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
合集下载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 (1)

代谢性并发症
高血糖的观察及护理 1.注意输注速度,首次应用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做到勤巡视,要求肠外 营养液恒速均匀输注,有利于营养物质输入体内后被更好的代谢和利用。 所以在临床上最好应用输液泵控制滴速。 2.每2-4h监测一次末梢血糖,必要时泵入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目标血 糖在6-8mmol/L
低血糖的观察及护理 1.停泵TPN之前的1-2h停止或减少胰岛素用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2.定时监测血糖水平,1-2h一次。 3.掌握低血糖发生时的临床症状:患者自觉心慌,手抖、全身出冷汗, 严重者可导致昏迷。 4.加强巡视,发现异常通知医生。
优点:使返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
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增加。
缺点:要求在喂养的开始阶段,营养液的渗透压
不宜过高。
28
危重病人EN途径的选择
3、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 适用于昏迷、食道
梗阻等长时间不能进食,但胃排空良好的重症病人。 优点:去除了鼻管;
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 可长期留置营养管。
肠外营养成分—糖类
需要注意的问题:
1.过量葡萄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引发 脂肪肝、肝功能损害与胆汁淤积 2.肠外营养须强调双能量来源的重要性,即能量必须 由糖和脂肪一起提供,避免糖代谢的紊乱 3.经周围静脉输注,葡萄糖浓度不超过10%
特殊营养素—丙氨酰谷氨酰胺
体内氮源的载体,应激下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减 少分解
肠内营养的护理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胃肠道用经
口喂养(oral feeding)或管饲(tube feeding)的方 法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substance)及其他各种 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广义的EN还包括住院病人经口 摄入的普通饭、软饭、半流质、流质等医院常规膳食,各 种治疗膳食、试验膳食和代谢膳食等。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1)

腹泻的护理指南 8、肠内营养时,采用经专用营养泵持续滴入的方式。 9、进行肠内营养时,避免使用引起腹泻的药物。 10、腹泻发生时,及早查找腹泻原因、及早治疗,并加强皮肤护理。
推荐级 别 B C C
预防误吸指南
1、意识障碍患者,尤其是神志不清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 GCS)评分﹤9分者以及 老年患者鼻饲前翻身,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能降低误吸发生率。
素的吸收,节约机体蛋白质的消耗,纠正负氨平衡,应用时需要监测 血脂水平及肝肾功能,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不推荐使用。
脂肪乳剂注射液
产品名称
英脱利匹特 英脱利匹特 力能
浓度
20% 30% 20%
总能量kcal
2000 3000 1950
pH值
6.0-8.5 6.0-9.0 6.5-8.7
渗透压 mosm/kg.H2O
危重患者宜采用持续泵入的方式,输注速度逐渐递增, 对于反流误吸发生率高的重症患者,宜选择经小肠喂养的方式,和应
用胃肠动力药, 监测胃残余量(Q4h) 肠内营养输注期间保持上胸部抬高(30-45度), 肠内营养开始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 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有助于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 人工气道患者,维持适当的气囊内压维持适当的气囊内压25-30cmH2O
ICU 邬莹玉
ICU 邬莹玉
肠外营养 又称胃肠外营养 (PN)
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适量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
水化合物、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达到营养治疗 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和部分胃 肠外营养(PPN)。 TPN:是指从静脉途径供给病人每天所需的所有的营养物质。
生理水平的谷氨酰胺是免疫细胞保持正常免疫功能的前提 补充充足的谷氨酰胺能提高免疫功能, 从而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肠内与肠外营养-ppt课件

.
指南主旨内容
指南的局限性
指南并非绝对的要求。应用指南不能确保患者预后改善 ,在任何情况下,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的判断均优先于指南中的推荐意见 .
参考文献
时至2008年5月的307篇文献及19个表格
目标患者人群
成年内科和外科危重病患者 , 预期ICU住院日>2或3天 ,不适用于在ICU临时监护或有轻微创伤性应激反应的患者 .
氨基酸 1.2-1.5 g/kg/d
电 解 质
钠 80-100 mmol
钾 60-150 mmol
镁 8-12 mmol
钙 5-10 mmol
氯 80-100 mmol
磷 10-30 mmol
Energy value roughly 4 kcal/g
脂 肪 乳 剂 Lipids
提供能量(9kcal/g)和必需脂肪酸: - 减轻高血糖和利尿 - 减轻脂肪肝、保护肝功能 - 减轻呼吸负荷 RQ - for long chain fatty acids (LCTs) = 0.7 提供能量比例: 30-50% of infused calories 输入速率慢:LCT < 0.1 g/kg/h MCT/LCT < 0.15 g/kg/h
肠内营养制剂
* 蛋白质分类:整蛋白型(适合有消化功能者)、肽类、氨基酸。 * 糖类的组成:单糖、双糖、多糖(糊精和淀粉,适合DM者)。 * 脂肪的组成:LCT、MCT、单酰甘油或二酰甘油,来源于玉米油、大豆油、葵花子油、椰子油等。 * 维生素和矿物质大部分高于RDA标准。
肠内营养制剂与自配营养剂比较:
北京同仁医院 许媛等
完全肠内营养
None
EN+PN
指南主旨内容
指南的局限性
指南并非绝对的要求。应用指南不能确保患者预后改善 ,在任何情况下,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的判断均优先于指南中的推荐意见 .
参考文献
时至2008年5月的307篇文献及19个表格
目标患者人群
成年内科和外科危重病患者 , 预期ICU住院日>2或3天 ,不适用于在ICU临时监护或有轻微创伤性应激反应的患者 .
氨基酸 1.2-1.5 g/kg/d
电 解 质
钠 80-100 mmol
钾 60-150 mmol
镁 8-12 mmol
钙 5-10 mmol
氯 80-100 mmol
磷 10-30 mmol
Energy value roughly 4 kcal/g
脂 肪 乳 剂 Lipids
提供能量(9kcal/g)和必需脂肪酸: - 减轻高血糖和利尿 - 减轻脂肪肝、保护肝功能 - 减轻呼吸负荷 RQ - for long chain fatty acids (LCTs) = 0.7 提供能量比例: 30-50% of infused calories 输入速率慢:LCT < 0.1 g/kg/h MCT/LCT < 0.15 g/kg/h
肠内营养制剂
* 蛋白质分类:整蛋白型(适合有消化功能者)、肽类、氨基酸。 * 糖类的组成:单糖、双糖、多糖(糊精和淀粉,适合DM者)。 * 脂肪的组成:LCT、MCT、单酰甘油或二酰甘油,来源于玉米油、大豆油、葵花子油、椰子油等。 * 维生素和矿物质大部分高于RDA标准。
肠内营养制剂与自配营养剂比较:
北京同仁医院 许媛等
完全肠内营养
None
EN+PN
护士的营养支持与肠内与肠外喂养

肠外营养支持
适用于无法进食或存在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静脉途径给予营养物质 。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但需注意防止 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无论是肠内还是肠外营养支持,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 止感染的发生。
监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
护士的营养支持与肠内与肠外 喂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肠内营养支持 • 肠外营养支持 •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比较与选择 • 护士在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 未来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背景介绍
01
营养支持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环 节,特别是在危重病人护理中, 营养支持对于维持生命、促进康 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营养支持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02
探索营养支持如何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
长期护理与康复中的营养支持
03
关注长期护理和康复机构中的患者营养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
标准和实践指南。
社会影响
提高公众对营养支持的认知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营养支持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患者 主动寻求科学的营养支持。
01
02
03
管饲喂养
通过胃管或鼻胃管将营养 液输送到胃或肠道内。
口服营养补充
在正常饮食基础上,补充 营养制剂。
口服特殊配方
针对特定疾病或营养需求 ,提供特殊配方的营养制 剂。
肠内营养支持的适用人群
胃肠道功能正常但摄 入不足的患者:如吞 咽困难、口腔疾病等 。
适用于无法进食或存在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静脉途径给予营养物质 。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但需注意防止 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无论是肠内还是肠外营养支持,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 止感染的发生。
监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
护士的营养支持与肠内与肠外 喂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肠内营养支持 • 肠外营养支持 •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比较与选择 • 护士在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 未来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背景介绍
01
营养支持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环 节,特别是在危重病人护理中, 营养支持对于维持生命、促进康 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营养支持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02
探索营养支持如何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
长期护理与康复中的营养支持
03
关注长期护理和康复机构中的患者营养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
标准和实践指南。
社会影响
提高公众对营养支持的认知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营养支持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患者 主动寻求科学的营养支持。
01
02
03
管饲喂养
通过胃管或鼻胃管将营养 液输送到胃或肠道内。
口服营养补充
在正常饮食基础上,补充 营养制剂。
口服特殊配方
针对特定疾病或营养需求 ,提供特殊配方的营养制 剂。
肠内营养支持的适用人群
胃肠道功能正常但摄 入不足的患者:如吞 咽困难、口腔疾病等 。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第11页
肠内营养输入路径
7. 经胃造口管喂饲肠内营养防止了鼻腔刺激,而且可用于胃 肠减压、pH监测、给药等。胃造口可采取手术(剖腹探查术 或腹腔镜手术)或非手术方式。经皮胃镜下胃造口术-PEG 无需全麻,创伤小,术后可马上灌食,可置管数月至多年, 满足长久喂养需求。
8. 空肠造口能够在剖腹手术时实施,包含空肠穿刺插管造口 或空肠切开插管造口,也能够直接在内镜下进行。优点在于 可防止反流与误吸,并可同时实施胃肠减压,所以尤其适合 用于十二指肠或胰腺疾病者,以及需要长久营养支持病人。 为充分利用小肠功效并降低腹泻,插管部位以距屈氏韧带 15~20cm为宜。如病人经济条件允许,应尽可能使用配套穿 刺设备。胃肠道切开置管因可引发各种并发症,如穿孔、出 血、局部感染、肠梗阻、肠壁坏死及肠瘘等,现已不推荐使 用。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第15页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路径供给病人所需要 营养要素
肠外营养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效障碍或衰 竭者,也包含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第16页
肠外营养疗效显著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 胃肠道吸收功效障碍:①短肠综合征: 广泛小
肠切除>70%80%; ②小肠疾病: 免疫系统疾 病、肠缺血、多发肠瘘; ③放射性肠炎; ④严 重腹泻、顽固性呕吐 > 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 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应从肠外营养补充。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第21页
肠外营养禁忌证
1.胃肠功效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 复胃肠功效者。
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 迷病人。
营养支持疗法-肠内肠外营养

微量 元素
提供热量, 避免必须脂肪酸的缺乏
参与酶、核酸、多种维生素 和激素的作用
脂肪
葡萄糖
2021/8/17
37
一个原则:个体化(病人 疾病 配方) 二个评估:营养状态评估 代谢状态评估 三个要素:途径 能量 容量
2021/8/17
38
应用原则
胃肠道有功能的不要放弃肠内 营养,必要时可采用肠内营养+肠 外营养的方式,以弥补径口摄食的 不足。
2021/8/17
16
肠内营养制剂--要素膳
• 1定义:营养齐全,化学成分明确,无需消化 即能被肠道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渣膳食。
• 2组成:已经水解的营养素。
• 3分类:按化学组成分单体和多聚体配方膳。
•
按含氮量分标准氮和高氮配方。
•
按脂肪含量分低脂肪和高脂肪。
•
按作用特点分营养支持和特殊病种。
2021/8/17
减少污染 机会
减少病区 护士工作 量,便于
护理
TPN 提供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
2021/8/17
36
维生素
水份 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参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电解质
脂肪的代谢、人体生长发育 及伤口修复
提供氮源,合成蛋白质,
促进组织愈合及酶和激素的合成
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和水盐平衡,
保持内环氨境稳基定酸
主要供能物质
营养支持疗法 肠内、肠外营养
主讲人:闫雅更
2021/8/17
1
• 营养支持疗法途径 • 肠内(EN)、肠外(PN); • EN的定义:经胃肠途径提供能量及营养
素以满足人体需要,包括口服、鼻饲和 造瘘三种方式。
• 营养支持的目的:
重症病人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课件

肠外营养支持适用范围
适用于消化系统完全丧失或极度虚弱的患者,如严重烧伤、短肠综合征、胰腺 炎等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提供完全的营养物质,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 求。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优缺点
肠内营养支持优点
可以刺激胃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和黏膜修复;营养物 质在肠道内被吸收,有助于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操作简 单方便,费用较低。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
定期监测
预防感染
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生命体征、血 糖、电解质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 反应。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定期更换导管和 敷料,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保持通畅
控制并发症
确保导管固定良好,避免导管移位、打折 或堵塞,确保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通畅。
处理方法
对于吸入性肺炎,应重新评估喂养管 位置,调整喂养速度和体位。
对于胃肠道并发症,可调整营养液的 配方、温度和喂养量,必要时使用药 物治疗。
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及处理
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
01
02
导管相关感染:如导管入口处红肿、疼痛等 。
代谢并发症:如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 紊乱等。
03
04
处理方法
对于导管相关感染,应定期更换导管,保 持导管入口处清洁干燥。
05
06
对于代谢并发症,应监测血糖、电解质等 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方。
并发症预防措施
定期评估病人情况, 调整营养液的配方和 输注速度。
加强病人护理,注意 观察病人情况,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 更换导管。
THANKS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选择依据
肠道功能状况
对于肠道功能尚可的重症病人,优先选择肠内营养支持; 对于肠道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食的重症病人,选择肠外 营养支持。
适用于消化系统完全丧失或极度虚弱的患者,如严重烧伤、短肠综合征、胰腺 炎等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提供完全的营养物质,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 求。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优缺点
肠内营养支持优点
可以刺激胃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和黏膜修复;营养物 质在肠道内被吸收,有助于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操作简 单方便,费用较低。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
定期监测
预防感染
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生命体征、血 糖、电解质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 反应。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定期更换导管和 敷料,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保持通畅
控制并发症
确保导管固定良好,避免导管移位、打折 或堵塞,确保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通畅。
处理方法
对于吸入性肺炎,应重新评估喂养管 位置,调整喂养速度和体位。
对于胃肠道并发症,可调整营养液的 配方、温度和喂养量,必要时使用药 物治疗。
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及处理
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
01
02
导管相关感染:如导管入口处红肿、疼痛等 。
代谢并发症:如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 紊乱等。
03
04
处理方法
对于导管相关感染,应定期更换导管,保 持导管入口处清洁干燥。
05
06
对于代谢并发症,应监测血糖、电解质等 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方。
并发症预防措施
定期评估病人情况, 调整营养液的配方和 输注速度。
加强病人护理,注意 观察病人情况,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 更换导管。
THANKS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选择依据
肠道功能状况
对于肠道功能尚可的重症病人,优先选择肠内营养支持; 对于肠道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食的重症病人,选择肠外 营养支持。
肠外与肠内联合营养支持是营养支持治疗的发展方向

4 肠 内营养支持治疗 2 住院患者营养不 良的后果
营养不 良会增加住院患者 的并发症 和死亡率。一项 对人院 7 2h内 7 9 0 名住院患者的 回顾研究发现 ,营养 不 良患者 的并发症 发生率明显高于 营养状 态正常患者 ( 分 别为 2 . 和 1. ) ] 7% 0 68 p % 。营养不 良的患者更容易并发感 染 、心肺 功能衰竭和心律失 常等。能量 负平衡也会增加 重症患者 的死亡率 。一项 对 4 8名重症患者 的研究证实 , 进入重症 监护室后 即便仅仅 1 k的能量缺失就将增加各 w 种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 7 。
1 住院患者多见营养不 良
研究表明 ,某些 医院 中住 院患者的营养不 良发生率
高达 2 % 以上 ,重症患者 营养不 良发生率甚至达 4 %。 0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 的患者来 医院时就 已经存在 营养不 良,有报道称可达 3 % n 须强调的是 ,因疾病导致营养不 良的患者其应激 0 j
。
程度 的增加 会进一 步加重 营养 不 良。特别 是重症 患者 , 由于他们的 消耗明显增 加 ,加上能量需 要更 多 , 故而瘦
3 住院患者 营养状态的影响因素
非疾病 因素 ,如缺乏适 当的营养评估 、监测 以及低 估 患者 的营养需要 ,均可造成住院患者营养不 良的发生。 在 不少医院 ,患者入院 时已存 在的营养不 良很少受 到重 视 ,原 因是入院时几乎不进行 营养状态评估 。即便发现 营养不 良后 ,往往也缺 乏进 一步 的跟踪 和随访 。一项前 瞻性研究发现 ,在 20名入院n  ̄被确 定为营养不 良的 0 tH , 住院患者 中, 5 人 在出院时进行了营养状态 的再评估 。 仅 5 这 5 人 中 ,4 人 ( 5 ) 5 1 7 % 的体重较入院时降低 了 5 ~ % 1 %,余下 1 人 ( 5 )的体 重虽然有所增加 ,但仍都 0 4 2% 没有达到正常范围 j 。 营养不 良患者得不 到适 当的营养 支持是营养状态恶 化的主要原因。不适 当的营养 支持包括 : 营养支持治疗 开始 的时间晚和没能给予充足 的能量或其它营养素 。特 别是对重症患者 ,他们 的能量需要往往被低估 。 大量试验研究 了重症 患者的总能量消耗 。在疾病 的 急 性期 ,每 日能 量 消耗 大 约为 2 5~3 cl g 0ka k 。然而 , / 进入恢复期或在某些患者人群如严重创伤和感染患者 中, 每 日的能量消耗可能超过 4 cl g 0ka k 。不 同患者的每 日能 / 量消耗 可能存 在很大的差别 。因此 ,设置一 个固定 的营 养支持治疗 目标是不现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原发病处理的情况下,大多数肠内营养支持的 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EN引起的并发症有:
1、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胃排空延迟、腹 胀、肠痉挛、便秘和腹泻等,其中以腹泻最为常见 。
2、与喂养管相关的并发症
25
鼻咽部和食道粘膜损伤、导管阻塞、 喂养管移位
肠内营养
五、EN的并发症
3、代谢性并发症
高血糖 高碳酸血症 水、电解质与微量元素失衡
19
肠内营养
二、肠内营养优点:
4.在摄入相同热能相同氮量情况下,经肠内营养 治疗病人的体重增加及氮潴留程度均优于全肠外 营养治疗。
5.肠内营养对技术、设备要求较低,操作方便, 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
尽早开发 肠内营养
20
肠内营养
三、实施EN的途径:
1.经口喂养
混和奶举例
鲜牛奶600ml,浓米汤 350ml,鸡蛋2个
16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是指经鼻胃(鼻肠)或胃肠造瘘管 滴入要素制剂,也有人愿意经口摄入。
EN的可行性主要取决于小肠是否具有吸收 各种营养素的功能。
基本原则: 只要胃肠功能允许, 尽量采用经胃肠营养。
17
肠内营养
一、 适 应 症:
凡胃肠道具有消化、吸收功能,但受疾病或治疗限制不 能经口饮食、或经口饮食有困难的患者:
4. 中、重症急性胰腺炎
5.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6. 高分解代谢术期
9. 妊娠剧吐或神经性厌食
10.七天以上不能进食者
8
肠外营养
二、PN的禁忌症:
1.无明确治疗目的,或已确定为不可治愈、无复活希望而继续盲目 延长治疗者。
2.心血管功能紊乱或严重代谢紊乱期间需要控制或纠正者。 3.病人的胃肠道功能正常或可适应肠内营养者。 4.病人一般情况好、只需短期肠外营养、预计需要的时间少于5天
27
PN EN 监 测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检查次数,一般以 每周一次为宜。
1.管后导管位置/与导管有关感染的监测。
2.营养状况监测:
@ 体重
@ 肱三头肌皮肤折褶厚度
@ 体重指数
@ 上臂中点肌肉周径
@ 肌酐/身高指数
28
谢 谢 聆 听
29
术的治愈率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
1992年4月8日,历史将记住这一天。
蔡惟成为世界上完全依靠人工全静脉
营养孕育的第一人。周绮思母女的事 例也因此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6
肠外营养(PN):即静脉内营养,指经过静脉系统补充营 养和体液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EN):是指经胃肠道用经口喂养或管饲的方 法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 养支持方式。
应太高,以避免对静脉造成损害。因此PPN配 方应相应稀释。
10
肠外营养
四、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
肠外营养不同于肠内营养,属强制性的 营养支持手段,不同于正常经口 摄食时的生理过程, 故更易出现各类并发症。
11
(一)与静脉穿刺置管有关的并发症
此类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病情、体位、穿
刺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和导管质量等因素有关。
,
2.鼻胃管途径
白糖50g,植物油10g,盐3g。 配制方法:
3.鼻肠管途径
①鸡蛋打入容器内加白糖、盐、油,搅匀; ②将鲜牛奶和米汤混合,煮沸;
③将制成的鸡蛋混合液倒入煮沸的牛奶米汤
4.造口导管途径: 中,边倒边搅拌,再煮沸即成。 1000ml混合奶中含蛋白质40g,脂肪40g,碳
水化合物120g,能量4184KJ(1000kcal)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
ICU 2014年10月
1
学 习 内 容:
一、概 述 二、肠 外 营 养
(适应症、禁忌症、支持的方法、并发症) 三、肠 内 营 养 (适应症、优点、实施途径、注意事项、并发症、禁忌症) 四、PN、EN的监测
2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是现代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疾病的治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先由外科医生实施,也有人称它们为外科营养: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现已从外科治疗领域扩展到 内科、神经科、妇产科、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等
大量的文献报道认为:谷氨酰胺是小肠粘膜细 胞的特殊营养物质,它在维持小肠的结构和功能方
15
面有着重要作用。
(五)代谢性骨病 长期应用TPN治疗的儿童病儿易发生佝
偻病,其中的原因是,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需要 大量的钙和磷,而TPN溶液中所含的钙、磷极有 限,远不能满足新生儿代谢的需求,这也许能 被临床医生查觉,但维生素D的适量供给常常会 被忽略。
23
肠内营养
四、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1.在输注营养液时,病人应取半卧位。
2.逐渐增加营养液的浓度和给予速度
3.肠内营养液的温度以38℃--40℃较为适宜 。
4.要严格按无菌要求操作,避免污染。避免 管腔阻塞,饲食前查胃管位置。
5.长期鼻饲者,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
24
肠内营养
五、EN的并发症 在严格掌握肠内营养适应证、加强监测、重视
1.气胸
2.血管神经损伤
3.胸导管损伤
4.纵隔损伤
5.空气栓塞
6.心脏损伤
7.导管内血栓形成
8.导管错位或移位
9.静脉内血栓形成
10.血栓性静脉炎
12
(二)感染性并发症
与TPN有关的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是导管性和 肠源性感染。随着肠外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技术水平 的提高,导管性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但肠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已引起高度重视。
3
PN 与EN的营养液均由中 小分子的营养素组成,包 括多种氨基酸、长链及中 链脂肪酸、糖类、平衡的 多种维生素、平衡的多种 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与 普通的食物营养成分有根 本的区别。
4
5
它们的应用在阻止病
人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
化、加速创伤的愈合、
促进正氮平衡、纠正酸
碱和电解质紊乱、增强
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手
①口腔手术、颜面灼伤等致进食、吞咽困难者;
②食道狭窄、放射性食道炎或食道粘膜灼伤者;
③脑血管病变、脑外伤或煤气中毒的昏迷病人;
④老年痴呆症等意识障碍或进食能力低下者;
⑤营养不良或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的危重病人;
⑥不能正常进食的手术、创伤等高分解代谢病人。 18
肠内营养
二、肠内营养优点:
1.营养物质经门静脉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蛋 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 2.长期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及营养酶系的活性 退化,而肠内营养可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结构和功能 的完整性,从而有效地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 3.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状态,对循环干扰较小,而肠外 营养使内脏血流和心排出量增加,因而对代谢营养物 质所需的能量增加。
一次性投给与间歇性滴注仅用于胃内置管喂养方式。
22
肠内营养
管 饲 法:
(3)连续输注:通常借助输液泵每天24h连续地输注肠内 营养液。
十二指肠和空肠喂养时常采用此方法
(4)循环输注:循环输注也是在输液泵的控制下持续泵 入肠内营养液,但在规定的时间内输完。输注的时 间通常在夜间。
这种方法常用于白天能够活动的病人或作为口服方法的补充。
3.胃部分切除后;
4.空肠瘘的病人;
5.处于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 膜炎或腹泻急性期中,不宜给予肠内营养;
6.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衰弱的病人;
7.症状明显的糖尿病,接受高剂量类固醇药物的病人,都不耐受肠内 营养的高糖负荷;
8.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的儿童不能采用一般的肠内营养。
4、感染:吸入性肺炎
营养液及输送系统器械管道污染所致的感染 。
5、精神方面:
不能咀嚼、吞咽食物,部分病人不接受鼻胃管。有
些病人感到口渴,味觉异常。 由于鼻胃管的存在,病
人常经口呼吸,引起口干,流鼻涕。
26
肠内营养
六、 EN的禁忌症 :
1.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
2.小肠广泛切除后宜采用PN 6~8周,以后采用逐步增量的肠内营养;
胃造口 颈食道造口 空肠造口等
最普遍应用的是空肠造口喂养途径 。
21
肠内营养
管 饲 法:
(1)一次性投给:用注射器将配好的肠内营养液通 过喂养管在10min内注完 。每次小于200ml,每日6~ 8次。病人在初期对这种喂养方式不耐受,出现恶心 、呕吐、腹胀、腹痛和腹泻。
(2)间歇性滴注:是指采用重力滴注的方法分次给 予营养液。将装有肠内营养液的容器经输注管与喂养 管相连,每次输注30~40min,间隔3~4h再输注。这 种喂养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一次性投给少。
1.局部感染
2.导管性败血症
3.肠源性感染
13
(三)代谢性并发症 1.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2.低血糖休克 3.高脂血症及脂肪超载综合征 4.氨基酸代谢异常 5.电解质紊乱 6.肝胆系统损害
14
(四)消化道并发症 长期禁食及TPN 治疗可破坏肠道粘膜的正常
结构和功能,导致肠粘膜上皮绒毛萎缩,变稀,皱 折变平,肠壁变薄,从而使肠道屏障结构受到影响 ,功能减退,极易导致肠道菌易位而引起肠源性感 染。
者。 5.原发病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者。如需急诊手术的严重腹部创伤、
完全性肠梗阻病人等,不宜强求于术前行肠外营养支持,以免延 误对原发病的治疗。 6.预计发生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其可能带来的益处者。 9
肠外营养
三、PN支持的方法
PN 分 中心静脉营养(CPN) 周围静脉营养(PPN)
即肠外营养液通过中心和周围静脉途径输注。 周围静脉营养(PPN)营养液的渗透压不
广义的EN还包括住院病人经口摄入的普通饭、软饭、半流质、流质 等医院常规膳食,各种治疗膳食、试验膳食和代谢膳食等。
EN引起的并发症有:
1、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胃排空延迟、腹 胀、肠痉挛、便秘和腹泻等,其中以腹泻最为常见 。
2、与喂养管相关的并发症
25
鼻咽部和食道粘膜损伤、导管阻塞、 喂养管移位
肠内营养
五、EN的并发症
3、代谢性并发症
高血糖 高碳酸血症 水、电解质与微量元素失衡
19
肠内营养
二、肠内营养优点:
4.在摄入相同热能相同氮量情况下,经肠内营养 治疗病人的体重增加及氮潴留程度均优于全肠外 营养治疗。
5.肠内营养对技术、设备要求较低,操作方便, 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
尽早开发 肠内营养
20
肠内营养
三、实施EN的途径:
1.经口喂养
混和奶举例
鲜牛奶600ml,浓米汤 350ml,鸡蛋2个
16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是指经鼻胃(鼻肠)或胃肠造瘘管 滴入要素制剂,也有人愿意经口摄入。
EN的可行性主要取决于小肠是否具有吸收 各种营养素的功能。
基本原则: 只要胃肠功能允许, 尽量采用经胃肠营养。
17
肠内营养
一、 适 应 症:
凡胃肠道具有消化、吸收功能,但受疾病或治疗限制不 能经口饮食、或经口饮食有困难的患者:
4. 中、重症急性胰腺炎
5.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6. 高分解代谢术期
9. 妊娠剧吐或神经性厌食
10.七天以上不能进食者
8
肠外营养
二、PN的禁忌症:
1.无明确治疗目的,或已确定为不可治愈、无复活希望而继续盲目 延长治疗者。
2.心血管功能紊乱或严重代谢紊乱期间需要控制或纠正者。 3.病人的胃肠道功能正常或可适应肠内营养者。 4.病人一般情况好、只需短期肠外营养、预计需要的时间少于5天
27
PN EN 监 测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检查次数,一般以 每周一次为宜。
1.管后导管位置/与导管有关感染的监测。
2.营养状况监测:
@ 体重
@ 肱三头肌皮肤折褶厚度
@ 体重指数
@ 上臂中点肌肉周径
@ 肌酐/身高指数
28
谢 谢 聆 听
29
术的治愈率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
1992年4月8日,历史将记住这一天。
蔡惟成为世界上完全依靠人工全静脉
营养孕育的第一人。周绮思母女的事 例也因此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6
肠外营养(PN):即静脉内营养,指经过静脉系统补充营 养和体液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EN):是指经胃肠道用经口喂养或管饲的方 法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 养支持方式。
应太高,以避免对静脉造成损害。因此PPN配 方应相应稀释。
10
肠外营养
四、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
肠外营养不同于肠内营养,属强制性的 营养支持手段,不同于正常经口 摄食时的生理过程, 故更易出现各类并发症。
11
(一)与静脉穿刺置管有关的并发症
此类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病情、体位、穿
刺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和导管质量等因素有关。
,
2.鼻胃管途径
白糖50g,植物油10g,盐3g。 配制方法:
3.鼻肠管途径
①鸡蛋打入容器内加白糖、盐、油,搅匀; ②将鲜牛奶和米汤混合,煮沸;
③将制成的鸡蛋混合液倒入煮沸的牛奶米汤
4.造口导管途径: 中,边倒边搅拌,再煮沸即成。 1000ml混合奶中含蛋白质40g,脂肪40g,碳
水化合物120g,能量4184KJ(1000kcal)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
ICU 2014年10月
1
学 习 内 容:
一、概 述 二、肠 外 营 养
(适应症、禁忌症、支持的方法、并发症) 三、肠 内 营 养 (适应症、优点、实施途径、注意事项、并发症、禁忌症) 四、PN、EN的监测
2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是现代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疾病的治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先由外科医生实施,也有人称它们为外科营养: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现已从外科治疗领域扩展到 内科、神经科、妇产科、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等
大量的文献报道认为:谷氨酰胺是小肠粘膜细 胞的特殊营养物质,它在维持小肠的结构和功能方
15
面有着重要作用。
(五)代谢性骨病 长期应用TPN治疗的儿童病儿易发生佝
偻病,其中的原因是,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需要 大量的钙和磷,而TPN溶液中所含的钙、磷极有 限,远不能满足新生儿代谢的需求,这也许能 被临床医生查觉,但维生素D的适量供给常常会 被忽略。
23
肠内营养
四、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1.在输注营养液时,病人应取半卧位。
2.逐渐增加营养液的浓度和给予速度
3.肠内营养液的温度以38℃--40℃较为适宜 。
4.要严格按无菌要求操作,避免污染。避免 管腔阻塞,饲食前查胃管位置。
5.长期鼻饲者,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
24
肠内营养
五、EN的并发症 在严格掌握肠内营养适应证、加强监测、重视
1.气胸
2.血管神经损伤
3.胸导管损伤
4.纵隔损伤
5.空气栓塞
6.心脏损伤
7.导管内血栓形成
8.导管错位或移位
9.静脉内血栓形成
10.血栓性静脉炎
12
(二)感染性并发症
与TPN有关的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是导管性和 肠源性感染。随着肠外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技术水平 的提高,导管性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但肠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已引起高度重视。
3
PN 与EN的营养液均由中 小分子的营养素组成,包 括多种氨基酸、长链及中 链脂肪酸、糖类、平衡的 多种维生素、平衡的多种 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与 普通的食物营养成分有根 本的区别。
4
5
它们的应用在阻止病
人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
化、加速创伤的愈合、
促进正氮平衡、纠正酸
碱和电解质紊乱、增强
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手
①口腔手术、颜面灼伤等致进食、吞咽困难者;
②食道狭窄、放射性食道炎或食道粘膜灼伤者;
③脑血管病变、脑外伤或煤气中毒的昏迷病人;
④老年痴呆症等意识障碍或进食能力低下者;
⑤营养不良或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的危重病人;
⑥不能正常进食的手术、创伤等高分解代谢病人。 18
肠内营养
二、肠内营养优点:
1.营养物质经门静脉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蛋 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 2.长期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及营养酶系的活性 退化,而肠内营养可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结构和功能 的完整性,从而有效地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 3.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状态,对循环干扰较小,而肠外 营养使内脏血流和心排出量增加,因而对代谢营养物 质所需的能量增加。
一次性投给与间歇性滴注仅用于胃内置管喂养方式。
22
肠内营养
管 饲 法:
(3)连续输注:通常借助输液泵每天24h连续地输注肠内 营养液。
十二指肠和空肠喂养时常采用此方法
(4)循环输注:循环输注也是在输液泵的控制下持续泵 入肠内营养液,但在规定的时间内输完。输注的时 间通常在夜间。
这种方法常用于白天能够活动的病人或作为口服方法的补充。
3.胃部分切除后;
4.空肠瘘的病人;
5.处于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 膜炎或腹泻急性期中,不宜给予肠内营养;
6.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衰弱的病人;
7.症状明显的糖尿病,接受高剂量类固醇药物的病人,都不耐受肠内 营养的高糖负荷;
8.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的儿童不能采用一般的肠内营养。
4、感染:吸入性肺炎
营养液及输送系统器械管道污染所致的感染 。
5、精神方面:
不能咀嚼、吞咽食物,部分病人不接受鼻胃管。有
些病人感到口渴,味觉异常。 由于鼻胃管的存在,病
人常经口呼吸,引起口干,流鼻涕。
26
肠内营养
六、 EN的禁忌症 :
1.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
2.小肠广泛切除后宜采用PN 6~8周,以后采用逐步增量的肠内营养;
胃造口 颈食道造口 空肠造口等
最普遍应用的是空肠造口喂养途径 。
21
肠内营养
管 饲 法:
(1)一次性投给:用注射器将配好的肠内营养液通 过喂养管在10min内注完 。每次小于200ml,每日6~ 8次。病人在初期对这种喂养方式不耐受,出现恶心 、呕吐、腹胀、腹痛和腹泻。
(2)间歇性滴注:是指采用重力滴注的方法分次给 予营养液。将装有肠内营养液的容器经输注管与喂养 管相连,每次输注30~40min,间隔3~4h再输注。这 种喂养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一次性投给少。
1.局部感染
2.导管性败血症
3.肠源性感染
13
(三)代谢性并发症 1.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2.低血糖休克 3.高脂血症及脂肪超载综合征 4.氨基酸代谢异常 5.电解质紊乱 6.肝胆系统损害
14
(四)消化道并发症 长期禁食及TPN 治疗可破坏肠道粘膜的正常
结构和功能,导致肠粘膜上皮绒毛萎缩,变稀,皱 折变平,肠壁变薄,从而使肠道屏障结构受到影响 ,功能减退,极易导致肠道菌易位而引起肠源性感 染。
者。 5.原发病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者。如需急诊手术的严重腹部创伤、
完全性肠梗阻病人等,不宜强求于术前行肠外营养支持,以免延 误对原发病的治疗。 6.预计发生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其可能带来的益处者。 9
肠外营养
三、PN支持的方法
PN 分 中心静脉营养(CPN) 周围静脉营养(PPN)
即肠外营养液通过中心和周围静脉途径输注。 周围静脉营养(PPN)营养液的渗透压不
广义的EN还包括住院病人经口摄入的普通饭、软饭、半流质、流质 等医院常规膳食,各种治疗膳食、试验膳食和代谢膳食等。