那种其貌不扬、走在街上别人绝对不会多看一眼的人。
1995年,当过6年乡村电影放映员的邓突发奇想,开始筹拍电影,***作《广州故事》让邓亏了200万元。
1996年,邓东山再起,注册巨星影业公司,将港台明星汤镇宗、任达华、温兆伦等签于旗下。
邓一边笑着付给明星们大把大把的钞票,一边苦着脸四处贩卖自己的影视计划。
其实这是邓一生中最穷困的时候,比他当年在农场打工还穷。
邓顶着讥笑与嘲讽,在巨星成立当年,即投拍了《珠江恩仇记》、《广州教父》、《鸦片战争演义》等影片。
1997年,邓的巨星影业公司一举创下广告贴片1.1亿元的惊人收入。
此后邓的事业渐入佳境,先后拍下《反贪风暴》、《康熙微服私访记》、《东方母亲》、《美丽人生》、《风流才子纪晓岚》、《猛龙过江》等20余部影视剧,创造了惊人业绩。
第一桶金由来:在江西临川"搞信息"掘得。
1991年,邓开始"二次创业"。
他兜里揣着1000元,肩上扛着一台旧摄像机来到广州,靠拍专题片赚到了十几万元。
此为其掘得的第二桶金。
致富要诀:不按牌理出牌,热衷炒作,有人认为邓的成功,是因为中国影视圈"缺人"。
第七种类型:技术知识型典型代表:中宜环能(CECO)董事长吴桐。
吴现年36岁,于2001年在北京创办中宜环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吴擅长发明,名下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城市垃圾处理综合集成系统"一项,估计无形资产就达12.5亿元。
一家美国名牌***估计,吴的专利加起来,价值超过100亿美元。
据吴自称,其11岁即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习,主修原子能物理学,有"神童"之誉;14岁赴美,获芝加哥大学国际金融学博士;18岁赴德,获柏林大学经济学博士。
但经有心人查证,吴的科大少年班学历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金融博士皆属子虚乌有,柏林大学经济学博士亦令人生疑。
其实,吴是用不着靠假
造学历来给自己增光添彩的。
吴的诸多创造发明,均已经过实践检验,成效显著,在环保界本已享有极高声誉,比之那种学历造假带来的荣誉要荣耀得多,也实惠得多。
第一桶金由来:在进京创办中宜环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之前,吴曾在深圳创业,获利数千万,因遭欺诈而全数荡尽。
2001年3月,吴携2000元进京二次创业。
三个月后,向韩国某著名企业出售"城市垃圾分类焚烧技术"15年使用权,获利超过2000万美元。
致富要诀:专利发明和技术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